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1201121434700
DOI 10.6846/TKU.2011.00397
論文名稱(中文) 理想與現實:中國大陸地級市現況之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Ideal and reality: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ainland China Prefecture-level c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1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鍾易延
研究生(英文) Yi-Yen Chung
學號 69627010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1-09
論文頁數 16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家麟
委員 - 張五岳
委員 - 高輝
關鍵字(中) 國家
國家意志
國家能力
地級市
市管縣
關鍵字(英) State
national will
national capacity
ground-level city
city and Counti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地級市的市管縣體制是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後所全面推行的一種地方政府體制,目的是希望在改革開放後能利用中心城市的經濟能力,有效的帶動所轄縣域的發展,拉近城鄉的差距;同時也避免地區公署以及等同地級的城市出現重複設立的現象,將兩者合一精簡機構並淘汰冗員;另外面對日益推進的改革開放,以及創造內需的需要,推動城市化也是地級市的主要功能之一,因為城市化可以有效創造需求,因為居住在城市內的市民多數應當都具備一定的經濟收入。

但事實上,地級市的市管縣體制卻未必能達成政策當初所預定的目標,呈現的反而是地級市對縣級單位的財政掠奪以及降低省級政府傳達給縣級政府政令的精確度。就前者來說,分稅制只有規範到中央與省間的分配,省以下的稅收方式如何分配並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這樣就讓地級市有機會對縣級單位的稅收上下其手;就後者來說,在行政完全上下隸屬的關係中,地級市可以在省級政令傳遞的過程中,加掛地級市的命令,或者另外解讀政令的內容要求縣級單位分擔地級市本應該負責的政務。

從政策理想以及實際的現狀運作可以發現,地級市的市管縣體制在運作上並不如最初的預期,最大的原因在於國家在這個體制運作過程中起到作用,這種作用反映在國家意志與能力於轉型過程中無法契合所造成的。因此,本論文試圖透過「國家」來解釋地級市的市管縣體制之所以會出現政策落差的原因。
英文摘要
City Managing County prefecture-level city in mainland China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a local system of government, aims to make use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entral City's economic capacity, and effective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county, led the development, narrow the urban-rural gap; while avoiding the region equivalent to level the Office and the city established the phenomenon of duplication, streamlining the two and eliminate one redundant; other face of the ever advancing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need to create domestic demand, promoting urbanization is prefecture-level city one of the main functions, as urbanization can create demand, because people living in most of the city should have to have some income. 
    But in fact, to the City Managing County-level city may not be able to reach the policy had the intended target, but is presented to the county level cities and lower units of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financial exploitation to the county government decree to convey precise degrees. To the former, only the tax system to regulate the distribution between central and provincial, the provincial way of follow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ax revenue, and there is no clear law, so let the prefecture-level citie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manipulate the tax on the county-level units; to the latter in the administration fully up and down under the relationship, to the provincial-level city in the decree passed in the process, add an order linked to prefecture-level cities, or another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the decree requires county-level city of the unit share in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responsible . 
    From a policy ideal and the actual status of the operation can be found in the City Managing County-level city in the operation was not as initially expected, the biggest reason is that countries in the operation of this system play a role,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national will and capacity can not fit in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caused.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hrough the "state" to explain to the City Managing County-level city policy of why there will be reason for gap.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目錄..............................................................................................................................Ⅴ
表目錄..........................................................................................................................Ⅵ
圖目錄..........................................................................................................................Ⅶ

第一章  研究計畫........................................................................................................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7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3
第四節	預期進展與章節安排............................................................................16

第二章  研究途徑與基本概念..................................................................................21
第一節	「國家」的理論回顧............................................................................21
第二節	新國家主義............................................................................................36

第三章  國家意志與地級市的出現..........................................................................51
第一節	地級市前身公署制度的沿革................................................................51
第二節	國家意志對地級市(市管縣)體制的催生.............................................56

第四章  地級市的現況與問題.................................................................................73
第一節	地級市的現況與本質...........................................................................73
第二節	地級市政策目標的爭議.......................................................................85
第三節	地級市面對的困境...............................................................................93

