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107201716180800
DOI 10.6846/TKU.2017.00362
論文名稱(中文) 菲律賓與台灣國會選舉制度之比較
論文名稱(英文)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arliamentary Election between the Philippines and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亞洲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2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余明興
研究生(英文) Ming-Hsing Yu
學號 60126022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6-16
論文頁數 12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鴻瑜
委員 - 郭秋慶
委員 - 徐淑敏
關鍵字(中) 選舉制度
單一選區兩票制
立法委員
菲律賓國會
台灣立法院
關鍵字(英) Electoral Systems
Single-District Two Votes System
Legislator
Philippine Congress
Taiwan Legislative Yua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在東南亞的國家當中,菲律賓為第一個實施民主政治的國家,然而在政治強人馬可仕於1972年宣布戒嚴後,菲律賓的民主制度開始走回頭路,雖然艾奎諾夫人在1986年以人民的力量贏得大選,恢復了過去的民主政體,修訂新憲法,但原先的民主體制在馬可仕的破壞下,菲律賓已不存在以往穩定的兩黨制。台灣則是在1987年解嚴之後,政黨政治蓬勃發展,政黨制度的變化由一黨獨大制到多黨制,未來則趨向發展為穩定的兩黨制,而單一選區兩票制已是近年來許多民主國家選制改革的重要趨勢,大致上以德國式聯立制以及日本式並立制為主要代表,台灣自2008年開始第七、八、九屆三次立委選舉採行此新選制。
菲律賓與台灣民主化發展過程中的時間點相近,本文將從菲律賓與台灣的政治環境背景談到民主制度形成過程,比較兩國政黨政治在民主化後的發展,有何異同處,並將以單一選區兩票制做為研究主軸,除了探討單一選區兩票制的制度理論,延伸說明菲律賓與台灣的選舉制度異同點外,分析探討其中原因,並研析菲律賓與台灣政治環境背景,菲律賓與台灣的選舉制度之比較,對於菲律賓與台灣的政黨政治發展進行歸納整理,分析其特性與未來可能發展方向。
英文摘要
The Philippines is the first state of the southeast Asia states to carry out democratic politics, but along with the political strongman that Ferdinand Marcos declared the martial law, the democracy in Philippines turned back the wheel of history. Although Mrs. Corazon Aquino won the president election with the people's power in 1986, she enacted a new constitution, and practice it as a democratic regime. However, the democratic regime of the Philippines had been destroyed by Ferdinand Marcos. In the past decades, stability of two-party system in the Philippines had been disappeared. After Taiwan declared to repeal the martial law in 1987, the development of party politics in Taiwan mushroomed, the transition of party-system from one dominant party system to multi-party system. It oriented toward the stable two-party system. The single-constituency two-vot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trend in the reform of many democracies since the 1990s. Generally speaking, the German Mixed-Member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and the Japanese Parallel voting are mainly represent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08, Taiwan adopted the new election system in the seventh, eighth and ninth election of the Legislative Yuan.
On the basis of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ilippines and Taiwan's democratiza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post-democratization of the two countries are to be discussed in my research. This focus of this paper will concentrate on the formation of democratic system from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background of the Philippines and Taiwan. As the main axis of the study, in addition to explore the single-constituency two-vote system theory,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election system of both two countries, and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ir difference. Finally, the paper will compare the election system of the Parliamentary institution of both two countri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問題意識	8
