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208202011370800
DOI 10.6846/TKU.2020.00314
論文名稱(中文) 台灣棒球的知識探源與追蹤:1960年至2019年棒球運動研究軌跡的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The origin and tracking of Taiwan baseball knowledge: Analysis of Baseball Research Tracks from 1960 to 2019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歷史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Histor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8
學期 2
出版年 109
研究生(中文) 陳泓任
研究生(英文) Hung-Jen Chen
學號 60503005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0-07-14
論文頁數 21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鄭睦群
委員 - 吳明勇
委員 - 呂銀益
關鍵字(中) 臺灣
棒球
研究分類
知識探討
關鍵字(英) Taiwan
Baseball
Research classification
Knowledge discuss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棒球運動在臺灣已經發展超過一百年,近半個世紀以來更是承載著臺灣人民在面對外交困境下所凝聚國族意識的責任,自1970年代起下自少棒上至成棒,只要披上國家代表隊的球衣,球員們的一舉一動無不讓臺灣人民為之瘋狂,時至今日,棒球運動依然是臺灣競技運動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球類運動,不只是人民瘋棒球、愛棒球,同時在各類學科的研究者裡也是相當熱門的研究主題。但在這大量的研究之中,卻少有對棒球研究的總體回顧,殊為可惜,因此本文特別整理了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國家圖書館館藏目錄查詢系統之中所能搜尋到含有棒球一詞的學位論文、期刊論文、出版專書,透過前人研究的歷史脈絡,來尋找未來棒球相關研究可能的方向。
英文摘要
Baseball has been developing in Taiwan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For nearly half a century, it has been carry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Taiwanese people’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in the face of diplomatic difficulties. Since the 1970s, it has been from the Little League to the top, as long as Wearing the jersey of the national team, the players’ every move made the people of Taiwan crazy. Today, baseball is still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ball game among Taiwan’s competitive sports, not just the people’s crazy baseball, Love baseball, and it is also a very popular research topic among researcher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However, in this large amount of research, there is little overall review of baseball research, which is a pity. Therefore, this article specially organizes the NDLTD in Taiwan, Index to Taiwan Periodical Literature System, and the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s system. You can search for dissertations, journal papers, and published books that contain the word baseball. Through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previous studies, you can find directions for baseball-related research in futur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目次	I
