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101201121511200
DOI 10.6846/TKU.2011.00342
論文名稱(中文) 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n Action Research of Apply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on the Instruction of Mandarin Characters for Junior Elementary Pupil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1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陳莉娜
研究生(英文) Li-Na Chen
學號 79774017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1-03
論文頁數 16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沈俊毅(dannyshen1202@gmail.com)
委員 - 劉旨峰(totem.ncu@gmail.com)
委員 - 張瓊穗(cschang@mail.tku.edu.tw)
關鍵字(中) 識字教學
互動式電子白板
行動研究
關鍵字(英) Instruction of Mandarin Characters
Interactive Whiteboard
Action Research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識字學習和其他的認知技能一樣,必須達到自動化的程度,才算是熟練的閱讀,而有效的識字才能使識字成為自動化,將來在學習上就可以達到更高的效率。
研究者在教學場域中發現:學習者在長期接受單槍投射教材的學習環境下,由於缺乏觀摩教師板書的書寫過程,識字教學過程教材以單槍一次投現,字的書寫過程被科技吞沒,久之學生們習慣字以形記,不重視字的組成構件涵義,對形近字的辨析能力降低,對組字部件學習產生疏漏,凌亂的寫字結構及錯誤的筆順、字形均妨礙了識字寫字學習效率。
    由識字教學策略之文獻報告可知,國字識字寫字應以字形為重,所以在國小低年級階段,應把字形教學當做識字教學的核心,讓學生認清字形,了解簡單造字原理,掌握歸納國字的規律和方法,才能以簡馭繁、觸類旁通,擴充識字的質與量。本研究旨在了解以「部件識字教學策略」配合「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識字教學之學生的學習歷程。為達上述目的,先探討文獻,了解國內國字識字教學的教學實施與評量方式,藉以歸納出教學步驟,並透過行動研究的方式,在課程進行中研究者與觀察教師以觀察、文件與學習歷程紀錄檢視的方式,了解教師進行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教學實施與學生的學習成效,並透過教學省思與討論,修正教學步驟並提出教學相關建議事項。
    本研究發現,以部件識字教學策略進行教學,符合漢字結構與認知上的特色,教學中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具靈活標記、拖曳操控等之特性,方便教師進行部首偏旁及部件構字教學,幫助學生對於訊息刺激進行標識、類化與區別,有助於文字的感知與理解;為了進一步達到真正有效學習,讓習得之字能長期記憶,研究者輔以部件字庫圖像進行構字原理教學。此教學過程,學生可透過電子白板親自觸控、拖曳部件圖像,在學習過程中提升教學的互動性,並提供學生充分練習的機會,且圖像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如此更有助於學生將短期記憶轉換成長期記憶,有效的促進教學效果。
    本研究中,互動式電子白板提供部件教學、部首字形演變、簡易六書教學、形聲字統整、字族延伸進而提升識寫字量迅速增加,都顯示媒體工具的運用對教學的幫助,應肯定其應用價值。基於上述研究發現與結論,本研究提供若干建議供國小低年級教師教學及研究者在未來進行相關研究之參考。
英文摘要
Recognizing words efficiently makes the reading skills automatic. The learning of word-recognition must achieve the level of automate, like other cognitive kills; then learners can have skilled reading ability.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learners taught by e-material projected from the computer are used to recognize the words according to the forms but not the meaning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words’ structure. Because of the lack of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handwriting demonstration and the word-recognition teaching presented one word at one time from the projector, the learners are less able to differentiate two similar words and the learning of the components is neglected. Not acquired the organized writing structures, correct writing orders and forms impedes the efficient learning of word-recognition, the instruction of Mandarin Characters.
    It is known from the research about teaching strategies of word-recognition of Mandarin Characters that the learning of the form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characters’ recognition and writing. As a result, it is suggested that during the lower grad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e words’ forms teaching should be the core of the instruction of the word-recognition to have learners know the forms clearly, understand the orders of word-making and be capable to control the rul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n, the quality and the quantity of word-recognition can be enlarged. The research project aims to understand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the word-recognition teaching by using word-components recognition teaching stragedies through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WB). First, literature review was done to know how the instr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recognition and evaluation are carried out in Taiwan to conclude the steps of the instruction. Then, by the action research including the observation in the class, the examination of the documents and the learning-process records, the research and the teacher found out the learning effect of the implement of the instruction of word-recognition through IWB at lower grade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Also, through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discussion, the teaching steps are revised and the teaching suggestion are proposed.
