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206200618055200
DOI 10.6846/TKU.2006.01046
論文名稱(中文) 胡錦濤主政後的對臺政策及其對兩岸關係之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China's Taiwan policy And Its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After Hu Jintao Came Into Power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2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瞿毓峯
研究生(英文) Yu-Feng Chu
學號 79324013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6-05
論文頁數 29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潘錫堂
委員 - 劉瀚宇
委員 - 謝正一
關鍵字(中) 兩岸關係
反分裂法
八一七公報
江八點
胡四點
關鍵字(英) Cross-Strait Relations
U.S.-PRC Joint Communique 817
Jiang Zemings 8 Points
Hu’s 4 Points
Anti-Secession Law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自二OO二年年底胡錦濤從江澤民手中接任「總書記」至二OO四年9月接掌「中央軍委會主席」,胡錦濤正式地成為中共第四代集國家、軍事、對臺決策的領導人。二OO六年1月,中共方面宣稱不再紀念「江八點」,未來對臺政策則以「胡四點」為主要政策依據,更顯示出,胡錦濤在權力逐步穩固下,非但主導中共對臺政策,在其靈活兩手策略、軟硬兼施的運作下,更成為主導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人物。
    從中共對臺政策的歷史來看,「八一七公報」標誌著中共對臺政策開始以「和平統一」取代「武力解放」的政策主軸,並在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推展下,逐漸開啟了兩岸的交流活動。一九九O年代,在鄧小平逐漸淡出權力核心,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開始主導兩岸關係的發展,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成功,中共逐漸在國際上嶄露出經濟發展與政軍實力。兩岸關係則在一九八O年代初蔣經國總統「開放大陸探親」政策,以及其接任者李登輝總統在一九九一年設立「國家統一委員會」,通過「國家統一綱領」,進而促成兩岸在一九九三年新加坡的「辜汪會談」,並協議在一九九五年進行第二次辜汪會談。在中共對經濟高度發展以及兩岸關係緩和之際,江澤民於一九九五年初發表「爲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即所謂的「江八點」,然而,卻在一九九五年6月李登輝總統訪問美國母校康乃爾大學,引起中共不悅,定調為臺灣偏向獨立路線,兩岸關係至此停擺。至胡錦濤上任後,一開始以所謂的「鄧小平精神」與「江八點」成為其對臺政策的主軸。隨著其權力的穩固,遂於二OO三年發表了第一次的「胡四點」,與二OO五年3月發表第二次「胡四點」,主要強調對臺「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臺獨等策略。
    二OO五年以來,中共一方面於年初制定「反分裂法」,並於內容第八條提到,如臺灣有走向獨立的舉動,則不排除以武力解放臺灣的條文出現,充分顯示出其對臺專斷黷武的一面;另一方面,旋即在4、5、7月間,分別邀訪臺灣在野政黨至大陸訪問,頻頻釋出善意,推出包括臺灣水果登陸、臺生就學優惠、臺商投資優惠貸款、設立臺商法律諮詢服務中心。事實上,胡錦濤執政後所面臨的諸多統治問題之根源亦在經濟問題,因此,探究其對臺經濟軟手拉攏,除著眼在兩岸統一的前提下,更有促進內部經濟發展的重要利益; 因此,二OO六年中共推出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與建設即是其中明顯的例子。
    總體來看,胡錦濤對臺政策是在「一個中國」原則不變下,以「寄希望於臺灣同胞」為政策主軸,並用「軟硬兩手」,「以經促統」、「以民逼官」,孤立執政的民進黨政府,並在「操之在我」的政策議題上,大方對臺釋出利多;同時制定「反分裂法」,加強進行飛彈部署,顯示出其政策「軟的更軟,硬的更硬」之主要特色。
英文摘要
Since 2002, Hu Jintao took charg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state from Jiang Zemin's hand, and the chairman of the "Central Armed Force Commission" in the September 2004. Hu Jintao officially becomes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fourth national leader , who is in charge of the country, the military, and the policy-making. In January, 2006,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declared that instead of commemorating "the Jiang’s 8.point", in the future "Hu's 4 points “will primarily become the guidelines of China's Taiwan Policy, which demonstrated that Hu Jintao will be gradually stable in the power and started to lead decision-making of Taiwan Policy. Since president Hu Jintao took in power, what he had to deal with the Taiwan affairs in its “two-face ,using both persuasion and threats under the operation of Taiwan Policy, demonstrates that he's not only the leader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but also the essential role who leads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development. 