圖目錄	IV
表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問題意識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文獻回顧	3
一、	研究方法	3
二、	文獻回顧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章節說明	4
第二章、	研究的分類與說明	9
第一節、	運動科學	10
一、	競技訓練研究	12
二、	運動醫學研究	12
三、	競賽數據分析	13
四、	場館器材研造	14
第二節、	運動產業	14
一、	國內職棒產業	16
二、	外國職棒產業	17
三、	業餘棒球產業	17
四、	傳播媒體產業	18
五、	觀光娛樂產業	19
六、	公營場館經營	19
第三節、	教育倫理	20
一、	教學領導研究	22
二、	人格養成研究	22
三、	法規制度研究	23
四、	樂樂棒球推廣	23
第四節、	歷史人文	24
一、	區域時代綜述	26
二、	特定主題剖析	26
三、	單一人物研究	27
四、	文化現象研究	27
第五節、	應用科技	28
一、	傳播媒體技術	29
二、	工業系統開發	30
三、	數位典藏系統	30
第三章、	1960年~1990年之研究分析	33
第一節、	學位論文	34
一、	相關研究稀少	35
二、	棒球運動職業化的影響	36
第二節、	期刊論文	36
一、	以戰後少棒發展為研究起點	37
二、	棒球運動職業化的影響	38
三、	少棒運動對其他研究的影響	39
第三節、	出版專書	39
一、	少棒運動的興起帶動出版趨勢	40
二、	重心由學生棒球轉移至成棒與職業領域	41
第四節、	小結	41
第四章、	1991年~2000年之研究分析	45
第一節、	學位論文	46
一、	解嚴後社會開放與高等教育改革	47
二、	棒球運動職業化的影響	48
三、	兩聯盟角力與簽賭放水事件	50
第二節、	期刊論文	51
一、	與學位論文的數量差異比較	52
二、	棒球運動職業化對研究專精化的影響	52
第三節、	出版專書	55
一、	棒球運動在台灣教育體制的處境	56
二、	棒球運動職業化與專書出版趨勢	57
第四節、	小結	58
第五章、	2001年~2010年之研究分析	61
第一節、	學位論文	63
一、	高等教育改革促使論文數量顯著提升	64
二、	球員旅外風潮的影響	65
三、	簽賭放水事件的因應	67
第二節、	期刊論文	69
一、	體育系所與相關研究大幅增加	70
二、	敏感議題研究相對保守	70
三、	台灣棒球人才養成的困境	71
第三節、	出版專書	72
一、	再次聚焦少棒議題	73
二、	業餘棒球出版市場的拓展	73
三、	旅外明星球員的蹤跡	74
第四節、	小結	74
第六章、	2011年~2019年之研究分析	77
第一節、	學位論文	79
一、	國外職棒經營模式與屬地主義的輸入	80
二、	新時代社群媒體的經營與行銷	80
三、	女子棒球研究的興起	81
第二節、	期刊論文	83
一、	整體研究數量下滑	84
二、	偏重運動員品德教育及人格養成	84
第三節、	出版專書	85
一、	整體出版數量下滑	86
二、	運動科學出版品的減少	87
三、	非營利出版品:「臺灣棒球名人堂」系列叢書	88
第四節、	小結	89
第七章、	結論	91
一、	學位論文	92
二、	期刊論文	94
三、	出版專書	96
徵引書目	99
一、	專書	99
二、	期刊論文	100
三、	學位論文	102
四、	報紙媒體	104
五、	網路資料	105
附錄	106
附錄1:高等教育大專院校1990-1991年。	106
附錄2:高等教育大專院校2000-2001年。	107
附錄3:高等教育大專院校2010-2011年。	108
附錄4:高等教育大專院校2019-2020年。	109
附錄5:高等教育大專院校2010-2011年碩博士生年齡別。	110
附錄6:臺灣體育專業科系名稱一覽表。	111
附錄7:學位論文分類一覽	112
附錄8:期刊論文分類一覽	172
附錄9:出版專書分類一覽	209


圖目錄
圖 三 1學位論文領域1960年~1990年百分比統計	35
圖 三 2期刊論文領域1960年~1990年百分比統計	37
圖 三 3出版專書領域1960年~1990年百分比統計	40
圖 四 1學位論文領域1991到2000年百分比統計	46
圖 四 2期刊論文領域1991到2000年百分比統計	51
圖 四 3 出版專書領域1991到2000年百分比統計	55
圖 五 1學位論文領域2001到2010年百分比統計	64
圖 五 2期刊論文領域2001到2010年百分比統計	69
圖 五 3出版專書領域2001到2010年百分比統計	72
圖 六 1學位論文領域20111到2019年百分比統計	79
圖 六 2期刊論文領域2011到2019年百分比統計	83
圖 六 3出版專書領域2011到2019年百分比統計	86
圖 七 1出版專書領域1960到2019年類別百分比統計	92
圖 七 2出版專書領域1960到2019年項目百分比統計	93
圖 七 3期刊論文領域1960到2019年類別百分比統計	94
圖 七 4期刊論文領域1960到2019年項目百分比統計	95
圖 七 5出版專書領域1960到2019年類別百分比統計	96
圖 七 6出版專書領域1960到2019年類別百分比統計	97



 
表目錄
表 二 1學位論文分類統計	9
表 二 2期刊論文分類統計	10
表 二 3出版專書分類統計	10
表 二 4學位論文領域運動科學類別分項統計	11
