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007200819435900
DOI 10.6846/TKU.2008.00228
論文名稱(中文) 明清之際北方儒學發展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Stud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Ru Jia) in the Northern Region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陳嚴坤
研究生(英文) Yen-Kun Chen
學號 890000028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6-11
論文頁數 28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周志文
指導教授 - 高柏園
委員 - 楊祖漢
委員 - 鍾彩鈞
委員 - 曾昭旭
委員 - 莊耀郎
委員 - 周志文
關鍵字(中) 明清之際
北方
儒學
夏峰
二曲
習齋
調和朱陸
悔過自新
程朱
孔孟
關鍵字(英) Ming & Qing Dynasty
Northern Region
School of Ru
Xia-Feng
Er-Qu
Xi-Zhai
Tiao-He-Zhu-Mu
Self Redemption
Cheng-Zhu
Confucius (Kong-zi) Mencius (Meng-zi)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明清之際(AC1584~1684)是一個天崩地覆的時代,易代之際,當「平日袖手談心性」的士子,面對朝代更迭的變化只能「臨難一死報君王」時,北方的儒學家們卻務實地面對治統改變,在道統的薪傳作努力。
本論文先就「南北」範圍從歷史演繹及呈現之差異作一比較,分別就史實中事實以及學理上的發展了解此兩條基線之明確性;第二章分別從明代政治、經濟暨人才三方面討論,了解南北差異性所造成的事實發展。再接續討論陽明學發展及其門弟子學派之傳承內容、重點,彼此間的同異之處與造成的事實。北方王門在發揚學派上雖然相對弱勢,仍具有過渡性價值與意義,促進了明清之際北方儒學發光發熱的基礎;第三章論述明清之際所形成極富特色的北方儒學傳統,北方儒學中,將孫夏峰、李二曲、顏習齋三位儒者呈現真誠以內而實踐於外的實學體系。故而在本章針對三位儒者的學行特色作縱貫性描述,從其師友往復、生活內容作同中求異之討論,從各層面上作一基礎認識;第四章在前章的基礎上,針對三人共同的理念與當時社會環境間交互影響,從經世的看法中尋繹三位學者的各自實務主張,如夏峰與時俱進的人生、二曲從個人體用之學出發與習齋務實而行的作為;在知識上的討論則從三人在孔孟學術的基礎上的主張、堅持所延伸出對於儒、釋、道三家看法異同,在廣度上作整合性的闡述、深度上則尋繹出三位北方大儒的論學力行的人生價值;第五章則就北方儒學於當時所代表意義與其實踐哲學發展作為探討內容。從其時代意義探討北方儒學在實踐與回顧中而就夏峰、二曲、習齋三人於學術上之篤行與行為上之努力作歷史定位之嘗試;第六章結論則是就前所論述之內容作一回顧,對於此研究結果的代表意義與未來繼續發展方向作說明,期許自我在已有的基礎之上做加深加廣的研究工作,畢竟所有的研究都有其限制性與不足之處,本論文是一個開始,未來在這個起點上應該有更多的觸角對於此一主題的關心與注意。
英文摘要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C1584~1684) was a time of chaos and turmoil. At the time when most academics who typically only cared to talk about philosophy could only “show allegiance and loyalty to thy king by death”, The Confucian scholars from the Northern region however, practically adapted to the change in sovereignty and dedicated their life to the preservation and passing on of its traditions and integrity. 
This study will first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nfucianists from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regions and demonstrate their movement throughout history, both through historic findings and academic respe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istinctive development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in each region. 
The second chapter will discuss the genesis of such distinctive develop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tical formation, economical structure and academic personalities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n will proceed to look 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anch of Wang Yang-Ming, and its several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of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ir content and themes; as well as the results from such diversity. Wang’s branch of Confucian school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region was definitely less prominent in their effort to promote their teaching, but it still played a significant intermediary role, by establishing a foundation for the progression and augmentation of the Northern Confucian school during the Ming-Qing transition.