  Looked from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Taiwan Policy since " U.S.-PRC JOINT COMMUNIQUE 817 in 1982 " ,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Taiwan Policy is starting the substitution from "the military liberation" to "the peaceful unification".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was addressed by President Deng Xiaoping, it has gradually opened the cross-strait cooperative exchanges. In the beginning of 1990s, with the gradually fade out of the authority core of Deng Xiaoping,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third generation leader Jiang Zemin start to lead the power of decision-making in cross-strait relations. With the success of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gradually reveals it’s growing power in it's international rol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nd even it's political and armed force. In the end of 1980s , President Jiang Jingguo adressed the "opening of mainland relatives visiting " policy, and then it's successor President Lee Denghu set up "the national unified committee" (NUC)in 1991, and passed "the national unified guiding principle", which facilitated both sides of strait to begin "Gu- Wang Conference" in Singapore in 1993, and made the agreement to hold the conference again in 1995.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 and Mainland China’s boom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 President Jiang Zemin addressed the “JIANG ZEMINS EIGHT POINTS ON TAIWAN” at the beginning of 1995─ so-called "the Jiang's 8 points." However, President Lee Denghui visited his American alma mater Corrneill university in June 1995, which cause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regard it as Taiwan’s way to the national-indeperndent. Therefore, the cross-strait conference failed to hold. After Hu Jintao's in power, he expressed that he will follow "Deng Xiaoping’s spirit" and "Jiang's 8 point as its guidelines of Taiwan Policy. However, along with the stability of Hu's power, he had then addressed the first "Hu's 4 points" in 2003, and the second one in March ,2005, to put the emphasis on "One China Principle”, firmly to oppose the independence of Taiwan, as well as delivered the strategy of "sent hopes to the Taiwan compatriot". 
  
  Since 2005,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n the one hand has made "the anti-secession law"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and mentioned that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 secessionist forces should act under any name or by any means to cause the fact of Taiwan's secession from China, or that major incidents entailing Taiwan's secession from China should occur, or that possibilities for a peaceful reunification should be completely exhausted, the state shall employ non-peaceful means and other necessary measures to protect China's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In the eighth point; On the other hand, in April, May, July, the CCP’s President Hu separately invited the Taiwan’s political opposition parties to visit China, and released the advantages like, promoting Taiwan youths to study in China with benefit, giving Taiwan’s fruitcultivers, the loan on favorable terms for Taiwanese businessman's invests, and setting up the service center of ” Taiwanese businessman consultation of law affairs.” In fact, since Hu Jintao has been in power, many dominant questions which he faces are result from the economic problem. Therefore, while analyzing the goals of his soft hand strategy, we should focus not only on the premise of the unit of cross-strait but its advantages to facilitate China’s internal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obvious example is the promotion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trait West bank economic zone" in 2006 
  
