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207200518512800
DOI 10.6846/TKU.2005.00200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的高技術局部戰爭能力之研究-以電子戰發展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ability of high tech local war of PLA: with the view on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warfar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吳長錦
研究生(英文) Chang-Chin Wu
學號 79126001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06-14
論文頁數 23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曾復生
委員 - 王高成
委員 - 翁明賢
關鍵字(中) 高技術局部戰爭
電子戰
信息戰
軍事變革
模糊綜合評估
關鍵字(英) high tech local war
electronic warfare
information warfare
RMA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共軍認為代表現代「信息戰雛型」的波灣戰爭向人們展示出軍事電子技術是實現信息化的核心手段。隨著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並廣泛滲透到軍事領域各個方面,使得現代電子戰已超越傳統的作戰手段,進而發展成為一種可採取大規模攻勢威懾對手和影響戰爭進程的軍事行動。於是其認為一體化電子情報偵察是實施積極信息攻擊的基礎;亦認為電子戰攻擊是「節點打擊、結構破壞」戰法的關鍵手段;電子防護是實施攻勢信息防護的有效手段,因此可知電子戰是集電子戰偵察、電子戰防護和電子攻擊等功能於一身的軟硬殺傷結合、攻防兼備的作戰手段。
    
    因此本論文試圖以中共電子戰能力為窗口來探討其執行高技術局部戰爭能力的虛與實。首先由中共軍事戰略的演變的角度切入,導出中共的高技術局部戰爭的形成原因、內容及意涵,並藉闡明電子戰的定義,釐清電子戰與信息戰及高技術局部戰爭的關聯性。再經由文獻研究的方式探討中共電子戰的發展現況,並廣泛地從戰法與部隊編制、電子戰之裝備與能力發展、電子戰之人才與演訓現況,五個面向來探究中共電子戰發展的實況,接著以淨評估方法從各種影響中共電子戰能力發展優勢、弱點、未來機會及對我之威脅進行評估。最後將中共可能的犯台模式與電子戰能力相結合進行數學模糊理論的模糊綜合評估,以探究中共電子戰能力對其發動一場高技術局部戰爭的影響及其能力之虛實。

    對於研究中共軍事變革與能力,本論文企圖提供了一個「系統化」的研究與評估方法,對於所研究之標的-中共電子戰,研究歸納出其電子戰可分為電子戰偵察、電子戰攻擊、電子戰防護等三項主要能力,對此三項能力進行「質性」的分析。以未來學之情境分析方式結合中共可能攻台模式,進行模糊綜合評估的「量化」分析,最後再對其未來發展潛力的各項因素進行研討。因此本論文對於中共的軍事變革的意圖、能力與潛力都有系統化的研究。
英文摘要
PLA think Gulf War which represents” Information Warfare Model” shows people that military electronic technology is a core measure to achieve information warfare. Following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which extensively permeates through every military field, makes modern electronic warfare has got beyond traditional military fight, and then become a kind of a big scale military attack operation which can deter enemy and affects the process of war. So PLA think integrated electronic intelligence reconnaissance is the foundation of aggressive information attack, also believe electronic attack is the key measure of tactics “knot knock, structure destroy”. Hence, we can know electronic warfare is a combination of soft and hard killing, an operation measure integrated defense and offense, a comprehensive expression of electronic reconnaissance, electronic attack, electronic protec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is trying to discuss the actual ability of high tech local war through the window of PLA electronic warfare ability. First, begin from discussion of evolution of military strategy, guide out the forming cause, content and meaning of high tech local war, then clarify the definition of electronic warfare, and the relation among electronic warfare, information warfare, and high tech local war. Second, use document approach to observe the present status of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warfare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tactics, organization, equipments, talent development, and exercises, then use “net assessment” method to find out the weakness, strength, future opportunity, and threat. The last, combine the PLA invasion Taiwan model and electronic warfare ability to evaluate the true or false ability of PLA to launch a high tech local war using mathematics Fuzzy method.

As regard to research PLA military evolution ability, this paper is trying to provide a systematized method. Key point is to analyze the main research target-PLA electronic warfare , beak it down to three parts, such as electronic reconnaissance, electronic attack, electronic protection. Aim at these three abilities of electronic warfare, to proces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then using Scenario Analysis of future study, integrated with possible PLA invasion Taiwan model to execute a quantification analysis, the last, discuss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cause of future development. So, this paper shows the intention, abilities, and potential of PLA military evolution by systematized way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中共的高技術局部戰爭能力之研究—以電子戰發展為例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4
	第四節 概念界定.........  .....9
	第五節 文獻評析........ ......18

第二章  中共的高技術局部戰爭之內容與戰略意涵. ...25
第一節 中共軍事戰略的演變..........  ...25
	第二節 中共的高技術局部戰爭之特點.. ...35
	第三節 中共的高技術局部戰爭之戰略意涵.. .44
	
第三章  高技術局部戰爭中的電子戰.... .. . ..51
	第一節 電子戰概述........ .  ...51
	第二節 電子戰與指管控制戰、信息戰之關聯性 .69
	第三節 電子戰與高技術局部戰爭之關聯性.. .75
	
