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207200521321700
DOI 10.6846/TKU.2005.00204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高技術局部戰爭能力之研究:以「天軍」發展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ability of high tech local war of PLA: with the view on development of space forc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秦君惕
研究生(英文) Chun-Ti Chin
學號 79126021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06-14
論文頁數 23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曾復生
委員 - 翁明賢
委員 - 王高成
關鍵字(中) 高技術局部戰爭
天軍
制天權
關鍵字(英) High tech local war
Space force
space superiori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隨著新科技革命在世界範圍內蓬勃興起,大量新技術用於軍事目的,在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技術戰爭成為主要的作戰型態。高技術局部戰爭是指大量運用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偽裝與隱形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水準的常規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戰法,在一定地區內所進行的戰爭。隨著太空技術的發展,太空利益的爭奪已成為世界上強權國家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至關重要的關鍵項目,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軍事事務革命所依賴的先進技術,主要在於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和傳輸的領域,太空技術使得這些領域的技術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而太空技術也是太空部隊執行太空戰的重要支撐。

    中共致力發展航太技術,分別從其科技能力、衛星及載人航天工程建設、二砲部隊、「天軍」發展的限制與突破等不同的面向探討其遂行高技術局部戰爭的能力,藉此評估中共是否具備達成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目標。以「戰略研究」途徑,藉由觀察及研究中共「天軍」之發展,引證並推測其運用太空戰力於高技術局部戰爭之能力。以質性分析為主,戰例研究為輔,客觀、務實評估,彌補只以現代化軍力評估之不足處,故以傳統文獻研究與歷史研究並重,經分析、綜合與歸納等方式,評估其「天軍」之發展成效並預測未來能力,希望獲得較客觀而具有前瞻性的結果。

    科技能力的快速進步、衛星網路的建立,對中共傳統武器的整合已逐漸產生效能,目前中共的航天科技與建立完善的BMC4ISR系統還有極大的距離,但中共絕對有想掌握現代化戰爭所需的戰場管理能力的企圖,也是未來評量中共是否完備邁向信息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的重要指標。從全文的分析中,以「天軍」的發展解釋成果,提出研究心得與發現。並「以敵為師」希對我未來於台海作戰時可作為參考,提供一個未來思考方向及持續關注與研究的重要課題。
英文摘要
Following new technologies revolution rise in the world, a great deal of new techniques apply on military aspect. High tech local war means a war which to be limited in certain area and make use of a great deal of normal weapons and equipments which applying information tech, new material tech, new energy resource tech, bio-tech, space tech, and camouflage and invisibility tech etc. And adopt corresponding operation tactics in certain area.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technique, space interest has become critical event which power country fight for defending national security and interests. The Main part of Revolution of Military Affairs (RMA) is collecting, processing, analyzing, and delive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ace technologies make those techniques produce revolutionary change, and space technologies also are important support of executing space warfare. 

This paper observes the ability of high tech local war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echnology ability, satellite and manned spacecraft development, ballistic missile troops, limitation and breakthrough of space force etc. to evaluate whether PLA can reach their goal of winning a high tech local war. Using strategy approach to observe and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Force”. Us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mainly, and quantification analysis to be auxiliary, to assess the actual ability status of PLA high tech local war objectively and pragmatically, hope to supplement the present estimate. So equally emphasize the traditional documents and history research,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force and predict the future potential by synthetically analysis, generalization ways. Hope to acquire an objective and forward-looking result.

High speed progress of high tech, establishment of satellite network, has affected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weapon gradually. It also has a large gap from establishing complete BMC4ISR system, but PLA absolutely have the ambition to have the ability of modern battlefield management. It also is an important pointer to estimate whether PLA reach the goal of winning a high tech local war. Review all, I hope the finding and thinking of “learn lessons from enemy” can provide a future thinking ways, and as a reference on future strait warfare research, and it must be very important issue which need to concern continually in the futur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  論---------------------------------------------------------p.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p.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p.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p.12
第四節  概念界定--------------------------------------------------------p.20
 第五節  文獻評析--------------------------------------------------------p.25
      
第二章  中共高技術局部戰爭與航天理論--------------------p.33

第一節  中共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理論--------------------------------p.33
 第二節  中共、美國及俄羅斯的航天理論及發展現況-----------p.46
 第三節  中共高技術戰爭下的航天戰略理論-----------------------p.54
第四節  中共高技術戰爭對太空戰的指導與應用-----------------p.61
     
第三章  中共「天軍」戰略的發展------------------------------p.69

 第一節  毛澤東時期-----------------------------------------------------p.71
 第二節  鄧小平時期-----------------------------------------------------p.90
 第三節  江澤民、胡錦濤時期-----------------------------------------p.94
第四節  二次波灣戰爭對「天軍」發展的影響--------------------p.110