  Overall looked that, President Hu Jintao’s Taiwan Policy with the invariable "One China Principle", take "places hopes in the Taiwan compatriot" as the policy main axle, and uses " stick-and-carrot strategy ", " using business to pressure the government and using its economy to achieve unification" to deliberately exclude the Taiwan government from exercising its authority to participate in relevant affairs ", isolating the being in power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government, and release those policy benefit in which "holds it in me" to give Taiwanese of advantages; Simultaneously formulates "the anti-succession law", deploy missiles to demonstrated its policy main characteristic been "soft being softer, and hard is harder".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概念界定	          5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7
第四節  研究架構                     1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5
第二章  影響胡錦濤對臺政策之因素     19
第一節  胡錦濤的執政理念與行事風格   21
第二節  中共內部環境                 29
第三節  國際環境                     51
第三章 中共對臺政策之變遷            69
第一節  「八一七公報」後的中共對臺政策 70
第二節  「江八點」後中共對臺政策     86
第三節  「胡四點」後中共對臺政策    105
第四章 胡錦濤對臺的政治政策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126
第一節  胡錦濤對臺政治政策                       127
第二節  陳水扁政府對胡錦濤政治政策之回應         166
第三節  胡錦濤對臺政治政策與兩岸關係             186
第五章 胡錦濤對臺的經濟政策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194
第一節  胡錦濤對臺經濟政策                       196
第二節  陳水扁政府對胡錦濤經濟政策之回應         215
第三節  胡錦濤對臺經濟政策與兩岸關係             231
第六章 結論                                      244
第一節  研究發現                                 24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258
第三節  後續研究                                 268
參考書目                                         271
《附錄一》 「八一七公報」中英文內容              280
〈ENGLISH EDITION〉 U.S.-PRC JOINT COMMUNIQUE,  AUGUST 17, 1982                                             282
《附錄二》 爲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 一九九五年一月三十日 -----江澤民提出八項看法主張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285
〈ENGLISH EDITION〉 JIANG ZEMINS EIGHT POINTS ON TAIWAN	                                              287
《附錄三》 二OO三年3月11日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參加全國人大臺灣團的討論時,針對臺灣問題提出「胡四點」	         289
《附錄四》 二OO五年3月4日 胡錦濤關於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四點意見                                                 290
《附錄五》 「反分裂國家法」全文                        291
〈ENGLISH EDITION〉 ANTI-SECESSION LAW                 293

 
圖 表 目 錄
圖一之一、研究架構圖                                    13
圖一之二、研究流程圖                                    14
圖三之一、中共國防經費增長圖                           104
圖三之二、中共軍演導彈試射圖                           115
圖四之一、中共對臺機構組織圖                           131
圖五之一、各國對中國大陸出口比重趨勢圖                 197
圖五之二、二OO五年臺灣對大陸投資區位圖                 212
圖五之三、一九八八至二OO四年臺灣民眾至大陸旅遊人數統計圖
                                                       227
圖五之四、ㄧ九八九年至二OO四年兩岸人員交流成長圖	227
圖五之五、ㄧ九九八年至二OO五年民眾對統一、獨立或維持現狀的看法折線圖                                             239
圖六之一、中共對臺戰略思維組織圖                       246
