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008200914155500
DOI 10.6846/TKU.2009.01252
論文名稱(中文) 新聞自由的起點?--論彌爾頓與出版特權
論文名稱(英文) The Origin of Press Freedom ? --Milton and the Privilege of Printing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何念耘
研究生(英文) Nien-Yun Ho
學號 69408001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12
論文頁數 13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林元輝
共同指導教授 - 魏玓
委員 - 林麗雲
委員 - 許傳陽
關鍵字(中) 新聞自由
新聞史
新聞自由請願書
特權
彌爾頓
關鍵字(英) freedom of the press
history of Journalism
Areopagitica
privililege
Milt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學界將彌爾頓(John Milton, 1608~1674)視為新聞自由的提倡者與起點,且將Areopagitica: A Speech for the Liberty of Unlicensed Printing to the Parliament of England譯為《新聞自由請願書》,此譯將liberty of unlicensed printing視為「新聞自由」,但今日的「新聞自由」指freedom of the press。本研究提出的問題是,liberty of unlicensed printing是否等同於freedom of the press?因此本研究在本體論上主張歷史實在論,使用歷史研究法,由原文與時代脈絡仔細推敲Areopagitica,以精確觀察彌爾頓想法。

    研究發現,Areopagitica大要如下:(1)彌爾頓反對由羅馬公教發明,國教派仿冒,最後被長老派使用的宗教審查制;(2)“liberty”是只有英明睿智且行為節制者可享的公民特權(3)“liberty of unlicensed printing”,指「不受宗教審查的出版特權」,並非新聞自由;(4)瀆神、無神論與誹謗言論必須永遠禁燬,這與新聞自由理念背道而馳。由此明顯可見Areopagitica乃宗教性的政論著作,論述主題與新聞自由無關。
英文摘要
The academic circle has regarded Milton as the pioneer who first advocated freedom of the press, and translated Areopagitica: A Speech for the Liberty of Unlicensed Printing to the Parliament of England into Petition of Press Freedom. This translation views liberty of unlicensed printing as press freedom, while nowadays, press freedom refers to freedom of the press. The thesis questions whether liberty of unlicensed printing equals to freedom of the press. Therefore, the thesis asserts historical realism in ontology, adopts historical method, and carefully examines Areopagitica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text and its context to observe the thoughts of Milton closely.

Research found Areopagitica states:
1.	Milton objected to religion licensing established by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imitated by Church of England, and eventually executed by Presbyterian.
2.	“Liberty” stood for Civil Liberty which only belonged to people with wise and temperance.
3.	“Liberty of unlicensed printing” stood for publishing privilege beyond religion licensing.
4.	Blasphemous, atheistical, and libelous must be banished for good.
Thus, obviously Areopagitica was written as a religion tract, not for freedom of pres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構成	3
壹、核心文獻	3
貳、研究構成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研究方法	12
第一節  文獻探討	12
壹、基礎教材	12
貳、期刊論文	26
參、學位論文	33
肆、問題的產生	3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8
壹、史證	38
貳、史識	39
參、史觀	40
肆、史解	43
第三章  彌爾頓與其時代	44
第一節  宗教審查制	44
壹、天主教的審查	44
貳、亨利八世的審查制	46
參、瑪莉的審查制	49
肆、伊莉莎白的審查制	50
第二節  清教徒與清教徒革命	53
壹、清教徒(Puritan)	53
貳、清教徒革命	55
參、彌爾頓與長老會的審查制	58
第三節  彌爾頓其人	60
壹、成長期(1608~1625)	60
貳、劍橋時期(1625~1632)	61
參、歸園時期(1632~1638)	63
第四節  壯年彌爾頓	65
壹、歐陸遠遊期(1638~1639)	65
貳、政論期(1639~1649)	66
參、共和國公職期(1649~1660)	69
肆、彌爾頓的宗教性	71
第五節  小結	73
第四章  Areopagitica溯源	74
第一節  新聞自由的起點——彌爾頓	74
壹、彌爾頓?謎and盾?	74
貳、出版自由請願書?新聞自由請願書?	77
參、毀滅好書?毀滅理性?	81
第二節  Areopagitica概述	89
壹、名詞釋義	89
貳、標題釋義	92
參、Areopagitica主要論點	94
肆、Areopagitica評析	98
第三節  彌爾頓的liberty and freedom	102
壹、自由,一道皮斯棟難題	102
貳、“liberty”與“freedom”的歷史、文化意涵	102
參、Areopagitica中“liberty”與“freedom”的用法	105
