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007200603374100
DOI 10.6846/TKU.2006.00206
論文名稱(中文) 資訊素養融入學科協同教學計畫-以清雲科技大學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o curriculum through team teaching at the Ching Yun Univers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2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劉美慧
研究生(英文) Mei-Hui Liu
學號 68807006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6-19
論文頁數 22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林信成(sclin@mail.tku.edu.tw)
委員 - 宋雪芳(tinasong@mail.tku.edu.tw)
委員 - 林呈潢(lins1028@mails.fju.edu.tw)
關鍵字(中) 資訊素養
協同教學
資訊素養教育
關鍵字(英)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m teaching
Educ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Collabor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資訊科技時代,青年學子雖善於使用電腦工具,但對資訊素養的認知卻普遍不足。技職體系的學生,畢業後面臨瞬息萬變的產業界,如何善用資訊素養以提升其競爭力則更形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求「資訊素養融入學科協同教學」的成功模式、執行流程、執行架構以及其可行性,並藉以提升資訊素養教育的普及性。

透過文獻探討,歸納了四項資訊素養教育要點,分別是:1.資訊素養所含括的範圍,隨著時代不斷增加與延伸;2.資訊素養教育所運用的學習理論非常多元;3.「資訊素養融入學科協同教學」是營造資訊素養學習情境的最佳方法;4.可藉由教師、館員以協同教學的方式進行。綜合中、外相關案例,歸納出六項資訊素養協同教學的成功要素。分別為:1.擬定清楚、明確的目標;2.建構權責分明的架構以及確立執行流程;3.計畫相關人員之間充分的溝通以及明確的狀況;4.行政體系的充分支援;5.善用資訊素養、協同教學多元性的特質;6.定訂良好的成效評鑑機制。

實驗課程在該校以三種教學模式以及二種協同教學類型,就四門學科、六個班級進行。研究時間自94年5月至95年1月23日止。利用參與觀察法「圈內人觀點」之特性,參與計畫及課程,以蒐羅計畫相關會議記錄、晤談文件。並於課程前後各施予一次問卷調查。並在計畫結束後,針對教師、館員和部分學生進行質性訪談。根據量化分析結果,得知該校的試行計畫並未全然成功,且不同的教學模式也會產生不同的成效。透過質性的分析,就不同教學模式歸納出成功以及失敗的因素,建議將教學模式設計為「傳統教室授課+線上教學平台+課堂觀察+實際上機操作演練」,館員與教師的協同教學類型則可以定位在館員參與所有課程設計並加入教學評鑑的行列,但其所耗費的時間也會相對增加。最後,以上述六項成功要素逐項檢視該校試行計畫,就實施過程加以剖析,提出問題,並據以給予修改的建議。
英文摘要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udents who are skilled in using computer tools are not necessarily well equipped with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literacy will prepare the students from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for competitiveness in facing the rapidly changing industries.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explore possible modes, procedures, and frameworks based on which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o curriculum through team teaching can be successfully achieved to promot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the students.

