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102201217163000
DOI 10.6846/TKU.2012.00396
論文名稱(中文) 從建構主義探討「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建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n Building "Cross-Strait Military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 - A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m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1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曾煥利
研究生(英文) Huan-Li Tseng
學號 79833018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1-02
論文頁數 14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高成
委員 - 洪陸訓
委員 - 李大中
關鍵字(中) 國際關係
建構主義
中華民族
中華文化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和平紅利
關鍵字(英) international relation
Constructivism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profit of peac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和平與發展是當前兩岸共同的語言,兩岸關係正常化則對和平與發展有正面助益,不僅是實現兩岸互利互惠的關鍵與基礎,更是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基石,同時也是國際間最大的期望。
本文嘗試透過國際關係建構主義的無政府文化與身份、認同、國家利益等的角度思考,探究兩岸在「九二共識」的認知與前提下,促使兩岸進入協商、互動時代。藉由建構主義之達成必要條件的「自我約束」,與充分條件之「共同命運」、「同質性」與「相互依存」配合下,建構兩岸的集體身份-「中華民族」,呈現臺灣的客觀的國家安全利益,同時再透過人民的力量由下而上,支持決策者的主觀利益,進而產生對外作為-兩岸信心建立措施。運用此論點分析,一方面檢視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現況與困境;一方面期望應用建構主義理論與兩岸特有的共同認知-「中華文化」相輔相成,以持續互動、建構結構、凝聚認同突破兩岸目前的「安全困境」,期能創造兩岸和平的新時代,並共享和平紅利。
英文摘要
Peace and development” is currently common languag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which is positively impacted and benefit from the normalization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It is not only the key and basis for achieving mutual benefit and reciprocal in between but also the footstone for stabilit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which meets the greatest expectation globally.
This article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cross-Strait negotiation and interaction based on the acknowledgement and prerequisite of “1992 consensus” from the viewpoint of anarchy culture together with status, recognition and national interest of constructivism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rough Constructivism’s achieving the essential condition of “self-restrain”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 of “common predestination”, “homogeneity, and “interdependence”,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establish “collective identity”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racial identification, which presents the objective national security interests of Taiwan. And moreover through attaining the subjective interests of bottom-up support from people to decision makers, the outward action- “establishment of cross-Strait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is achieved. 