表二之一、中共第十六大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單                24
表三之一、歷任總統對「中」、對臺政策                    76
表三之二、江澤民時期的美「中」臺關係                    89
表三之三、江澤民前期臺灣對外貿易概況                   102
表三之四、「江八點」發表時臺灣對外貿易概況             103
表三之五、近年中共軍費支出一覽表                       104
表三之六、小布希上任後美「中」關係定位                 110
表三之七、胡錦濤與江澤民接班比較                       111
表三之八、胡錦濤對臺政策的重要論述                     118
表三之九、胡錦濤上任後至「胡四點」的兩岸經貿交流	123
表三之十、「胡四點」以來的兩岸經貿                     123
表四之一、胡錦濤主政以來對臺政策所發表的重要主張	128
表四之二、連戰出訪前,扁政府態度之轉變                 147
表四之三、連胡會共識與扁政府的回應                     176
表四之四、宋楚瑜登陸前後扁政府的態度                   178
表五之一、對中國大陸貿易占我國總進出口比重變化表	197
表五之二、陳水扁總統上任後兩岸經貿政策對照表           216
表六之ㄧ、中共對臺統戰措施統計表                       255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一、中文專書
1.  丁樹範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 (臺北:新新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二OO二年12月,初版)
2.  大前研一,中華聯邦(臺北:商周出版社,二OO三年1月。)
3.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大陸工作會主編,中共對臺政策及兩岸關係之研究 (臺北:編者,ㄧ九九六年。) 
4.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洪葉文化,ㄧ九九七年4月)
5.  包宗和,臺海兩岸互動的理論與政策面向(ㄧ九五O-ㄧ九八九)(臺北:三民書局,ㄧ九九O年。)
6.  石之瑜,兩岸關係概論(臺北:揚智文化,ㄧ九九八年。)
7.  朱新民,現行大陸政策與我對外關係 (臺北:中國大陸研究學會、中國大陸問題研究中心,ㄧ九九O年12月)
8.  朱堅章主譯,黃季、陳裝慶合譯,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臺北:幼獅文化,ㄧ九八六年2月)
9.  宋克新,中共威懾戰略與信息威懾之研究 (臺北: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二OO二年,6月)
10.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著,ㄧ九九八年大陸政策參考資料 (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陸委會,ㄧ九九八年。)
11.  何光暐,二OO四中國旅遊統計年鑑(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二OO四年)
12.  李英明,中共研究方法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ㄧ九九八年。)
13.  阮銘,歷史的錯誤—臺美「中」關係探源 (臺北:玉山出版社,二OO六年2月,初版),頁448。
14.  林中斌,以智取勝(臺北:全球防衛雜誌出版有限公司,二OO五年1月)
15.  吳安家,中共史學新探(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一九七八 年7 月)
16.  邵宗海,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臺北:華泰書局,ㄧ九九六年3月二版。)
17.  周柔若譯,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二OO二年2月)
18.  周煦主編,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外政策(臺北:政治大學外交系所出版,一九九四年)
19.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ㄧ九九O年9 月。)
20.  紀欣編,「反分裂國家法」立法大震撼(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二OO五年)
21.  高長,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臺北:天一圖書公司印行,ㄧ九九七年)
22.  高長、陳明璋、石賜亮、李吉仁、姜志俊,大陸臺商赴大陸投資及經營現況問題考察研究,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二OO三年11月。
23.  張廣瑞、魏小安、劉德謙主編,二OO一-二OO三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OO二年)
24.  張五岳等著,中國大陸研究(臺北:新文京出版公司,二OO三年7月。)
25.  張五岳等著,兩岸關係研究(臺北:新文京出版公司,二OO三年9月。)
26.  張五岳,一九九六年後中共對臺策略之演變,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ㄧ九九六年。
27.  張虎、許光泰,中共十六大後之走向(臺北:政大國關中心,二OO三年。)
28.  郭瑞華,中共對臺工作組織體系概論(臺北:法務部調查局,ㄧ九九九年6月。)
29.  黃天中等編,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臺北:五南圖書公司,ㄧ九九三年4月初版。)
30.  陳靖怡,星座上班族(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ㄧ九九七年4月)	
31.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小組主編,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國防報告書(臺北:黎明文化公司,ㄧ九九0年3月初版)
32.  楊開煌,出手─胡政權對臺政策出探(臺北:海峽文化出版社,二OO五年5月)
33.  楊開煌,崢嶸─兩岸關係之鬥爭與對策(臺北:海峽文化出版社,二OO一年10月)
34.  楊中美,李登輝v.s.江澤民(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二OOO年2月20日)
35.  葛公尚,當代政治與民族問題(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ㄧ九九五年)
36.  葉至誠,社會科學概論(臺北:揚智文化,二OO三年9月)
37.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ㄧ九八三年)
