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207201517473500
DOI 10.6846/TKU.2015.00304
論文名稱(中文)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之研究-以電影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Research 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policies in Republic of China- A Case Study in Movi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3
學期 2
出版年 104
研究生(中文) 曹修偉
研究生(英文) Hsiu-Wei Tsao
學號 70133009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5-06-23
論文頁數 23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高成(kcwang@mail.tku.edu.tw)
委員 - 李大中(126251@mail.tku.edu.tw)
委員 - 周宛青(w.emily.chow@gmail.com)
關鍵字(中) 軟實力
文化
文化創意產業
電影產業
關鍵字(英) Soft Power
Cultur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Film Industr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採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的軟實力主張及權力大未來觀點,探討我國文化創意產業與電影產業政策範疇加以分析。研究目的有三:(1)瞭解我國如何以文化形成國家軟實力;(2)分析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如何成為我國軟實力的底蘊;(3)探討我國電影產業對國家軟實力產生具體的戰略與成效。

  本研究針對軟實力與文化創意產業分析ヽ比較,並探討其成效,期望藉此作為我政府未來制定電影政策形成國家軟實力之參考。

  研究結果總結:文化創意產業與電影產業文化軟實力相互結合已成為我國軟實力展現的主要途徑,也是我國確保文化力ヽ經濟力與滲透力三大目標的途徑。電影政策形成軟實力途徑為(1)研發電影產業中的主流工業技術;(2)設置國家級的電影製片廠與影視基地;(3)積極布建國家級的電影院通路;(4)調整國片製作輔導金為國片票房獎勵金;(5)將國片旗艦計劃提升至國片航母計劃,發展為國家軟實力戰略。
英文摘要
In this study, from Joseph S. Nye’s perspectives of Soft power and Big Future of The Power, the author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policie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film industry in Taiwan. There are three purposes:(1) To understand how Taiwanese culture can be developed into the national soft power;(2) To analyz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how they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national soft power in Taiwan;(3) To explore what the impact of Taiwan film industry can contribute to national soft power in strategy and in consequen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soft power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author analyzes, compares and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the above industries. The result will be provided for the Taiwan government for reference. 