第五章  轉型中中共國家意志與能力對地級市的影響.......................................107
第一節	轉型中國家對地級市的要求.............................................................107
第二節	國家能力與地級市制度的推廣.........................................................120
第三節	國家能力與地級市制度的政策目標落實…………….....................126

第六章	結論...........................................................................................................141
第一節	研究發現.............................................................................................141
第二節	研究建議.............................................................................................149


參考書目..................................................................................................................153

                表    目    錄

表 2.1   各學派所關注的「國家能力」.................................................................46
表 3.1   劃市的細項方式.........................................................................................62
表 3.2   地級市演變簡表.........................................................................................64
表 3.3   城市級別簡表.............................................................................................68
表 4.1   東北地區地級市數量.................................................................................73
表 4.2   華北地區地級市數量.................................................................................74
表 4.3   華東地區地級市數量.................................................................................74
表 4.4   中南地區地級市數量.................................................................................75
表 4.5   西南地區的地級市數量.............................................................................76
表 4.6   西北地區的地級市數量.............................................................................76
表 4.7   各地區以及地級市類型對照表.................................................................77
表 4.8   地級市(市管縣)行政管理分類..................................................................78
表 4.9   地區與地級市類型同管理模式對照表.....................................................79
表 4.10  傳統城市與地級市的比較簡表.................................................................84
表 4.11  爭議性意見的對照簡表.............................................................................90
表 5.1   改革前後國家對地級行政單位期待對照表...........................................115
表 5.2   國家能力項目與地級市推廣過程的關係表...........................................124
表 5.3   大陸地區公路情況...................................................................................130
表 5.4   大陸地區鐵路分佈表...............................................................................132
表 5.5   國家能力項目與落實地級市政策目標的關係表...................................136
 
圖    目    錄

圖 1.1   研究架構圖.................................................................................................16
圖 4.1   中國十二五新經濟地圖...........................................................................104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
壹、中文專書
一、刁田丁,1989,《中國地方國家機構概要》,法律出版社。
二、王曾才,2006,《世界通史》,台北:三民書局。
三、江榮海、劉奇 等箸,1998,《行署管理》,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四、吳國光,1994,《國家、市場與社會》,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五、吳家安 主編,1997,《中共政治發展》,台北:政大國關中心。
六、林義夫,2009,《解讀中國經濟》,台北:時報出版社。
七、施九青、倪家泰,1993,《當代中國政治運行機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八、俞可平,2005,《政治與政治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九、俞可平,2005,《權利政治與公益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十、高永光,1995,《論政治學中國家研究之新趨勢》,台北:永然出版社。
十一、時和興,1996,《關係、限度、制度:政治發展過程中的國家與社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十二、馬斌,2009,《政府間關係:權力配置與地方治理:基于省、市、縣政府間關係的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十三、郭洪紀,1996,《新國家主義》,台北:揚智出版社。
十四、張雷聲、顧鈺民 主編,2007,《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十五、姬金鐸,2003,《封建主義及其當代影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十六、黃德北,2008,《當代中國僱傭工人之研究》,台北:韋伯文化。
十七、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出版社。
十八、鄒永賢,1999,《國家學說史(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十九、鄒文海,1987,《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二十、董翔飛,1982,《地方自治與政府》,台北:五南出版社。
二十一、蒲善新,2006,《中國行政區劃改革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二十二、蒲興祖,200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香港:三聯書店。
二十三、趙永茂,1998,《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的理論與實際:兼論台灣地方政府的變革方向》,台北:翰蘆出版社。
二十四、趙健民,1997,《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出版社。
二十五、厲以寧,2006,《資本主義的起源:比較經濟史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社。

