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106201017205700
DOI 10.6846/TKU.2010.00329
論文名稱(中文) 繪本中的「好人」與「壞人」─以百本幼幼好書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Good guys and bad guys" in the story books:100 recommended story books for kindergarten childre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高瑋稜
研究生(英文) Wei-Ling Kao
學號 69605010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5-28
論文頁數 13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怡國
委員 - 魏玓
委員 - 紀慧君
關鍵字(中) 繪本
論述
幼兒教育
關鍵字(英) story book
discourse
children educ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在功利主義盛行、道德觀念薄弱的社會文化下,扮演幼兒教育機構中教育功能的繪本,如何加強道德觀念的推行,使幼兒理解繪本中的「好」與「壞」。本研究在「媒介即訊息」的前提下,探討繪本故事中「好」與「壞」角色是如何建立,而其建立的論述為何?另一部份挑選繪本對幼兒進行施測,並與分析的文本作一交互檢閱,瞭解幼兒對於是非概念的建立為何?

研究者選擇Foucault的論述分析作為研究文本的方法,以心理分析論、社會學習論、認知發展論作為理論基礎,並利用故事架構將故事文本區分為四部份:「背景」、「主題」、「情節」、「解決」,個別探討在這四部份當中,「好」與「壞」是如何被建立;幼兒訪談部份,則使用團體討論法進行故事理解的討論。

研究結果發現「好人」論述大都建立在心理分析論中「天生」、「本能」的概念;而「壞人」則以社會學習論中則以「教化」作為建立論述的方式;幼兒理解部分,則是對故事結構清楚,但在故事的趣味性與教育性之間的模糊地帶較無法主動感知。
英文摘要
Under society and culture to be full of utilitarian prevailing and frail morality, storybooks are educational functions roles to strengthen morality and teach children to understand good and bad. This research tries to find out how “good” and “bad” characters be built up and what the discourse is; in the other hand, I pick up part of these storybooks to experiment with children, and then review the analysis of storybooks, trying to understand how children think about moral concept.

	I use Discourse Analysis of Foucault as the method of analysis. First, the study us based on Psychoanalysis, social learning theory, cognitive-development theory, furthermore according to story framework,  the text is decomposed into four parts: ”background”, “theme”, “plot” and “resolution”. I’ll discuss how ”good ” and “bad” character be built in those four parts individually. In the part of children experiment, I use Group Discussion as the method  and discuss children comprehension of stories.

	This research finds out that the discourse of “good guys” bases on “inherent”, ”instinct” in Psychoanalysis; “bad guys” bases on “education and obedient” in social learning theory. In the children understanding part, children are clear with structure of story, but not positive to perceive in the indistinct area between educational and delight functions in the stor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2
第二節	研究問題……………………………………………………………07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第一節	是非概念與幼兒……………………………………………………09
第二節	圖畫書、幼兒閱讀與繪本教學………………………………………19
第三節	品格教育與相關研究討論…………………………………………30
第四節	小結…………………………………………………………………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文本教材的選擇……………………………………………………45
第二節	論述分析……………………………………………………………50
第三節	符號學……………………………………………………………53
第四節	研究對象……………………………………………………………54
第四章	文本分析
第一節	「好」的開始─背景………………………………………………59
第二節	主題…………………………………………………………………91
第三節	情節…………………………………………………………………101
第四節	解決…………………………………………………………………107
第五節	幼兒理解……………………………………………………………112
第五章	結論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結論……………………………………………………………123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128
參考文獻……………………………………………………………………………130