 Base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bove, the author reviews the status quo and dilemma of cross-Strait CBM on one hand and, on the other hand, expects to apply constructivism theory and the common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hope to susta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action, condense identification, and make a breakthrough of current “security dilemma”; and, furthermore to create a new era of cross-Strait peace and share the profit of peac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從建構主義理論探討「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建立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06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09
第四節	研究架構1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6
第二章   建構主義的觀點18
第一節   國際關係的主要理論18
第二節   建構主義的理念 28
第三節	   建構主義下的國家身份與國家利益30
第四節	   小結37
第三章   軍事互信機制的定義與發展40
第一節   「軍事互信機制」的定義40
第二節   國際間「軍事互信機制」的經驗 44
第三節	中共與各國的信心建立措施 53
第四節   小結 59
第四章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發展與現況61
第一節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歷史回顧 61
第二節   中共對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觀點68
第三節   我國對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觀點73
第四節   當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困境78
第五節   小結 82
第五章   以建構主義理論探究軍事互信機制之建立84
第一節   從建構主義的互動模式分析 85
第二節   從建構主義的結構模式分析100
第三節   從建構主義的認同模式分析111
第四節   小結125
第六章   結論127

參考書目  131

表目錄
表1-1:國際主要論述重點 ………………………………………………………………6
表2-1:三大理論研究其內涵與操作方式 …………………………………………………38
表4-1: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歷史回顧表 ………………………………………………66
表4-2:中國大陸對「一個中國」原則論述 ………………………………………………68
表4-3:馬政府對「軍事互信機制」重要論述 ……………………………………………76
表5-1:2011 年我國政府對「文化」的相關論述…………………………………………103
表5-2:2011 年中共對「文化」的相關論述………………………………………………104
表5-3:馬英九就職前對「九二共識」重要談話內容…………………………………… 112

圖目錄
圖1-1:本文研究架構圖………………………………………………………………………13
圖5-1:兩岸交流統計圖………………………………………………………………………90
圖5-2:兩岸互動概念圖………………………………………………………………………94
圖5-3:臺灣民眾的自我概念圖………………………………………………………………123
圖5-4:兩岸關係改善,但民對大陸反感圖…………………………………………………12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1.	王高成主編,2009年。《兩岸新形勢下的國家安全戰略》。台北:秀威資訊。
2.	王銘義著,2005年。《對話與對抗—臺灣與中國的政治較量》。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社。
3.	王逸舟,1999年,《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台北:五南圖書。
4.	方柏華,2001。《國際關係的格局─理論與現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	宋鎮照,2009年。《變動中的中國、臺灣與東南之新三角關係:政治VS經濟、發展VS安全、區域化VS全球化之策略思維》。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6.	林正義,1989。《臺灣安全三角習題:中共與美國的影響》。台北:桂冠出版社。
7.	吳乃德,1994。《省藉意識、政治支持和國家認同─臺灣族群政治理論初探》。台北:業強出版社。二版。
8.	邱垂正,2008年。《兩岸和平三角建構》。台北:秀威資訊。
9.	陳明通等著.臺灣安全研究小組,2005。《民主化臺灣新國家安全觀》。台北:先覺。
10.	明居正主編,1996。《雙贏?雙輸?兩岸關係何去何從?》。台北:致良出版社。
11.	邵宗海。1998。《兩岸共識和兩岸歧見》。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12.	周世雄。1998。《兩岸政治外交總體檢》。台北:河洛圖書公司。
13.	吳東林,2002。《巨變中的強權戰略》。臺北:時英出版社。
14.	倪世雄等著,2001。《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5.	翁明賢,2010。《解構與建構臺灣的國家安全戰略研(2000-2008)》。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6.	翁明賢著。2001。《突圍─國家安全的新視野》。台北:時英出版社。