Chapter three will focu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unique tradition of the Northern Confucianists during this period – the practice of “externalizing the inner truthfulness” by Sun Xia-Feng, Li Er-Qu and Yan Xi-Zhai; and further profiling the lives and specialties of these three influential Confucian scholars, and to understand them from several aspects at the basic level. 
From the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three Confucian scholars, the forth chapter will focus on their uniform ideology and its inter-influence with their thereat social circumstance; and look at their practical beliefs regarding th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one’s nation. For instance, Sun Xia-Feng advocated that “life should shift with time and tide”; Li Er-Qu believed that one’s behaviour should be consistent to one’s clear mind; and Yan Xi-Zhai was in favor of “practical behaviors”. As for each of the three scholars’ knowledge of Confucian school, we will look at the three scholars’ opinions and adherence in regard to Confucius’s and Mencius’s theory, which extended to their integrated explic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hool of Confucian, Buddhism, and Daoism, at the same time searching for the axiology of these three scholars from the Northern Confucian school. 
Chapter five will go further into the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of the practical philosophical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rn Confucianists in its time. The writer will attempt to account the practicality of its teaching, as well as to assess the dedication and practice made by the three scholars to promote and develop their theory.   
The concluding chapter will make a revision on all the above chapters, and will further assess and explain the goal as well as future direction of this study. The writer strives to expand this research both in depth and scope. After all, each research has its limitation and exhaustion. This study is only a beginning, and hopefully in the future, there would be more attention and interests from various other angles and areas that start from her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明清之際北方儒學發展研究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方法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基礎與方法----------------------------------------------------2
第二節:南北觀念、差異與問題之討論
一、觀念在歷史上的演繹----------------------------------------------5
二、差異在歷史上的呈現----------------------------------------------10
(一)政治上的紛爭------------------------------------------------------12
(二)經濟上的發展------------------------------------------------------15
(三)文化上的競爭------------------------------------------------------16
第三節:結語----------------------------------------------------------------18
第二章:明代的南北問題與學術發展
第一節:明代的南北問題
一、政治上的紛爭-----------------------------------------------------20
二、經濟上的發展-----------------------------------------------------25
三、人才上的競爭-----------------------------------------------------33
第二節:學術發展
一、陽明學的發展-----------------------------------------------------42
(一) 陽明之經歷-----------------------------------------------------42
(二) 陽明學內容-----------------------------------------------------44
(三) 學行交融--------------------------------------------------------48
二、陽明學之學派----------------------------------------------------52
  (一)南方學派----------------------------------------------------------52
  (二)北方學派----------------------------------------------------------60
第三節:結語-------------------------------------------------------------66
第三章:明清之際的北方大儒