表 二 5期刊論文領域運動科學類別分項統計	11
表 二 6出版專書領域運動科學類別分項統計	12
表 二 7學位論文領域運動產業類別分項統計	15
表 二 8期刊論文領域運動產業類別分項統計	16
表 二 9出版專書領域運動產業類別分項統計	16
表 二 10學位論文領域教育倫理類別分項統計	21
表 二 11期刊論文領域教育倫理類別分項統計	21
表 二 12出版專書領域教育倫理類別分項統計	22
表 二 13學位論文領域歷史人文類別分項統計	25
表 二 14期刊論文領域歷史人文類別分項統計	25
表 二 15出版專書領域歷史人文類別分項統計	26
表 二 16學位論文領域應用科技類別分項統計	29
表 二 17期刊論文領域應用科技類別分項統計	29
表 二 18出版專書領域應用科技類別分項統計	29
表 三 1學位論文領域1960年~1990年數量統計	34
表 三 2期刊論文領域1960年~1990年數量統計	36
表 三 3出版專書領域1960年~1990年數量統計	40
表 四 1學位論文領域1991到2000年數量統計	46
表 四 2期刊論文領域1991到2000年數量統計	51
表 四 3 出版專書領域1991到2000年數量統計	55
表 五 1 學位論文領域2001到2010年數量統計	63
表 五 2期刊論文領域2001到2010年數量統計	69
表 五 3出版專書領域2001到2010年數量統計	72
表 六 1學位論文領域2011到2019年數量統計	79
表 六 2期刊論文領域2011到2019年數量統計	83
表 六 3出版專書領域2011到2019年數量統計	85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	專書
(一)、	中文部分
教育部,《第二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臺灣,國家教育研究院,1948)。
Alcampauis著,簡永昌譯,《怎樣打棒球》(臺中,臺光出版社,1960)。
神田順治著,趙長年、陳堯彰譯,《少年棒球 : 如何稱霸球壇》(臺北,東方出版社,1969)。
中華日報叢書委員會編,《無敵金龍 : 中華少年棒球隊勇奪世界冠軍紀實》(臺北,中華日報叢書委員會,1969)。
許元春譯述,《貝比羅斯 : 世界棒球王》(高雄,大眾出版社,1977)。
許昭彥,《美國棒球》(臺北,聯經出版社,1988)。
李赫,《二好球.三壞球 : 看棒球談人生》(臺北,錦德圖書,1988)。
采唐文化出版,《職業棒球實戰遊戲》(臺北,采唐文化,1990)。
李明憲,《國內職業棒球隊三年來比賽結果各隊紀錄之比較分析研究》(新北,中儀科技,1993)。
簡永昌,《中華棒球史記》(臺北,簡永昌,1993)。
Adair著,李靜宜譯,《牛頓打棒球 : 看棒球學物理》(臺北,牛頓出版,1993)。
高正源,《東生的旭日:中華棒球發展史》(臺北,民生報社,1994)。
王惠民,《民生報棒球叢書─紅葉的故事》(臺北,民生報社,1994)。
高水成,《圖解棒球入門》(臺南,皇家書社,1996)。
林木崎,《圖解棒球新知》(臺南,皇家書社,1996)。
許義雄、徐元民,《中國近代學校體育上-目標之發展》(臺北,師大書苑,1999)。
戴天昭著,李明峻譯,《台灣國際政治史》(臺北,前衛出版社,2002)。
謝仕淵、謝佳芬,《台灣棒球一百年》(臺北,果實出版社,2003)。
邱光宗,《看棒球玩臺灣 : 最愛看棒球,相約球場見!》(臺北,行遍天下,2004)。
官文炎,《棒球場的建造及其發展之研究》(新北,科正出版社,2004)。
曾文誠、孟峻瑋,《台灣棒球王》(臺北,我識出版社,2004)。
Denny Roy著,何振盛、杜嘉芬譯,《台灣政治史》(臺北,商務印書,2004)。
謝仕淵、孟峻瑋等合著,《台灣棒球百年史》(臺北,中華民國棒球協會,2006)。
梁玉秋,《國際棒球運動比賽現場觀眾消費行為、滿意度與未來參與意願之調查研究》(臺中,華格那企業,2006)。
何育敏,《臺灣地區棒球運動球員流失因素之研究》(臺中,華格那企業,2008)。
項偉芬、吳欣倫合編,《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教學手冊》(臺北,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2009)。
盧宜穗,《臺灣體育史》(臺北,五南圖書,2009)。
高英傑,《改變縫線對棒球球體飛行軌跡與球速之影響》(新北,圖爾資訊,2010)。
唐景俠、陳建良、梁俊煌合著,《浴療對棒球選手之生理疲勞與自律身經系統的健康效益》(臺南,文峰影印,2011)。
謝仕淵,《國球誕生前記─日治時期台灣棒球史》(臺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2012)。
Michael Lewis著,游宜樺譯,《魔球》(臺北:早安財經,2014)。
王御風、蔡博任,《圖書歷史41─圖解台灣棒球史》(臺中,好讀出版社,2014)。
林呈蓉,《台灣涉外關係史概說》(臺北,五南出版社,2015)。
(二)、	西文部分
Stephen L. Vaughn,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Journalism, (London, Routledge, 2007).
James. Albert、Jay M. Bennett, Curve Ball: Baseball, Statistics, and the Role of Chance in the Game, (Heidelberg, Springer, 2001).