17.	翁明賢等合編,2008。《全球戰略形勢下的兩岸關係》。台北:華立圖書。
18.	孫承斌,2008。《胡錦濤強調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
19.	寇健文著,2005。《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制度化與權力轉移1978-2004》。台北:五南出版社。
20.	孫亞夫、黃文濤,2009。《努力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21.	鈕先鍾譯,John M. Collins 著,1982 年。《大戰略》。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22.	張五岳主編,邵宗海、張五岳、林文程、郭建中等合著,2003年。《兩岸關係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 
23.	楊開煌,2009。《新局:對胡六點之解讀》。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24.	楊開煌,2007。《新政-胡錦濤時代的政治變遷》。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
25.	張五岳主編,高輝、趙春山、魏艾等合著。2003年。《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 
26.	劉紅, 2004。《民進黨執政狀況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
27.	鄭海麟編,2008。《新世紀兩岸關係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28.	Alexander Wendt原著,秦亞青譯,2002年。《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9.	戴萬欽編著,2009。《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和平與合作的進展》。台北:時英出版社。
30.	國防報告書編纂小組。中華民國87-98 國防報告書。台北:黎明文化公司。

(二)期刊論文:
1.	王衛星,2009/2。<兩岸軍人攜手共建軍事安全互信>,《中國評論》,頁14-16。
2.	方長平、馮秀珍,2002/5。<國家利益研究的範式之爭:新現實主義、新自由主義和建構主義>,《國際政治月刊》,第4卷第3期,頁26-34。
3.	林正義,2009/2。<胡六點與軍事信心建立機制>,《戰略安全研析》,第46期,頁10-12。
4.	林文隆,2009/2。<臺海軍事互信機制的困境與突破>,《戰略安全研析》,第46期,頁35-38。
5.	林正義,1998/9。〈歐洲及亞太信心暨安全建立措施之研究〉,《理論與政策》,第12卷第3期,頁 88-89。
6.	陳子平,2009/2。<兩岸建構「軍事互信機制」之展望>,《戰略安全研析》,第46期,頁31-34。
7.	袁易,2001<對於Alexander Wendt 有關國家身份與利益分析之批判:以國際防擴散建制為例>,《美歐季刊》,第15卷第2期,2001年夏季號,頁265-292。
8.	翟文中,2003。<兩岸軍事信心建立措施的建構:理論與實際>,《國防政策評論》,第4卷第1期,2003年秋季,頁22。
9.	謝台喜,2002/9。<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研議>,《陸軍學術月刊》,第38卷第445期,頁80-86。
10.	邁克爾•邁克維爾,1999/1。〈論安全對話、建立信任措施和聯盟的作用〉,《中國評論》,第13期,頁20-23。
11.	蕭朝琴,2003/1。<兩岸信心建立措施芻議>,《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1期,頁65-91。

(三)網際網路:     
1.	2009/4/29。〈2004年中國的國防〉,《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12/27/content_2385569.htm〉。
2.	2008/10/11。〈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如何在困難中推進〉,《中國評論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6/7/6/10076763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767639>。
3.	楊念祖,2009/2/23。<關於推動台海兩岸軍事安全互信的認知問題>,《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faps.org.tw/〉。
4.	2008/11/20。<兩岸建立互信機制的可行性>,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周報1540期,《中央網路報》,〈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0&docid=100581496〉。
5.	王崑義,2010/5/8。<如何建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海峽交流基金會網站》,〈http://www.sef.org.tw/mp.asp?mp=1〉。
6.	羅援,2009/1/5。<兩岸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不可失>,《新華社-國際先驅導報》,〈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9-01/05/content_10605084.htm〉。
7.	辛旗,2010/9/22。<化解政治定位難題 推動兩岸關係向深入發展>,《中國評論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search/searchSite.jsp?sw=%E8%BE%9B%E6%97%97%EF%BC%9A%E5%8C%96%E8%A7%A3%E4%B8%A4%E5%B2%B8%E6%94%BF%E6%B2%BB%E5%AE%9A%E4%BD%8D%E9%9A%BE%E9%A2%98%E9%9C%80%E8%A6%81%E6%96%B0%E6%80%9D%E7%BB%B4〉。
