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201201709373300
DOI 10.6846/TKU.2017.00370
論文名稱(中文) 自瀕危語言論天人合一——以亞馬遜叢林皮拉哈語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On the "Union of Heaven and Man" from endangered languages—for examples of Piraha language in Amazonian jungl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1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陳彬賓
研究生(英文) Ping-Ping Chen
學號 60301001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1-10
論文頁數 8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高柏園
共同指導教授 - 盧國屏
委員 - 曾守正
委員 - 羅雅純
關鍵字(中) 天人合一
皮拉哈語
文化與文明
當下經驗
文化價值觀
語言學
關鍵字(英) Union of Heaven and Man
Language of Pirahas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Moment Experience
Cultural Values
Linguistic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語言是文化載體,非僅為單純的溝通系統。所有人類社會現象皆為語言的本質。」此語解惑了:「單以一本書何得以論述、擴展並得整篇論文?」蓋於人類社會中所產生的語言與所孕育的文化、淬鍊的文明,其實乃相關聯、互影響,更甚者,其涵浸著該社會群體的哲學思想。

    兼具科學家與傳教士雙重身份的美國人Daniel•Everett(丹尼爾•艾弗列特),在與皮拉哈人共同生活三十年,領悟皮拉哈人「當下經驗」的文化價值觀後,痛苦地放棄傳教士神職,並與一同獻身上帝的妻子離異。「天人合一」一言以蔽之,即人與「大自然」融合的大同世界精神境界,合稱「大同之境」。此瀕危語言所涵蘊的文化價值觀「當下經驗」正與中華文化「天人合一」相鏈結。

    當皮拉哈人「活在當下」地悠遊於大自然間,試問於宗教上,神對撫慰人心靈的重責、神對人終極關懷的大任,是否只對身陷「都市叢林」的現代人有療癒功效?而對身處亞馬遜叢林,被巴西人戲稱為猴子的皮拉哈人多此一舉?若哲學是科學與神學的橋樑,「天人合一」此哲學思想是否正是語言學與神學的最佳溝通角色?當人越接近返璞歸真的原始狀態,是否就「自然地」與大自然結合,而不費吹灰之力地達致「天人合一」此「大同之境」?而皮拉哈人的「當下經驗」不正是最佳代言人嗎?
英文摘要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not just only a simple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all social phenomena are the nature of languages. " This sentence gives the answer of " why and how to discuss, expand and even to get the whole paper just by a single book?" Because the language,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nurtured arising from human society is , in fact, associated and mutual influence. What is more, all of them are dipping in the philosophy of their social groups.
    With the dual identity of scientist and missionary, the American Daniel • Everett, after 30 years living together with the Pirahas, realized their cultural value of "moment experience" ,he gave up missionary vocation painfully and divorced with his wife who was in the devotion to God with him. " Union of Heaven and Man" ,in a word, is the meaning of "the merge of man and nature" which is a "Spirit Realm of One World", called collectively "the Realm of One World". The cultural value of "current experience" bred by this endangered language is linking with the Chinese culture, " Union of Heaven and Man ".
    When the Pirahas are "living in the moment" in nature freely, ask ourselves, whether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how God soothes the minds on religion" and "how God gives the ultimate concern on religion " are only with healing effect to the modern men who were caught in the "urban jungle"? but are superfluous to the Pirahas who are living in Amazon jungle and were dubbed by Brazilians,the monkeys?If philosophy is the bridge between science and theology, whether the philosophy of " Union of Heaven and Man" is the best communication role of linguistics and theology? When a person is closer to the original state of "Return to Innocence", whether it means he "naturally" in conjunction with nature, and effortlessly reaches the " Union of Heaven and Man" ,or "the Realm of One World", called collectively. And the Pirahas, because of their "moment experience" are the best spokesmen, are not the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進路與方法----------------------------1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限制----------------------------1
第四節	研究發現與建議----------------------------2

第二章 皮拉哈語探究
第一節	皮拉哈語特色----------------------------- 3
第二節	語言學上的專有名詞-------------------------6
第三節	皮拉哈語示例及說明------------------------12
第四節	何謂語言學上的「遞迴特徵」-----------------13

第三章 語言與文化
第一節	語言學、心理學、人類學之關聯---------------17
第二節	「演繹與歸納」、「存有與存在」判明----------20
第三節	異文化文明之衝突與相融---------------------26
第四節	語言與文化之關聯---------------------------34