    It is found in the research, the teaching by using word-components recognition strategies accords with the featur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structures and cognition. Also, the implement of IWB in the teaching has the features of mark flexibly and drag-control; those makes it easy to teach radical form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nd word-components and they helps the learners to recognitize, differentiate the information. Furthermore, it is helpful for the learners’ sensation and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words. In order to have efficient learning, the research had the instruction of word-making principles. The learners can touch the board, drag the icons of the word-component themselves through IWB to promote the inter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provide them sufficient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Because the pictures are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and memorization, the instruction helps the learners transfer short-term memory into long- term memory and promote the learning effect. In this study, IWB provides word-components instruc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ds’ radical form, simple Liushu, integrating ideophone, expending the word-groups to promote the qualities of the word-recognition rapidly. It is shown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media is beneficial to the instruction, and the value of it is also approved.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 and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be th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for the lower graders’ teachers or researcher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一、識字教學	3
二、識字學習成效	4
三、識字學習態度	5
四、互動式電子白板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五節  預期貢獻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漢字識字教學法	7
一、分散識字教學法	7
二、集中識字教學法	7
三、小單元集中識字教學	8
第二節  漢字識字教學策略	9
一、部件識字教學策略	9
二、圖解識字教學策略	11
三、以漢字特性研發的識字補救教學策略	11
四、識字教學策略之探討與應用	12
第三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相關發展與研究回顧	13
一、互動式電子白板相關的發展	13
二、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相關的研究回顧	15
第四節  漢字認知心理與訊息處理論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3
第一節  行動場域	23
一、學校概述	23
二、行動班級與學生介紹	23
三、研究者介紹	23
四、研究場域介紹	24
第二節  研究設計	24
一、關注問題領域焦點	25
二、規畫行動方案	25
三、尋求合作夥伴	36
四、實施行動方案	37
五、進行評鑑檢核	3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9
一、漢字識字效果評量試題	39
二、學習評量答題統計分析活頁簿	39
三、識字學習態度檢核表	39
四、觀察	40
五、訪談	40
六、部件字庫	41
七、電子白板之互動式教學教材	41
八、Moodle教學平台	45
九、自編教學遊戲活動-語文遊戲場	51
第四節  實施程序	52
一、步驟	52
二、活動歷程	54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5
一、資料的蒐集	55
二、資料分類與編碼	57
三、資料分析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0
第一節  識字教學實施與學習成效	60
一、準備階段	60
二、第一階段教學實施與學習成效	66
三、第二階段教學實施與學習成效	79
第二節  識字學習態度	87
一、觀察記錄	87
二、訪談記錄	92
三、檢核	95
四、檢討與省思	101
第三節  教學問題與解決方法	103
一、教學設備	103
二、教學媒體	105
三、教師專業素養	106
四、提供學生良好教學服務品質	10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0
第一節  結論	110
一、識字教學的學習成效	110
二、識字學習態度	110
三、教學上面臨問題的解決	111
第二節  建議	112
一、對個人教學之建議	112
二、對其他老師的建議	113
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114
參考文獻	115
附錄	121
附錄一:自編國小二年級漢字識字效果評量試題(形成性評量)	121
附錄二:自編國小二年級漢字識字效果評量試題(總結性評量)	123
附錄三:學習評量答題統計分析活頁簿	126
附錄四:教育部97年國民中小學國語文領域課程綱要(一)	130
附錄五:教育部97年國民中小學國語文領域課程綱要(二)	132
附錄六:現行92課程綱要與97課程綱要比較(一)	134
附錄七:現行92課程綱要與97課程綱要比較(二)	136
附錄八:第四冊生字分析一覽表	138
附錄九:部件遊戲	140
附錄十:教師教學觀摩回饋單	141
附錄十一:研師、觀師與教材編委進行教材改進之討論會議記錄	143
附錄十二:第一階段教學過程	146
