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007201019510000
DOI 10.6846/TKU.2010.01233
論文名稱(中文) 陸游讀書詩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Lu You’s poems of reading reflec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謝旻桂
研究生(英文) Min-Kuei Hsieh
學號 69400004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6-21
論文頁數 23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文華
委員 - 呂正惠
委員 - 徐國能
關鍵字(中) 陸游
讀書詩
南宋
關鍵字(英) Lu You
poems of reading reflection
Southern Song Dynas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讀書詩的發展始於魏晉,興於唐,盛行於宋。宋代受到社會風氣影響,文人多愛好讀書,並鎔鑄經典於詩中,使有宋一代,讀書詩蔚為盛行。陸游是南宋詩壇四大家之一,同時也是宋代讀書詩創作數量最多的詩人,他廣泛閱讀經、史、子、集四類書籍,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與生命情懷結合閱讀感受呈現於詩中,在宋代讀書詩中獨樹一格。然而前人對陸游讀書詩的研究甚少,未能窺見陸游讀書詩之全貌,實屬可惜,故本文希冀以前人研究為基礎,梳理出陸游讀書詩的風貌。
    全文分為七章。第一章先對讀書詩作一定義、討論前人研究成果、說明研究方法並探究讀書詩的淵源;第二章探討陸游讀書詩的創作背景,理解宋代的社會背景與陸游生平對其讀書詩創作的影響;第三章從陸游讀書詩分析陸游對讀書的態度和目的;第四章探討陸游讀書的環境,了解陸游在不同的季節時序和空間場景讀書詩寫作的內容特色;第五章針對陸游讀書詩的閱讀材料進行分析,探討陸游的閱讀接受與閱讀心得;第六章呈現陸游讀書詩的風格特色;第七章歸結全文。
英文摘要
Poems of reading reflection first appeared in The Wei Jin Nan-Bei Dynasty. Then they became prospered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eventually achieved domination in Song Dynasty. People in The Song Dynast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value that time, view reading and literature as primary. Therefore, some poems written to describe literature and study came into being. It’s the reason why poems of reading reflection are overwhelmingly popular solely in The Song Dynasty. Lu You is one of the four great writers and the most prolific poets who composed most of the poems of reading reflection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e had extensively read on the four kinds of literature canon: Jing, Shi, Zi, Ji. Furthermore, he mixed his own life experience and his compassion for the world with the support of his great literature knowledge in his composition. It’s very unique among all the compositions. However, little research had been done to investigate Lu You’s poem of reading reflection. Further through studies is required.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will endeavor to characterize Lu You’s poems of reading reflection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findings. 
    The research contains seven chapters.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researcher will define what poems of reading reflection are. Also, previous study findings will be drawn into discussion. The research will entail the motives for research and the methodology at last.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researcher will examine how Lu You created those works and how social value of The Song Dynasty along with his own life experience influence his works.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researcher will analyze Lu You’s poems of reading reflection in hopes for light shed on how he views studying, and what attitude he holds on the matter of study. In the fourth chapter, the researcher will discuss the locations in which Lu You had been studied, which in turns disclosed how seasons and environment affected studying. In the fifth chapter, the researcher will examine what Lu You’s reading reflections are and how he infused them into his literal work. In the sixth chapter, style of Lu You’s poems of reading reflection is put up for examination. In the seventh chapter, the researcher will make a conclusion of the finding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2
第三節 讀書詩的定義-8
第四節 讀書詩的淵源-1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23

第二章 陸游讀書詩的創作背景-27
第一節 宋代讀書詩的背景考察-27
一、君王獎掖讀書-28
二、科舉取士變革-29
三、教育機構普及-31
四、圖書文化發達-33
第二節 陸遊生平對讀書詩創作的影響-39
一、家庭背景-39
二、人生際遇-41
三、生平交遊-43

第三章 陸游讀書的態度和目的-53
第一節 讀書的態度-53
一、博覽群書-53
二、勤苦力學-57
三、治學嚴謹-62
第二節 讀書的目的-67
一、繼承家業-67
二、陶冶性靈-72
三、經世濟民-76
第四章 陸游讀書的環境-81
第一節 讀書的季節時序-81
一、白晝黑夜-81
二、春夏秋冬-88
第二節  讀書的空間場景-94
一、實境-94
(一)室內-94
(二)室外-101
二、夢境-104