第四節  小結	111
第五章  新聞自由的出發點	114
第一節  簡述Areopagitica	114
第二節  新聞自由?	116
壹、新聞?	116
貳、自由?	117
參、新聞自由?	118
肆、Areopagitica不支持新聞自由	122
第三節  新聞自由需要什麼樣的思考?	124
壹、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一條	124
貳、《歐洲人權與基本自由公約》第十條	126
參、由負責的特權出發	129
參考書目                   131
中文書目                   131
英文書目                   134
-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大華百科全書(1995)。《大華百科全書》。嘉義:明山。
王良芬(1981)。《我國新聞記者法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
王佳煌(2004年6月)。〈論國家安全與新聞自由〉。「第二屆國家治理、公民社會與通識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開南管理學院。
王祖龍(2007)。《傳播研究101——從基礎到進階幫助你有意義地獲得碩士學位》。台北:學富。
方蘭生(1984)。《新聞自由與新聞自律》。台北:允晨文化。
石世豪(2006)。〈報業已死?新聞自由!——《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新聞學研究》87期,頁169-176。
朱立(1990)。〈新聞自由與現代化〉。《新聞學研究》42期,頁229-241。
朱維之(譯1994)。《失樂園》。台北:桂冠。
冷若水(1985)。〈新聞自由與國家安全〉。《新聞學研究》35期,頁29-51。
杜維運(1999)。《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
李明水(1986)。《世界新聞傳播發展史:比較、分析與評判》。台北:鴻儒堂。
李郁青(2009)。〈《壹週刊》外部性問題初探——以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中的案例看起〉。《新聞學研究》98期,頁193-244。
李茂政(2005)。《新聞學新論》。台北:風雲論壇。
李茂政(1987)。《當代新聞學》。台北:正中。
李宣鋒(編著1991)。《新聞學概要》。台北:千華。
李炳炎等(編著1964)。《新聞自由與自律》。台北:正中。
李曉玲(2004)。《從新聞自由與媒體自律看—有線電視新聞台遭行政院新聞局懲處之爭議性案件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瞻(1993)。《世界新聞史》。台北:三民。
李瞻(1992)。《新聞學原理》。台北:黎明文化。
李瞻(1987)。〈美國大學「學生報紙」新聞自由問題〉。《新聞學研究》38期,頁167-178。
李瞻(1986)。〈新聞自由與新聞自律〉。《新聞學研究》36期,頁21-60。
李瞻(主編1984)。《新聞理論與實務》。台北:政大新聞所。
李瞻(1972)。《新聞學》。台北:三民。
林元輝(2006)。《新聞公害的批判基礎——以涂醒哲舔耳冤案新聞為主例》。台北:巨流。
林佳和(1996)。〈內部新聞自由的幾點法學觀察〉。《新聞學研究》52期,頁3-16。
林淳華(1996)。〈新聞記者工作自主權和決策參與權之研究〉。《新聞學研究》52期,頁49-68。
林淳華(1993)。《新聞記者自主權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
林麗雲(2004)。《台灣傳播研究史:學院內的傳播學知識生產》。台北,巨流。
金發燊、顏俊華(譯1992)。《彌爾頓傳略》。北京:三聯。
邱燕玲(1995)。《新聞自由與國家安全:由軍事記者觀點論相關法規之完備性》。銘傳管理學院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立達(2000)。《新聞誹謗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朋(1967)。《新聞學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荊溪人(1987)。《新聞學概論》。台北:世界書局。
張之傑(主編1986a)。《環華百科全書》(第三冊)。台北:環華。
張之傑(主編1986b)。《百科大辭典》。台北:名揚。
張寧(2004)。《由反抗到調適:新加坡媒體與政府的關係——以平面媒體為分析對象》。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佳士(主編1974)。《新聞自由與自律》。台北:學生書局。
涂建豐(1996)。〈編輯室公約運動〉。《新聞學研究》52期,頁35-48。
孫立杰(2007)。《警察機關「偵查不公開」原則與媒體「新聞自由」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刑事警察幹部與警政記者為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正林(2005)。《歐洲傳播思想史》。上海:三聯。
許慶雄(1999)。《憲法入門I人權保障篇》。台北:元照。
陳思賢(2001)。〈天上的戰爭與人間的戰爭:彌爾頓《失樂園》與十七世紀英國政治〉。《政治科學論叢》14期,頁1-24。
陳盈錦(2004)。《保護新聞記者不揭露新聞消息來源之法制化研究》。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須文蔚、陳世敏(1996)。〈傳播學發展現況〉。《新聞學研究》53期,頁9-37。
程之行(1995)。《新聞傳播史》。台北:亞太。
馮作民(編著1975)。《西洋全史(八):宗教改革》。台北:燕京。
馮建三(2005)。〈他們的新聞自由,我們的傳播權利:從媒體侵權到相互培力〉。《自由十講》,頁151-82。台北:玉山社。
馮建三(1996)。〈關於「內部新聞自由」的兩點感想〉。《新聞學研究》53期,頁1-4。
鈕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雙葉。
黃光國(2003)。《社會科學的理路》(第二版)。台北:心理。
黃兆徽(2003)。《台灣的媒體誹謗與新聞自由之研究——以解嚴後的媒體誹謗判決為探討中心》。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新生(1987)。〈新聞自由與社會責任〉。《新聞學研究》39期,頁117-140。
彭家發、陳憶寧(2006)。《現代新聞學》。台北:空大。
彭家發、蘇蘅、張寶芳、金浦聰(編著2005)。《新聞學(一)——新聞學新論》。台北:空大。
彭家發(1992a)。《新聞論》。台北:三民。
彭家發(1992b)。《基礎新聞學》。台北:三民。
彭懷恩(主編2000)。《新聞學Q&A》。台北:風雲論壇。
楊汝椿(1996)。〈另類記者的媒體改造經驗——兼論內部新聞自由和新聞倫理重建〉。《新聞學研究》52期,頁83-94。
楊肅民(1985)。《限證政策下我國報業問題研究》。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
