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007201523070600
DOI 10.6846/TKU.2015.00253
論文名稱(中文) 醫生作家散文對生命哲理的啟發
論文名稱(英文) The words of the physician writer enlighten me on philosophy of lif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3
學期 2
出版年 104
研究生(中文) 林欣瑩
研究生(英文) Hsin-Yin Lin
學號 79901026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5-06-24
論文頁數 9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崔成宗(chentson@mail.tku.edu.tw)
委員 - 趙衛民
委員 - 蘇慧霜
關鍵字(中) 醫生作家
醫事寫作
社會公義
醫事文學
生命哲學
關鍵字(英) doctor-writer
medical writing
social justice
medical literature
life philosoph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江自得〈病理學家〉一詩有言:

     從一個細胞看世界
     從一小塊組織切片看社會
     從一具屍體看人間百態 

醫生作家結合其專業知識及文學素養,創作兼具知性與感性之作品,題材內容多元豐富,涵括多種病症以及醫療相關的物象,賴和引用高木友枝先生的話說:「要做醫生之前,必須做成了人,沒有完成的人格,不能盡醫生的責務」。醫生藉由手中的筆來代替手術刀解剖社會、改造社會,將科學的技術中灌入更多的人文關注來治療身心疾病,書寫白袍生活、醫院大觀園與病患心路歷程,藉醫院、醫生工作做為寫作題材,以其醫學專業的眼光來宏觀社會、診治社會,對大千世界人、事、物,抱持愛與關懷,「醫事寫作」反映出來的其實是深沈的生命哲學。
    在文學的領域中,除優遊在文學作品中析離出古今作家對應生命的智慧與生活美學,閱讀醫療散文,開啟一扇窗,能夠讓尚未經歷到生命老死的我們,透過作家淑世多情之眼,看到悲憫、看到「死」、也看到「生」,將真正文學創作理念以科學形式呈現在讀者眼前。我們似乎不該將醫生與作家的緊密聯繫去作切割,因為兼及二者的那些醫師作家們用他們各自獨特的方式,為世人提出了不凡的理念。從前我們對大眾文學種種邊緣化和污名化的論述,隨著時間、在當今這個內壓、外壓均日趨增加的社會,對於大眾文學更應有另一番詮釋。希望藉由大眾文學的語言力量,用一種科學理想的處世方式,讓人們能夠活得更從容,更樂觀,可省思生命議題促使社會改變現狀。
    本論文最終目的是希望藉探究醫事寫作,提供一個閱讀視角,從文學的角度去思索反省醫生的形象及內涵,將醫界的神聖面紗揭開,從而省思醫療體制中內部權力惡鬥、人性弱點,與社會公義、醫療倫理等價值的衝突。「醫事文學」被更廣大地傳播,構建和諧社會。根本上應該著眼於人,不斷使人的生命本質全面的發展,促進全體社會成員思想人本道德,闡述大眾文學作品仍舊可以有內涵和深度,使人們正視生命價值意義,思索生命的起點,將大眾文學創作提升到另一層次。
英文摘要
Abstract:
In Chiang Chi-der ’s poem “Pathologist,” it says:
   Seeing the world from a cell
   Seeing the social from a surgical specimen
   Seeing the panorama of life from a dead body 

The doctor-writer writes rational and emotional works with hi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literary talents. His materials are diverse and include diseases and medical images. Quoting from Takagi Tomoe, Lai He says, “If we want to become doctors, we should become people first. Without perfect personality, we can hardly fulfill doctors’ duties.” With his pen, this doctor dissects the society and improves the society. Injecting more humanistic concerns into scientific knowledge, he pay more care and concern to patients. Composing about the life of being a doctor and the kaleidoscope of a hospital, he uses the hospital and a doctor’s profession as materials. With his professional outlook, he is enthusiastic to observe the society and cure the society. Compassionate about all the people, things, and events in this world, he cares and concerns about people. In his “medical writing,” he illuminates profound life philosophy.
