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007201919014400
DOI 10.6846/TKU.2019.00232
論文名稱(中文) 包天笑文學創作與報刊編譯活動之意義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Bao Tianxiao’s meaning of Literary Creation and Newspaper Editing Activiti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7
學期 2
出版年 108
研究生(中文) 王涓霓
研究生(英文) Chuan-Ni Wang
學號 70001019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9-06-17
論文頁數 15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麗卿
共同指導教授 - 封德屏
委員 - 陳秀美
委員 - 林淑貞
關鍵字(中) 包天笑
文學創作
報刊
翻譯
關鍵字(英) Bao Tianxiao
literacy writings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transl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包天笑是清末民初新聞界、文學翻譯界的前驅,小說界的先進,歷經百年歷史滄桑的跨代作家,是當時具有代表性的文人,本文探用文獻資料進行分析、綜合與整理,探討包天笑文學創作與報刊編譯活動之意義,試圖剖析其對於近代文學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和意義。
全文探究包天笑文學創作與報刊編譯活動之意義,包天笑文學創作發揮了文學的教育性,也向讀者倡議語言的通俗性及對人事物的關懷,兼具引進新學喚醒民眾,革新教化的批判性。本論文以包天笑的文學創作及其傳記資料為主要研究內容。
包天笑的文學創作、翻譯和報刊活動始終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三者之間影響互動密切,在當時因廢除科舉且報業興盛,促使包天笑投入報業又進行文學創作,擁有報人、作家多重身份,角色間互相影響,包天笑注重讀者的閱讀喜好和報刊暢銷,是創作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報刊編輯活動給他帶來的不僅是文學觀念上的影響,而且創作手法從擷取時事整體構思及情節的安排各個方面,適當結合報刊雜誌的特點,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的新聞化。小說作品首先面對的是市場,是讀者大眾,報刊雜誌如何吸引讀者、如何暢銷是他創作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報刊活動的影響之外,包天笑長期從事的西方小說的翻譯也影響其創作,對西方小說藝術手法的借鑒,思想觀念的啟迪,都會對其創作帶來變化,而從目前的研究來論析,對包天笑的研究須以其文學背景、報刊活動、文學創作歷程及翻譯作品全盤思考。
本文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目的與方法,提出前行研究與論文架構安排。第二章分析包天笑的文學歷程文學創作形成背景和他的報刊生涯。第三章以包天笑的創作動機與小說的傾向、寫作技巧、主題等方面做為研究範疇論述其文學創作的特色。第四章探討報刊興盛的原因,包天笑文學創作透過報刊及時發表並重視讀者的互動,具有時效性及新聞化的特色,探討文學創作與報刊關係密切的原因。第五章探討包天笑文學創作之意義,綜合論述其作品,富含教育性、通俗性、關懷性、批判性的意義及價值。第六章提出結論,對全文論述內容進行統整,肯定包天笑文學創作對翻譯、報刊雜誌、通俗文學的貢獻。
英文摘要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Bao tianxiao not only was a journalist, but also was a well-known novelist, in the article his novels will be discussed.  Bao Tianxiao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chol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e is a novelist who practiced in a variety of literary writings. He is also a journalist and a editor of magazines and a organizer of literacy groups. This paper studies his translations, novels, and the journals and magazines that he edited. The thesis is proposed to use a method in combination of intensive reading and historic research his newsman life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his works, and how his newsman life affected his novel creation.
There was a fairly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novelists and papers and magazine.One the one hand, thay had to create and translate novels in their papers and magazine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normal issuing, forming a large body of paper novelists differing vastly from those traditional writers.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and the newspaper were exerting a subtle influence on the mind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ultural men during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Most of them chose news writing and literature creation, and developed a dual identity as newsman and novelist, with the two identities interplaying on each other.
