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202201216245300
DOI 10.6846/TKU.2012.00425
論文名稱(中文) 冷戰後台日關係之演進及展望:兼論推動台日安全合作之可行方向
論文名稱(英文) Evolution and Prospect of Post-Cold War Taiwan-Japan Relations ─ Concurrent Discussion in Practical Directions to Promote Taiwan-Japan Security Coopera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1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陳志豪
研究生(英文) Chih-Hao Chen
學號 69733019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1-06
論文頁數 16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李大中(126251@mail.tku.edu.tw)
委員 - 翁明賢(wongmh@mail.tku.edu.tw)
委員 - 蔡增家(zjtsai@nccu.edu.tw)
關鍵字(中) 海洋安全
台日關係
台日安全合作
關鍵字(英) Ocean Security
Taiwan-Japan Relations
Taiwan-Japan Security Cooper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隨著時代的演進及國際環境的變遷,台灣對於日本所代表的意義也不斷在改變,經過李登輝、陳水扁時代總計二十年的經營,使台日關係的發展空前良好。但多年來的正面發展,容易讓人過度樂觀看待這段雙邊關係,而忽略了其實台日之間仍然有不少問題,例如從未獲得有效解決的爭端(釣魚台問題),以及不穩定的外部環境因素(中共、美國因素),使原本良好的台日關係倒退,甚至爆發衝突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由於台灣及日本在二戰後的發展深受冷戰因素影響,因此本論文仍有相當篇幅整理冷戰期間的台日關係,接著逐步分析台日之間能在冷戰後朝正面發展的原因、限制雙方進一步朝安保關係發展的關鍵,以及符合台日目前國情的安全合作模式的應有型態。
英文摘要
As time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change, Japan’s meaning to Taiwan keeps changing as well.  After the 20 years ruling of President Teng-Hui Lee
and President Shui-Bian Che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Japan relationship reaches a historical high.  However,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for years makes people over-optimistic for such relationship.  As the result, people overlook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existing problems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For example, the unsolved disputes (the Fishing Islands issue) and the unstabl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s (China and U.S. factors) lead to the recession of the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and even conflicts are also possible.  
  The post-Second World War development of both Taiwan and Japan are deeply affected by Cold War factor.  Therefore, this thesis devotes one chapter to describe the Taiwan-Japan relationship during the Cold War, following by the analysis for the reason why the Taiwan-Japan relationship may develop positively after the Cold War, the key factor restricting both parties to further develop the safety security relationship, and the practical security cooperation model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aiwan and Japa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重要性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7
第四節  文獻檢閱	9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12
第二章   冷戰期間的台日關係	16
第一節  1945~1950:將台日與美國大戰略連結的兩場戰爭	16
第二節  1950~1954:吉田原則及美國在亞洲布局的確立	20
第三節  1954~1972:美日安保的轉型、若離若合的台日關係	25
第四節  1972~1988:七二年體制的形成	31