附錄十三:第二階段教學日誌	150
附錄十四:訪談記錄	161
表目次
表2-3-1 國外互動式電子白板之實證研究	15
表2-3-2 國內互動式電子白板之實證研究	17
表3-2-1 正式行動的教學設計分析	26
表3-2-2 教學活動設計	27
表3-2-3 觀察教師參與研究的方式	36
表3-2-4 行動過程的學習評量與蒐集的資料	37
表3-2-5 行動過程蒐集的資料內容、蒐集方式與評量	38
表3-3-1 識字學習態度檢核表	40
表3-5-1 生字誤寫類型記錄	56
表3-5-2 生字誤寫類型次數統計與錯字記錄	57
表3-5-3 研究編碼方式	58
表3-5-4 三角交叉矩陣圖	59
表4-1-1 語詞、短句聽考試題範例	68
表4-1-2 L06生字誤寫類型分析	68
表4-1-3 L06生字誤寫類型統計與錯字記錄	69
表4-1-4 L06個別學生生字錯字數統計表	69
表4-1-5 第一階段S13各課錯字統計	70
表4-1-6 第一階段生字錯字數統計	72
表4-1-7 第一階段生字立即學習效果未達標準學生個別分析	72
表4-1-8 第一階段舊字錯字數統計	73
表4-1-9 第一階段舊字延宕學習效果未達標準學生個別分析	73
表4-1-10 實驗教學第一階段發生的困難與衍生的問題	76
表4-1-11 實驗教學第二階段教學問題與因應改進之教學策略	80
表4-1-12 期末評量成績分佈表	82
表4-1-13 第二階段補救教學策略	83
表4-2-1 觀察教師教學現場實地記錄	87
表4-2-2 學習態度認知部分檢核表	98
表4-2-3 學習態度情意部分檢核表	99
表4-2-4 學習態度行為部分檢核表	100
表4-3-1 教學過程中使用工具功能介紹	107
表4-3-2 MOODLE教學平台,教材內容與使用特點介紹	108
圖目次
圖3-3-1 互動式教材之一 (拖曳功能)	41
圖3-3-2 互動式教材之二 (空白頁增刪及複製功能)	42
圖3-3-3 互動式教材之三 (手寫功能)	42
圖3-3-4 互動式教材之四 (螢光筆醒目功能)	42
圖3-3-5 互動式教材之五 (標記醒目功能)	43
圖3-3-6 互動式教材之六 (任意局部放大功能)	43
圖3-3-7 互動式教材之七 (遮罩放大功能)	43
圖3-3-8 互動式教材之八 (拉幕遮罩功能)	44
圖3-3-9 互動式教材之九 (隨機選號功能)	44
圖3-3-10 互動式教材之十 (頁面擷取功能)	44
圖3-3-11 互動式教材之十一 (匯出教學摘記簡報檔功能)	45
圖3-3-12 學生操作互動式電子白板圖	45
圖3-3-13 MOODLE教學平台國語教學課後複習	46
圖3-3-14 MOODLE教學平台補充教材之一 (有趣的漢字)	46
圖3-3-15 MOODLE教學平台補充教材之二 (漢字源流)	47
圖3-3-16 MOODLE教學平台補充教材之三 (六書淺介)	47
圖3-3-17 MOODLE教學平台補充教材之四 (漢字筆劃名稱表)	48
圖3-3-18 MOODLE教學平台補充教材之五 (漢字筆順規則)	48
圖3-3-19 MOODLE教學平台補充教材之六 (漢字的結構與勻稱)	48
圖3-3-20 MOODLE教學平台補充教材之七 (漢字偏旁的寫法)	49
圖3-3-21 MOODLE教學平台補充教材之八 (生字筆順動畫線上練習)	49
圖3-3-22 MOODLE教學平台補充教材之九 (字詞辨正統整篇)	50
圖3-3-23 MOODLE教學平台補充教材之十 (字詞辨正測驗篇)	50
圖3-3-24 MOODLE教學平台補充教材之十一 (字詞辨正練習單)	50
圖3-4-1 研究進度甘特圖 (研究者自編)	53
圖3-4-2 行動研究螺旋模式 (改自 葉重新,2004)	54
圖4-1-1 彩色生字講義	78
圖4-3-1 識字教學行動研究歷程	103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丁一顧(1996)。國民小學教師情境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態度、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王基倫(1996)。「集中識字教學」在國語文上的運用。臺北師院學報,9 ,111 - 128 。
王志成、葉紘宙(2000)。 部首字形演變淺說。 台北市: 文史哲出版社。
王瓊珠(2001)。台灣地區讀寫障礙研究回顧與展望。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1(4),331 - 344。
王立英(2002)。語文識字教學方法評述。信陽師範學院學報,6,60 - 62。
王瓊珠(2004)。讀寫能力合一—補救教學系列研究(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2-2413-H-133-011。
王瓊珠(2005)。閱讀障礙學生識字教學研究回顧與問題探究。載於洪儷瑜、王瓊珠、陳長益編:突破學習困難:評量與因應之探討,139 - 178。台北:心理。
王惠君(2003)。部件識字策略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彰化市。
包龍驤(2004)。注音符號鍵盤輸入策略對國小資源班一年級學童注音符號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學刊論文,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系,臺東市。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江淑惠(1997)。對於識字教學的幾點意見。臺北師院語文集刊,2,1 - 15。
李俊仁(1999)。聲韻處理能力和閱讀能力的關係。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研究所,嘉義縣。
李馨嫻(2007)。國中導師領導風格與學生學習態度、學業成就、生活適應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縣。
佟樂泉、張一清(1999)。小學識字教學研究。廣州:廣東教育。
呂美娟(1999)。基本字帶字識字教學法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成效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教研究所,台北市。
呂美娟(2000)。二十一種識字教學法之簡介。載於洪儷瑜編,識字困難學生之診斷與補救教學個案報告,I-IX。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杜叔娟、梁宗賀、黃雅貴、鄭玉雨、鄭兆君 (2007)。學校導入互動式電子白板於國小低年級國語教學應用之研究。2007 年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 2007),台北市。
杜叔娟、梁宗賀、黃雅貴、鄭玉雨、鄭兆君 (2008)。運用 SBD 法開發 IWB 學習方案在國小語文教學上之設計與應用。2008 年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TWELF 2008),台中市。
林儀惠(2008)。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數學教學之探討-以國小數學領域五年級面積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台中縣。
周孝俊(2008)。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活動和實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習科技研究所,花蓮市。
