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206201708435700
DOI 10.6846/TKU.2017.00380
論文名稱(中文) 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國際觀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teacher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2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高碧岑
研究生(英文) Pi-Tsen Kao
學號 70472018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6-04
論文頁數 12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楊瑩
委員 - 張鈿富
委員 - 楊國賜
關鍵字(中) 新北市
國民小學
教師
國際教育
國際觀
國際觀認知
關鍵字(英) New Taipei City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International percep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係以問卷調查法為主,文獻探討為輔,旨在探討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之國際觀,本研究主要目的有:
一、了解新北市推動國際教育的政策及策略。
二、了解新北市國小教師的國際觀。
三、分析新北市國小不同背景教師國際觀的差異情形。
四、分析新北市國小教師的國際觀中認知與態度之關係。
五、依據研究結果,歸納結論並提出可供有關教育單位參考之建議。
本研之問卷調查是以自編之問卷,以分層立意選樣方式,針對2016學年度新北市五個行政區之國民小學之專任(含代理)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共寄發正式問卷300份,回收有效樣本共27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0.0%。
本研究之主要結論包括:
一、新北市推動國際教育主要是以「尊重、關懷、學習、互惠與和諧」為核心價值,並以國際理解、國際學習、國際交流、國際合作等為四大政策主軸。
二、新北市國小教師國際觀的認知為中上程度,其中以在「跨國文化之瞭解程度」構面認知較高。
三、新北市國小教師對國際觀持正向支持態度,其中以在「主動關懷與多元思維」構面支持度較高。
四、整體而言,新北市國小教師對國際觀之認知會依其最高學歷而有所差異。
五、整體而言,新北市國小教師對國際觀之認知不因其性別、年齡、累計任教年資、擔任職務、海外旅行次數、出國進修或留學經驗、學校規模及任教學校所在地區等而有差異。
六、整體而言,新北市國小教師對國際觀之態度會依其性別、累計任教年資、海外旅行次數及出國進修或留學經驗而有所差異。
七、整體而言,新北市國小教師對國際觀之態度不因其年齡、最高學歷、 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及任教學校所在地區等而有差異。
八、就整體構面而言,新北市國小教師對國際觀之認知及態度呈現中高度正相關。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ims mainly, via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literature review, to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New Taipei City.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study include:
1. To understand the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New Taipei City.
2. To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f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3.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f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4.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international perception and attitude.
5. To propose suggestions, based up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useful for the
reform of related educational policies in the futur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through the stratified purposive sampling method. In total, 300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New Taipei City were chosen as the samples of the survey, 270 valid questionnaires (about 90.0% response rate) were analyzed.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polic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New Taipei City have been focused on the core value of “respect, care, learning, reciprocity and harmony” and the main schemes of these policies have been the promotions of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learning,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2. Most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had positive international perception, while their perceptions in the dimension of “understanding the cross-national culture” are the highest.
3. Most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gave their positive support towards international perception, while their supportive attitudes towards the dimension of “active care and diversified consideration” were the strongest. 
4. The international perceptions of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differed significantly, in terms of their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s.
5. The international perception of teachers did not differ in terms of their gender, age, years of teaching, administrative position, frequencies or experiences of travelling or studying abroad.
6. The attitudes of teachers toward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in terms of their gender, years of teaching, frequencies or experiences of travelling or studying abroad. 
7. The attitudes of teachers toward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erms of their age,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s,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school size, and school location.