賈士蘅(譯1986)。《英國史上冊》。台北:五南。
漆敬堯(1980)。《新聞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劉忠博、蔡欣怡(2009)。〈從世界人權宣言第十九條出發:傳播權文獻蒐集與分析(1948-2008)〉。《新聞學研究》98期,頁245-274。
蔡永利(1988)。《新聞自由與公平審判相對性之研究——我國出版法第三十三條之批判與個案之研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敏舜(1996)。《大陸新聞自由的意理與實踐》。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家慶(2004)。《媒介、歷史與社會》。台北:五南。
編者(1974)。〈「新聞自由與自律」序〉。《新聞自由與自律》。台北:學生書局。
編輯部整理(1996)。〈「內部新聞自由」相關文獻〉。《新聞學研究》52期,頁69-82。
鄭貞銘(1995)。《新聞原理》。台北:五南。
鄭貞銘、林東泰、鐘蔚文(編著1987)。《新聞與傳播》。台北:空大。
鄭貞銘(1984)。《新聞傳播總論》台北:允晨文化。
鄭瑞城(1994)。〈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新聞學研究》48期,頁281-282。
錢乘旦(2003)。《英國文化模式溯源》。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
賴祥蔚(2006)。〈新聞自由的臨摹與反思〉。《新聞學研究》87期,頁97-129。
賴國洲(2000)。〈新聞自由與大眾媒體〉。《新聞自由與大眾媒體》。頁47-54。台北:前衛。
盧治楚(1968)。《我國新聞評議會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
戴華山(1988)。《社會責任與新聞自律》。台北:黎明。
戴華山(1980)。《新聞學》。台北:學生書局。
鍾蔚文、臧國仁、陳百齡(1996)。〈傳播教育應該教些什麼?幾個極端的想法〉。《新聞學研究》53期,頁107-130。
蘇正平(1996)。〈新聞自主的理論和實踐〉。《新聞學研究》52期,頁21-33。
蘇蘅(1988)。〈三個亞洲國家的新聞自由〉。《新聞學研究》40期,頁35-48。

 
英文書目
Babbie(1999)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New York: Wadsworth.
Cartledge, P.(1992). Religion in the ancient Greek city(L. B. Zaidman & P. S. Pantel, Trans.)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03)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15thed.,vol.24).Chicago :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Encyclopedia Americana .(1997a).The Encyclopedia Americana(international ed vol. 19)Danbury Conn.: Grolier.
Encyclopedia Americana .(1997b).The Encyclopedia Americana(international ed vol. 15)Danbury Conn.: Grolier.
Encyclopedia Americana .(1997c).The Encyclopedia Americana(international ed vol. 12)Danbury Conn.: Grolier.
Emery, E and Smith, H. L. (1954). The Press and America. New York: Prentice-Hall.
Eric, F. (1999). The story of American Freedom.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Fischer, D. H.(2004). Liberty and Freedom: A Visual History of America's Founding Idea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ilton, J.(1644/1949) Areopagitica: A Speech for the Liberty of Unlicensed Printing to the Parliament of England .Chicago: Illinois.
Levy, L.(1985). Emergence of a Free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abine ,G H,(1973). 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eory..Dryden Press.
Siebert, F. S.(1952). Freedom of the Press in England 1476-1776. Urbana: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Sunstein, C. R.(1995).Democracy and the Problem of Free Speech.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The Commission on Freedom of the Press (1947) A Free and Responsible Pres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Thorgeirsdottir, H. (2005). Journalism Worthy of the Name : Freedom Within the Press and the Affirmative Side of Article 10 of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Boston, Mass. :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Williams, K. (1998). Get me a murder a day! A history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Britain. London: Arnold,
Wirszubski, CH. (1968). Libertas as a political idea at Rome during the late Republic and early principate. New York : Cambridge at the University Pres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