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207200922515100
DOI 10.6846/TKU.2009.00334
論文名稱(中文) 《皇明十六家小品》編選與傳播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Literary Selections of Sixteen Ming Essay Masters” Compi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Research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王怡蘋
研究生(英文) Yi-Ping Wang
學號 69300025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17
論文頁數 11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顏崑陽
委員 - 顏崑陽
委員 - 陳文華
委員 - 曾守正
關鍵字(中) 晚明
小品
《皇明十六家小品》
典範
文學批評
關鍵字(英) essay
Late Ming
annotate and punctuate
paradigm
literary criticism
Literary Selections of Sixteen Ming Essay Master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小品本為佛教用語,原指佛經的節本。後因晚明文人轉換「小品」為文學概念後,受到晚明時期獨特的時空背景之影響,小品成為晚明時期所獨有的文學產物。
  晚明小品的創作和接受對象皆以文人社群為主體。其文學上的種種特點,像是相對於高文大冊或是以審美態度看待文學之主張,皆是文人社群於當代反動之回應。
  小品相關的輿譽,隨著時代的興敗衰亡而改變。像是有清一代,多視小品為禁燬;近現代又因為五四新文學運動上溯晚明小品為根源而使其地位如日中天。然而在諸多的討論中,我們都可以發現《皇明十六家小品》的身影。然而綜覽諸多研究後發現,《皇明十六家小品》雖曾被列為晚明三大小品選本之ㄧ,卻幾乎沒有相關的資料流傳。因此,本論文以《皇明十六家小品》編選與傳播作為研究定位。
  全文分為五章。分別討論《皇明十六家小品》編選與傳播的議題。第一章從歷史語境及其相關研究探討晚明小品的文學意義,以其理解小品意義的演變脈絡。第二章從讀者和編選者的不同視域理解藏本之歧異的可能因素與意義,理解《皇明十六家小品》的編選意識。第三章由體裁的具體落實來印證《皇明十六家小品》的編選意識。第四章則通過題材的分析來討論《皇明十六家小品》編選意識的理想性與型塑新的小品典範之用心。第五章,歸結前文所述,討論《皇明十六家小品》的傳播與侷限;理解《皇明十六家小品》主觀面的理想性與客觀面的侷限。
  本文希望透過《皇明十六家小品》的特殊性,通過不同的小品類型之理解,呈現迥異於多數小品外的另一種聲音,展現另一種風格可能性的晚明小品。
英文摘要
The term of literary selections refers to Buddhist chapter section. Due to the unique space background of late Ming dynasty, the literary selections become the unique literature product of late Ming dynasty. The creation object and acceptance subject will focus on those scholar groups and the specialty of this literature, such as large volumes of high aesthetic or approach to literature, is the response for those contemporary writers with that current time.

    The related comments of literary selections will change with various periods of times. For example, as for Qing dynasty, most people viewed literary selections as the prohibited products; upon recent period of time, because of the effect of Five Fourth literature movement, the status of literary selections became second to none. However, within a variety of discussions, we can keep the track of the figure of literary selections. However, after browsing a lot of researches, we can find out that although “Literary Selections of Sixteen Ming Essay Masters” was ever ranked one of three literary selections, there was not any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spread. As a result, this dissemination chose Compi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Literary Selections of Sixteen Ming Essay Masters as research position.

    The full text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as it delved into the issue of Compi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Literary Selections of Sixteen Ming Essay Masters. The chapter one explores the meaning of literary selection with its evolutional history on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context and related study. The chapter two wants to comprehend the compile awareness of Literary Selections of Sixteen Ming Essay Masters by the means of various perspectives of different readers.