In this thesis, chapter one first introduced the motivation, the aim,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proposed the frame of the pre-research and thesis.  As for chapter two, introduces the lifeof Bao tianxiao. The time when he worked the pr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As for chapter three,He became an outstanding reporter in Shanghai.It mainly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tyles of his works from other contemporary writers’ , expounds the close relation between the style and his newsman life experience, and further explores his contributions to novels. As for chapter four, to make sure his writings would be published on time, and novels would appear in each issue, he made adjustments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whether he obtained, clipped the materials, conceiving the whole, or made arrangerments for the plots or structures, hence having obviously the features of news. In chapter five,  comes the conclusion, which integrates the analyses of educability, popularity, criticalness, and humanity solicitude in the story. In chapter six, Proving that Bao tianxiao’s literature made a contribution to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especially the contribution to modern Chinese popular literature, and proposed own view for the future stud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前言	                              1
第二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三節、文獻探討與研究範圍	              5
一、包天笑文學創作背景相關研究	              5
二、包天笑報刊活動相關研究	              7
三、包天笑文學作品相關研究	             10
第四節、研究方法與本文結構安排	             13
一、研究方法	                             13
二、結構安排	                             14
第二章、包天笑編輯報刊之歷程及文學創作活動	     15
第一節、《勵學譯編》開始的文學生涯	             16
一、參與編輯《勵學譯編》	                     17
二、創辦《蘇州白話報》	                     20
第二節、加入《時報》後的文學活動	             21
一、上海時報起家	                             21
二、任職《時報》期間參與編輯的雜誌	             24 
(一)編輯《小說林》、《月月小說》	             25 
(二)主編《小說時報》	                     26 
(三)主編《婦女時報》	                     28 
(四)創刊《小說大觀》	                     30 
(五)創辦《小說畫報》	                     32 
第三節、離開《時報》後的編刊活動	             33
一、離開《時報》後參與編輯的雜誌	             33
(一)主編《星期》	                             33 
(二)主編《長青》	                             34 
(三)主編《立報.花果山》	                     34 
    結語	                             34
第三章、包天笑文學創作內容及其特色	             37 
第一節、包天笑風格多元的文學創作類型	     38 
一、以編譯方式的翻譯小說                       38 
二、苦心創作長篇小說                           40 
(一)創作長篇歷史演義小說「留芳記」	     40 
(二)創作最富盛名的長篇小說「上海春秋」	     43 
三、包天笑電影劇本創作	                     45 
第二節、包天笑文學創作特色	             47 
一、宏觀多樣的敘事角度和藝術表現手法創新	     47 
(一)以日記體書信體敘事	                     48 
(二)形式新穎的對話體小說	             51 
(三)直接使用第一人稱敘事	             52 
二、文筆寫實深刻情思細膩	                     56 
   結語                                       58
第四章、包天笑文學創作與報刊發行活動之關係	     59 
第一節、近代報刊的繁榮促進文學創作的發展	     59 
一、現代都市的興起	                     59 
二、近代印刷出版和新聞報業的興盛	             61 
三、文人身份的轉型和稿酬制度的確立	             63 
第二節、報刊行銷成功擴大文學創作的影響	     68 
一、廣告宣傳促銷小說期刊及書籍	             68 
(一)刊物間互相宣傳廣告造勢	             69 
(二)善用促銷策略	                             71 
二、獎掖後進形成強大的作家群體	             73 
三、重視讀者的認同推動報刊影響力	             77 
(一)報刊重視讀者的意見與互動	             77 
(二)報刊封面形式裝幀的美化提升讀者的印象	     79 
第三節、確立了文藝副刊在報紙中的地位	     82 
一、隨報附送小說招徠讀者	                    82
二、報刊開闢文學固定欄目	                     83 
     結語                                    85
第五章、包天笑文學創作暨報刊活動之意義	     86 
第一節、啟迪民智的「教育性」	             86
一、對新小說精神的呼應	                     86 
二、倡導西學啟蒙教育	                     88 
(一)力推科學小說倡導新知	             88 