The conclusion is that comb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film industries have become the main approach to present national soft power, meanwhile the combination can ensure Taiwan’s cultural power, economic power and penetration power. There are five ways to convert cinema policies to soft power as follow: (1) To research and develop the main industrial technologies in the film industry; (2) To establish the national cinema theaters, and video and TV film-making bases; (3) To construct national cinema channels aggressively; (4) To amend film incentive grants to box office drive grants for the domestic films; (5) To develop national strategy of soft power by promoting from film flagship plan to Carrier Pla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之研究-以電影為例
目 次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評論	7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20
第四節 研究架構	2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6
第二章 軟實力理論研究與實踐	27
第一節 軟實力「soft power」的意涵	27
第二節 以文化實踐國家軟實力	38
第三節 以文化實踐國家軟實力的具體作為	45
第四節 小結	58
第三章 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發展	61 
第一節 文化創意的緣起	61
第二節 文化創意與政策	73
第三節 我國文化創意的政策	83
第四節 小結	94
第四章 我國電影產業發展	95 
第一節 我國電影產業發展與沿革	 96
第二節 我國電影產業的政策與契機	118
第三節 我國電影產業的成效與困境	136
第四節 小結	143
第五章 結論	14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45
第二節 政策建議	149
參考書目	157
附表	169
表目錄
表1.1  文獻評論表	8
表2.1  權力的三種類型	30
表2.2  軟、硬實力的三種型態分析	37
表2.3  2014年全球軟實力國家排行榜	57
表3.1  各國文化創意產業內容及範圍	72
表3.2  各國文化創意的政策內涵	82
表3.3  政策制定形成四流程	86
表4.1  民國42年-59年電影產業趨勢統計表	101
表4.2  民國60年-69年電影產業趨勢統計表	104
表4.3  民國70年-79年電影產業趨勢統計表	110
表4.4  民國80年-89年電影產業趨勢統計表	113
表4.5  民國90年-104年電影產業趨勢統計表	117
表4.6  民國38年-50年電影政策表	122
表4.7  民國50年-70年電影政策表	124
表4.8  民國70年-80年電影政策表	127
表4.9  民國80年-90年電影政策表	130
表4.10 民國90年-104年電影政策表	135
表4.11  民國94年-98年遊客赴恆春旅遊人數統計表	137
表4.12  民國97年-102年電影產業之營業額統計表	141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架構圖	23
圖 3.1「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組織圖	91 
附表
附表1: 世界各國家文化創意產業定義部門與來源	169
附表2: 中國大陸文創子產業政策與法規	173
附表3: 我國文化創意政策發展史	181
附表4: 民國99年-103年電影政策計劃	185
附表5: 民國38年-104年電影政策大事紀	187
附表6: 民國99年-103年政府電影政策輔導金額	207
附表7: 電影法修正內容說明	20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一)書籍
1.	大衛.海斯莫翰(David.Hesmondhalgh)著,廖珮君譯,《文化產業分析》(台北:韋伯文化,2009年)。
2.	大衛•普特南(David.Putnam)著,李欣、盛希、李曼江、周南譯,《不宣而戰:好萊塢VS全世界》(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年)。
3.	牛林杰、劉寶全主編,《2006-2007年:韓國發展報告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4.	王眾一、樸光海,《日本韓國國家形象的塑造與形成》(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年),頁179。 
5.	王雲五,《先秦政治思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6.	王瑋,《尋求假想線的銀幕-當代台灣電影觀察》(台北:萬象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7.	王緝思主編,《文明與國際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8.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編,《當代廣電研究:科技、產業與文化》(台北: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2010年)。
9.	加思喬伊特、維多利亞奧唐奈(G.S.Jowett and V.O'Donnel)著,陳彥希、林嘉玫、張庭譽譯,《宣傳與說服》(台北:韋伯文化,2009年)。
10.	田博元等編著,《文化事業概論》(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社,2010年7月)。
11.	皮埃爾(Pierre Moulinier),陳羚芝譯,《44個文化部:法國文化政策機制》(台北:五觀藝術,2009年)。
12.	托尼•貝內特,約翰(Tony Bennett,John Frow)著,黃涵音、廖珮如、黃元鵬、謝明珊等譯,《文化分析手冊(上冊)》(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
13. Toby Miller,Nitin Govil,John Mcmurria and Richard Maxwell著,馮建三譯,《全球好萊塢》(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3年)。
14.	老子,《道德經》(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80年)。
15.	克里斯琴.梅茲(Christian Metz)著,劉森堯譯,《電影語言-電影符號學導讀》(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16.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
17.	呂訴上,《台灣電影戲劇史》(台北:銀華出版部,1961年)。
18.	希羅多德(Herodotus)著,王以鑄譯,《希臘波斯戰爭史》(台北:台灣商務,1998年)。
19.	李天鐸,《文化創意產業讀本》(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11年)。
20.	李天鐸,《重繪媒介地平線》(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0年)。
21.	李登科,《分析二十一世紀國際局勢新架構》(台北:左岸文化,2002年)。
22.	李慎明、王逸舟,《2006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23.	沈壯海,《軟文化真實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24.	邢悅,《文化如何影響對外政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25.	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文創產業與中華》(台北: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2013年)。
26.	周健蔚、徐鳶,《韓國電影史︰從開化期到開花期》(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
27.	尚-皮耶.瓦尼耶(Jean-Pierre Warnier)著,吳錫德譯,《文化全球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28.	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29.	林文淇、王玉燕主編,《台灣電影的聲音》(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30.	林信華,《文化政策新論:建構台灣新社會》(台北:揚智出版社,2012年)。
31.	林隆儀,《論文寫作要領》,(台北:五南,2011年)。
32.	邱坤良,《飄浪舞台:台灣大眾劇場年代》(台灣:遠流出版社,2008年)。
33.	阿芒.馬特拉(Armand Mattelart)著,繆詠華、廖潤珮譯,《文化多元性與全球化》(台北:麥田出版社,2011年)。
34.	施百俊,《開心玩文創》(台北:書泉出版社,2012年)。
35.	洪曉楠等著,《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哲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36.	約瑟夫.奈伊(Joseph S.Nye)著,吳家恆、方祖坊譯,《柔性權力》(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37.	約瑟夫.奈伊(Joseph S.Nye)著,李靜宜譯,《權力大未來》(台北:天下遠見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38.	約瑟夫.奈伊(Joseph S.Nye)著,蔡東杰譯,《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台北:左岸文化,2002年)。
39.	約瑟夫•奈伊(Joseph S.Nye)著,門洪華譯,《硬權力與軟權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40.	約瑟夫•奈伊(Joseph S.Nye)著,吳曉輝,錢程譯,《軟力量:世界政壇成功之道》(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年)
41.	約翰.郝金斯(John Howkins)著,《創意經濟-好點子變成好主意》(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03年)。
42.	約翰•湯姆林森(John Tomlinson)著,鄭棨元譯,《文化與全球化的反思》(台北:韋伯文化,2010年)。
43.	胡智鋒,《影視文化概論》(台北:新銳文創出版社,2013年)。
44.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45.	夏學理,《文化創意產業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46.	徐海娜,《影像中的政治意識︰美國電影中的保守主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
47.	涂成林、史嘯虎,《國家軟實力與文化安全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
48.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化創意產業實務全書》(台北:商周出版社,2004年)。
49.	馬修.弗雷澤(Matthew. Fraser),《軟實力:美國電影、流行樂、電視和速食的全球統治》(福建:新華出版社,2006年)。
50.	高佔祥,《文化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51.	高希均,《我們的V型選擇-另一個台灣是可能的》(台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52.	常江,《帝國的想像與建構︰美國早期電影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53.	張國祚,《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報告2013》(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54.	張國慶,《邊緣辯證:電影、文學與文化評論》(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55.	張連強,《社會百科全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年)。
56.	郭姿麟、孔憲法、陳志宏,《歐洲文化首都:這些年教我們的事》(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57.	郭為藩,《全球視野的文化政策》(台北:心理出版社,2009年9月)。
58.	郭秋雯,《韓國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動向》(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59.	陳立夫,《成敗之鑑:陳立夫回憶錄》(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
60.	陳郁秀、林會承、方瓊瑤,《文創大觀》(台北:先覺出版社,2013年)。
61.	陳振烜,《信任與文化一人性化過程與文化產業發展》(台北:理得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62.	陳智凱、鄧旭茹,《娛樂經濟》(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63.	陳儒修,《台灣新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台北:萬象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64.	麥可.沃夫(Michael J. Wolf)著,汪睿祥譯,《無所不在-娛樂經濟大未來》(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2004年)。
65.	彭思舟、吳建忠,《台灣文創新論:台灣社會的十四項另類文創觀察》(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12年)。
66.	彭懷恩,《國際關係與現勢Q&A》(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9年)。
67.	焦雄屏,《中西電影論述:時代顯影》(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68.	焦雄屏,《改變歷史的五年》(台北:萬象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69.	程予誠,《電影政策:國家競爭軟實力 從北京看臺北》,(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70.	菲利普•史密斯(Philip Smith)著,林宗德譯,《文化理論面貌導讀》(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71.	萊斯利.懷特(Leslie A.White)著,夏建中譯,《文化科學》(山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
72.	黃仁,《悲情台語片》(台北:萬象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73.	黃仁,《電影與政治宣傳》(台灣:萬象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74.	黃建業,《楊德昌語問錄》(楊德昌電影研究)(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75.	路易斯.吉奈堤(Louis D. Giannetti)著,焦雄屏譯,《認識電影》(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76.	道利.安祖(Dudley Andrew)著,陳國富譯,《電影理論》(台北:志文出版社,1983年)。
77.	漢斯•摩根索(Hans J.Morgenthau)著,徐昕譯《國家間的政治——尋求權力與和平的鬥爭》,(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0年)。
78.	聞天祥,《過影-1992-2011台灣電影總論》(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
79.	劉立行,《國家電影制度》(台北:正中書局,2009年)。
80.	蔡東源,《文化行政與文化政策》(屏東:達趣文創有限公司,2012年)。
81.	鄭樹森,《電影類型與類型電影》(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5年)。
82.	黎智英,《你夠拚命了嗎?》(台北:商周出版,2008年)。
83.	賴聲川,《賴聲川的創意學》(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84.	閻學通、孫學峰等著,《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85.	薛保瑕等著,《文化創意產業概況分析調查》(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2年)。
86.	羅伯特•斯塔姆(Robert Stam)著,陳儒修、郭幼龍譯,《電影理論導讀》(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87.	蘭吉特•庫馬爾(Ranjit Kumar)著,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學富文化,2000年)。
88.	露絲.溫斯樂(Ruth Rentschler)著,羅秀芝譯,《文化新形象-藝術與娛樂管理》(台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2003年)。
89.	顧小琛、李希光,《輿論引導力與文化軟實力》(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

