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106201319583800
DOI 10.6846/TKU.2013.00301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反分裂國家法》之戰略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rategic Analysis of Communist China's Anti-Secession Law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林鈺炎
研究生(英文) Yuh-Yan Lin
學號 70033024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06
論文頁數 10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高成
委員 - 朱新民
委員 - 潘錫堂
關鍵字(中) 反分裂國家法
兩岸關係
廢統
民進黨
共產黨
關鍵字(英) Anti-Secession Law
Cross-strait relations
Abolition of Unification
DPP
CPC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1987年臺灣雖然解除戒嚴並開放大陸探親,但於1996年卻爆發臺海危機,使兩岸關係急速冷卻。2000年主張臺獨的民進黨取得政權之後,不斷地以臺獨議題挑釁中共,使中共對兩岸議題之回應處於被動。2003年胡錦濤接任中共國家主席,正式主導中共政局。但面對民進黨2004年總統大選連任獲勝後,中共已深知針對臺獨議題,應化被動為主動回應。因此中共為了反對和遏制臺獨,遂於2005年3月14日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反分裂國家法》立法通過後,臺灣於2006年及2008年間分別提出「廢統論」與「入聯公投」之臺獨議題。雖然中共不再出現如前大規模之文攻武嚇,但美國卻搶先譴責臺獨議題。顯然地,中共為其國家發展而不受臺獨勢力影響,已成功地運用《反分裂國家法》建構「聯美遏獨」之策略,再運用柔性惠臺政策,促使兩岸關係步入有利於統一之局勢,所以本論文將客觀地探討中共《反分裂國家法》之戰略意涵,以期能彰顯本論文的參考價值。
本研究首先以文獻分析法探究,《反分裂國家法》具有對臺「軟硬兼施」防獨之策略、紓解內部對臺主張動武之壓力及建構「聯美遏制臺獨」之合作等三個戰略意涵。其次發現《反分裂國家法》不但符合李德哈特《間接路線》之戰略論;而且欲營造「美中共管臺海」以防獨之策略,以便不影響中共能優先執行「國家和平發展」之戰略,並為實現和平統一而開創兩岸互動之新格局,。
本研究建議,中臺雙方應弱化民族主義之情懷,以避免戰爭之發生;臺灣應認清小國外交之因應策略及歷史趨勢,並應推動「親美、和中及友日」之國家戰略,尤其是臺灣人民應改變其思維,認清「兩岸問題」與「臺灣前途」是取決於美中臺互動的關係而非臺灣人民所能自行決定也。
英文摘要
Although the Taiwan government removed the martial law and allowed Taiwanese to visit their relatives in China in 1987,the Taiwan Strait crisis broke out in 1996 and promptly resulted in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suspension.The DPP government constantly challenge the China with issues of Taiwan Independence after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advocating Taiwan Independence took regime in 2000. The China responded those with passivity. In 2003 Hu Jintao took over the Chinese Chairman and formally le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ouncil but in the face of the Taiwan's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2004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won it again. That the CPC had been deeply aware of managing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issues should change the passivity as the active response. Accordingly, in order to oppose and suppress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assed "Anti-Secession Law" on March 14,2005.