第四章  中共「天軍」軍事力量建設---------------------------p.113

 第一節  國防科技----------------------------------------------------------p.113
 第二節  軍用衛星與神舟系列的發展----------------------------------p.121
第三節  北斗衛星與伽利略計畫----------------------------------------p.140
 第四節  二砲部隊----------------------------------------------------------p.149

第五章  中共「天軍」能力評估-----------------------------------p.159

 第一節  科技能力----------------------------------------------------------p.159
 第二節  衛星及載人航天工程建設-------------------------------------p.168
第三節  二砲部隊----------------------------------------------------------p.177
第四節  「天軍」發展的限制與突破----------------------------------p.182

第六章  結  論-----------------------------------------------------------p.196

 第一節  研究發現----------------------------------------------------------p.196
第二節  心得與啟示-------------------------------------------------------p.202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建議----------------------------------------------p.213

參考書目

一  英文書目------------------------------------------------------------P.216
二  中文書目------------------------------------------------------------P.220
三  期刊------------------------------------------------------------------P.231
四  網際網路------------------------------------------------------------P.234

<圖  表>

圖1-1  研究時間範圍說明圖---------------------------------------------p.8
圖1-2  研究概念架構圖---------------------------------------------------p.17
圖1-3  論文研究架構圖---------------------------------------------------p.19

表1-1  各類學科分類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分類表------------------p.13
表2-1  2004年中共火箭及衛星發射情況-----------------------------p.49
表3-1  中共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主要性能------------------------------p.82
表3-2  中共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改良概況------------------------------p.83
表3-3  中共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發射情況------------------------------p.85
表3-4  中共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發射情況------------------------------p.87
表3-5  中共太原衛星發射基地發射情況------------------------------p.89
表3-6  解放軍導彈系統與發射器--------------------------------------p.100
表3-7  解放軍第二砲兵導彈發射基地簡表--------------------------p.102
表4-1  中共「神舟」號飛船1999-2003年發射狀況----------------p.130
表4-2  中共「北斗導航衛星」發射狀況(2000-2003年)----------p.141
表4-3  中共的彈道飛彈簡表--------------------------------------------p.152
表5-1  中、美、俄、日、德、英和法國感應器及雷射科技技         術能力之比較---------------------------------------------------- p.164
表5-2  中、美、俄、日、德、英和法國導引導航及飛行器控
制科技能力之比較---------------------------------------------- p.164
表5-3  中、美、俄、日、德、英和法國指揮管制科技能力之         比較---------------------------------------------------------------- p.165
表5-4  中、美、俄、日、德、英和法國資訊戰科技能力之比         較------------------------------------------------------------------- p.166
表5-5  中、美、俄、日、德、英和法國資訊系統科技能力之         比較---------------------------------------------------------------- p.166
表5-6  中共與世界先進工業國家太空系統科技之比較-----------p.167
參考文獻
一、英文書目

Allen, Kenneth W.&Eric Mcvadon, eds. China’s Foreign Military Relations. 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 Washington D.C., October, 1999.

Allen, Kenneth W.& Glenn Krumel and Jonathan D. Pollack, eds. China’s Air Force Enter the 21st Century. Santa Monica C.A.:RAND, 1995.

Allen, Kenneth W. PLA Air Force Logistics and Maintenance:What Has Changed?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Santa Monica C.A.:RAND, 1999.

Allen Kenneth W. China’s Aviation Capabilitie. 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Military Affairs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October 26-27, 2000. 
 
Bitzinger, Richard A. and Bates Gill, eds. Gearing up for High-Tech Warfare:Chinese and Taiwan Defense Moderniz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Military Confronta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1995-2005. Washington D.C.: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 1996.

Brown, Michael E. Owen R. Cote, Jr., Sean M. Lynn-Jones, Steven E. Miller, eds. The Rise of China. The MIT , 2000.

Burles, Marks & Abram N. Shulsky. Pattern in China’s Use of force:Evidence from History and Doctrinal Writings. Santa Monica C.A.:RAND, 2000.

Bates Gill, “Hearing on Chinese Military Power”, House Armed Services Director, Center for Northeast Asian Policy Studies Committee. 

Bateman, Robert L. Digital War: A View from the front Lines. New York:Presidio Press, 1999.

Bitzinger, Richard A. A Lot of Explaining to Do: Assessing Chinese Defense Expenditures . INSS, October 2001.

Cole, Bernard 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Navy and “Active Defense”: Coastal or Blue Water Operations?  A paper prepared for the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Conference on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30-31 October 2001. 

Corbett, Jr John F. and Edward C.O’Dowd, PLA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CHINESE MILITARY STUDIES: A CONFERENCE ON THE STATE OF THE FIELD26 – 27 OCTOBER 2000 FORT MCNAIR, WASHINGTON, DC .

