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1201121134300
DOI 10.6846/TKU.2011.00396
論文名稱(中文) 王鼎鈞的散文創作觀及其實踐
論文名稱(英文) Ding-jun Wang’s view points in prose writings and his practic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1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李萱
研究生(英文) Hsuan Lee
學號 79501012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1-08
論文頁數 14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雙英
委員 - 呂正惠
委員 - 胡衍南
關鍵字(中) 王鼎鈞
散文創作觀
關鍵字(英) Ding-jun Wang
view points in prose writing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以王鼎鈞「散文」為研究核心,並提舉其「散文創作觀」,以相互參照,既為爬梳一位創作者的藝術理想,也為識見王鼎鈞散文藝術之完成。

王鼎鈞為現代文學中全方位的作家,寫作範圍涵蓋散文、詩、小說、劇本、文學批評、文藝理論、寫作指導等,兼具創作及理論的雙重能力。他不僅勤於文學創作,在文學理論方面,亦有其深刻的見地,兩者相輔相成,使其創作聲望數十年來歷久不衰。

    在臺灣現當代作家中,王鼎鈞被研究的盛況、被肯定的情形,都堪稱數一數二。王鼎鈞寫作範圍廣泛,以散文類為主要創作,最終自我定位為散文作家,本論文期望能立足於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全面性探討王鼎鈞的散文創作觀,進而解讀王鼎鈞的散文作品。章節架構如下:

第一章:緒論。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方法、文獻探討以及論文架構,說明本論文研究之內容與方向。
第二章:王鼎鈞的寫作歷程文學因緣。將時空變化納入考量,爬梳王鼎鈞的人生與文學經歷,奠定後續研究王鼎鈞創作觀及作品之基礎。
第三章:王鼎鈞的散文創作觀。整合王鼎鈞散文創作觀的內涵,以利後續考察其文本之實踐情形。
第四章:王鼎鈞的散文主題。創作的重要主題內涵,經由主題內容的分類,從而觀察其創作觀的重要內涵。
第五章:王鼎鈞的散文藝術。對王鼎鈞散文作品做全面的探究,了解其散文作品的藝術手法和風格特色。
第六章:結論。歸納王鼎鈞在現代散文史上的意義與成就。
英文摘要
The core of study about this thesis is Ding-jun Wang’s prose. At the same, his viewpoint of prose writing is also the topic that will be held in this thesis. When the said core and topic be illuminated with each other, we could arrange Ding-jun Wang’s ideal of art and discern his achievement of prose art.
Ding-jun Wang is a well-rounded writer in modern literature. With outstanding capability in both literary creation and literary theory, his works include prose, poetry, novels, scripts, literary criticisms, literary theories, and writing guidance. For decades, Ding-jun Wang has devoted himself to creative writing and spurred himself on the exploration of literary theories, both of which gained him everlasting reputation in the territory of literature. 
This study is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from others and hopes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Ding-jun Wang’s whole works. The chapters of this thesis are as follow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he content and direction of this thesis are explained by clarifying the research motive and purpose, scope, limitations, methods,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nstruction.
Chapter 2: The narrative of Ding-jun Wang’s literary career. This section looks into the life and literary experiences of Ding-jun Wang 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ing research into his literary ideology. The writing process and literary ideology of Ding-jun Wang. Chapter 3: Ding-jun Wang’s view points in prose writings.
Chapter 4: Ding-jun Wang’s Content of prose themes.
Chapter 5 :Ding-jun Wang’s Prose styles.Discoursing his artistic technique and aesthetic transition over his sixty years’ prose writing process.
Chapter 6: Conclusion. This section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王鼎鈞的散文創作觀及其實踐
目      錄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概況及預期研究成果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6

第二章、王鼎鈞的文學創作歷程	10
第一節  文學創作的孕育期──大陸經驗	10
第二節  文學創作的開創期──正式文學生涯	18
第三節  文學創作的成熟期──創作風格形成與突破	27