8.On the whole, there was a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 of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國際觀的意義與內涵	9
第二節 教師國際觀的重要性及其相關應用	13
第三節 各國推動國際教育的政策及策略	19
第四節 國際觀測量方式及相關研究	29
第五節 相關研究與文獻分析	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1
第二節 研究工具	5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0
第四節 實施過程與問卷回收情形	6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6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5
第一節 教師對國際觀之認知及態度—描述性統計分析	65
第二節 不同背景樣本對國際觀認知及態度方面之差異分析—推論性統計分析	70
第三節 教師國際觀認知及態度方面之相關分析	78
第四節 綜合討論與主要研究發現	80
第五章 結論及建議	91
第一節 結論	91
第二節 建議	95
參考文獻	101
中文	101
外文	104
附錄	106
  附錄一 新北市國小教師國際觀之研究(初稿)	106
  附錄二 新北市國小教師國際觀之研究(專家審查問卷)	110
  附錄三 新北市國小教師國際觀之研究(預試問卷)	116
  附錄四 新北市國小教師國際觀之研究(正式問卷)	120
	

表 次
表2-1 國內外研究者對「國際觀」定義之彙整	10
表2-2  國際觀研究構面及意義	30
表2-3 Hayden 評估合國際觀條件之面向構面題項表	31
表2-4 天下雜誌有關國人國際化程度常識面及態度面內容說明表	32
表2-5 國際觀構面劃分之相關研究整理表	35
表2-6 使用「國際觀、「國際教育」與「國民小學」等關鍵字搜尋之學位論文	
36
表2-7 使用「國際觀」、「國際教育」與「國民小學」等關鍵字搜尋之期刊論文	
48
表3-1 本研究問卷內容效度諮詢學者專家背景	 52
表3-2 本研究問卷專家內容效度分析表	 53
表3-3對國際議題之瞭解程度量表之項目分析表	 55
表3-4對跨國文化瞭解程度之項目分析表	 56
表3-5個人之國際經驗與行動之同意程度量表之項目分析表	 57
表3-6主動關懷與多元思維之同意程度量表之項目分析表	 58
表3-7本研究問卷調查抽樣及有效回收教師樣本數—依學校所在行政區及      學校區分	 61
表3-8本研究回收有效樣本基本特性分析表	 63
表4-1教師對國際觀之認知情形	 66
表4-2教師對國際觀之態度	 68
表4-3不同性別之教師對國際觀t考驗分析摘要表	 71
表4-4「出國進修或遊學經驗」對「國際觀」t考驗分析摘要表	 71
表4-5不同年齡教師在「國際觀」的平均數差異分析	 72
表4-6「累計任教年資」在「國際觀」上的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73
表4-7「最高學歷」在「國際觀」上的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74
表4-8「擔任職務」在「國際觀」上的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75
表4-9「海外旅行次數」在「國際觀」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76
表4-10「學校規模」在「國際觀」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77
表4-11「任教學校所在地」在「國際觀」平均數差異分析表	 78
表4-12國民小學教師國際觀認知及態度整體及各層面相關分析表	 79
表4-13研究樣本對國際觀認知方面整體及各構面的看法	 81
表4-14研究樣本對國際觀認知各構面題項得分之排序	 81
表4-15研究樣本對國際觀態度方面整體及各構面的看法	 83
表4-16研究樣本對國際觀態度方各構面題項得分之排序	 83
表4 17不同背景樣本對國際觀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85

 


圖 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	
5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冉(1999)。英留學市場“擴張”,中國成為重要目的國。取自 h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321/2003/12/17/221@ 23861.htm 
王惠玲(2004)國際觀之量表建構與訓練效果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市。
王聖馨(2006)。九年一貫國小國語教科書國際觀內容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王錦蓉(2002)。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世界觀教育知識之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方德隆(譯)(2004)。A. C. Ornstein & F. P. Hunkins著。課程發展與設計。臺北市:高等教育。
白亦方、周水珍、杜美智、張惠雯(2012)。新興議題於國中小課程實施的可行性分析。教育研究月刊,219,10-22。
余玉照(2005)。青年應有的國際觀。國立臺北技術學院週會學術演講稿。2012年6月28日,取自http://www.tw.org/roc/ch3.txt。
沈坤宏(1996)。國小六年級學童世界觀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縣。
李平生(2010)。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國際觀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李思範(2009)。國小階段國際教育之個案研究-以果園國小與風城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康莉(2005)陳長文律師談國際觀,30雜誌,16,86。
辛盈儒(2012)國際觀之量表建構與訓練效果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呂愛珍(1993)。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教材。台北:五南。 
何欣穎(2001)。管理教育國際觀化之實證研究-以臺灣地區技職體系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花蓮縣。
吳美玲(2013)。國民小學國際教育計畫實施現況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杜谷文(2010年4月)。兩岸青年人國際觀比較分析。第二屆二十一世紀海峽兩岸青年論壇─「變遷中的青年文化」。張亞中(主持人),臺北市,世新大學管理學院7樓735會議室。
周慧菁(2004)。台灣人有多國際化?天下雜誌,311,80-85。
周立中(2009)國小學童世界觀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屏東縣國小六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邱琡雯(2008)。國際理解教育與女性移民的社會參與:從日常生活的岐視經驗出發。教育與社會研究,16,63-103。