DOD. FY04 REPORT TO CONGERSS ON PRC MILITARY POWER. Pursuant to the FY2004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ttp://www. defense link. mil / pubs/ d2004528 PRC pdf.

DOD.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DOD, 1997 
http://www. defense link. mil / pubs/qdr

DOD.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DOD, 2001
http://www. defense link. mil / pubs/qdr

Dougherty, James E & Pfaltzgraff, Robert L. Jr. 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A Comprehensive Survey, 4th ed. U.S.: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 Inc, 1997.

Eikenberry, Karl W. Does China Threaten Asia-Pacific Regional Stability? http://carlisle-www.army.mil/usawc/parameters/1995/eiken.htm.

Flanagan Stephen J. Michael E. Marti.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China Transition.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Aug 2003.

Godwin, Paul H.B. PLA Doctrine and Strategy:Mutual Apprehension in Sino-American Military PlanningConsultant on East Asian Security Affairs Chico, California, October, 2001.

Godwin, Paul H.B. Compensating for Deficiencies:Doctrinal Evolution in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RAND, Feb 2001.

Huang, Chieh-Cheng. Transformation and Refinement of Chinese Military Doctrine. RAND, Feb 2001.

Lane, C. Dennison Mark Weisenbloom, Dimon Liu, eds. Chinese Military Modernization. U.K. London:Kegan Paul Limited, 1996.

Lilley, James R.& David Shambaugh, eds. China’s Military Faces the Future. Washington D.C.: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1999.

Mulvenon James,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S ARMY: THE STRUGGLE FOR IDENTITY, RAND, October,2001.

Pendley, William T. ASSESSING CHINESE MILITARY DEVELOPMENT: 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A CRITERIA OF RELEVANCE . 26 October 2000.

Puska, Susan M. ed.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fter Next.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ion, U.S. Army War College, 2000.

Pillsbury, Michael. China Debates the Future Security Environment. Washington, 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2000.

Pillsbury Michael, ed. Chinese View of Future Warfare. Washington 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1997.

Scobell, Andrew. CHINESE ARMY BUILDING IN THE ERA OF JIANG ZEMIN. U.S. Army War College, Jul 2000.

Scobell Andrew & Wortzel Larry M. CHINA’S GROWING MILITARY POWER:Perspectives on Security, Ballistic Missile, and Conventional Capabilities. U.S. Army War College, Sep 2002.

Snyder, Craig A., ed. Contemporary Security and Strategy. U.K.:Macmillan Press Ltd, 1999.

Shambaugh, David. ed. MODERNING CHINA’S MILITARY:Progress, Problems, and Prospect.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Shambaugh, David ed. PLA Strategy & Doctrine: Recommendations for a Future Research Agenda By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 International Affairs Director, China Policy Program Elliott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Non-Resident Senior Fellow Foreign Policy Studies Program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October, 2001.

Sloss, Leon.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Rveisited. Washington, D.C.:The Atlantic Council of the United States,1999.

Swaine, Michael D. & Tellis, Ashley J. 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Past, Present, and Future. U.S.:RAND, 2000.

Swaine, Michael D. The Role of the Chinese Military i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making. U.S.:RAND , 2000.

Stokes, Mark A. SPACE, THEATER MISSILES, AND ELECTRONIC WARFARE: EMERGING FORCE MULTIPLERS FOR THE PLA AEROSPACE CAMPAIGN  CHINESE MILITARY AFFAIRS: A CONFERENCE ON THE STATE OF THE FIELD  26-27 OCTOBER 2000 FORT MCNAIR, WASHINGTON DC, AEROSPACE I PANEL.  

Stokes, Marks. China’s Strategic Modernization.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ion, U.S. Army War College, 1999.

Sutter, Robert G.. U.S. Policy Toward China:An Introduction to the Role of Interest Groups.Maryland: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1998.

Tangredi, Sham J. All Possible War?Toward a Consensus View of the Future Security Environment ,2001-2025.Washington, D.C.: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2000.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Rising China. RAND, 1999
http://www.rand.org/publications/MR/MR/1082

The United Stated and Cross-Strait Rivalry. Strategy Partnership and Strategy Ambiguity. Washington, D.C.:The Council of the United States,1999.

Wong, Ming-Hsien, ed. Security in the Taiwan Straits. Taipei: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1998.

Wang, Kao-Cheng. “Clintons China’s and its Impact on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in Wong, Ming-Hsien, ed. Security in the Taiwan Straits. Taipei: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1998.

Wortzel, Larry M. ed, 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in the 21st Century.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ion, U.S. Army War College, 1999.