第三節 文獻回顧	8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1
第五節 研究架構	12
第二章 菲律賓與台灣政治環境背景介紹	13
第一節 菲律賓政治環境背景	14
第二節 菲律賓民主制度形成過程	22
第三節 台灣政治環境背景	24
第四節 台灣民主制度形成過程	32
第三章 菲律賓選舉制度	37
第一節 傾向多元民主制之選舉制度	37
第二節 總統制與內閣制之辯	53
第三節 投開票改革:機器判讀選票	60
第四章 台灣立法委員選舉制度	69
第一節 傾向大黨政治之選舉制度	69
第二節 總統制與內閣制之辯	97
第五章 結論	10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0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1
第三節 後續研究	112
參考書目	113
附錄1 司法院釋字第721號解釋	123
表目錄
表2-1 自由民主、部分民主及威權統治比較表	32
表2-2 民主化的跡象比較	33
表3-1 台灣與菲律賓選舉制度之比較	53
表3-2 總統制與內閣制之比較	56
表4-1 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演變	83
表4-2 第九屆立法委員各政黨登記參選區域立委與原住民立委人數表	86
表5-1 台灣與菲律賓政治制度之比較	107
圖目錄
圖1-1 研究架構圖	12
參考文獻
1.王業立,2001,比較選舉制度。台北:五南。
2.王謙、李昌麟、林賢治、黃惟饒譯,2003,最新民主化的歷程。台北:韋伯文化。
3.田弘茂、朱雲漢主編,1997,鞏固第三波民主。台北:業強出版社。
4.吳文成,1996,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
5.吳文程,1996,臺灣的民主轉型:從權威型的黨國體系到競爭性的政黨體系。台北:時英出版社。
6.吳文程,2008,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
7.吳釗燮譯,1996,菲律賓選舉法規。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8.李酉潭著,2011,自由人權與民主和平:台灣民主化的核心價值。台北:五南。
9.呂亞力,1978,政治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10.宋鎮照、周志杰主編,2007,變遷中的東南亞政治:制度、菁英與政策的磨合。台北:五南。
11.李酉潭、陳志瑋譯,2000,民主與民主化。台北:韋伯文化。
12.李筱峰,1987,台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
13.李路曲,2005,當代東亞政黨政治的發展。上海:學林出版社。
14.林水吉,1998,憲政改革與民主化-寧靜革命的歷史見證。台北:揚智。
15.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學富文化。
16.張世熒,2005,選舉研究:制度與行為途徑。台北:新文京開發。
17.張世賢編著,2011,各國選舉制度,台北:五南。
18.張君勱,1971,中華民國民主憲法十講。台北:台灣商務。
19.張岱云譯,1994,變動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時報文化。
20.張錫鎮,1999,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
21.梁世武,2008,單一選區兩票制。台北:台灣商務。
22.許志雄、李明峻主編,2012,台灣制憲之路;邁向正常國家。台北:新台灣國策智庫。
23.陳烈甫,1988,東南亞第一位女總統-柯拉蓉艾奎諾。台北:商務印書館。
24.陳鴻瑜,1980,菲律賓的政治發展。台北:台灣商務。
25.陳鴻瑜,1992,東南亞各國的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渤海堂文化。
26.陳鴻瑜,2000,台灣的政治民主化。台北:翰蘆圖書。
27.陳鴻瑜,2001,東南亞政治衡論。台北:翰蘆圖書。
28.陳鴻瑜,2006,東南亞各國政府與政治。台北:翰蘆圖書。
29.陳鴻瑜,2016,菲律賓史:東西文明交會的島國。台北:三民。
30.彭懷恩,1987,台灣政治變遷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31.賀聖達、王文良、何平合著,1995,戰後東南亞歷史發展。雲南,雲南大學出版。
32.楊泰順,1991,選舉。台北:永然。
33.葛永光,2000,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34.劉軍寧譯,1994,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台北:五南。
35.蔡百銓譯,2002,東南亞史(上、下)。台北:麥田出版。
36.蔡熊山、陳駿德、陳景堯譯,1999,新興民主國家的憲政選擇。台北:韋伯文化。
37.蔡學儀著,2003,解析單一選區兩票制。台北:五南。
38.謝復生,1992,政黨比例代表制。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研究社。
39.顧長永,2000,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
40.顧長永,2005,東南亞政治學。台北:巨流。

(二)中文期刊:
1.王文霞,1984,「威瑪共和的政治」,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報,第11期,頁127-170。
2.王振寰,1989年,「台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卷第1期,頁71-116。
3.朱雲漢、陳明通,1992,「區域聯合獨佔經濟、地方派系與省議員選舉:一項省議員候選人背景資料的分析」,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二卷一期,頁77-97。
4.李朝陽,2001年,「第一次有反對黨參加的選舉」,新新聞週刊,第752期,頁65-80。
5.李瑟,1990年,「民主的陷阱-菲律賓啟示錄」,天下雜誌,第108期。
6.林益生、顧長永,2008年,「從選舉制度比較菲律賓與台灣之政黨」,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論文研討會發表,頁14-15。
7.林繼文,1999,「單一選區兩票制與選舉制度改革」,新世紀智庫論壇,第6期,頁69-79。