After the "Anti-Secession Law" legislately passed, during 2006 and 2008 the Taiwan government respectively raised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issues of “Abolition of Unification” and “Referendum for Entering United Nations”.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no longer used a large-scale writing attacks and military intimidation as what it previously had done on Taiwan but U.S. got to the front line to reprimand the Taiwanese independence. Obviously the strategy that CPC used Anti-Secession Law to successfully construct the alliance with U.S. so to suppress the Taiwanese independence from effecting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n using the policy of flexible benefits to Taiwan again so to promote a beneficial pro-reunification
situation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It is this paper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ti-secession law" and be able to demonstrate the referenced value of this thesis. The study firstly explored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alysis that"Anti-secession law" had been thre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that are the strategy of carrot and stick on Taiwan to prevent Taiwan independence、to relieve the pressure from internal assertion of using military force on Taiwan and to construct the co-operative strategy of the alliance with U.S to suppress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Secondly, found the "Anti-secession law" not only meets with Strategic theory: The Indirect Approach of Basil H. Liddell Hart but also will build up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s strategy to jointly control the Taiwan Strait in order not to influence the strategy of national peaceful development preferentially executed and enable to create the interactive new situations of Cross Straits for fulfilling the goal of the peaceful reunificati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CPC and Taiwan weaken their nationalist feelings in order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war. However Taiwan should recognize the diplomatic coping strategies of statelet and historical trends, and promote the National Strategy, Close to the United States, Reconciliation with China and Friendship to Japan ,Especially the Taiwanese should change their thinking and pragmatically realize that Taiwan's future is jointly determined by Taiwan ,China ,and U.S. but not Taiwanese alon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中共《反分裂國家法》之戰略分析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分析 …………………………………………………4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8
第四節 研究架構 …………………………………………………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6
第二章 反分裂國家法立法背景與過程     ……………………17
第一節 反分裂國家法立法背景 …………………………………17
第二節 反分裂國家法立法過程 …………………………………24
第三節 小 結………………………………………………………35
第三章 反分裂國家法內容分析     ……………………………37
第一節 法條內容意義…………………………………………… 37
第二節 中英名稱意涵 ……………………………………………48
第三節 反分裂國家法之作用 ……………………………………50
第四節 小 結  ……………………………………………………54
第四章 反分裂國家法之戰略意涵     …………………………56
第一節 對臺「軟硬兼施」防獨之策略 …………………………56
V
第二節 紓解內部對臺主張動武之壓力 …………………………60
第三節 建構「聯美遏制臺獨」之合作 …………………………62
第四節 小 結  ……………………………………………………65
第五章 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後之影響     ………………………68
第一節 對臺海兩岸情勢之影響 …………………………………68
第二節 對中共和平發展之影響 …………………………………77
第三節 對美中互動關係之影響 …………………………………80
第四節 小 結………………………………………………………86
第六章 結 論 …………………………………………………… 88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8
第二節 建議事項 …………………………………………………90
參考文獻……………………………………………………………94
附 錄 ………………………………………………………………101
中共《反分裂國家法》中文全文…………………………………101
中共《反分裂國家法》英文全文 ……………………………… 103
VI
圖 表 目 錄