周碧香(2009)。圖解識字教學原理探討。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23(1),55 - 68。
柯華葳、李俊仁(1999)。閱讀困難的理論架構及驗證。柯華葳、洪儷軒主編:學童閱讀困難的鑑定與診斷研討會論文,114-129。中正大學心理系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
胡永崇(2001)。不同識字教學策略對國小三年級閱讀障礙學童教學成效之比較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4,179-218。
洪儷瑜、張郁雯、陳秀芬、陳慶順、李瑩玓(2002)。基本讀寫字綜合測驗。台北:心理。
洪儷瑜(2005)。中文讀寫困難適性化補救教學:由常用字發展基本讀寫技能(I)、(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二年的期末總報告。NSC-91-2413-H-003-020,NSC-92-2413-H-003-020。
洪儷瑜(2006)。部件辨識測驗指導手冊。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出版中)。
洪儷瑜、王瓊珠、張郁雯、陳秀芬(2006)。識字量估計測驗指導手冊。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出版中)。
洪儷瑜、黃冠穎(2006)。兩種取向的部件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語文低成就學生之成效比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31,43-71。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5,129-172。
高瑩真(2008)。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國小高年級健康課程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習者學習情形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新竹市。
秦麗花、王洛夫(1999)。形聲字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生識字輔導效果之研究。輯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主編,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頁299-308),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出版。
秦麗花(2002)。從漢字的特性與學習談兒童識字能力發展的相關研究。屏師特殊教育,3,1-8。
陳秀芬(1999)。中文一般字彙知識教學法在增進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探討。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7,225-251。
陳秀芬、洪儷瑜(2006)。中文低讀寫能力學童之讀寫能力之發展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出版中)。
陳靜子(1996)。國語低成就學童之生字學習:部首歸類與聲旁歸類教學效果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彰化市。
陳惠邦(2006)。互動白板導入教室教學的現況與思考。2006年臺北市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淡江大學蘭陽校區,2006年12月18-20日。
陳惠邦(2007)。以互動白板實踐互動教學理想的可能性:教師社群與專業發展觀點。 2008年9月19日,取自http://tw.classf0001.urlifelinks.com/css000000011129/cm7kfile-1178758083-9008-7368.doc
康興國(2007)。WebQuest 教學對不同程度國中生英語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教育資訊學系碩士班,宜蘭縣。
教育部(2000)。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領域。
教育部(2000)。國小學童常用字詞調查報告書。國語文教育叢書43。台北:國立編譯館。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2009年8月30日,取自: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total.shtml
教育部(2005)。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2008)。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 2008—2011。台北:教育部編印。
採用「小單元集中識字」的方法進行課文教學(無日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23日, http://www.pep.com.cn/shizi/index.htm
張新仁、韓孟蓉(2004)。不同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21,71-88。
張春興(200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
曹宗萍、周文忠(1998)。國小數學態度量表編製之研究。八十七學年度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1211-1246。
葉素玲(2003)。中文部件與整字的關係探討(I)。行政院國科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1-2413-H-002-013。
葉素玲(2004)。中文部件與整字的關係探討(II)。行政院國科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2-2413-H-002-026。
曾金祥(1994)。談字族文識字教學的特點。小學語文教學,6,8-9。
黃國禎(2007)。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數學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黃秀霜(2001)。中文年級認字量表及指導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沛榮(2003)。漢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樂學。
馮永敏(2006)。教會學生識字寫字-識字寫字的教學策略。2006年度提升學生國語文能力成果專輯(頁18-33)。臺北市:教育局編印。
溫瓊怡(2003)。電腦多媒體漢字部件教學系統對國小閱讀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萬雲英(1991)。兒童學習漢字的心理特點與教學。輯於楊中芳、高尚仁(主編),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頁403-448)。台北市:遠流。