貳、翻譯專書
一、Andrew Heywood著,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 譯,2002,《政治學新論》,台北:韋伯出版社。
二、Harris M. Cooper著,高美英 譯,1999,《研究文獻之回顧與整合》,台北:弘智文化出版社。
三、〔英〕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著,張莉、劉曲 譯,2010,《當中國統治世界︰中國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北京:中信出版社。
四、〔英〕帕特里克.鄧利維(Patrick Dunleavy)、布倫登.奧利里(Brendan O'Leary) 著,歐陽景根、尹東華、孫雲竹 譯,2007,《國家理論:自由民主的政治學》,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五、〔美〕西達.斯考切波(Theda Skocpol)著,何俊志、王學東 譯,2007,《國家、與社會革命:對法國、俄國和中國的比較分析》,上海:上世紀出版集團。
六、〔美〕彼得.埃文斯(Peter B. Evans)、迪特里希.魯施邁耶(Dietrich Rueschemeyer)、西達.斯考克波(Theda Skocpol)著,方力維、莫宜端、黃琪軒 譯,2009,《找回國家》,上海:三聯書店。
七、卡爾.馬克思(Karl Marx)、費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998,《共產黨宣言》,香港:新苗出版社。
八、列寧(Lenin)著,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林大著作編譯局 譯,2006,《國家與革命》,北京:人民出版社。


參、學位論文
一、朴壯載,1998,《中國大陸經濟體制轉型和政府職能轉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
二、李曉玉,2008,《中國市管縣體制變遷與制度創新研究》,湖北武漢:華中師範大學中外政治制度專業博士論文。
三、高素真,1997,《從新國家主義探討我國文官考選制度》,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孫繼中,2004,《中國大陸地級市發展之探討》,台中: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許乃倫,2010,《中共改革開放後的中央與地方權力關係》,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許維新,1997,《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過程中地方自主性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七、張家麟,2001,《國家與社會福利:全民健康保險政策個案研究(1986-1995)》,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八、鄭智元,1998,《論戰後台灣地區外匯政策:新國家主義研究途徑之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九、薄占宇,2000,《改革開放以來中共地級市體制行政區劃發展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肆、期刊論文
一、王喜明,〈關於我國(大陸地區)市管縣政權機構的剖析和改革建議〉,《天水師範學院學報》第28卷、第1期,2008年1月,頁38~43。
二、王郡華,〈地市區域協調政府的構建探析〉,《集團經濟研究》下半月刊、第196期,2006年4月,頁45~46。
三、王英津,〈市管縣體制的利弊分析及改革思路〉,《理論學刊》總第132期,2005年2月,頁84~87。
四、王吉平,〈市管縣體制改革取向探析〉,《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4期,2008年11月,頁29~33。
五、仲偉志、漏丹,〈市縣變革胎動〉,《發展》第5期,2005年,頁18-19。
六、肖金城,〈發揮地級市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計畫與市場探索》第4期,2003年,頁6~9。
七、肖金城,〈完善地級市城市功能的若干對策〉,《宏觀經濟管理》第11期,2002年,頁26~29。
八、肖金城,〈地級市地位:兼與撤地強縣論商榷〉,《學術界(雙月刊)》總第105期,2004年,頁107~120。
九、汪宇明,〈中國省直管縣市與地方行政區劃層級體制的改革研究〉,《人文地理》第19卷、第6期,2004年12月,頁71~74。
十、邱哲,〈江蘇省強縣擴權改革的必要性分析〉,《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9卷、第1期,2007年1月,頁61~63。
十一、段小梅,〈城市規劃與“城市病”探討〉,《城市開發》第4期,2001年,頁17~20。
十二、陳剩勇、楊馥源,〈建國(政)60中國城市體制的變遷與改革戰略〉,《社會科學》第8期,2009年,頁19~28。
十三、陳雲達、鄧速,〈以省管縣體制構建我國(大陸地區)地方行政層級的思考〉《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1月,頁71~73。
十四、陳瑛、湯建中,〈市縣同城:從分治到合併-以常州和武進為例〉,《城市問題》總第103期,2001 年,頁58~60。
十五、陳秀山、宋潔塵,〈重新界定地級市的地位與功能〉,《決策諮詢》第7期,2004年,頁12~14。
十六、許經勇,〈中國即將逐步告別“市管縣”時代〉,《北方經濟》第7期,2009年,頁20~21。
十七、張新光,〈我國(大陸地區)行政體制改革“中間層突破”的戰略選擇〉,《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第27卷、第3期,2006年5月,頁6~8。
十八、張占斌,〈政府層級改革與省直管縣實現路徑研究〉,《經濟與管理研究》第4期,2007年,頁22~27。
十九、詹其檉,〈省屬城市提高行政級別存在多種弊端〉,《科技導報》,2002年2月,頁62-64。
二十、楊宏山、黃永清,〈我國(大陸地區)地方行政層級改革的制度分析〉,《甘肅行政學院學報》第2期,2007年,頁16~19。
二十一、蔡文軒,〈解釋中國大陸省級的政治改革:「政績∕派系」模式的思考〉,《政治科學叢論》第44期,2010(民99)年6月,頁105~144。
二十二、劉金發,〈“擴權強縣”改革的意義、阻力和路徑分析〉,《網絡財富》第1期,2009年,頁46~47。
二十三、鄭磊,〈“較大的市”的權限有大:基于憲法文本的考察〉,《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1月,頁57~60。