圖1-1 本文分析架構…………………………………………………14
表1-1 文獻分析 ………………………………………………………4
表2-1 《反分裂國家法》的法理依據………………………………19
表2-2 《反分裂國家法》草案與生效後之比較……………………28
表3-1《反分裂國家法》對臺灣「有利與不利」之比較 …………47
表5-1中華民國對世界地區進出口貿易國家名次表 ………………74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 文
(一)專 書
1.王高成,《交王往與促變》,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3。
2.王高成,《兩岸新形勢下的國家安全戰略》,臺北市:秀威資訊,2009.10。
3.王高成、向駿等,《2050中國第一?權力轉移理論下的美中臺關係之迷思》,臺北:傳揚文化,2006.6。
4.王高成,2005年美中臺關係的檢視與展望,《世界格局與兩岸關係:和平與發展的展望》。臺北:時英出版社,2006年。
5.亓樂義,《捍衛行動-1996台海飛彈危機風雲路》,台北:黎明文化,2006年。
6.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編,《中國台灣問題(幹部讀
本)》,北京:九州出版社,1998年。
7.《反分裂國家法》,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
8.朱新民,〈胡溫對臺政策總評與兩岸契機〉,《胡溫主政下對臺政策與兩岸關係》,〈胡溫對臺政策總評與兩岸契機〉,遠景基金會,2006。
9.朱新民,〈胡溫對臺政策之轉折〉,《胡溫主政下對臺政策與兩岸關係》,〈胡
溫主政下對臺政策與兩岸關係〉,遠景基金會, 2006。
10.朱新民,〈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政策〉,《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
遠景基金會,2005。
11.朱新民,〈2003年胡溫體制權力與政策總體檢〉,《2003年胡溫體制權力與
政策總體檢》,遠景基金會,2004。
12.朱新民,〈中國大陸城市基層民主研究〉,《中國大陸城市基層民主的特性
與重要性》,遠景基金會,2004。
13.朱新民,《海峽兩岸統一政策之研究1988-1992》,永然文化出版公司,1992。
14.朱新民,《到中國統一之路》,永然文化出版公司1991。
15.朱新民,《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研究1978-1990》,永然文化出版公司, 1991。
16.朱新民,《現行大陸政策與我對外關係》,1990。
17.朱新民,《中國大陸研究》,五南圖書公司,1990。
18.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江澤民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
95
19.林中斌,《以智取勝》,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8。
20.卲宗海,《兩岸關係》,臺北:五南,2006。
21.胡鞍剛,《中國崛起之路》,北京:北京大學,2007年 1月。
22.紀欣,《《反分裂國家法》立法大震撼》,台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年
初版。
23.倪世雄、王義桅主編,《中美國家利益比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24.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5翁明賢等編,《台灣的戰略未來-建構 21世紀台灣的戰略定位與策略》,台
北:華揚文化事業 2006年 5月。
26.國防部,《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亞洲觀點》 (Asian Perspectives on
27.郭壽旺(2006),<智庫影響美國兩岸政策之管道>,《華府智庫對美國臺海兩
岸政策制定之影響》。台北:秀威資訊。
28.張五岳,<中華民國的大陸政策>,《兩岸關係研究》,臺北:新文京,2003。
29.張瑞忠,《輿論戰 心理戰 法律戰300問》,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11。
30.張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臺北:生智,2004。
31.鈕先鍾教授,《戰略研究入門》,台北市:麥田出版,1998年。
33.鈕先鍾教授,《中國戰略思想新論》,台北市:麥田出版,2003年 11月初版。
34.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一輯》,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出版,2004
年初版。
35.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二輯》,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出版,2004
年初版。
36.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三輯》,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出版,2006
年初版。
37.曾章瑞、周茂林、胡瑞舟合著,《新世紀國家安全與國防思維》(臺北:空中
大學,2005年)。
38.楚樹龍,〈中國的國家利益、國家力量和國家戰略〉,《中國學者看世
界 2-國家利益卷》,香港:和平圖書。
39.楊開煌,《出手-胡政權對臺政策初探》,臺北:海峽學術,2005。
40.閻學通,<中國不惜一切代價遏制臺獨的政策來源>,《中國戰略》第3期,
2004.7,紐約:多媒體&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共同出版。
41.劉建飛、林曉光,《21世紀初期的中美日戰略關係》,北京:中共中
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
42.錢復,《錢復回憶錄》,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初版。
43.蘇起、鄭安國主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史實》,台北市: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2年。
44.叢文勝等編,《法律戰 100例》,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04年 10月。
96
(二)期刊論文及報告
1.王高成,〈中共反介入戰略與我國因應之道〉,《國防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
會》,2011.5。
2.王高成,〈國際新格局的發展與大國關係〉,《國際格局與亞太形勢學術研討
會》,2010.12。
3.王高成,〈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與美中臺三邊關係〉,《戰略與評估》,第1卷第4
期,2010.11。 4.王高成,〈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建立之探討〉,《第四屆北京臺研論壇:新形勢下
兩岸關係發展暨京臺交流》,2010.10。
5.王高成,〈臺美關係探討〉,《2010 年臺灣與世界關係研討會》,淡江大學國際
研究學院,2010.3。
6.朱新民,<建構兩岸政治關係的新思維與新挑戰─2012臺灣大選與 兩岸政
治關係分析>,<兩岸特色:理論建構與路徑探討>,《全國臺灣研究會》,
2011.08,頁116-124.
