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1201211094500
DOI 10.6846/TKU.2012.00453
論文名稱(中文) 我國技術學院學生校外實習成效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ship Program for Students of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in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1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邱芳姿
研究生(英文) Fang-Tzu Chiu
學號 79864019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1-06
論文頁數 8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琛瑜
委員 - 黃一峯
委員 - 張世杰
關鍵字(中) 校外實習
就業力
關鍵字(英) Internship
employability
Kirkpatrick's Evaluation Model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為使學生所學之技能與業界需求相符,透過校外實習的方式,可協助學生提早做好職涯規劃及就業的準備,使學生在學時即先了解職場上工作的運用,使理論與實務結合。本研究旨在從學生參與校外實習後之校外實習滿意度調查中,分析校外實習是否能使學生從中達到學校辦理校外實習課程的目的,即提升就業競爭力。
本研究以立意抽樣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總計發放478份,回收478份,有效問卷424份。研究發現,學生經由校外實習課程訓練後,其預期的就業力有提升。而不同實習模式、不同學群、不同系科、不同實習天數之校外實習學生,其預期的就業力是有顯著差異的。研究中亦發現實習生不論為何種實習模式,學生在核心就業力的提升滿意度皆高於專業技術能力的提升,建議學校在訓練學生時,關於專業技術能力上,宜多安排業界導師至學校授課,結合校內老師之理論,培育學生專業技能並考取相關之專業證照。而核心就業力之培育則可多利用校外實習之體驗讓學生有所體會與成長。
實習生普遍對於校外實習是採正面評價,其認同經由校外實習訓練,在實習成效上除核心就業力的提升,在專業技術能力亦能有所提升;在行為改變上,其學會了職場應有之態度外,還學會了人際關係技巧、與時間管理能力,實習後實習生學習態度亦更積極,及具備自信心,大多認同校外實習能提升其就業力。
英文摘要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have learned the skills that can match with the needs of the industry, by the way of off-campus internships can help students make early career planning and employment preparation, so tha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and combine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whether the off-campus internships can help students achieve the purpose of off-campus internship training, that can enhance the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This study used Judgmental Sampling for the survey, total of 478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of 478, 424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study found that off-campus internship training can enhanc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mployment force in a different practice model, Studies the Group, Department and internship days. Study also found that regardless of what kind of internship practice model, student satisfaction in the Core Employability were higher than the Specialized Technical Ability. This finding suggested that when you train students, on th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apabilities, you can arrange the industry mentor to help students to obtain relevant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licenses. The "Core employability force" of the training can use the off-campus internship to help students to get more experience.
The students who join the internship generally agreed that off-campus internship is positive, off-campus internship can improve the Core Employability and the Specialized Technical Ability. They can learn how to deal with others, lear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kill and time management ability. Most of them agree that off-campus internship can enhance their employability. Because of the internship, they have a more positive for school learning, and have more self-confidenc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
第四節 研究流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技職教育…………………………………………………………5
第二節 校外實習…………………………………………………………9
第三節 實習滿意度………………………………………………………20
第四節 就業力……………………………………………………………22
第五節 訓練成效評估理論………………………………………………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31
第一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32
第三節 研究架構…………………………………………………………32
第四節 問卷調查與設計…………………………………………………3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35
第四章 資料分析……………………………………………………………37
第一節 樣本資料分析……………………………………………………37
第二節 信度分析…………………………………………………………40
第三節 各變項之敘述性統計分析………………………………………40
第四節 個人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44
第五節 研究假設之驗證…………………………………………………45