第三章  台日關係之促進及安保的發展	40
第一節  1988~2000:李登輝執政時期	40
第二節  2000~2008:陳水扁執政時期	53
第三節  台日在安全議題上的交流	61
第四章  台日戰略環境分析	71
第一節  台日在國際處境上的困難	71
第二節  台日安全環境之改變	78
第三節  台日國防力量的發展與轉型	83
第五章  台日關係面臨的主要課題與挑戰	95
第一節  台日之間的爭端	95
第二節  國際環境層面:美國因素	100
第三節  國際環境層面:中共因素	108
第六章  台日安全合作之可行方向	115
第一節  國家安全內涵擴大所造成之影響	116
第二節  兼顧傳統及非傳統安全問題的台日安全合作模式	123
第七章 結論	138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38
第二節  未來展望	146
參考文獻	149

表目錄
表1-1 論文研究架構圖	14
表1-2 台日海上安全合作模式	15
表3-1 訪日的台灣高階官員	42
表4-1 防衛大綱內容之比較	84
表4-2 日本彈道飛彈防衛系統發展過程	86
表6-1 台日近年重大天災對照表	12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書目
(一)、專書
1、《2007-2009亞太和平觀察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出版,2009年。
2、中華歐亞基金會、世界和平研究所編。《世界秩序與亞洲:台日論壇2003東京會議論文集》。臺北:致良出版,2004年。
3、王高成主編。《台灣的戰略未來》。臺北:華陽文教出版,2006年。
4、丘宏達。《現代國際法》。台北:三民書局,2008年。
5、巨克毅主編。《東亞安全戰略與軍力發展》。臺北:鼎茂圖書出版,2008年。
6、朱延智。《國防危機管理》。台北:五南,2009年。
7、行政院新聞局編。《李總統登輝先生七十九年言論選集》。台北:行政院新聞局,1991年。
8、何思慎、蔡增家主編。《七二年體制下台日關係的回顧與展望》。臺北:遠景基金會出版,2009年。
9、宋玉寧、滕昕雲、鄭繼文、詹皓名著。《國軍武裝》。台北:勒巴克顧問公司出版,2007年。
10、李英明主編。《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2-2003》。臺北:遠景基金會、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出版,2003年。
11、林中斌主編。《廟算台海:新世紀海峽戰略態勢》。臺北:學生書局出版,2002年。
12、林宗達。《強權較勁:中共與美國飛彈攻防之外交戰略》。台北:晶典文化,2003年。
13、林金莖。《戰後中日關係與國際法》。臺北:財團法人中日關係研究會出版,1987年。
14、林碧炤、林正義編著。《台灣關係法30年:美中台關係總體檢》。台北:巨流圖書公司出版,2009年。
15、林碧炤主編。《兩岸外交休兵新思維》。台北:遠景基金會出版,2008年。
16、林碧炤主編。《兩岸外交休兵新思維》。臺北:遠景基金會出版,2008年。
17、倪炎元著。《公關政治學》。台北:商周出版,2009年。
18、唐家璇。《勁雨煦風》。香港:商務印書館,2009年。
19、徐家仁。《彈道飛彈與彈道飛彈防禦》。台北:麥田出版,2003年。
20、翁明賢、沈明室等著。《新戰略論》。臺北:五南出版,2007年。
21、翁明賢。《解構與建構:台灣的國家安全戰略研究》。臺北:五南出版,2010年。
22、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編著。《國際發展合作的概念與業務》。台北:智勝出版,2006年)。
23、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編著。《冷戰與台海危機》。台北:政治大學歷史系出版,2010年。
24、國防部史政編譯室編著。《風雨見真情—國軍八八水災救災實錄》。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0年。
25、張啟雄主編。《戰後東北亞國際關係》。台北:中央研究院出版,2002年。
26、許勛、謝爾‧霍羅威茲著。《亞洲衝突:南北韓、台海、印巴》。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出版,2008年。
27、陳文政主編。《台灣國家安全政策評論 第3期》。臺北:國防政策與戰略研究學會出版,2009年。
28、陳明傳、駱平沂著。《國土安全導論》。台北:五南出版,2010年。
29、楊永明主編。《新世紀日本體制的再轉型:政治、經濟與安全政策之演變》。台北:翰蘆出版,2009年。
30、楊永明主編。《新世紀日本體制的再轉型:政治、經濟與安全政策之演變》。臺北:翰盧出版,2009年。
31、楊明杰主編。《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32、劉世忠。《歷史的糾結:台美關係的戰略合作與分歧2000~2008》。台北:新台灣國策智庫有限公司,2010年。
33、蔡東杰。《中國外交史》。台北:風雲論壇,2004年。
34、蔡增家主編。《東亞國際關係中的日本:邁向正常國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出版,2009年。
35、鄭先武。《安全、合作與共同體》。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36、蕭新煌、劉復國主編。《2006亞太和平觀察》。臺北: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中心出版,2006年。
37、錢復。《錢復回憶錄》。台北:天下文化,2005年。
38、羅致政主編。《台灣東北亞研究季刊》創刊號。臺北:台灣東北亞學會,2008年。
(二)、專書譯著
1、 David Held,Anthony McGrew,David Goldblatt Jonathan Perraton著;沈瑞宗、高少凡、許湘濤、陳淑玲譯。《全球化趨勢與衝擊》。台北:韋伯文化出版,2007年。
2、卜睿哲(Richard C. Bush)著;林添貴譯。《台灣的未來。台北:遠流出版,2010年。