圖表目錄
圖1-2-1流程圖表……………………………………………………………………08
表2-3-1教學成效整理………………………………………………………………31
表2-3-2故事理解….. ……………………………………………………………….35表2-3-3文本研究—繪本……………………………………………………………38
表2-3-4文本研究—影片……………………………………………………………41表2-3-5文本研究—教科書…………………………………………………………42
表3-1-1文本資料……………………………………………………………………46
表3-1-2文本登錄……………………………………………………………………48
表3-1-3紀錄代碼……………………………………………………………………49
表3-3-1訪談紀錄表…………………………………………………………………55
表3-3-4施測文本……………………………………………………………………55
表3-3-5團討問題……………………………………………………………………56
圖3-3-1理論架構圖…………………………………………………………………58
表4-1-1好人角色特質定義整理……………………………………………………61
表4-1-2好人特質整理—憨傻天真…………………………………………………63
表4-1-3好人特質整理—逆轉天性…………………………………………………65
表4-1-4好人特質整理—異想天開…………………………………………………67
圖4-1-1B18阿迪和朱莉…………………………………………………………….68
圖4-1-2B16大家一起拔蘿蔔………………………………………………………..69
圖4-1-3B05你要去哪裡?去看我的朋友……………………………………………70
圖4-1-4B11貝雷的新衣……………………………………………………………..70
表4-1-5好人特質整理—好人群聚,壞人特立獨行………………………………70
表4-1-6壞人特質—能力……………………………………………………………74
表4-1-7壞人特質—不滿現狀………………………………………………………75
圖4-1-5B17吃六頓晚餐的貓………………………………………………………..76
圖4-1-6B08我以後要得諾貝爾和平獎…………………………………………….77
圖4-1-7B21受傷的天使…………………………………………………………….77
圖4-1-8B20GujiGuji…………………………………………………………………78
圖4-1-8B12珍妮小霸王……………………………………………………………..78
表4-1-8壞人特質整理………………………………………………………………79
表4-1-9場景命名……………………………………………………………………80
表4-1-10正負面命題………………………………………………………………..82
表4-1-11場景………………………………………………………………………..82
表4-1-12場景安排與角色…………………………………………………………..86
表4-1-13壞人角色場景……………………………………………………………..89
表4-2-1主題…………………………………………………………………………92
圖4-2-1B5你要去哪裡?去看我的朋友……………………………………………96
圖4-2-2B7一個神奇的善意…………………………………………………………96
圖4-2-3B9雨傘………………………………………………………………………97
圖4-2-4B16大家一起拔蘿蔔………………………………………………………..97
圖4-2-5B18阿迪和朱莉……………………………………………………………..98
表4-2-2主題形式—雙主角…………………………………………………………98
圖4-2-6B8我以後要得諾貝爾和平獎………………………………………………99
圖4-2-7B15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99
圖4-2-8B19誰偷了便當……………………………………………………………100
表4-3-1衝突與解決………………………………………………………………..106
表4-4-1結局整理—善有善報……………………………………………………..108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毛連塭(1994)。生活教育與道德成長。台北:心理。
王紫虹(2005)。主題統整式的圖畫書閱讀教學行動研究─以中年級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言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朱伶莉(2004)。幼兒對圖畫書回應行為之探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六(1988)。道德發展與行為之研究。台北:水牛。
李玉貴(2001)。以「圖畫」「故事」「書」培養閱讀與寫作能力。研習資訊,第18卷第5期,5-27頁。
李宛靜(2002)。語言學習障礙兒童口語述說能力。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麗卿(1999)。童言童語非同小可—談幼兒敘事體之功能。國教世紀,第187期,28-35頁。
林麗卿(2000)。敘事體在學前幼兒發展中之功能探討。新竹師院學報,第13期,149-186頁。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臺北:心理。
林佩蓉、陳淑琦(2003)。《幼兒教育》。北縣蘆洲:空大。
林德姮(2004)。圖畫故事書中的後設策略。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敏而、陳鴻銘(2002)。可預測讀物與幼兒閱讀發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4期,11-25頁。
金瑞芝(2000)。淺談親子共讀圖畫書。幼教資訊,第10期,29-31頁。
周于佩(2007)。從社會文化的角度看兒童理解中的好人與壞人個案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幼兒教育組碩士論文。
苑菊芬(2005)。「幼稚園101本好書」自我概念之內容分析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所碩士論文。
品德教育資源網(2007)。2009年8月10日取自:http://ce.naer.edu.tw/subject.php
邱碧瑩(2007)。品格教育融入國小三年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成效之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蘭(2007)。做人做事由小處學起。學前教育,29卷,11期,P 8-9。