   In the realm of literature, he wanders among literary pieces to interpret the writers’ wisdom and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 towards life. Reading medical essays, it opens up a window to allow us, who have not experience the issues of childbirth, aging, sickness, and death, to see “life” and “death” through the experienced eyes of the writer, presenting the authentic idea of creative writing with the form of science in front of readers’ eyes. We should not diss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doctor and a writer because both of them use their own unique ways to propose extraordinary thinking. In the past, we tended to marginalize or stigmatize popular literature with our criticism. In the course of time, in this society with increasing inner-pressure and outer-pressure, we should interpret popular literature in different manner. We hope to use the language power in popular literature and our scientific ideals and conduct in this world to allow people live easier and happier so that they can retrospect the issues of life and urge to change our present conditions.
This thesis aims to provide a perspective of reading, by examining medical writing, to ponder upon the image and implications of a doctor from a literary perspective. Unveiling the veil of the medical professions, we would like to reexamine the conflicting values of power struggle, human weaknesses, social justice, and medical ethics in the profession of medicine. This thesis also proposes that “medical literature” should be promoted extensively to construct a better and more harmonious society. Essentially, we should focus on people to allow the essence of life develop full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hinking and moral of the members in this society. It also highlights that popular literature is still meaningful and profound, alerting peopl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meanings of life. Thinking the origins of life, we should promote popular literature to a higher realm.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一、研究動機………………………………………………………………...1
       (一)、觀察醫事寫作……………………………………………………....1
       (二)、重視生命關懷……………………………………………………....3
     二、研究目的………………………………………………………………...4
     三、問題意識………………………………………………………………...5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文獻………………………………………………………...8
      一、研究範圍……………………………………………………………….8
      二、研究文獻……………………………………………………………….9
  第三節 研究架構………………………………………………………………..11