二、中文書目

Alberts, David S. 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理解資訊時代的作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Brown, Micheal E. 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崛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Baylis, John etc,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當代戰略(上下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1年。
Burles, Mark. etc,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動武方式。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出版,2001年。
Babbie, Earl. Ed. 李美華等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下)。台北:時英出版社,1998年。
Binnendijk, Hans. 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國的軍事轉型。台北:國
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Burkitt, Laurie. Etc, 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解放軍七十五周年之歷史教訓。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C. Dennison Lane, etc, 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軍事現代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8年。
Cerami, Joseph R. 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指南。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Clark, Wesley K. 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進行現代戰爭。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Chava Frankfort-Nachmias. ed. 潘明宏等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
Dougherty, James E. etc, ed. 閻學通等譯。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Duk-ki kim. 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東北亞海軍戰略。台北:國防部
史政編譯室,2004年。
Ellings, Richard J. eds.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2001-02戰略亞洲:權力與目的。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Flournoy, Michele A. 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2001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重大議題。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Huntington, Samuel P. ed. 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1997年。
Hughes, Barry B. 歐信宏等譯。國際政治新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1999年。
Hombarger, Christopher E. ed.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變遷世界中的國家戰略與能力。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Khalilzad, Zahmay M., eds.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美國與崛起中的中共戰略與軍事意涵。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Knox, Macgregor 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1300-2050之軍事革命變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Keaney, Thomas A. 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波灣空戰掀起戰爭革命。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Lilley, James R. and David Shambaugh, etc, 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共軍的未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Lawrence F. Locke, etc, ed. 項靖等譯。論文計劃與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2年。
Lambeth, Benjamin S. 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科索沃空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Neuman, W. Lanwrence. ed. 王佳皇等合譯。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Owens, Bill. Etc, ed.。曾祥穎譯。軍事事務革命-移除戰爭之霧。台北:麥田出版,2002年。
O’hanlon, Michael. 王振西 譯。高科技與新軍事革命。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年。
Offler, Alvin T . 傅凌譯。新戰爭論。台北:時報文化,1994年。
Puska, Susan M. 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下下一代的共軍。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Pillsbury Michael 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對未來安全環境的辯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Pumphrey, Carolyn W. 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在亞洲崛起之安全意涵。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Romberg , Alan D. 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與飛彈-美中戰略關係。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Stoke, Mark A. 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戰略現代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Tow, Willlam T. 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亞太戰略關係尋求整合安全。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Tangredi, Sam J. ed.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Thucydides. ed.謝德風譯。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
Holsti, K. J. ed. 李偉成等譯。國際政治分析架構。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