第四章 究科學、哲學、神學之際
第一節	哲學與思想---------------------------------36
第二節	究科學與哲學之際----------------------------41
第三節	究哲學、儒學與神學之際-----------------------43
第四節	哲學於科學與神學間的關聯---------------------49

第五章「當下經驗」與「天人合一」關聯性之探究
第一節 皮拉哈人文化價值觀:「當下經驗」---------------51
第二節 自「天人之際」到「天人合一」-------------------58
第三節「拋糟糠、棄上帝」科學與神學的衝突?-------------64
第四節 亞馬遜叢林文化與五千年中華文化的火花------------68  

第六章 結論----------------------------------------- 72

附圖A. B.及相關說明----------------------------------74
徵引書目--------------------------------------------80
參考文獻
(一)東西方哲學思想領域
方立天:《中國古代哲學上、下》(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2年7月)。
方立天:《方立天講談錄》(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1月)。
方東美:《中國人生哲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82年12月四版)。
方東美:《中國哲學精神及其發展上、下》(臺北: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6月)。
方東美:《華嚴宗哲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81年)。
方東美:《新儒家哲學十八講》(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85年4月再版)。
木村英一:《中國哲學的探究》(東京:創文社,1981年2月)。
水渭松:《新譯莊子本義》(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4月)。
牛頓(Newton, Isaac)著,趙振江譯:《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北京 : 商務印書館, 2009年初版)。
王邦雄:《老子十二講》(臺北:遠流出版社,2011年)。
王邦雄:《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臺北:遠流出版社,2010年)。
王邦雄:《行走人間》(臺北:立緒文化,2007年8月二版)。
王邦雄:《走過人生關卡》(立緒文化,2014年)。
王邦雄:《莊子內七篇外秋水雜天下現代解讀》(臺北:遠流出版,2013年)。
王邦雄:《莊子道》(臺北:里仁書局,2011年)。
王邦雄:《道家思想經典文論》(臺北:立緒文化,2013年)。
王邦雄:《儒道之間》(臺北:漢光叢刊,1987年)。
王邦雄:《韓非子的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3月六版)。
王邦雄等合著:《中國哲學史》(臺北:里仁書局,2009年)。
王忠林:《新譯荀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77年)。
成中英:《科學真理與人類價值》(臺北:三民書局,1992年8月三版)。
成中英:《從中西會通到本體詮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7月初版)。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3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09年12月再版十刷)。
牟宗三:《五十自述》(臺北:鵝湖出版社,2000年9月三版)。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2008年)。
牟宗三:《生命的學問》(臺北:三民書局,2009年三版)。
牟宗三:《佛性與般若上.下》(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04年六月修訂版)。
牟宗三:《政道與治道》(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年四月增訂新版)。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00年5月再版)。
牟宗三:《現象與物自身》(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04年)。
牟宗三:《理則學》(臺北:正中書局,2007年三月臺二版)。
牟宗三:《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牟宗三:《圓善論》(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
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義》(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78年)。
牟宗三:《歷史哲學》(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00年9月,增訂九版八刷)。
余英時:《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臺北:聯經出版社,2014年1月初版)。
余培林:《新譯老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
吳怡、張起鈞:《中國哲學史話》(臺北:三民書局,2009年7月四版)。
吳怡:《中國哲學發展史》(臺北:三民書局,2009年7月四版)。
吳怡:《哲學演講錄》(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年8月再版)。
吳怡:《新譯老子解義》(臺北:三民書局,2013年2月二版三刷)。
李生龍:《新譯墨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
李忠謙:《圖解哲學》(臺北:城邦文化出版,2004年7月初版二刷)。
李淵庭、閻秉華:《梁漱溟》(北京:群言出版社,2009年)。
杜維明:《十年機緣待儒學──東亞價值再評價》(香港:牛津大學出版,1999年初版)。
杜維明:《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臺北:聯經出版,1996年5月初版)。
杜維明:《儒家思想──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11月初版)。
杜維明著,陳靜譯:《儒教》(臺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12月,初版)。
沈清松、李杜、蔡仁厚著:《馮友蘭.方東美.唐君毅.牟宗三》(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沈清松:《哲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1年6月)。
沈清松:《對比、外推與交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11月)。
周桂鈿:《十五堂中國哲學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9月)。
林毓生:《思想與人生》(臺北:聯經出版,2007年5月二版二刷)。
波爾曼著,孟祥森譯:《西洋哲學思想史》(臺北:牧童出版社,1977年9月四版)。
威廉•魏施德(Wilhelm Weischedel)著,鄭志成譯:《通往哲學的後門階梯》(臺北:圓神出版,2002年12月初版一刷)。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臺北:水牛出版社,2005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弍》(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04年10月)。