第四章  中共電子戰發展現況......... ....89
	第一節 電子戰之戰法與部隊編制.... ...89
	第二節 電子戰之裝備與能力發展...  ...102
	第三節 電子戰之人才培育與演訓實況.....130
第五章  中共發展電子戰能力的機會與挑戰...  ...147
	第一節 中共發展電子戰能力的優勢......148
	第二節 中共發展電子戰能力的困境......156
	第三節 中共發展電子戰的程度與對我之威脅..163
	
第六章  從中共電子戰能力看高技術局部戰爭能力之虛實  171
第一節 模糊理論的「模糊綜合評估法」....... .171
	第二節 未來中共犯台的模式.........176
	第三節 結合中共犯台模式的模糊綜合評估...179
	
第七章  結論.................  ..19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93
第二節 我國因應之道.............. ..201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建議........... ...213

參考文獻.................  ....221
中文部份.................  ....221
中文書籍................. . ...221
中文期刊論文...............  ....228
報紙...................  ....234
網路資源............. ... .....235
英文部份............ .... .....235
英文書籍........... ..... .....235 
【圖目錄】

圖一:中共電子戰的評估架構圖...... ......7
圖二:研究概念架構圖............ ....9
圖三:新科技與高技術戰爭之形成關係圖...  ....11
圖四:戰力與高技術之關係圖........  ....12
圖五:中共三派思想金字塔圖........  ....36
圖六:美國式有限戰爭形成圖....... . ....48
圖七:電磁頻譜圖............ . ....52
圖八:電子戰內容圖........... . ....57
圖九:電子戰攻擊內容圖....... ... ....58
圖十:電子戰防護內容圖...............59
圖十一:電子戰支援內容圖..............60
圖十二:中共電子戰內容...........  ...63
圖十三:整合型自衛式電戰系統架構圖.........67
圖十四:指揮控制戰內容.......... . ...71
圖十五:高技術局部戰爭內容關聯性示意圖.....  .77
圖十六:電子戰與太空戰、導彈戰及C4ISR之關聯性示意圖 79
圖十七:作戰程序與電子戰關係............83
圖十八:中共電子作戰發展現況圖.........  .96
圖十九:共軍電子對抗部隊編制體制判斷圖.......97
圖二十:共軍電子對抗部隊編制體制圖.........97
圖二十一:中共集團軍電子干擾營編制數量判斷圖....98
圖二十二:中共歷年公佈之國防預算統計圖..... .150
圖二十三:各國研發經費佔國內生產毛額之百分比. ..160
圖二十四:各國民營企業研發經費佔國內生產毛額百分比 160
圖二十五:歸屬函數之評語程度數值圖..... . . 172
圖二十六:電子戰與高技術局部戰爭之間的關係圖. ..196
圖二十七:中共信息戰威脅光譜......... ..218

