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109201803040200
DOI 10.6846/TKU.2018.00313
論文名稱(中文) 運用學習共同體在國中國文教學提升閱讀能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Research of Using Learning Community on Improv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andarin Reading Ability and Learning Attitud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2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楊臻
研究生(英文) Zhen Yang
學號 60473003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6-26
論文頁數 9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鄭宜佳
委員 - 何俐安
委員 - 李佳玲
關鍵字(中) 學習共同體
合作學習
國中國文
閱讀能力
學習態度
關鍵字(英) Learning Community
Cooperative Learning
Mandari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Learning Attitud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現今台灣教育的國中國文科教學主要仍以講述法施行,而融入學習共同體的課堂提供機會讓學習者從單向接收轉變為與老師的雙向、和小組成員談論分享時的多向溝通,成為新一代的學習趨勢。本研究探討以學習共同體理論基礎,採用合作學習策略教學引導九年級學生閱讀國文課文,對學習者國文閱讀能力提升與學習態度的差異。透過對照組班級的學習心得訪談可知,多數學習者喜歡傳統講述法的教學方式,因為分組學習組員的知識量大多相當,故比較希望聽老師講解、吸收更精深的國文知識。採用合作學習策略教學法之實驗組高、低成就學習者都更樂於以分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課程學習,但研究者亦在課堂後收到少數學習者反映,認為可將合作學習與教師講述兩種方式穿插使用,因為雖然分組可以跟同儕互動令人心情愉悅,但時日久了也會麻痺,此情況於對照組班級中亦然。研究者建議未來實行合作學習策略教學法的教師,可交替使用合作學習與講述法或其他教學法於課堂中,增強學習者對國文課程的投入度。延長採取合作學習策略教學法閱讀國文課文的實驗課程時間,探究對於學習者之國文閱讀能力與學習態度提升效果是否更加顯著。
英文摘要
Although “lecture” is still the main method of Mandarin educa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ooperative learning" has become the new type of learning trend, which can turn from one-way receive to two-way with teacher, and it can even become multiple communication from sharing with group members. Based on “learning community”, this research used “learning community” to lead ninth graders to read Mandarin text, and compared with the ability of Mandarin reading skill and attitude of learning. Through the reading response from comparison group, this research found that most of the students preferred traditional lecture. Due to the knowledge amount of group members were nearly the same, they were more likely to learn from lecturers, and to study more profound knowledge of Mandarin. In contrast to the comparison group, both achievers or underachiever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more willing to learn by group cooperation. However, researcher received few students’ feedback that the lesson can be conducted by both lecture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with turns. Although the grouping was joyful by interacting with classmates, it made students weary in both experimental and comparison groups. For the teachers who decide to use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 researcher suggests to rotate lecture, cooperative learning, or other approaches in the class, to enhance the student involvement of Mandarin class. Moreover, extend the experiential tim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 in Mandarin class,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andarin reading ability and learning attitudes on student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目次	iii
表次	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學習共同體	11
第二節 閱讀能力	18
第三節 學習態度	29
第四節 相關研究探討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1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實施程序 44
第五節 閱讀課程設計	47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1
第一節 國文閱讀能力成就測驗資料分析 61
第二節 國文學習態度量表分析	68
第三節 對照組學習心得資料分析	72
第四節 實驗組學習心得資料分析	77
第五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90
二、英文部分	94
附錄一 國文學習態度問卷 95
附錄二 國文學習心得訪談 97
附錄三 合作學習策略教學法之學習心得訪談 98

表次
表3-1-1 本研究之實驗設計	35
表3-2-1 本研究之樣本人數	40
表3-5-1 合作學習策略教學法課程單元與活動內容簡表  48
表3-5-2 實驗組國文課文閱讀課程活動設計表	49
表3-5-3 對照組國文課文閱讀課程活動設計表	53
表3-5-4 教學流程實施差異表	     57
表3-6-1 研究目的與資料蒐集的對軸檢視表	58
表3-6-2 原始資料編碼說明表	     59
表4-1-1  實驗組與對照組國文閱讀能力成就測驗前、後測答對率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55
表4-1-2  實驗組國文閱讀能力測驗前、後測之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表  59
表4-1-3  對照組國文閱讀能力測驗前、後測之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表  59
表4-1-4  實驗組與對照組國文閱讀能力測驗後測答對率獨立樣本T檢定對照表 60
表4-2-1  實驗組與對照組國文學習態度量表後測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61
表4-2-2  實驗組與對照組國文學習態度量表後測獨立樣本T檢定對照表  64

