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301200615293400
DOI 10.6846/TKU.2006.00308
論文名稱(中文) 地理資訊系統應用在大屯溪流域之生態水文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Ec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Management of Ta-Tun River Basin with GI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1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吳芸芬
研究生(英文) Yun-Fen Wu
學號 69233143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10-27
論文頁數 13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俊成(luke@mail.tku.edu.tw)
委員 - 江旭程
委員 - 蕭葆羲
關鍵字(中) 地理資訊系統
逕流量
蒸發散量
入滲量
迴歸水量
河川流量
生態基流量
關鍵字(英) GIS
Runoff
Evapo-transpiration
Infiltration
ReturnWater
RiverFlow
EnvironmnentalFlowAssessmen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根據近幾年的研究結果發現,越來越多的研究傾向將地理資訊系統與水資源模式作結合,充分利用地理資訊系統所提供之操作便利性、資料準確性、高處理效率且所展繪之圖面具有易讀性及親切性等優異的資料分析及展示功能,進行研究區域之環境背景資料建置與環境問題之分析探討。
大屯溪位於台灣西北部一未設流量測站之河川,本研究主要目標為以流域集水區之水平衡為基礎概念,並依據流域內歷年降雨量資料,結合地理資訊系統輔助擷 取所需之水文參數,求得此一小集水區內逕流、蒸發散、灌溉量、入滲量與迴歸水量。希冀藉由此一大屯溪流域之河川流量推估與各段河川內之生態基流量初步分析,作為一套水資源分析決策支援模式與探討。
推估結果顯示在河川流量方面,根據上中下游不同控制站的區域特性推估情況:在豐水期的五月到十月期間月平均流量約在12.11cms到60.24cms之間。枯水期的四月到十一月期間月平均流量約在3.68cms到18.27cms之間。可知大屯溪為豐枯水量差異極大的河川;生態基流量估算部份,依照河川流域內的不同特性,在中下游區位流速較高,不易符合Tennant法研究訂定之最低流速標準,須加以改善。
英文摘要
Ecological problem is concerned by many hydrological and water management studies. The combination of hydro science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provides high preference of graph display and effective data integration. This study combines hydro science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o analyze the ec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management problem of Ta-Tun River Basin. 
Da-Tun River Basin located at west-north part of Taiwan.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alculate the annual river flow. We are trying to get the hydraulic index such as runoff, evaportranspiration, infiltration, returned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flow assessments etc. by using GIS. We can try to build th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and river basin model through GIS. ArcGIS  is used for visualizing spatial data, performing spatial analysis, and creating maps to show the results of our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River Basin’s characteristics. which differs from control stations, the estim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a-Tun river has its characteristics.The assessment shows the different river section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is results shows the river flow is about 12.11cms to 