(二)期刊
1.	王一芝,「單車電影:《練習曲》導演陳懷恩 環島故事,拿下國片最佳票房」,《遠見雜誌》,第253期,2007年7月,頁64。
2.	王滬寧,「作為國家實力的文化:軟權力」,《復旦學報》,第3期,1993年,頁91-96。
3.	托比•米勒(Tody Miller)著,蔡如一譯,《好萊塢與世界:電影藝術》,第3期2003年,頁188。
4.	李智,「軟實力的實現與中國對外傳播戰略」,《現代國際關係》第7期,2008年,頁30。
5.	俞新天,「軟實力建設與中國對外戰略」,《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2008年,頁163。
6.	康文玲,「還原台灣歷史 建構文化主體性」,文化專刊,2007年,頁155。
7.	方立,《美國全球戰略中的文化擴張與滲透》(北京:前線雜誌,2008年),第6期,頁14。 
8.	郭鎮武,「行政院文建會數位文化政策規劃初探」,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會報,第75期,2005年,頁95。
9.	閆玉清,「關於發展文化產業的幾點思考」,《瞭望新聞周刊》,頁32。
10.	游常山,「20年來的隱性優勢:六個看不見的競爭力」,《遠見雜誌》第241期,頁38。
11.	馮忠芳、吳應輝,「泰國清邁府中小學漢語教學調査研究」,《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研究版》,第4期,2009年,頁9-24。
12.	賈立政,「從政治軟實力看中國的強盛」,《人民論壇•雙週刊》,2008年2月頁5-6。
13.	廖彥博,「從動盪到融合-50至60年代的台灣文化縮影」(台北:財團法人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第94 期,2006 年5 月,52 頁。 
14.	劉現成,「梁祝情史.黃梅戲與凌波解構《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台灣的文化現象」,(中國電影百年紀念:邵氏王國的影響),2006年12月,頁33–34。  
15.	閻學通、徐進,「中美軟實力比較」,《現代國際關係》,第1期,2008年,頁23–24。