第三章、王鼎鈞的文學創作觀	33
第一節  對時代社會的使命與情感	35
第二節  對文學創作的挑戰與創新	41
第三節  對散文創作的執著與開拓	53

第四章、王鼎鈞散文的主題	60
第一節  生命的體察	60
第二節  鄉愁的美學	73
     第三節  時代的側寫	82
     第四節  信仰的人生	91

第五章、王鼎鈞散文的藝術技巧	99
第一節  詩化的語言和意象	104
第二節  寓言式的比喻象徵	112
第三節  小說與戲劇的技巧張力	123

第六章、結論	134
一、	王鼎鈞散文的貢獻與地位	134
二、	ㄧ個散文家的終身志業	135

參考文獻	139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王鼎鈞作品

《文路》。臺北:益智書局,1963。※ 《文路》。臺北:益智書局,1986年10月13版。
《小說技巧舉隅》。臺北:光啟社,1963。
《廣播寫作》。臺北:中國廣播公司,1964。
《講理》。臺北:自由青年雜誌社,1964。※《講理》。臺北:大地出版社,1993年10月30版。
《人生觀察》。臺北:文星書局,1965。※《人生觀察》。臺北:大林出版社,1970。
《長短調》。臺北:文星書局,1965。
《短篇小說透視》。臺北:大江出版社,1969。
《文藝批評》。臺北:廣文書局,1969。
《世事與棋》。臺北:驚聲文物供應社,1969。
《單身漢的體溫》(白如玉)。臺北:大林出版社,1970。※《單身溫度》。臺北:爾雅出版社,1988年9月10日3印。
《情人眼》(情話)。臺北:大林出版社,1970。※《情人眼》。臺北:爾雅出版社,2004。
《文藝與傳播》。臺北:三民書局,1974。※《文藝與傳播》。臺北:三民書局,2007。
《王鼎鈞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1975。※《王鼎鈞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1978年3月再版。
《開放的人生》。臺北:爾雅出版社,1975。※《開放的人生》。臺北:爾雅出版社,1995年4月10日35印。
《人生試金石》。作者自印,1975。※《人生試金石》。臺北:爾雅出版社,2007年2月1日6印。
《我們現代人》。作者自印,1976。※《我們現代人》。臺北:爾雅出版社,1976。
《碎琉璃》。臺北:九歌出版社,1978。※《碎琉璃》。臺北:爾雅出版社,2003。
《靈感》。作者自印,1978。※《靈感》。臺北:爾雅出版社,1989年7月1日4印。
《文學種籽》。臺北:明道文藝雜誌社,1982。※《文學種籽》。臺北:爾雅出版社,2003。
《海水天涯中國人》。臺北:爾雅出版社,1982。※《海水天涯中國人》。臺北:爾雅出版社,1984年4月10日6版。
《山裡山外》。臺北:洪範書店,1984。※《山裡山外》。臺北:爾雅出版社,2003。
《別是一番滋味》。臺北:皇冠文化,1984。
《看不透的城市》。臺北:爾雅出版社,1984。※ 《看不透的城市》。臺北:爾雅出版社,1990年11月10日7印。
《作文七巧》。作者自印,1984。※《作文七巧》(大字版)。臺北:爾雅出版社,2006年8月1日3印。
《意識流》。作者自印,1985。※《意識流》。臺北:爾雅出版社,2003。
《作文十九問》。作者自印,1986。※《作文十九問》。臺北:爾雅出版社,2007。
《左心房漩渦》。臺北:爾雅出版社,1988。※《左心房漩渦》。臺北:爾雅出版社,2000年3月10日18印。
《兩岸書聲》。臺北:爾雅出版社,1990。
《昨天的雲》。作者自印,1992。※《昨天的雲》。臺北:爾雅出版社,2006年7月20日2印。
《怒目少年》。作者自印,1995。※《怒目少年》。臺北:爾雅出版社,2006年3月1日2印。
《隨緣破密》。臺北:爾雅出版社,1997。
《心靈分享》。臺北:爾雅出版社,1998。
《有詩》。臺北:爾雅出版社,1999。
《千手捕蝶》。臺北:爾雅出版社,1999。
《活到老,真好》。臺北:爾雅出版社,1999。
《滄海幾顆珠》。臺北:爾雅出版社,2000。
《風雨陰晴》。臺北:爾雅出版社,2000。
《心靈與宗教信仰》。臺北:爾雅出版社,2001。
《關山奪路》。臺北:爾雅出版社,2005。※《關山奪路》。臺北:爾雅出版社,2005年12月20日2印。
《葡萄熟了》。臺北:大地出版社,2006。
《黑暗聖經》。臺北:爾雅出版社,2008。
《文學江湖》。臺北:爾雅出版社,2009。

