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102201110414400
DOI 10.6846/TKU.2011.00345
論文名稱(中文) 九十七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後設評鑑之研究-學生觀點
論文名稱(英文) A Meta-evaluation of University Program Evaluation in the 2008 academic year in Taiwan –From the viewpoints of student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1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丁怡仕
研究生(英文) Yi-Shih Ting
學號 69672007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1-12
論文頁數 11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楊瑩
委員 - 王保進
委員 - 薛雅慈
關鍵字(中) 臺灣
大學系所評鑑
後設評鑑
關鍵字(英) Taiwan
University Program Evaluation
Meta-Evalu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針對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進行後設評鑑。所採取的研究方法包括文件分析、文獻探討及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對象為97年度受評大學系所之學生,共計發出1,872 份問卷,實得有效問卷884份,問卷回收率為47.22%。
本研究主要目的包含:
一、瞭解我國大學校院系所評鑑迄今之實施情形。
二、探討學生對大學校院系所評鑑之看法。
三、探討學生對大學校院系所評鑑受評過程之參與程度。
四、探討學生對大學校院系所評鑑受評過程之瞭解。
五、透過對97年度受評系所學生之問卷調查,瞭解受評系所在評鑑後之改善情形。
六、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建議,提供相關單位作為未來決策參考。

本研究之主要結論可歸納如下:
一、第一週期的一般大學系所評鑑已於98年度全部執行完畢,其總通過率為86.86%,待觀察系所班所占之比率為11.75%,未通過之系所班所占之比率為1.59%。且自97年度之後的四次系所評鑑均無「未通過」之系所班。
二、對評鑑「未通過」及「待觀察」的系所班制也已經分別進行再評鑑及追蹤評鑑,其結果是除一些系所班改為學位學程,免給予認可結果外,目前尚無未通過者。
三、受評系所學生對97年度的大學系所評鑑,在「評鑑的評鑑項目,有充分的瞭解」、「評鑑結果的處理的滿意度與接受度」、「評鑑目的達成成效之評估」項目方面大多持正面看法。
四、公、私立大學校院學生在「評鑑的過程」方面的回應有所差異,私立校院學生對評鑑的瞭解及參與程度等都比公立校院為高。
五、不同學科類別的學生在「評鑑的過程」項目方面的回應有所差異,其中商業及管理學科學生對評鑑之瞭解及參與程度最高。
六、不同階段就讀的學生在「評鑑的過程」項目方面的回應有所差異,其中對評鑑的瞭解及參與程度最高的為博士生。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by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analysis, literature review, and mailed questionnaires, aims to conduct a meta evaluation towards the university program evaluation in the 2008 academic year in Taiwa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ne of the stockholders, e. g. the student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number of samples selected was 1,872. In total, the number of valid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was 884, accounting for a returned rate of 47.22%.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first cycle's University Program Evaluation has been completed between 2006 and 2009. Of the total programs evaluated, 86.86% programs were granted “accredited” status, 11.75% were under observation (e.g., conditional pass), and 1.59%. were de-accredited (fail). 
2. The re-evaluation towards those programs without “accredited” status, has been undertaken one year after, and all the programs had successfully passed re-evaluation or follow-up evaluations finally. 
3. According to the responses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most students hol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the university program evaluation in the 2008 academic year,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the criteria used for evaluation,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results of evaluation, etc. 
4.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responses between the students of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the students in the private sector ha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had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participation than their public counterparts. 
5.Differences also existed in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 different subjects or disciplines, and the students in the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studies were the group with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evaluation and committed themselves more positively to the preparation of evaluation. 