  第一節:孫夏峰及其弟子潛庵---------------------------------------76
一、尚節任事----------------------------------------------------------76
二、學行並進----------------------------------------------------------82
  第二節:李二曲及其交往友朋---------------------------------------93
一、 孤根自守---------------------------------------------------------94
二、 友朋往來---------------------------------------------------------96

  第三節:顏習齋及其弟子恕谷---------------------------------------101
一、 孝弟並舉---------------------------------------------------------102
二、 師友往來---------------------------------------------------------104
  第四節:結語 ----------------------------------------------------------111
第四章:明清之際北方大儒的思想
  第一節:對經世的看法------------------------------------------------120
一、 與時而俱進的夏峰---------------------------------------------120
二、 明體而適用的二曲---------------------------------------------124
三、 以習為重的習齋------------------------------------------------127
  第二節:對知識的態度習慣
一、 上接孔孟儒學為正統
(一) 夏峰謹言立德之學-------------------------------------------131
1. 不以己意害道----------------------------------------------132
2. 捨己與容人並進而不悖-----------------------------------134
3. 志於始而成於思之學--------------------------------------136
(二) 二曲真君子之學----------------------------------------------140
1. 憂道不憂貧--------------------------------------------------140
2. 至性之交-----------------------------------------------------142
3. 有所見而見--------------------------------------------------143
(三) 習齋著實之學:向內與向外之別-------------------------145
1. 程朱孔孟判然兩分----------------------------------------145
2. 實學思想----------------------------------------------------148
3. 理想與實踐-------------------------------------------------151
(四)結語-------------------------------------------------------------158
二、 對釋、道的態度
(一) 對釋、道態度相同之處:---------------------------------168
(二) 對釋、道態度相異之處:---------------------------------173
(三) 結語------------------------------------------------------------181
  第三節:論學的方法
一、經學的研究------------------------------------------------------183
二、史學的傳承------------------------------------------------------192
三、力行的堅持------------------------------------------------------198
四、結語---------------------------------------------------------------205
第四節、結語-----------------------------------------------------------206

第五章:明清之際北方儒學的意義與定位
  第一節:北方儒學的代表意義-------------------------------------210
  第二節:北方儒學的實踐哲學發展-------------------------------214
第三節:學行特色----------------------------------------------------223
一、調和朱陸的夏峰-----------------------------------------------223
二、立學問事的二曲-----------------------------------------------234
三、學行合一的習齋-----------------------------------------------239
第四節: 孫、李、顏的定位--------------------------------------245
一、踐履其行篤實於學------------------------------------------246
二、即日用常行以為道------------------------------------------257
第五節:結語---------------------------------------------------------259
第六章:結論
第一節:北方儒學的代表意義-----------------------------------265
  第二節:未來發展方向--------------------------------------------273
參考目錄------------------------------------------------------------------280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
一.	史料:
四書集註甲種本                 世界書局          1989年9月
十三經注疏                     藝文印書館        1993年9月
史記(二十四史)1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11月
漢書(二十四史)2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11月
梁書(二十四史)???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11月
宋史(二十四史)14、16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11月
明史(二十四史)19、20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11
孫奇逢集 上、中、下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