38.  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廣東:人民出版社,ㄧ九八四年)
39.  趙建民,兩岸互動與外交競逐(臺北:永業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40.  蔡瑋,「兩岸關係」,國際及中國大陸情勢發展二OO五年度評估報告(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二OO五年。) 
41.  潘錫堂,兩岸關系與大陸政策(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二OO六年3月,2版)
42.  潘錫堂,中共外交與兩岸關係(臺北:五南圖書公司,ㄧ九九七年4月。)
43.  潘錫堂,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臺北:新文京出版公司,二OO三年10月。)
44.  潘錫堂,兩岸關係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公司,二OO0年。)
45.  蘇起,論中蘇共關係正常化ㄧ九七九~ㄧ九八九(臺北:三民書局,一九九二年)
46.  嚴家其,中國大陸地區的政治制度(臺北: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ㄧ九九一年6月)
47.  ㄧ九八二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臺北:法務部調查局編印,ㄧ九八三年6月)

二、學術論文
1.  王俊傑,普丁時代俄羅斯對中共政策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三年)
2.  李華球,中共十六大後對臺政治軍事策略之研究 (二OO二-二OO四)(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五年1月)
3.  朱顯名,陳水扁政府大陸政策之研究(二OOO-二OO四)(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四年。)
4.  吳國樑,「特殊國與國關係論」對兩岸關係影響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O年。)
5.  阮忠孝,從地緣政治看中共對東協之外交政策(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一年。)
6.  邱廣發,胡錦濤權力繼承之研究(臺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四年。)
7.  林顯金,中共「十六大」後對臺政策之持續與變遷(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三年。)
8.  林水盛,陳水扁政府兩岸直航政策之研究(二OOO-二OO四)(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三年。)
9.  黃松棋,美國小布希時期兩岸政策初探(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二年。)
10.  張俊雄,中共大國外交戰略之研究-地緣政治途徑之分析(臺北: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三年)
11.  陳志洪,江澤民時期中共黨軍關係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二年)
12.  陳建明,中國共產黨建政以來政治繼承之研究:胡錦濤之政治繼承個案分析(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四年。)
13.  楊克儉,後冷戰時期中共對東協經濟戰略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三年)
14.  謝憲治,陳水扁主政時期兩岸關係之研究(二OOO─二OO五)(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五年。)
15.  劉勤章,「江八點」發佈以來兩岸關係的發展與轉折(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ㄧ九九八年。)
16.  劉煌裕,中共對臺決策機制與政策之研究(一九九二─ㄧ九九九)(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ㄧ九九九年。)
17.  簡椿雄,鄧後中共政治繼承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ㄧ九九七年。)
18.  詹俊彥,胡錦濤時期的中共對臺政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四年。)
三、中文期刊
1. 中共研究(臺北)
2. 中國研究(香港) 
3. 中華戰略學刊(臺北)
4. 中山學報(高雄)
5. 中國大陸研究(臺北)
6. 臺灣經濟研究月刊(臺北)
7. 全球政治評論(臺中)
8. 共黨問題研究 (臺北)
9. 交流(臺北)
10. 爭鳴(香港)
11. 亞洲研究(香港)
12. 展望與探索(臺北)
13. 財訊(臺北)
14. 海軍學術月刊(臺北)
15. 海峽評論(臺北)
16. 理論與政策(臺北)
17. 商業周刊(臺北)
18. 問題與研究(臺北)
19. 陸軍月刊(臺北)
20. 國家政策雙周刊(臺北)
21. 國家政策論壇(臺北)
22. 國策期刊(臺北)
23. 國際問題研究(北京)
24. 國防雜誌(臺北)
25. 國防譯粹(臺北)
26. 新世紀智庫論壇(臺北)
27. 開放雜誌(香港)
28. 歷史月刊(臺北)
29. 遠景基金會季刊(臺北)
30. 臺灣經濟研究月刊(臺北)
31. 臺灣國際研究季刊(臺北)
32. 瞭望周刊(北京)
33. 競爭力評論(臺北)
34. 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臺北)
四、中文報紙
1. 人民日報(北京)
2. 大紀元時報(臺北)
3. 工商時報(臺北)
4. 中國時報(臺北)
5. 中華日報(臺南)
6. 中央日報(臺北)
7. 文匯報(香港)
8. 臺灣日報(臺北)
9. 世界日報(紐約)
10. 自由時報(臺北)
11. 自由時報美東版(紐約)
12. 青年日報(臺北)
13. 南方日報(廣州)
14. 經濟日報(臺北)
15. 臺灣新生報(臺北)
16. 聯合報(臺北)
17. 蘋果日報(臺北)
五、網路資料
1. 人民網(北京) 
http://www.people.com.cn/BIG5 
2. 中時電子報
http://www.news.chinatimes.com   
3. 中新網
http://www.chinanews.com.cn 
4. 南方網(廣州)
http://www.southcn.com 
5. 和平論壇
http://www.peaceforum.org.tw 
6. 美國之音中文網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 
7. 維多新聞網(紐約)
http://www5.chinesenewsnet.com
8. 新華網(北京)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
9.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 
10.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11. 政大選舉研究中心
