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201200615381200
DOI 10.6846/TKU.2006.00265
論文名稱(中文) 《說文解字》中軍事相關字彙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Research of the related vocabulary of the military in “Shuo Wen Jie Zi”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1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葉紘宙
研究生(英文) Houng-Zhou Yah
學號 79200006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12-22
論文頁數 22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盧國屏
委員 - 葉國良
委員 - 呂正惠
委員 - 崔成宗
關鍵字(中) 漢字文化
軍事文化
說文解字
關鍵字(英) Chinese characters culture
Military culture
Shuo Wen Jie Zi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文化是人類在精神、物質二方面的累積,換言之,今日的文化現象即是古代文化累積的結果﹔然而,累積的現象不僅在於承襲固有的內容,也在於創新與發展,也只有如此,人類社會才得以延續﹔不過,文化既然是發展的結果,那麼在某一特定時期的文化現象必然有其特殊的意義,因此,對於古有的文化進行闡釋也有了理論的基礎,而這個基礎也將展現對人類存在的意義與創造能力的價值。

而對於古代文化的研究,可以透過詞義的分析,來反映出古代文化在文字中所遺存下來的文化訊息,這些訊息包括了文化形成的背景、文化內容的特質、文化繼承與發展等﹔而將數個詞彙以系統的方式呈現時,更能呈現某一時期的文化現象﹔而漢語與中國文化本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透過漢語語義的分析研究,所展現的就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於此,將東漢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一書所載錄的字彙予以系統的整理與分析,不僅了解漢朝及其前代所保存的文化內容外,也能夠對於詞義記錄文化的功能與發展有所認識與幫助。

本文的研究主要以《說文解字》為文本,將此書中的文字按其字義找出與軍事戰爭內容相關的文字,並加以分類﹔並按其不同的類別予以文化上的詮釋以探討先民在軍事戰爭的現象﹔在每一單元中,均先以歷史觀點來簡要敘述其內容的重點,再以《說文解字》中所存留的相關字彙來檢視這些演變及現象,若原文字不足以敘述其時之文化現象時,則以相關之研究書籍做為補充說明。

本文畫分的類別有三﹕○一軍隊文化﹔○二防禦防護文化﹔○三兵器文化﹔﹔從此三類來一窺《說文》中所記錄的軍事文化。

由於本文的目的在於文化的詮釋,因此,字義的解說將不以許慎所述的本義為限,若各家同解《說文解字》中的字彙時,相關內容的字彙而許慎卻不同意見時,仍加以收錄,以展現漢朝前的軍事戰爭的現象﹔又所解述的字彙其所從之部首或相關的字彙可幫助了解時,亦加以援引之。

又古文字的解析往往較許慎所述更貼近字形本義,本文研究的立場在於文化的探究,因此,並不以許慎所述為非,因其所言乃漢時文字使用的概念,執是之故,古文字的研究成果反而呈現的是歷史的演變現象,因此,本研究只要是以《說文解字》的字彙為文本,相關的古文字研究成果若相關於軍事戰爭現象的,亦加以收錄之。因此,以《說文解字》的字彙為中心文本,再從古文字的成果,先秦古書、漢時書籍的徵引,許慎的解釋三者為依據,而展現了先秦至漢朝的軍事戰爭的現象,而此現象正反映了此時期及其前的文化特質及現象。
英文摘要
The culture is mankind in two accumulation, in other words of the aspects of spirit,material, the cultural phenomenon of today is the result of the ancient cultural accumulation;However, the accumulated phenomenon not only lies in inheritting title the proper content, but also lies i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s, also only having thus, mankind the society just can continue;However, the culture is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since, hasing it special meaning by all means at the certain particular period cultural phenomenon so, therefore, the culture that have for the ancient time carries on the foundation that explained to also have the theories, and this foundation is also the meaning that the display exists to the mankind and the value that creates the ability.

