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208201310434800
DOI 10.6846/TKU.2013.00322
論文名稱(中文) 江西南豐縣石郵村儺儀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to Shi-you Village’s Nuo Ritua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曾志誠
研究生(英文) Chih-cheng Tseng
學號 893000140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05
論文頁數 15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傅錫壬
委員 - 金榮華
委員 - 鍾明德
委員 - 王國良
委員 - 傅錫壬
委員 - 周彥文
關鍵字(中) 南豐縣
石郵村

儀式
儀式過程
神聖空間
神聖時間
閾限
交融
關鍵字(英) Nanfeng County
Shi-you Village
Nuo
Ritual
Ritual Process
Sacred Space
Sacred Time
Limen
Communitu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趨吉避凶,是人類共同的願望,自古以來,人們就一直在尋找一個能夠讓生命安全、生活安頓的方法。在中國,驅鬼逐疫的儀式被稱為「儺」,是一種戴著面具裝扮成神靈的儀式,至今仍然在許多地方發揮著它們強大的生命力,本文所關注的江西省南豐縣石郵村即保留了自明代流傳下來的古儺。
石郵村儺歷史久遠,每年農曆正月初一開始,連續進行十七天,整個儀式共分為起儺、跳儺、搜儺、圓儺四大部分,其形式簡樸有力,古意盎然,是以歷來論者多注意到外顯於該儀式的藝術價值。然而儀式背後必然隱含著更深層的架構,以石郵村而言,該地是一個以吳姓宗族為主體的宗族性村落,外姓居民僅佔少數──這樣的居民結構如何維持其自身的穩定發展?又如何展現在儺儀的儀式過程中?或者說,儺儀式在這個社會過程裡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為求釐清此一問題,本論文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份,先廓清石郵村的基本史地概念,找出石郵吳氏與石郵儺之間的歷史關連;第二部份,採取田野調查的方式,詳細紀錄石郵儺的儀式細節,藉以掌握儀式中的各種元素;第三部分,借伊利亞德的神聖時間、空間觀點,確認儺儀式對石郵村民的重要意義;最後,在第四部分,則援引特納對「閾限」與「交融」的理念,辨析儀式在社會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人」才是儀式的主體,任何對儀式的研究,不能忽略人和儀式間錯綜複雜的交互關係,尤其不能略過儀式在人類生活中扮演的統合角色,如此一來,方能更加精準地確認儀式真正的價值所在。
英文摘要
We all want to be blessed, and keep away from badness. Since the ancient time, people have searched a path to settle down their live. To the Chinese people, the certain ritual called Nuo is one of the answers. Nuo is a ritual which people put on the mask of gods to drive out evils. Today, in many countries of Chinese, we can still find it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ir life. This thesis will focus on the Nuo ritual in Shi-you Village, Nanfeng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Nuo in Shi-you has a long history, Since Ming Dynasty, it was held during Chinese Lunar New Year (it last 17 days). The whole ritual can be divide into 4 phases: Chi Nuo (Begin to process ritual), Tiao Nuo (Blessing), Sou Nuo (Drive out Evils), Yuan Nuo (The end of the ritual). The form of this Nuo ritual is so simple and powerful that many researchers will focus on these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but ignore the inner connection to the society. Shi-you is a little village base on the Wu’s patriarchal clan, there are few villagers living here are not Wu’s family. How this kind of resident structure be kept stable? How it reveal itself in Nuo’s ritual? Eventually, what king of character did this ritual play in this social process?
This thesis will divide into 4 chapters to find out the answer: first, I will clarify Shi-you Village’s history, to defin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Wu’s clan and the Nuo ritual; second, the Field Research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record all the detail of it; Third, I will try to find out the major meaning of Nuo to Shi-you villagers using Mircea Eliade’s idea to Sacred Space, and Sacred Time; finally, I will quote Victor Turner’s ideas of Limen and Communitus to identify Nuo Ritual’s importance in the social process.