王陽明全集 上、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4月
明太祖實錄                     台北中央研究院    1962年6月
王夫之 讀通鑑論                       里仁書局          1985年2月
王夫之 船山遺書全集                   自由出版社        1972年1月
王陽明 傳習錄附大學問                 正中書局          1980年5月
王陽明	王文成公全集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5年6月
方東樹 漢學商兌                       廣文書局          1977年7月
司馬遷 史記                           啟業書局          1978年
全祖望 全祖望集彙校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12月
江藩   國朝漢學師承記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8年3月
李顒   二曲集                         北京中華書店      1996年5月
李顒   李二曲全集                     廣文書局          1978年7月
李顒   二曲全集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3年
李塨   明末顏習齋先生(元)年譜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8年3月
吳兢   貞觀治要                       台北:名江書局    1978年
孫奇逢 理學宗傳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
徐世昌 清儒學案(一、二)             世界書局          1979年4月
湯斌   孫夏峰先生年譜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8年3月
顏元、李塨顏李叢書                     廣文書局          1965年10月
顏元   四存編                         世界書局          1984年3月
趙翼   廿二史劄記                     仁愛書局          1984年9月
劉勰   文心雕龍                       臺灣開明書店      1981年1月
馮辰   清李恕谷先生(塨)年譜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8年3月
馮從吾 馮少墟集                       蘭州古籍書店      1990年
黃宗羲 宋元學案                       河洛出版社        1975年3月
黃宗羲 明儒學案                       里仁書局          1987年4月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                     臺灣中華書局      1988年3月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56年4月
戴望   顏氏學記                       世界書局          1980年10月
顧炎武 原抄本日知錄                   明倫出版社        1979年
顧炎武 天下郡國利病書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6年6月
顧炎武 顧亭林詩文集                   漢京文化公司      1984年3月
譚嗣同 仁學                           臺灣學生書局      1998年11月

二.	一般論著: 

王船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輔仁大學出版社    1993年10月
晚清「中體西用」思想論(1861-1900)
—官定意識型態的西化理論       稻鄉出版社        1990年
近代中國經世思想研討會論文集   中央研究院        1984年4月
王邦雄等中國哲學史                     國立空中大學      1999年4月
王茂等  清代哲學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2年1月
王國良  明清時期儒學核心價值的轉換     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5年6月
王爾敏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               華世書局          1978年
王劍英  明中都研究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年7月
王壽南主編中國歷代思想家(十五)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9年6月
王壽南主編 中國歷代思想家(李顒)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7年8月
王壽南主編 中國歷代思想家(顏元…李塨)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7年8月
王茂、蔣國保、余秉頤、陶清等著 清代哲學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2年1月
方克立  中國哲學史上的知行觀           人民出版社        1997年10月
江日新譯,張君勱原著 王陽明            東大書局           1991年
左東岭  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0年4月
田培棟等編 明清人物論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年3月
古清美  明代理學論文集                 大安出版社         1990年5月
牟宗三  心體與性體                     正中書局          1979年12月
牟宗三  政道與治道                     臺灣學生書局       1996年4月
牟宗三  中國哲學十九講                 臺灣學生書局       1997年1月
牟宗三  從陸象山到劉蕺山               臺灣學生書局       1979年8月
牟宗三  道德的理想主義                 臺灣學生書局       2000年9月
牟宗三  歷史哲學                       臺灣學生書局       2000年9月 
牟宗三  中國哲學的特質                 臺灣學生書局       1982年5月
杜維運  清代史學與史家                 東大圖書           1984年
余書麟  中國儒家心理思想史 上、下冊    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4年8月
余英時  歷史與思想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76年9月