And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culture of ancient times, ca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hrase righteousness, the cultural message that reflect the ancient culture in the writing to save down , these messages include the cultural the form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culture of the background,the cultural content inherits and develop...etc.;And present by system several phrase, even can present certain the cultural phenomenon that expect at that time;And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hinese culture have the inseparable relation originally, through the analytical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language righteousness, is a cultural phenomenon that has the Chinese special features what to emerge;Hereat, allows the east Han dynasty carefully wear of “Shuo Wen Jie Zi” the vocabulary that one book carries to record gives the sorting an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not only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content that the Han dynasty and its ex- generation keep the outside, but also canning has the understanding and helping to the cultural 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hrase righteousness recording.

Textual research mainly with “Shuo Wen Jie Zi” write an article originally, press this writing in the book its meaning of a word find out with the related writing of the military war content, and take into the classification;The phenomenon that also give the annotation on the culture according to its different category to inquire into first the people at the military the war;In each unit, come to the point that the synopsis describes its content with the history standpoint all and first, again with “Shuo Wen Jie Zi” in examine these the related vocabulary that save to stay turn into and phenomenon, if the original text word shortage with describe it its cultural phenomenon, then is used as the complement explanation with the related research book.

The category that this text divides the line contain three ﹕1. troops cultures;2. defense protection cultures;3.weapon cultures;From now on three types of to offer a glimpse of “Shuo Wen Jie Zi” a military culture for recording.

Because the textual purpose lies in the annotation of the culture, therefore, the explication of the meaning of a word will not with allow carefully say of original meaning for limit, if each solve together “Shuo Wen Jie Zi” medium vocabulary, the vocabulary of the related content and carefully but different opinion, still take in to register, with the military emerging before Han dynasty warlike of phenomenon;The vocabulary that say the solution again it from it the radical or related vocabulary can help understanding, also taking in to cite it.

The again ancient literalness analyzes to usually allow more carefully say to even come close the form original meaning, the position of this text research lie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lture, therefore, not with carefully say for not, because the what it said is a east Han dynasty the writing uses of concept, hold is it past, ancient literalness research the result presents on the contrary of turn into the phenomenon historically,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as long as with “Shuo Wen Jie Zi” of the vocabulary writes an article originally, related ancient writing research result if related in the military war phenomenon of, also take in to register it.Therefore, with  “Shuo Wen Jie Zi” of vocabulary for the center text originally, again from the ancient literalness result, first the dog's-ear of hour of books , east Han dynasty advertises for to lead, the one who allow explain carefully threes is basises, and emerged first the military of QIN2 ZHI4 Han dynasty is warlike of phenomenon, and this phenomenon was positive and negative to reflect to expect at this time and it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and phenomenon that is ex-.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研究緣起及前人研究的成果簡述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
一、	《說文》對「軍」的解釋及本研究對於軍事的界定	2
二、	《說文》軍事相關字彙選定的標準	8
三、	軍事文化相關字彙分類表	9
第三節	《說文解字》其記錄之字彙的文化意涵	13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5
第二章	軍事與軍隊文化	17
第一節	軍隊編制類	19
第二節	戰場上的人物	31
一、	軍隊的成員	31
二、	敵方的成員	36
三、	對奴隸的處理	41
第三節	軍隊管理	51
一、	物資的管理	51
二、	人員的管理	52
(一)	衣服類	52
(二)	軍旗類	53
(三)	軍樂類	57
1.	鐘類	57
2.	鼓類	60
(四)	軍隊賞罰	63
(五)	其他	66
第四節	祭祀與軍事戰爭—祈求戰事的順利	73
第五節	跟軍事行動相關的字彙	80
一、	與兵器相關行動的字彙	80
二、	跟士兵的行動有關	84
(一)	攻擊類	84
(二)	防守類	90
(三)	其他	96
三、	其他與整體軍隊其軍事相關行動的字彙﹕	97
第六節	兵器裝飾與階級	103
第七節	小  結	109
第三章	軍事與防禦防護	111
第一節	防禦類	113
一、	內部的城池防禦	113
二、	外部的防禦	119
第二節	鎧甲類	125
第三節	盾牌兵器類	134
第四節	小  結	140
第四章	軍事與兵器	141
第一節	長兵器及其部件	142
一、	戈類	142
二、	戟類	143
三、	殳類	146
四、	矛類	150
五、	其他長兵器	154
六、	長兵器之部件、配件	155
(一)	長握柄	155
(二)	握柄頂端	157
(三)	收納器物	158
第二節	短兵器及其部件	161
一、	刀類	161
二、	劍類	163
三、	刀劍類部件	165
四、	製刀過程	168
五、	斧類﹕	168
六、	斧類部件	175
第三節	弓矢類兵器及其部件	178
一、	弓類	178
二、	矢類	180
三、	弓矢類部件	185
(一)	弓類﹕	185
(二)	矢類﹕	187
(三)	其他﹕	188
四、	配件	190
五、	弓矢製造器具﹕	194
六、	弓矢材料類	196
七、	射靶	197
八、	其他	202
第四節	兵車與軍事文化	207
一、	戰場上的兵車—以各種不同的兵車為觀點	208
二、	大量的兵車—以兵車為主體的車戰型態來看	211
第五節	小  結	215
第五章	結論	216
第一節	軍隊組織文化	216
第二節	防禦防護文化	218
第三節	攻擊兵器文化	218
第四節	軍事文化在《說文》中的意義	219
第五節	結語	220
【參考文獻】—按出版年月日排列	222
參考文獻
一、	古籍﹕