第六節 不同實習模式之滿意度分析……………………………………52
第五章 結論…………………………………………………………………65
第一節 研究發現…………………………………………………………65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68
參考文獻………………………………………………………………………71
附錄一:校外實習滿意度調查問卷…………………………………………77
附錄二:校外實習滿意度調查題目基本資料統計表……………………80

表目次
表2-1技職教育學校統計一覽表…………………………………………7
表2-2合作教育類型………………………………………………………14
表2-3校外實習課程類型…………………………………………………17
表3-1問卷回收對象統計表…………………………………………………33
表3-2問卷內容……………………………………………………………34
表 4-1受測者基本資料統計表……………………………………………39
表4-2反應、學習、行為、結果層次量表及整體信度分析表…………40
表4-3反應層次構面平均數及標準差分析表……………………………41
表4-4學習層次構面平均數及標準差分析表……………………………42
表4-5行為層次構面平均數及標準差分析表……………………………43
表4-6結果層次構面平均數及標準差分析表……………………………43
表4-7性別對校外實習滿意度分析表……………………………………45
表4-8整體成效平均數及標準差分析表…………………………………46
表4-9不同實習模式校外實習學生的預期就業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47
表4-10不同實習模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事後驗證表………………47
表4-11不同學群校外實習學生的預期就業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48
表4-12不同學群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事後驗證表……………………48
表4-13不同系科校外實習學生的預期就業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49
表4-14不同系科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事後驗證表……………………50
表4-15不同實習天數校外實習學生的預期就業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51
表4-16不同實習天數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事後驗證表………………51
表4-17不同實習模式校外實習學生反應層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2
表4-18不同實習模式反應層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事後驗證表……52
表4-19反應層次下各實習模式平均數及標準差分析表…………………53
表4-20不同實習模式校外實習學生學習層次-核心就業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4
表4-21不同實習模式校外實習學生學習層次-專業技術能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4
表4-22不同實習模式校外實習學生學習層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4
表4-23不同實習模式學習層次-核心就業力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事後驗證表…………………………………………………………………55
表4-24不同實習模式學習層次-專業技術能力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事後驗證表………………………………………………………………55
表4-25不同實習模式學習層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事後驗證表……56
表4-26學習層次下各實習模式平均數及標準差分析表…………………57
表4-27不同實習模式校外實習學生行為層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9
表4-28不同實習模式行為層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事後驗證表……59
表4-29行為層次下各實習模式平均數及標準差分析表…………………60
表4-30不同實習模式校外實習學生行為層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1
表4-31不同實習模式結果層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事後驗證表……61
表4-32結果層次下各實習模式平均數及標準差分析表…………………62

圖目次
圖1-1研究流程 ………………………………………………………………4
圖2-1 Kirkpatrick四層次評估模式………………………………………26
圖2-2 Brinkerhoff六階段評估模式………………………………………27
圖2-3 Bushnell IPO 模式…………………………………………………29
圖3-1研究架構圖 …………………………………………………………32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6)。在正式教育中提升就業力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劉孟奇,邱俊榮,胡均立著。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9)。98年大專青年就業力現況調查報告。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何俐安(2006)。探討人力資源發展成果談組織評鑑教育訓練之模式。研習論壇月刊,67,31-42。
何政光(2009)。學生參與服務學習之反思能力與其就業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學報,125(3),125-144。
吳明隆(2011)。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新北:易習圖書。
吳清基(1998)。技職教育的轉型與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作法。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吳德業(2001)。生涯教育的新方向―就業力(employability)教育初探。教育資料與研究,39,53-58。
呂惠淳(2004)。技職校院流通管理系三明治教學成效之研究-以生活百貨及便利超商業態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巫佳靜(2008)。校外實習對高職餐飲科學生職涯規劃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高職學生為例。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宏虹(2000)。人格特質、校外實習認知與實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大專校院觀光相關科系學生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彥儀、饒邦安、 劉火欽、蕭玉真、鄭秀貞、吳美娥、林金祥、馮玉琪、陳怡廷(編)(2011)。中華民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簡介。台北:教育部。
周思穎(2006)。餐旅業建教合作生實習滿意度與未來從事餐旅業意願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春美、沈健華(2004)。商業技職人力僱用條件需求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集刊,50(2),147-178。