I think, People is the true subject of ritual. Any study pursuits to solve this question should never ignore the complex connections between human and ritual, Without that, we could never confirm the real value of ritual.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既有成果之回顧  2
儺史發展簡述  2
學者研究成果  4
儺史/儺文化研究  4
田野調查報告  5
石郵儺相關研究成果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內容結構  7
第二章 石郵儺基本史地資料  9
第一節 江西省南豐縣的過去和現在  9
南豐縣的風土民情  9
南豐儺的發展  19
漢唐傳儺期  19
兩宋發展期  20
明清繁榮期  22
民國新儺期  22
南豐儺的現況  22
第二節 石郵儺與石郵村  25
石郵儺的定性  25
石郵村村內格局  31
本章附錄  37
附錄一 清代以後南豐縣曾經活動過的儺班列表  37
附錄二 〈石油源流傳〉與〈石油鄉儺記〉全文  43
第三章 石郵儺的儀式過程  45
第一節 儺儀的組織  45
頭人組織  45
儺班  47
第二節 儺儀的物質元素  51
儺面具  51
開山  51
紙錢  51
雷公  51
鍾馗  51
大神、小神  51
儺公儺婆  54
雙伯郎(大郎、二郎)  54
關公  54
服裝  54
神像  54
儺神太子  54
儺崽  55
使用樂器  56
第三節 儺儀的過程  58
起儺  58
前置工作  58
正式起儺  58
參神  62
跳儺  63
初一跳儺  63
初二至初九村內跳儺  64
初十至十六下午外村跳儺  65
跳儺的「節目」  66
搜儺  74
圓儺  79
報飯單  79
參聖像  79
判筊  81
回殿  82
謝師  82
吃儺飯  82
回飯  82
安座  82
本章附錄  83
附錄一 「儺神廟詩」手抄本  83
附錄二 石郵村跳儺唱詩資料  86
第四章 石郵儺儀式的時空意義  91
第一節 凡俗空間與神聖空間  91
神聖空間的概念  91
儺神廟  92
祠堂  94
牌坊  98
村戶  101
百丈水  103
第二節 凡俗時間與神聖時間  105
神聖時間的概念  105
儺儀的神聖時間  107
第三節 神聖時、空間的成立  111
本章附錄  115
附錄一 石郵村古建築簡介  115
第五章 石郵儺儀式的進一步解析  119
第一節 石郵儺儀的象徵  119
儺面與儺儀動作  119
俊扮類  122
關公  124
淨扮類  125
語言  128
儀式語言隨時代改變  128
儀式語言的訛誤  130
儀式語言的韻律  131
鑼與鼓  132
第二節 石郵儺儀式中的交融性(閾限)  135
閾限與交融  135
石郵儺儀式的交融特質  137
石郵儺儀的結構與反結構  142
第六章 結論  144
參考書目  149
方志 149
古籍 149
專書 150
學位論文  151
單篇論文  152
網路資料  152
影音資料  153
其他 153

圖表目錄
圖片
圖2-1:南豐縣位置示意圖  9
圖2-2:江西省南豐縣行政區圖  10
圖2-3:旴江淤積狀況  11
圖2-4:南豐街頭的「登士」  13
圖2-5:南豐新舊房舍雜陳的街景  14
圖2-6:道教文化藝術節實況  17
圖2-7:石郵村平面示意圖  31
圖2-8:石郵村儺神廟  31
圖2-9:東位祠  33
圖2-10:(左)重修吳清臣公祠記,(右)重修良臣公祠記  33
圖2-11:福主殿  34
圖2-12:師善堂遺址  36
圖2-13:〈石油源流傳〉與〈石油鄉儺記〉勒石  43
圖3-1:A開山;B紙錢;C雷公;D鍾馗;E大神;F小神  52
圖3-2:A儺公;B儺婆;C一郎;D二郎;E關公  53
圖3-3:(左起)A儺神太子;B儺崽  55
圖3-4:儺神小像與儺崽  56
圖3-5:鼓與鑼  56
圖3-6:儺面懸掛方式  59
圖3-7:儺班弟子參神時的位置排序  59
圖3-8:判筊  61
圖3-9:筊杯  61
圖3-10:四伯、五伯請下聖像  62
圖3-11:左:開山;右:紙錢  67
圖3-12:左:雷公,右:儺公儺婆  70
圖3-13:左:醉酒,右:跳凳  71
圖3-14:左:雙伯郎;右:關公  73
圖3-15:搜儺前,置於神前的三個儺面  75
圖3-16:各家搜儺  76
圖3-17:搜間  77
圖3-18:百丈水的河岸  79
圖3-19:圓儺時儺面的相關擺設方式  80
圖3-20:圓儺繞圈路線圖  81
圖4-1:西位祠外週邊環境  96
圖4-2:西位祠  96
圖4-3:東位祠內部  97
圖4-4:村內各牌坊  99
圖4-5:石郵村建築分佈圖  101
圖4-6:石郵村老屋的廳堂  102
圖5-1:京戲中的周瑜與一郎、二郎儺面之比較  123
圖5-2:「醉酒」小朋友跟大神的互動  126
圖5-3:《歲朝佳兆圖》  126
圖5-4:搜儺過程中儺班弟子用餐座次示意圖  141

表格
表2-1:南豐儺班起儺年代表  23
表3-1:外村跳儺路線  66
表5-1:頌詩異文對照  129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方志