丁樹範  主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化,2002年。
于化庭  主編。高技術戰爭與軍隊質量建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5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中共軍事科學院。鄧小平戰略思想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史編寫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編輯。2000年中共年報(上下冊)。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0年。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編輯。2001年中共年報(上下冊)。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1年。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編輯。2002年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2年。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編輯。2003年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3年。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編輯。2004年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4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中共十六大評析專輯。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2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2002年大陸情勢總觀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3年。
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  主編。中共建政五十年。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
王曾才  編著。西洋近代史。台北:正中書局,2001年。
王厚卿  著。軍事思想與現代戰役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王厚卿主編。戰役發展史。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王厚卿主編。中國軍事思想史論網。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王成俊等主編。新武器技術發展概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
王東  著。中華騰飛論──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領導集體的理論創新。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
王智遠等主編。聯合信息作戰。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9年。
王保存  主編。世界新軍事變革新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王普豐  著。明天戰爭與戰法。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王生榮  主編。金黃與蔚藍的支點:中國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王  越  主編。國防科技與軍事教程-國防科技『十五』重點教材。哈爾濱:哈爾濱大學出版社,2002年。
王信領  著。當代高新科技-知識幹部讀本。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年。
王國強  著。美國有限戰爭理論與實踐。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6年。
王逸舟  著。全球政治和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王永剛等編著。軍事衛星及應用概論。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3年。
牛力  主編。國防與軍隊建設的科學指南──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軍事思想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牛俊法  主編。世界軍事史概要。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朱建新  主編。軍事高科技知識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朱浤源  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支紹曾  著。戰后世界局部戰爭戰爭史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方連慶等主編。戰后國際關係史(上下兩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白德華等合著。中國第四代領導人──胡錦濤。台北:商周文化,2002年。
余起芬  著。戰后局部戰爭戰略指導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年。
伍仁和  著。信息化戰爭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安德烈平可夫  著。世紀之交的台海危機-中日美大對決。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1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中國大陸研究基本手冊(上下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2年。
李德哈特 著。鈕先鍾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台北:軍事譯粹社,1971年。
李德哈特  著。鈕先鍾譯。戰略論:間接路線。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李雲漢  著。中國近代史。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
李際均  著。軍事戰略思維增訂版。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
李際均  著。論戰略。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年。
李巨泰  主編。中國核武器試驗追蹤。北京:長征出版社,2000年。
李輝光  主編。美軍信息化作戰與信息化建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李  文  著。美軍聯合空中作戰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李榮常等編著。空天一體信息作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李德生主編。從郭福興教學法到科技大練兵。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李耐國  著。信息戰新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李恒劭等編著。戰場信息系統。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4年。
李志忠等著。高技術條件下非對稱作戰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左賽春  著。中國航天員飛天紀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沈偉光  主編。論中國軍事變革。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
沈偉光  主編。21世紀戰場。北京:新華社出版,2002年。
沈偉光  主編。21世紀士兵。北京:新華社出版,2002年。
沈偉光  主編。21世紀軍兵種。北京:新華社出版,2002年。
沈偉光  主編。21世紀軍事科技。北京:新華社出版,2002年。
沈偉光  主編。21世紀武器裝備。北京:新華社出版,2002年。
沈偉光  主編。21世紀作戰指揮。北京:新華社出版,2002年。
沈偉光  主編。21世紀作戰樣式。北京:新華社出版,2002年。
沈偉光  主編。21世紀戰爭趨勢。北京:新華社出版,2002年。
沈偉光  主編。信息化戰爭。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
沈雪哉  主編。軍制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宋楚瑜  著。如何寫學術論文。台北:三民書局,1986年。
何太由  編著。東方戰爭論(三卷)。北京:海潮出版社,2000年。
克勞塞維茨  著。鈕先鍾  譯。戰爭論全集(上中下冊)。台北:軍事譯粹社,1980年。
克勞塞維茨  著。鈕先鍾  譯。戰爭論精華。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弗伊斯里普琴科 著。張鐵華 譯。第六代戰爭。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年。
季廣智  總編。新三打三防研究上下冊。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吳銓敘  主編。軍事訓練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吳秀鄰  編著。高技術戰爭與國防現代化。北京:國防大學,2001年。
林中斌  著。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力。台北:學生書局,1999年。
林中斌  主編。廟算台海。台北:學生書局,2002年。
林中斌  著。以智取勝國防兩岸事務。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林長盛。《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台北:明鏡,1996年。