3、克里斯多福‧休斯(Christopher W. Hughes)著;李育慈譯。《日本安全議題》。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年。
4、查爾斯‧派里(Charles M.Perry)、瑪莉納‧特拉瓦雅琪絲(Marina Travayiakis)、巴比‧安德森(Bobby Andersen)、亞隆‧艾森伯格(Yaron Eisenberg)著;李永悌譯。《臨危不亂:救災外交、國家安全與國際合作》。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1年。
(三)、期刊
1、石原忠浩。「從聯合號事件來看臺日關係的展望:從日本觀點探討」。《戰略安全研析》,第三十九期,2008年7月。
2、林正義。「兩岸外交休兵的挑戰」。《戰略安全研析》。第三十九期,2008年7月。
3、許紹軒。「台日關係十年縱橫」。《戰略:台灣國家安全政策評論》,2008年,頁5~10。
4、蔡榮祥。「小布希時期之美中台三角關係的持續與變遷」。《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3卷第1期,2007年3月,頁76。
5、羅福全。「日本外交思維與兩岸關係」。《戰略:台灣國家安全政策評論》,第2期,2009年,頁116。
6、王衛國。「剖析美日同盟架構下之日本海軍戰略—從地緣戰略觀點研析」。《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2卷第1期,2008年2月,頁61。
7、吳春宜。「淺談美日核密約問題」。《日本研究通訊》,第2卷第1期,2010年1月,頁9~10。
8、許金彥。「日本、中國、台灣的三角習題--從國際關係的角度看釣魚台(尖閣)群島之歸屬爭議」。《日本與東北亞事務論叢》,2009年,頁90~91。
9、許金彥。「從海權爭議看台日關係:以東海暫訂執法線為例」。《日本與東北亞事務論叢》,2009年,頁158~159。
10、黃介正。「布希總統連任與台海情勢」。《歐亞基金會研究通訊》,第7卷第12期,2004年。
11、林正義。「戰略模糊、戰略明確或雙重明確:美國預防臺海危機的政策辯論」。《遠景基金會季刊》,第八卷第一期,2007年,頁4~5。
12、喬金鷗。「從非傳統國家安全軍事行動看八八水災國軍救災」。《中華戰略學刊》,2010年,頁145~148。
13、宋燕輝。「南海會議與中華民國之參與:回顧與展望」。《問題與研究》,35卷第2期,1996年,頁15~16。
14、石原忠浩。「台日關係中的中國因素:初探台灣政黨輪替前後之比較」。《日本研究通訊》,第3卷第2期,2011年,頁4~5。
(四)、研討會論文
1、蔡增家,「解構日本民主黨:從政治力學解構日本新政府的經濟與外交政策」,「2007-2009亞太和平觀察研討會論文集」。
2、黃自進,「池田勇人內閣的外交構想(1960~1964):池田勇人「貿易立國」的戰略思想」,「東亞中的日本與台灣:日本研究新視野的探討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五)、官方資料
1、「中華民國外交年鑑」。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webapp/lp.asp?ctNode=2008&CtUnit=47&BaseDSD=7&mp=1(檢索日期:2010年4月12日)。
2、「台灣的國際法地位」。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40272&ctNode=1425&mp=1(檢索日期:2010年3月30日)。
3、「外交政策(含施政報告):中華民國依據聯合國安理會一三七三號決議文執行反恐怖主義行動之相關作為」。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10587&ctNode=1810&mp=1(檢索日期:2010年5月2日)。
4、「外交部新聞 新聞說明會紀要」。中華民國外交部。 http://www.mofa.gov.tw/webapp/content.asp?cuItem=39510&mp=1(檢索日期:2009年11月23日)。
5、「外交部歷年來就釣魚臺主權問題之聲明一覽表」。中華民國外交部條約法律司/亞東關係協會。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40531&ctNode=2038&mp=1(檢索日期:2010年5月6日)。
6、「朱鎔基談台灣問題全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網。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1846&ctNode=6231&mp=1(檢索日期:2009年10月5日)。
7、「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主持2010國土安全國際研討會閉幕典禮」。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全球資訊網。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63636&ctNode=919&mp=1(檢索日期:2010年5月17日)。
8、「我國在APEC架構下提出之重要倡議」。中華民國外交部。 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45771&CtNode=2167&mp=1(檢索日期:2010年9月6日)。
9、「我國政府回應日本政府擬擴張台日間防空識別區界線」。中華民國外交部新聞稿。http://www.mofa.gov.tw/webapp/content.asp?cuItem=45039&mp=1(檢索日期:2010年5月30日)。
10、「我國與日本關係之現況及展望」。中華民國外交部外交政策(含施政報告)。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10540&ctNode=1425&mp=1(檢索日期:2010年6月2日)。