1.	漢‧司馬遷著,《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版。
2.	漢‧班固撰,《漢書》(共十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11月上海一版2刷。
3.	《古註十三經》,《周禮》卷第三十五,〈司寇刑官之職〉之〈士官〉,鄭氏註,相臺岳氏本、永懷堂本,台北﹕新興書局發行,民55(1966)年九月新一版。
4.	晉‧陳壽撰,《三國志》(全五冊),香港﹕中華書局,1971年版。
5.	南朝宋‧范曄撰,《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8月一版2刷。
6.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版。
7.	唐‧李延壽撰,《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
8.	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全二冊),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2年12月一版2刷。
9.	張參著,《五經文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一版。
10.	徐鉉校訂,《說文解字》,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6年5月出版。
11.	丁福保編,《說文解字詁林》(共20冊),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1988年4月一版一刷。
12.	梁‧昭明太子撰,唐‧李善注,《昭明文選》,台北﹕文化圖書公司印行,民78(1989)年3月5日再版。
13.	許慎(漢)著,段玉裁(清)注,《說文解字‧注》,台北﹕藝文印書館印行,民78(1989)年2月六版。
14.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185冊經部小學類—晉‧郭璞注‧《爾雅三卷》,唐‧陸德明撰‧《爾雅音釋三卷》(二書合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
15.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187冊經部小學類—清郝懿行撰《爾雅郭注義疏二十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
16.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189冊經部小學類—清‧莫栻撰,《小爾雅廣注》四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
17.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189冊經部小學類—清‧畢沅撰,《釋名疏証》八卷暨《續釋名》一卷《補釋名》一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
18.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191冊經部小學類—王念孫著《廣雅疏証》,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
19.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193冊經部小學類—戴震著《方言疏証十三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
20.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198冊經部小學類—唐‧釋玄應撰,《一切經音義》二十五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
21.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198冊經部小學類—唐‧清‧王先謙撰,《釋名疏証補八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
22.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217冊經部小學類—王筠著《說文解字句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
23.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219冊經部小學類—王筠著《說文解字句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
24.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230冊經部小學類—明‧宋濂撰《篇海類編二十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
25.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232冊經部小學類—明‧梅膺祚撰《字彙十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
26.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233冊經部小學類—明‧梅膺祚撰《字彙十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
27.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234冊經部小學類—明‧張自烈撰《正字通十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
28.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235冊經部小學類—明‧張自烈撰《正字通十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
29.	宋‧陳彭年等著,《新校正切宋本廣韻》,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84(1995)年三月初版15刷。