林宗達  著。中共與美國飛彈攻防之軍備建議。台北: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2003年。
林宗達  著。強權較勁中共與美國攻防之外交戰略。台北:晶典文化出版社,2003年。
林宗達。《蛻變中的軍事強權:中共軍事革新的動力》。台北:時英,民國90年7 月。 
林宗達。《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台北:全球防衛,民國91年5月。 
林宗達。《赤龍爭霸》。台北:軍事迷文化,民國91年8月。
林源森  主編。震撼世界一千天-志願軍將士朝鮮戰場實錄(上、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林碧炤  著。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
曾復生  著。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一、二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4年。
阿蘭英格利施等著。王彥軍等譯。變化中的戰爭。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呂其儒等編著。21世紀戰爭新概念-獨領風騷精准戰。河北: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尚  偉  著。冷戰后俄羅斯軍事戰略思維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尚金鎖等主編。毛澤東軍事思想與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岳水玉  等著。孫子兵法與高技術戰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8年。
岳嵐  主編。高技術戰爭與現代化軍事哲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0年。
岳嵐  等主編。『打得贏』的哲理-面對未來戰爭的思考。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  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七十年。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  著。海灣戰爭全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0年。
軍事科學戰略研究部。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  譯。科索沃戰爭(上中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孟  樵  著。探索中共二十一世紀的軍力:邁向打贏高技術戰爭之路。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1年。
段家鋒等主編。論文寫作研究。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
姜文華等編著。美軍從哪里出兵-美國軍力大掃瞄。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3年。
展學習  主編。戰役學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展學習  著。伊拉克戰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范承斌  著。高技術條件下戰役癱瘓戰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章  儉 等編著。15場空中戰爭-20世紀中葉以來典型空中作戰評價。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徐德池等主編。空軍信息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高宇飆  主編。聯合戰役學教程。北京:軍事學科出版社,2001年。
高  鵬  著。戰略理論創新與問題研究-20世紀的反思和啟示。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高建亭  著。21數字化戰場建設。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0年。
翁明賢  編輯。2010年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1998年。
翁明賢  等著。國際組織新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5年。
翁明賢  著。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創世文化出版社,2001年。
哈倫厄爾曼等著。滕建群等譯。震懾論-世界新軍事變革譯叢。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年。
哈倫厄爾曼等著。滕建群等譯。迅速制敵──一場真正的軍事革命。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
哈倫厄爾曼  等著。滕建群  等譯。震懾與畏懼-迅速制敵之道。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
約米尼  著。鈕先鍾  譯。戰爭藝術。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張京育  著。國際關係與國際政治。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
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張萬年主編。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軍事科出版社,1999年。
張明睿 著。中共國防戰略發展。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張明睿 著。解放軍的戰略決策的辯證。台北:黎明文化,2003年。
版社,2003年。
張全啟主編。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張全啟等主編。鄧小平軍隊改革思想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張靜如  主編。中國共產黨通史共三卷上下策。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
張召忠  主編。話說國防-張召忠教授演講實錄。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張召忠  主編。怎樣才能打贏信息化戰爭。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張健志  著。倚天仗劍看世界──現代高技術戰爭和導彈核武器。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
張永紅  編著。硬戰爭-當前美國軍事實力透視。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年。
張召忠  著。戰爭離我們有多遠。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
張廷貴等主編。軍事辭海第一卷軍事綜合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張建昌  著。走向信息化軍隊。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陳永發著。中國共產黨革命七十年修訂版(上、下冊)。台北:聯經,2001年。
陳峰君  主編。亞太安全析論。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4年。
陳偉華  著。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2003年。
陳東龍  著。中共軍備總覽。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陳東龍  著。中共軍備現況。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陳東龍  著。新世代解放軍。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陳  舟  著。現代局部戰爭理論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陳  堅 等著。圖說美國彈道導彈防禦NMD & TMD大寫真。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年。
程廣中  著。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1999年。
郭梅初  主編。高技術戰爭劍與盾。北京:軍事科學社,2003年。
郭梅初  主編。高技術局部戰爭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郭齊勝等編著。分布交互仿真及其軍事應用。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3年。郝玉慶等著。科技強軍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
荷竹  著。專家說評伊拉克戰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崔師增等主編。美軍高技術作戰理論與戰法。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5年。
崔長琦  主編。21世紀空襲與反空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過  毅 等主編。中國古代戰略理論精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單少傑  著。毛澤東執政春秋。台北:聯經出版,2001年。
連玉明  主編。學習型軍隊。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4年。
夏學華等主編。21世紀美軍作戰理論新發展。濟南:黃河出版社,2000年。
馬保安  主編。戰略理論學習指南。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
姚有志  主編。二十世紀戰略理論遺產。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梁必駸  等著。高技術戰爭哲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