6.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3 degree-levels of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i.e. first degree, master degree, and doctorate degree, were also found in this study, and students working towards the doctorate degree understood better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evaluation more positively than the students of the other two degree level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3
	第四節		名詞釋義與研究範圍…………………………………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後設評鑑相關概念之理論及內涵………………………	7
	第二節		我國大學系所評鑑之實施………………………………	12
	第三節		後設評鑑相關文獻探討…………………………………	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9
	第三節		研究樣本之選取…………………………………………	39
	第四節		實施程序………………………………………………	54
	第五節		研究工具………………………………………………	55
	第六節		資料處理………………………………………………	55
	第七節		問卷調查回收樣本特性分析……………………………	55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受評系所學生問卷調查結果百分比及平均數等分析……	57
	第二節		受評系所學生問卷調查學生問卷調查交叉分析…………	69
	第三節		綜合學生對評鑑認知之現況……………………………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建議	89
參考文獻……………………………………………………………………	93
附  錄……………………………………………………………………	98




 
表  次
表2-1	我國大學評鑑制度發展沿革情形………………………………………	16
表2-2	大學系所評鑑受評學校規劃……………………………………………	17
表2-3	九十七年度受評之大學校院……………………………………………	18
表2-4	系所評鑑認可結果之決定標準、認可有效年數及結果處理方式………	22
表2-5	95年度大學系所評鑑結果………………………………………………	22
表2-6	96年度上半年大學系所評鑑結果………………………………………	23
表2-7	96年度下半年大學系所評鑑結果………………………………………	25
表2-8	97年度上半年大學系所評鑑結果………………………………………	26
表2-9	97年度下半年大學系所評鑑結果………………………………………	26
表2-10	98年度上半年大學系所評鑑結果………………………………………	27
表2-11	98年度下半年大學系所評鑑結果………………………………………	28
表2-12	95-98年度大學系所評鑑結果…………………………………………	28
表2-13	使用「後設評鑑」關鍵字蒐尋已出版書籍既有相關文獻……………	29
表2-14	使用「後設評鑑」關鍵字蒐尋碩博士論文既有相關文獻……………	32
表2-15	使用「後設評鑑」關鍵字蒐尋「教育論文全文索引資料庫」期刊論文既有相關文獻……………………………………………………………	35
表3-1	97年度上半年各校受評系所班--依評鑑結果區分……………………	40
表3-2	97年度下半年各校受評系所班--依評鑑結果區分……………………	46
表3-3	97年度上、下半年大學系所樣本數……………………………………	53
表3-4	調查問卷催收暨回收情形一覽表………………………………………	55
表3-5	回收問卷學生樣本特性分析……………………………………………	56
表4-1	受評校院學生對「評鑑的項目」瞭解程度之平均數、標準差………	57
表4-2	受評校院學生對「整體來說,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的評鑑項目,是否有充分的瞭解」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57
表4-3	受評校院學生對「評鑑的過程」看法之平均數、標準差……………	58
表4-4	受評校院學生對「貴系所接受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時,貴系所自評過程是否有邀請學生參與」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58
表4-5	受評校院學生對「97年度 貴系所接受評鑑時,是否曾參與評鑑的過程」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58
表4-6	受評系所學生對「97年度 貴系所接受評鑑時,曾參與評鑑的過程」參與情形之百分比分析…………………………………………………	59
表4-7	受評校院學生對「評鑑結果的處理」看法之平均數、標準差	59
表4-8	受評校院學生對「是否瞭解貴系所接受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的結果」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59
表4-9	受評校院學生對「對貴系所接受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的結果,滿意度如何」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60
表4-10	受評校院學生對「對貴系所接受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的結果,接受度如何」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60
表4-11	受評校院學生對「評鑑目的達成成效之評估」看法之平均數、標準差	60
表4-12	受評校院學生對「貴系所接受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後,評鑑報告所提的意見與建議,是否有助於 貴系所未來的發展定位」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61
表4-13	受評校院學生對「貴系所接受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時,評鑑報告所提的意見與建議,是否有助於貴系所教師改善日後的教學」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61
表4-14	受評校院學生對「貴系所接受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後迄今,是否已針對評鑑報告的建議有所改善」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62
表4-15	受評校院學生對「貴系所接受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後迄今,是否已建立自我評鑑的品質改善機制」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62
表4-16	受評校院學生對「評鑑的影響」看法之平均數、標準差……………	63
表4-17	受評校院學生對「高教評鑑中心進行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之前,各系所需先進行自評,此項自評工作及實地訪評的進行,對貴系所師生有何影響?」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63
表4-18	受評校院學生對「貴系所接受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結果公布後,對貴系所的聲譽有何影響」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64
表4-19	受評校院學生對「貴系所接受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結果公布後,貴系所的招生有何影響」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64
表4-20	受評校院學生對「貴系所接受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結果公布後,貴系所畢業生的就業有何影響」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64