8.	張亞中,2010/4/3。〈兩岸和平發展的理論探討〉,《中評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
9.	Tungtsingling,2005。<大國興起與現實主義的理論困境>,《甘肅理論學刊》,2005年第1期,〈http://zazhi.zcom.com/001971378.html〉。
10.	倪峰,2004。〈對多邊主義理論構成的一些探索〉,《國際論壇》,2004 年第6 期,〈http://scholar.ilib.cn/Abstract.aspx?A=sxlljydk200509008〉。
11.	巨克毅,2010/6/26。〈新思維:全球化下兩岸和平戰略的互動與省思〉,《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3/4/2/6/101342648.html?coluid=136&kindid=4711&doci  d=101342648&mdate=0626012326〉。
12.	2007/5/23。〈美蘇 / 美俄關係發展大事〉,《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07/05/23/GJ0705230031.htm〉。
13.	曾復生,2010/3/15。〈台海兩岸建構軍事互信機制的關鍵要素〉,《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2/7182〉。
14.	李大中,2009/11/3。〈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展望與挑戰〉,《和平論壇》,〈http://www.peaceforum.org.tw/onweb.jsp?webno=333333315;&webitem_no=1781〉。
15.	2009/3/9。〈溫家寶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全文)〉,《中評社》,〈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16.	中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臺辦新聞發布會〉,2009年4月,〈http://www.gwytb.gov.cn:82/〉
17.	王宗銘,2010/4/5。〈兩會/溫家寶:海西先行先試,建立兩岸特色經濟合作機制〉,《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0/03/05/162-2576362.htm〉。
18.	2009/3/4。〈撤對臺飛彈非軍事互信前提〉,《文匯報網》,〈http://paper.wenweipo.com〉。
19.	2009/3/9。〈兩岸軍事交流從學術起步〉,《香港大公報網》,〈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more.asp?cid=79&p=264〉。
20.	2009/3/14。〈兩岸有信心和平解決臺灣問題〉,《香港大公報網》,2009年3月14日,〈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more.asp?cid=79&p=264〉。 
21.	吳康寧,2010/4/5。〈大陸全國政協委員尹卓:兩岸應建軍事互信機制〉,《中央廣播電臺》,〈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id=1&id2=3&nid=234454〉。
22.	陳凱生、萬家維,2010/7/31。〈對臺撤飛彈?耿雁生:在軍事互信下可討論〉,《今日新聞網》,〈http://www.nownews.com/2010/07/31/91-2631507.htm〉。
23.	2011/3/31。〈國新辦就《201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舉行發佈會 〉,《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lianghui.china.com.cn/zhibo/2011-03/31/content_22252608.htm〉。
24.	曾復生,2010/3/15。〈台海兩岸建構軍事互信機制的關鍵要素〉,《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2/7182〉。
25.	2010/10/19。〈美聯社專訪總統報導與答覆原文對照〉,《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89437&ctNode=5618&mp=1〉。
26.	倪鴻祥,2011/5/13。〈馬英九:兩岸關係成就,可化解連任障礙〉,《中評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
27.	馮昭,2009/11/19。〈臺灣學者:兩岸軍事互信要先有政治互信〉,《多維新聞》, < http://politics.dwnews.com/big5/news/2009-11-19/55071851.html>。
28.	2011/5/4。〈距離不在兩岸 而在人權〉,《中央網路報》,2011 年5 月4 日,< http://www.cdnews.com.tw >。
29.	2011/5/14。〈馬英九:八成臺灣人反「台獨」〉,《海峽資訊網》,< http://www.haixiainfo.com.tw/print147402.html>。
30.	2008/10/11。〈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如何在困難中推進〉,《中國評論網》,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6/7/6/10076763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767639>。
31.	馮昭,2009/11/19。〈臺灣學者:兩岸軍事互信要先有政治互信〉,《多維新聞》, < http://politics.dwnews.com/big5/news/2009-11-19/55071851.html>。