7.朱新民,<中共18大新領導班子組成對中共對臺政策的可能影響>,中共第
五代領導人蠡測與對未來影響座談會,《展望與探索雜誌社》,2011.04,頁
67-72。 8.朱新民,<臺灣政局的特色與兩岸關係的互動-臺灣民意與兩岸關係之探討
>,《第四屆北京臺研論壇學術研討會》,2010.10。
9.朱新民,<後ECFA兩岸和平發展的契機與挑戰-兩岸「共同利益」認知差距的
分析>,《兩岸關係: 共同利益與和諧發展學術研討會》,2010。
10.朱新民,<增進兩岸政治互信的認識基礎與步驟>,《首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研討會》,2009.12。
11.朱新民,<中華文化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
海協會研究中心與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共同主辦,2009.7。
12.朱新民,<中國和平崛起的省思:衝突或和諧>,《國際關係學報》,2007.01,
Vol.23,頁175-187。
13.朱新民、林家彰,<中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之職權與限制>,《中
華戰略學刊》,2005.04,頁211-245。
14.朱新民、譚偉恩,<中國開放改革之政策評析:經濟、政治的改革與外交政
97
策的調整與挑戰>,《東亞研究》,2005.01,Vol.36, No.1,頁1-48。 15.朱新民,<陳水扁大陸政策的走向--兼論國民黨應有的角色>,《政策月刊》,
2000.8,No.61,頁28-33。
16.潘錫堂,<論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之研究>,《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展
望學術研討會》,2009.12。 17.潘錫堂,<淺論兩岸文化交流-由第九屆兩岸關係研討會談起>,《展望與探
索》,第9卷第2期,頁7-16,2011.02。
18.潘錫堂,<第六次江陳會談的意涵>,《展望與探索》,第9卷第1期,頁7-13,
2011.01。
19.行政院陸委會,《大陸情勢》,2006.01,頁86。 20.洪陸訓。<中共「法律戰」與「反分裂國家法」>。臺北:《展望與探索》,
第4卷第1期,2006.01。 21.國家安全會議,<財經安全的威脅>,《2006國家安全報告》,臺灣:國家安
全會議,2006.05。 22.許光泰,從法律層面評中國《反分裂國家法》,臺北:《展望與探索》,第3卷
第4期,2005.04。 23.陳長文,〈反分裂國家法〉與〈聯合國憲章之武力禁用〉,臺北:《展望與探索》,
第4卷第1期,2006.1。 24.楊開煌,<反分裂國家法對兩岸關係之影響>,臺北:《展望與探索》,第3
卷第4期,2005.04。 25.藍天虹,<中共制訂反分裂國家法之研析>,《陸軍月刊》,第41卷第479期,
2005.07。
26.方德豪,<胡錦濤內外新思維 鄭必堅投石問路>,《亞洲時報》,2005.11。
27.沈丁立(2005.12.19),<美國衰落並不一定是好事>,《學習時報》。
28.鄧衍森(2005.11),<從國際法論中國反分裂國家法有關法理上之問題>,《台
灣國際法季刊》,第2卷第3期。
29.陸委會,(2005.4),<中共反分裂國家法國際宣傳技倆>,《大陸工作簡報》,
台北:陸委會。
30.章念馳(2004.4.15),<兩岸關係:現在與未來的反思>,《鳳凰時評》。
31.楊永明(1996.2),<國際法與禁止武力使用和威脅>,《美歐月刊》,第 11卷
第2期。
98
(三)報章雜誌
1.中央社(2004.12),<俄羅斯支持中共制訂反分裂國家法>,《中央社》。
2.中央社(2005.3),<歐盟表態 籲兩岸避免升高緊張>,《中央社》。
3.中國時報(2005.3),<反分裂國家法特別報導>,《中國時報》,A6版。
4.中國時報(2005.3),<反分裂國家法通過溫家寶:非戰爭法>,《中國時報》,
A2版。
5.中國時報(2005.3),<本報最新民調56%民眾對反分裂國家法反感>,《中國
時報》,A4版。
6.中國時報(2005.5),<宋胡會談公報全文>,《中國時報》,A3版。
7.中國時報(2005.9),<胡錦濤:統一還要長時間>,《中國時報》,A13版。
8.王銘義(2006.2),<反獨第二步北京等著美行動>,《中國時報》,A13版。
9.白德華(2007.2),<拉近兩岸 北京編閩南方言大辭典>,《中國時報》,A17版。
10.何明國(2005.3),<宋楚瑜:大陸承認兩岸分治>,《聯合報》,A4版。
11.吳志忠(2005.11),<反分裂國家法之法律問題>,《臺灣國際法季刊》,第2卷第3期。
12.汪莉絹(2005.3),<南北戰爭諭兩岸 溫爭取美同理心>,《聯合報》,A2版。
13.汪莉絹(2005.3),<反分裂國家法之目的 維護臺海現狀>,《聯合報》, A13
版。
14.林中斌(2006.3),<認清反分裂國家法之真正目的>,《蘋果日報》, A15版。
15.林中斌(2007.3),<中共嘗試面對民進黨政府>,《財訊》第300期。
16.楊開煌(2005.9),<胡錦濤的改革:和平崛起>。《中國時報》,A4版。
17.劉屏(2007.2),<臺灣正名反矮化 美官員已預見>,《中國時報》,A15版。
18.蕭旭岑(2005.4),<連戰訂月底訪訪大陸會胡錦濤>,《中國時報》,A4版。