第五章 陸游讀書詩內容析論-109
第一節 閱讀材料-109
一、經類-111
二、史類-114
三、子類-116
四、集類-119
第二節 閱讀心得-122
一、評議論定-122
(一)評史傳人物-122
   1.人臣謀士-123
   2.英雄豪傑-124
   3.隱士高人-125
(二)評歷代作品-129
   1.先秦六朝-129
   2.唐代-133
   3.宋代-136
二、述懷抒志-142
(一)嘆老傷逝-143
(二)身世之感-146
(三)懷念友人-149
(四)嚮往盛世-151
(五)報國憂思-152

第六章 陸游讀書詩的風格特色-157
第一節 沈鬱悲愴-158
第二節 自然平淡-161
第三節 幽默詼諧-165

第七章 結論-170
第一節 本文的研究成果-171
第二節 未來的研究展望-173

參考書目-175
附錄一-184
附錄二-217

圖表目錄
表1-1 唐代讀別集的作者時代分期-18
表1-2 唐人閱讀別集閱讀材料的時代分期-18
表5-1 經史子集的閱讀狀況-110
表5-2 經史子集閱讀重疊的狀況-110
表5-3 陸游早、中、晚期的閱讀狀況-110
表5-4 閱讀經類作品-112
表5-5 閱讀史類作品-114
表5-6 閱讀子類作品-116
表5-7 閱讀集類作品-120
參考文獻
一、陸游著作及相關書籍
(宋)陸游著、錢仲聯校著《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4月)
(宋)陸游《渭南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宋)陸游《放翁家訓》(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宋)陸游《家世舊聞》(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鄭紹基主編《中國十大詩人精選全集》陸游卷(大連:大連出版社,1998年1月)
高洪奎選注《中國詩苑英華‧陸游卷》(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4月)
孔凡禮編《陸游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11月第一版,2004年1月第三刷)
歐小牧《陸游年譜》(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
于北山《陸游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1月)
劉維崇《陸游評傳》(台北:正中書局,1967年5月)
齊治平《陸游傳論》(長沙:岳麓書局,1984年2月)
朱東潤《陸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9月)
李致洙《陸游詩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9月)
宋邦珍《陸游詩歌研究》(高雄:高雄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
莊桂英《陸游邊塞詩研究》(台南:宏大出版社,1997年10月)
康育英《陸游紀遊詩研究》(台中: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劉奇慧《陸游紀夢詩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王曉雯《陸游蜀中詩歌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
月)
王瑄琪《父子更兼師友分:陸游教子詩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院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農遼林《陸游晚年閒適詩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8月)
趙陽《陸游南鄭情節論述》(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3月)
謝進昌《陸游鄉居詩研究》(廣東:汕頭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8年5月)


二、史籍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8月)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台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
(劉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台北:洪氏出版社,1978年)
(唐)房玄齡撰、楊家駱主編《晉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6月)
(梁)沈約撰、楊家駱主編《宋書》(台北:鼎文書局,1987年5月)
(後晉)劉昫等撰、楊家駱主編《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12月)
(宋)歐陽脩等撰、楊家駱主編《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12月)
(元)脫脫《宋史》(台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


三、詩文集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清聖祖御製《全唐詩》(台北:宏業書局,1982年9月)
傅璇琮主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年)
錢鍾書《宋詩選註》(台北:書林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
(晉)陶潛著、龔斌校箋《陶淵明集校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12月)
(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宋)周必大《文忠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宋)梅堯臣著、朱東潤校注《梅堯臣編年校注》(台北:源流文化事業公司,
    1983年)
(宋)楊萬里撰、辛更儒箋校《楊萬里集箋校》(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9
    月)
(宋)韓元吉《南澗甲乙稿》(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宋)范成大《石湖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宋)葉適《水心集》(台北:中華書局,1965年)
四、詩話
(清)何文煥編《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9月)
(清)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台北:藝文印書館)
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清)王夫之等撰、丁福保編《清詩話》(台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12月)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宋)嚴羽注、郭紹虞校譯《滄浪詩話》(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4月)
(元)方回選評、李慶甲點校《瀛奎律髓彙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
(清)趙翼著、霍松林、胡主佑點校《甌北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5月)