32.	鄧岱賢,2009/7/17。〈國共論壇與兩岸關係〉,《財團法人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2/6152〉。
33.	巨克毅,2010/6/26。〈新思維:全球化下兩岸和平戰略的互動與省思〉,《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3/4/2/6/101342648.html?coluid=136&kindid=4711&docid=101342648&mdate=0626012326〉。
34.	〈世界經濟變遷下的兩岸經貿關係〉,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週報1535期,〈http://www.kmt.org.tw/hc.aspx?id=44&aid=2066〉。
35.	黃季寬,2010/7/12。〈吳胡會 胡錦濤盼ECFA盡快落實〉,《中央社》, 〈http://www.cna.com.tw/SearchNews/doDetail.aspx?id=201007120216&q=%e5%90%b3%e8%83%a1%e6 %9c%83〉
36.	曾依璿、蘇龍麒,2010/7/30。〈中若撤彈 國防部:樂觀其成〉,《臺灣英文新聞》,,〈http://www.etaiwannews.com/etn/news_content.php?id=1334020&lang=tc_news&cate_img=257.jpg&cate_rss=news_PD〉。
37.	2009/4/23。〈專論:馬英九回應胡六點 平衡與務實〉,《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4/9/2/100949233.html?coluid=5&kindid=114&docid= 100949233&mdate=0423091044〉。
39.	2009/12/26。〈蘇起:臺灣處境是“三大之間難為小”〉,《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w/2009-12/26/content_12705973.htm〉。
40.	陳林幸虹,2009/12/24。〈蘇起:和中友日親美 維持臺灣安全繁榮〉,《中央廣播電臺》,〈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id=1&id2=1&nid=227758〉。
41.	季平,2008/7/24。〈王高成:美國會議員若支持 將對美台軍售有益〉,《中央廣播電台》,〈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161110〉。
42.	王寓中,2010/6/18。〈笵士丹回馬槍 戳破馬氣球〉,《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n/18/today-fo1-4.htm〉。
43.	閻光濤,2011/9/27。〈台海/美:支持維續兩岸和平 信守TRA〉,《中央網路報》,〈http://www.cdnews.com.tw〉。
44.	趙黎青,2010/8/30。〈ECFA後兩岸和平發展進程:先軍後政實現“胡馬會”〉,《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4/0/3/2/101403270_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403270&mdate=0903141706〉。
45.	2010/10/28。〈陸客自由行有助增進兩岸互信〉,《聯合新聞網》,2010 年10 月28 日,< http://blog.udn.com/NO12/4567729>。
46.	李仲維,2011/3/15。〈張榮恭:擴大經貿互利是兩岸施政共同點〉,《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6/2/8/8/101628842.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1628842&mdate=0315104753〉
47.	2011/4/20。〈陸委會:兩岸經貿交流減少敵意〉,《中央社》,〈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20/5/2q5qg.html〉。
48.	劉性仁,2010/11/23。<政治互信需經驗累積>,《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1/8047 >。
49.	李家泉,2010/11/23。<關於兩岸軍事互信和政治互信的關系>,《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
50.	2010/9/5。國民黨中央政策,〈兩岸經濟協議開拓國際市場〉,《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574期,〈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0&docid=101239406〉。
51.	朱新民,2010/11/12。〈中華文化與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 http://www.npf.org.tw/post/12/6236>。
52.	2010/11/30。〈在現代化進程中重塑中華文化影響力〉,《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4/9/0/4/101490470.html?coluid=93&kindid=2783&docid=10149047 0〉。
53.	桂宏誠,2002/9/30。〈中華民族的凝成:國家認同與文化一體〉,《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78.htm l>。
54.	2010/8/2。〈從『胡六點』展望兩岸新局〉,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週報1544期,〈http://www.kmt.org.tw/hc.aspx?id=44&aid=2066〉。
55.	2009/8/5。〈馬英九低調過境美國 兩岸都放心〉,《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7/9/8/100979894.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979894〉。