二、	期刊論文
陳義煌,〈棒球中兩種不同的死球(deadball)〉,《國民體育季刊》,第1卷第1期,(1969年6月),頁38。
陶玉田,〈用臺灣闊葉樹材試製棒球棒之初步報導〉,《臺灣木材工業》,第3期,(1969年8月),頁1-5。
興賢,〈世界棒球冠軍「大都會隊」〉,《體育世界文摘》,第22期,(1969年11月),頁28-32。
王復旦,〈從金龍少年棒球隊成功說起--談中國全民體育的治本之道〉,《國民體育季刊》,第1卷第3期,(1969年12月),頁3-5。
陳村崎,〈從少年棒球賽談運動〉,《師友月刊》,第37期,(1970年7月),頁31-32。
顏樹洋,〈棒球選手對少棒的看法〉,《體育世界文摘》,第47期,(1972年6月),頁32。
溫福興,〈一位棒球裁判看全國少棒賽〉,《體育世界文摘》,第49期,(1972年8月),頁47-48。
黃玉峰,〈將棒球史實塞悠悠之口〉,《新聞天地》,第1337期,(1973年9月),頁17-18。
李素,〈棒球郵票〉,《今日郵政》,第203期,(1974年11月),頁16-17。
詹德基,〈棒球運動員之運動傷害〉,《國民體育季刊》,第5卷第1期,(1975年6月),頁53-57。
麗鈴,〈棒球遊戲機〉,《無線電月刊》,第38卷第2期,(1978年2月),頁137-138。
劉亮,〈運動之神--魯斯(Babe Ruth)的一生〉,《教與學》,第5期,(1979年5月),頁28-31。
詹德基,〈我國棒球運動的發微與展望〉,《教育資料集刊》,第10期,(1985年6月),頁433-483。
賴金鑫,〈由運動力學談棒球投手的運動傷害〉,《健康世界》,第139期,(1987年7月),頁38-42。
賴山水,〈美、日職業棒球之我觀〉,《國民體育季刊》,第19卷第4期,(1990年12月),頁58-65。
吳祥木,〈談棒球教練制度〉,《國民體育季刊》,第21卷第2期,(1992年6月),頁89-91。
李淑玲,〈青少年傳播行為與對職棒球員形象及認同程度之研究--以臺北市公立國中、高中學生為例〉,《體育學報》,第17期,(1994年8月),頁123-142。
郭成,〈發展自己的職業棒球隊〉,《自由青年》,第73卷第1期,(1995年1月),頁32-34。
林啟川,〈運動員與記者關係之研究--以職棒球員為例〉,《銘傳學刊》,第6期,(1995年7月),頁213-259。
廖清海,〈台灣報紙職業棒球新聞報導內容分析〉,《體育學報》,第20期,(1995年12月),頁135-146。
葉志仙,〈棒球運動比賽成績記錄分析研究〉,《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第25期,(1996年7月),頁227-264。
胡文雄,〈嘉義市立棒球場最早啟用日期考〉,《嘉義市文獻》,第15期,(1999年11月),頁159-176。
周兆昱,〈論雇主停職懲戒--以職棒球員涉賭案為例〉,《月旦法學》,第56期,(2000年1月),頁109-118。
康正男,〈我國運動員之運動道德初探:以大專棒球運動員為例〉,《臺大體育學報》,第3輯,(2000年2月),頁53-70。
張力可,〈全球化/在地化的辯證--九○年代臺灣棒球場域的認同動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8期,(2000年6月),頁245-286。
中華水電冷凍空調編,〈巨蛋運動場設備概要〉,《中華水電冷凍空調》,第204期,(2000年10月),頁65-81。
洪嘉文,〈學校體育教具研發之介紹--以樂樂棒球及迷你網球為例〉,《國民體育季刊》,第29卷第4期,(2000年12月),頁10-17。
林信成,〈主題式報紙新聞數位典藏之研究--以台灣棒球運動為例〉,《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42卷第3期,(2005年3月),頁369-392。
林千源,〈臺灣球迷參加2004年雅典奧運棒球加油團的考量因素與滿意度之研究〉,《體育學報》,第38卷第2期,(2005年6月),頁85-96。
程芝潔、許秋婷,〈以隱藏式馬可夫模型整合聲音及運動資訊擷取棒球賽事精華〉,《影像與識別》,第11卷第2期,(2005年6月),頁5-19。
蔡宜宏、邱文信,〈以多面向內容分析法探究台灣棒球運動研究趨勢〉,《大專體育》,第81期,(2006年2月),頁97-103。
洪連成、周德賢,〈淺論我國棒球運動發展取向〉,《大漢學報》,第21期,(2006年12月),頁211-221。
何育敏、張庭彰、何國龍、陳禾青,〈各級棒球選手流失因素之研究〉,《大漢學報》,第16期,(2008年12月),頁248-260。
王文昇、盂峻瑋,〈臺灣職業棒球黑暗的足跡--消逝的米迪亞〉,《競技運動》,第11卷第2期,(2009年12月),頁1-13。
張家銘,〈從競技運動中去探討球員的道德與品行-以國內棒球賽為例〉,《競技運動》,第11卷第2期,(2009年12月),頁65-67。

林宗賢、徐嘉良,〈全球化潮流下棒球人才之流動對臺灣棒球環境的影響〉,《中華體育季刊》,第24卷第2期,(2010年6月),頁138-146。
郭中生、王誼邦,〈從棒球的視角探討運動道德與社會文化的關連性〉,《淡江體育》,第14期,(2011年11月),頁131-137。
許品鵑、謝秉弘、陳麒竹,〈25年來臺灣大專校院校數變動趨勢〉,《評鑑雙月刊》,第58期,(2015年11月),頁24-25。
周祝瑛,〈請問:教育體制怎麼改?〉,《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4卷第5期,(2015年5月),頁24-27。
徐明珠、賀秋白,〈印刷書籍出版業營收下降原因探討〉,《印刷科技》,第35卷第4期,(2019年12月),頁29-66。
三、	學位論文
林德隆,〈棒球員左右打擊能力之比較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王順正,〈棒球投手不同投球動作加速期的生物力學分析〉,(臺北: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王之弘,〈職業棒球市場區隔化與消費者行為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蔡宗信,〈日據時代台灣棒球運動發展過程之研究─以1895(明治28)年至1926(大正15)年為中心─〉,(臺北: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李淑玲,〈青少年傳播行為與對職棒球員形象及認同程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國中、高中學生為例─〉,(桃園:國立體育學院體育學系碩士論文,1992年)。