 
【表目錄】

表1:文獻評析摘要表............. ...19
表2:高技術局部戰爭的演進與內容一覽表.... ...43
表3:我國及西方國家「電子作戰」定義、內容及分類. .55
表4:中共對電子戰內容分類........... ..60
表5:西方與中共對電子戰定義之比較表...... ..66
表6:我國及西方國家對資訊作戰的七種分類型態.. ..73
表7:共軍電子戰兵力研判表.............100
表8:中共空軍電戰機兵力部署判斷表.........101
表9:中共近年引進的軍事科技與武器裝備.......103
表10:中共電子戰發展計畫目標與重點.... ....105
表11:中共空軍電戰裝備特性表....... ....113
表12:中共自製艦用雷達裝備性能表..... ....115
表13:中共艦載電戰裝備性能表....... ....116
表14:中共各型主力艦艇的雷達與電戰裝備.. ....117
表15:中共旅海級驅逐艦雷達及電戰裝備表... ...117
表16:中共旅滬級驅逐艦雷達及電戰裝備.... ...118
表17:中共旅大級驅逐艦雷達及電戰裝備.... ...119
表18:共軍重要武器裝備在武力犯台癱瘓戰的攻擊效應. 124
表19:每米一萬伏特之電磁脈衝攻擊效應研析.... .125
表20:國軍有效因應中共科技強軍的兵器...... .125
表21:EMP攻擊對國軍現有裝備戰力之衝擊程度.....126
表22:2000年至2004年共軍電子對抗演練表...... 133
表 23:「解放一號」、「解放二號」東山島演習概況比較表143
表 24:中共2002年至2004年與外軍合作之重大軍事演習表152
表25:中共軍事生產能力弱點表.......... .156
表26:評估指標及評估準則表........... .182
表27:指標權重集............... ..183
表 28:制電磁權階段模糊評估集...........184
表 29:巡弋及彈道導彈攻擊階段模糊評估集......184
表 30:空中、海上攻擊階段模糊評估集........185
表 31:空降、登陸階段模糊評估集..........185
表 32:模糊綜合評估結果表.............188
表 33:中共電子戰評估指標平均數統計表.......189
表 34:歷次戰爭之電子戰作為............194
表 35:影響中共電子戰及高技術局部戰爭能力之因素升降表198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一、中文書籍
1.2004年美國國防部「中共軍力報告書」。
2.Flemming Christiansen、Shirin M.Rai,黃列修、潘兆民譯,中共政治與社會,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1999 年9 月。
3.Larry M. Wortzel(伍爾澤)著,吳奇達、高一中、翟文中譯,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in the 21st century(廿一世紀台海兩岸的軍隊)(北京: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89年9月)。 
4.Mark Burles and Abram Shulsky著,吳惠民等譯,中共動武方式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八十九年)。 
5.Michael Pillsbury eds.(白邦瑞) 張台航 編譯,Chinese Views of Future Warfare(中共未來的戰爭觀)(台北:三軍大學,民87年)。
6.丁樹範,中共軍方的軍事事務革命觀與其軍力發展,陸軍八十九年度第一次軍事學術研討會學術論文。
7.丁樹範,中共軍事思想的發展1978~1991(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85年)。
8.大陸事務暨政策研究基金會執行,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中共發展高科技「信息戰」及對我國建立安全稽核制度影響(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國八十九年)。
9.中共二000年電子對抗研究報告 (國防部通資局電子戰整備委員會綜合作業組 民國86年7月)。
10.中共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高技術在軍事領域的運用及對作戰的影響,(北京:八一出版社,1993年8月)。
1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8月)。
12.中共軍事現代化,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87年7月‧
13.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軍訓部,陸軍合同戰術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12月)。
14.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部,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1),(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年5月)。
15.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編,國防高科技名詞淺釋,(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6年5月)。
16.中華民國93年國防報告書。
17.尹承魁。迎接新軍事革命的挑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
18.王文俊,認識FUZZY(台北: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86年)。
19.王國玉、王廣耀、曾繁軍,無形利劍—世界電子戰部隊(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20.王培昆、孫大喜,第四維戰爭:電子對抗運用與發展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1年8月)。
21.王啟明、陳鋒 主編。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軍官必讀手冊(上、下)。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7年5月。
22.王普豐,《高技術戰爭》(北京:國防大學,1993 年6 月)。
23.王普豐,信息戰爭與軍事革命(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5年12月)。
24.王榮川,「中共弱國戰略與強國戰略-從積極防禦到威懾戰略」,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政治作戰學校,民88年版。
25.石明楷(Mark Stokes)著,高一中等譯。《中共戰略現代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
26.伍爾澤(Larry M.Wortzel),「21世紀臺海兩岸的軍隊」,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民89年9月版。
27.共軍電子戰能力評估,陸軍通信兵87年第二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8.朱建新 主編。軍事高科技知識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5月。
29.竹田純一原著,楊建安譯,「中共的高科技人民戰爭」,亞太安全譯文彙輯II民88年。
30.艾文‧托佛勒、海蒂‧ 托佛勒,新戰爭論( War and Anti-War)‧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 一九九九年四月初版九刷。
31.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從Internet 看大陸資訊之蒐集與應用」,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5 年。
32.吳戶?。高技術戰爭與國防現代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33.李元奎主編,高技術與現代戰爭,(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一九九八)。
34.李文成,「論中共戰略與策略」。
35.李德哈特(Liddell-Hart,B.H..),《戰略論:間接路線》,鈕先鍾譯,(台北:麥田,民國85 年6 月)。
36.李慶山,新軍事革命與高技術戰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5年2月)。
37.李潔明、唐思 合編,台灣有沒有明天?台海危機美中台關係揭密(台北:先覺出版社,民88年)。
38.李潔明編,「共軍的未來」,翟文中等譯,國防部史編局,民國89年8月。
39.李顯堯、周碧松等,「信息戰爭」,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11月。
40.沈明室,陳建德,中共廿一世紀軍事戰略與亞太區域安全,2001年亞太區域安全與兩岸軍力發展公共論壇,2001年6月19日,請參見http://www.future-china.org/csipf/activity/20010619/mt200106_08.htm
41.沈偉光。戰爭新思維。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1月。
42.沈國祥, 軍事通信-電子對抗, 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 1992 年9 月。
43.谷腰欣司著,楊鴻儒譯,圖解電波的構造(台北:世茂出版社,2002年2月)。
44.周一宇 編著,電子戰原理與技術(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9年)。