(三)出版品
1.	邱子修,「空間的在地主義、歷史的國家主義、還是社會的跨國主義?-《海角七號》的文化評析1」,華語暨東亞電影國際研討會,2009年12月3 日,頁9–11。
2. 	邱坤良,「縮短城鄉文化差距-人才培育與社區營造」,《總統府月會專題報告》,2007年4月,頁10–14。
3.	《第三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正中書局),1957年,頁872–873。
4.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文件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頁14。
5. 「第三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正中書局),1974年,頁812。
6. 《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正中書局),1974年,頁1186–1189。
7.	文化部,「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文創產業發展政策與推動計畫》,2013年,頁6。
8.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化創意產業概況分析調查),頁51。
9.	 行政院新聞局,「電視內容、電影及流行音樂產業發展旗艦計畫99–103    年」,頁34。
10.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行政院管制「電影產業發展旗艦計畫」查證報告》,102年,頁6–7。
11.	財團法人台灣智庫,《文化政策研析:文化創意產業—培植潛力產業》,2011年,頁4。
12.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在中國共 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年,頁32。
13.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頁30。
14.	外交部,《美國「公眾外交」策略及變革作為我國公眾外交的參考》,頁3–6。
15.	經濟部編印,「經濟部投資業務處」,《丹麥投資環境簡介》(台北),2012年10月,頁9-10。
16.	鄒文海,「西洋世界政治思想史稿」,(台北:鄒文海先生獎學基金會,1972年),頁57。
17.	總統府公報,「中華民國97年國慶」,第6826號,頁4。
18.	總統府編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與願景」(台北),2010年1月,頁1–2。