    The chapter three wants to comprehend the compile awareness of Literary Selections of Sixteen Ming Essay Masters by the means of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of genre, while chapter four wants to discuss the ideal compile awareness and new model of Literary Selections of Sixteen Ming Essay Masters. For chapter five, it not only summarizes the above chapters, but also discusses the spread and limitations, which understands the ideal face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limitations for Literary Selections of Sixteen Ming Essay Masters.
    This article hopes to present an alternative style of literary selections of late Ming dynasty by the means of the specialty of Literary Selections of Sixteen Ming Essay Masters as well as different types of literary selection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前人研究成果-------------------------------------1
一、  明季以降評述晚明小品的歷史語境---------------------1
二、  近現代小品研究的轉向-------------------------------8
第二節 《皇明十六家小品》之編選所呈顯的問題-----------17
第三節  研究方法---------------------------------------20
第二章  《皇明十六家小品》呈顯的傳播現象---------------23
第一節  《皇明十六家小品》編選之歧異所呈顯的傳播現象---23
第二節  編選人員視域與讀者視域於傳播之定義-------------37
第三節  編選人員視域與讀者視域於傳播之融合-------------41
第四節  小結-------------------------------------------46
第三章  《皇明十六家小品》所呈顯的小品定義與文體取向---48
第一節  《皇明十六家小品》選文與評述取向的小品定義-----48
第二節  《皇明十六家小品》的編選文體取向---------------57
第三節  小結-------------------------------------------67
第四章  《皇明十六家小品》的型塑典範意義---------------70
第一節  《皇明十六家小品》題材之典範型塑---------------70
一、  婦女貞烈之道德意義-------------------------------71
二、  文人忠義、孝道與國家興亡之道德意義---------------79
第二節 《皇明十六家小品》題材之典範型塑的意義---------82
第三節  小結-----------------------------------------101
第五章  結論:《皇明十六家小品》編選與傳播之詮釋與侷限----------------------------------------------------------103
第一節  《皇明十六家小品》編選之主觀詮釋-------------103
第二節  《皇明十六家小品》編選之客觀面貌-------------104
第三節  《皇明十六家小品》編選與傳播之侷限-----------106
主要參考及引用書目-----------------------------------109

圖表目次
表2-1 徐渭,卷二,「銘」體, <歙石硯銘>(二)、<碗銘>、<衣袖銘>篇之圖表---------------------------------------------------------31
表2-2 徐渭,卷一,「啟」體,<上嚴公>篇之圖表----------32
表2-3 袁中道,卷二,「尺牘」體,<寄六侄>、<寄四五弟>、<寄八舅>、<與丘長孺>、<寄梅長公>、<與梅衡湘>、<寄陶不退>篇之圖表 --------------------------------------------------34
表2-4 陳仁錫,卷二,「論」體,<遼薊宣雲公勢論>篇之圖表-------------------------------------------------------------------------35
表2-5 陳繼儒,卷二,「尺牘」體,<畣馮次牧書>篇之圖表-------------------------------------------------------------------------36
表3-1《皇明十六家小品》與《媚幽閣評選小品》文體參較表------------------------------------------------------------------------62
參考文獻
陸雲龍編
《翠娛閣評選十六名家小品》,台北:國家中央圖書館藏,明崇禎間錢塘陸氏原刊三十二卷本,1633年。
楊家駱主編
《明會要》,台北:世界書局,1960年。
劉聲木
《萇楚齋隨筆》,臺北市 : 世界書局,1961年
葉德輝
《書林清話》,臺北市 : 世界書局, 1961年。
李東陽
《麓堂詩話》, 臺北市 : 藝文印書館,知不足齋叢書本,1966年。
王納諫評選
《蘇長公小品》,臺北市:國家圖書館,明萬曆三十九年章萬椿心遠軒刊本,1975年。
王九思
《渼陂續集》,臺北市:偉文圖書出版公司,1976年。
何景明
《大復集》,臺北市 :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7年。
李夢陽
《空同集》,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張岱
《陶庵夢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葉夢珠
《閱世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利瑪竇、金尼閣著,何高濟等譯
《利瑪竇中國札記》, 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紀昀等奉敕撰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紀昀編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市 : 臺灣商務印書館,武英殿本,1983年。
李東陽
《李東陽集》,長沙市 : 岳麓書社, 1984年。
張翰
《松窗夢語》,收錄於《歷代史料筆記叢刊‧元明史料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唐順之
《荊川集》,臺北市:世界,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1988年。
程羽文
《清閒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屈萬里著
《詩經釋義》,臺北市: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3年。
朱國禎
《湧幢小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叢書,1995年。
唐順之
《荊川集》,臺北市 : 新文豐,叢書集成續編,1996年。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編纂委員會編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縣柳營鄉 :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
丁允和、陸雲龍編輯
《皇明十六家小品》,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7年。
江盈科
黃仁生輯校:《江盈科集》,長沙市 : 嶽麓書社,1997 年。
宋濂
《宋濂全集》,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1999年。
方孝孺
《遜志齋集》,寧波:寧波出版社,2000年。
李贄
《焚書》,北京市 : 北京出版社,四庫禁燬書叢刊本,2000年。
陳繼儒
《晚香堂小品卷一》,北京市:北京出版社,四庫禁毀叢書,2000年。
鄭元勳
《媚幽閣文娛》,北京市:北京出版社, 四庫禁毀叢書, 2000年。
呂坤
《呂坤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二、現代專著(依出版時間排列)
林語堂編
《人間世》, 臺北市:漢聲,1934年。