11、「總統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新聞稿。中華民國總統府。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6423&rmid=514&word1=%e5%be%b7%e5%9c%8b%e4%b9%8b%e8%81%b2(檢索日期:2010年4月5日)。
12、「何謂交流協會」。財團法人交流協會。http://www.koryu.or.jp/taipei-tw/ez3_contents.nsf/06/8E6E2C2313DA11BA49256EBC00410693?OpenDocument(檢索日期:2010年12月7日)。
13、「行政院組織法部會對照表」。組織改造主題網。http://www.rdec.gov.tw/ct.asp?xItem=4151924&ctNode=11580&mp=14(檢索日期:2011年7月21日)。
14、國防部「四年期國防總檢討」編纂委員會編著。《中華民國98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台北:國防部,2009年。
15、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編著。《中華民國89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0年。
16、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編著。《中華民國91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2年。
17、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編著。《中華民國93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4年。
18、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編著。《中華民國95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6年。
19、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編著。《中華民國100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11年。
(六)、報紙
1、林鈺祥。「「核」「彈」」威脅 如何接招」。《自由時報》,1995年7月31日,P7版。
2、「美眾議院亞太小組通過協防台灣案」。《中央日報》,1996年3月15日,1版。
3、「人民奮起,台灣新生---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全文」。《中國時報》,2008年5月21日,A7版。
4、王光慈,「馬刺蝟戰略將出爐 軍方貶多於褒」,聯合報,2008年10月13日,A4版。
5、張瑞昌。「日本政壇兩大家族的世襲之戰」。《中國時報》,2009年5月19日,A19版。
6、張瑞昌。「丹羽宇一郎看好中國」。《中國時報》,2010年7月27日,A15版。
7、「防衛2500座離島 日擬組兩棲部隊」。《中國時報》,2010年9月1日,A12版。
8、劉屏。「日核危機 我擁第一手資訊」。《中國時報》,2011年3月19日,A3版。
9、亓樂義。「救災 中日防務合作新起點」。《中國時報》,2011年3月27日,A11版。
10、宋燕輝。「建構南海策略需要巧實力」。《中國時報》,2011年5月3日,A15版。
11、「秘飛澎湖 眼鏡蛇跨海出擊」。《中國時報》,2011年5月9日,A4版。
12、「日澳專家:中國首艘航母將當訓練艦」。《中國時報》,2011年7月27日,A13版。
13、「捍衛釣島 日:不惜行使自衛權」。《中國時報》,2011年8月11日,A18版。
14、「大規模對日招商 將簽5到6項MOU」。《中國時報》,2011年8月25日,版B2。
(七)、網路資料
1、「台聯、世台會 抗議日干涉內政」。《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2003年12月31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dec/31/today-p4.htm(檢索日期:2011年7月16日)
2、「日否認我提供潛艦情資」。《自由新聞網》,2004年11月26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nov/26/today-fo6.htm (檢索日期:2011年8月23日)。
3、「台灣選舉類別與結果線上瀏覽:1992年第2屆立法委員選舉」。《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http://vote.nccu.edu.tw/cec/vote4.asp?pass1=B  (檢索日期:2010年12月16日)。
4、「漁民再包圍 日艇先開溜」,《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2005年6月10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jun/10/today-fo8.htm(檢索日期:2011年7月7日)
5、蔡同榮。「與拜登交手」,《自由電子報》,2008年8月25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ug/25/today-o4.htm(檢索日期:2011年9月2日)
6、「美國摘除北韓支恐帽令日本勃然大怒」。《朝鮮日報中文網》,2008年10月14日,http://chinese.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08/10/14/20081014000011.html(檢索日期:2012年1月12日)。
7、「防空識別區重疊 軍事安全糾葛」。《自由時報電子報》,2009年3月9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mar/9/today-north5-2.htm(檢索日期:2011年6月28日)。
8、「東協區域論壇 中國四面受敵」,海峽資訊網,2010年7月25日,http://www.haixiainfo.com.tw/113234.html(檢索日期:2011年8月9日)。
