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207201023424000
DOI 10.6846/TKU.2010.00348
論文名稱(中文) 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數位落差現況分析與實施改善策略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the Digital Divide betwee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李淑君
研究生(英文) Shu-Chun Li
學號 69773022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6-11
論文頁數 10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鄭宜佳
委員 - 陳信助
委員 - 張瓊穗
關鍵字(中) 數位學習
數位落差
資訊教育
關鍵字(英) E-learning
Digital Divide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Educ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數位科技時代的來臨,藉由網際網路以及傳播媒體,人們得以大量且快速的獲取資訊,但也因資源分配不均及個人背景因素導致數位落差的現象日益嚴重。形成數位落差的成因還包含環境背景、經濟狀況、以及軟硬體近用的能力。本研究先以文獻探討的方式進行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數位落差之成因探究及現況分析,並透過問卷調查法針對目前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的數位學習現況進行需求評估。
    針對弱勢學生數位學習之現況與需求,為培養其資訊素養及資訊近用之能力,本研究再依據問卷分析之結果,規劃並實施「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數位學習落差改善方案」。此方案以淡水鎮之正德國中與鄧公國小為合作學校,其執行方式以國文科為主要實施科目,並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學模式為教學方向。除此之外,另外針對提升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之資訊素養進行特定的資訊課程。
本研究結果歸納出以下兩部分:
一、在台北縣及桃園縣弱勢學生發生數位落差狀況之主因歸納出以下三點:
1.家庭經濟是影響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資訊科技近用的主要原因。
2.雖已有過使用電腦與網路的經驗,但對電腦基本操作與網路應用能力仍不足。
3.學校政策、教師態度與學校位置均會影響學生的資訊應用能力。
二、執行本研究之行動方案能有效改善發生數位落差之弱勢學生的學習現況。
1.學生所具有的資訊能力基礎會影響教師進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成效,而學生的資訊能力培養,也關係著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2.國民中學及小學之學生在接受本研究所提出之行動方案課程後,對於其所規劃及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課程態度均是抱持著正向肯定的,且在學習自我效能的部分大致上亦均有所提升。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學校應建置完善的軟硬體設備,並妥善管理及更新。各校之學科教育均應設置完善的軟硬體設備,以建立良好的資訊環境。
二、鼓勵教師運用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建議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善用資訊融入教學,並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用適切的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作為其數位資源,以提升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利用數位教材的學習意願。
三、加強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電腦基本操作與網路應用之能力。徹底落實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基本資訊技能的教學,培養其資訊運用之能力,使其得以妥善將資訊科技工具應用在各科及各領域的學習之中。
英文摘要
With the prolife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people can rapidly acquire a great deal of information by accessing the Internet and various media. However, due to individual backgrounds and the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the digital divide has become a critical issu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igital divide between disadvantaged students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After conducting a literature review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auses of the digital divide, we proceeded with a needs assessment.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needs assessment, we implemented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the digital divide in Jheng De Junior High School and Deng Kong Elementary School. The strategies were to impl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lasses and deliver technology literacy cours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In Taipei County and Taoyuan County, the causes of digital divide among disadvantaged students were due to the following reasons:
(1)Economy is the primary cause that affected the acc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mong disadvantaged students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2)Although students had experiences using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the basic knowledge of operating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network were still insufficient.
(3)School policies, teacher’s attitude and school location all affected students’ abilities to appropriately app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ies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digital divide among disadvantaged students.
(1)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which the students possessed influenc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The training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was the key point to determine whether technology integration would succeed or not.
(2)Students hel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their self efficacy also improv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 proposed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1.Fully equipped hardware and software should be properly supplied and managed in schools. Schools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sufficient software and hardware to establish a technology-friendly environment.
2.Teacher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incorporate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Technology integration helps to improve the attitudes of disadvantaged students.
