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107200709185300
DOI 10.6846/TKU.2007.00300
論文名稱(中文) 新產品開發時程風險因子暨回應策略之研究-以台灣A公司行動電話研發中心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ime Frame Risk Factors and Response Strategies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 A Case study of Company A R&D Center of Mobile Phon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Insuranc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2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吳慧娟
研究生(英文) Hui-Chuan Wu
學號 79350032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6-15
論文頁數 12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胡宜仁(103740@mail.tku.edu.tw)
委員 - 盧榮和
委員 - 林宏諭
關鍵字(中) 行動電話
新產品開發
風險回應策略
關鍵字(英) mobile phon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risk response strategi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企業為尋求核心競爭力,唯有快速不斷地推出新產品,但新產品開發過程繁瑣且影響風險因素眾多,因此,採取事前新產品開發風險因子分析、評估及制訂回應策略,實有其必要性。

本研究係以個案研究方式探討台灣A公司行動電話研發中心於新產品開發過程中,可能導致新產品開發時程延遲之風險因子,並探究適當之回應策略,期能有效的預測及控制新產品開發時程風險,進而縮短新產品開發時程並使該產品於預定時間順利上市,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本研究以風險回應策略為理論基礎,進行風險因子分析及風險因子回應策略之研究,將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藉由風險管理回應策略理論之應用,將個案研究結果之風險因子依「風險因子發生頻率高低」及「風險因子對新產品開發時程影響程度」區分出風險因子類型,其中「產品規格不明確」、「產品開發經驗未能傳承」、「不成熟的技術或對新技術陌生」、「過度的進度壓力及新產品上市的壓力」、「依賴少數關鍵人員」歸屬為高風險因子,只要能解決此類高風險因子,則可使新產品開發時程風險大幅降低。

二、雖然新產品開發風險因子之回應策略有其原則可尋,但決策者也可能基於風險因子處理成本的考量,而非採取風險因子回應策略原則,或可能對單一風險因子採取兩種以上之處置策略。
英文摘要
Companies seeking core competitiveness must continuously introduce new products. However,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s fraught with many risk factors. Therefore,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and the solutions are vitally important.

This dissertation uses the individual case study of company A R&D center and the risk factors that might cause delay to the project and the strategies to prevent them. In the process analyzing the methods to calculate and control the risk, in the process shortening the development time and letting the product reach the market on time. Thereby. Increasing the company’s core competitiveness.This dissertation uses risk response strategy as the basis. Engaging in risk factor analysis and risk factor response study.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I.Using risk management response theory this dissertation uses (Risk factor occurrence rate) and (Risk factor’s effect on product development schedule) to further delineate between risk factor types. Type (Specification uncertainty), (Product development experience passage), (immature technology or new technology), (Excessive progress pressure and new product on market pressure), and (reliance on few key members) are considered high risk factors. If these high risk factors can be reduced to a minimum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delay factor can be greatly reduced.

II.Even though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risk factors and the response can be rooted in principle. However, decision makers could decide not to follow the development risk factor and response principle because of factors such as cost or the decision maker could determine to use more than one strategy to reduce the risk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五節 文獻回顧	8

第二章 新產品開發暨風險因子之探討	11
  第一節 新產品的定義與類型	11
  第二節 新產品開發程序	18
  第三節 產品生命週期	26
  第四節 新產品開發關鍵成功因素	30
  第五節 風險因子之研探	33
  第六節 風險回應策略探討	41

第三章 行動電話產業經營概況與市場趨勢	48
  第一節 全球行動電話產業概況	48
  第二節 台灣行動電話產業分析概況	56
  第三節 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67

第四章 行動電話產業新產品開發時程風險因子與回應策略分析-以A公司為例	71
  第一節 個案公司A介紹	71
  第二節 個案公司A代工手機開發專案分析	78
  第三節 新產品開發時程風險因子	98
  第四節 新產品開發時程風險因子回應策略	106

第五章 結論	11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1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4

參考文獻	116

附錄:個案訪談問題表	122

表目錄
表1- 1 A公司受訪名單與時間表	6
表2- 1 不同階段產品生命週期之特性	28
表2- 2 產品生命週期之預測策略	29
表2- 3 新產品開發生命週期八階段	30
表2- 4 風險因子列表	38
表2- 5 新產品開發風險回應策略之選擇	46
表3- 1 2006年第三季前五大廠出貨量及總市佔率	52
表3- 2 主要手機大廠出貨量(1Q'04~3Q'06)	53
表3- 3 手機產業之零組件供應鏈體系	63
表4- 1 個案分析之專案風險因子	98
表4- 2 新產品開發時程風險因子分類	108
表4- 3 新產品開發時程風險因子回應策略	109

