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108201000541300
DOI 10.6846/TKU.2010.00332
論文名稱(中文) 軍事機關導入學習型組織與國軍人員專業知能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at a Military Unit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of Military Personne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王蕙美
研究生(英文) Hui-Mei Wang
學號 79772016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7-26
論文頁數 13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鈕方頤
委員 - 蓋浙生
委員 - 周愚文
關鍵字(中) 軍事機關
學習型組織
國軍人員
專業知能
關鍵字(英) military unit
learning organization
military personnel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軍事機關導入學習型組織與國軍人員專業知能關係之研究,主要工具為「軍事機關導入學習型組織與國軍人員專業知能關係之研究調查問卷」,包括背景變項、學習型組織量表、專業知能量表等三部份,取樣範圍為國軍軍事機關D單位,取樣人員為校級、尉級、士官及聘、雇人員,計600人;回收份數534份,有效份數503份,可用率為83%。
    在問卷統計方面,以敘述性統計、信度分析、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及多元逐步迴歸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區分結論與建議:
壹、結論:
一、軍事機關已具備學習型組織雛型階段,並以系統思考的層面得分最高。
二、不同性別、職務、單位的國軍人員所知覺的學習型組織層面均以系統思考情形較佳。
三、不同學歷、階級的國軍人員對學習型組織各層面的知覺均達非常顯著差異。
四、軍事機關具備良好的國軍人員專業知能現況,並以專業技能層面最佳。
五、不同性別及單位所知覺的專業知能在專業倫理與態度及促進組織發展兩層面有顯著差異存在。
六、不同學歷、階級的國軍人員對專業知能各層面的知覺均未達顯著差異。
七、學習型組織各層面對專業知能各層面具有顯著的預測力,且關連趨於正向。
八、軍事機關對於學習型組織與專業知能各層面現況,對於個人需求方面均偏低。
貳、建議:
一、對軍事機關的建議
(一)定期舉辦有關營造學習型組織及專業知能之教育訓練與研習活動。
(二)透過一級輔導一級的指導與協助,成立學習型組織輔導機制。
(三)制定客觀而合宜的評核制度,延續學習型組織持續發展。
(四)建立以專長為主的進修管道,並因應個人需求提供相關資訊。
二、對軍事機關所屬單位的建議
(一)落實單位本位發展,帶動團隊學習風氣,增進國軍人員專業知能。
(二)考量單位及個人需求規劃教育訓練機制,並建立資源共享機制。
(三)成立行動研究小組,凝聚團隊學習功能,促進學習型組織發展。
三、對國軍人員的建議
(一)鼓勵國軍人員依正常管道自我學習,增加與單位、同仁互動學習機會
(二)培養自我學習能力,提升國軍人員專業素養與第二專長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未來可依各軍種特性或針對個別情形分析,如:實地觀察紀錄、主管職訪談等方法,及新增志願役士兵為調查對象,蒐集更深入的資料。
(二)在研究內容方面:
可研究建構一套具體可行的評鑑規準,將學習型組織各層面之特質實際運用至各類型團體與企業組織,提升研究的實用性與價值性。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at a military unit and military personnel’s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Survey research method was applied.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three part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scale and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scale. A total of 6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military staffs of different ranks in Military Unit D, 534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of which 503 were considered valid, reaching an effective response rate of 83%. Statistical analyses includ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The main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The military unit has some of the qualities of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with the highest score in systems thinking.
2.Military personnel of different gender, position and office perceiv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s best reflected in systems thinking.
3.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ilitary personnel of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rank in terms of their perception of different asp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4.The military unit has sou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with the highest score in professional skills. 
5.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ilitary personnel of different gender and office in terms of their percep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attitude and the advancement of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6.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ilitary personnel of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rank in terms of their perception of all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7.Learning organization has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for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8.Low scores are reflected on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aspects that reflect personal needs.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Suggestions to the military
1.Hold periodic educational training activities to build up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enhance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2.Set up a mentor system to guide and assis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3.Establish objective and suitable evaluation systems to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B.Suggestions to the military units
1.Implement unit-based development to encourage learning and enhanc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2.Design educational training based on office and staff needs and promote resource sharing.
3.Establish an action research team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C.Suggestions to the military personnel
1.Encourage military personnel to pursue self-learning and increase interaction and learning opportunities with different offices and staffs.
2.Develop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enhance military personnel’s professionalism and multiple expertise.
D.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1.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field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may be applied. Also, volunteer soldiers may be used as research subjects.
2.Build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apply different asp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to different groups and organizations, so as to increase the practicality and value of research.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組織學習相關理念之探討 9
第二節 學習型組織相關理念之探討 20
第三節  專業知能定義與相關研究之探討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3
第四節 實施程序 61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3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65
第一節 軍事機關導入學習型組織現況分析與討論 65
第二節 國軍人員呈現在專業知能的現況分析與討論 79
第三節 學習型組織與國軍人員專業知能的相關分析 9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結論 99
第二節 建議 103