3.Equip the disadvantaged students with the ability of operating basic computer programs and using the Internet. That way, students can properly app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learning various subject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五節	預期貢獻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數位學習的發展	9
第二節	綜觀數位落差之現況	16
第三節	我國中小學學生之數位落差現況與成因探究	23
第四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31
第五節	數位落差相關研究問卷發展探討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0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4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5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時程	4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51
第一節	台北縣及桃園縣弱勢學生數位學習現況	51
第二節	台北縣弱勢學生數位落差之改善策略	62
第三節	台北縣弱勢學生數位落差實施改善策略之實施情況	65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2


圖目錄
圖2-1 數位學習的演進圖	10
圖2-2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發展沿革	15
圖2-3 各縣市民眾電腦設備近用狀況	21
圖2-4 各縣市民眾上網率	22
圖2-5 國中小學生電腦基本操作能力比率圖	23
圖2-6 國中小學生網路應用能力比率圖	24
圖3-1 研究架構	41
圖3-2 台北縣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家庭背景比例分布圖	43
圖3-3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家庭背景比例分布圖	44
圖3-4 研究之實施流程圖	47


表目錄
表2-1   台灣12歲以上網路族民眾網路使用百分比的跨年度比較	19
表2-2   台灣12歲以上民眾資訊近用百分比的跨年度比較	19
表2-3   各縣市民眾電腦設備近用狀況	20
表2-4   各縣市民眾網路使用率	20
表2-5   台灣12歲以上民眾資訊近用情形的跨年度比較	22
表2-6   個人網路應用能力	25
表3-1   台北縣國中問卷回收數量統計結果	42
表3-2   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家庭背景之敘述性統計人數分配表	43
表3-3   專家學者評估人員一覽表	46
表3-4   研究進度表	48
表4-1   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之性別敘述性統計人數分配表	52
表4-2   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教育層級之敘述性統計人數分配表	52
表4-3   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家庭背景之敘述性統計人數分配表	53
表4-4   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對於電腦使用經驗之敘述性統計人數分配表	53
表4-5   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對於電腦與網路使用情況之敘述性統計人數分配表	54
表4-6   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家庭對於電腦與網路擁有率之敘述性統計人數分配表	54
表4-7   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對於電腦與網路使用年資之敘述性統計人數分配表	54
表4-8   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家裡沒有電腦的主因之敘述性統計人數分配表	55
表4-9   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家裡沒有網路的主因之敘述性統計人數分配表	55
表4-10  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對於電腦與網路最常使用地點之敘述性統計人數分配表	56
表4-11  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對於電腦與網路一周使用頻率之敘述性統計人數分配表	56
表4-12  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對於電腦與網路每次使用時數之敘述性統計人數分配表	57
表4-13  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對於電腦基本操作與網路應用能力之有效人數分配表	58
表4-14  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對於電腦基本操作能力之敘述性統計次數分配表	58
表4-15  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對於網路應用能力之敘述性統計次數分配表	59
表4-16  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對於認知電腦周邊設備之敘述性統計人數分配表	59
表4-17 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對於認知資訊檔案的智慧財產權之敘述性統計人數分配表	60
表4-18 學生資訊素養及網路技能之敘述性統計暨Wilcoxon 符號等級檢定統計量表(國中部分)	66
表4-19 學生資訊素養及網路技能之敘述性統計暨Wilcoxon 符號等級檢定統計量表(國小部分)	68
表4-20 學生學習自我效能之敘述性統計暨Wilcoxon 符號等級檢定統計量表(國中部分)	69
表4-21 學生學習自我效能之敘述性統計暨Wilcoxon 符號等級檢定統計量表(國小部分)	72
表4-22 以資訊融入教學課程滿意度之統計分析(國中部分)	74
表4-23 以資訊融入教學課程滿意度之統計分析(國小部分)	76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雜誌,80,23-31。
王德宏(2005)。論資訊汙染與資訊環保。國家圖書館館刊,94:2,207-239。
王怡心(2006)。遠距化下圖書資訊之應用。中華圖書館學會會訊,143,29-31。
尹玫君(2005)。探討師資培育機構數位落差的現象和改進策略成效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6)。95年國中小學生數位能力與數位學習機會
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7)。數位落差調查統計報告。台北:行政院研
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8)。97年數位落差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研
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8)。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成果摘要
報告。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2001)。資通訊小組。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8月15日。
網址:
http://www.stag.gov.tw/content/application/stag/about_group/index5.php?cnt_id=46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7)。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9月1日。網址:http://teldap.tw/index.php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8)。新世紀第三期國家建設計畫(民國98年至101年四年計畫)。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9月1日。
網址: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1413&ex=1&ic=0000015
周宣光、曾德宜(2008)。Web2.0與政府部門資訊應用創新。研考雙月刊,32卷1期,19-27。
李京珍(2003)。國民小學學生數位落差之現況之研究─以台北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李宗薇、李宜修、吳姿瑩(2007)。偏遠地區學童數位落差之探討─以桃園縣某國小為例。研習資訊雙月刊,24(3),73-80。
李德財(2008)。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中央研究院週報,1194,4-6。
吳美美(2002)。關懷數位學習與終身教育。社教雙月刊,111,15-18。
吳建德(2007)。整合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星象單元教學以提升低成就學生的學習
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徐怡華(2004)。淺談數位學習(E-Learning)與大學圖書館。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圖書館分館館訊第73期,9,2-4。