二、專書著作
方方。《妙手文心──王鼎鈞創作心理及寫作理論探析》。臺北:爾雅出版社,2009。
方忠。《臺灣散文縱橫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方遒。《散文學綜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王志彬主編。《20世紀中國寫作理論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朱光潛。《談文學》。臺北縣:名田文化,2003。
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
私立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中國修辭學會主編。《第六屆中國修辭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玄奘大學,2004。
余光中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一)1970-1989》。臺北:九歌出版社,1989。
余秋雨。《余秋雨臺灣演講》。臺北:爾雅出版社,1998。
何寄澎編。《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散文批評》。臺北:正中書局,1993。
林芝。《漫卷詩書:伴你我成長的作家們》。臺北縣:正中書局,2005。
孟樊。《文學史如何可能:臺灣新文學史論》。臺北:揚智文化,2006。
亮軒。《風雨陰晴王鼎鈞》。臺北:爾雅出版社,2003。
封德屏主編。《1999臺灣文學年鑑》。臺北:行政院文建會,2000。
席慕蓉。《2006/ 席慕蓉(足本)》。臺北:爾雅出版社,2007。
夏丏尊、葉聖陶。《文章講話》。香港:三聯書局,1998。
──。《文心》。臺北:如果出版社,2009。
夏丏尊、劉薰宇。《文章作法》。香港:三聯書局,1998。
徐學。《臺灣當代散文綜論》。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4。
──。《當代臺灣文學與中華傳統文化》。廈門:鷺江出版社,2007。
陳義芝編。《散文教室》,台北:九歌出版社,2002。
梁宜生。《文章作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6。
張中行。《作文雜談》。香港:三聯書局,1998。
張春榮。《一把文學的梯子》。臺北:爾雅出版社,1993。
──。《修辭萬花筒》。臺北縣:駱駝出版社,1996。
──。《現代散文廣角鏡》。臺北:爾雅出版社,2001。
──。《修辭新思維》。臺北:萬卷樓圖書,2001。
──。《文學創作的途徑》。臺北:爾雅出版社,2003。
──。《作文教學風向球》。臺北:萬卷樓圖書,2008。
──。《實用修辭寫作學》。臺北:萬卷樓圖書,2009。
張堂錡。《跨越邊界──現代中文文學研究論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
張智輝。《散文美學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張瑞芬。《五十年來臺灣女性散文──評論篇》。臺北:麥田出版社,2006。
──。《狩獵月光──當代文學及散文論評》。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7。
張默、張漢良、辛鬱、菩提、管管編。《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選集》。臺北:源成文化圖書供應社,1979。
陳芸娟。《山東流亡學生研究(1945-1962)》。臺北:山東文獻雜誌社,1998。
黃武忠。《親近臺灣文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5。
黃重添、莊明萱、闕豐齡、徐學、朱雙一。《臺灣新文學概觀》。臺北縣:稻禾出版社,1992。
黃淑靜。《走盡天涯.歌盡桃花──王鼎鈞的散文藝術》。臺北:爾雅出版社,2009。
黃雅莉。《現代散文鑑賞──採擷紛繁人生的心影》。臺北:文津出版社,2004。
黃萬華。《中國和海外:20世紀漢語文學史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1986年增訂2版。
──。《與君細論文》。臺北:東大圖書,1999。
──。《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增訂3版。
陳義芝主編。《臺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99。
陳賢茂。《海外華文文學史》。廈門:鷺江出版社,1993。 
葉玉珠。《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臺北:心理出版社,2006。
齊邦媛。《霧漸漸散的時候》。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
楊牧。《文學的源流》。臺北:洪範書店,1984。
楊牧、顏崑陽編。《現代散文選》。臺北:洪範書店,2002。
楊昌年。《現代散文新風貌》。臺北:東大圖書,1998。
雷淑娟。《文學語言美學修辭》。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
董崇選。《西洋文學的面貌》,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年,頁 9。
──。《文學創作的理論與班課設計》。臺北:黎明文化,1990。
廖玉蕙。《走訪捕蝶人──赴美與文學耕耘者對話》。臺北:九歌出版社,2002。
──。《文字編織:讓寫作變容易的六章策略》。臺北:三民書局,2007。
趙友培。《文藝書簡》。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76。
蔡倩茹。《王鼎鈞論》。臺北:爾雅出版社,2002。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9。
──。《現代散文類型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
──。《現代散文現象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
──。《現代散文》。臺北:三民書局,1999。
隱地。《遺忘與備忘:文學年記一甲子(一九四九─二○○九)》。臺北:爾雅出版社,2009。
應鳳凰。《台灣文學花園》。臺北:玉山社,2003。