8.俞振華、蔡佳泓、莊文忠、王宏文,2011,「實施電子投票成本效益分析架構之研究─以日本、韓國與菲律賓電子投票、韓國與菲律賓電子投票推動情形為例」,中央選舉委員會研究計畫。
9.施正鋒,1999,「台灣選舉制度改革困境之研究」,台灣政治建構,1999,頁227-248。
10.徐曉慧,2012年,「褪色的南洋椰林-菲律賓『窮』途無盡」,天下雜誌,第82期。
11.張明德,1986年,「舉世矚目的菲律賓政局」,問題與研究,第六期,頁1-10。
12.陳春生,2000,「從五權憲法理論探討中央政府體制」,政策月刊,第五十九期,2000,頁5~7。
13.陳鴻瑜,1985年,「菲律賓共產主義運動之發展」,問題與研究,第二十四卷第十期,頁66-84。
14.陳鴻瑜,1997年,「菲律賓政府與摩洛分離主義者談判過程之分析」,東南亞季刊,第二卷第一期,頁1-22。
15.陳鴻瑜,1999年,「菲律賓的政黨政治——從兩黨政治到多黨政治之轉變」,問題與研究,第三十八卷第五期,頁31-58。
16.陳鴻瑜,2004,「菲律賓土地改革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立法院院聞,第379期:42-47。
17.游清鑫,1995年,「台灣政黨競爭及體系之變遷」,政治學報,第25期,頁181-206。
18.黃德福,2002,「少數政府與責任政治:台灣『半總統制』之下的政黨競爭」,問題與研究,第三十九卷第十二期,頁4-6
19.楊日青,2000,「憲法修改與政黨重組對憲政體制的影響」,理論與政策,第十四卷第二期(第五十四期),頁199-218。
20.葛永光,2000,「精英抉擇與制度選舉:總統制、內閣制、抑或雙首長制」,政策月刊,第五十九期,頁13~16。
21.趙永茂,1998,「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問題與解決途徑」,政策月刊,第三十期,頁10-20。
22.劉蓉,2006年,「東亞政黨制度的比較分析」,新東方,第4期,頁49-52。
23.鄭敦仁,許文英譯,2004年3月,「民主台灣之政黨:比較觀點」,台灣民主季刊,第1卷第1期,頁27-40。
24.謝政諭,1990年,「我國政黨政治的發展-台灣地區近20年來的政黨變遷」,東吳政治與社會學報,第十三期,頁193-231。
25.謝相慶,1999,「日本眾議院議員新選舉制度及其政治效應—以1996年選舉為例」,選舉研究,第6卷第2期,頁45-87。
26.謝相慶,2002年3月,「淺談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改革─單一選區兩票制」,今日生活,第363期,頁50-52。
27.謝瑞智,2000,「我國之中央政府體制」,政策月刊,第五十九期,頁2-4。
28.鐘瑞添,2001年6月,「試論台灣政黨制度的演變」,桂海論叢,第3卷第17期,頁62-64。

(三)英文專書:
1.Constitutional Law(1965). Philconsa Yearbook. Philippine Constitution Association.
2.Crozier,B.(1976), The Man who Lost China, New York, Scribner.
3.Dahl,R.(1989), Democracy and Its Critics,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4.Downs, Anthony.(1957) .A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Harper & Row Press.
5.Duverger, Maurice.(1954). Political Parties: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London:Methuen Press.
6.Duverger, Maurice.(1959) Institutions Politiques et Droit Constitutionnel (4th ed.), Pari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7.Johnson, C.(1987),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 Government-business relationship in Japen, South Korea and Taiwan, in Deyo, 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New Asian Industrialism,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8.King, A.Y.C.(1994). A Nonparadigmatic Search for Democracy in a post-Confucian culture, Boulder.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9.Lijphart, Arend.(1984). Democracies:Patterns of Majoritarian and Consensus Government in Twentyone Countries. New Haven:Majority Press.
10.Linz and Stepan,(1996). Problems of Democratic Transition and Consolidation: Southern Europe, South America, and Post-Communist Europe. Yale University, JHU Press.
11.McNelly, Theodore.(1982). Limited Voting in Japanese Parliamentary Election,  Paper Present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Denvor:Colorado Press. 
12.Sartori,G.(1994). Comparative constitutional Engineering: An Inquiry into Structures, Incentives and Outcomes.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3.Sartori,G.,(1994) Comparative constitutional Engineering: An Inquiry into Structures, Incentives and Outcomes. 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4.Wach,A.(1994), Taiwan:National Identity and Democratization,London. M.E.: Sharpe.