      一、「預習死亡功課」:因「了解死亡」所以「豁然開朗」…………..11
      二、「小醫院大醫生」:醫學與文學的結合、對社會的關懷及省思…..12
      三、「醫病倫理」之角色扮演與應有態度………………………………13
  第四節 研究方法………………………………………………………………..13
第二章   預習死亡功課…………………………………………………………..15
  第一節 生必有死,死必有生…………………………………………………..16
  第二節 生命雖逝,精神永恆…………………………………………………,,20
  第三節 死亡預習,有涯之生…………………………………………………..25
  第四節 結語……………………………………………………………………..28
第三章   小醫院,大醫生………………………………………………………..31
  第一節 從醫療散文看醫學行為與文學世界…………………………………..33
  第二節 從剖析醫學病因洞悉人性本質………………………………………..36
  第三節 從白袍故事看社會批判價值…………………………………………..40
  第四節 從醫生職業道德追求生命關懷………………………………………..46
  第五節 結語……………………………………………………………………..50
第四章   「醫病倫理」之角色扮演與應有態度………………………………..52
  第一節 醫生……………………………………………………………………..52
    ㄧ、毋忘初衷…………………………………………………………………52
    二、針砭社會…………………………………………………………………54
    三、心靈雞湯…………………………………………………………………58
  第二節 病患……………………………………………………………………..63
    ㄧ、認識自己…………………………………………………………………63
    二、堅強再生…………………………………………………………………65
    三、感恩的心…………………………………………………………………67
  第三節 病患家屬………………………………………………………………..69
    ㄧ、親情注視…………………………………………………………………69
    二、好生好死…………………………………………………………………71
    三、航向未來…………………………………………………………………72
第四節 結語……………………………………………………………………..73
第五章   結論……………………………………………………………………..79
    一、醫療正義的啟發…………………………………………………………79
    二、滋潤生命的啟發…………………………………………………………81
    三、人倫關懷的啟發…………………………………………………………83
    四、人文公益的啟發…………………………………………………………85
    五、理性思考的啟發…………………………………………………………87
參考書目……………………………………………………………………………90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醫生作家著作(按姓氏筆劃為序)
(一)王浩威醫生作品
王浩威:《一場論述的狂歡宴》,台北:九歌出版社,1994 年。
王浩威:《憂鬱的醫生,想飛》,台北:張老師文化,1998 年。
王浩威:《臺灣少年記事》,台北:幼獅文化,1998 年。
王浩威等:《今夜,我們來談文學》,台北:天下遠見文化,2001 年。
王浩威:《與自己和好——一位精神科醫師的生命看法》,台北:聯經文學,2004年。
(二)王溢嘉醫生作品
王溢嘉:《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野鵝出版社,1989 年。
王溢嘉:《實習醫師手記》,台北:野鵝出版社,1989 年。
王溢嘉譯輯:《生命與科學對話錄》,台北:野鵝出版社,1989 年。
王溢嘉:《世說心語——一○○個生命的啟示》,台北:野鵝出版社,1990 年。
王溢嘉:《傾聽內在的聲音》,台北:野鵝出版社,2004 年。
(三)江自得醫生作品
江自得:《那天,我輕輕觸著了妳的傷口》,台北:笠詩刊社,1990 年。
江自得:《故鄉的太陽》,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2 年。
江自得:《從聽診器的那端》,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6 年。
江自得:《漂泊——在醫學與人文之間》,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 年。
(四)拓拔斯.塔瑪匹瑪醫生作品
拓拔斯.塔瑪匹瑪(田雅各):《最後的獵人》,台北:晨星出版社,1987 年。
拓拔斯.塔瑪匹瑪(田雅各):《蘭嶼行醫記》,臺中:晨星出版社,1998 年。
(五)林育靖醫生作品
林育靖:《天使的微光》,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 年。
(六)侯文詠醫生作品
侯文詠:《七年之愛》,台北:希代出版社,1988 年。
侯文詠:《誰在遠方哭泣》,台北:希代出版社,1989 年。
侯文詠:《親愛的老婆》,台北:皇冠出版社,1991 年。
侯文詠:《親愛的老婆2》,台北:皇冠出版社,1996 年。
侯文詠:《侯文詠短篇小說集》,台北:皇冠出版社,1996 年。
侯文詠:《白色巨塔》,台北:皇冠出版社,1999 年。
侯文詠:《我的天才夢》,台北:皇冠出版社,2002 年。