圖目錄
圖1-1 個案研究步驟	5
圖1-2 研究流程圖	7
圖2-1 創新觀點之新產品類型	13
圖2-2 Henderson & Clark 新產品分類	15
圖2-3 Gobeli & Brown 新產品分類	16
圖2-4 線性模式	19
圖2-5 連鎖鏈結模式	20
圖2-6 同步系統模式	20
圖2-7 螺旋模式	21
圖2-8 Cooper 新產品開發流程	23
圖2-9 典型產品生命週期曲線	27
圖2-10 風險因子、風險與損失的關聯	37
圖3-1 全球行電話出貨量(1996~2006)	51
圖3-2 1Q'05~2Q'06  各地區手機出貨量	54
圖3-3 台灣手機產業出貨量	57
圖3-4 1Q'05~3Q'06 我國手機產量與成長率	57
圖3-5 台灣手機產業出貨量-依客戶結構	58
圖3-6 1Q'05~3Q'06 台灣手機海內外生產比重	59
圖3-7 1Q'05~3Q'06 台灣手機生產業務型態	60
圖3-8 1Q'05~2Q'06 台灣手機各系統生產比重	61
圖3-9 台灣手機產業產值與平均價格	62
圖3-10 貼牌客戶接單生產流程	66
圖3-11 品牌客戶接單生產流程	67
圖4-1 產品設計開發流程	76
圖4-2 專案a產品開發排程計劃及風險分析	80
圖4-3 專案b產品開發排程計劃	85
圖4-4 樣品試作階段生產流程圖	88
圖4-5 工程試作階段生產流程圖	89
圖4-6 量試階段生產流程圖	91
圖4-7 新產品開發程序之驗證流程	93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書目】
1、 小島敏彥(2002)。新產品開發管理:企業革新的生存之道(蔣永明譯),台北市:中衛發展中心。(原著出版年:1996年)。
2、 白光華(2003)。創新協同產品研發-PDM應用實務。台北縣:中國生產力中心。
3、 司徒達賢(1995)。策略管理。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4、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台北市:臉譜出版。
5、 宋明哲(2000)。風險管理-非金融風險。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6、 飛利普•科特勒(2003)。行銷管理學(方世榮譯)。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98年)。
7、 施振榮(1996)。再造宏碁。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8、 陳文印(1997)。設計解讀。台北市:亞太圖書出版社。
9、 陳定國(1982)。現代行銷學。台北:華泰出版社。
10、許士軍(1983)。現代行銷管理。台北:商務印書館。
11、瓊安•史奈德與珍妮•約肯(2006)。新產品上市這樣做就對了(洪瑞璘譯)。台北市:臉譜出版。(原著出版年:2004年)。
12、鄭燦堂(2000)。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3、陳隆麒(1999)。當代財務管理。台北市:華泰出版社。
14、鄧家駒(2000)。風險管理。台北市:華泰出版社。
15、羅伯特.庫柏(2000)。新產品完全開發手冊(巫宗融譯)。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原著出版年:1998年)。

【期刋論文】
1、 吳鍚深、周勇、邱星林(2005)。企業開展科技研發存在的風險及降風險的一些看法。廣州化工期刊,33卷3期。
2、 季年芳、張宏書(2005)。基於風險因子分析的軟件項目管理模擬模型。科技進步與對策,22卷12期。
3、 郭斌、劉鵬、湯佐群(2004)。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的知識管理。研究與發展管理16卷5期。
4、 陳健訓(2003)。研發稽核之分享。品質月刊。
5、 馮景如、楊燿州(2005)。模糊理論應用於科技研發風險管理之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41卷1期。

【博碩士論文】
1、 吳及揚(2005)。企業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2、 李文欽(2006)。開發通訊新產品之關鍵因素評量模式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3、 邱俊仁(2005)。專案管理應用於新產品開發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4、 陳國樑(2004)。影響政府新產品開發專案績效之關鍵投入因素-以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輔導計畫為研究對象。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5、 陳玉波(2003)。企業專案管理之風險評估流程。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在職碩士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6、 陳春玲(2004)。論懲罰性賠償金之法律爭議與風險管理。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7、 鄭鎧鐙(2003)。導致新產品開發中止之因素分析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8、 蔡坤宏(2002)。新產品開發速度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以IC設計業為例。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9、 蔣維理(2001)。成功的新產品開模式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10、蕭其聖(2006)。台灣手機產業之設計策略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11、藍元志(2003)。專案風險管理回應策略選擇模式之建立。國立中央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網站】
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網。網址:
http://www.iii.org.tw/
2、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網。網址:
http://mic.iii.org.tw/
3、 IEK產業情報網。網址:
http://ieknet.itri.org.tw/
4、 拓墣產業研究所網。網址:
http://www.topology.com.tw/tri/
5、 電子時報網。網址:
http://www.digitimes.com.tw/
6、 科技投資網。網址:
http://www.2300.com.tw/tech/
7、 電子工程專輯。網址:
http://www.eettaiwan.com/