60.24cms between May to October, and the rover flow is about 3.68cms to18.27cms between April to November. The Tennant method was used in this as the standard index to check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low depth and flow velocity with ecological sustau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logical flow indexes of the Ta-Tun river basin did not reach the suggest standard, further efforts are required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I
圖目錄	I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前言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及範疇	2
1-3 研究內容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分析	4
2-1 文獻回顧與探討	4
2-1-1 地理資訊系統概念	4
2-1-2 地理資訊系統之架構與應用	5
2- 1地理資訊系統架構圖
2-1-3 逕流量之相關研究	7
2-1-3 逕流量之相關研究	8
2-1-4 蒸發散之相關研究	9
2-1-5 入滲量之相關研究	10
2-1-6 迴歸水量之相關研究	11
2-1-7 生態基流量之相關研究	11
2-2 理論分析	12
2-2-1  逕流量之推估	12
2-2-2 蒸發散量之推估	17
2-2-3 入滲量之推估	20
2-2-4 迴歸水量之推估	23
2-2-5 生態基流量評估方法之探討	25
第三章  研究流程與方法	30
3-1 研究流程	30
3-1-1 地理資訊系統Arc GIS簡介	33
3-1-2 水文分析軟體Arc Hydro簡介	37
3-1-3 投影與座標定位	40
3-1-4 研究區概述	42
3-2 研究方法	45
3-2-1 GIS資料庫建置	45
3-2-2 合理化公式	48
3-2-3 入滲式	51
3-2-4 蒸發散量公式	52
3-2-5 迴歸水量推估	56
3-2-6 Arc Hydro分析結果	5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4
4-1 地理資訊系統資料庫	64
4-1-1 圖層建置說明	67
4-1-2 資料圖層內容說明	69
4-1-3  基本資料庫的建立	71
4-1-4  資料庫圖層	71
4-2 水文分析	75
4-2-1  逕流量推估結果	76
4-2-2  蒸發散量推估結果	79
4-2-3  入滲量推估結果	83
4-2-4  迴歸水量推估結果	86
4-2-5  河川流量推估結果	87
4-2-6  生態基流量的推估結果	9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6
5-1  結論	106
5-2  建議延伸研究課題	107
參考文獻	109
版權聲明	115
附錄	116
圖目錄
圖2- 1  地理資訊系統架構圖	7
圖2- 2  水文模式的分類	29
圖3- 1  研究流程圖	31
圖3- 2  研究方向分析	32
圖3- 3  地理資訊系統軟體ARCGIS簡介	35
圖3- 4  ARCTOOLBOX工具箱	35
圖3- 5  ARCCATALOG操作介面	36
圖3- 6  ARCMAP操作介面	36
圖3- 7  ARC HYDRO各項表現地表水的資料模式	38
圖3- 8  ARC HYDRO各項表現地表資料與圖層套疊	39
圖3- 9  集水區的水文循環	39
圖3-10  淡水鎮歷年人口成長趨勢	43
圖3-11  大屯溪月平均溫度	43
圖3-12  大屯溪月平均降雨量	43
圖3-13  大屯溪各控制站設置圖	44
圖3-14  本研究地理資訊系統資料庫建置流程	47
圖3-15  ARCHYDRO分析流勢圖	59
圖3-16  ARCHYDRO排水分區圖	59
圖3-17  ARCHYDRO流域集水線圖	59
圖3-18  ARCHYDRO排水線圖	59
圖3-19  ARCHYDRO區域集水點圖	60
圖3-20  ARCHYDRO流域高程分析圖	60
圖3-21  ARCHYDRO流域流向圖	60
圖3-22  ARCHYDRO河川高程圖	60
圖3-23  ARCHYDRO流域地形圖	60
圖3-24  ARCHYDRO流域流勢圖	60
圖3-25 區別流向的八方位	61
圖4- 1底圖數化步驟	66
圖4- 2大屯溪流域位置圖	68
圖4- 3流域相對位置圖	68
圖4- 4大屯溪流域等高線圖	69
圖4- 5大屯溪流域主要圳路	71
圖4- 6大屯溪流域水圳取水口	72
圖4- 7大屯溪流域控制站分區	75
圖4- 8 大屯溪流域逕流量各站總合	76
圖4- 9 控制站一逐月逕流量	77
圖4- 10控制站二逐月逕流量	77
圖4- 11控制站三逐月逕流量	77
圖4- 12控制站四逐月逕流量	78
圖4- 13控制站五逐月逕流量	78
圖4- 14控制站六逐月逕流量	78
圖4- 15參考蒸發散量(ET0)	79
圖4- 16作物蒸發散量(ETCROP)	79
圖4- 17 控制站一逐月蒸發散量	80
圖4- 18 控制站二逐月蒸發散量	80
圖4- 19 控制站三逐月蒸發散量	81
圖4- 20 控制站四逐月蒸發散量	81
圖4- 21 控制站五逐月蒸發散量	82
圖4- 22 控制站六逐月蒸發散量	82
圖4- 23 控制站一逐月入滲量	83
圖4- 24 控制站二逐月入滲量	83