侯文詠:《麻醉科侯文詠》,台北:台灣商務,2003 年。
侯文詠:《點滴城市》,台北:圓神出版社,2003年。
侯文詠:《侯文詠極短篇》,台北:皇冠出版社,2004 年。
侯文詠:《大醫院小醫師[全新版]》,臺北:皇冠出版社,2006年。
(七)殷小夢(本名殷士閔)醫生作品
殷小夢:《尋醫者》,寶瓶文化出版社,2013年。
(八)傅志遠醫生作品
傅志遠:《拚命:一個急症外科醫師的生死筆記》,時報文化出版社,2011年。
傅志遠:《醫生,不醫死:急診室的20個凝視與思考》,時報文化出版社,2013年。
(九)阿布(本名劉峻豪)醫生作品
阿布:《實習醫生的祕密手記》,天下文化出版社,2013年。
阿布:《來自天堂的微光:我在史瓦濟蘭行醫》,遠流出版社,2013年。
(九)歐陽林醫生作品
歐陽林:《醫院x檔案》,麥田文學,1997年。
歐陽林:《我愛實習醫生》,麥田出版社,2004年。
(十一)陳克華醫生作品
陳克華:《愛人》,台北:漢光文化,1986年。
陳克華:《無醫村手記》,台北:圓神出版社,1993 年。
陳克華:《欠砍頭詩》,台北:九歌出版社,1995 年。
陳克華:《因為死亡而經營的繁複詩篇》,台北:探索文化,1998 年。
二、論文(按姓氏筆劃為序)
(一)學位論文
李欣倫,《戰後台灣疾病書寫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3年。
吳雯琪:《當代台灣醫師作家生死書寫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
林秀蓉,《日治時期台灣醫事作家及其作品研究──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王昶雄、詹冰為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2年。
林貞均:《白色雙塔記——台日《白色巨塔》異同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 年。
林容萱:《大眾文學與社會的對話--以侯文詠長篇小說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碩士論文,2009 年。
郭淑玲:《現代詩死亡書寫研究──以孫維民、陳克華、許悔之三家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中國文學教學碩士論文,2012年。
陳惠青:《當代臺灣醫療散文中的生死意涵研究——以八○年代之後作品為主》,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 年。
陳筱涵:《醫生作家侯文詠長篇小說《白色巨塔》創作基本要素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7 年。
 (二)單篇論文
王乾任:〈我讀侯文詠的《危險心靈》〉,《社教雙月刊》,2003 年8 月,頁44-46。
王智弘:〈行醫與寫作〉,《文訊雜誌》,2000 年元月,頁62-63。
王榮樞:〈醫界紅包問題的省思〉,《北市醫誌》,38 卷6 期,1994 年6 月,頁4-6。
王曉玫:〈危險心靈雙人舞--當侯文詠遇上易智言〉,《天下雜誌》,352 期,2006年8 月,頁90-94。
沙 白:〈牙醫是職業,文學是事業〉,《文訊雜誌》2000 年元月,頁40-42。
季明華:〈忠於選擇自我身影的王溢嘉〉,《文訊雜誌》,2000 年元月,頁43-45。
林秀蓉、簡光明:〈當代台灣醫生作家對死亡主題的探討〉,《輔英通識教育年刊》,第3 集,2004 年,頁29-45。
林瑩秋:〈台灣醫脈、人脈、金脈總導讀〉,《財訊》,237 期,2001 年12 月,頁110-114。
林蔓繻採訪、王怡之整理:〈因為不恐懼,所以得到更多 專訪《白色巨塔》導演蔡岳勳、製作人虞小卉〉,《劇作家》,第2 期,2006 年7 月,頁4-13。
林蔓繻採訪、王怡之整理:〈角色一生,全世界只有你先走過 編劇吳洛的塔外獨白〉,《劇作家》,第2 期,2006 年7 月,頁14-17。
林蔓繻採訪、王怡之整理:〈從塔底到塔頂--侯文詠談改編《白色巨塔》〉,《劇作家》,第2 期,2006 年7 月,頁18-25。
侯文詠:〈巨塔外的傳承與堅持〉,《文訊雜誌》,2000 年元月,頁53-55。
侯文詠、平鑫濤:<大眾文學新定位:侯文詠‧平鑫濤對談文化>,《皇冠》601 期,2004年03月,頁115。
拓拔斯.塔瑪匹瑪:〈文學創作與現代醫學的交會〉,《文訊雜誌》,2000 年元月,頁50-51。
張春榮:〈柳暗花明又一村 讀《侯文詠極短篇》〉,《文訊雜誌》,238 期,2005年8 月,頁60-61。
楊永妙:〈人因理想而快樂〉,《遠見》,199 期,2003 年1 月,頁274-275。
劉梓潔:〈走出白色巨塔--醫師作家侯文詠〉,《聯合文學》,206 期,2006 年,頁116-119。
陳永興:《醫者情懷——台灣醫師的人文書寫與社會關懷》,臺北: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2009年,頁15。
陳克華:〈白袍之罪〉,《文訊雜誌》,2000 年元月,頁52-53。
陳宛茜、李光儀、羅嘉薇:〈王溢嘉、葉金川走不同的醫條路〉,《聯合報》,2006年02月07日。
陳宛蓉:〈飛行在文壇領空的靈魂 台灣醫生作家作品觀察〉,《文訊雜誌》,2000年元月,頁34-37。
陳昀瑜:〈白袍下的生命沉思--談醫療書寫與生命倫理〉,於第二屆全國高中國文教學研討會發表。
陳豐偉:〈無邊界的呢喃——從《南方醫院小醫師》談我的寫作歷程〉,《文訊雜誌》185 期,2001 年3月,頁96。
簡光明:〈台灣醫事寫作的觀察--兼談其在教學上的意義〉,《文訊雜誌》,2000年元月,頁32-33。
