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006201812004700
DOI 10.6846/TKU.2018.00281
論文名稱(中文) 新北市國中生個人背景、網路使用動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關聯性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sonal Background, Behavior, Motivation and Addiction of Internet Usage in New Taipei C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2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簡毓瑩
研究生(英文) YU-YING CHIEN
學號 70273006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5-30
論文頁數 16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何俐安
委員 - 郭彥谷
委員 - 鄭宜佳
關鍵字(中) 網路使用動機
網路使用行為
網路成癮
關鍵字(英) internet behavior
motives for internet usage
internet addic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國中生網路使用動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現況,分析國中生的個人背景與網路使用動機、網路成癮之差異情形,以及探討網路使用動機對網路成癮的預測效果。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根據文獻探討與相關實證之研究結果設計問卷,以新北市公立國中普通班學生為研究對象(N=442)進行問卷調查,回收問卷數據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事後多重比較、皮爾森相關積差、多元逐步回歸等方式進行統計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之結論為:
一、	新北市國中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以消遣娛樂動機為主
二、	新北市國中學生最常使用的網路功能為網路連線遊戲,線上即時通訊軟體次之
三、	新北市國中學生網路成癮的問題令人擔憂,男生高於女生,九年級高於七、八年級
四、	不同性別、年級之新北市國中學生對網路使用動機部份構面有
顯著差異
五、	不同年級、家庭結構之新北市國中學生對網路成癮有顯著差異
六、	新北市國中學生網路使用年資越長、時數越多,網路成癮的傾向越高
七、	網路使用動機對網路成癮有正向顯著預測力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es of junior high shool students’ motivations, behaviors, and addiction of internet usage in New Taipei City. It furth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sonal backgrounds, motivation and addiction of internet usage. Moreover, it examines whether motivation of usage could predict internet addiction.
This is a survey research using a questionnaire, designed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lated empirical studies, to collect data.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ew Taipei City, and 442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way ANONA,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n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study concludes the following:
1.	Entertainment was the main motivation of Internet usage.
2.	On-line games was the main internet activity, followed by instant messenger events.
3.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the internet addiction. The rate of the mal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 students. The addiction degree of the 9th-grade students was highest.
4.	In terms of motiva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and grades on the motivation of usage.
5.	In terms of internet addic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grades and family structures on the internet addiction.
6.	The longer time and years the student had online, the higher internet addicted tendency was.
7.	Motivation of Internet usage had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ability to predict Internet addic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v
表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網路使用動機之意涵及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網路使用行為之意涵及相關研究	19
第三節	網路成癮之意涵及相關研究	28
第四節	個人背景、網路使用動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關聯性之相關研究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45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4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0
第四節	研究實施	61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5
第一節	研究樣本結構及現況分析	65
第二節	個人背景對網路使用動機和網路成癮之差異分析	80
第三節	網路使用行為對網路成癮之差異分析	98
第四節	網路使用動機與網路成癮之關聯性分析	107
第五節	研究假設驗證	1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9
第二節	建議	123
參考文獻	127
附錄一  新北市106學年度市立國中普通班班數及學生總人數表	141
附錄二  內容效度問卷	143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51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56
 

表圖次

表2-1-1    國中學生網路使用動機	16
表2-2-1    歷年網路使用男女比例	21
表2-2-2    網路使用率	22
表2-2-3    網路使用地點	22
表2-2-4    青少兒上網頻率	23
表3-2-1    新北市106學年度市立國中學校規模統計表	49
表3-3-1    網路使用動機量表信度分析	53
表3-3-2    內容效度檢測專家學者之背景資料整理	55
表3-3-3    內容效度專家之意見修正表	56
表3-3-4    網路使用動機量表信度分析 	58
表3-3-5    網路使用感受量表信度分析 	58
表3-3-6    新北市106學年度立國中問卷抽樣分配表 	59
表3-3-7    正式問卷之網路使用動機量表信度分析	60
表3-3-8    正式問卷之網路成癮量表信度分析	60
表4-1-1    有效樣本背景變項之描述分析 	66
表4-1-2    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現況分析	69
表4-1-3    國中生網路使用動機各構面之平均數及排序摘要表 	71
表4-1-4    國中生網路使用動機各題項之平均數和標準差及排序摘要表	72
表4-1-5    國中生網路成癮量表總分之描述分析	74
表4-1-6    國中生網路成癮現況分析	74
表4-1-7    國中生網路成癮程度之背景分析	75
表4-1-8    國中生網路成癮各構面之平均數及排序摘要表	76
表4-1-9    國中生網路成癮各題項之平均數和標準差及排序摘要表	76
表4-2-1    不同性別對網路使用動機的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表	80
表4-2-2    不同年級對網路使用動機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81
表4-2-3    不同家庭結構對網路使用動機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83
表4-2-4    調整後不同家庭結構對網路使用動機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85
表4-2-5    不同父母對子女上網的態度對網路使用動機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86
表4-2-6    調整後不同父母對子女上網的態度對網路使用動機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87
表4-2-7    不同性別對網路成癮的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表	88
