§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2201711300000
DOI 10.6846/TKU.2017.00402
論文名稱(中文) 香港「占中運動」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of the Occupy Central Movement in Hong Kong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1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何韋宏
研究生(英文) Wei-hung Ho
學號 60427010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1-13
論文頁數 9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五岳 博士(wu-yen@mail.tku.edu.tw)
共同指導教授 - 陳建甫 博士(chien-fu@mail.tku.edu.tw)
委員 - 張仕賢 博士(shchang@mail.tcmt.edu.tw)
委員 - 李志強 博士(ckli@mail.tku.edu.tw)
關鍵字(中) 「占中運動」
一國兩制
基本法
泛民主派
本土派
關鍵字(英) “Occupy Central”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The Basic Law
Pro-democratic Camp
Localist Group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2014年9月香港爆發了史上大規模的公民抗爭運動——「占領中環」,引發香港內部、北京當局及國際社會很大的輿論與關注。「占領中環」全名為「讓愛與和平占領中環」,事件最初之目的是要爭取香港在2017年落實普選最高行政長官。

香港自1997年回歸中國大陸以來,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媒體等方面都有明顯而廣泛的分歧與衝突。2014年9月所爆發的占中運動可視為長期積累的社會矛盾與衝突之集大成,以致醞釀為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公民抗命運動。「占中」亦是香港回歸以來規模最大與歷時最長的一次社會運動,數十萬港人上街遊行、示威、靜坐與抗命,從中環擴散至金鐘、銅鑼灣與旺角等幾條主要街道皆被占領。

本研究旨在探討「占中運動」的發生,其背後的因素為何?並討論泛民派、本土派與建制派三方勢力在「占中運動」期間與其後之關係,以便分析該社會運動對香港近年來的政局發展與影響。
英文摘要
In September 2014, a massive civil protest movement broke out in Hong Kong - the “Occupy Central,” which gave rise to great public opinion and concern within Hong Kong, the Beijing regime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name “Occupy Central” is named “Occupy Central with Love and Peace.” The initial purpose of the incident was to seek Hong Kong to implement the Chief Executive election by universal suffrage in 2017.

Since its return to Mainland China in 1997, Hong Kong has seen obvious and extensive differences and conflicts in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cultural and media fields. In September 2014, the outbreak of the “Occupy Central” movement can be regarded as a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brewing for the history of Hong Kong’s largest civil disobedience movement. It was the largest and longest-running social movement since Hong Kong’s reunification,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Hong Kong people took to the streets, demonstrations and disobedience, even occupied from the “Central” to Admiralty, Causeway Bay and Mong Kok.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factors behind the occurrence of the “Occupy Central” movement. At the same time,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ipartite forces of the Pro-democratic camp, Localist groups and Pro-establishment camp during and after the social movement. It also analyzed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impact of the “Occupy Central” movement on Hong Kong in recent year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1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12
第五節 文獻探討 …………………………………………14
第二章 香港「占中運動」的緣起 …………………………20
第一節 「一國兩制」下中共治港的現況 ………………20
第二節 「占中運動」的形成背景 ………………………27
第三節 「占中運動」與香港「普選」之關聯 …………30
第三章 香港「占中運動」的形成與發展 …………………34
第一節 「占中運動」發展的過程 ………………………34
第二節 香港民間團體在「占中運動」期間之態度 ……35
第三節 中共當局在「占中運動」期間之態度 …………41
第四節 香港公民社會的現狀與困境 ……………………44
第四章 香港「占中運動」所凸顯的政治與社會意涵 ……47
第一節 「占中運動」期間的階級表現 …………………47
第二節 「占中運動」作為公民抗爭運動之獨特性 ……49
第三節 《白皮書》對「占中運動」的政治社會意涵 …52
第四節 「占中運動」的政治社會意涵 …………………56
第五章 「占中運動」後之效應與影響 …………………61
第一節 「占中運動」後香港政治派系的變遷與發展 …61
第二節 「一國兩制」與「民主普選」在香港發展之探討 …68
第三節 「占中運動」後泛民與本土派勢力之續與變 …7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4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總結 …………………………………74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82