唐君毅:《中國哲學概論上、下》(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05年10月)。
唐君毅:《唐君毅全集》卷六《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00年)。
島田虔次:《熊十力與新儒家哲學》(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3月)。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七版)。
徐復觀:《徐復觀最後雜文》(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84年)。
殷海光:《殷海光先生文集》(臺北:臺北:桂冠圖書,1980年3月)。
袁保新:《從海德格、老子、孟子到當代新儒學》(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08年)。
張文儒、郭建寧:《中國現代哲學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張世英:《哲學導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第2版)。
張立文:《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人道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
張立文:《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
張君勱、徐復觀、唐君毅、牟宗三合著:《中國文化與世界》(香港:民主評論,1958年1月)。
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9年)。
梁漱溟:《憶熊十力先生》(臺北:明文書局,1989年)。
章太炎等著:《國學大師說國學》(雲南:雲南出版集團,2009年8月初版)。
荷西•奧德嘉•賈塞特(Jos´e Ortega y Gasset)著,謝伯讓、高薏涵譯:《哲學是什麼》(臺北:商周出版,2010年3月初版一刷)。
郭建勳等著:《新譯易經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8月初版四刷)。
陳來:《宋明理學》(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年)。
陳來:《東亞儒學九論》(香港:三聯書店,2008年)。
傅偉勳:《西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2013年5月)。
傅統先:《哲學與人生》(臺北:天文出版社,1982年5月三版)。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2011年)。
費海璣:《西洋哲學研究》(臺北:商務印書館,1977年7月三版)。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史料學》(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6年4月)。
馮友蘭:《中國現代哲學史》(北京:三聯書店,20009年5月)。
黃俊傑:《孟子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台灣大學出版社,2002年)。
黃俊傑:《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
奧特弗利德.郝費(Otfried Hoffe)著,張嚴、唐玉平譯:《世界哲學簡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鄔昆如:《人生哲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9年11月)。
廖曉煒:《牟宗三、勞思光哲學比較研究:以儒學重建和文化哲學為中心》(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
熊十力:《十力語要》(臺北:廣文書局,1973年)。
趙汀陽:《天下體系•世界制度哲學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1年10月出版)。
趙衛民:《簡明中國哲學史》(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12年9月初版)。
潘光旦:《儒家的社會思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潘德榮:《西方詮釋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15年1月初版一刷)。
蔡仁厚:《中國哲學史大綱》(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
蔡仁厚:《牟宗三先生與中國哲學之重建》(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蔡仁厚:《牟宗三先生與唐君毅哲學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蔡仁厚:《新儒家的精神方向》(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2年)。
蔡仁厚:《新儒家與新世紀》(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05年5月初版)。
蔡仁厚:《墨家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3月)。
賴炎元:《新譯韓非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11年)。
錢穆:《人生十論》(臺北:東大圖書,2010年)。
錢穆:《中國文化十二講》(臺北:東大圖書,2007年5月四版)。
錢穆:《中國文化叢談》(臺北:東大圖書,2004年8月二版)。
錢穆:《中國史學發微》(臺北:東大圖書,2003年)。
錢穆:《中國思想史》(臺北:蘭臺出版社,2001年2月初版)。
錢穆:《中國思想通俗講話》(臺北:東大圖書,2010年)。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1---8)》(臺北:東大圖書,2005年)。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臺北:東大圖書,2009年9月)。
錢穆:《中國歷史精神》(臺北:東大圖書,2003年3月重印二版)。
錢穆:《孔子傳》(臺北:東大圖書,2003年2月二版)。
錢穆:《民族與文化》(臺北:東大圖書,1989年8月三版)。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臺北:東大圖書,2008年7月二版)。
錢穆:《朱子學提綱》(臺北:東大圖書,2001年6月)。
錢穆:《宋明理學概述》(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80年12月)。
錢穆:《國史大綱》(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修訂十一版)。
錢穆:《國史新論》(臺北:東大圖書,2008年8月三版)。
錢穆:《現代中國學術論衡》(臺北:東大圖書,2008年1月二版)。
錢穆:《莊子纂箋》(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9年8月六版)。
錢穆:《莊老通辨》(臺北:東大圖書,1991年)。
錢穆:《湖上閒思錄》(臺北:東大圖書,1992年11月四版)。
錢穆:《歷史與文化論叢》(臺北:東大圖書,2004年3月二版)。
錢穆:《雙溪獨語》(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4月)。
謝冰瑩等著:《新譯四書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9年六版)。
薩孟武:《孟武續筆》(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4月四版)。
譚立群:《何謂哲學》(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8月初版)。