潘東名,〈專家系統在決策上的應用(以棒球策略戰術為例)〉,(桃園:元智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魏啟林,〈休閒產業經營之關鍵成功因素分析--以台灣職業棒球業為實證〉,(臺北:臺灣大學商學系碩士論文,1994年)。
廖清海,〈台灣報紙職業棒球新聞報導內容之分析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1995年)。
方慈惠,〈棒球選手之運動道德判斷〉,(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陳子軒,〈美,台棒球發展之比較研究--以媒體為中心觀點〉,(臺北: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黃士魁,〈我國甲組成棒球員訓練滿意度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張力可,〈台灣棒球與認同:一個運動社會學的分析〉,(新竹: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張志宇,〈使用隱藏式馬可夫模型來作棒球節目視訊片段之分類系統〉,(新竹:國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1999)。
何曉瑛,〈台灣地區公立棒球場委託民間企業經營管理之個案研究─以台南市立棒球場為例〉,(桃園: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余成煌,〈棒球場全壘打牆設置發展與規劃探討〉,(臺北: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陳文彬,〈職業棒球選手契約暨制度之研究〉,(新北: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簡全亮,〈臺北市興建大型室內棒球場企劃定位階段可行性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1999年)。
高興桂,〈我國職棒球團企業經營困境因素與解決策略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林瑞泰,〈美國日本台灣職業棒球契約規範之研究〉,(臺北: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洪文宏,〈消費者態度對企業贊助效益影響之研究─以亞洲盃棒球賽為例〉,(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趙志卿,〈社會環境變遷對第34屆世界盃棒球賽效益之影響〉,(臺北: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2002年)。
盧至剛,〈以運動軌跡為主之棒球戰術資料庫〉,(臺北:臺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碩士論文,2003年)。
林伯修,〈美日臺職棒球團屬地權經營之跨文化比較分析〉,(臺北: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
曾武清,〈網路媒介與集體記憶:從台灣棒球史中的「龍魂不滅」談起〉,(新竹: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孫正宜,〈新聞專卷的數位化與加值應用─以台灣棒球報紙新聞數位典藏為例〉,(臺北: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程玉惠,〈大專棒球球員人格特質與職業選擇之相關研究〉,(桃園:國立臺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施博隆,〈理解式教學與傳統式教學對國小學童樂樂棒球擲準學習效果之研究〉,(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楊德全,〈玩偶角色設計之創作研究─以12生肖棒球運動造型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林柏青,〈優秀棒球選手外流因素與改善策略之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何哲欣,〈留我不留?談全球化浪潮之下台灣棒球人才外流的現象〉,(臺北: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劉得梭,〈「我的球會轉彎」:一位奧運棒球投手生涯轉換敘說〉,(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6)。
王志成,〈國營事業經營運動代表隊之研究─以台電棒球隊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劉麗萍,〈台灣棒球術語翻譯之研究〉,(新北: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殷美香,〈棒球論述中的國族意識——以1998年至2008年國際賽事報導為分析對象〉,(新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林冠年,〈百年孤寂-台灣棒球發展之政治經濟分析〉,(臺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陳劭宸,〈企業贊助業餘甲組社會棒球隊之效益─以臺中威達棒球隊為例〉,(桃園: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趙元任,〈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隊成功要素之探索-台灣職棒球迷服務改善的方向性〉,(高雄: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所碩士論文,2010年)。