參考文獻 109
一、中文部分 109
二、西文部分 113

附錄 117
附錄一 軍事機關導入學習型組織與國軍人員專業知能關係之研究調查專家意見調查表 117
附錄二 軍事機關導入學習型組織與國軍人員專業知能關係之研究調查預式問卷 126
附錄三 軍事機關導入學習型組織與國軍人員專業知能關係之研究調查正式問卷 131

表次
表2-1  學習的定義 10
表2-2  組織學習的定義 12
表2-3  四種知識轉換模式	16
表2-4  學習型組織的定義	21
表2-5  傳統型組織與學習型組織的比較 28
表2-6  學習型組織的特徵統計表 29
表2-7  專業知能的定義 37
表2-8  教師專業成長意義	40
表2-9  教師專業成長內涵	42
表2-10 其他領域專業知能	43
表2-11 各軍司令部2007年訓練重點	46
表3-1  國軍軍事機關D單位抽樣分配表 51
表3-2  國軍軍事機關D單位問卷回收情形統計表 52
表3-3  有效樣本基本資料統計表 52
表3-4  學習型組織量表預試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 57
表3-5  專業知能量表預試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 59
表3-6  學習型組織量表預試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60
表3-7  專業知能量表預試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60
表4-1  軍事機關學習型組織問卷填答情形之平均數及標準差摘要表 66
表4-2  系統思考層面各題填答情形的平均數和標準差摘要表 67
表4-3  自我超越層面各題填答情形的平均數和標準差摘要表 68
表4-4  改善心智模式層面各題填答情形的平均數和標準差摘要表 68
表4-5  建立共同願景層面各題填答情形的平均數和標準差摘要表 69
表4-6  團隊學習層面各題填答情形的平均數和標準差摘要表 69
表4-7  不同性別的國軍人員對學習型組織各層面特質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71
表4-8  不同職務的國軍人員對學習型組織各層面特質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73
表4-9  不同單位的國軍人員對學習型組織各層面特質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75
表4-10 不同學歷國軍人員在學習型組織特質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7
表4-11 不同階級的國軍人員在學習型組織特質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8
表4-12 國軍人員專業知能量表填答情形之平均數及標準差 79
表4-13 自我發展層面各題填答情形的平均數和標準差摘要表 80
表4-14 專業技能層面各題填答情形的平均數和標準差摘要表 81
表4-15 專業倫理與態度層面各題填答情形的平均數和標準差摘要表 81
表4-16 促進組織發展層面各題填答情形的平均數和標準差摘要表 82
表4-17 不同性別的國軍人員對專業知能各層面特質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84
表4-18 不同職務的國軍人員對專業知能各層面特質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86
表4-19 不同單位的國軍人員對專業知能各層面特質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87
表4-20 不同學歷國軍人員在專業知能特質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9
表4-21 不同階級的國軍人員在專業知能特質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0
表4-22 學習型組織對國軍人員專業知能層面之Pearson分析 91
表4-23 學習型組織各層面對自我發展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93
表4-24 學習型組織各層面對專業技能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95
表4-25 學習型組織各層面對專業倫理與態度層面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96
表4-26 學習型組織各層面對促進組織發展層面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98