9、「南沙爭議升高 楊進添:我固有疆域」。《雅虎奇摩電子新聞網》,2011年4月18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18/51/2q1ss.html (檢索日期:2011年4月19日)。
10、「美引述國台辦主任王毅談話 我參與WHA 一中原則基礎進行」。《自由電子報》,2011年9月8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sep/8/today-fo9.htm (檢索日期:2011年9月8日)。
11、「美日二加二部長級會議 批中國海洋政策」。《聯合新聞網》,2011年6月22日,http://udn.com/NEWS/WORLD/WOR3/6413796.shtml (檢索日期:2011年7月3日)。
12、「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網站」。http://iir.nccu.edu.tw/index.php?include=aboutus(檢索日期:2010年11月5日)。
13、「國軍海陸空前進 持續進行蘇花公路搜救任務」。《軍聞社》,2010年10月26日,http://n.yam.com/gpwb/life/201010/20101026975673.html (檢索日期:2011年8月19日)。
14、「船舶緊急醫療救援 災害救助的另一條路」。《中央社即時新聞》,2011年3月30日,http://www2.cna.com.tw/Postwrite/P5/79801.aspx (檢索日期:2011年8月16日)。
15、「善盡保國衛民天職 強化災防應變作為」。《國防部青年日報社-軍事新聞網》,2011年6月28日,http://news.gpwb.gov.tw/newsgpwb_2009/news.php?css=2&rtype=2&nid=185783 (檢索日期:2011年8月13日)。
16、「臺大學生升旗東沙 臺外交部稱宣示主權」。《美國之音中文網》,2011年8月4日,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10803-Dongsha-island-126754813.html (檢索日期:2011年8月18日)。
17、「複合式災變 學者籲區域合作」。《華視新聞網》,http://news.cts.com.tw/cna/life/201103/201103310704812.html (檢索日期:2011年6月27日)。
18、「籌建國際糧食儲備機制 台灣倡議」。《雅虎奇摩新聞網》,2011年8月18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18/115/2x4cw.html (檢索日期:2011年8月18日)。
19、「蘇起:興利防弊並重 和中友日親美」。《雅虎奇摩新聞網》,2009年12月24日,http://tw.money.yahoo.com/news_article/adbf/d_a_091224_1_1toko (檢索日期:2011年8月30日)。
20、「馬出訪 傳中國潛艦闖台海」。《蘋果日報電子網》,2010年2月1日,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273159/IssueID/20100201 (檢索日期:2011年7月7日)。
21、「光六快艇 遠海出擊」。《自由電子報》,2010年1月27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27/today-p5.htm (檢索日期:2010年1月30日)。
22、「研究內容」。早稻田大學台灣研究所, http://www.waseda.jp/prj-taiwan/naiyou.html(檢索日期:2011年1月6日)。
23、呂建良。「臺日漁業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http://iir.nccu.edu.tw/index.php?include=article&id=2457 (檢索日期:2010年12月15日)。
24、「看好台灣 日商下半年投資最猛」,《中央社即時新聞》,2011年6月21日,http://www2.cna.com.tw/SearchNews/doDetail.aspx?id=201106210294&q=%e7%9c%8b%e5%a5%bd%e5%8f%b0%e7%81%a3 (檢索日期:2011年7月16日)。
25、曹郁芬。「稱我台灣共和國 布希口誤?美不評論」,《自由電子新聞網》,2002年4月6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apl/6/today-p3.htm(檢索日期:(2011年2月20日檢索)。
26、黃菁菁。「普天間基地遷移跳票 美日有得吵」,《中時電子報》,2011年5月8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508/4/2r56u.htm(檢索日期:2011年5月12日)。
27、劉昆原。「楊念祖:台灣需F16CD戰機」,《華視新聞網》,2010年10月5日,http://news.cts.com.tw/cna/international/201010/201010050577889.html(檢索日期:2011年6月5日)。
28、閻光濤。「軍售/升級台灣戰機或新售 美方須評估」,《中央日報網路報》,2010年5月21日,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08&docid=101169065(檢索日期:2011年6月1日)。
29、曾咨翔。「周鴻慶事件」,《自由電子報》,2011年2月25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feb/25/today-o4.htm(檢索日期:2012年1月14日)。二、英文書目
(一)、專書
1、Buzan,Barry, people states and fear: 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1991, Lynne Rienner Publisher.