45.周小獻 主編。高技術條件下部隊建設實用指南(一、二、三卷)。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年5月。
46.周林、魏俊岐、徐利劍、韓玉敏、盧曉莉。未來戰爭的制勝之道。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1月。
47.林中斌,《核霸》,(台北:台灣學生,民88 年11 月)。
48.林伯野,「毛澤東軍辨證法新探」,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49.林宗達,「蛻變中的軍事強權」,時英出版社,民90年7月版。
50.林長盛,解放軍的武器裝備,明鏡出版社,1996年2月出版。
51.林英家 、鄧光榮、李世均、任志雄 合著。鄧小平新時期軍事哲學思想。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年10月。
52.林湧偉,21世紀解放軍的軍事革命,台北:雲皓,2001年。
53.林斌,我軍歷次戰略轉變的啟示,中共原始資料彙編,國防部編印,民87年12月版。
54.侯印鳴主編,綜合電子戰—現代戰爭的殺手?,(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0年1月)。
55.姜放然。高技術條件下合同作戰指揮。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10月。
56.姚延進,劉繼賢主編,鄧小平新時期軍事理論研究,前揭書,。
57.查茲.弗萊德曼等著,《高技術戰爭》,張力等譯(北京:兵器工業,1991 年3 月)
58.胡永豐 主編。數字化部隊與戰場。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9年9月。
59.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60.徐向前,「努力達成國防現代化」,紅旗,1979年10月2日。
61.徐錫康編,《局部戰爭與海軍》,(北京:海軍出版社,1988 年)。
62.桑煒森、顧耀平,綜合電子戰新技術新方法,國防工業出版社,北京市,1993年。 
63.秦耀祁 主編。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概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12月。
64.翁明賢執行編輯、張建邦總策劃、林中斌審校,二○一○年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1月)‧
65.高春翔,新軍事革命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6年12月)。
66.國防部,民國八十五年「國防報告書」。
67.國防部通資局<中共2000 年電子對抗研究報告>86年7月。
68.常巧韋,「高技術條件下作戰運用毛澤東軍事謀略思想」,北京國防大學,1998年12期,頁34-35。
69.張旭成 主編。中共看未來戰爭。台北:大晟文化事業公司,1998年12月。
70.張志仁,中共軍事戰略展望:「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戰略思想演進與建軍戰趨勢,國防大學戰院九十一年班畢業論文。
71.張建邦、林中斌,二O一O中共軍力評估,麥田出版社,台北市,1998年。 
72.張雅君,世紀之交中共的軍事政策與亞太安全:防禦取向模糊性的探討,中國大陸研究(民88年3月)。
73.陳舟。現化局部戰爭理論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
74.陳邦,防衛作戰電子戰之研究,陸軍八十八年度第一次軍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75.陳忠義,電子戰未來發展趨勢,電子戰未來發展趨勢論文集(岡山:空軍航空技術學院,民88年11月26日)。
76.陳忠義,電子戰導論,國防科技發展推行委員會,八十九年五月十五日。
77.陳東龍,「中共軍備總覽」(台北:黎明文化,民89)
78.喬良、王湘穗著,超限戰──對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想定》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
79.彭瑞祥,<反登陸作戰電子戰攻擊運用研究>,陸軍通信兵九十年度第一次戰法研討會論文集。
80.曾有福,「論共軍軍事戰略的轉變-對台灣安全影響」,第24屆軍事著作金像獎獲獎作品。
81.曾祥穎,第五次軍事事務革命(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82.曾章瑞,「兩岸電子資訊作戰發展比較」,載於行政院陸委會與空軍官校合辦之「跨世紀兩岸軍力發展與區域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空軍官校,民國88年4月)。
83.曾復生,<中共的天軍發展動向>,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二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4年)。
84.曾錦城,下一場戰爭?中共國防現代化與軍事威脅(台北:時英出版社,1999年7月)。
85.童遇春,反登陸作戰時期電子戰運用之研究,陸軍通信兵八十九年度第二次戰法研討會論文集。
86.鈕先鍾,論有限戰爭,收錄於核子時代的戰略問題(台北:軍事譯粹,1988 年10 月)。
87.閔克勤等編著,電子戰與電子戰武器(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1年9月)。
88.黃一鵬,陸航電戰機運用與效益研討,陸軍91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89.楊碧川,中國人民解放軍,台北:一橋,1999年。
90.詹姆士.亞當斯(James Adams)。下一次世界大戰(The Next World War)。張志誠譯。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1999年5月。
91.廖文中,<中共組建天軍發展星戰>;林中斌 主編,廟算臺海(台北:學生書局,2002年)。
92.廖宏祥,<解放軍電子戰軍備>,資訊戰資料彙編,國防部陸軍總司令部編印,2000年8月。
93.管繼先 主編。高技術局部戰爭戰役。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
94.翟文中,「下下一代的共軍」,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90年2月版。
95.趙恒泰「明日戰爭方式- 指管戰」國軍電子戰專輯第二十七輯。
96.趙潞生,「高科技對軍事的影響」,中共兵器工業出版社,1997年8月。
97.劉丙沈、王鋼著,軍事謀略方法(北京:昆崙出版社,一九九八)。
98.劉義昌等,高技術戰爭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年4月)。
99.劉漢貴 主編。高技術與陸戰武器裝備。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8年1月。
100.劉慶國。電子對抗作戰指揮系統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
101.劉聲鄂、苗林主編,現代局部戰爭條件下的局部戰爭 (北京:軍事科技出版社,1996年)。
102.劉鴻基、羅海曦,國防理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6年)。
103.劉斷賢,「軍事理論與未來作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2年5月。
104.歐陽國華,「論軍事戰略周期-中共原始資料彙編第106號」,國防部編印,民87月12版。
105.潘友木。非接觸戰爭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
106.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07.蕭金明、包賓,<21世紀陸戰>,中共國防大學論文集—中共未來的戰爭觀(台北:三軍大學譯印,民87年6月)。
108.錢高陞,<中共電子戰能力現況及未來發展>,跨世紀軍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龍潭:國防大學,民89年6月)。
109.閻學通,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北京:軍事科學,1999年。
110.薛爾門,電子神鷹II(台北:軍事迷文化,1996年)。
111.薛興林 主編,戰役高論學習指南(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
112.鍾堅,「未來十年中共國防現代化及軍力評估專案研究報告書」,台北安華公司,民87年6月版。
113.鍾堅,共軍的信息進攻(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民91年8月),引自陳偉寬,前揭文。
114.藍維萬,<評論「國防科技工業發展與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張旭成 編著,中共看未來戰爭-台灣如何因應(台北:大晟文化,民87)。
115.譚傳毅,中國人民解放軍之攻與防(台北:時英出版社,民88年)。
116.譚傳毅,高技術條件下解放軍之作戰指導,跨世紀兩岸軍力發展與區域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空軍官校印製,民88年)。
117.蘇珊.布斯卡(Susan M.Puska),「下下一代的共軍」,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民90年2月版。
118.蘇格,美國對華政策与台灣問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
119.蘇進強,中國人民解放軍X檔案(台北,本土文化出版社,民85年6月15日)。
120.蘇榮彥主編。軍事熱點聚焦-高技術局部戰爭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