梁月槐等主編。軍事辭海第四卷國際軍事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彭光謙、姚有志  主編。軍事戰略學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馮海明  著。戰后局部戰爭演變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
傅啟學編著。中國外交史(上下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黃碩風  著。綜合國力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董子峰  著。信息化戰爭形態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楊育才  著。歐亞雙頭鷹-俄羅斯軍事戰略發展與現狀。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葉衛平  主編。世界高技術武器市場透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喬清晨  主編。世紀空襲與反空襲。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
喬  良等著。超限戰對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想定。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
熊光楷  著。國際戰略與新軍事變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潘友木  著。非接觸戰爭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鄭叔平等著。大陸問題研究輯要。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3年。
鄭學稼  著。中共興亡史(共五卷)。台北:帕米爾書店,1984年。
羅  援  主編。談兵論戰──伊拉克戰爭點評。軍事科學出版社。
華  盛  著。中共最新王牌武器。香港:夏菲爾國際出版公司,2000年。
管繼先  編著。高技術局部戰爭戰役。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年。
劉雷波  主編。高技術條件下-司令部工作簡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
劉龍光  主編。高技術軍事世界。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5年。
劉森山  主編。高技術局部戰爭條件下的作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年。
劉桂芳  主編。高技術條件下的C4ISR──軍隊指揮自動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
劉金質  著。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年。
劉金質  著。冷戰史(上中下三冊)。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劉文孝  編。中共空軍史。台北:中國之翼出版社,1993年。
劉精松  主編。跨世紀的國防建設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劉志強著。高技術條件下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劉彥軍等著。論制天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趙影露等主編。當代軍事高技術教程。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0年。
趙潞生  主編。高技術對軍事影響。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1997年。
趙建民  著。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
趙  捷  主編。指揮自動化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趙曉哲等編著。海軍作戰數學模型。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4年。
趙彥亮  主編。戰術理論學習指南。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
蘇彥榮  主編。軍界熱點聚焦-高技術局部戰爭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4年。
錢海皓  主編。軍隊組織編制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曹  杰  主編。軍事辭海第二卷軍事力量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曹淑信等編著。炮兵作戰理論新探。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曹建儒等主編。信息時代軍隊指揮自動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
鈕先鍾  著。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鈕先鍾  著。中國戰略思想新論。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鈕先鍾  著。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
鈕先鍾  著。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鈕先鍾  著。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鈕先鍾  著。國際安全與全球戰略。台北:軍事譯粹社,1988年。
鈕先鍾編著。黎東方校訂。第一次世界大戰史。台北:燕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
富勒將軍著。鈕先鍾  譯。西洋世界軍事史(六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薄富爾  著。鈕先鍾  譯。戰略緒論。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羅伯特斯格爾思  著。薛國安等譯。未來戰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閻學通  著。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薛興林  主編。戰役理論學習指南。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
韓林等編著。軍事電子信息系統安全。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
廖文中  主編。中共軍事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1年。
廖宏祥,〈中共的太空科技發展〉,收錄《2003台海戰略環境評估》,曾章瑞主編。台北: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中心,民國92年1月。
蘇  起  等主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史實。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2年。
黎友安(Andrew J. Nathan)、陸伯彬(Robert S. Ross),《長城與空城計:中國對安全的尋求》(The Great Wall And The Empty Fortress: 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何大明譯。台北:麥田,民國87年。
譚傳毅  著。中國人民解放軍之攻與防。台北:時英出版,1999年。
糜振玉  著。戰爭與戰略理論探研。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滕建群  主編。世紀軍事結-中國軍事專家談二十世紀軍事演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潘湘陳  著。最高決策1989之后共和國重大方略上下兩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
潘日軒主編。戰略轉變的歷史歷史性戰略轉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2001年。
戴清民等編著。信息作戰概論(修訂版)。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年。
國防部。91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2年。
國防部。93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4年。
國防部作戰參謀次長室。2010年聯戰遠景。台北:國防部作戰參謀次長室,1998年。
國防部作戰參謀次長室。未來聯合作戰構想。台北:國防部作戰參謀次長室,1998年。
國防大學  編。二次波灣戰爭專題研究-論文專輯(三冊)。桃園:國防大學,2003年。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等編。2003年台海戰略環境評估。台北: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2004年。
國防大學《戰史簡編》編寫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簡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國防大學科研部著。軍事變革中的新概念。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實踐學社。三軍聯合作戰概論。台北:實踐學社,1960年。
蘭德公司。扎勒米哈利勒扎德  等著。美國與亞洲-探索美國的新戰略和兵力態勢。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斯德哥爾摩國和平研究所。中國軍控與裁軍委員會 譯。SIPRI年鑑2002-軍備裁軍和國際安全。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總裝備部電子信息基礎部  編。現代武器裝備知識叢書-現代武器裝備概論。北京:原子能出版社、航空工業出版社、兵器工業出版社,2003年。
總裝備部電子信息基礎部  編。現代武器裝備知識叢書-陸軍武器裝備。北京:原子能出版社、航空工業出版社、兵器工業出版社,2003年。
總裝備部電子信息基礎部  編。現代武器裝備知識叢書-電子戰和信息戰技術與裝備。北京:原子能出版社、航空工業出版社、兵器工業出版社,2003年。