圖次
圖3-1-1 研究架構圖	35
圖3-4-1 研究流程圖	4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福林(1990)。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為、學業成就之調查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慧茹(2013)。理解、詮釋、應用的合一-多元議題融入國文課程示例及其展開。全人教育學報,11,1-23。
余化人(1998)。臺北市國中技藝班學生個人因素、家庭背景、學校環境與其自我概念及技能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何三本(2002)。九年一貫聽說教學。臺北市:五南。
呂善道(2014)。應用學習共同體於國中國語文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吳宜貞(2004)。重複閱讀及文章難度對五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影響之探討。教育心理學報,35(4),319-336。
吳俊憲(2006)。社區總體營造融入學校課程發展之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0(1),39-61。
吳武典(1987)。散播愛的種子──談輔導的理念與方法。臺北市:張老師。
谷瑞勉(譯)(1999)。鷹架兒童的學習:維高斯基與幼兒教育(原作者:Berk, L. E. & Winsler A.)。臺北市:心理。
李家黎(2008)。學習共同體: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教育探索,10,101-102。
李雅惠(2006)。概念構圖教學對八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國文學習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周學軍(2011)。實施初中語文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現代語文,35,80-81。
林男勝(2007)。相互教學法對不同理解能力之國小六年級學童在閱讀策略運用與閱讀理解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榮遠(譯)(1999)。共同體與社會:純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原作者:Tönnies Ferdinand)。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林雅雯、江柏叡、曾志隆(2015)。應用合作學習於國中數學課程之前實驗研究。臺灣數學教師,36(2),13-25。
林寶山(譯)(1989)。民主主義與教育(原作者:Dewey, J.)。臺北市:五南。
林寶山、康春枝(譯)(1990)。學校與社會˙兒童與課程(原作者:Dewey, J.)。臺北市:五南。
林寶貴、錡寶香(2000)。國小學童書寫語言測驗之編製。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8,53-74。
岳修平(譯)(1998)。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原作者:Gagné, E. D., Yekovich, C. W. & Yekocich, F. R.)。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93)
邱玉玲(2001)。悅讀!開啟兒童閱讀之門。教育季刊,5,5-7。
洪月女(譯)(1998)。談閱讀(原作者:Goodman, K. S.)。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96)
柯華葳、陳冠銘(2004)。文章結構標示與閱讀理解-以低年級學生為例。臺中教育心理學報,36(2),185-200。
柯華葳、游雅婷(譯)(2001)。踏出閱讀的第一步(原作者: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編)。臺北市:信誼。(原著出版年:1999)
徐曉放(2009)。穿透文字的體驗學習活動-以中國語文閱讀教學為例。體驗教育學報,3,25-34。
高俊傑(2004)。合作學習理論的教學理念。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學報,4,133-143。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心理研究,15,172-229。
張必隱(1992)。閱讀心理學。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家榮(2015)。新北市國民中學語文領域國文科教師實施學習共同體經驗與反思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國民教育社群網。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國語文修訂版。取自http://teach.eje.edu.tw/index.php
教育部教育Wiki。詞條名稱:合作學習。取自http://pedia.cloud.edu.tw/home/index
曹培杰、鄭靜雅(2009)。網絡教學模式的審視與重構,學習共同體理論的視角。繼續教育研究,1,61-63。
許孟勤(2010)。服務學習方案中態度改變的教學設計。研習資訊,27(1),41-48。
莊佩玲(2001)。不同閱讀教學方法對國小學生閱讀動機及班級閱讀氣氛影響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陳穎文(2015)。合作策略閱讀教學對離島國中升閱讀西洋少年小說能力與態度效益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陳麗娟(1994)。我國國民補習學校班級氣氛及其成人學生學習型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玉玲(1993)。臺北市高智商低成就國中學生學習信念與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葉芸婷(2014)。如何有效指導國中生從閱讀文本中成就寫作。國民教育,54(3),100-103。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臺北市:五南。
黃郁倫(譯)(2014)。學習革命的願景:學習共同體的設計與實踐(原作者:佐藤學)。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
黃郁倫(2011年6月)。借鏡日本:十二年國教的下一步學習共同體的革命。親子天下雜誌,24。取自https://www.parenting.com.tw/
楊朝祥(1984)。技術職業教育辭典。臺北市:三民。
楊孟麗、謝水南(譯)(2013)。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原作者:  Fraenkel, J. R., Wallen, N. E. & Hyun, H. H.)。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2003)
董曉麗、李曉(2009)。關於小組合作學習的思考。語文學刊,2009(1B),26-27。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學生能力國際排名。取自http://pisa.nutn.edu.tw/pisa_tw.htm
劉明宗(2001)。從讀者本位的觀點談閱讀與閱讀歷程──以古德曼的談閱讀為主。屏縣教育季刊,5,7-12。
潘慧玲、陳珮英、張素貞、鄭淑惠、陳文彥(2014)。從學習領導論析學習共同體的概念與實踐。市北教育學刊,45,1-28。
蔡文豐、王玲玲(2012)。學習環境與學習態度相關之研究。建國科大社會人文期刊,31(2),53-76。
鄭圓鈴(2013)。國中國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的課堂實踐──建構式學習單的製作與使用。中等教育,64(3),92-108。
盧羨文(1998)。閱讀理解。臺北市:書林。
薛雅慈(2014)。國中教師以學習共同體啟動新學習型態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9(1),101-140。
鍾啟泉(譯)(2001)。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原作者:佐藤學)。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
鍾啟泉(譯)(2004)。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原作者:佐藤學)。北京市:教育科學。
謝孟岑、吳亞恆、江燕鳳(譯)(2005)。幼兒語文讀寫發展(原作者:McGee, L. M. & Richgel, D. J.)。臺北市:華騰。(原著出版年:2004)

 
二、英文部分
Chall, J. S. (1996). Learning to Read: The Great Debate. New York: McGraw Hill.
Cooper, J. O., Heron, T. & Heward, W. (2007).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nd ed.)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Guthrie, J. T., Schafer, W. D. & Huang, C. (2001). Benefits of opportunity to read and balanced instruction on the NAEP.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6, 145–162.
Hord, S. M. & Boyd, V. (1995). Staff development fuels a culture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 16(1), 10-15.
Lave, Jean (1999). Teaching, as learning, in practice. Mind, Culture, and Activity, 3(3), 149-164.
Slavin, R. E. (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nd ed.)Boston: Allyn & Bacon.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