二、中文期刊、論文:
(一)期刊
1.〈中共衛星建設與未來發展〉《二○○二年年報》(臺北市: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九十一年七月。
2.〈我軍東山島演習核潛艇發射巨浪導彈準確命中〉,中國新聞網,2001年8月27日,http://www.sina.com.cn。
3.《中共太空指管通情系統的建設》台北,全球防衛雜誌,157期,1997年。
4.「局部戰爭」理論為何沒有引起共軍決策者的共鳴,而必須等到波斯灣戰爭以後才受到重視。有關的分析請參見丁樹範,「權力重組下的中共軍隊與政治」,近代中國,第九十三期(民國八十二年二月一日)。
5.「解放軍首個人才戰略規劃著眼未來戰爭」,中共華夏經緯網(2003年9月8日)。http:// big5.huaxia.com/js/thjq/00118288.html。
6.<97年擬改募兵佔兵源六成,指軍購案若改常規預算將排擠現有採購項目>,台灣日報,94年3月2日。
7.<臺灣軍方報告全景式揭密解放軍東山島聯合演習>,藝龍在線網,2004年8月30日,www.adonline.net.cn。
8.Henry Mintzberg, ”The Fall and Rise of Strategic Plann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February, 1994, pp.107-114.引自廖宏祥,淨評估:方法與應用,發表於2001年5月5日台綜院主辦之「淨評估與國家安全」研討會的論文。
9.Marswalker, <速戰速決:中共解放軍對台作戰推演狀況,Sudden Strike! The Tactics of PLA Attack Taiwan,> 全球防衛雜誌第244期,2004年12月。
10.丁樹範,「中共精簡軍隊的內容、性質與未來」,中國大陸研究,第35卷第9期。
11.于有慧,後冷戰時代中共新安全觀的實踐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2期,90年2月。
12.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2002年中共年報:第肆篇軍事。
13.中共研究雜誌社,(對現階段共軍推動「科技大練兵」之研析)(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 2000年6月)。
14.中共研究雜誌社編著。《中共年報2001(上)》,民國90年。
15.天山,「中國軍隊『人才戰略工程』揭密」,鏡報月刊(香港),2003年8月號。
16.王小蓉,「剖視中共科技投入現狀與存在問題」,共黨問題研究,第22卷12期。
17.王元仁,模糊理論應用於技職學校課程評鑑模式之探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36卷第1期,92年3月。
18.王世科,<電磁脈衝炸彈的來龍去脈>,尖端科技245期,2005年1月。
19.王思粵,”大陸信息產業的發展、台商投資及其對台灣產業的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6 卷第8 期,民國89 年8 月。
20.王清源,<中共數位化部隊建置與指揮自動化發展概況之研析>,陸軍通資半年刊,第102期,民93年9月。
21.平可夫,<台海成為看不見的戰線>,亞洲週刊,2002年8月18日。
22.任維修,<淺談未來空地對抗中的導彈戰>,中國航天,1997年第11期。
23.尖端科技軍事雜誌2000年8月版192期,p.82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年度軍力報告」全文中譯版。
24.朱偉康 爭取戰管及電子戰優勢作為之我見 (空軍學術月刊第503期)。
25.朱啟,「對鄧小平戰爭與和平思想的理解認識」,北京,國防大學報,1995年第4期。
26.何憲斌,<共軍登陸作戰未來發展研析>,國防雜誌第19卷第9期,93年9月。
27.吳衛,<從軍事層面論中共攻台可能行動-「模糊多評準決策法之初探」>,國防雜誌第19卷第11期93年11月。
28.吳澤雲,”現代戰爭中的電子戰”,現代軍事,第25-28頁,1994年1月。
29.呂連元,指揮控制戰與電子戰,<電子對抗技術>,1994年01期。引自中國期刊CNKI網,http://cnki.csis.com.tw/。
30.呂鵬、李永強,<未來航天戰怎麼打?>,國防報 2004年08月31日 第3版,解放軍報網路版,http://www.pladaily.com.cn/gb/defence/2004/08/31/20040831017072.html。
31.宋濤,《由北約空襲看未來國家安全》,軍事文摘,(1999 年7 月)。
32.李自虎,越戰美空權運用之研究,國防雜誌(台北),第11卷第12期84年8月16日。
33.李宗孝,<中共衛星發展對我防衛作戰之影響及因應作為研究>,國防雜誌,第19卷第9期,民93年9月。
34.李際均,「新軍事革命與戰略思維的變革」,北京:國防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總第113期)。
35.沈明室,共軍東山島軍事演習與兩岸關係,和平論壇,座談會引言稿,2004年8月9日,http://www.peaceforum.org.tw/onweb.jsp?webno=33333332;2&webitem_no=863。
36.沈奎觀,高技術戰爭中以劣勝優的辯證法,《中國軍事科學》1994年第4期。
37.汪志道,電磁脈衝炸彈=EMP-bomb,台北,尖端科技,180期1999年。
38.孟飛,「中共『新軍事革命』的意涵與形成背景」,中共研究,第33 卷11 期,1999 年11 月。
39.林正義,”中共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交流-解放軍外交”,國家政策雙月刊,第115 期,民國86年1月。
40.林長盛,”中共太空指管通情系統”,軍事家,第50-56頁,1997年9月。 
41.林智雄,對共軍資訊戰之研究,國防雜誌,第15卷第9期,89年3月。
42.施子中,<2004年中共舉行東山島軍事演習之特點>,和平論壇網,2004年8月16。