2、Contemporary Security And Strategy, edited by Snyder, Craig A.,2008,Palgrave Macmillan,New York.
(二)、期刊
1、Foreign Policy, Evans ,Paul M. ,”Studying Asia Pacific security : the future of research, training and dialogue activities”: conference proceedings, North York, Ont. : University of Toronto-York University Joint Centre For Asia Pacific Studies,1994.
(三)、網路資料
1、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Department Structure”,http://www.dhs.gov/xabout/structure/.
三、日文書目
(一)、專書
1、吳春宜著。《冷戰後の日中台安保関係の研究 台湾海峽の帰趨を巡って》。台北:鴻儒堂出版,2007年。
2、PHP綜合研究所編著。《台湾有事の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観念的安保論から具体的行動論への転換》。東京:PHP綜合研究所出版,2000年。
3、みんなの選挙研究会編著。《日本首相の所信表明演說》。東京:水曜社,2010年。
4、ニユース‧リテラシー研究所編著。《図解まるわかり時事用語2009-2010》。東京:新星出版,2009年。
5、永山英樹著。《日本の命運は台湾にあり》。東京:まどが出版,2008年。
6、信田智人。《冷戦後の日本外交》。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出版,2006年。
7、森本敏。《日本の安全保障問題》。東京:海龍社,2007年。
8、川島真、清水麗、松田康博、楊永明著。《台日関係史1945-2008》。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出版,2009年。
9、谷內正太郎。《外交の戦略と志》。東京:產經新聞出版,2009)。
10、中川昌郎。《李登輝から陳水扁、台湾の動向1995~2002》。東京:交流協會出版,2003年。
11、中村勝範、楊合義、淺野和生著。《日米同盟と台湾》。東京:早稻田出版,2003年。
12、中島信吾。《戦後日本の防衛政策 吉田路線をめぐる政治、外交、軍事》。東京:慶應義塾大學出版會,2006年。
13、添谷芳秀。《日本の「ミドルパワー外交》。東京:東京筑摩書房,2005年。
14、田中明彥。《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東京:NTT出版,2007年。
15、東海大學平和戦略囯際研究所主編。《日米安保と沖繩問題》。東京:社會評論社出版,1997年。
16、東京財團編。《アジアにおける非伝統的安全保障と地域協力》。東京:東京財團出版,2008年。
17、富坂聰。《平成海防論 困難は海からやってくる》。東京:新潮社出版,2009年。
18、有馬元治。《激動する台日関係の回顧と展望》。東京:太平洋綜合研究所,1995年。
19、李成日。《中囯の朝鮮半島政策》。東京:慶應義塾大學出版会,2010年。
20、李登輝、小林よしのり。《李登輝学校の教え》。東京:小學館,2003年。
21、瀨端孝夫。《防衛計画の大綱と日米ガイドライン》。東京:木鐸社刊出版,1998年。
22、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編。《東アジア戦略概観》。東京:株式会社アーバン・コネクションズ,2011年。
(二)、期刊
1、ジョナサン‧アダムズ,〈尖閣で台湾「反日化」の裏側〉,《NEWSWEEK》日文版,2008年7月2日。
2、ラーナ‧フォルーハー,〈沈みゆく成長戦略なきニッポン〉,《NEWSWEEK》日文版,2009年9月2日。
3、渥美正洋,「台湾のエネルギー安全保障確保にかかる諸問題~国内エネルギー政策とエネルギー海上輸送」,《IIPS Policy Paper 300J(東京:財團法人世界平和研究所出版,2003年)。
4、井尻秀憲,「流動化する台湾內政と米中台関係--馬英九政権一年間の総括」,問題と研究,第三十八卷一号(2009年3月)。
5、松田康博,「馬英九の勝利と台湾の将来—2008年台湾総統選挙をどう読み解くか」,《外交フオーラム》(2008年5月)。
6、森本敏,「日米同盟の行方」,《外交フオーラム》(2009年3月)。
(三)、官方資料
1、「メキシコ湾石油基地爆発による石油流出事故に対する専門家の派遣について」。海上保安廳。http://www.kaiho.mlit.go.jp/(檢索日期:2011年6月3日)。
2、「共同発表:日米安全保障協議委員会」。日本外務省。 http://www.mofa.go.jp/mofaj/area/usa/hosho/2+2_05_02.html(檢索日期:2011年2月17日)。