19.聯合報(2005.3),<共軍將領:兩岸不統一 走不出海洋>,《聯合報》,A13版。
99
(四)網路資訊
1.<胡錦濤對臺新思路:從反分裂國家法談起>,《大陸情勢雙周報》,第1456期,(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會,2005.3.16)、中國國民黨全球資訊網:www.kmt.org.tw
2.<胡錦濤主席會見美國總統佈希>、《新華網》、2004.11.20、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1>1.20/content_2241550.htm;(胡錦濤與佈希共同會見記者),《新華網》、2005.9.14. 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19.14/content_3488699.htm
3.<胡錦濤主席會見美國總統佈希>、《新華網》、2004.11.20、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11.20/content_2241550.htm;(胡錦濤與佈希共同會見記者),《新華網》、2005.9.14.,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19.14/content_3488699.htm
4.大陸學者李家泉認為《反分裂國家法》是內制臺灣修憲或制憲達成法理臺獨:外制美國之《臺灣關係法》。http://www.big5.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2001034/Ulyb/A193191.html
5.大公網,http://www.takungpao.com
6.中國日報網站,http://www.big5.chinadaily.com.cn:81
7.中國網,http://www. China.com.cn/index.htm
8.中國臺灣網,http://www.big5.chinataiwan.org
9.中國評論網,http://www.tourtw.com
10.海峽評論,http://www.adanstar.com
11.華夏新聞網,http://www.big5.huaxia.com
12.鳳凰新聞網,http://www.ifeng.com/phoenixtv
100
二、英 文
1.Department of Defense, Dictionary of 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rms (US:DOD.1998)pp429-430.
2.Austri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2006.2).In the Balance:China unprecedented growth and implication for the Asia Pacific.
3.Michael R.Chambers (2006).Rising China:The Search for Power and Plenty , Strategic Security,(Seattle & Washington,D.C.NBR,2006),pp.65-1094.
4.Chong Pin Lin (1996.6) The Military Balance in the Taiwan Straits, China Quarterly,p.152
5.The Military Power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Washington,D.C.:Office of Secretary of Defense,2005)
6.Thomas J.Christensen,Strategic Asia 2002-03:Asian Aftershocks(Seattle&Washing,D.C.:NBR,2003)
7.Office of to be Secretary of Defense(2006).PRC Force Modernization and
Security in the Taiwan Strait.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6,37-41
8.Michael D.Swaine James C.Mulvenon(2001),Taiwan’s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ies:Features and Determinants.(Ithaca:
RAND,2001),Summary,pp.8-10
9.Richard L.Armitage,Joseph S.Nye(2007).The US-Japan Alliance: Getting
Asia Right through 2020,(Washington,D.C.:CSIS,2007.2)pp.3-12
10.Jeffrey A.Bader,Richard C.Bush 111(2007).Contending with the Rise of
China(Washing D.C.:The Brooking Institution,2007),pp1-1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