43.施子中,<中共調整東山島軍演規模之政軍意義評析>,歐亞研究通訊,民93年10月,第7卷 第10期。
44.施子中,中共新時期軍事戰略之回顧與展望,台北:戰略與國際研究,2001年。
45.洪仁福,<反制中共制電磁權之研究>,陸軍通資半年刊第103期,2005年3月1日。
46.徐俊哲、胡大湘,<被動式雷達簡介>,國防通信電子及資訊期刊第7期,93年11月。
47.真力,「鄧小平新時期國防戰略思想之研析」,中共研究28卷6期,1994年6月版。
48.國防雜誌第十四卷第九期。
49.常巧韋,高技術條件下作戰運用毛澤東軍事謀略思想,北京:國防大學報,1885年12期。
50.張中勇,中共軍事事務革命與台海安全。台北: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3期,1997年。
51.張本奎,「北京軍區某防空旅"三化工程"培養新型人才」,中共解放軍報(北京,2001年8月19日)。
52.張志文,中共軍事戰略展望:「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戰略思想演進與建軍備戰趨勢,國防大學戰爭學院九一年畢業論文。
53.張紹華,<中共南京軍區進行跨軍種培訓三軍聯合作戰軍事指揮人才之研析>,國防雜誌,第18卷第3期。國防部,匪軍現況及分析(臺北:總政治作戰部,民國74年10月)。
54.梁嘉肇,淺談中共空軍電子戰之發展,國防雜誌,第14卷第2期,87年8月。
55.陳昆峰,<中共北斗定位衛星系統發展應用>,陸軍學術月刊,第40卷第469期,民93年9月。
56.陳東隆,「反輻射導彈戰力驚人對台威脅大」,自立早報,87年3月1日,第8版。
57.陳東龍,解放軍東山島演習,兩岸電戰台灣空軍損失慘重,東森新聞電子報,2007年7月4日專題報導http://www.ettoday.com/2004/07/04/301-1653189.htm。
58.陳炳德,「強化軍事理論研究確保質量建軍」,中國軍事科學,一九九八年第三期。
59.陳偉寬,<試論歷次戰役中電子戰運用與影響>,國防雜誌(台北),第19卷第12期,93年12月。
60.陳蘭鈞 共軍電子戰之研究 (陸軍學術月刊 第35卷 40期)。
61.曾瑞章,中共研究信息戰對我國之影響及因應之道,國防雜誌,第15卷第10期,89年4月16日。
62.游豐吉,”對大陸電信事業發展與改革之研究”,中共研究,第33 卷7 期,1999 年7 月。
63.華藻,「電子戰與指揮、管制、通信與情報系統」,新新季刊。
64.楊志誠,「中共國家戰略探討」,共黨問題研究,第18卷7期,民國八一年七月十五日。
65.楊念祖,中共軍事戰略的演進與未來發展的趨勢,台北: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1999年。
66.楊添貴,「電子戰演進與未來發展趨勢」, 國防雜誌, 第6 卷第11 期。
67.溫熙森,「五支隊伍新型軍事人才群體的新要求」,中共解放軍報(北京,2003年6月17日)。
68.葉自強,<中共武力攻臺新思維—二00一年中共「東山島」軍事演習>,陸軍學術月刊,第38卷第439期。
69.葉暉南,「建國以來我國國防戰略的四次重大改變」,北京:國防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總第129期)。
70.詹德行,<中共空軍電子戰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第449期92年1月1日。
71.廖文中,論當前中共解放軍「武器裝備發展戰略」,中共研究第32卷第9期,1998年9月版。
72.廖宏祥,淨評估:方法與應用,本論文發表於2001年5月5日台綜院主辦之「淨評估與國家安全」研討會。
73.管孟忠、冷金緒,「反輻射飛彈發展與其反制方法之探討」,電子戰專輯第27輯,87年6月30日,國防部通信電子資訊局編印。
74.趙雲山,中共之戰略導彈,中共研究,第30卷11期,1996年11月。
75.劉孝志,「軟、硬兼施的戰爭趨勢」, 海軍學術月刊, 85 年2 月, 第30 卷第2 期。
76.劉承宗,「析中共國家、國防、軍事戰略的相互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32卷10期,民國七九年四月。
77.劉承忠,中共戰略指導思想之研究,台北:共黨問題研究, 第13卷第12期,1987年。
78.劉金陵,「電子戰發展趨勢」, 海軍學術月刊, 85年2 月, 第30 卷第2 期。
79.劉華清,「堅定不移的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現代化軍隊的道路前進」,求是,1993年15期。
80.劉鴻基,「試論有中國特色的新軍事革命」,國防大學學報(1998年2月),轉載自中共「新軍事革命問題專輯」,頁301~308。
81.歐陽維,試論高技術局部戰爭條件的戰術性作戰型態,北京:國防大學報,1995年4期。
82.蔡海璋,<以模糊理論構建空中作戰目標選擇決策模式>,國防雜誌,第19卷第10期,2004年10月。
83.鄧小平,「在中央軍委會全體會議上的講話」,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84.鄧小平文選,第二卷。
85.賴國忠,<由美軍機械化步兵第四師看數位化部隊」,陸軍學術月刊,第460期。
86.閻學通,中國後冷戰時期安全戰略,當代國際關係,1995年第5期。
87.謝台喜,<對中共東山島演習之評述>,陸軍學術月刊,第38卷第439期。
88.鍾堅,民國88年4月15日於陸軍總司令部演講「共軍電磁脈沖攻擊對我防衛作戰衝擊」。
89.鍾堅,共軍發展資訊作戰之展望及對我威脅,戰爭學院89年頒講義。
90.羅正良,「電子作戰」, 海軍學術月刊,第28 卷第6 期。
91.羅玉珍、嚴家雲,「電子戰新定義」,新新雙月刊,第22 卷第6 期。
92.羅承烈,”電子戰的殺手-核電磁脈衝”,電子戰專輯,第二十六輯,第193-201頁,1997年6月。
93.關世義,<導彈智能化技術初探>,戰術導彈技術,2004年第4期。
94.龔建強,<未來戰場上的新利器—聲(音)波武器的探討>,陸軍月刊第40卷第469期,93年9月。
95.龔建強,<跨世紀的新武器─定向能武器之探討>,陸軍學術月刊,第39卷第453期,92年5月1日。
96.龔建強,中共雷射武器發展概況之探討,空軍軍官雙月刊,第120期。 