The literature review reveals that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characterized by: (1) It is an area that has been constantly expanding with time. (2) It involves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learning theories.  (3) An optimal way to construct a situated learning context with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to integrat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o curriculum.  (4) To integrat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o curriculum can be implemented through team teaching based on a collaboration of faculties and librarians.  By reviewing four university cases in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successful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can be attributed to six elements: (1) Making a clear and explicit objective;(2)Establishing a clear framework for responsibility and procedures to practice;(3) Requiring frequent communication among teaching-team members and specifying teaching strategy;(4) Sufficient supports from the administration;(5)Taking advantage of the diversity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eam-teaching strategy;(6) Inventing a good mechanism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There were three teaching modes and two team-teaching types employed to experiment with four 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six classes at the Ching Yun University.  The study, which started from May 1st, 2005 to January 23rd 2006, was conducted principally by the method of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ll meetings and interviews records were collected, and a prior-to-class and a post-class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given to each class. Arranged were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ith teachers, librarians and part of th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ll the results are not as satisfactory as expected. Different teaching modes resulted in different learning outcom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eaching mode be a combin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struction by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observation in class, and online practice. The role of the librarians in team-teaching mode may be concentrated in course desig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both of which will relatively increase their working time.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each teaching mode is inspected by the six elements mentioned above, so tha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outcome of the study are analyzed.  Advices to improve the research process adopted in the thesis are also give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名詞定義5
第三節 研究步驟7
第四節 預期貢獻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資訊素養11
第二節 資訊素養教育18
第三節 協同教學25
第四節 與本研究相關之研究31
第五節 資訊素養教育新要素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43
第一節 研究方法及流程43
第二節 參與觀察法44
第三節 問卷之研究設計47
第四節 訪談法49
第五節 清雲科技大學計畫實施情形51
第四章 前置問卷量表統計及分析57
第一節 前置問卷分析57
第二節 前測結論84
第五章 問卷結果之探討85
第一節 前測及後測之比較分析85
第二節 不同課程模式的分析95
第三節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113
第六章 質性分析121
第一節 目標的分析121
第二節 架構流程的分析126
第三節 溝通以及明確狀況的分析132
第四節 行政體系支援分析136
第五節 資訊素養及協同教學是多樣化的分析139
第六節 評鑑確定的分析140
第七節 各教學模式成效分析142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149
第一節 研究發現149
第二節 目標定訂的建議154
第三節 架構流程的建構156
第四節 溝通的建議165
第五節 行政體系支援的建議166
第六節 資訊素養及協同教學多樣性的建議168
第七節 評鑑確定的建議	170
第八節 後續發展研究的思考	172
參考文獻	175
附錄一 參與受測學校會議記錄180
附錄二 館員與老師晤談說明文件184
附錄三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第四類型協同教學實驗日誌189
附錄四 前置問卷內容194
附錄五 後置問卷內容200
附錄六 前後測題目之難度值204
附錄七 訪談問題207
附錄八 訪談稿彙整209

表2.1 高等教育資訊素養能力標準一覽表12
表2.2國民應具備之資訊素養15
表2.3資訊素養的結構與意義表17
表2.4 資訊素養教育與圖書館利用教育比較表21
表2.5 資訊素養教育教學策略22
表2.6 協同教學優缺比較表28
表2.7協同教學類型表30
表3.1資訊素養概念與能力47
表3.2實驗課程各班情形54
表4.1受試學生年級分布情形58
表4.2受試學生性別分布情形58
表4.3受試學生學制分布情形58
表4.4受試學生學系分布情形59
表4.5受試學生進入大學前就讀的學校60
表4.6受試學生有無電腦、電腦可連線否以及電腦能力情形60
表4.7受試學生每星期找資料時間情形61
表4.8受試學生會利用網路進行的活動62
表4.9受試學生在網路上最常做的事62
表4.10受試學生處理網路資料情形63
表4.11指標一,能夠確認其資訊需求之特性與範圍受試學生得分情形64
表4.12指標二,能有效能又有效率地取得所需資訊受試學生得分情形66
表4.13指標三,能批判性地評估資訊及其來源,並將所篩選的資訊融入其知識庫或價值系統中受試學生得分情形68
表4.14指標四,不管是個人或是身為團體的,都能夠有效利用資訊,以達成特定目標受試學生的得分情形70
表4.15指標五,能夠了解資訊使用之經濟、法律、與社會相關議題,合理合法的使用與獲取資訊受試學生得分情形72
表4.16網路素養學生得分情形74
表4.17電腦素養受試學生得分情形76
表4.18受試學生圖書館利用測驗得分情形78
表4.19受試學生書目註錄格式得分情形80
表4.20受試學生電腦能力得分情形81
表4.21受試學生網路能力得分情形82
表5.1網路資料處理情形86
表5.2成對樣本1的檢定87
表5.3成對樣本2的檢定88
表5.4成對樣本3的檢定88
表5.5成對樣本4的檢定89
表5.6成對樣本5的檢定90
表5.7成對樣本6的檢定90
表5.8成對樣本7的檢定91
表5.9成對樣本1的檢定92
表5.10布林邏輯答題情形表92
表5.11成對樣本2的檢定93
表5.12成對樣本3的檢定94
表5.13對計畫認知的量表得分統計量94
表5.14對計畫認知之得分分配情形94
表5.15教學模式與指標1的得分相關96
表5.16教學模式與指標2之得分相關97
表5.17教學模式與指標3之得分相關99
表5.18教學模式與指標4之得分相關100
表5.19教學模式與指標5之得分相關102
表5.20教學模式與指標6之得分相關104
表5.21教學模式與指標7之得分相關105
表5.22教學模式與圖書館利用得分之相關108
表5.23教學模式與書目註錄格式之得分相關109
表5.24教學模式與網路能力得分之相關111
表5.25教學模式與對計畫認同感之相關112
表5.26實驗課程後成效113
表5.27前後測題目難易比較117
表5.28教學模式比較表119
表6.1各課程目標表124
表6.2各模組質性訪談比較表146
表7.1計畫成功以及失敗因素150
 