網奕資訊(2009)。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與教材資源網站。2009年9月5日,取自網奕資訊:http://59.120.210.40/share/
鄭美芝(2002)。國民小學低年級注音符號能力診斷測驗與補救教學效益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鄭惠敏(2008)。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自然科教學之教學信念與師生互動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應用科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蔡清田(2006)。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鄭昭明(1981)。漢字認知的歷程。中華心理學刊,2,137-153。
鄭昭明、吳淑杰(1994)。文字刺激的饜足與解體。中國語文的認知研究第六屆國際會議,2-30。
劉偉(2000)。課程、教材、教法─語文識字教學科學方法建構的心理學依據。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2。
劉燕饒(2001)。國民中學資優學生時間管理、學習態度、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劉正山(2008)。交互白板環境下國小數學領域教學設計的互動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台北市。
謝錫金(2000)。高效識字。中文教育網。2002年12 月20 日,取自http://www.chineseedu.hku.hk/edu/integrate1.html。
戴汝謙(1999)。漢字教與學。山東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顏菀廷(2007)。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數學教學成效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台北市。
蕭英勵(2007)。探討中小學將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教學之策略。全國教師在職進修網電子報,2。2008年10月5日。取自http://inservice.edu.tw/EPaper/ep/indexView.aspx?EID=48
蘇建洲(2003)。識字教學原則與方法釋例。國教世紀,4,49-54。
 
英文文獻
Adams, J. V., & Ewing, W. K. (1971 ). A study of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Puerto Rico.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057695 )
Beauchamp, G. (2004). Teacher use of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primary schools: towards an effective transition framework. Technology, Pedagogy and Education,  13(3), 327-348.
Carr, W. & Kemmis, S.(1986).Becoming critical:Education,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 London:Falmer Press. 
Chall, J. (1996).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2nd ed). Orlando, FL: Harcourt Brace& Com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MA: Addison Wesley
Glover, D. & Miller, D. (2003). Players in the Management of Change: Introduc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to schools.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17 (1), 20-23.
Glover, D., Miller, D., Averis, D. & Door, V.(2005).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a literature survey. Technology, Pedagogy and Education ,14(2), 155-170.
Goodison, T.A. (2002). Learning with ICT at primary level: pupils’ perception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18(3), 282-295.
Kennewell, S. (2001).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 Yet another Solution Looking for a Problem to sol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er Education, 39, Autumn 2001, pp.3-6.
Levy, P. (2002).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wo Sheffield schools: a developmental study. Sheffield: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tudies,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Markku S. Hannula. (2003). Locating Fraction in a Number Line. The 25th PME-NA Conference, v3, 17-24.
Morgan, A. E. & Kennewell, S. E. (2006).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views on play as a medium for learning-a divergence of personal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Technology, Pedagogy and Education, 15(3), 307-320.
Rayner, K., & Pollatsek, A. (1989). 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 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