表4-21	受評校院學生對「貴系所接受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報告的建議,有助於貴系所發展教學特色」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65
表4-22	評校院學生對「貴系所接受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報告的建議,有助於貴系所確定未來的辦學方向」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65
表4-23	表4-23受評校院學生對「教育部將大學系所評鑑結果作為核定招生名額的作法是否合適」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66
表4-24	受評校院學生對「教育部將大學系所評鑑結果作為決定經費補助的作法是否合適」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66
表4-25	受評校院學生對「貴系所接受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結果公布後,對 貴系所的教師教學有何影響」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66
表4-26	受評校院學生對「貴系所接受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結果公布後,對貴系所的學生學習意願有何影響」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67
表4-27	受評校院學生對「貴系所接受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結果公布後,對貴系所產生的最大影響為何」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67
表4-28	受評校院學生對「對此份問卷內容」看法之平均數、標準差………	68
表4-29	受評校院學生對「整體而言,您對101-105年度第二輪大學系所評鑑抱持何種態度」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68
表4-30	受評校院學生對「在第一週期大學系所評鑑結束後,未來的大學系所評鑑,較適宜採取何種方式進行」看法之百分比分析………………	68
表4-31	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就讀學校類型對評鑑項目,是否有充分的瞭解	69
表4-32	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就讀系所類別對評鑑項目,是否有充分的瞭解	70
表4-33	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就讀年級對評鑑項目,是否有充分的瞭解……	70
表4-34	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就讀學校類型對評鑑項目,曾參與評鑑的過程	72
表4-35	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就讀系所類別對評鑑項目,曾參與評鑑的過程	72
表4-36	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就讀年級對評鑑項目,曾參與評鑑的過程……	73
表4-37	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就讀學校類型對評鑑項目,改善情形看法……	74
表4-38	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就讀系所類別對評鑑項目,改善情形看法……	74
表4-39	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就讀年級對評鑑項目,改善情形看法…………	75
表4-40	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就讀學校類型對評鑑項目,評鑑對系所師生的影響看法…………………………………………………………………	76
表4-41	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就讀系所類別對評鑑項目,評鑑對系所師生的影響看法分析……………………………………………………………	77
表4-42	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就讀年級對評鑑項目,評鑑對系所系所師生的影響分析…………………………………………………………………	78
表4-43	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就讀學校類型對評鑑項目,評鑑對系所產生最大的影響看法……………………………………………………………	78
表4-44	整體來說,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就讀系所類別對評鑑項目,評鑑對系所產生最大的影響看法之百分比……………………………………	79
表4-45	97年度大學系所評鑑就讀年級對評鑑項目,評鑑對系所產生最大的影響看法…………………………………………………………………	80

 
圖  次
圖1-1	研究步驟圖…………………………………………………………	5
圖3-1	本研究架構圖………………………………………………………	38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99年度大學校院系所評鑑實施計畫書(2009)。系所評鑑受評學校規劃。2010年02月16日取自: http://www.heeact.edu.tw/np.asp?ctNode=890&mp=2
大學系所評鑑訪評助理手冊(2009)。大學系所評鑑工作的實施內容。臺北: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1995)。教育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王如哲(2004)。大學品質與評鑑制度之跨國概覽。教育研究月刊,123,26-31。
台灣駐法文化組(2000)。教育資訊。2010年02月16日,取自
http://education.br-taiwan.asso.fr/francedu/bac.htm
王如哲(2006)。從教學評鑑指標析論我國大學評鑑之改進。教育研究月刊,142,5-8。
呂美員(1982) 。我國大學教育評鑑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卓飛(1997) 。兩岸大學評鑑制度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孫志麟(2004) 。教育政策與評鑑研究。台北:學富。
秦夢群(1998) 。〈台灣大學評鑑制度的分析與檢討〉。收錄於胡悅倫主編,海峽兩岸大學教育評鑑之研究(107-133頁)。台北:師大書苑。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2008a)。96年度上半年大學系所評鑑結果公布。評鑑雙月刊,11,7-10。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2008b)。96年度下半年系所評鑑結果公布。評鑑雙月刊,14,7-11。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2009a)。97年度上半年系所評鑑結果公布。評鑑雙月刊,17,9-14。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2009b)。97年度下半年大學系所評鑑結果公布。評鑑雙月刊,20,9-18。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2010)。97年度下半年大學系所評鑑結果公布。評鑑雙月刊,26,7-8。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2010)。97年度下半年大學系所評鑑結果公布。評鑑雙月刊,28,9-18。
胡悅倫主編(1998) 。海峽兩岸大學教育評鑑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玫樺 (2009)。〈臺灣高等教育系所評鑑之概況〉。發表於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系(2009年12月25日)。中國:浙江大學。
陳漢強主編(1997) 。大學評鑑。台北:五南。
陳信翰(2007)。我國大學校院系所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2009)。系所評鑑結果。2010年01月13日取自: http://www.heeact.edu.tw/sp.asp?xdurl=appraise/appraise_list.asp&ctNode=491&mp=2