參 考 文 獻 ……………………………………………………84
參考文獻
參 考 文 獻
中文部分
專書
199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Porta, Donatella della & Mario Diani著,苗延威譯,2002。《社會運動概論》(Social Movements: An Introduction)。臺北:巨流出版。
王玉民,199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洪葉文化。
朱浤源,2005。《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
何明修,2005。《社會運動概論》。臺北:三民書局。
何明修、蕭新煌,2006。《臺灣全志社會志社會運動篇》。臺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易君博,1990。《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
姬鵬飛,1990。《基本法的誕生》。香港:文匯出版社。
陳弘毅,2010。《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法治探索》。香港:中華書局。
陳奕廷,2015。《傘裡傘外:民主前夕的香港故事》。臺北:水牛文化。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揚智文化。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
龍冠海,1999。《社會學》。臺北:三民書局。

專書論文
呂大樂、陳健民,2001。〈在家庭與政治社會之間:香港民間社會的構成〉,收錄於陳祖為、梁文韜主編,《政治理論在中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頁370-396。
郭承天,2000。〈新制度論與政治經濟學〉,收錄於何思因、吳玉山主編,《邁入二十一世紀的政治學》。臺北:中國政治學會。頁171-201。
陳弘毅,2002。〈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理論、實施與解釋〉,收錄於劉孔中、陳新民主編,《憲法解釋之理念與實務(第三輯下冊)》。臺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龍應台,2006。〈香港,你往哪裡去?對香港文化政策與公民社會一點偏頗的觀察〉,收錄於龍應台,《龍應台的香港筆記@沙灣徑25號》。香港:天地圖書。

博碩士論文
2005。魏淑娟,《「一國兩制」下香港政制改革的探討-從選舉制度檢視香港民主化》。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11。蔡志豪,《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制度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論文
王信賢,2016/2。〈香港銅鑼灣書店事件之觀察〉,《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頁7-12。
田飛龍,2015/8。〈香港社會運動轉型與《基本法》變遷〉,《中國法律評論》,2015年第3期,頁67-74。
白小瑜,2015/1。〈香港“佔領運動”過程、特徵及影響〉,《港澳研究》,2015年第1期,頁83-96。
李瑞全,2014/11。〈從參與香港大學生運動的經驗分析香港「雨傘革命」之政治意義〉,《鵝湖月刊》,第473期,頁43-49。
邱憶惠,1999/7。〈個案研究法:質化取向〉,《教育研究》(高師大教育系),第7卷,頁113-127。
馬嶽,2014/11。〈公民社會和政治社會的關係〉,《思想香港》,第5期,頁36-39。
張健,2015/2。〈香港社會政治覺醒的動因:階級關係、參政需求、族群認同〉,《二十一世紀》,第147期,頁33-47。
張讚國、劉娜,2016/1。〈從定調到解釋性界限:占中運動、商業報紙與獨立媒體〉,《傳播研究與實踐》,第6卷,第1期,頁45-77。
楊開煌,2014/7。〈我讀《「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亞太和平月刊》,第6卷,第7期,頁3-4。
劉慧卿,2013/12。〈占領中環運動〉,《新社會政策雙月刊》,第31期,頁39-42。
蕭督圜,2014/11。〈香港「占領」運動與「一國兩制」的困局〉,《展望與探索》,第12卷,第11期,頁23-27。
嚴飛,2011/12。〈香港大陸化,還是大陸民主化〉,《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頁15-22。

研討會論文
劉志聰,2004/8/28。〈「一國兩制」與香港政改前景〉,《「岸三地民主化的挑戰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港澳之友協會。