http://esc.nccu.edu.tw/ 
12. BBC中文網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default.stm 
大陸臺商經貿網
http://www.chinabiz.org.tw/ 
中華歐亞基金會
http://www.fics.org.tw/
遠景基金會
http://www.future-china.org.tw/
六、政府資料
1. 中華人民共合國商務部網站
http://www.mofcom.gov.cn/mofcom/zhizi.shtml 
2. 中華人民共合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財務規劃司
http://gcs.mofcom.gov.cn/ 
4. 中華民國經濟部國貿局
http://www.trade.gov.tw/
5. 中國國務院臺灣辦公室網站
http://www.gwytb.gov.cn/
6. 中華民國外交部
http://www.mofa.gov.tw/ 
7. 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研究院
http://www.tier.org.tw/index.htm 
8. 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
http://www.immigration.gov.tw/ 
9. 陸委會網站
http://www.mac.gov.tw 
10. 中華民國總統府新聞稿
http://www.president.gov.tw/ 
七、官方文件
1. 「對臺灣地區貿易管理辦法」,中共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二OO0年12月29日。
2. 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國臺灣問題幹部讀本」,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ㄧ九九八年。
3. 中國國務院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白皮書」,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二OO0年2月21日。
4.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民主進步黨兩岸政策重要文件彙編」。臺北: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二OO一年。
 
貳、英文部份
一、專書
1. Anderson, James. Public Policy-Making, New York:CBS College Publishing, 1984.
2. Easton, David. A Systems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New York:John    Wiley&Sons, 1965.
3. Kennth G. Liberthal, and David M. Lampton, Bureaucracy, Politics , and Decision Making ;in Post-Mao China, 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4. Liberthal, Kenneth. Governing China:From Revolution Through Reform (N. Y. :W. W. Noeth & Co. , 1995).
5. Lin, Cheng-yi and Lin. Wen-cheng. The PRC's Millitary Threat and Taiwan's strategies , “paper presented on The Conference of cross-straits Relation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aipei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al Center, 1995.

二、期刊
1. Barry Naughton,” China's Economic Think Tanks: Their Changing Role in the 1990s”,The China Quarterly, Volume 171, September 2OO2. David Shambaugh,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Research Bureaucracy, China Quarterly, No. 110, July, 1987.
2. Dankwart A. “Rustow, Success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18 No.1, 1964.
3. Franz Schurmann, 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8, p 18.
4. Kim, Samuel W. “Mainland China in a Changing Asia- Pacific Regional Order”, Issues and Studies, Vol.30, No. 10, October 1994.
5. Oksenberg, “Michel. A decade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 Foreign Affairs, Vol. 61, No. 1. Fall, 1982.
6. Pei, Minxin “China's Governance Crisis”, Foreign Affairs, Vol. 81, No. 5, September/October 2002.
7. Solinger, Dorothy J. “Jobs and Joining:What's the Effect of WTO for China's Urban Employment?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 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forms of Mainland China in a Changing Global Society ,sponsored by the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Taipei,Taiwan, April 25-27, 2002.
8. Su, Chi “The Internation Relation of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1990s”, Issue and Studies, Vol. 29, No. 9, September 1993.
9. US One-China Policy Remains Unchanged, Official Says, The Washington Fil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August 9, 200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