(二)論文
1.王宏政,電子戰對台澎作戰之研究(國防大學軍事學院陸軍學部正九十二年班軍事專題研究學術論文,92年)。
2.王建芳,陸軍2010年電子戰發展趨勢之研究,國防大學軍事學院陸軍學部正九十一年班軍事專題研究學術論文,91年7月。
3.李昌宇,中共陸戰戰略發展—兼論對台海安全影響。台北: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論文,2002年。
4.李明志,電子戰效益評估方法之建立與模擬-以空戰電子戰為例,中正理工學院兵器系統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5.李政芳,後冷戰時期中共軍事現代化用兵模式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6.紀建宗,由中共電子戰能力論我電戰精進之道,國防大學91年戰院畢業論文,91年7月。
7.翁明賢,台澎防衛作戰戰爭型態之研究,台澎防衛作戰中陸軍之地位軍事學術研究討會論文(陸軍總司令部準則會編印,民91年6月26日)。
8.張和祥,〈從波斯灣戰爭中論空軍電子戰之展望〉,國防大學空軍學院八十八年正規班畢業論文。
9.張紹華,冷戰後中共軍事思想,台北:政治大學外交系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
10.曹邦全,中共信息戰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論文摘要部份。
11.楊國光,軍事事務與陸軍,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91學年第2學期。
12.廖文中,共軍現代化建設對台灣安全的影響,台北:新世紀中共解放軍與台海安全學術研討會, 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主辦, 2000年。
13.劉原宏 楊慧玲,模糊語意量表與傳統量表計分之模擬比較分析,論文發表於第六屆華人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術研討會。
14.劉順銘,從戰略文化觀點探討中共軍事戰略與用兵動因,台北: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決策科學研究所戰略組碩士論文,2001年。
15.鍾堅,台澎防衛作戰戰爭型態之研究,台澎防衛作戰中陸軍之地位軍事學術研究討會論文(陸軍總司令部準則會編印,民91年6月26日)。 