56.	陳東旭、李志德、朱婉寧,2010/8/1。〈臺與他國簽FTA 王毅:合理對待 務實處理〉,《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5695180.shtml〉。
57.	2010/8/1。〈大陸:務實看待臺灣和其他國家簽FTA〉,《美國之音中文網》,〈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1.voanews.com/chinese/news/20100630-TP-CHINA-TAIWAN-  SIGNS-FTA-OTHER-COUNTRIES-97465159.html〉。
58.	2008/8/5。〈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全文-人民奮起,臺灣新生〉,《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y/21/today-fo7.htm〉。
59.	2009/4/5。〈中央日報:馬英九遙祭黃帝陵很有意義〉,《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3/3/6/100933677.html ?coluid=7&kindid=0&docid=1 00933677〉。
60.	2008/3/21。〈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全文「人民奮起,臺灣新生」〉,《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y/21/today-fo7.htm〉。
61.	2009/4/6。〈官方外圍網站 批馬中國政策論述空白〉,《臺灣維新》,〈http://www.shadowgov.tw/19596_0_is.htm〉。
62.	2009/12/31。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馬總統接受『國際政治』(Internationale Politik) 期刊書面專訪〉,〈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72852&ctNode=5628&mp=1〉。
63.	2009/4/17。〈台工商時報:臺灣對大陸經濟過度傾斜嗎?〉,《中國評論新聞網》,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4/4/3/100944303.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944303>。
64.	趙春山,2010/7。〈ECFA 時代:邁向體制對話〉,〈http://www.21stcentury.org.tw/wp-content/uploads/2010/07/JHAOCHUN-SHAN.pdf〉。
65.	2010/8/1。〈小馬:中華民族再內戰是悲劇〉,《美國中文網》, hhttp://174.120.145.163:82/gate/big5/www.sinovision.net/index.php?module=news&act=details&col_id=41&news_id=81169。
66.	2009/7。〈兩岸互動一年:馬總統滿意度〉,《遠見雜誌民調中心》,〈http://www.gvm.com.tw/gvsrc/200907_GVSRC_others.pdf〉。
67.	王崑義,2010/11/18。<踐履「 和平護國 」理念 有助實現國泰民安理想 >,《戰略風--王崑義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wang8889999/article.php?pbgid=22448&entryid=599578&comopen=1 >。
68.	鄭博文,2011/11/16。〈說清楚,不要和平要什麼?〉,《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720808.shtml>。
69.	2009/3/18。〈兩岸建軍事互信機制,劉揆:國防部會有準備〉,《中廣新聞網》,〈http://n.yam.com/bcc/politics/200903/20090317030157.html〉。
70.	2011/6/28。〈自由,真行!〉,《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424728.shtml〉。
71.	李風,2009/2/18。<兩岸建立軍事互信相關問題探討>,《新華澳報》,〈http://www.waou.com.mo/detail.asp?id=33237〉。
72.	蘇起,2011/8/26。〈九二共識 兩岸和解的關鍵〉,《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rintfriendly/9612>。

(四)報紙:
1.	1998/4/18。〈行政院院長蕭萬長贊同和歡迎兩岸能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聯合報》,1版。
2.	2004/5/17。〈中台辦國台辦授權就當前兩岸關係問題發表聲明〉,《人民日報》,版1。
3.	2010/9/24。<臺灣必須面對新環境」>,《聯合報》,版4。
4.	2010/9/17。〈兩岸解藥:「連結論」好過「統一論」〉,《聯合報》,版A2。
5.	2009/2/20。〈印巴衝突與南亞未來前景〉,《青年日報》,版2。
6.	2009/11/11。〈7年頭一遭 兩韓黃海開火〉,《蘋果日報》,版19。
7.	2009/7/27。〈3度聯合軍演中俄反恐機制成形〉,《中國時報》,版13。
8.	2009/3/12。〈中國盼兩岸軍事能展開接觸,國臺辦:可從退役軍人先交流〉,《自由時報》,版2。
9.	2009/6/25。〈中向美要求停對臺軍售〉,《聯合報》,版A11。
10.	2009/11/17。〈兩岸破解政治難題:先經後政、 先易後難〉,《中華日報》,版3。
11.	2009/12/31。〈創造政治、軍事協商條件〉,《聯合報》,版14。
12.	2011/11/17。〈國台辦:兩岸多交流為和平奠基〉,《聯合報》,版7。
13.	2008/1/2。〈中共為破壞臺海安全始作俑者〉,《青年日報》,版2。
14.	2009/8/15。〈調整軍事部署是談判議題〉,《聯合報》,版15。