二、	古籍今人譯注﹕

1.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1年3月一版一刷。
2.	張金泉譯著,《新譯尉繚子》,台灣台北﹕三民出版社,民85(1996)年2月1日。
3.	周‧韓非撰,蕭德銑譯注,《韓非字譯注》,台北﹕建宏出版社,1998年11月初版1刷。
4.	許嘉璐注譯,《周禮譯注》,台灣台北﹕建安出版社,2002年2月初版。

三、	今人著作﹕

1.	郭沫若著,《甲骨文字研究‧釋臣宰》,台北﹕科學出版社,1962年出版。
2.	高樹藩編著,王修明校正,《正中形音義大字典》,台北﹕正中書局,民60(1971)年3月台初版。
3.	邱德修〈說王〉,《中華文化復興月刊》7 卷2 期,1974年2月。
4.	謝一民著,《說文解字箋正》,臺北:蘭臺書局,1974年3月出版。
5.	史東編,《簡明古漢語詞典》,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3月一版3刷。
6.	木鐸編輯,《中國文化工具書》,台灣台北﹕木鐸出版,民76(1987)年7月初版。
7.	《中國文化史三百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1月一版一刷。
8.	蔣善國著,《說文解字講稿》,語文出版社,1988年版。
9.	王夢華著,《說文解字釋要》,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
10.	康殷著,《文字源流淺說》,台北﹕學海出版社,民80(1991)年2月再版。
11.	趙虹著,《蠻野文化的追捕手》,學林出版社,1991年11月一版1刷。
12.	謝一民著,〈說「甲」字〉,《成大中文學報》1 期,1992年11月。
13.	林尹著,《文字學概要》,台灣台北﹕正中書局出版,民81(1992)年12月台初版十八次印。
14.	張桁、許夢麟主編,《通假大字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一版一刷。
15.	王鳳陽著,《古辭辨》,長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一版一刷。
16.	徐再仙撰,《說文解字》食、衣、住、行之研究(政大碩士論文),民82(1993)年6月。
17.	章季濤著,《怎樣學習說文解字》,台北﹕萬卷樓出版,民83(1994)年6月初版3刷。
18.	陳新雄著,《訓詁學》上冊,台北﹕學生書局印行,民83(1994)年九月初版一刷。
19.	董琨著,《漢字發展史話》,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10月初版二刷。
20.	達世平、沈光海編著,《古漢語常用字字源字典》,上海﹕上海書局出版,1994年10月一版2刷。
21.	劉志誠著,《漢字與華夏文化》,巴蜀書社,1995年1月一版1刷。
22.	臧克和著,《漢字取象論》,台北﹕聖環圖書公司,民84(1995)年10月30日初版一刷。
23.	何九盈、胡雙寶、張猛等主編,《中國漢字文化大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一月一版一刷。
24.	洪成玉著,《古今字》,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10月一版一刷。
25.	蘇寶榮著,《說文解字導讀》,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一版2刷。
26.	陳初生著,金文常用字典,高雄﹕復文書局,民85(1996)年五月初版。
27.	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編撰,《甲骨文字詁林》第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5月出版。
28.	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編撰,《甲骨文字詁林》第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5月出版。
29.	徐無聞主編,《甲金篆隸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6年7月一版4刷。
30.	馬如森著,《殷墟甲骨文引論》,高雄﹕麗文文化出版,1997年元月初版一刷。
31.	齊沖天著,《聲韻語源字典》,重慶﹕重慶出版社,1997年3月一版一刷。
32.	王世征、宋金蘭著,《古文字學指要》,中國旅遊出版社,1997年4月丄惊一版一刷。
33.	王宏源著,《字裡乾坤—漢字形體源流》,台北﹕文津出版,1997年4月初版一刷。
34.	臧克和著,《說文解字的文化說解》,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一版三刷。
35.	丁義誠、張國慶、崔重慶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第四分冊),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年1月一版一刷。
36.	殷寄明著,《漢語語源義初探》,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年1月1版一刷。
37.	徐中舒編,《甲骨文字典》卷一,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
38.	尹黎云著,《漢字字源系統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一版一刷。
39.	陳復華主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8年12月一版2刷。