15.Wade, R.(1990), Governing the Market: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Industrializa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四)英文期刊:
1.A.B.Villanueva, (1996)“Parties and Election in the Philippines,”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18, No.2, 175-192.
2.Duverger, M. (1951). The influence of the electoral system on political life.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Bulletin, 3, 314-352.
3.Gerald M. Easter,(1997) “Preference for Presidentialism: Postcommunist Regime Change in Russia and the NIS,"World Politics, Vol.49, No.2, pp.185-211.
4.Leftwich,A.(1995)"Bringing politics back in: Towards a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vol.31, no.3, 400-427
5.Quimpo, Nathan Gilbert,(2005)“Oligarchic Patrimonialism, Bossism, Electoral Clientelism, and Contested Democracy in the Philippines,”Comparative Politics, 37:2, pp.229-250
6.Riker, William H.(1982). The Two Party System and Duverger’s Law:An Essay o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Science. America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76(4):56-60.
7.Rocamora, Joel.(1998). Philippines Political Parties, Electoral System and Political Reform. Philippines International Review, 1(1):pp.1-10
8.Ruland, Jurgen.(2003)“Constitutional Debates in Philippines,” Asian Survey XLIII,pp.461-484.
9.Spafford, D.(1972). Electoral Systems and Voters’ Behavior:Comment and a Further Test. Comparative Politics, (5):129-134.
10.Winckler, Edwin A., (1984)“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Participation on Taiwan: From Hard to SoftAuthoritarianism?” The China Quarterly, No.99, pp.481-499
11.Wolters, W.G.(2004) "Philippine War of Independence," in Keat Gin Ooi(ed.), Southeast Asia: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from Angkor Wat to East Timor II,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pp.358-370.
12.Mainwaring, Scott.(1993)'Presidentialism, multipartism, and democracy', Comparative Political, 26:2 , p.199

(五)學位論文:
1.王世義,2007,臺灣立法委員選舉制度對政黨政治之影響,台北: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2.江俊霆,1999,菲律賓柯拉蓉政權崛起之研究(1983-1986):民粹主義觀點之個案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3.何振盛,1989,戒嚴時期台灣的民主化與政治變遷,台北: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4.吳振嘉,2003,選舉制度變革的影響因素—以日本、台灣為例,台北: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吳煬和,1992,台灣地區解嚴後政黨體系發展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6.翁俊桔,1995,菲律賓第二次人民力量革命:寡頭政治再現,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7.梁欽堯,1980,政治發展與政黨轉型:中國國民黨民主化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論文。
8.莊卓穎,2015,臺灣成形中之地方政治新生態初探:從縣市層級選舉觀察臺中市與嘉義縣地方派系,台北: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9.劉玉玲,2002,台灣地區政黨政治之發展-黨紀及黨內民主之探索,台南: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10.鄭淑心,2015,立法委員選舉制度變遷之研究-制度與社會因素的角度,台北: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賴安福,1995,我國政黨政治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2.謝明德,1992,解嚴後我國政黨政治之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13.謝相慶,1996,選舉制度與選舉結果不比例性之比較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論文。


(六)網站部分:
1.iThome電腦報周刊
http://www.ithome.com.tw/
2.中央選舉委員會網站
http://www.cec.gov.tw/?Menu_id=-2。
3.中時電子報
http://www.chinatimes.com/
4.內政部民政司網站
http://www.moi.gov.tw/dca/franchise06.asp。
5.司法院大法官網站
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10.asp
6.光明日報
http://www.guangming.com.my/
7.自由時報
http://www.ltn.com.tw/
8.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
http://law.moj.gov.tw/Index.aspx
9.南洋星洲聯合早報
http://www.zaobao.com.sg/
10.美國商業資訊
https://www.businesswirechina.com/zh
11.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
12.菲信網
http://feixinph.com/
13.菲律賓官方選舉監察團體-教區負責任投票理事會
http://www.ppcrv.org/
14.菲律賓政府
http://www.gov.ph/about/gov/
15.菲律賓政府機關入口網
http://www.gov.ph/
16.菲律賓政黨
http://www.chinaorg.cn/gwjg/04_jggl_book/2007-04/25/content_5005907.htm。
17.菲律賓商報
http://www.shangbao.com.ph/
18.菲律賓國會
http://www.congress.gov.ph/index.php。
19.環球新聞網
http://www.huanqiu.com/
20.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index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