(二)提倡教育小說啟迪民智	             92 
第二節、強調語言的「通俗性」	             95 
一、致力提倡白話體	                     95 
二、傳達娛樂及趣味	                     96 
第三節、富含人文「關懷性」	             98 
一、呈現政治現況及戰爭傷害	             99 
(一)對袁氏稱帝復辟的時評	             99 
      (二)為武昌首義鼓舞人心	    100 
      (三)揭露軍閥戰爭	            103 
二、反映市民生活百態	                    104
第四節、文學獨特的「批判性」	            110 
一、女性意識及婚戀議題之探討	            110 
二、對社會時事的批判	                    114 
  結語                                     118
第六章、結論	                            119 
參考文獻	                                    122 
附錄一包天笑生平	                            128 
附錄二包天笑作品表	                    131
參考文獻
一、	包天笑作品集:

1、小說創作與作品彙編(依成書年代排序)
包天笑:《上海春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包天笑:《人間地獄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包天笑:《換巢鸞鳳》,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4年。
包天笑:《雨過天青》(下),上海:春明書店,1944年。
包天笑譯述,馬持盈註譯:《馨兒就學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包天笑譯述,馬持盈註譯:《苦兒流浪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台北:龍文出版社,1990年。
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續編》,台北:龍文出版社,1990年。
包天笑主編:《小說大觀》,上海:文明書局,1915初版;南京: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複印
范伯群、范紫江主編:《通俗盟主包天笑代表作》,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
范伯群編選:《包天笑代表作》,(北京市:華夏出版社出版,1999)。
2、包天笑曾投稿之雜誌(依成文年代排序)
新新小說社編:《新新小說》,上海:新新小說社,1904初版;上海:上海書店,1980年複印
吳趼人、周桂笙主編:《月月小說》,上海:樂群出版,1906初版;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複印
小說林出版社編:《小說林》,上海:小說林出版社,1907初版;上海:上海書店,1980年複印
王蘊章編:《小說月報》,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0初版;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複印
胡寄塵主編:《小說名畫大觀》,上海:中華書局,1916初版;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複印
錢須彌主編:《大眾》,上海:大眾出版社,1942年。
3、收錄包天笑作品之選集(依成書年代排序)
廣文編譯所編:《中國近代小說史料彙編七》,台北:廣文書局,1980年。
劉揚體選評:《鴛鴦蝴蝶派作品選評》,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7年。
吳組緗、端木蕼良、時萌:《中國近代文學大系•小說集七》,上海:上海書店,1992年。
向燕南,匡長福主編:《鴛鴦蝴蝶派言情小說集粹》,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3年。
于潤琦編:《清末民初小說書系》,北京:中國文聯出版,1997年。
孔慶東編:《中國淪陷區文學大系──通俗小說卷》,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二、論著(依作者筆畫排序)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台北學生書局,1982年。
孔慶東選編:《中國淪陷區文學大系--通俗小說卷》,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阿英:《晚清小說史》,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芮和師等編:《鴛鴦蝴蝶派文學資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
吳組緗等編:《中國近代文學大系--小說集》,上海:上海書店,1995年。
李仁淵:《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板橋:稻鄉出版社,2005年。
胡翠娥:《文學翻譯與文化參與—晚清小說翻譯的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2007年
袁進:《鴛鴦蝴蝶派散文大系(1909-1949)》,上海:東方出版社,1997年。
范伯群:《禮拜六的蝴蝶夢──論鴛鴦蝴蝶派》,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
范伯群編:《通俗盟主--包天笑》,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
范伯群編:《現代通俗文學的無冕之王--包天笑》,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年。
范伯群、孔慶東編:《通俗文學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范伯群:《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
范煙橋:《中國小說史》,台北:長安出版社,1982年。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年。
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徐德明:《中國現代小說雅俗流變與整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陳平原、夏曉虹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一卷(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學,1989年。
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陳平原:《中國現代小說的起點》,北京:北京大學,2005年。
陸堅心編:《二十世紀上海文史資料文庫6》,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合刊」》,台北:里仁書局,1995年。
張明、李世濤編:《知識份子立場──激進與保守之間的動蕩》,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年。