余英時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聯經出版社         1987年1月
呂妙芬  陽明學士人社群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
研究所             2003年4月
何佑森  明清之際學術風氣的轉變及其發展 國科會補助研究     1973年
李紀祥  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             文津出版社         1992年12月
李文治  晚明流寇                       食貨出版社         1983年8月
李焯然  明史散論                       允晨文化公司       1978年10月
李申    儒學與儒教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5年8月
李興彬編孔子‧儒學研究文叢             齊魯書社           2001年6月
邵志蜂  王學與晚明的師道復興運動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年1月
辛冠潔、陳鼓應、葛榮晉(編)
明清實學思潮史                 山東齊魯書社       1989年7月
周志文  晚明學術與知識分子論叢         台北大安出版社     1999年3月
吳鎮    王陽明著述選評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年4月
林仁川徐曉望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衝突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年10月
林尹    中國學術思想大綱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5年1月
林安梧  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         學生書局           1995年
林存陽  清初三禮學                     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年12月
林語堂  蘇東坡傳                       聯經書局           1967年10月
林繼平  明學探微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4年12月
林繼平  王學探微十講                   蘭臺出版社         2001年7月
林繼平  李二曲研究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9年9月
林慶彰  清初的群經辯偽學               文津出版社         1990年3月
林慶彰  中國文化新論(學術篇)            聯經出版社        1981年12月
林毓生  思想與人物                     聯經出版社         1985年7月
孟森    明清史講義                     里仁書局           1982年9月
孟森    明清史論著集刊                 南天書局           1987年5月
韋政通  中國十九世紀思想史 上、下      東大書局           1991年
韋政通編中國哲學辭典大全               水牛出版社         1973年9月
韋政通  中國思想史                     大林出版社         1979年11月
胡楚生  清代學術史研究                 臺灣學生書局       1988年3月
侯外廬主編 中國思想通史                北京人民出板社     1969年
苗潤田  中國儒學史(明清卷)           廣東教育出版社     1998年6月
徐復觀  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            時報出版公司      1985年11月
徐洪興  思想的轉型-理學發生過程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12月
徐海松  清初人士與西學                 東方出版社         2000年12月 
范金民  明清江南商業的發展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8月
侯仰軍編儒學在國外的傳播與影響         齊魯書社           2004年1月
許總    宋明理學與中國文學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00年11月
容肇祖  明代思想史                     臺灣開明書店       1975年3月
馬積高  清代學術思想的變遷與文學       湖南出版社         1996年1月
徐震堮  世說新語校箋                   文史哲出版社       1989年9月
孫尚揚  明末天主教與儒學的交流和衝突   文津出版社         1992年
孫廣德  明清政治思想論集 上、下冊      桂冠出版社         1999年
麥仲貴  明清儒學家著述生卒年表         臺灣學生書局       1977年9月
陳山榜  顏元評傳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10月
陳登原  顏習齋哲學思想述               東方出版中心       1996年2月
陳俊民  中國哲學研究論集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4年1月 
陳榮捷  王陽明與禪                     臺灣學生書局       1984年
陳榮捷  中國哲學文獻選編 上、下        巨流圖書公司       1995年6月
陳鼓應  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5年4月
陳耀文譯,溝口雄三原著 
中國前近代思想之曲折與展開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
麥仲貴  明清儒學家著述生卒年表         學生書局           1997年
勞思光  中國哲學史(一、二、三)       三民書局           1981年
黃節箋譯 漢魏樂府詩風                  學生書局           1971年3月
黃琬    宋代理學與佛學之探討           文津出版社         1985年4月
湯志鈞  近代經學與政治                 中華書局           2000年
曾昭旭  王船山哲學                     遠景出版社         1996年5月
陶清   明遺民九大家哲學思想研究       洪葉文化事業      1997年6月
淡江中文系(編)晚明思潮與社會變動      弘化文化事業公司  1987年12月
崔大華 儒學引論                       人民出版社        2001年9月
雷紹鋒 中國學術流變史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7月
黃仁宇 萬曆十五年                     食貨出版社        1978年2月