圖次
圖1-1  研究流程圖 7
圖2-1  單圈回饋學習與雙圈回饋學習的學習過程 14
圖2-2  Kolb的學習循環 15
圖2-3  四種知識轉換模式 17
圖2-4  學習歷程模式 18
圖2-5  教育訓練模式 32
圖3-1  研究架構圖 49
圖3-2  實施程序流程圖 6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永福(2006)。業務人員職能甄選量表之研究-以保險業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王潤良(2006)。未來企業成功模式-公司做大與創新管理實務。台北:三思堂。
向麗容(2006)。台灣自然史博物館教育人員環境教育專業知能與發展之需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余育蘋(2001)。排球運動專業教練能力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余朝權(2006)。現代管理學。台北:五南。
吳清山(1997)。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國教月刊,43,1-7。
吳清山、林天祐(1997)。教育名詞-學習型組織。教育資料與研究,18,61-62。
吳瓊恩(2001)。行政學。台北:三民。
周芸薇(2000)。學習型組織評鑑量表之建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邱豐德(2003)。導遊人員專業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保良(2003)。學校組織學習障礙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博文(2003)。學習型組織的建立與運作-台北市雙蓮國小的個案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新發(1998)。學習型組織與學習型學校。國民教育,39(2),11-18。
林朝隆(2007)。台北縣國民小學學習型組織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軍聞社(2008)。邱國正立院專案報告,強調建軍備戰是國軍本務。檢索日期:98年11月5日。取自:http://n.yam.com/gpwb/life/200812/20081218771210.html
孫本初(1995)。學習型組織的內涵與運用。空大行政學報,3,1-17。
高淑慧(1995)。學習型組織理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秦夢群(1999)。營造學習型組織學校:教育行政人員應有的體認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27,9-12。
涂敏群(2008)。特殊教育學校職業輔導員專業角色與專業知能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明輝(2003)。教育行政人員的專業成長。中國教育學會主辦「教育人員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3年12月13日。
張恩獻(2006)。企業導入學習型組織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湘瑜(2007)。運用學習社群及知識管理建構學習型組織實施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文茵(1993)。我國成人基本教育教師專業知能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政忠(2007)。兩岸資訊人員專業知能需求與工作態度之關係:直接與間接效果。南台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郭淑芳(2005)。國民小學實施教學視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郭嫈嫈(1989)。基層農會家政家政指導員專業能力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進隆譯(1994)。第五項修練。台北:天下文化。
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教育部編印。
陳  香(2002)。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貞良(2005)。健身俱樂部運動指導員所需具備之專業能力。國民體育季刊,34(2),71-75。
陳墀元、楊仁壽(2006)。組織即興、組織學習與組織慣例之內生性演化。2006企業管理國際學術論壇暨研討會,台中:中興大學,2006年3月30日。
莊煙進(2003)。全球化產業下邊陲廠商之資源能力建構與組織學習、產業型態關係之研究以台灣自行車、輪胎產業為例。私立台中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國防部青年日報社(2006)。充實士官本職學能,提升部隊戰力。檢索日期:2009年11月5日。取自:http://news.gpwb.gov.tw/newsgpwb_2009/news.php?css=2&rtype=2&nid=2220。
國防部青年日報社(2007)。國軍強化戰訓成效,堅實國防戰力。檢索日期:2009年11月5日。取自:http://news.gpwb.gov.tw/newsgpwb_2009/news.php?css=2&rtype=2&nid=2220。
國防部(2009)。國防報告書第二篇第四章國防組織。檢索日期:2009年11月5日。取自:http://163.29.3.66/index_01.html。
終身學習法(2002)。法律彙編-終身學習法。檢索日期:2010年1月16日。取自:http://www.napcu.org.tw/napcu/napcu_EPaper_Listcontent5.php?id=1
黃英忠(1993)。產業訓練論。台北:三民。
黃英忠(1994)。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
黃宜純(2003)。美容美髮沙龍店長專業能力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怡雯(2008)。組織學習理論與其在學校行政的應用。學校行政雙月刊,55,21。
曾朝聖(2003)。員工對學習型組織特徵的知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碩英(1995)。學習型組織Q&A—專訪楊碩英教授。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上、下中文版。台北:天下。
廖興國(2003)。汽車修護人員專業能力發展之研究-功能分析法取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宏鈺(2004)。組織學習與學習型學校。台北:高等教育文化。
劉曉雯(2003)。管理職能模式及其評鑑系統之設計─以 Z 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鍾堅、邱伯浩(2007)。國防通識教育(下)。台北:五南。
謝鳴鳳(2001)。國民小學學習型組織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盧偉斯(1996)。組織學習的理論性探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蕭翌興(2003)。軍事機關建構學習型組織與軍人生涯發展之關聯性研究以聯合後勤司令部為例。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譚偉明、陳穎堅(2006)。建構理論取向的學校組織學習。基礎教育學報,34(2),3-16。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2版)。台北:五南。
蘇育琪(1995)。專訪彼得‧聖吉:打造永續經營的鑰匙。天下雜誌,178, 76-78。 

二、英文部份
Argyris, C., & Schö, D. A. (1978).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theory of action perspective.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Blackman, J. S. (2004). 101 defenses: How the mind shields itself. New York: Brunner-Routledge.
Daft, R. L. (2001).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7th ed.).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Guieford, J. P. (1965). 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4th ed.). New York: McGraw Hill.
Huber, G. P. (1991).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 contributing process and the literatures. Organization Science: A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s, 2(1), 88-115.
Kolb, D.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wlowsky, P. (2001). The treatment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management science. In M. Dierkes, A. B. Antal, J. Child, & I. Nonaka (Eds.),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knowledge (pp. 61–8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edler, M., Burgoyne, J., & Boydell, T. (1991). The learning company: 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ondon: McGraw Hill.
Redding, J. (1997). Hardwir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Training & Development, 51(8), 61-67.
Schein, E. H. (1992).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2nd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enge, P. M.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Currency/Doubleday.
Wick, C. W., & Leon, L. S. (1995). From ideas to action: Creat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4(2), 299-311.
Watkins, K. E., & Marsick, V. J. (1993). Sculpt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Lessons in the art and science of systemic chang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