【網路文章、資料】
1、 林哲宏(2007)。全球運籌管理模式分析與比較之研究:以行電話手機代工產業為例。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5月18日。網址:
http://www.csu.edu.tw/csitshow/Hmanager/92data/415.doc
2、 陳慶瀚(2006)。研發專案管理。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5月3日。網址:
http://140.115.11.235/~chen/course/Entrepreneur/2006-05-03%E7%A0%94%E7%99%BC%E5%B0%88%E6%A1%88%E7%AE%A1%E7%90%86.pdf
3、王英裕(2006)。2006年上半年全球手機產銷分析與展望。經濟部通訊產業發展推動小組。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5月18日。網址:
http://www.communications.org.tw/_attfiles/6BFA584X347X9ORX146YEPMYH/2006

【其他】
1、 王韻筑(2006)。2006年上半年台灣行動通訊服務市場現況及展望。經濟部通訊產業發展推動小組,頁1。
2、 張正平(2006)。諾基亞、摩托羅拉3Q手機市佔再攀高。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外電。
3、 劉惟珺(2006)。2006年第三季全球手機產業產銷暨重要趨勢分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4、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2006a)。模組化創新的先鋒-Nokia生產暨研發佈局部析。
5、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2005)。華寶通訊全球運籌模式分析。
6、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2006b)。垂直整合的極致-Samsung生產暨研發佈局分析。
7、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2006c)。綜合型通訊方案大廠-NEC研發暨生產佈局分析。

【外文文獻】
1、 Booz, A. J., Allen B. C., & Hamilton, P. J. (1982). New Products Management for the 1980s. New York.
2、 Balachandra, R. and Friar, J. H. (1997). Factors For Success In R&D Projects And New Product Innovation: A Contextual Frame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3、 Coredo, R. (1990). The Measurement of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Firm:An Overview”. Research Policy, 19(2), 185-192.
4、 Cooper, R. G. (1993). Winning at new products :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form idea to launch. Masssachusetts: Addision Wesley Publishing, 3, 108.
5、 Cooper, R. G., and Kleinschmidt, E.J. (1995). Benchmarking The Firm's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2, 374-391.
6、 Cooper, R. G., and Kleinschmidt, E.J. (1996). Winning Businesses in Product Development: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 39, 18-29.
7、 Crawford C. M. (1997). New Product Management. IRWIN, New York:McGraw-Hill.
8、 Gobeli, D. H. and Brown D. J. (1987). Analyzing Product Innovations. Research Management, 30(4), 25-31.
9、 Henderson, R. M. and Clark, K. B. (1990). Architectural Innovation:the Reconfiguration of Existing Product Technologies and the Failure of Established Firm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5, 9-30.
10、Keegan, W.J.(1989). 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1、Kleinschmidt, E. J., and Cooper, R. G. (1991). The Impact of Product Inn8ovativeness on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9, 240-251.
12、Kotler, P. (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New Jerse:Prentice-Hall Inc.
13、Levitt, T. (1965, Nov/Dec). Exploit the Product Life Cycl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43(6), 81-94.
14、Montoya-Weiss M.M. and Calantone R. (1994). Determinants of New Product Performance: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1(5), 397-417.
15、PMI Standards Committee(2000).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A:.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16、Porter, M.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 Free Press.
17、Sampson P. (1970). Can Consumer Create New Products?. Journal of the Market Research Society, 12(1), 40-52.
18、Saren, M. (1984). A Classification of Review Models of The Intra-Firm Innovation Process. R&D Management, 14(1), 11-24.
19、Souder, W. E. (1987). Managing New Product Innovations. M.A.: Lexington Books.
20、Souder,W. E. (1988). Managing Relations Between R&D and Marketing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s.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5, 6-19.
21、Williams, T. (1993). A Classified Bibliography of Recent Research Relating to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2、Tabrizi, B. & Walleigh, R. (1997). Defining Next Generation Products:An Inside Look.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5(6), 116-124.
23、Thompson, A. A. (1989). 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Richard D. Irwin Inc.
24、Trott , P. (1998). Innovation Management &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London : Pitman Publishing.
25、Ulrich , K. T. & Eppinger, S. T. (2000).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延後至2017-07-17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延後至2017-07-17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