黃秀政 顧炎武與清初經世學風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8年12月
黃俊傑 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             東大圖書公司      1982年11月
嵇文甫 左派王學                       開明書店          1934年
嵇文甫 晚明思想史論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44年9月
嵇文甫 王船山學術論叢                 谷風出版社        1987年1月
傅偉勳 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             東大圖司公司      1986年6月
馮天瑜 明清文化史散論                 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年4月
張立文 宋明理學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02年11月
張立文 王學與開新-王船山哲學思想      人民出版社        2001年12月
張京華 燕趙文化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8年 
張西堂 顏習齋學譜                     明文書局          1994年3月
張廷榮 清初四大師生命之學             法嚴出版社        2000年1月
張 灝  烈士精神與批判意識:譚嗣同思想的分析 聯經出版社  1988年
溫功義 明末三案                       谷風出版社        1986年9月
張豈之主編 精編中國思想史(上、下)   水牛出版社        2000年7月
樊樹志 晚明史 上、下                  上海復旦出版社    2005年1月
陸寶千 清代思想史                     廣文書局          1978年3月
楊向奎 清儒學案新編                   齊魯書社          1994年3月
楊祖漢 儒學與康德的道德哲學           文津出版社        1987年3月
梁啟超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9年5月
梁啟超 清代學術論叢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7年2月
梁啟超 飲冰室全集                     同光出版社        1990年7月
梁燕城 中國哲學的重構                 宇宙光            2004年7月
勞思光 中國哲學史                     三民書局          1981年2月
趙 剛譯,Benjamin A. Elman原著
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江蘇人民出版社1997年
趙園   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11月
蔡仁厚 宋明理學                       臺灣學生書局      1991年9月
蔡仁厚 王陽明哲學                     三民書局          1994年9月
劉大杰 中國文學發展史                 華正書局          1983年5月
劉蔚華 儒學與未來                     齊魯書社          2002年3月
劉蔚華、趙宗正主編 中國儒家學術思想史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6年12月
劉九洲注譯 新譯顧亭林文集             三民書局          2000年5月
劉述先 黃宗羲心學的定位               允晨文化          1986年
葉慶炳 中國文學史 上、下              臺灣學生書局      1984年9月
蒙培元 學的演變:從朱熹到王夫之戴震   文津出版社        1990年
錢穆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0年1月
錢穆   中國學術思想論叢(七)            東大圖書公司       
錢穆   中國思想史                     臺灣學生書局      1983年9月
錢穆   國史大綱  上、下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5年5月
錢穆   莊子纂箋                       三民書局          1981年3月
錢穆   中國學術思想大綱               臺灣學生書局      1983年9月
楊晉龍主編 與社會—學術思想篇         中國文哲研究所    2004年3月
蕭公權 中國政治思想史 上、下冊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85年7月
謝國楨 明末清初的學風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5年1月
謝國楨 晚明史籍考                     藝文印書館        1968年4月
謝國楨 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8年2月
鄺士元 中國學術思想史                 里仁書局          1995年2月
潘星輝 明代文官銓選制度研究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年
鄭世興 顏習齋教育思想                 中央文物供應社    1995年9月
瀧川龜太郎 史記會注考証               洪氏出版社        1983年10月
羅炳綿 清代學術論集                   食貨出版社        1978年4月
羅家倫 新人生觀                       重光書店          1968年1月
謝幼偉 哲學講話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82年9月
龔鵬程 晚明思潮                       里仁書局           1994年11月

三.單篇論文:
力濤   論明清史學的基本特徵           船山學報總七期     1987年5月
方東美 宋明清哲學第二講               哲學與文化第八卷
第十期             1981年10月
王杰   論明清之際的經世實學思潮       文史哲第265期     2001年第4期
王成勉 明末士人之抉擇                 食貨復刊第十五
卷九期             1986年4月
王家儉 晚明的實學思想                 國際明清史研討會   1985年
王爾敏 經世思想之義界問題             中研院近史所集刊
第十三期            1984年6月
王煜   李顒與儒學知識論               哲學雜誌第二十期   1997年5月
王新春 顏習齋所挺顯的實學進路         孔孟學報第六十八期 1994年9月古清美 清初經世思想與東林學派的關係   孔孟月刊第廿四卷三期1985年3月古清美 黃梨洲之生平及其學術思想       台大文史叢刊        1978年2月古偉瀛 顧炎武經世思想的特色           台大歷史學報第十四期1988年7月