圖4- 25 控制站三逐月入滲量	84
圖4- 26 控制站四逐月入滲量	84
圖4- 27 控制站五逐月入滲量	84
圖4- 28 控制站六逐月入滲量	85
圖4- 29蒸發散量與入滲量關係圖	85
圖4- 30流域取水量與灌溉迴歸水量比較	86
圖4- 31 控制站一河段之平均流量	88
圖4- 32 控制站二河段之平均流量	89
圖4- 33 控制站三河段之平均流量	89
圖4- 34 控制站四河段之平均流量	90
圖4- 35 控制站五河段之平均流量	90
圖4- 36 控制站六河段之平均流量	90
圖4- 37各河段一月平均流量	91
圖4- 38各河段二月平均流量	91
圖4- 39各河段三月平均流量	91
圖4- 40各河段四月平均流量	91
圖4- 41各河段五月平均流量	91
圖4- 42各河段六月平均流量	91
圖4- 43各河段七月平均流量	92
圖4- 44各河段八月平均流量	92
圖4- 45各河段九月平均流量	92
圖4- 46各河段十月平均流量	92
圖4- 47各河段十一月平均流量	92
圖4- 48各河段十二月平均流量	92
圖4- 49矩型渠道控制站一逐月流速檢核	94
圖4- 50 矩型渠道控制站二逐月流速檢核	94
圖4- 51 矩型渠道控制站三逐月流速檢核	94
圖4- 52 矩型渠道控制站四逐月流速檢核	95
圖4- 53 矩型渠道控制站五逐月流速檢核	95
圖4- 54 矩型渠道控制站六逐月流速檢核	95
圖4- 55 梯型渠道控制站一逐月流速檢核	96
圖4- 56 梯型渠道控制站二逐月流速檢核	96
圖4- 57 梯型渠道控制站三逐月流速檢核	96
圖4- 58 梯型渠道控制站四逐月流速檢核	97
圖4- 59 梯型渠道控制站五逐月流速檢核	97
圖4- 60 梯型渠道控制站六逐月流速檢核	97
圖4-61 矩型渠道一月各站流速檢核	98
圖4-62 矩型渠道二月各站流速檢核	98
圖4-63 矩型渠道三月各站流速檢核	98
圖4-64 矩型渠道四月各站流速檢核	98
圖4-65 矩型渠道五月各站流速檢核	98
圖4-66 矩型渠道六月各站流速檢核	98
圖4-67 矩型渠道七月各站流速檢核	99
圖4-68 矩型渠道八月各站流速檢核	99
圖4-69 矩型渠道九月各站流速檢核	99
圖4-70 矩型渠道十月各站流速檢核	99
圖4-71 矩型渠道十一月各站流速檢核	99
圖4-72 矩型渠道十二月各站流速檢核	99
圖4-73 梯形渠道一月各站流速檢核	100
圖4-74 梯形渠道二月各站流速檢核	100
圖4-75 梯形渠道三月各站流速檢核	100
圖4-76 梯形渠道四月各站流速檢核	100
圖4-77 梯形渠道五月各站流速檢核	100
圖4-78 梯形渠道六月各站流速檢核	100
圖4-79 梯形渠道七月各站流速檢核	101
圖4-80 梯形渠道八月各站流速檢核	101
圖4-81 梯形渠道九月各站流速檢核	101
圖4-82 梯形渠道十月各站流速檢核	101
圖4-83 梯形渠道十一月各站流速檢核	101
圖4-84 梯形渠道十二月各站流速檢核	101
圖4-85 控制站一逐月水深檢核	102
圖4-86 控制站二逐月水深檢核	102
圖4-87 控制站三逐月水深檢核	102
圖4-88 控制站四逐月水深檢核	103
圖4-89 控制站五逐月水深檢核	103
圖4-90 控制站六逐月水深檢核	103
圖4-91 一月份各站水深檢核	104
圖4-92 二月份各站水深檢核	104
圖4-93 三月份各站水深檢核	104
圖4-94 四月份各站水深檢核	104
圖4-95 五月份各站水深檢核	104
圖4-96 六月份各站水深檢核	104
圖4-97 七月份各站水深檢核	105
圖4-98 八月份各站水深檢核	105
圖4-99 九月份各站水深檢核	105
圖4-100 十月份各站水深檢核	105
圖4-101 十一月份各站水深檢核	105
圖4-102十二月份各站水深檢核	105

 
表目錄
表2-1 集流時間經驗公式	15
表2-2 集流時間理論公式	.16
表2-3不同緯度、不同月份之短波輻射量表	.19
表2-4	台灣地區水稻之Kc值	 19
表2-5土壤質地之田間滲漏量	22
表2-6 河川保留基流量方法比較	28
表3-1 各座標系統之比較	41
表3-2 台灣地區座標系統	41
表3-3 淡水三芝區域人口現況	42
表3-4 逕流係數表	49
表3-5 土壤質地之田間滲漏量	51
表3- 6 不同緯度、不同月份之短波輻射量表	55
表3- 7台灣地區水稻之Kc值	55
表3- 8作物蒸發散量與氣象因子之關係	57
表3- 9台灣地區水稻灌溉時期統計表	58
表3- 10 北基農田水利會淡水工作站區水圳取水量		61
表3- 11文獻回顧之迴歸水定義與比較	62
表4- 1主要建置圖層屬性內容與說明	64
表4- 2大屯溪基本資料表	67
表4- 3 坡度分級及序數表	70
表4- 4坡向分級表	70
表4- 5 大屯溪地理資訊系統圖層說明表	73
表4- 6 平均流量下各控制站之平均水深及流速	93
參考文獻
1.Burrough, P. A. (1987). Principle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Land Resources Assess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2.Chow, V. T., D. R. Maidment, et al. (1988). Applied Hydrology,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
3.DeVantier, B. A. and A. D. Fieldman (1993). "Review of GIS Applications in Hydrologic Modeling."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119(2): 229-245.