三、單篇論文

王開平。〈金針時節──訪作家王鼎鈞〉。《爾雅人》,第111、112期,1999年4月20日,第4版。
王鼎鈞。〈四餘讀書記〉。《文訊》,第286期,2009年8月,頁162。
向明。〈鼎公的記憶〉,《明道文藝》,2005年9月,頁77。
李宜涯。〈血淚與珍珠──紐約訪王鼎鈞談《關山奪路》〉。《文訊》,第238期,2005年8月,頁136-139。
李曄。〈海外著名散文家王鼎鈞訪談錄〉。《當代文壇》,第4期,2006年4月,頁19-21。
──。〈王鼎鈞印象〉,《作家》,2005年10期。
沈謙。〈駱駝背上的樹──王鼎鈞散文的人格與風格〉。《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6期,1997年6月,頁217-234。
──。〈從發光體到反光體──論亮軒的《風雨陰晴王鼎鈞》〉。《文訊》,第215期,2003年9月,頁10-14。
林文婧。〈王鼎鈞散文中的少年情懷〉。《科學與文化》,2008年第11期,2008年11月,頁52-53。
封秋萍、盧蕓記錄。〈「首屆王鼎鈞文學創作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01期,2009年4月,頁75-80。
胡麗桂。〈彷彿有一種亮光出現了──王鼎鈞訪聖嚴法師記〉。《人生雜誌》,第282期,2007年2月,頁40-44。
徐學。〈《左心房漩渦》的憂患與昇華〉,《明道文藝》,1994年2月。
──。〈孤俠與鄉愁──王鼎鈞短篇小說研析〉。《臺灣研究集刊》,1994年第3期,1994年3月,頁100-105。
秦嶽。〈迴旋在多角妝鏡中的側影〉。《明道文藝》,第8期,1976年11月,頁151-155。
袁慕直 輯。〈王鼎鈞答問集錦〉。《蒼山文學》總第五期。
高彩霞。〈從“原鄉”的形象看王鼎鈞散文家園情懷的特質〉。《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郭明福。〈他把鮮血變成墨水──我讀《左心房漩渦》〉。《爾雅人》,第72期,1992年9月。
彭子秋。〈讀王鼎鈞的「情人眼」〉,《明道文藝》,1978年12月。
張春榮。〈金針度人──王鼎鈞的《千手捕蝶》〉。《文訊》,第162期,1999年4月,頁28-30。
曾英藝。〈豈止漩渦而已──評王鼎鈞《左心房漩渦》〉。《明道文藝》,1991年9月。
張瑞芬。〈江湖路遠──評王鼎鈞《文學江湖》〉。《文訊》,第283期,2009年5月,頁129-131。
張騰蛟。〈不是遊記──讀王鼎鈞的《海水天涯中國人》〉。《文訊》,第2期,1983年8月,頁100-106。
黃武忠。〈人生的說理者──試論王鼎鈞的散文風貌〉。《散文季刊》,1984年1月。
黃雅莉。〈冰山理論下的文藝創作觀:王鼎鈞《千手捕蝶析論(下)》〉。《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第5卷第2期,2009年7月,頁101-113。
──。〈冷峻哲思下的人性解碼──王鼎鈞《隨緣破密》析論〉,《台灣圖書館管理季刊》,第三卷第三期,2007年7月。
黃萬華:〈文學史上的王鼎鈞〉,《齊魯季刊》,2005年01期。
歐宗智。〈揭開事實的矛盾-評王鼎鈞《隨緣破密》〉。《書評雙月刊》,第33期,頁 6-9。
齊邦媛。〈散文裡的兩個世界〉。《幼獅文藝》,第47卷5期,1978年5月,頁46-52。
溫奉橋。〈智者心語性靈文字──讀王鼎鈞散文隨感〉。《名作欣賞》,山西:北嶽文藝出版社,2009年15期。
楊傳珍。〈戰爭文學的精神轉向〉。《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21卷。
胡小林、楊傳珍:〈走文學江湖 參天地化育──感受《文學江湖》〉
趙秀媛。〈論王鼎鈞散文的精神品格〉。《名作欣賞•文學研究》,2008年第9期。
鄭明娳。〈評介《講理》〉。《書評書目》,第9期,1974年1月,頁50-54。
黎活仁。〈五四以來散文家如何定位──沈謙教授訪談記錄〉。《幼獅文藝》,第526期,1997年6月,頁60-61。
蔡素芬記錄。〈鄭明娳、簡媜對談散文創作〉。《國文天地》,第4卷第2期,1988年7月,頁71。
穆振昂。〈感悟文學——讀〈王鼎鈞答問集錦〉〉。《美華文學雜誌》,夏季號總第74期,2010年。
應鳳凰。〈《文路》《講理》王鼎鈞〉。《文藝月刊》,第178期,1984年4月,頁10-20。
──。〈王鼎鈞的書〉。《明道文藝》,第100期,1984年7月,頁163-170。