周樹人
《南腔北調集》,上海市: 魯迅全集出版,1947年。
朱劍心
《晚明小品選注》,台北:商務出版,1974年。
林語堂
《無所不談合集》,臺北市:臺灣開明,1974年。
陳少棠
《晚明小品論析》,臺北市 : 源流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
王重民
《中國善本書提要》,臺北市 : 明文書局,1984年。
陳萬益
《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臺北市 : 大安出版社, 1988年。
曹淑娟
《晚明性靈小品研究》,臺北市 : 文津出版社,1988年。
朱光潛
《我與文學及其他》,合肥市: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9年。
唐君毅
《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台北:學生書局,1991年。
鮑家麟編
《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2年。 
黃保真等著
《中國文學理論史-明代時期》,臺北市 : 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
馬美信
《晚明文學新探》,桃園: 聖環圖書發行,1994年。
張京媛編
《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蔣金德點校
《明人小品十六家》,浙江古籍出版,1996年。
龍協濤
《讀者反應論》,台北市:揚智文化,1997年。
費絲言
《由典範到規範 : 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8年。
瑙曼
《作品、文學史與讀者》,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年。
沈津
《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中文善本書志》,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1999年。
吳承學
《晚明小品研究》,南京市 :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
曾棗莊
《蘇軾研究史》,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
毛文芳
《晚明閒賞美學》,臺北市: 臺灣學生, 2000年。
羅筠筠
《靈與趣的意境-晚明小品文美學研究》,北京市: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1年。

鄒雲湖
《中國選本批評》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
《建構與反思-中國文學史的探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 :臺灣學生, 2002年。
東華大學主編
《文學研究的新進路》,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
陳寶良
《明代社会生活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周慶華
《文學理論》,臺北市 :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
段德智、尹大貽、金常政譯
《哲學辭典》,臺北市:貓頭鷹出版,2004年。
方志遠
《明代城市與市民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傅修延
《文本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5年。
孔恩著、程樹德等譯
《科學革命的結構》,臺北市:遠流,2006年。

三、單篇論文(依出版時間排列)
陳啟佑
〈山水小品文定義〉,《孔孟月刊》,第24卷第4期,1985年。
胡蓮玉
〈陸雲龍生平考述〉,《明清小說研究》,2001年第3期。 
王鴻泰
〈明清士人的生活經營與雅俗的辯證〉(A Dialogue “Ya” and “Su” –A study on the Life Style Management of Ming-     Qing Literati),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東亞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及蔣經國中心合辦之「Discourses and Practices of Eveday Life in Imperial China」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時間:2002,10月25日至27日)
周彥文
〈論提要的客觀性、主觀性與引導性〉,《書目季刊》第39卷第3期, 2004年6月。
四、學位論文(依出版時間排列)
陳萬益
《晚明性靈文學思想研究》, 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77年。
盧玟楣
《晚明文人自覺意識及其實踐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徐艷
《晚明小品文體論》,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年。
李淑如
《陸雲龍及其《清夜鐘》研究》,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和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