(四)論文
1.	孫玉珊,〈創造端與消費者端對大眾型文化商品之認知:探索性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行銷管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頁17。
2.	陳虹米,〈全球化之下的台灣電影產業發展策略〉。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頁68。
3.	陳端慈,〈電影場景、語意、符號的空間文化化與全球市場化-李安早期電影個案分析〉。銘傳大學媒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頁38。
4.	游士賢,〈台灣電影產業生存策略 2004 ~ 2006從韓國電影市場解析台灣現況〉。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研究所,碩士論文(EMBA),2004年,頁13。
5.	劉曉蓉,〈文化產業發展成文化創意產業之特性研究一以交趾陶為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頁3–4。

(五)網路資料
1.	中央社新聞網站http://www.cna.com.tw/news/
2.	中央廣播電台網站http://news.rti.org.tw/news/
3.	中國人民網站http://www.people.com.cn/
4.	中國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網站http://www.hanban.edu.cn/
5.	中國留園網站http://www.6park.com/main.shtm
6.	中國國家廣電總局網站http://www.dmcc.gov.cn/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http://www.scio.gov.cn/
8.	中華文化總會網站http://www.gacc.org.tw/
9.	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http://www.president.gov.tw/
10.	文化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服務網網站http://cci.culture.tw/cci/cci/faq_detail.php?sn=1&type=&p=1
11.	文化部網站http://www.moc.gov.tw/main.do?method=find&checkIn=1
12.	文化環境基金會網站http://69.89.31.121/~culturez/book2.html
13. 日本經濟新聞社網站http://zh.cn.nikkei.com/trend/cool-japan/13384-20150305.html
14.	台灣電影網http://www.taiwancinema.com/
15.	外交部網站http://www.mofa.gov.tw/default.html
16.	民報新聞網站http://www.peoplenews.tw/
17.	立法院網站http://www.ly.gov.tw/
18.	自由新聞網站http://www.ltn.com.tw/
19.	行政院新聞局網站http://www.ex-gio.org/
20.	行政院網站http://www.ey.gov.tw/
21.	奇摩新聞網https://tw.news.yahoo.com/
22.	東森新聞雲網站http://www.ettoday.net/
23.	美國之音網站http://m.voafanti.com/
24.	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電影資料館網站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zh_TW/web/hkfa/aboutus/intro.html
25.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網站http://www.fia.gov.tw/dp.asp?mp=1
26.	財團法人台灣智庫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
27.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網站http://www.ncafroc.org.tw/
28.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網站http://www.ctfa.org.tw/
29.	國防部網站http://www.mnd.gov.tw/
30.	新浪全球新聞網http://www.sina.com.cn/
31.	新境界智庫http://www.dppnff.tw/
32.	經濟部網站http://www.moea.gov.tw/MNS/populace/home/Home.aspx

(六)報紙
1.	中國時報
2.	今日報
3.	北京日報
4.	台灣立報
5.	自由時報
6.	經濟日報
7.	聯合晚報
8.	聯合報

二、英文部份
1.	Hans J. Morganthau,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New York: Alfred A. Knopf,1967)
2.	Joseph S. Nye,Jr.,"Soft Power,"Foreign Policy,Issues 80(Fall,1990)
3.	Walter.S.Jones.,The Logic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Boston:Litter Brown Company,198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