林彩岫(1989)。小學的全球教育。國教輔導,29(2),7-11。
林文程(2005)。全球化下臺灣公務人員的國際觀。國家菁英季刊,1(4),35-48。
林明地(2013)。我國中小學國際教育政策主軸與學校實踐分析。教育研究月刊,230,14-26。
林騰蛟(2006)。臺北市教育國際化的政策與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47-62。
莫麗貞(2006)。臺灣外僑學校學生背景對國際觀知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市。
高振擇(2007)。國中學生全球知識與全球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高熏芳、謝獻(2004)。你夠國際化嗎?給中小學國際觀教育的檢核與建議。教育研究月刊,119(3),123-133。
張明文、陳盛賢 (2006)。桃園縣初等教育國際化及其政策。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63-78。
張欽盛(2006)。臺灣教育國際化的政策與措施。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1- 16。
張武昌、陳秋蘭、陳美蘭(2008)。引進外籍教師協助英語教學之成效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83,201-226。
梁忠銘 (2007)。日本中等教育改革趨勢及其啟示。教育資料集刊,34,39-62。 
郭喬雯(2012)。從臺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國際教育融入課程之過程探究教師專業成長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教育部(2002)。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2005-2008年施政主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教育部(2011)。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扎根培育21世紀國際化人才。
郭金水(1992)。國際時代的國小社會科教育。國民教育,33,(3、4),2-11。
張春興、林清山(1981)。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陳弘哲(2010)。英國中小學階段國際教育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陳美如(2010)。面對國際教育:學生學習、文化與科學課程及教師專業的思考,教育研究月刊,189,107-117。
陳季鈴(2006)。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全球視野認知與影響因素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市。
陳偉泓(2006)。台北市麗山高中國際教育實務經驗。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79-86。
陳劍涵、高熏芳(2011)。網路專題式外語創新教學之實施:全球教育的個案研究。教育研究月刊,206,49-62。
陳怡如(2011)。臺灣中等學校國際教育實施現況與未來發展。教育資料集刊,50,1-26。
陳美如、郭昭佑(2014)。課程導向之國際交流教育個案研究-以資訊科技為媒介。教育資料與研究,113,171-204。
張欽盛(2006)。臺灣教育國際化的政策與實施。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1-16。
黃文定、詹盛如、陳怡如(2013)。英國「國際學校獎」運作機制與功能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110,189-214。
黃乃熒(2009)。臺灣推動中小學國際教育之行動建構。教育資料集刊 42,1-23。
黃乃熒(2011)。全球領導與國際教育。臺北市:學富文化。
黃千芳(2011)。WebQuest 跨國專案式英語學習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黃景裕(1994)。我國小學世界觀教育課程實施。臺海兩岸,冬字號,46-59。
黃冠勳(2014)。國民中小學推動國際教育之迷思與困境。學校行政雙月刊,92,164-181。
楊武勳(2008)。日本大學國際化指標建構之初探。 高教評鑑,1(2),143-183。
新北市政府(2011)。新北市國際教育白皮書。新北市: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詹盛如(2012)。國際教育政策:中央與地方政府之比較分析。國民教育,53 (4),93-97。
蔡之雲(2002)。美教育部長強調國際教育重要性。美國教育快遞。取自http://www.tw.org/edunews/express_5.html
蔡文杰、周崇儒、張煜琳、鄭杏玲、陳信良、林作賢…林建和(2011)。中小學國際教育規劃之研究。多元文化學習網。取自
http://www.multiculture.ntpc.edu.tw/wp-content/uploads/2012/04/ reserch0402.pdf
歐用生(2009)。日本中學綜合學習課程的演變。教育資料集刊,42,125-152。
劉慶仁(2000)。談美國的國際教育政策。駐休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網站。取自 http://www.houstoncul.org/eduinfo/e2000024.htm
劉慶仁(2009)。英國國際教育的現況與啟示。取自http://web.nutn.edu.tw/gac610/html/allocution/98/98-2/doc/100325_%E5%8A%89%E6%85%B6%E4%BB%81%E8%99%95%E9%95%B7_%E8%8B%B1%E5%9C%8B%E5%9C%8B%E9%9A%9B%E6%95%99%E8%82%B2%E7%9A%84%E7%8F%BE%E6%B3%81%E8%88%87%E5%95%9F%E7%A4%BA.pdf
齊若蘭(2004)。國際化教育-世界即校園。天下雜誌,311,34-41。 
游家政(2011)。全球教育融入學校課程的原則與模式。教育研究月刊,206,5-16。 
游焜智(2011)。國際教育。新北市教育電子報。取自
http://epaper.ntpc.edu.tw/index/EpaSubShow.aspx?CDE=EPS201109281516022H C&e=EPA20110518162006OBK
郭喬雯(2011)。從臺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國際教育融入課程之過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劉必榮(2008)。國際觀的第一本書-看世界的方法。臺北:先覺。
劉必榮(2009)。「劉必榮教授校級演講:國際觀,決定你的世界有多大」。取自http://www.ym.edu.tw/ymnews/187/a1_2.html。
樊德慧(2006)。國小學生世界觀之研究─以臺南地區六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顏佩如(2002)。全球教育的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02,76-92。