三、期刊

丁樹範。<一九九○年代以來的中國黨軍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2期。2003年4月,頁57-78。
丁樹範。〈波斯灣戰爭對中共解放軍的影響〉。《中國大陸研究》,34卷12期。民國80年12月。
文光。〈對中共國防科技發展戰略之探討〉。《中共研究》,33卷11期。民國88年11月。 
王高成,<中共不對稱作戰軍事戰略與台海安全>,「國防戰略與台海安全」學術研討會頁1-15。
王逸舟。<面向未來的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東亞季刊,第30卷第2期。1999年,頁111-124。
江暢。〈中共海軍戰略思想演進之研究〉。《海軍學術月刊》,36卷2期。民國91年2月。 
呂國雄。〈中共發展攻陸巡弋飛彈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28卷2期。民國91年2月。 
〈我國第一枚商用衛星ST-1〉。《通訊雜誌》,58期。民國87年11月。 
何勵夫。〈長距離情資傳遞利器—衛星通信〉。《新新季刊》,29卷3期。民國90年7月。
李俊融。<解放軍人員素質變化>,東亞季刊,第31卷第2期。2000年4月,頁43-62。
李黎明。<中共對軍事「不對稱」概念的認知與觀點>,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4期。2002年10月,頁145-172。
沈明室。<中共戰略決策的文化分析>,東亞季刊,第31卷第1期。2002年1月,頁1-23。
沈明室。<中共軍事戰略演變與台海安全>,東亞季刊,第33卷第2期。2002年4月,頁33-43。
沈一鳴。<「美伊戰爭」美英聯軍之組織與指揮管制>。國防雜誌,第18卷第10期。2003年4月,頁19-27。
林長盛。〈中共巡弋飛彈的研發與部署(上)〉。《軍事家》,212期。民國91年4月。 
林長盛。〈中共巡弋飛彈的研發與部署(下)〉。《軍事家》,213期。民國91年5月。 
林東煥。〈中共海權發展與亞太安全〉。《海軍學術月刊》,36卷10期。民國91年10月。 
居朝良。〈中共偵察衛星發展現況及我國因應之道〉。《陸軍砲兵學術季刊》,120期。民國92年2月。
陳宇震。〈中共發展太空事業的戰略意義〉。《中華戰略學刊》,89年秋季刊。民國89年10月。 
陳永康、翟文中。〈中共海軍未來發展之研究〉。《海軍學術月刊》,34卷11期。民國90年11月。 
黃河。〈中共首創移動衛星通訊系統〉。《軍事家》,197期。民國90年1月。
張德方。〈美國尋求解除來自太空的威脅〉。《國防雜誌》,19卷2期。民國93年2月。
翁俊熙。〈對中共巡弋飛彈之發展與反制對策〉。《陸軍砲兵學術雙月刊》,110期。民國89年10月。
曾復生。<台北-北京-華府的互動趨勢備忘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訊,第119期季刊。2003年9月,頁26-39。
曾復生。<台北-北京-華府的互動趨勢備忘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訊,第120期季刊。2003年12月,頁23-39。
黃朝茂。<中共軍事能力現代化>。國防譯粹,第29卷第12期。2002年12月,頁32-41。
劉昺坤。〈從「邊緣策略」解析中共對台軍事手段的思維〉。《國防雜誌》,18卷18期。民國92年12月。
劉昺坤。<從克勞塞維茨戰爭本質探討中共武力犯台>,東亞季刊,第33卷第4期。2002年10月,頁101-134。
蔡政修。<九○年代美國對中共戰略與美「中」關係演變>,東亞季刊,第31卷第3期。2000年7月,頁69-94。
廖文中。〈中共21世紀海軍戰略對亞太地區安全之影響〉。《中共研究》,34卷6期。民國89年6月。 
廖文義,〈析論新世紀中共安全戰略之構建〉,《展望與探索電子版》,1卷3期(民國91年2月)。
應天行。〈中共衛星投射能力的近況與展望〉。《軍事家》,163期。民國87年3月)。 
應天行。〈珠海航展外一章-中共「北斗一號」導航衛星展望〉。《軍事家》,197期。民國90年1月。 
應天行。〈中國偵察衛星發展之近況與展望(上)〉。《軍事家》,207期。民國90年11月。 
應天行。〈中共偵察衛星發展之近況與展望(下)〉。《軍事家》,208期。民國90年12月。 
應天行。〈從「跟蹤」轉進為「跨越」 中共科技發展的新戰略〉。《軍事家》,228期。民國92年8月。 
應紹基。〈中共的導航定位衛星系統〉。《國防雜誌》,18卷12期。民國92年6月。 
應紹基。〈中共通信衛星之發展歷程與展望〉。《海軍學術月刊》,37卷1期。民國92年1月。 
應紹基。〈中共「海洋衛星」系列的軍事應用之研析〉。《海軍學術月刊》,37卷7期。民國92年7月1日。 
應紹基。〈中共氣象衛星之發展歷程與展望〉。《海軍學術月刊》,37卷8期。民國92年8月。 
應紹基。〈由中共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的成長歷程--談中共小衛星科技的發展趨勢〉。《空軍學術月刊》,565期。民國92年12月。 
羅慶生。〈中共間諜衛星發展現況對我國家安全威脅之影響評估〉。《國防雜誌》,17卷11期。民國91年5月。
關向光。<論「毛澤東晚期思想」:概念與爭議>,東亞季刊,第32卷第1期。2001年1月,頁1-16。
閻學通。<亞太地區的安全合作>,東亞季刊,第30卷第2期。1999年4月,頁97-110。

四、網際網路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olicy Research(美國企業研究所)
http://www.aei.org

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 Hoover Institution on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
(史丹福大學「亞太研究所」,史丹福大學「胡佛戰爭、革命暨和平研究所」)
http://www.hoover.stanford.edu/group/APARC

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 (亞太安全研究所)
http://www.apcss.org

Atlantic Council of the United States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
http://www.acus.org

Brookings Institution (布魯金斯研究所)
http://www.brook.edu

Carnegie Council on Ethics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Inc. (卡內基倫理暨國際事務會)
http://www,cceia.org

Cato Institute (卡托研究所)
http://www.cato.org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CISS.(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
http://www.csis.org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
http://www.foreignrelation.org

Heritage Foundation(美國傳統基金會)
http://www.heritage.org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

http://www.ndu.edu

http://www.rand.org  The RAND Corporation (蘭德公司)

http://www.ams.cn  中共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http://www.chinamil.com.cn/  中共解放軍軍事網

http://cast.cn/  中國空間技術學院

http://www.calt.com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http://www.cnsa.cn/  中國國家航天局

http://xinhua.net.com/  新華網

http://www.people.com.cn  人民網

http://www.china.com.cn  中國網

http://www.china-spacenews.com  中國航天報社

http://www.chinanews.com/  中國新聞網

http://www2.shuwu.com/ 木子書屋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