倪芝蓉,〈從需求評估及Lickona品德教育理念探討職棒球員品德發展之設計與實踐-以統一獅隊為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王文昇,〈中華職棒假球事件對台灣棒球制度的影響〉,(桃園: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梁奮平,〈臺灣職業棒球運動未來發展之研究-從調查機關偵辦角度探討〉,(新北: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蔡博任,〈國家機器與體壇風潮戰後台灣棒球與籃球興衰之研究(1945~1992)〉,(臺南: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
延泰和,〈韓國職業棒球隊經營策略之研究-以SK飛龍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陳卿豪,〈職棒球團採用Facebook進行網路行銷之訊息策略分析—以Lamigo桃猿為例〉,(臺北: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楊靜芬,〈硬式/是「女子」棒--女性從事棒球運動之經驗探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趙甫嘉,〈虛擬社群粉絲專頁持續使用意圖之初探─以中華職棒球員Facebook粉絲專頁為例〉,(臺南: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2013年)。
黃浩宸,〈國際賽事成績對中華職棒觀賞行為影響之研究─以2013年經典賽為例〉,(桃園: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高國輝,〈「如果可以重來」─ 一位旅美棒球選手的自我敘〉,(臺北:臺北市立大學運動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潘扶德,〈臺灣解嚴後毛高文博士對高等教育政策轉型之研究(1987-1993)〉,(花蓮: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博士論文,2015年)。
四、	報紙媒體
《Los Angeles Times》
《中央通訊社》
《聯合報》
《聯合報晚報》
《自由時報》


五、	網路資料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_BE8fR/login?jstimes=1&loadingjs=1&o=dwebmge&ssoauth=1&cache=1594365190472。
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檢索日期2019年9月26日。
國家圖書館館藏目錄查詢系統,http://aleweb.ncl.edu.tw/F,檢索日期2020年10月5日。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gl=TW&hl=zh-TW。
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index。
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s://www.ltn.com.tw/。
大紀元,https://www.epochtimes.com/b5/。
運動視界,https://www.sportsv.net/。
ETToday運動雲,https://sports.ettoday.net/。
pb+運動專欄,http://media.pbplus.me/。
大數聚,https://group.dailyview.tw/。
中華職棒大聯盟全球資訊網,http://www.cpbl.com.tw/。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http://teldap.tw/Introduction/introduction.html。
教育部統計處,,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
《職業棒球》雜誌PBM,https://professionalbaseball125439364.wordpress.com/簡介/。
中華職棒歷年觀眾分析,http://zxc22.idv.tw/history.asp?clickflag=999。
台灣棒球維基館,https://twbsball.dils.tku.edu.tw/wiki/index.php。
教育部體育署,https://www.sa.gov.tw/。
台灣板橋地方法院判決書,https://mingon.pixnet.net/blog/post/29030354。
桃園市政府新聞處,https://news.tycg.gov.tw/。
2019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https://report.twnic.tw/2019/。
財政部統計處統計資料庫,https://www.mof.gov.tw/htmlList/100#gsc.tab=0。
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http://ndap.dils.tku.edu.tw/,。
Prospect Magazine,https://www.prospectmagazine.co.uk/。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