張德銳(2004)。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教師績效評鑑。現代教育論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張元興(2009)。臺灣與中國大陸高等教育評鑑制度比較之研究。淡江大學高等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曾淑惠(1996)。我國專科學校後設評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游家政、曾祥榕(2004) 。〈教育評鑑的後設評鑑〉。教育資料集刊,29,53-94。
游家政、曾祥榕譯(2005)。評鑑專業標準與原則。輯於蘇錦麗(主編),評鑑模式:教育於人力服務的評鑑觀點(533-550頁)。台北:高等教育。
黃光雄(1989)。教育評鑑的模式。台北:師大書苑。
楊玉惠(2003)。〈我國大學評鑑實施與制度規劃之探討〉,論文發表於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辦(92年3月7日):「大學院校品質指標建立之理論與實際學術研討會」。淡水:淡江大學。收錄於該研討會論文集, 40-64頁。
楊瑩(1997)。〈英國大學評鑑制度對我國大學教育之啟示〉。收錄於陳漢強主編,大學評鑑(477-555頁)。台北:五南。
楊瑩(民2004)。〈英國的高等教育評鑑制度〉,教育資料集刊,29,437-492。台北:教育資料館。
楊瑩(民2005a)。〈台灣私立大學校院經費補助政策之探討〉,論文發表於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主辦(20005年6月9日):「市場化過程中政府與高等教育之關係—兼論中國民辦高校的角色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淡水。收錄於該研討會論文集, III-2-1至III-2-26頁。
楊瑩(2005b)。〈英國的高等教育政策與改革〉。收錄於陳伯璋、蓋浙生主編,新世紀高等教育政策與行政(67-123頁),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楊瑩(2006)。我國大學評鑑制度實施之探討。載於黃乃熒(主編)。教育政策科學與實務(頁231-281)。台北:心理。
楊瑩(2007)。〈歐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機制九大進展--「波隆那歷程」執行成效高峰會最新成果報告〉,評鑑雙月刊, 8,55-59。
楊瑩(2009)。96年度大學校院系所評鑑後設評鑑研究報告。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台北。
楊瑩(2010)。兩岸四地高等教育評鑑制度。台北: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高等教育出版社。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自由的博碩士論文全文資料庫」2010年01月13日取: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 dwebmge&cache   =1292345980521
盧思妤(2009)。大學校院系所評鑑之後設評鑑。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蘇錦麗(1995)。大學學門評鑑試辦計畫成效評估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蘇錦麗(1997)。高等教育評鑑: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蘇錦麗、楊瑩、王偉中、呂鴻德、詹惠雪 (2001)。大學後設評鑑研究。台北:揚智。
蘇錦麗與黃曙東(2005)。後設評鑑研究:以2001年大學實施自我評鑑計劃成果報告書為例。教育研究集刊:52(2),31-65

西文部分
Bustelo, M. (2003). Evaluation of gender mainstreaming: Ideas from a meta-evaluation study. Evaluation, 9 (4), 383-403.
Bornmann, L., Mittag, S., & Daniel, H.-D. (2006).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meta-evaluation of multi-stage evaluation procedures in Germany. Higher Education, 52 (4), 687-709.
Curran, V. R. (2000). An eclectic model for evaluating web-based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courseware systems. Evaluation & Health Professions, 23 (3), 318-347.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1994). The program
evaluation standards: How to assess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ThousandOaks, CA: Sage.
Pillai, K. N. M., & Srinivas, G. (2006). A study of the post-accreditation scenario in the north eastern region of India: A meta-evaluation of the National Assessment and Accreditation Council processes and procedures.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12 (1), 95-106.
Scott-Little, C., Hamann, M. S.,& Jurs, S. G. (2002). Evaluations of after-school programs: A meta-evaluation of methodologies and narrative synthesis of findings.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3, 387-419.
Scriven, M. (1991). Beyond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 In M. W. McLaughlin & D. C. Phillips(eds.), Evaluation and education: At quarter centure(pp.19-64). Chicago: Nsse..
Straw, R. B., & Cook, T, D. (1990). Meta-evaluation. In H. J. Walberg. & G. D. Haertel (Eds.),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pp. 58-60). NY: Pergamon Press.
Stufflebeam, D.L. (1971):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Ithaca, Illinois: Peacock Publishers. 
Stufflebeam, D. L. (1974). Toward a technology for evaluating evalu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090319)
Stufflebeam, D. L. (1974). Metaevaluation. . Retrieved March 10, 2010, from http://www.wmich.edu/evalctr/pubs/ops/ops03.pdf
Stufflebean, D. L. (2001). Evaluation model. In D. L. Stufflebeam (Eds). SanFrancisco: Jossey-Bass. 
Woodside, A. G., & Saksa, M. Y. (2001). Meta-evaluation of performance audits of government tourism-marketing program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9 (4), 369-379.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