徐式寬、關秉寅(2008)。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素養自評系統實施計畫成果報告摘要(教育部電子計畫機中心委託報告)。台北:教育部。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8)。九十七年度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07)。數位台灣2007年12月號。臺北市:行政院科技顧問組。
梁茂森(1998)。國中生學習自我效能量表之編製。教育學刊,14,155-192。
溫嘉榮(2003)。教師如何將資訊融入學科成為教學工具。教育研究月刊,105,75-81。
黃玉玲(2003)。國中生數位落差現況探討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國恩(2004)。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兼論e-learning跨領域之整合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25,126-132。
陳百齡(1997)。網際網路的「接近使用」問題。圖書與資訊學刊,20,1-12。

陳怡君(2005)。家庭背景、數位落差與國小學童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以屏東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年興、楊錦潭(2006)。數位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縣:博碩文化。
陳威助(2007)。台灣地區資訊教育與數位落差問題討論。資訊社會研究,13,193-228。
陳惠雪(2008)。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態度與影響因素研究 -以國中英語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游瓊雲(2009)。技職院校導入數位學習平台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研究所,台北縣。
黃曼容(2005)。公務部門發展數位學習課程之需求分析輔助手冊研發。未出版碩士論文,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研究所,台北縣。
黃文彬(2008)。數位落差。網路社會學通訊,69。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10月22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9/69-10.htm
鄭寶梅(2007)。國家圖書館與數位學習服務。國家圖書館館訊,96:2,10-15。
劉懷桐(2003)。資訊科技對國小二年級學童時間概念教學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劉兆漢、黃興燦(2003)。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總體規劃書(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編號:NSC91-3011-P-008-001)。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楊雅斐(2005)。高雄縣市國小學生數位落差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台南市。
楊戴寧(2009)。大學身心障礙生對數位學習系統使用之研究-以台師大Blackboard數位學習系統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台北市。
楊朝祥(2001)。遺忘的天堂:教育優先反弱為強。師友月刊,404,52-55。
楊涵如(2002)。數位資本主義下的資訊落差。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蔡良文(2007)。數位學習與文官體制動能。考銓期刊,49,14-28。
蔡德祿(2003)。淺談e-Learning與SCORM標準。資訊與電腦雜誌,276,10-12。
經濟部工業局(2008)。數位學習產業發展計畫。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12月05日。網址:http://www.epark.org.tw/node/19
鄒景平(2003)。數位學習概論。載於李進寶(主編),數位學習最佳指引,6-11。台北市,資策會。
教育部(1999)。專科以上學校開辦遠距教學作業要點。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 - 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11月16日。網址: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
教育部(2005)。創造偏鄉數位機會推動計畫。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10月19日。網址:http://itaiwan.moe.gov.tw/
教育部(2007)。「二00一年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11月8日。網址: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130
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04月28日。網址: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教育部(2008)。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產學攜手計畫。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11月8日。網址:http://asap.moe.gov.tw/report/modules/tad_uploader/index.php?of_cat_sn=2
曾淑芬(2002)。台灣地區數位落差問題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
託報告編號:RDEC-RES-090-006)。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潘慧萍(2007)。資訊融入國小一年級加減法文字題教學之研究。為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鍾政洋(2004)。以資訊科技融入概念構圖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ASTD, (2009). E-learning glossary. Retrieved October 07, 2009, from 
http://www.astd.org/LC/glossary.htm
Bettman, J. R. (1979). Memory Factors in Consumer Choice:A Review. Journal of 
Marketing, 43 , 37-53.
Brown, R. H., Barram, D. J. & Irving, L. (1995). Falling through the net:A survey of the “Have nots”in rural urban America. U.S.A. 
http://www.ntia.doc.gov/ntiahome/fallingthru.html
Hargittai, E. (2002).Second-level digital divide: Differences in people’s online skill.  
First Monday, 7(4), Retrieved September 12, 2009, from
http://www.firstmonday.org/issues/issue7_4/hargittai/index.html
Maureen, B. (1999). What is Distributed Learning? Retrieved October 07, 2009, from
http://techcollab.csumb.edu/techsheet2.1/distributed.html
Tichenor, P. J., Donohue, G. A. & Olien, C. N. (1970). Mass media and the differential growth of knowledg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34, 158-170.
Knezek, G.,Christensen, R.(2004).Student home access and the digital divide: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laptop computer access with take-home privileges versus 
restrictions to use only in school.  Retrieved May 18,2010, from 
http://www.mcmel.org/MLLS/briefs/MLLS0402.pdf
Kim, K.(2005).Challenges in HCI:Digital Divide. Retrieved May 18,2010, From 
http://www.acm.org/crossroads/xrds12-2/digitaldivide.html
Karrer, T.(2007).Understanding E-Learning 2.0.U.S.A: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 Development.Retrieved Dec. 08, 2008, from http://www.astd.org/LC/2007/0707_karrer.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