3、「常任理事国入りと日本の国際貢献」。日本外務省。 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un_kaikaku/j_rijikoku/j_rijikoku.html(檢索日期:2011年5月12日)。
4、「深層崩壊についてよくあるご質問  深層崩壊といわれる台湾モーラコット災害はどのような災害だったのか」。國土交通省。 http://www.mlit.go.jp/river/sabo/deep_landslide_FAQ.html#14(檢索日期:2011年7月3日)。
5、「台湾における台風8号による災害に対する国際緊急援助隊・専門家チームの活動概要」。日本外務省。 http://www.mofa.go.jp/mofaj/area/taiwan/taifu8/kastudo_gai.html(檢索日期:2011年7月3日)。
6、「日米防衛協力のための指針」。日本外務省。 http://www.mofa.go.jp/mofaj/area/usa/hosho/kyoryoku.html#1(檢索日期:2010年12月12日)。
7、「日本囯政府と中華人民共和國の共同声明」。日本外務省。 http://www.mofa.go.jp/mofaj/area/china/nc_seimei.html(2010年12月3日)。
8、「平成23年度以降防衛計画大綱等」。日本防衛省。 http://www.mod.go.jp/j/approach/agenda/guideline/2011/index.html(檢索日期:2011年6月2日)。
9、「平成23年版防災白書」。內閣府。 http://www.bousai.go.jp/hakusho/hakusho.html(檢索日期:2011年7月19日)。
10、「日美安全保障共同宣言—21世紀に向けての同盟」。日本外務省。 http://www.mofa.go.jp/mofaj/area/usa/hosho/sengen.html(檢索日期:2011年4月28日)。
11、防衛省編著。《平成22年版日本防衛白書》。東京:防衛省出版,2010年。
12、防衛省防衛研究所編著。《東アジア戰略概觀2009》。東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2009年。
(四)、網路資料
1、「台湾は尖閣諸島問題から身を引いたのか」,Japan Realtime,2010年10月15日http://jp.wsj.com/japanrealtime/2010/10/15/%E5%8F%B0%E6%B9%BE%E3%81%AF%E5%B0%96%E9%96%A3%E8%AB%B8%E5%B3%B6%E5%95%8F%E9%A1%8C%E3%81%8B%E3%82%89%E8%BA%AB%E3%82%92%E5%BC%95%E3%81%84%E3%81%9F%E3%81%AE%E3%81%8B/(檢索日期:2011年7月1日)。
2、公益財團法人世界平和研究所,「IIPSについて」,http://www.iips.org/j-page1.html。
3、日本李登輝友の会,「設立趣意」,http://www.ritouki.jp/purpose.html
4、日本政治‧國際關係數據庫。「吉田茂致杜勒斯的信」http://www.ioc.u-tokyo.ac.jp/~worldjpn/documents/texts/JPCH/19511224.O1C.html(檢索日期:2010年11月26日)。
5、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 田中明彦研究室,「財団法人交流協会と亜東関係協会との間の2010年における台日双方の交流と協力の強化に関する覚書」http://www.ioc.u-tokyo.ac.jp/~worldjpn/。
三、報紙
1、堅本淳,「海上自衛隊の活動海域と護衛方法」,《朝日新聞》,2009年5月4日,13版。
2、船橋洋一,「厳密に潜む米の焦燥」,《朝日新聞》,2009年11月5日,13版。
3、村松真次、木村司、松川敦志,「目算なき沖繩視察」,《朝日新聞》,2010年1月10日,2版。
4、長島昭久,「宇宙、サイバー 日米協働で」,《朝日新聞》,2010年5月8日,13版。
5、Richard Bowman Myers,「沖繩海兵隊は防衛の決意」,《朝日新聞》,2010年7月20日,3版。
6、添谷芳秀,「アジア諸国との安保対話を」,《朝日新聞》,2010年7月21日,13版。
7、《朝日新聞》,「「核持ち込ませず」原則見直し提言」,2010年7月27日,1版。
8、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日中を語る」,《朝日新聞》,2010年10月29日,13版。
9、「菅外交 北朝鮮に無力」,《朝日新聞》,2010月11月25日,3版。
10、「ミサイル移転 なし崩しではいけない」,《朝日新聞》,2011年2月28日,3版。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