4.Garcia-Ruiz, J. M. e. a. (1997).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landuse change on Sediment yield and channel dynamics in the Central Spanish Pyreness." Human Impact on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245: 151-158.
5.Izzard, C. F. (1944). "The surface-profile of overland flow." Tran. Am. Geophys. Union 944(25): 959-968.
6.Jenson, M. E., B. R. D., et al. (1990). "Evapotranspiration and Irrigation Water Requirement."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7.Jenson, M. E. and H. R. Haise (1963). "Estimating Evapotranspiration from Solar Radiation." Journal of th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Division ASCE 89(4): 15-41.
8.Jowett, I. G. (1997). "Instream flow method: A comparison of approaches." Regulated Rivers: Research &Management Vol.13: 115-127.
9.Kuichling, E. (1889).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rainfall and the discharge of sewers in populous districts." Transactions ASCE. 20: 1-56.
10.Leopoldo, L. B. (1968). Hydrology for Urban Land and Planning:A Guidebook, U. S. G A Geological Survey Circular.
11.Leopoldo, P. R., W. K. Franken, et al. (1995). "Real evapotranspiration and transpiration through a tropical rain forest in central Amazona as estimated by water balance method."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73: 185-195.
12.Maidment, D. R. (1993). Hand Book of Hydrology, McGraw-Hill.
13.Maidment, D. R. (2002). Arc Hydro: GIS for Water Resources, ESRI.
14.Nelson, L. D. and K. Akemi (1999). "A hydrometerological model for basin-wide seasonal evapotranspiration." WRR. 35(11): 3409-3418.
15.Nyabeze, W. R. (2003). "Modification of a rainfall-runoff model for distributed modeling in a GIS and its valid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 28: 1025-1032.
16.Penman, H. L. (1948). "Natural Evaporation from Open Water, Bare Soil and Grass." Proc. R. Soc. Lodon Ser. A 193: 120-145.
17.Spomer, R. G., K. E. Saxton, et al. (1973). "Water yield and erosion respond to l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8(4): 168-170.
18.Star, J. and J. Estes (1990).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An Introduction, Prentice-Hall, Inc.
19.Tharme, R. E. (2003).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Environmental Flow Assessment: Emerging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Flow Methodologies for Rivers."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19: 397-441.
20.Thornthwaite, C. W. (1948). "An Approach Toward A R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Climate." Geographical Review 38: 55-94.
21.Todorovic, M. and P. Steduto (2003). "A GIS for irrigation managenent."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28): 163-174.
22.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 (1972),"灌溉名詞簡釋",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特刊新十號.
23.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水利工程組 (1970),"台灣之水稻田灌溉",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
24.中華水土保持學會編印 (1996),"水土保持法相關法規-水土保持技術規範"
25.中華生態資訊協會 (2004),"台北縣三芝鄉龜子山野溪整治工程(溪底橋河段)之河川棲息地生態評估計畫工作期末報告",台北縣政府.
26.毛福銘 (1992),"結合地理資訊系統與SCS無因次單位歷線以推估小集水區逕流之可行性探討",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7.王如意、易任 (1982),"應用水文學上、下冊",國立編譯館.
28.王瑞民 (2001),"地理資訊系統",台北,高立圖書公司.
29.台北縣河川生態保育協會 (2003),"大屯溪生態工法現場觀摩及解說員培訓研習手冊",台北縣政府.
30.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2002),"因應環境變遷之水文規劃設計研究",經濟部水利署
31.台灣省水土保持局 (1992),"水土保持手冊-工程篇",台北.
32.台灣省水利局等 (1972),"新竹苗栗地區水資源繼續調查研究計畫報告—苗栗公館區後龍溪河道與穿龍圳灌區水之動態研究"
3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1991),"雲林灌區迴歸水有效利用調查研究"
34.吳瑞賢、張嘉軒 (1996),"水田對逕流系統之影響評估",農業工程學報,42(4):55-66.