五、文學史、通史
郭預衡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長編》(北京:首都師範大學,1996年)
傅璇琮主編《中國古代文學通論》宋代卷(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5年5
    月)
王水照《宋代文學通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
孫望《宋代文學史》(上、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9
    月)
程千帆《兩宋文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
章權才《宋明經學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
姚瀛艇《宋代文化史》(台北:雲龍出版社,1995年9月)
劉伯驥《宋代政教史》(上、下)(台北:中華書局,1971年12月)
張毅《宋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2月)
李新達《中國科舉制度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9月)
李致忠《中國典籍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陳力《中國圖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4月)
徐凌志《中國歷代藏書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
傅璇琮主編《中國藏書通史》(寧波:寧波出版社,2001年)
范鳳書《中國私家藏書史》(鄭州:大象出版社,2001年7月)
潘美月《宋代藏書家考》(台北:學海出版社,1980年)
張明仁《古今名人讀書法》(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4月)


六、詩學與文藝理論相關著作
劉若愚《中國詩學》(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6月五版)
張夢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台北:尚友出版社,1981年12月)
黃啟方《兩宋文史論叢》(台北:學海出版社,1985年10月)
周裕鍇《宋代詩學通論》(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1月)
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宋詩概說》(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9月)
張高評《宋詩之新雄與代變》(台北:洪葉文化公司,1995年9月)
張高評《宋詩之傳承與開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3月)
張高評《第一屆宋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麗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
年5月)
梁昆《宋詩派別論》(台北:東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5月)
胡明《南宋詩人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0年6月)
凌欣欣《初唐詩歌中季節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傅道彬《晚唐鐘聲—中國文學的原型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3
月)
黃奕珍《宋代詩學中的晚唐觀》(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劉復生《北宋中期儒學復興運動》(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7月)
黃美鈴《梅、歐、蘇與宋詩的形成》(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季明華《南宋詠史詩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11月)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
蕭馳《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11月)
李元洛《詩美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2月)
謝文利《詩的技巧》(台北:洪葉文化,1996年7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年6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年10月)
楊成鑒《中國詩詞風格研究》(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12月)
林淑貞《詩話論風格》(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7月)
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台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5月)
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
羅勃C‧赫魯伯(Robert C. Holub)著、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板橋:駱駝
出版社,1994年6月)
龍協濤《讀者反應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3月)
伊莉莎白‧弗洛恩德(Elibezath Freud)著、陳燕谷譯《讀者反應理論批評》(板
橋:駱駝出版社,1994年3月)
龍協濤《文學解讀與美的再創造》(台北:時報文化,1993年)
鄔國平《中國古代接受文學與理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1
月)


七、學位論文(按姓名筆畫排列)
朱大銀《唐代論詩詩研究》(廣西:廣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8年5月)
周益忠《宋代論詩詩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9年8月)
吳自力《陸佃研究》(廣州:暨南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4月)
陳撫耕《宋詩對經典的闡釋與呈現—以全宋詩中讀書詩為考察對象》(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6月)
陳逸珊《北宋讀書詩研究—以讀史詩為中心》(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6年7月)
劉靜宜《學以詩現,詩以彰學—清代讀書詩探究》(台北: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8年)
嚴小玲《中國古代論詩詩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5月)