三、報紙:
1.人民日報(北京)
2.大紀元日報
3.中央日報(台北)
4.中國時報(台北)
5.文匯報(香港)
6.自由時報(台北)
7.青年日報(台北)
8.國際日報(香港)
9.解放軍報(北京)
10.聯合報(台北) 

四、網路資源
1.人民日報(北京)http://www.pladaily.com.cn/.
2.八十九年國防白皮書(台北)http://www.mnd.gov.tw/report/830/html/new1-3.html.
3.中時電子報(台北)http://andywant.chinatimes.com.tw/scripts/chinatimes/iscstext.exe
4.中國公眾科技網
5.中國期刊CNKI網http://cnki.csis.com.tw/
6.中華軍事網
7.中新社(北京)http://www.cybton.com/news/z07261.htm.
8.東森新聞電子報
9.國科會太空計畫室網站,「成立源由」,網址:http://w.w.w.nspo.gov.tw。
10.新華網(北京)http://www.xinhua.org/world/htm.
11.解放軍報網路版 

貳、英文部份
一、英文書籍
1.Babara Pillsbury, ”Cultural Patterns In Chinese Factional Politics,” The China Quarterly, 1974,引自,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In The 21st Century(廿一世紀台海兩岸的軍隊)(台北:史政編譯局,民89年9月)。
2.Blasko, ”Better Late Than Never”, passim.引自Larry M. Wortzel(伍爾澤),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In The 21st Century(廿一世紀台海兩岸的軍隊)(台北:史政編譯局,民89年9月)。
3.Chris I. Johnson OBE, C.eng, FIFE, MRAeS. ”ELECTRONIC WARFARE DEVELOPMENT OF AN AIR EW CAPABILITY”, October 1996.
4.Constantin Von Altrock,秉昱科技編譯,<模糊邏輯與類神經模糊實例說明(台北:儒林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7年)。
5.David Shambaugh, 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 Progres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U.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3) .
6.David Shambaugh,” China’s Security Policy in the Post – Cold War Era”, Survival, Vol.34, No.2Summer 1992.
7.Dennis M. Gormley, ”Hedging Against the Cruise Missile Threat,” Survival, Vol.40,No.1,Spring 1998.
8.E. B. Masini, Why Futures Studies,(London: Grey Seal Books,1993).
9.Francis C. Dane, Research Methods (Pacific Grove, California: Brooks Cole,1990).
10.George E. Pickett, et al., ”Net Assessment: A Historical Review.” On Not Confusing Ourselves, Andrew W. Marshall, et al. (eds.), Westview Press, Boulder, Colorado, 1991.
11.George E. Pickett, op. cit.
12.Gerald Green, EW Transitions into the ”New World Order”, JED.16(1), 1993.
13.Ginsberg. Daniel, ”Transformational change and the future of the Chinese military”, SAIS Review,(Winter/Spring 1998)。
14.James R. Lilley, James R. Lilley, David Shambaugh, China’s military face the future,(U.S.:M.E. Sharpe,Inc.1999.).
15.Jim Gray, Turning Lessons Learned into Policy .JED.16(10),1993.
16.Lim Joo-Jock, Geo-Strategy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Singapore: Singapore Univ. Press, 1979.
17.Mark Burles and Abram N. Shulsky ( Patterns in China’s Use of Force: Evidence from History and Doctrinal Writings),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9年)。
18.Mark Stokes, "China’s Strategic Modernization"。
19.Martin Libicki,”What is information warfare”, in http://www.ndu.edu/ndu/inss/actpubs/act003/a003ch01.html。
20.Mendel, J. M. , ”Fuzzy Logic Systems for Engineering: A Tutorial”,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Vol.83, No.3, March 1995.,引自蔡海璋,前揭文。
21.Pin-Lin Chong ,”The Power Projection Capabilities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Chinese Military Moderniz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Kegan Pual,1996)。
22.Richard E. Hayes , David S. Alberts ”Information Warfare and Deterrence”, Director, Directorate of Advanced Concepts, Technologies, and Information Strategies, October 1995.
23.Robbert Endicott OSGOOD, Limited War : The Challenge to America Strategy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7) .
24.Roger Cliff, The Military Potential of China’s Commercial Technology (U.S.: RAND, 2001.) .
25.Susan M. Puska,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fter Next (US.: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U.S. Army War College, 2000, ).
26.The Military Balance 1996、1997、1998。
27.U. S. Department of Defense, Future Military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以下簡稱Future Military), November 3, 1998, in http://jya.com/dod1226-98.htm,.
28.Weiling Chiang, Jonathan Lee, ”Fuzzy Logic For The Applications To Complex Systems”, World Scientific,199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