網際網路
1997/7/1。〈《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國人大網》,<http://www.npc.gov.cn/npc/bmzz/xianggang/2007-11/14/content_1372975.htm>。
2010/1/16。《任何形式“公投”不符港法律地位》,《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1/16/YO1001160001.htm>。
2013/3/21。〈財經雜誌主編怒斥香港限奶令為「無良豬腦」政策〉,《網易財經》,<http://money.163.com/13/0301/20/8OTHU8BL00251LIE.html>。
2013/7/16。〈張曉明以「筲箕」論特首篩選 堅決反對佔中〉,《信報財經新聞》,<https://forum.hkej.com/node/103480>。
2013/8/19。〈梁振英在撕裂的傷口撒鹽〉,《蘋果日報》,<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819/18384706>。
2013/8/21。〈撕裂社會危機緊迫 反對派賊喊捉賊〉,《大公報》,<http://news.takungpao.com.hk/opinion/highlights/2013-08/1842392.html>。
2014/11/4。〈“占中”還在憋壞招添堵香港〉,《人民日報海外版》,<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4-11/04/content_1495109.htm>。
2014/6/10。〈《「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全文)〉,《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gangao/2014-06/10/c_1111067166.htm>。
2015/2/26。〈多本「批佔中」新書 圖扭曲歷史 中資書店力推〉,《立場新聞》,<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5%A4%9A%E6%9C%AC-%E6%89%B9%E4%BD%94%E4%B8%AD-%E6%96%B0%E6%9B%B8-%E5%9C%96%E6%89%AD%E6%9B%B2%E6%AD%B7%E5%8F%B2-%E4%B8%AD%E8%B3%87%E6%9B%B8%E5%BA%97%E5%8A%9B%E6%8E%A8/>。
2016/5/6。〈【概觀民主黨.前言】一個大黨的「死亡」〉,《立場新聞》, <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E6%A6%82%E8%A7%80%E6%B0%91%E4%B8%BB%E9%BB%A8-%E5%89%8D%E8%A8%80-%E4%B8%80%E5%80%8B%E5%A4%A7%E9%BB%A8%E7%9A%84-%E6%AD%BB%E4%BA%A1/>。
2016/10/24。〈2016年立法會選舉解讀〉,《鏡報》,<http://www.themirror.com.cn/article_x.asp?id=1359>。
2016/10/30(檢索),〈信念書〉,《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http://oclp.hk/index.php?route=occupy/book_detail&book_id=13#sthash.Xa7Z2NXR.dpuf>。
2016/12/29(檢索),〈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特首梁振英評分〉,《香港大學民意網站》,<https://www.hkupop.hku.hk/chinese/popexpress/ce2012/cy/poll/datatables.html>。
王小峰,2013/6/21。〈Beyond:撒了一點人文佐料的心靈雞湯〉,《三聯生活週刊》,<http://www.lifeweek.com.cn/2013/0621/41155.shtml>。
吳邦國,2007/6/6。〈深入實施香港基本法 把“一國兩制”偉大實踐推向前進〉,《求是》,http://www.qstheory.cn/zxdk/2007/200712/200907/t20090707_6582.htm。
李柱銘,2014/4/3。〈一個立場,三不符合〉,《蘋果日報》,<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xtplus/%E5%91%A8%E5%88%8A%E9%A6%99%E6%B1%9F%E4%B8%8D%E5%B9%B3%E9%80%99%E8%99%95%E9%B3%B4/article/20140403/2_17228549/%E4%B8%80%E5%80%8B%E7%AB%8B%E5%A0%B4-%E4%B8%89%E4%B8%8D%E7%AC%A6%E5%90%88-%E6%9D%8E%E6%9F%B1%E9%8A%98>。
李飛,2014/8/31。〈人大常委會今次決定法律效力不容置疑〉,《大公網》,<http://news.takungpao.com.hk/hkol/topnews/2014-08/2705592.html>。
辛灝年,2015/9/17。〈香港「佔中運動」的意義〉,《新唐人》,<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9/18/a1224223.html>。
林孟汝,2014/9/29。〈香港爭普選 總統:理解並支持〉,《中央社》,<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09290054-1.aspx>。
紀碩鳴、劉項,2013/8/18。〈香港政治以激鬥激沉默大多數被綁架〉,《亞洲週刊》,<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id=1375932767143&docissue=2013-32>。
胡錦濤,2007/7/2。《堅持“一國兩制”,造福香港同胞》,《文匯報》。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2013/8/28。〈香港亞太研究所民調:近六成人料社會衝突將更多〉,<http://www.cuhk.edu.hk/hkiaps/tellab/pdf/telepress/13/Press_Release_20130828.pdf>。
桑普,2014/10/30。〈香港佔中運動對台灣的啟示〉,《民報》,<http://www.peoplenews.tw/news/4754b9b0-0a05-4405-be29-5f14acd2ecb9>。
黃之鋒,2015/9/30。〈政改否決,然後呢?—正視2047香港前途〉,《風傳媒》,<http://www.storm.mg/article/65105>。
張無畏、袁沛汶、姚瑩瑩,2013/8/18。〈安徽青年香港悲劇啟示錄〉,《亞洲週刊》,<http://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id=1375932768968&docissue=2013-32>。
張德江,2014/3/7。《中央對港普選“一立場”“三符合”》,香港《文匯報》,<http://pdf.wenweipo.com/2014/03/07/a02-0307.pdf>。
梁文韜,2015/1/8。〈不能認命的反抗 對台灣太陽花及香港雨傘兩場抗爭失敗的省思〉,《熱血時報》,<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1-08-2015/20466>。
陳冠廷,2014/9/29。〈挺佔中 朱立倫:民主自由法治是普世價值〉,《新頭殼》,<http://newtalk.tw/news/view/2014-09-29/51949>。
喬曉陽,2013/3/25。《喬曉陽在香港立法會部分議員座談會上的講話》,《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3/28/HK1303280004.htm。
蔡俊威,2014/12/7。〈佔中之後﹕後佔中時代的中港關係〉,《明報新聞網》,<http://news.mingpao.com/pns/%E4%BD%94%E4%B8%AD%E4%B9%8B%E5%BE%8C%EF%B9%95%E5%BE%8C%E4%BD%94%E4%B8%AD%E6%99%82%E4%BB%A3%E7%9A%84%E4%B8%AD%E6%B8%AF%E9%97%9C%E4%BF%82/web_tc/article/20141207/s00005/1417889899974>。
鄭法平,2016/9/14。〈香港激進思潮的演進(2011-2016)〉,《明報新聞網》,<http://news.mingpao.com/ins/instantnews/web_tc/article/20160914/s00022/1473816858355>。
戴耀廷2013/1/16。〈公民抗命的最大殺傷力武器〉,《信報財經新聞》,<http://www1.hkej.com//dailynews/article/id/654855/%E5%85%AC%E6%B0%91%E6%8A%97%E5%91%BD%E7%9A%84%E6%9C%80%E5%A4%A7%E6%AE%BA%E5%82%B7%E5%8A%9B%E6%AD%A6%E5%99%A8>。