八、期刊論文(按姓名筆畫排列)
丁滸承〈試論中國雕版印刷術的起源與發展〉,《荷澤師專學報》第1期(1989年),頁52-56。
丁建軍〈宋朝政府的圖書征集述論〉,《中國文化研究》第1期(2003年),頁92-98。
方飛、鍾芳琴、楊德忠〈略論陸游的示兒詩〉,《山東文學》第4期(2008年),頁98-99。
牛紅亮〈我國古代書籍制度的演變與發展〉,《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第8期(2004年),頁48-50。
王小龍、司馬紅〈宋代書院教育〉,《河北大學學報》第32卷第136期(2007年),頁80-82。
王河〈兩宋書院藏書考略〉,《江西社會科學》第8期(1998年),頁60-63。
王麗〈試析宋代圖書編纂事業繁榮的原因〉,《科教文匯》第10期(2007年),頁174。
王德明〈從陸游的戲作看其詩歌創作的幽默調侃風格〉,《中國文學研究》第2期(2008年),頁58-61。
王國強〈中國古代藏書的文化意蘊〉,《圖書與情報》第3期(2003年),頁20-24。
王淮喜〈梅堯臣詩風平淡之辨正〉,《作家雜誌》第9期(2008年),頁108-109。
王鵬翥〈關於我國古代印刷術的探源問題〉,《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第6期(1982年),頁131-138。
毛慶〈怎樣評價陸機的擬古詩〉,《中州學刊》第1期(1987年),頁77-79。
田耕宇〈宋代右文抑武政策對宋型文化形成的影響〉,《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第26卷第2期(2008年),頁209-216。
林中明〈陸游詩文的多樣性及其幽默感〉,《中國韻文學刊》第22 卷第4期(2008年12月),頁59-73。
朱仲玉〈陸游的史學成就〉,《浙江學刊》第4期(1983年),頁110-114。
朱漢民〈周敦頤易學的宋學精神〉,《北京大學學報》第43卷第4期(2006年7月),頁43-47。
艾思同〈論梅堯臣的詩風〉,《山東師大學報》第5期(1996年),頁86-88。
伍聯群〈論陸游的佛教思想〉,《船山學刊》第2期(2007年),頁132-134。
汝企和〈論北宋官府對道教書籍的校勘〉,《中國道教》第4期(2003年),頁34-38。
汪超〈試論兩宋文選刊印盛況及其原因〉,《浙江海洋學院學報》第25卷第3期(2008年9月),頁46-50。
李婷〈略論宋代館閣藏書的基本來源〉,《江蘇圖書館學報》第2期(1997年),頁46-49。
李致忠〈論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文獻季刊》第2期(2000年4月),頁178-199。
沈廣斌〈中國書院制度的基本特徵〉,《煤炭高等教育》第5期(2002年),頁64-66。
呂允在〈明代文人讀書志趣的樹立〉,《藝術學報》第84期(2009年4月),頁311-329。
邱美瓊〈楊萬里詩歌接受史及其詩法意義〉,《貴州文史叢刊》第1期(2004年),頁28-32。
肖東發、袁逸〈中國古代藏書家的歷史貢獻〉,《圖書館管理與實踐》第1期(1999年),頁46-49。
吳惠娟〈淺論宋代的崇陶現象〉,《貴州社會科學》第1期(1993年),頁74-79。
吳建民〈評陸游的詩論系統〉,《贛南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1996年),頁22-25。
吳承學、劉湘蘭〈序跋類文體〉,《古典文學知識》第1期(2009年),頁103-110。
姚廣宜〈宋代國家藏書事業的發展〉,《河北大學學報》第26卷第2期(2001年1月),頁86-89。
俞樟華〈宋人對史記的研究〉,《浙江師大學報》第4期(1995年),頁1-4。
胡振龍〈陸游示子孫詩管窺〉,《天中學刊》第14卷第6期(1999年12月),頁67-70。
時芳美〈略論宋代的教育改革與影響〉,《河南大學學報》第36卷第5期(1996年9月),頁89-91。
徐丹麗〈歸來偶似老淵明—論陸游對陶淵明的接受過程〉,《湖北社會科學》第2期(2005年),頁110-111。
徐丹麗〈陸游效宛陵體初探〉,《中國韻文學刊》第20卷第1期(2006年3月),頁20-24。
徐晰〈試論陸游的藏書題跋〉,《中國典籍與文化》第4期(1996年),頁97-102。
馬玉紅〈中國書院精神探析〉,《文史博覽》第14期(2005年),頁11-12。
席紅霞〈古代的書籍制度〉,《檔案管理》第2期(1999年),頁41。
高文〈曠世知音—陸游和陶淵明〉,《肇慶學院學報》第23卷第1期(2002年2月),頁21-22。
許正文〈論中國古代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革新〉,《陝西師範大學學報》第27卷第1期(1998年3月),頁168-171。
曹之〈宋代圖書編纂之成就〉,《大學圖書館學報》第6期(1999年),頁63-70。
章宏偉〈中國書籍起源問題探索〉,《出版發行研究》第4期(1997年),頁25-27。
陸應南〈陸游教育詩初探〉,《教育導刊》第Z2期(1993年),頁79-81。
莫礪鋒〈陸游讀書詩的文學意味〉,《浙江社會科學》第2期(2003年3月),頁155-161。
莫礪鋒〈論楊萬里詩風的轉變過程〉,《求索》第4期(2001年),頁105-110。
張利平〈中國古代文人隱逸原因管見〉,《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第5期(1998年12月),頁48-53。
張瑞君〈楊萬里在宋代詩歌發展中的地位和影響〉,《山西大學學報》第24卷第2期(2001年4月),頁41-45。
張高評〈北宋讀詩詩與宋代詩學—從傳播與接受之視角切入〉,《漢學研究》第24卷第2期(2006年12月),頁191-223。
張高評〈唐代讀詩詩與閱讀接受〉,《國文學報》第四十二期(2007年12月),頁177-205。
張高評〈從資書為詩到比興寄託:陸游讀詩詩析論〉,《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 47期(2007年),頁283-311。