林伯安(2011)。教學輔導教師培訓方案之成效評估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志成(2007)。高職餐飲類科非輪調式校外實習現況及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佩怡(1999)。二專餐飲管理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宜玄、林俊彥(2008)。推動高等教育實習制度強化專業人才培育。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
林雨蓉(2000)。觀光相關科系校外實習滿意及未來從事觀光產業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瑛淑(2008)。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專業能力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高職學生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
林清江(1975)。建教合作理論與制度之比較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7,61-93。
邱志銘(2006)。析論文官資訊素養之訓練需求及其成效評估模式。T&D飛訊,42,1-21。
施建矗(2008)。從專上青年人力供需談提升就業力及就業率。台灣勞工,14,82-89。
紀福菘(1998)。我國技職院校校外實習之成效評估-以C科技大學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碩士論文。
范綱憲(2008)。技專院校學生參與校外實習之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
唐智(1986)。建教合作通論。臺北:國立編譯館。
徐恆鑑(2007)。校外實習成效之評估-以明志科技大學三明治教學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康自立(1985)。建教合作教育原理。台北:全華書局。
張添洲(2000)。技術職業教育發展。台北:五南圖書。
張惠博(2010年3月26日)。獨立與自主的學習。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上網日期:2011年9月14日。網址:http://www.ncue.edu.tw/front/bin/
ptdetail.phtml?Part=prdnt20100326
張菡琤(2004)。實習情境對實習生專業承諾之影響-以餐旅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2000)。技職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技職司。
許士軍(1990)。管理學。台北:臺灣東華書局。
陳繁興(2007)。技專校院實習制度實施之探討。高教技職簡訊,11。上網日期:2011年8月14日。http://www.news.high.edu.tw/news011/
2007110101.asp?c=0600&vers=011
彭顯筑(1998)。技職體系觀光教育校外實習規劃作業指標之建構-以四技旅運管理系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月香(2004)。我國科技大學產學合作成效評估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英忠、黃培文(2003)。實習工作價值觀的建構及其與工作投入的關係―以大專觀光、休閒、餐旅相關科系學生為例。觀光研究學報,10(1),頁63-78。
黃港友(2004)。綜合中學選修專門學程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楊朝祥(1985)。技術職業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三民書局。
滕春興(1973)。我國教育計畫中建教合作制度之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
蔡欣蓓、林宜玄(2009)。我國大學校院學生校外實習制度之探討。商業職業教育,112,17-22。
蔡錫濤(2000)。訓練評鑑的焦點與模式。人力資源發展月刊,156,1-12。
戴幼農(1994)。訓練評核的原則與方法。就業與訓練,12(4)。
簡明忠(2005)。技職教育學。台北:師苑。
 
英文文獻
Brinkerhoff, R. O. (1998). An Integrated Evaluation Model for HRD. In D. L. Kirkpatrick (Ed.), Another Look at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pp.78-80). Alexandria, VA: ASTD.
Bushnell, D. S. (1990). Input, process, output: A model for evaluating training.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3, 41-43.
Bushnell, D. S. (1998). Input, Process, Output: A Model for Evaluating Training. In D. L. Kirkpatrick (Ed.), Another Look at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pp.39-41). Alexandria, VA: ASTD.
Collins, A. B. (2002). Gateway to the real world, industrial training: dilemmas and problems. Tourism management, 23(1), 93-96.
Crebert, G., Bates, M., Bell, B., Patrick, C-J., & Cragnolini, V. (2004). Developing Generic Skills at University, during Work Placement and in Employment: Graduates' Perceptions.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3(2), 147-165.
Goldstein, I. L. (1986). Training in Organization: Need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2nd ed.). Belmont, Calif: Wedsworth, Inc.
Harvey, L., Locke, W., & Morey, A. (2002). Enhancing Employability, Recognising Diversity. London, Universities UK.
Kirkpatrick, D. L. (1959). Techniques for Evaluation Program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Training Directors, 13( 11), 3-9.
Parry, S. B. (1997).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raining: A Collection of Tools and Techniques. Alexandria, VA: ASTD.
Stufflebeam, D. L. (1974). Evaluation Perspectives and Procedures. In W. J. Popham(Ed.),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Berkeley, CA: McCutchan.
Werner, J. M. & Desimone, R. L. (2006).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Sigapore, Thomson South-Western.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