朱康有 李二曲心性實體範疇論           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2期
胡適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               年譜叢刊            1935年
何佑森 清初的學風                     中國史新論          1985年8月
何佑森 明清之際學術風氣的轉變及其發展 國科會              1973年
何佑森 清初三大儒的思想               故宮文獻第四卷三期  1973年6月辛冠潔 漫說明清實學思潮(上、中、下)  國文天地第四卷三期 1988年8月
、四期、五期       、9月、10月
李清榮 顏元之文學觀                   中國國學第18期
李貴榮 顏習齋之師承與交遊             中國國學第20期
步近智 晚明時期儒學的變遷與影響       中國史研究          1989年1期
林保淳 舊命題的全新架構               幼獅學誌
~明清之際的經世思想           第十九卷四期        1987年10月林保淳 論習齋所存之學                 孔孟月刊第廿四卷五期  1985年5月
林晉士 顏習齋之人性論述評             孔孟月刊第卅三卷第一期1994年9月
林晉士 淺析顏學中衰之原因             鵝湖月刊第236卷
林樂昌 李二曲的經世觀念與講學實踐     中國哲學史           2000年1期        林慶彰 毛奇齡、李塨與清初的經書辯偽活動  清代學術論叢第一輯   2001年10月
林慶彰 晚明經學的復興運動             書目季刊           1984年12月林慶彰 明末清初經學研究的回歸原典運動 國際孔學會議論文集 1988年6月林麗月 明末東林派的幾個政治觀念       師大歷史學報第十一期1973年6月苗潤田 明清儒學散論                   中國儒學史研究      2004年12月
韋政通 顏習齋思想述評                 中國哲學思想批判    1992年5月胡楚生 朱一新論言學之基本缺失         清代學術史研究      1988年2月胡適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               北大國學季刊第五卷三期 1935年 
姜廣輝 試論理學與反理學的界限         哲學研              1982年11期
高莉芬 論顏習齋先生之存學             孔孟月刊第廿五卷四期 1986年4月
許鶴齡 釋析李二曲之修養論             輔仁大學哲學論集(卅五)
陶清   關中大儒:李顒哲學思想的
-歷史地位和理論意義           哲學與文化          2004年11月陳祖武 論清初學術                     清代學術論叢第一輯   2001年10月
陳祖武 李二曲思想研究                 淡江史學5卷        1993年6月
陳擎虹 論孔子所講的君子               哲學與文化第
八卷第九期          1981年9月
陸冠洲 論顏習齋之闢佛                 孔孟月刊第廿九卷十期 1990年10月
張顯清  晚明心學的衰落與實學思潮的興起   明史研究論叢第一集    1982年4月
張麗珠  理學在清初的沒落過程             國文學誌              2000年12月葉守桓  從治療學觀點論李二曲的成聖之道   興大人文學報          2005年6月葉守桓  李二曲學髓一說之探究             興大中文學報          2005年6月葉守桓  李二曲四書反身錄中關於孟子一書
-之詮釋                           輔仁國文學報          2005年7月
馮天瑜  試論儒學的經世傳統                孔子研究第三期        1986年9月
馮榮輝 顏習齋先生言行錄讀後           孔孟月刊第十卷一期      
黃克武 經世文編與中國近代經世思想研究  中國近代史研究通訊第二期1986年9月
黃克武 明清經世思想與歷史觀           第二屆中西史學史研討會討論集1987年
黃順益 顏習齋的儒者本質論             孔孟月刊第卅三卷八期   1995年4月
黃書光 論明末清初實學思想家對理學教育思想的批判與改造(上)(下)
                                      鵝湖月刊第228卷、230卷
項退結 中國哲學對人的思考         哲學與文化第八卷第十期  1981年10月
項退結  中國哲學對人的思考(二)     哲學與文化第八卷第十一期  1981年11月
項退結  中國哲學對人的思考(三)    哲學與文化第八卷第十二期  1981年12月
曾素貞  顏元的鄉三物和六府三事試析       哲學與文化廿四卷第二期1997年2月
楊國榮 儒家價值觀的歷史轉換-明清之際的儒學 孔孟學報第六十八期
楊衛中 顏習齋研究                     台北工專學報第八期  1975年
路新生 梁任公、錢賓四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合論 孔孟學報第六十八期
趙吉惠 李二曲四書反身錄對傳統儒學的反省與闡釋
中國哲學史1998年第1期
趙宗正  清初經世致用思潮簡論              哲學研究              1983年7期
劉振維 由顏李之學初探清初學術思想風格 哲學雜誌第二十二期   1997年11月
之丕變暨其歷史因緣(上)(下)  哲學雜誌第二十三期    1998年2月
鮑國順 顏習齋孔孟程朱判然兩途論述     清代學術論叢第一輯  2001年10月
賴文華 顏元復古思想初探(上)         哲學與文化第廿三卷第五期 1996年5月 
賴文華 顏元復古思想初探(下)         哲學與文化第廿三卷第六期 1996年6月 
羅光 明朝初葉哲學思想               哲學與文化第八期第一期 1981年1月
羅光 顏元的哲學思想                 哲學與文化第八期第五期 1981年5月
駱新生 王學學風的再認識             孔孟學報第六十五期   1993年3月
                                          
三.學位論文;
古清美 顧涇陽高景逸思想之比較研究     台大中文博士論文    1979年6月
林麗月 明末東林運動新探               師大歷史博士論文    1984年7月
林聰舜 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   師大國文博士論文    1984年7月
高柏園 中庸形上思想之研究             文化哲學博士論文    1985年6月
許鶴齡 李二曲體用全學之研究           輔仁哲學博士論文    2003年6月
葉守桓 李二曲思想研究                 東海中文博士論文    2004年7月
尹文廷 孫夏峰四書近指研究             彰師大國文碩士論文  2000年6月
周志文 泰州學派對晚明文學風氣的影響   台大中文碩士論文    1975年7月
楊冬生 顏習齋的思想                   台大中文碩士論文    1973年7月
曾素貞 顏元的四書學研究               政大中文碩士論文    1996年6月
黃順益 顏習齋對儒學的反省與批判       高師大中文碩士論文  1988年6月
劉莞莞 復社與晚明學風                 政大中文碩士論文    1985年6月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