(二)語言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領域
丹尼爾•艾弗列特(Daniel•Everett)著,黃珮玲譯:《別睡,這裡有蛇!》(臺北:大家出版社,2011年8月初版)。
厄內斯特•曼德爾著,向青譯:《馬克思主義入門》(臺北:連結雜誌社,2012年2月初版一刷)。
吳金岭主編:《我懂心理學了》(臺北:大可出版,2008年3月初版)。
吳逸驊:《圖解社會學》(臺北:城邦文化出版,2004年9月初版)。
貝爾(Wendell Bell)著,陳國華等譯:《未來學導論•歷史、目的與知識》(臺北:學富文化,2004年初版)。
杭亭頓(Samuel P.Huntington)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臺北:聯經,1997年)
俞可平:《全球化時代的馬克思主義》(臺北:創世紀文化,2001年12月)。
俞可平《全球化時代的馬克思主義:九十年代國外馬克思主義新論選編》(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洪鎌德:《跨世紀的馬克思主義》(臺北:日月出版社,1996年2月初版)。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臺北:時報文化出版,2010年5月二版一刷)。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4月)。
傑佛瑞.薩克斯著,廖月娟譯:《文明的代價》(臺北:遠見天下文化,2013年9月)。
曾寶瑩:《圖解心理學》(臺北:城邦文化出版,2004年6月初版)。
菲德爾•卡斯特羅著,王玫等譯:《全球化與現代資本主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11月初版)。
葛爾納(Ernest Gellner)著,李金梅、黃俊龍譯:《國族與國族主義》(臺北:聯經,2001年出版)。

(三)歷史學領域
史賓格勒(Oswald•Spengler)著,陳曉林譯:《西方的沒落》(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78年8月五版)。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出版,1999年9月)。
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著,林俊宏譯:《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臺北:天下文化,2015年9月)。
約翰•赫斯特(John•Hirst)著,席玉蘋譯:《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為什麼歐洲對現代文明的影響這麼深》(臺北:大是文化,2010年4月)。
湯恩比(A•Toynbee)著,陳曉林譯:《歷史研究》(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78年8月初版)。
韓兆琦:《史記講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二、期刊論文
王邦雄:〈中國人的生命哲學──從儒、道、釋三家思想的整合與會通說起〉,《宗教哲學季刊》第62期(2012年12月),頁3。
李德材:〈海德格《存有與時間》與生命教育之哲學基礎初探──以本真性和非本真性存在為核心之探討〉,《止善》第4期(2008年6月),頁145-173。
周平:〈民族國家時代的民族與國家〉,《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5期(2013年9月),頁5-11。
林同奇:〈批評與回應「民族」、「民族國家」、「民族主義」的雙重含義——從葛兆光的〈重建「中國」的歷史論述〉談起〉,《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第九十四期(2006年4月號),頁116-117。
林劍:〈文化與文明之辨〉,《學術研究》第3期(2012年),頁3。
高柏園:〈論唐君毅先生的老子學〉,《鵝湖月刊》第二九卷第一二期(2004年6月),頁6-17。
高柏園:〈論唐君毅對儒佛的貫通之道〉,《哲學與文化》第四十卷第八期(2013年8月),頁5-24。
張祥龍:〈「Dasein」的含義與譯名(「緣在」)──理解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的線索〉,《普門學報》第7期(2002年1月),頁1-15。
張鳴年:〈「文化」與「文明」内涵索解與界定〉,《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7 卷第4 期(2003 年7 月),頁20。
葉文憲:〈「國家」與「文明」辨析〉,《浙江社會科學》第1期(2009年),頁6。
韓兆琦;《史記講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頁126-132。