陳義成〈南宋四大家之間交游考述〉,《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六期(2003年5 月),頁65-84。
陳香〈陸游的詩教〉,《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5卷第9期(1972年9月),頁58-62。
陳光明〈論梅堯臣詩的平淡風格〉,《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2期(1984年),頁66-72。
陳延斌〈陸游的詩訓教化及特色〉,《徐州教育學院學報》第16卷第2期(2001年6月),頁26-29。
陳友康〈和韻的產生與流變〉,《雲南民族大學學報》第24卷第4期(2007年7月),頁134-139。
黃曉霞〈私家藏書文化論〉,《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4卷第4期(2000年12月),頁35-37。
黃順源〈陸游和他家的藏書〉,《百科知識》第3期(1996年),頁42。
馮文龍〈宋代目錄學的發展及其成就〉,《成都大學學報》第4期(1998年),頁65-67。
馮麗君〈論宋代山陰陸氏家族對陸游的影響〉,《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23卷第3期(2003年6月),頁105-109。
曾建華〈宋代刻書與藏書述略〉,《出版發行研究》第5期(1999年),頁61-64。
楊玉成〈後設詩歌:唐代論詩詩與文學閱讀〉,《淡江中文學報》第14期(2006年6月),頁64-129。
楊吉榮〈陸游南鄭從軍生活與詩歌創作〉,《漢中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1997年),頁43-46。
楊理論〈陸游與杜甫〉,《杜甫研究學刊》第4期(2007年),頁25-30。
楊理論、駱曉青〈先生詩律擅雄渾—陸游接受梅堯臣的一個獨特視角〉,《社會科學戰線》第12期(2008年),頁236-238。
楊慶和〈讀陸游的示子詩〉,《齊魯學刊》第6期(1987年),頁126-128。
雷近芳〈論陸游的史識與史才〉,《史學月刊》第4期(1992年),頁39-45。
趙永紀〈古代論詩詩概論〉,《江西社會科學》第8期(1995年),頁48-53。
趙紅玲〈擬詩溯源〉,《求索》第2期(2002年),頁107-110。
廖良梅〈宋代官方圖書搜集論略〉,《長沙大學學報》第16卷第1期(2002年3
月),頁91-92。
鄭潮鑫、辛剛國〈論詩詩: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一朵奇葩〉,《韓山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1995年12月),頁40-43。
鄭洪波〈宋代書院的藏書事業〉,《中國典籍與文化》第2期(1997年),頁73-79。
魯堯賢〈宋代文化的繁榮及其原因〉,《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1994年),頁9-15。
衡大新、歐明俊〈陸游家世藏書、刻書與著書〉,《福建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3期(2006年),頁31-34。
薛德樞〈宋代科舉制度改革與文化繁榮〉,《克山師專學報》第2期(1999年),頁34-37。
駱曉倩、楊理論〈陸游養氣說的詩學闡釋〉,《西南大學學報》第34卷第3期(2008年5月),頁170-173。
盧偉〈陸游示兒詩的思想〉,《古典文學知識》第5期(1994年),頁40-45。
盧曉輝〈論陸游的道教信仰與愛國思想〉,《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第32卷第1期(2009年6月),頁103-107。
劉蓉〈中國古代書籍制度〉,《華夏文化》第4期(1996年),頁38-39。
劉立夫〈宋代科舉改革與儒學復興〉,《衡陽師專學報》第19卷第1期(1998年2月),頁74-77。
劉敦玉〈宋代圖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初探〉,《湘潭大學學報》第23卷第3期(1999年),頁90-93。
劉玲娣《宋代書院及宋代學術文化的發展》,《湖北師範學院學報》第22卷第2期(2002年),頁11-16。
劉光裕、陳靜〈最早書籍與簡書〉,《出版史料》第1期(2005年)頁98-112。
劉洪全〈試論目錄學與讀書治學〉,《內蒙古大學學報》第3期(1989年),頁102-110。
劉欣〈職業聲望視角下的兩宋家訓差異〉,《思想戰線》第35卷第1期(2009年),頁61-65。
謝彥卯〈宋代圖書市場初探〉,《河南圖書館學刊》第23卷第2期(2003年4月),頁79-81。
簡景松〈從一個新觀點試論北宋詩〉,《宋代文學與思想》(台北:學生書局,1989年8月),頁389-419。


九、工具書
王余光主編《中國讀書大辭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蔣祖怡主編《中國詩話辭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年)
繆鉞等撰寫《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
陸尊梧《古代詩詞典故辭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
王世德主編《美學辭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
昌彼得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2001年6月)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