圖2.1資訊素養概念圖14
圖2.2 協同教學關係圖29
圖2.3教學卓越計畫推動組織圖33
圖2.4資訊素養協同教學角色關係39
圖2.5資訊素養教育實施影響40
圖3.1計畫流程圖53
圖4.1指標一各題勾選情形分配圖65
圖4.2指標二各題勾選情形分配圖67
圖4.3指標三各題勾選情形分配圖69
圖4.4指標四各題勾選情形分配圖71
圖4.5指標五各題勾選情形73
圖4.6網路素養各題勾選情形75
圖4.7電腦素養各題勾選情形77
圖5.1不同教學模式在指標1之得分情形96
圖5.2不同教學模式在指標2之得分情形98
圖5.3不同教學模式在指標3之得分情形99
圖5.4不同教學模式在指標4之得分情形101
圖5.5A不同群組在前測中指標5的得分情形102
圖5.5B不同教學模式在指標5之得分情形103
圖5.6不同教學模式在指標6之得分情形104
圖5.7A不同群組學生在前測中指標7之得分情形106
圖5.7B不同教學模式在指標7之得分情形107
圖5.8不同教學模式在圖書館利用之得分情形108
圖5.9不同教學模式在書目註錄格式之得分情形110
圖5.10不同教學模式在計畫認同感之得分情形112
圖6.1計畫組織人力圖128
圖7.1資訊素養協同教學流程圖152
圖7.2計畫目標同心圓155
圖7.3資訊素養融入學科協同教學建議流程圖163
圖7.4資訊素養素材庫17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圖書
王昭正、朱瑞淵譯,Jorgensen, Danny L.原著(民88年)。參與觀察法,應用社會科學調查研究方法系列叢書,7。台北市,弘智文化。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黃惠雯等譯,Benjamin Crabtree , William L. Miller原著(民91年)。質性方法與研究,研究方法系列叢書,4。台北市,韋伯文化。

期刊
王梅玲(民93年10月)。大學生資訊素養課程設計與評鑑。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0(2),134-142。

李德竹(民83)。由資訊素養研究圖書館資訊服務之意義與內涵(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3-0111-S002-006-TL)。臺北市:臺灣大學圖書館系暨研究所。

李德竹(民87)。由圖書館資訊服務規畫我國圖書館資訊素養之培育方針與評量指標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6-2413-H002-031)。臺北市:臺灣大學圖書館系暨研究所。

吳百祿(民93年6月)。通識課程協同教學實施方式之研究-以南部五所大學校院為例。正修通識教育學報,1,79-99。

吳美美(民85)。在新時空座標中的圖書館功能-談資訊素養教育。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22(2),29-52。

林玉珮(民94年6月)。資訊科技基本素養、年輕不迷「網」。天下雜誌,324。上網日期:民國95年9月5日。檢自天下雜誌知識庫。

林珊如(民91年3月)。從教師知識分享與資源共享談教育效能之提升。教育資料與研究,45,19-24。

胡立耘(民94年6月)。論資訊素養的結構與意義。教育資料圖書館學,42(4),471-480。

莊道明(民88)。資訊素養融入大專院校課程之探討--以「資料蒐集與報告寫作」課程為例。大學圖書館,3(2),95-113。

賴苑玲(民90年12月)。學習風格與資訊素養教育。中師圖書館館訊,36,1-4。

謝寶煖,魏令芳(民91年6月)。大學資訊素養通識教育之研究。通識教育季刊,9(1),45-90。

魏令芳(民92年3月)。大學資訊素養課程之研究。大學圖書館,7(1),119-143。

研討會報告
清雲科技大學(民94年10月)。數位資訊與媒體在教學研究上的應用研討會結案報告。清雲科技大學圖書館主辦,數位資訊與媒體在教學研究上的應用研討會,桃園縣。