張炯、鄧紹基、樊駿主編:《中華文化通史-第五卷•近現代文學編》,北京:華藝出版社,1997年。
張靜廬編:《中國現代出版史料乙編》,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55年。
張靜廬編:《清末民初重要報刊作者筆名字號通檢續編》,中國政經研究所,1972年。
張贛生:《民國通俗小說論稿》,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年。
楊義:《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
趙孝萱:《鴛鴦蝴蝶派新論》,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2年。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1992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熊月之:〈晚清社會對西學的認知程度〉,王宏志編:《翻譯與創作:中國近代翻譯小說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年。
劉揚體:《鴛鴦蝴蝶派新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1997年。
賴光臨:《梁啟超與近代報業》,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鄭逸梅:《清末民初文壇軼事》,上海:上海學林出版社,1985年。
鄭逸梅:《鄭逸梅選集第二卷》,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謝昕、周啟志:《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魏紹昌:《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史料部份),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
魏紹昌:《我看鴛鴦蝴蝶派》,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欒梅健:《通俗文學之王──包天笑傳》,台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北京:中國
文聯,1990年。
三、	學位論文(依成書年代排序)

趙星美:《鴛鴦蝴蝶派文學見解研究》,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趙孝瑄:《民初「禮拜六」雜誌言情小說研究》,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鄧如婷:《包天笑及其通俗小說研究》,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湯正宇:《從<小說畫報>到<星期>一一五四時期通俗小說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1月。
王利濤:《中國第一季刊小說大觀研究》,重慶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4月。
譚陽《中國近代小說繁榮之醞釀》,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4月。
沈慶會:《包天笑及其小說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4月。
何楓琪:《包天笑及其小說研究》何楓琪,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文迎霞:《晚清報載小說研究——以<申報><新聞報><時報><神舟日報>為中心》,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4月。
吳麗麗:《包天笑的都市生活與都市寫作》,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3月。
魯衛鵬:《<小說時報>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4月。
陳宏淑:《譯者的操縱:從Cuore到《馨兒就學記》》,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8月。

孫超:《民初興味派小說家研究》,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10月。
張欣:《<時報館>與晚清小說傳播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12月。
劉楚儀:《包天笑電影創作考論》,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5月。

四、	期刊(依成文年代排序)

毛策:〈包天笑文學活動側影〉,《清末小說》15號,1995年12月,頁71-85。
毛策:〈包天笑譯著編年目錄〉,《清末小說》18號,1995年12月,頁90-121。
劉德隆:〈晚清「譯述小說」初探〉,《明清小說研究》,第二期,1995年。
李今:《海派小說與現代都市文化》,安徽:安徽教育,2000年。
劉永文:《<申報>與晚清小說傳播》,《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3 年第6 期。
潘建國:《清末上海地區書局與晚清小說》,《文學遺產》,第2期,2004年。
李仁淵:〈新式出版業與知識份子以包天笑的早期生涯為例〉,《思與言》,第 43卷第3期,2005年9月。
劉永文:《時報——頗具時代特色的小說傳媒》,《江漢論壇》,2006 年。
焦福民:〈近代早期文學翻譯探勝—以包天笑為例〉,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
梅家玲:《包天笑與清末民初的教育小說》,《中外文學》,第35卷第1期,2006年6月。
葉中強:〈晚清民初上海文人的經濟生活與身份轉型—-以王韜、包天笑為例〉,《上海財經 大學學報》,第6期,2007 年。
姜思鑠:〈包天笑編輯活動側影〉,《中國編輯》,2007月,3月。
聶淳:〈包天笑與中國近、現代報刊業〉,《新世紀圖書館》第一期,2008年。
沈慶會:《新聞廣角下的都市風俗畫卷——包天笑長篇代表作 《上海春秋》評析》,《名作欣賞》,第6期,2008年。
沈慶會:〈西方小說現代性的借鏡——包天笑短篇小說創作綜論〉,《文本研究》,第4期,2009年。
焦福民:《包天笑與晚清小說翻譯》,《東岳論叢文學研究》,第30卷第10期,2009年10月。
禹玲、湯哲聲:《包天笑教育翻譯小說三記》,《東方翻譯》,2010年第3期。
任東升:〈清末民初(1891-1917)科幻小說翻譯探究〉,《上海翻譯》,2010年11月。
禹玲:〈近現代文學翻譯史上通俗作家群〉,《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第5期,2013年5月。
蘇亮:〈傳統與時代的對撞——《釧影樓回憶錄》中近代女性形象解讀〉,《長治學院學報》,第30卷第3期,2013年6月。
曾禮軍:〈鄉邦文人與都市文學—清末民初上海文學建構中的報人小說家群體〉,《文學論壇》,第6期,2015年。
李青:〈在傳統與新民之間——包天笑譯教育小說《兒童修身之感情》〉,《中日大眾文化比較研究》,2016年第5期。
代慧敏:〈包天笑的新聞觀〉,《新聞研究導刊》,第7卷第21期,2016年11月。
范伯群:〈通俗作家筆下的辛亥武昌首義〉,《蘇州教育學院學報》,第34卷第1期,2017年2月。
沈慶會:〈包天笑編輯出版活動與清末民初通俗文學〉,《中國出版》,第6期,2017年3月。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