40.	鄭觀田、趙鋼立編著,《常用漢字匯通》,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2刷。
41.	曹先握、蘇培成編,《漢字形義分析字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一版一刷。
42.	裘錫圭著,《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出版,民88(1999)年1月再版一刷。
43.	劉鈞杰著,《同源字典補》,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8月一版一刷。
44.	向夏編寫,《說文解字部首講疏》,香港﹕書林出版,1999年9月一版2刷。
45.	劉鈞杰著,《同源字典再補》,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年10月一版一刷。
46.	于省吾著,《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1月北京一版4刷。
47.	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一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48.	楊自翔等主編,《古今漢語辭典》,商務印書館,2000年一月一日初版一刷。
49.	篠田耕一著,顧時光譯,《中國古兵器大全》,香港:萬里機構.萬里書店,2000年三月。
50.	鍾如雄著,《說文解字論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一版一刷。
51.	蘇寶榮著,《說文解字》今注,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一版一刷。
52.	董蓮池著,《說文部首形義通釋》,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一版1刷。
53.	錢坤、張化斌編著,《中國古代兵法兵器知識縱覽》,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一版一刷。
54.	謝光輝著,《漢語字源字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一版一刷。
55.	李恩江、賈玉民主編,《說文解字譯述全本》,河南鄭州市﹕中原農民出版社,2000年10月初版一刷。
56.	趙進編著,《語文教學說文解字》,武漢﹕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一版一刷。
57.	王平著,《說文》與中國古代科技,南寧﹕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一版一刷。
58.	張玉金、夏中華著,《漢字學概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初版一刷。
59.	若谷著,《話說漢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一版1刷。
60.	吳東平著,《漢字文化趣釋》,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一版一刷。
61.	陸宗達著,《訓詁簡論》,香港﹕中華書局,2002年5月初版。
62.	韓曉玲、喻少柏 《曾侯乙墓實證解「殳」謎•專家籲請權威辭書正解該辭條》,《湖北日報》2002年6月22日。
63.	宛志文主編,《古今漢語常用字字典》,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一版一刷。
64.	盧國屏、黃復山著,《中國文字》,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出版,民92(2003)年4月初版二刷。
65.	谷衍奎編,《漢字源流字典》,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年7月一版2刷。
66.	戴吾三著,《漢字中的古代科技》,百兆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一版一刷。
67.	唐漢著,《圖說漢字密碼○3》—天地兵戈篇,中華書局出版,2004年3月初版。
68.	何金松著,《漢字文化解讀》,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一版一刷。
69.	唐治澤著,《甲骨文字趣釋》,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年7月二版2刷。
70.	王曉衛、劉昭祥著,《軍制史話》,台灣台北﹕國家出版社印行,2005年元月一版一刷。
71.	左民安著,《細說漢字》,九州出版社,2005年3月初版一刷。

四、	網路資源及資料﹕

1.	行政院主計處電子處理資料中心,中文標準交換碼全字庫之說文解字TURE TYPE字形,網址為﹕http://www.cns11643.gov.tw/web/download.jsp。
2.	中研院文獻處理實驗室,漢字字形資料庫程式,網址為﹕http://www.sinica.edu.tw/~cdp/。
3.	國語辭典,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民87年4月網路版,網址﹕http://140.111.34.46/dict。
4.	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輯,《異體字字典》網路版,民93(2004)年1月正式五版。網址﹕http://140.111.1.40/yitib/frb/frb05304.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