梁康馨(94年6月)。專業教學、數位學習與資訊素養:以逢甲大學圖書館為例。景文技術學院圖書館失主辦,資訊素養融入專業課程教學設計研討會,台北縣。

學位論文
岳立容(民92年)。資訊素養教學研究--以大六教學法融入高中三民主義課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市。

陳淑慧(民93年)。圖書館利用教育協同教學之研究-以明湖國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市。

襲裕民(民90年)。國中學生網路課程學習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為基礎,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班,台北縣。

網站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2000)。「提升文學院學生資訊科技素養課程規畫」結案報告,上網日期:民94年8月31日,網址:http://research.dils.tku.edu.tw/course/project1/index.htm

淡江大學圖書館(無日期)。淡江大學圖書館線上利用教育課程,上網日期:民94年8月31日,網址:http://www.lib.tku.edu.tw/service/ecourse/index.htm

陳光榮(無日期)。高科技產業的行銷策略。上網日期:民國94年9月5日,網址: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9006/7-1-5.htm

清雲科技大學(無日期)。上網日期:94年11月11日。網址:http://www.cyu.edu.tw/about_cyu/cyu-century/index.htm
逢甲大學(2005)。「e35教學卓越計畫」,上網日期:民94年12月31日,網址:http://www.e35.fcu.edu.tw/profile_05.asp
 
西文部分
圖書
The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2000).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Chicago : The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Burkharkt , Joanna M. (2003). 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35 practical standards-based exercises for college students. Chicago :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Eshpeter, Barry & Gary, Judy(1989). Preparing students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Canada: Calgary board of education.

期刊
Bennett, Roger V. & Ishler, Margaret F. & O’Loughlin, Michael(1992, Spring), Effective collaboration in thacher education, Action teacher education, 14(1). 52-56.

Buchanan, Lori E & Luck, DeAnne L & Jones, Ted C(2002, Fall).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o the Virtual University: A Course Model. Library Trends; 51(2), 144-166.

Breivik, Patricia & Ford, Barbara(1993).Promoting learning in libraries through information literacy. American Libraries, 24(1), 98, 101-102.

Leon, Linda A.& Tai, Lawrence S.(2004). Implement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eam-teaching Environment.Journal of Educational for Business, 287-293.

Mackey, Thomas P. & Jacobson, Trudi E. (2005, Fall) , Information literacy: a collaborative endeavor. College teaching, 52(4), 140-144.

McClure , Charles R.(1994). Netowrk literacy: a role of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6, 115-125.

Oberman, Cerise & Lindauer, Bonnie Gratch & Wilson, Betsy(1998, May).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o the curriculum: how is your library measuring up?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y news, 59(5), 347-352.

Rader, Hannelore B.(2002, Fall). Information literacy 1973-2002: a selected literature revies. Library trends, 51(2), 242-259.

Thompson , Gary B(2002, Fall). Information literacy accreditation mandates: what they mean for faculty and libraries.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218-241.

網站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Literacy . Retrieved September 20, 2005, from http://www.ala.org/ala/acrl/acrlissues/acrlinfolit/infolitoverview/introtoinfolit/introinfolit.htm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Retrieved December 20, 2005, from http://library.csusm.edu/departments/ilp/collaboration.asp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CHED,2005), Retrieved May 06, 2006, from http://www.msche.org/?Nav1=ABOUT&Nav2=MISSION

ETS(2005), Retrieved September 20, 2005, from http://www.ets.org/portal/site/ets/menuitem.435c0b5cc7bd0ae7015d9510c3921509/?vgnextoid=b8a246f1674f4010VgnVCM10000022f95190RCRD

U.S. Department of Labor, Retrieved September 17, 2005, from http://wdr.doleta.gov/SCAN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