15.	2009/11/24。〈合編抗日史,軍事互信第一步〉,《中國時報》,版14。
16.	2009/10/29。〈徐才厚促停對臺軍售美未同意〉,《中國時報》,版17。
17.	2009/11/15。〈李際均:臺灣承認一中勝過五十萬大軍,中共狂言我學者反駁〉,《自由時報》,版2。
18.	2009/10/18。〈馬總統:ECFA勢必走之路 符合國家需要〉,《青年日報》,版2。
19.	2009/9/28。〈蔡得勝:兩岸現著重「機會情報」〉,《中國時報》,版11。
20.	2008/10/19。〈外媒專訪:馬盼任內簽兩岸和平協定〉,《蘋果日報》,版10。
21.	2008/12/4。〈首度向大陸廣播:馬總統盼我參加世衛有更大進展〉,《青年日報》,版1。
22.	2008/12/14。〈馬籲中徹飛彈建立軍事互信〉,〈中國時報〉,版9。
23.	2008/12/21。〈投書德泰媒體,馬在籲中共撤除飛彈〉,《青年日報》,版2。
24.	2009/4/22。〈馬:未來四年兩岸專談經濟〉,《中國時報》,版5。
25.	2009/4/23。〈馬回應胡六點兩岸先經濟再軍事〉,《中國時報》,版14。
26.	2009/4/24。〈日媒體專訪,馬總統籲大陸裁撤對台飛彈〉,《青年日報》,版2。
27.	2009/5/10。〈馬鬆口「兩岸不排除談政治」〉,《蘋果日報》,版12。
28.	2009/5/21。〈馬:連任不排除與中共談政治〉,《蘋果日報》,版8。
29.	2009/7/4。〈馬總統:我們無法開放海峽中線〉,《Taiwan new》,版1。
30.	2009/10/20。〈馬再籲對岸要和平先撤飛彈〉,《中國時報》,版6。
31.	2011/10/18。〈馬:洽簽兩岸和平協議〉,《聯合報》,版1。
32.	2009/1/1。〈總統府: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追求兩岸和平〉,《青年日報》,版2。
33.	2009/3/13。〈陸委會:兩岸互信才談軍事交流〉,〈中國時報〉,版14。
34.	2009/8/5。〈陸委會:暫不考慮政治談判〉,《聯合報》,版13。
35.	2009/10/9。〈賴幸媛:不排斥兩岸政治議題協商〉,《中華日報》,版2。
36.	2009/11/20。〈賴幸媛:互信機制靠民意支持〉,《中國時報》,版24。
37.	2009/11/21。〈兩岸簽和平協議,吳揆:還有段距離〉,《聯合報》,版18。
38.	2008/6/4。〈遵循政策指導規劃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青年日報》,版1。
39.	2008/10/29。〈陳部長接受媒體專訪問題摘要〉,《青年日報》,版3。
40.	2009/1/8。〈兩岸演習互派觀察員沒這麼快〉,《自由時報》,版4。
41.	2009/3/16。〈兩岸軍事交流,陳肇敏首提三要素〉,《中國時報》,版4。
42.	2009/4/24。〈退役將領登陸,國防部:個人行為〉,《中國時報》,版22。
43.	2009/3/17。〈媒體問答實錄:實施全募兵 發揮資源最大效益〉,《青年日報》,版3。
44.	2009/10/21。〈兩岸軍事互信無明確時程表〉《青年日報》,版2。
45.	2009/11/13。〈 國防部擬設智庫 研究兩岸議題〉,《青年日報》,版2。
46.	2010/10/14。〈兩岸要建立互信 不應預設前提〉,《青年日報》,版3。
47.	趙春山,2010/7/31。〈人民互信 才能軍事互信〉,《聯合報》,版A27。
48.	王高成,2010/8/1。〈軍事互信非猛獸 還要更多善意〉,《聯合報》,2010年8月1 日,版A17。
49.	江春男,2010/9/1。〈從防獨到防統〉,頻果日報,版6。
50.	趙春山,2010/7/31。〈人民互信 才能軍事互信〉,《聯合報》,版A27。
51.	黃俊傑,2010/8/9。〈解構全球化時代的文化霸權〉,《旺報》, C13版。
52.	2010/9/17。〈兩岸解藥:連結論好過統一論〉,《聯合報》,版A2。

(五)學位論文:
1.	王裕民,1998。《兩岸建立軍事信任措施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2.	葉定國,2004年。《論臺灣的國家安全─一個國際關係建構主義觀點的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3.	鄧雲雷,2005年。《冷戰後中國信心建立措施之探討: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例》。臺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4.	夏天生,2007年。《從信心建立措施觀點論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建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研討會論文:
1.	王崑義,2008/12/15。〈海上反恐-兩岸信心建立措施初步合作之分析〉,發表於第四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警察大學。頁125-144。
2.	宋學文、陳彥榕,2010/6/29。〈以溫特之「身份」概念解析冷戰後美國對兩岸政策之調整與意義〉,發表於「2010臺海安全互信前瞻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頁12。
3.	宋學文、陳彥榕,2010/6/29。〈以溫特之「身份」概念解析冷戰後美國對兩岸政策之調整與意義〉,發表於「2010臺海安全互信前瞻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頁14。
4.	林文程,1999/6。〈中共對信心建立措施的立場與作法〉,發表於「信心建立措施(CBMs)與國防研討會」。臺北:臺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頁4-4。
5.	許競任,2003/10/16。〈小三通與兩岸信心建立措施〉,發表於「第一屆國防決策科學研討會」。台北: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頁35。
6.	楊開煌,2009/5/1。〈中共「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之分析〉,發表於「第五屆戰略學術研討會新形勢下的國家安全戰略」研討會。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頁11-12。