三、網站資料
MBA智庫百科:〈什麼是心理學〉,http://wiki.mbalib.com/zh-tw/%E5%BF%83%E7%90%86%E5%AD%A6 (檢索日期:2016/2/2)。
MBA智庫百科:〈科學哲學〉,http://wiki.mbalib.com/zh-tw/%E7%A7%91%E5%AD%A6%E5%93%B2%E5%AD%A6(檢索日期:2016/2/6)。
MBA智庫百科:〈科學哲學的研究內容〉,http://wiki.mbalib.com/zh-tw/%E7%A7%91%E5%AD%A6%E5%93%B2%E5%AD%A6(檢索日期:2016/2/9)。
不署名作者:〈《露西》的哲學探討〉,http://wayneh.tw/blog/2014/09/11/lucy-being/(檢索日期:2016/2/4)。
不署名作者:〈文化差異•何謂文化〉,http://tweb.tsu.edu.tw/assets/documents/224/original/d41d8cd98f00b204e9800998ecf8427e.pdf(檢索日期:2016/2/10)。
不署名作者:〈文化價值觀〉,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16000011KK05262(檢索日期:2016/2/10)。
不署名作者:〈文明衝突論再檢視〉,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8508/7/201107.pdf(檢索日期:2015/12/25)。
不署名作者:〈何謂心理學?〉,http://www2.hkedcity.net/sch_files/a/spm/spm-ps/public_html/psychology.htm(檢索日期:2016/2/2)。
不署名作者:〈何謂連橫合縱說?〉,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406000016KK05801(檢索日期:2016/9/17)。
不署名作者:〈社會學概論〉,http://www.eyebook.com.tw/books/2BF21/2BF21-CON.pdf(檢索日期:2016/2/5)。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洪嘉馡、黃居仁:〈「聲」與「音」的近義辨析:詞義與概念的關係〉,http://cwn.ling.sinica.edu.tw/churen/%C1n%BBP%AD%B5%AA%BA%AC%E3%A8s.pdf(檢索日期:2016/1/31)。
中國哲學文化協進會:〈聲音〉,http://www.manbo.net/mcc-p7-06.htm(檢索日期:2016/1/31)。
中國經典電子版工程:<孟子集註>,http://www.cnculture.net/ebook/jing/sishu/mengzijizhu/13.html(檢索日期:2016/9/18)。
中華百科全書:〈音值〉,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486(檢索日期:2016/2/1)。
孔老夫子教育網站:〈德音之謂樂〉,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id=171860100207&story_fbid=10151435265700208(檢索日期:2016/1/31)。
台灣wiki:〈閃族語-發展〉,http://www.twwiki.com/wiki/%E9%96%83%E6%97%8F%E8%AA%9E(檢索日期:2016/2/11)。
民初思韵網:<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http://www.rocidea.com/roc-13074.aspx (檢索日期:2016/2/12)。
伊斯蘭教答客問:〈伊斯蘭教〉,http://www.chiculture.net/1603/html/1603c25.html (檢索日期:2016/2/29)。
百度百科:〈希臘三賢〉,http://baike.baidu.com/view/635063.htm(檢索日期:2016/9/14)。
自由時報:〈分裂千年... 教宗將晤東正教大主教〉,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57725(檢索日期:2016/2/13)。
李遠哲:〈科學知識的普及與創新2001〉, http://ashan.gl.ntu.edu.tw/chinese/definition-sciences.html(檢索日期:2016/2/9)。
豆瓣網:〈陳方正: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http://site.douban.com/229318/widget/notes/15736132/note/358548284/ (檢索日期:2016/2/11)。
和風日語:〈日语中「声」與「音」的不同用法〉,http://www.jpwind.com/JP/Word/20081226005125.html(檢索日期:2016/1/31)。
林崇安:〈科學哲學的意義〉,http://www.ss.ncu.edu.tw/~calin/science/D1-1.pdf(檢索日期:2016/2/6)。
恆毅雙月刊:〈科學、哲學、神學與人生〉,http://www.cdd.org.tw/Costantinian/558/55814.htm(檢索日期:2016/2/7)。
參見MBA智庫百科:〈社會學〉,http://wiki.mbalib.com/zh-tw/%E7%A4%BE%E4%BC%9A%E5%AD%A6(檢索日期:2016/2/2)。
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語言學是什麼?〉,http://linguist.ccu.edu.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65 (檢索日期:2016/2/2)。