四、報紙

王鼎鈞。〈再回首1949──1949三稜鏡〉。《聯合報》,2009年12月27-28日,D4版。
王鼎鈞:〈文學的技藝─從《關山奪路》談創作的瓶頸〉,《自由時報》,2006年1月23日。
王鼎鈞。〈賀林校長入籍〉。《世界日報》副刊,2007年11月2日。
李懷宇。〈王鼎鈞:作家必須有酬世之量,傳世之志〉。《時代週報》, 第36期,2009年7月22日。
──。〈王鼎鈞:做作家,就要能過簡樸生活〉。《南方都市報》,2008年10月22日。
林欣誼。〈書人物─《文學江湖》壓陣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完工〉。《中時電子報》Email專訪,2009年3月15日。
姚嘉為。〈走盡天涯,歌盡桃花──王鼎鈞的移民與寫作心路〉。《中華日報》,2009年4月27-28日,B4版。
傅依傑。〈白色恐怖──王鼎鈞淬練出開放的人生〉。《聯合報》,2009年5月17日,A7版。
趙淑俠。〈自古文人多寂寞──紐約與王鼎鈞談〉。《中央日報》,1994年7月9日,16版。
李瑞騰。〈以人性尊嚴為中心《怒目少年》〉。《聯合報》,第42版,1995年9月21日。
席慕蓉。〈歷歷晴川再回首──讀王鼎鈞回憶錄〉。《聯合報》,2009年5月1日。
齊邦媛。〈昨天的雲〉,《中國時報》,1992年8月28日。
五、學位論文
丁幸達。《王鼎鈞及其散文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王忠慧。《痛與愛的詩性昇華──論《左心房漩渦》的藝術形象》。山東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4月。
王雲芳。《遷徙流變中的文化傳統:境外魯籍作家創作研究》。山東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5月。
邱郁芬。《王鼎鈞散文的自傳性書寫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8月。
陳秀滿。《散文捕蝶人──王鼎鈞散文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7月。
陳秋月。《王鼎鈞散文中的人性考察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7月。
黃淑靜。《王鼎鈞散文藝術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6月。
熊小菊。《王鼎鈞散文家國書寫初探》。廈門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5月。
羅漪文。《《左心房漩渦》之語言風格》。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7月。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