35.李伯亨 (2003),"入滲效應與土石流發生臨界雨量線之探討及應用",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71
36.周天穎 (2002),"地理資訊系統理論與實務",儒林圖書公司.
37.周曉雯 (1996),"雲林地區水稻田入滲量之評估",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68.
38.林立元、曾晴賢 (2000),"河川生態調查與正常流量之研究:以頭前溪為例",經濟部水利處水利規劃試驗所.
39.林癸妙 (1997),"水田迴歸水量之研究",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40.林啟超 (1997),"水田灌溉用水迴歸利用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41.林祥偉,孫志鴻,等人 (2002),"Arcview 8.X進階篇",崧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42.林傑斌、劉明德 (2002),"地理資訊系統GIS理論與實務",文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43.林燕旻 (2000),"應用HEC-1運動波法探討清水溪上游集水區降雨逕流之關係",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44.杻家慶 (2003),"集水區地表水與地下水耦合數值模式",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66.
45.施保旭 (1997),"地理資訊系統",儒林圖書公司.
46.施鈞程 (2003),"台灣森林集水區之蒸發散量推估",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80.
47.施嘉昌、徐玉標、曹以松、甘俊二 (1984). 灌溉排水原理,中央圖書出版社.
48.洪念民 (2003),"集水區蒸發散與基流特性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暨研究所博士論文
49.洪念民、童慶斌、陳主惠、譚義績 (2000),"區域蒸發散之研究.,第十一水利工程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
50.徐享崑,陳弘凷,等人 (2000),"農業用水合理用水量範圍之研究",第十一屆水利工程研討會:O57-O62.,台北,台灣大學
51.高振程 (2003),"水田坵塊系統之回歸水量推估",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52.張彥然 (1994),"地理資訊系統輔助之水文模擬",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53.陳弘凷、謝國正、李世偉、王育民、王藝峰 (2001),"河川保留基流量評估技術規範之研究",第十二屆水利工程研討會,國立成功大學.
54.陳盈守 (2005),"支援量基於水域生態環境評估",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02.
55.陳靖薇 (2004),"區域迴歸水推估模式之建立與應用",私立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63.
56.陳豐文 (1999),"農地可再利用迴歸水之調查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私立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57.曾柏凱 (2004),"結合衛星遙測估算蒸發散量之應用探討",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90.
58.楊昌儒、林延郎、蔡長泰、游保杉、顏沛華 (1999). "地理資訊系統在城鎮淹水模擬上之應用." 台灣水利 第43卷(第1期): p.41-55.
59.溫在弘、蘇明道、林俊宏、陳增壽 (1998),"以地理資訊系統建立區域灌溉用水推估模式.",台灣水利,第46卷(第3期): 12-23.
60.經濟部水資源局 (2000),生態工法技術參考手冊(2000年版),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水環境研究中心.
61.農業工程研究中心 (1997),"石岡壩南幹渠道可再利用迴歸水源調查",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
62.劉君帆 (1998),"灌溉系統迴歸水推估方法之研究-以嘉南水利會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63.蔡西銘、陳獻、劉日順 (2000),"迴歸水的定義及分析方法比較",第十一屆水利工程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
64.蔡博文、許巖璨 (2002),"Arcview 8.X剖析-新一代地理資訊系統",台北,崧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65.鄭皆達、吳輝龍、蘇瑞榮 (1995),"應用地理資訊系統與HEC-1水文模式探討集水區降雨特性對逕流之影響.",83年度水土保持及集水區經營研究計畫成果彙編,林業特刊第四十八號.
66.駱安華 (1960),"迴歸水之計算和運用",台灣水利 第8卷(第2期): 47-56.
67.簡傳彬 (2003),"水稻田入滲及迴歸水試驗及模擬",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
68.簡傳彬、吳瑞賢、方文村、曾志銓 (2000),"水稻田土壤入滲量與土壤物性關係分析研究",第十一屆水利工程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
69.曠宇景觀工程顧問公司 (2004),"大屯溪流域整體規劃與生態工法示範工程設計委託規劃設計",台北縣政府.
70.蘇明道、蔡天雄、糠瑞林 (1996),"水田休耕對農業用水量之影響",中國農業工程學報,42(4): 41-49.
71.蘇明道、許書偉、林俊宏、溫在弘 (2002),"空間資訊在區域水資源規劃上之應用.",中國農業工程學報,48(4): 67-80.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