顏佩如(2004)。課程圖像重建:學校全球教育課程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外文部分

Bunnell, T. (2005). Perspectives on public relations training in international school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3 (4), 480-499.
Carney, S. (2008). Learner-centered pedagogy in Tibert: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n a local context. Comparative Education, 44 (1), 39-55.
Case, R. (1993). Key elements of a global perspective. Social Education, 57(6), 318-325.
Clark, C. (2000). Environmental globalization. In J. S. Nye & D. Donahue (Eds.). Governance in a globalizing world. (pp. 86-108).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Clinton, W. (2000). Memorandum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Retrieved from:  http://www.presidency.ucsb.edu/ws/?pid=58389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DfES (2005). Development the global dimension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ucation.gov.uk/publications/eOrderingDownload/1409-2005PDF-EN- 01.pdf.
Friedman, T. L.(2005)。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New York, NY: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Gilliom, M. E. & Remy, R. C. (1978). Needed: A new approach to global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 42(6), 499-502.
Gleason﹐T. P.(1973).The overseas-experienced American adolescents and worldmindedness. Adolescence﹐8 (32)﹐481-490.
Healey,N .M .(2008). Is Higher Education in Realy ‘Internationalising’? Higher Education, 55(3), 333-355.
Jackson, A. (2013). Global competence: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Retrieved from:  http://blogs.edweek.org/edweek/global_learning/2013/07/global_competence_the_ heart_of_the_matter.html?cmp=ENL-EU-VIEWS2
Jekins, K. A., & Jekins, B. A. (2005).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question of balance: Lessons from the Pacific. Current Issues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7 (3), 114-128.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Sammalisto, K., & Lindhqvist, T. (2008). Integration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32(2), 221-233.
Hayden﹐M.C﹐Rancic﹐B.A.﹐& Thompson﹐J.J. (1995)﹐Perceptions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 preliminary study.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41(5)﹐389-404.
Hayden, M. C., Rancic, B. A., & Thompson, J. J. (2000). Be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from international school.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6 (1), 107-124.
McKenzie, M. (1998). Going, Going, Gone Global! In: M. C. Hayden & J. J. Thompson (Ed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London: Kogan Page.
Merryfield, M. (2004). How are teachers responding to globalization?  Social Education, 68 (5), 354 .
Morris, D. N. (1977). Global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Implications for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Social Education, 41(1), 38-45.
Sampson, D. L., & Smith, H. P. (1957). A scale to measure worldminded attitudes.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45, 99-106.
Sweeney, J. C. & Zandan, P. A. (1982). Comparing ourselves to others: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he Social Studies, 73 (3), 135-142.
Wihlborg, M. (1999). Student nurses’ conception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 phenomenographic study. Nurse Education Today, 19, 533-54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