伍、網路資料
一、人民網,〈國務院關於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決定〉: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3/17/content_2709622.htm。
二、人民網-中國人大新聞-理論研究,吳紅,《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進展》:http://www.people.com.cn/BIG5/14576/14841/2181669.html。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4/content_62714.htm。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區劃地名司,〈關於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可以領導縣、自治縣的決定〉:http://qhs.mca.gov.cn/article/zcwj/qhgl/200711/20071100004369.shtml。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區劃地名司,〈民政部關於調整地區建制有關問題的通知〉:http://qhs.mca.gov.cn/article/zcwj/qhgl/200711/20071100004342.shtml。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區劃統計:http://qhs.mca.gov.cn/article/zlzx/qhtj/200711/20071100003177.shtml。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2008年鐵道概況〉:http://www.china-mor.gov.cn/tdgk/tdgk_2009.html#【中國鐵路運輸經營情況】。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鐵路網規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調整)》:http://www.china-mor.gov.cn/tllwjs/tlwgh_6.html。
九、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交通概況〉:http://www.moc.gov.cn/zhuzhan/jiaotonggaikuang/fazhanzongshu/jiaotongfazhan_GK/200710/t20071011_431249.html。
十、中華會計網校,《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http://www.chinaacc.com/new/63/74/1994/3/ad78648011122349914248.htm。
十一、中國政府門戶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5-06/21/content_8297.htm,2004。
十二、中國共產黨新聞,郭嘉、吳齊強,〈省管縣,正悄然提速〉:http://theory.people.com.cn/GB/11261853.html。
十三、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評論觀點,焦洪昌,〈關於“省直管縣”的法律制度思考〉:http://cpc.people.com.cn/BIG5/64093/64099/6203822.html。
十四、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61年: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64/4416044.html。
十五、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涂小雨,〈群體性事件善后處置要把握的幾個原則〉: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0537/9374701.html。
十六、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龐明禮,〈“省管縣”:我國(大陸地區)地方行政體制改革的趨勢?〉: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5942950.html。
十七、中國城市發展網,楊重光,〈城市現代化戰略研究〉:http://www.chinacity.org.cn/csfz/cscx/38963.html。
十八、中國城市化,〈2030年我國(大陸地區)城市化率將達65%〉:http://www.curb.com.cn/pageshow.asp?id_forum=012872。
十九、中國經濟網,張佔斌,〈“市管縣”有三弊端 推進“省管縣”時機成熟〉:http://big5.ce.cn/gate/big5/views.ce.cn/subject/zhangzhanbintanshengzhiguanxian/redianhuati/200912/08/t20091208_20578761.shtml。
二十、中國勞動諮詢網,〈關於地市州黨政機關機構改革若干問題的通知〉:http://www.51labour.com/lawcenter/lawshow-40353.html。
二十一、中國政治學網,赫廣義,〈中國縱向間政府“職責同構”模式解析〉,《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2期,2005年3月:http://chinaps.cass.cn/readcontent.asp?id=12471。