英文部分
專書 
Eyerman, Ron & Andrew Jamison, 1999. Social Movement: A Cognitive Approach. Pennsylvania: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Ghai, Yash P., 1999. Hong Kong's New Constitutional Order: The Resumption of Chinese Sovereignty and the Basic Law.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Kuah-Pearce, Khun Eng., 2009. “Defining Hong Kong as an Emerging Protest Space: The Anti-Globalisation Movement,” ed. by Khun Eng Kuah-Pearce and Gilles Guiheux, in Social Movements in China and Hong Kong: The Expansion of Protest Space. Amsterdam: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Lim, Tai Wei & Xiaojuan Ping, 2013. Contextualizing Occupy Central in Contemporary Hong Kong. Imperial College Press.
Peters, B. G., 1999.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London: Pinter Press.
Thomas, Nicholas., 1999. Democracy Denied: Identity, Civil Society and Illiberal Democracy in Hong Kong. Aldershot: Brookfield, VT: Ashgate.

期刊論文
March, J. G. & J. Olsen, 1984.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Organisational Factors in Political Lif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78, pp. 734-749.
Arnstein, S. R., 1969.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Vol. 35, pp. 216-224.
Ma, Ngok., 2011/July-August. “Value Changes and Legitimacy Crisis in Post-Industrial Hong Kong,” Asian Survey, Vol. 51, No. 4, pp. 683-71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