1. 明‧夏良勝:《正德建昌府志》(上海:上海古籍書店,1964年,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
2. 清‧陶成、謝旻:《江西通志》(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3. 民國‧包發鑾:《南豐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9年)。
4. 南豐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南豐縣誌》(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4年)。
5. 江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江西省志:江西省交通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年)。
6. 江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江西省志:江西省行政區劃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年)。
7. 作者不詳:《重修吳氏族譜》,清光緒壬辰刊本。
古籍
1. 秦‧呂不韋:《呂氏春秋》(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2. 西漢‧劉向:《說苑》(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3. 東漢‧王充:《論衡》(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4. 東漢‧班固:《前漢書》(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5. 東漢‧鄭玄等注:《周禮注疏》(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6. 東漢‧鄭玄等注:《禮記註疏》(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7. 魏‧何晏等注:《論語注疏》(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8. 晉‧干寶:《搜神記》(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9. 晉‧郭璞注:《山海經》(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10.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11. 唐‧劉禹錫:《劉賓客文集》(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12. 唐‧杜佑:《通典》(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13. 唐‧段安節:《樂府雜錄》(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14. 北宋‧李昉:《太平廣記》(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15. 北宋‧李昉:《太平御覽》(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16. 北宋‧曾肇:《曲阜集》(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17. 南宋‧作者不詳:《群書會元截江網》(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18. 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19. 南宋‧朱熹:《家禮》(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20. 元‧劉壎:《隱居通議》(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21. 元‧虞集:《道園學古錄》(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22. 元‧陳澔:《陳氏禮記集說》(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23. 明‧王禕、宋濂:《元史》(香港:迪志文化,2007年,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24. 清‧曹雪芹:《紅樓夢》(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8年)。
25. 趙爾巽主編:《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26. 王國維:《王國維戲曲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1993年)。