二十二、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毛壽龍,〈中國市管縣體制的邏輯及其未來走向〉:http://www.iapp.ruc.edu.cn/news/detail.asp?newsid=n174508598。
二十三、中國網,中國電子政務進程,〈什麼是“電子政務”?〉: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356328.htm。
二十四、中國網,中國電子政務進程,〈江澤民與政府訊息化建設〉: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83816.htm。
二十五、中國網,〈政府資訊化的涵義、內容及意義〉: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83260.htm。
二十六、中國電子政務網-新聞中心,〈胡錦濤:各級幹部要善用資訊網路 提高管理能力〉:http://www.e-gov.org.cn/Article/news001/2010-01-03/105697.html。
二十七、中商情報網,〈中國鐵路建設面臨大發展機遇〉:http://www.askci.com/freereports/2009-02/200922154012.html。
二十八、天下雜誌,王月魂,〈中國必須改變成長模式〉:http://www.cw.com.tw/article/print.jsp?id=3863。
二十九、自由電子報,洪致文,〈鐵路救台灣〉: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y/5/today-o9.htm。
三十、 城市頻道-國際線上,〈工業化創造供給  城市化創造需求〉:http://big5.cri.cn/gate/big5/city.cri.cn/25364/2009/04/16/3865s2470904.htm。
三十一、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詹中原,〈中共政府黨政關係改革〉: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2/CL-R-092-012.htm。
三十二、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桂宏誠,〈京奧背後的民族主義與全能主義〉:http://www.npf.org.tw/post/1/4536。
三十三、新華網-理論頻道-文史新論,〈鄧小平為甚麼提倡不爭論〉: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6-10/10/content_5181362.htm。
三十四、新華網,〈地級行政單位〉,《中國的行政區劃》: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0/29/content_2153676_2.htm。
三十五、新華網,中國的國土與資源: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9/content_696029.htm。
三十六、新華網-理論頻道,賈康,〈30年財政改革路徑:從"分灶吃飯"到"分稅制"〉: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8-12/18/content_10522035.htm。
三十七、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資源網,〈中國嚴控土地閘門 堅守十八億畝耕地紅線〉:http://big5.lrn.cn/media/landnews/200804/t20080422_222392.htm。
三十八、維基文庫,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文: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E5%AE%AA%E6%B3%95/1978%E5%B9%B4。
三十九、維庫百科,較大的市:http://www.wikilib.com/wiki?title=%E8%BE%83%E5%A4%A7%E7%9A%84%E5%B8%82&variant=zh-tw。
三十九、學術論文網,任寧,〈公路交通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分析〉:http://www.csscipaper.com/eco/economy-magazine/economic-information/209583.html。
四十、廣東金石行律師事務所,197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文:http://www.jinshixing.com/Article/flfg/gjfl/xfl/200510/63.html。
四十一、聯合新聞網-兩岸台商-兩岸經貿,〈大陸十二五 拼出新經濟地圖〉: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887575.shtml,2010年10月4號。
四十二、李秉仁,〈我國(大陸地區)城市發展方針政策對城市化的影響和作用〉,http://unpan1.un.org/intradoc/groups/public/documents/APCITY/UNPAN032436.pdf。
四十三、對〈中央關於適當擴大某些專署許可權問題的意見〉的批語,http://xgc.merseine.nu/wh/famine/Documents/mzdwg/d070061.html。
四十四、MBA智庫百科,副省級城市:http://wiki.mbalib.com/zh-tw/%E5%89%AF%E7%9C%81%E7%BA%A7%E5%9F%8E%E5%B8%82。
四十五、MBA智庫百科,區域經濟學:
http://wiki.mbalib.com/zh-tw/%E5%8C%BA%E5%9F%9F%E7%BB%8F%E6%B5%8E%E5%AD%A6。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