洪蘭(2007)。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學前教育,30券,8期,P10-11。
洪蘭(2008)。學會閱讀,孩子不寂寞─培養閱讀習慣,讓孩子擁有一輩子可用的好工具。學前教育,31卷,1期,P 24-25。
高玉鈴(2004)。我是這樣說故事的─二位幼稚園大班女生看圖畫書說故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高麗芷(2008)。教出「文明」的孩子─父母除了愛孩子,還要善盡教育之責。學前教育,31卷,2期,P 34-35。
陳佩琪(2007)。幼稚園圖畫書中家人關係之分析研究─以幼稚園101本好書為例。國立花蓮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陳玉梅(2007)。幼兒品德教育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台灣東華。
張鑑如、章菁(2002)。幼兒敘述能力之發展:多年期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1615-1641。
張莉莉(2006)。幼稚園教師圖畫書教學歷程中的討論活動分析─以「美德」主題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振芬(2006)。孩子中文強,爸媽要多話。學前教育。取自:http://aprilnotebook.blogspot.com/2006/12/20061130.html
許玉英(2004)。一位幼教教師故事教學的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奕築(2005)。誰是「惡棍」?迪士尼反派角色形象研究─ 以1989年至2004年間之迪士尼動畫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曾子芙(2009)。正常與異常的界線─特教教科書之幻想主題分析。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黃瑞琴(1997)。幼兒讀寫萌發課程。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黃瀞慧(2007)。幼稚園教師圖畫書教學設計之研究-以艾瑞卡爾的作品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
黃俊彥(2007)。死亡的社會建構─剖析安寧照顧論述建構之死亡意象與社會文化意涵。淡江大學大眾傳播所碩士論文。
黃美湄(2008)。電視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學前教育,31卷,3期,P 18-21。
詹日宜(2005)。圖畫書教學情境中幼兒分享概念發展之探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大春(1995)。傅柯。台北:生智
鄭麗玉(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鄭永鈴(2009)。幼兒閱讀與品德孕育。健康˙品德˙自然˙能力─閱讀教學資源手冊,P14-17。
趙金婷(2004)。幼兒對不同類型繪本故事之口語反應分析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35卷第二期,155-174頁。
蔡宛珊(2004)。成人讀者對圖畫書的解讀─以幾米作品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含博士班)碩士論文。
劉玉惠(1994)。聖界與凡界:慈濟論述之幻想主題分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素卿(2005)。幼兒對童話故事的道德理解之研究-以經典童話故事討論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興國(2010)。隨想國:「露齒笑」雜談http://paper.wenweipo.com/2000/10/07/OT0010070008.htm
歐陽教(1983)。道德判斷與道德教學。臺北,文景。
蘇建文、林美珍、陳李綢、程小危、吳敏而、林惠雅、柯華葳、幸曼玲、陳淑美(1998)。發展心理學。臺北,心理。
釋德凡(2007)。父母與師長是孩子的模。《衲履足跡》2007春之卷。
2009年7月30取自: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830%3A2009-06-06-01-29-44&catid=94%3Ameet-master&Itemid=355&lang=zh
臺北市品德教育網站(2007)。2009年7月30日取自:http://tmw5.tmps.tp.edu.tw/personality/
Bernard Spodek, Olivia N. Saracho (1998)。Right from the start: teaching children ages three to eight. 郭靜晃、陳正乾譯。幼兒教育 適合3~8歲幼兒的教學方法。臺北市,揚智文化。
Erikson, Erik H. (1963)。Childhood and society。New york,Norton。
Gillian Rose. (2006)。Visual Methodologi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Visual Materials。(王國強譯。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台北,群學。)
John Fiske(1995)。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臺北:遠流。張錦華譯(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
Michel Foucault(1977)。Discipline and Punish:The Birth of the Prison。(劉北成、楊遠嬰譯(1992)。規訊與懲罰:監獄的誕生。臺北:桂冠。)
Molly Bang(2003)。Picture this : perception & composition。楊茂秀譯(2003)。圖畫˙話圖 知覺與構圖。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Peter Brooker.(2003)。A glossary of cultural theory。(王志弘、李根芳譯(2004)。文化理論詞彙。台北,巨流。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