簡光明:〈輔英技術學院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台灣醫事寫作綜合研究〉,輔英技術學院,2000 年。
簡光明:〈輔英技術學院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當代護理文學析論〉,輔英技術學院,2001 年。
鄭烱明,《笠詩刊》,第十五期,台北:笠詩刊社,1965年,頁23。
三、專書著作
米奇.艾爾邦(Micth Albom)著,白裕承譯:《最後14 堂星期二的課》,台北:大塊文化,1998年。
朱熹:《四書集注》,臺北:學海出版社,1979 年。
杏林子:《重入紅塵》,台北:九歌出版社,1987年。
杏林子:《感謝玫瑰有刺》,台北:九歌出版社,1989年。
南懷瑾:《論語別裁》,台北:老古出版社,1978 年。
張曼娟:《誰在遠方哭泣》,台北:希代書版有限公司,1993 年。
焦桐主編:《臺灣醫療文選》,臺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楊明:〈以詩駕馭群星〉,《明道文藝》第143期,1988年。
賴其萬等著:《醫學這一行》,天下文化,2004 年。
龍應台:《目送》,台北:時報出版,2008年。
譚石:〈詩的療傷〉,《獻給雨季的歌》,台灣:書林出版社,1993 年。
鯨向海:《沿海岸線徵友》,台北:木馬文化,2005 年。
蘇絢慧:《生命河流》,台北:張老師文化,2005年。
愛德華.薩伊德(Edward W. Said):《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New York: Pantheon Books,1994年。

伊莉莎白.庫布勒.羅斯(Elizabeth Kübler Ross)著,李永平譯,《天使走過人間——生與死的回憶錄》,台北:天下遠見出版,2006年。
愛德華.摩根.佛斯特(E.M.Forster)著,蘇希亞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商周出版,2009 年。
傑‧唐納‧華特士(J.Donald.Walter)著,林鶯譯,《生命教育──與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戰》,臺北:張老師,2000年。
邁可.柯林斯(Michael J. Collins)著,譯者:楊慧莉、蘇偉儀,《住院醫師夜未眠》,天下遠見,2006 年。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e)著,刁筱華譯《疾病的隱喻》,台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0 年。
四、網路資料
王浩威:<疾病與文學共生>,網址:http://city.udn.com(網路城邦),查詢日期:2014年5月21日。
東 年:〈2007 年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評審感言:從寫實‧現代到新寫實〉,
網址:http://blog.udn.com/highsea/1284021,發表日期:2007年10月7日,查詢日期:2014年9月13日。
林秀蓉:〈從契訶夫的《第六病房》走到侯文詠的《白色巨塔》〉,網址:
http://author.crown.com.tw/wenyong/aut_2_018.htm,查詢日期:2015 年1 月28 日。
侯文詠官方網站:http://author.crown.com.tw/wenyong/,查詢日期:2014年2月15 日。
河西撰稿,新民周刊:〈侯文詠--搖擺在幽默與冷峻之間〉, 
網址:http://gb.magazine.sina.com/xinminweekly/450/2007-10-21/ba41443.shtml,查詢日期:2015年4月3日。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維基百科,網址: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8%81%E5%BB%89%C2%B7%E5%8D%A1%E6%B4%9B%E6%96%AF%C2%B7%E5%A8%81%E5%BB%89%E6%96%AF,查詢日期:2013年3月19 日。
<活到老冒險到老 熟男魅力重回《金盞花大酒店》>,作者:彭子珊,網址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5541,發表日期:2015年03月11日,查詢日期:2015年4月17日。
哥舒意:〈放下手術刀,立地成作家--《白色巨塔》的評論〉,網址:http://book.douban.com/review/1211221/,發表日期:2007 年9 月21 日,查詢日期:2012 年3 月19 日。
博客來閱讀生活誌,人物專訪,《實習醫生的祕密手記》阿布:醫學是半神性和半科學的結合體,作者:王昀燕,網址:http://okapi.books.com.tw/article/1979,發表日期: 2013年03月19日,查詢日期:2015年5月24日。
遠見雜誌:《醫糾法,到底是保護醫師還是害醫師?》,作者:林思宇,網址:http://www.gvm.com.tw/webonly_content_5001_1.html,發表日期:2015年5月5日,查詢日期:2015年5月24日。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