7.	翁明賢,2009年/5/1。〈建構兩岸集體身份下臺灣的安全戰略〉,發表於「第五屆戰略學術研討會新形勢下的國家安全戰略」研討會。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頁5。
8.	翁明賢,2009年/5/1。〈建構兩岸集體身份下臺灣的安全戰略〉,發表於「第五屆戰略學術研討會新形勢下的國家安全戰略」研討會。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頁6。
9.	翁明賢,2009/5/1。〈建構兩岸集體身份下臺灣的安全戰略〉,發表於「第五屆戰略學術研討會新形勢下的國家安全戰略」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頁16。
10.	陳彥榕,2010/6/29。〈以溫特之「身份」概念解析冷戰後美國對兩岸政策之調整與意義〉,發表於「2010台海安全互信前」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頁13。
11.	黃奎博,2002/11/18。《當前信心建立措施與兩岸關係發展之研究》,發表於「我國國防安全預判及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研討會」學術論文。臺北:我國國防安全危機預判及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學術研討會籌備會。頁 2。
12.	楊文靜,2005/11/23-24。〈中國新外交與東亞安全:一個建構主義的分析〉,發表於「第五屆兩岸遠景論壇東亞區域整合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頁202。
13.	楊開煌,2009/5/1。〈中共「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之分析〉,論文發表於「第五屆戰略學術研討會新形勢下的國家安全戰略研討會」。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頁11-12。
14.	張旭成,2000/11/30。〈從歐安會議及亞太區域協商機制探討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可行性〉,發表於「第一屆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討會。臺北:國防大學。頁37-38。
15.	蔡明彥,2010/6/29。〈臺灣對兩岸軍事互信的研究與未來作法〉,論文發表於「2010臺海安全互信前瞻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頁15-17。 
16.	歐錫富,2010/6/29。〈中國與俄羅斯、印度信心建立措施及其對台海的啟示〉,論文發表於「2010台海安全南互信前瞻研討會」(臺北: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主辦等。頁3-18。

(七) 官方文件
1.	中華民國國防部,2009/3。《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頁42。
2.	中華民國國防部,2011/7。《100年國防報告書》,頁84。

 
二、英文部分 
(一)Books
1.	Hans J Morgenthau.,1958.Dilemmas of Politic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	Ronnie D. Lipschutz, 1995. On Security.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3.	Lucian W. Pye, 1966.“Aspect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Boston Little,Brown and Company, Inc.
4.	Alexander Wendt,1996.“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5.	Pasic Amir, 1998.“Culture, Identity, and Security: An Overview”, Projection World Security .NY: Rockefeller Brothers Fund.
6.	Matsuda Yasuhiro,“Improved Cross-Strait Relations Confusing to the Japanese,” AJISS-Commentary,No.80, December 2009.
7.	Kerry Dumbaugh,2008. Taiwan: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U.S. Policy Choices,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Updated August.
(二)Periodicals
1. Alexander Wendt, 1992. Anarchy Is What States Make of It: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ower Politic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6, no. 2 (Spring),pp.391-425.
2. Alexander Wendt,1994.‘Collective Identity Form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at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88, No. 2, pp. 384-396. 
3. Lipschutz Ronnie D. ,1995.“On security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pp. 46-48.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