27. 黃徵,吳偉校注:《敦煌願文集》(長沙:岳麓書社,1995年)。
28. 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年)。
29. 作者不詳:《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專書
1. Turner, Victor: "The Ritual Process --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9).
2.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著,姚一葦譯註:《詩學箋註》(台北:中華書局,1989年)。
3. 亨利‧伯格森(Bergson, Henry)著,王作虹、成窮譯:《道德與宗教的兩個來源》(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
4. 伊利亞德(Eliade, Mircea)著,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台北:桂冠出版社,2006年)。
5. 卡西勒(Cassirer, Ernst)著,于曉譯:《語言與神話》(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2年)。
6. 卡西勒(Cassirer, Ernst)著,甘陽譯:《人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5年)。
7. 廣田律子著,王汝瀾、安小鐵譯:《「鬼」之來路--中國的假面與祭儀》(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8. 弗雷澤(Frazer, J.G.)著,汪培基譯:《金枝》(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4年)。
9. 涂爾幹(Durkheim, Emile)著,芮傳明譯:《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
10. 維克多‧特納(Turner, Victor)著,黃劍波、柳博贇譯:《儀式過程--結構與反結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11. 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 Bronislaw)著,李安宅譯:《巫術、科學、宗教與神話》(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
12. 詹明信(Jameson, Fredic)著,陳清橋等譯:《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北京:三聯書店,1997年)。
13. 林河:《儺史:中國儺文化概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年)。
14. 黃美英:《台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94年)。
15. 何茲全:《中國古代社會》(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16. 余大喜、劉之凡:《江西省南豐縣石郵村的跳儺》(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1996年)。
17. 劉仲宇:《中國民間信仰與道教》(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3年)。
18. 劉曾復:《京劇臉譜大觀》(台北: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1997年)。
19. 嚴昌洪、蒲亨強:《中國鼓文化研究》(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
20. 張政烺:《張政烺文史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21. 曾志鞏:《江西南豐儺文化》(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年)。
22. 曲六乙、錢茀:《東方儺文化概論》(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
23. 段昌國、劉紉尼、張永堂譯:《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台北:聯經出版社,1975年)。
24. 鄭土有:《關公信仰》(北京:學苑出版社,1994年)。
25. 錢茀:《儺俗史》(廣西:廣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
26. 陳久金:《中國星座神話》(台北:五南出版社,2005年)。
27. 陳彤、劉春、晉永權:《最後的漢族》(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
學位論文
1. 李富:《文化、權力與家族--以江西南豐石郵村為例》(南昌:南昌大學專門史碩士論文,2007年11月。
單篇論文
1. 盛婕:〈江西省「儺舞」調查介紹〉,《民俗曲藝》第83期,1993年5月,頁 1-24。
2. 金其楨:〈論牌坊的源流及社會功能〉,《中華文化論壇》2003年1月,頁 71-75。
3. 科大衛:〈祠堂與家廟--從宋末到明中葉宗族禮儀的演變〉,《歷史人類學學刊》,2003年10月,頁 1-20。
4. 陳聖燕:〈儺神的文化詮釋與歷史的選擇記憶--江西南豐縣儺神太子的考察〉,《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9卷第4期,2008年7月,頁 111-114。
5. 陳聖燕、章建國:〈儺神譜系的結構與象徵意義初探——南豐縣石郵村一份儺「文本」的知識考古〉,《農業考古》,2007年6月,頁201-203。
6. 陳聖燕、鄭發祥:〈儺神「開山」的誤解成型與傳神〉,《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5月,頁208-211。
7. 蕭慧媛:〈明代官員的致仕制度〉,《南亞學報》第29期,2009年12月,頁 365-393。
8. 庹修明:〈中國儺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兼論「中國地方戲與儀式之研究」與貴州儺戲儺文化〉,《漢學研究通訊》總85期,2003年3月,頁1-6。
9. 王葵、陳鴻:〈將南豐儺舞改編成儺操的可行性分析〉,《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7卷,第5期,2006年9月,頁138-141。
10. 秦琴、楊曉艇:〈南豐儺舞的體育淵源及其發展〉,《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40卷,第4期,2009年7月,頁142-145。
11. 胡建華、王世瑛、胡亞光:〈江西儺文化文明基因與現代文明構建的思考〉,第371期,2008年4月,頁94-96。
12. 江小蓉、龔志強的〈論贛儺文化資源的旅遊開發利用〉,《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第28卷,第3期,2007年6月,頁99-102。
網路資料
1. 南豐縣政府:〈2010年上半年南豐縣經濟形勢分析〉,2010年8月6日。 2011年7月2日擷取自「南豐縣人民政府網站」: http://www.jxnf.gov.cn/?thread-7241-1.html
2. 撫州市統計局:〈2009年南豐縣勞動工資統計分析〉,2010年5月6日。 2010年8月6日擷取自「撫州統計信息網」:http://www.fztj.gov.cn/tjj_tjfx/20105691918.asp
3. 撫州市統計局:〈2010年撫州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公報〉 2011年7月2日擷取自「撫州統計信息網」,網址: http://www.fztj.gov.cn/tjj_tjgb/20116295838.asp
4. 江西省人民政府:〈行政區劃〉 2011年7月2日擷取自「江西省人民政府網站」,網址: http://www.jiangxi.gov.cn/dtxx/jxgk/200807/t20080708_17668.htm
影音資料
1. 作者不詳:《江西南豐道教文化藝術節》(影片)(出版項不詳,2007年)。
其他
1. 作者不詳:〈古樸神秘──石郵儺〉(影印資料)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