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初級音韻學研習課程2001.3.10:〈音韻學簡介〉, http://www.ccunix.ccu.edu.tw/~iscll7/phonology-intro.htm(檢索日期:2016/2/3)。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語言學概論》:〈音素和音位〉,http://media.openonline.com.cn/media_file/rm/huashi0703/yuyanxgl/yyxgl17.htm(檢索日期:2016/1/31)。
維基百科:〈人類學〉,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BA%E7%B1%BB%E5%AD%A6(檢索日期:2016/2/2)。
維基百科:〈凸顯〉,https://zh.wikipedia.org/zh-cn/%E8%BD%BB%E9%87%8D%E9%9F%B3(檢索日期:2016/2/1)。
維基百科:〈朱謙之〉,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B1%E8%B0%A6%E4%B9%8B (檢索日期:2016/2/28)。
維基百科:〈客家山歌〉,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A2%E5%AE%B6%E5%B1%B1%E6%AD%8C(檢索日期:2016/1/31)。
維基百科:〈音位〉,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B3%E4%BD%8D(檢索日期:2016/2/1)。
維基百科:〈音高〉,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sourceid=navclient&aq=&oq=%e4%bd%95%e8%ac%82%e9%9f%b3%e9%ab%98&hl=zh-TW&ie=UTF-8&rlz=1T4LENP_zh-TW___TW545&q=%e4%bd%95%e8%ac%82%e9%9f%b3%e9%ab%98&gs_l=hp....0.0.13.273...........0.hn0Mhu9GK3E(檢索日期:2016/2/1)。
維基百科:〈音節〉,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sourceid=navclient&aq=&oq=%e4%bd%95%e8%ac%82%e9%9f%b3%e7%af%80&hl=zh-TW&ie=UTF-8&rlz=1T4LENP_zh-TW___TW545&q=%e4%bd%95%e8%ac%82%e9%9f%b3%e7%af%80&gs_l=hp....0.0.1.1511557...........0.W3O2cKIUrSQ(檢索日期:2016/2/1)。
維基百科:〈神學〉,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5%9E%E5%AD%B8(檢索日期:2016/2/7)。
維基百科:〈漢語音韻學〉,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1%89%E8%AF%AD%E9%9F%B3%E9%9F%B5%E5%AD%A6(檢索日期:2016/2/3)。
維基百科:〈語音學〉,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AD%E9%9F%B3%E5%AD%A6(檢索日期:2016/2/3)
維基百科:〈語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A%9E%E5%A2%83(檢索日期:2016/2/1)。
維基百科:〈遞迴關係式〉,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1%9E%E8%BF%B4%E9%97%9C%E4%BF%82%E5%BC%8F(檢索日期:2016/2/1)。
維基百科:〈聲調〉,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1%B2%E8%AA%BF(檢索日期:2016/2/1)。
維基百科:〈關係子句〉,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7%9C%E4%BF%82%E5%AD%90%E5%8F%A5(檢索日期:2016/2/2)。
維基百科:〈關係代名詞〉,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7%9C%E4%BF%82%E4%BB%A3%E5%90%8D%E8%A9%9E(檢索日期:2016/2/2)。
輔仁大學哲學系:〈張振東〉,http://philosophy.ourpower.com.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95:43&catid=62&Itemid=129(檢索日期:2016/2/7)。
慧聰網:〈「聲」和「音」的稱謂在建築聲學意義上的專業性〉,http://info.audio.hc360.com/2008/01/28110948140.shtml(檢索日期:2016/1/31)。
線上聖經Online Bible:《聖經.哥林多後書5:17》,http://www.ebaomonthly.com/bible/bible_search.php(檢索日期:2016/2/12)。
線上聖經Online Bible:《聖經.歷代志尚29:2》,http://www.ebaomonthly.com/bible/bible_search.php(檢索日期:2016/9/2)。
線上聖經Online Bible:《聖經•使徒行傳17:24》,http://www.ebaomonthly.com/bible/bible_search.php(檢索日期:2016/2/12)。
線上聖經Online Bible:《聖經•詩篇61:7》,http://www.ebaomonthly.com/bible/bible_search.php(檢索日期:2016/9/17)。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