表4-2-8    不同年級對網路成癮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89
表4-2-9    不同家庭結構對網路成癮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90
表4-2-10   調整後不同家庭結構對網路成癮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92
表4-2-11   不同父母對子女上網的態度對網路成癮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93
表4-2-12   調整後不同父母對子女上網的態度對網路成癮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94
表4-2-13   個人背景對網路使用動機構面因素顯著性彙整表	95
表4-2-14   個人背景對網路成癮構面因素顯著性彙整表	96
表4-3-1    不同最常使用的上網設備對網路成癮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98
表4-3-2    不同網路使用年資對網路成癮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99
表4-3-3    不同最常上網的地點對網路成癮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99
表4-3-4    調整後不同最常上網的地點對網路成癮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100
表4-3-5不同最常使用的上網時段對網路成癮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100
表4-3-6     不同平常日上網的總次數對網路成癮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101
表4-3-7   不同平常日每次上網的時數對網路成癮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102
表4-3-8    不同例假日上網的總時數對網路成癮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102
表4-3-9    不同網路上最常使用的功能對網路成癮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103
表4-3-10   調整後不同網路上最常使用的功能對網路成癮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104
表4-3-11   網路使用行為對網路成癮顯著性彙整表	105
表4-4-1    網路使用動機與網路成癮之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表	107
表4-4-2    網路使用動機對網路成癮之迴歸分析表	109
表4-4-3    網路使用動機各向度對網路成癮之迴歸分析表	110
表4-4-4    網路使用動機各向度對網路成癮之強迫性上網的迴歸分析表	111
表4-4-5    網路使用動機各向度對網路成癮之網路成癮戒斷反應的迴歸分析表	112
表4-4-6    網路使用動機各向度對網路成癮之網路成癮耐受性的迴歸分析表	113
表4-4-7    網路使用動機各向度對網路成癮之人際與健康問題的迴歸分析表	114
表4-4-8    網路使用動機各向度對網路成癮之時間管理問題的迴歸分析表	115
表4-4-9    網路使用動機對網路成癮之預測情形摘要表	116
表4-5-1    研究結果驗證表	117
圖3-1-1    研究架構圖	46
圖3-4-1    實施程序	6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ide@Taiwan 2020(創意臺灣)政策白皮書(2015)。取自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CE8524192720696F&upn=CA0F80CC3CA69700
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https://eteacher.edu.tw/Read.aspx?PostID=2
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2012)。2012年臺灣青少兒網路使用與自我形象調查報告。取自http://www.twmf.org.tw/files/2012台灣青少兒網路使用與自我形象調查報告.pdf
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2016)。2016年台灣青少兒網路社群 、陌生網友分辨調查報告。取自http://www.cyberangel.org.tw/thesis/Study/001.pdf
王文玲(2010)。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王文科、王智弘(2012)。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秀燕(2002)。國中生電腦網路沈迷現象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王淑秋(2006)。台南市國中生網路使用現況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淑慧(2007)。e世代網路交友的迷失-國中生網路交友輔導個案。諮商與輔導,260,58-61。
王勝欽(2003)。青少年在網咖中使用網路成癮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智弘(2008)。網路成癮的成因分析與輔導策略。輔導季刊,44(1),1-12。 
王舒薇(2003)。台北縣某國中學生網路交友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嵩音(2007)。網路使用之態度、動機與影響。資訊社會研究,12,57-85。
王鈺簪(2012)。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與偏差行為之調查研究-以彰化縣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王銘輝(2006)。高雄巿國中生電腦網路使用情形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錦慧(2005)。國中生網咖使用、網路沈迷之調查與網咖少年成長團體之輔導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古欣卉(2006)。國中生飲用含糖飲料行為、網路成癮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之關聯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交通部統計處(2007)。台灣地區民眾使用網路狀況調查。臺北市:交通部。
江南逸(2003)。國中生使用網路之偏差行為和網路沈迷程度對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3)。102年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報告。取自https://srda.sinica.edu.tw/group/govdown/12109
余政憲(2011)。國中學生使用網路習慣的差異對其智力發展之調查研究-以彰化縣一所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吳怡靜(2000)。家長信心調查-關心有餘,監督不足。天下雜誌特刊,29,82-85。
吳姝蒨(1999)。電腦中介傳播人際感情親密關係之研究-探訪電子布告欄(BBS)中的「虛擬人際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吳峻豪(2008)。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和自我概念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吳桂瑛(2015)。彰化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與網路成癮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吳珮菁(2016)。新北市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情緒智能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淑娟(2002)。青少年網路成癮及網路使用輔導策略。師說,170,40-42。
吳翠珍(2009)。2009 年全國兒童媒體使用行為調查報告。台北:富邦文教基金會。 
呂怡節(2016)。一所高職學校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呂雪慧(2015年7月3日)。政院五箭齊發打造創意台灣。中時電子報新聞稿。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03000092-260202
呂鳳儀(2015)。桃園地區國中生網路使用時間、人格特質、人際關係、網路心流經驗對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宋明潔(2001)。上網人口特質、上網行為、網站內容偏好以及影響每日網站瀏覽之研究-以台灣入口網站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李芝熒(2008)。人際關係及個人特質與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李威德(2010)。學業成就、父母態度對網路使用動機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李美枝(2001)。知文知心不知面-談網路人際關係。e 世代心理學,189-196。臺北市:桂冠出版社。
李逢堅(2001)。中學生網際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曉君(2006)。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與親子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台南市。
李曉君(2006)。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與親子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台南市。
周倩(1999)。我國學生電腦網路沉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子計畫二:網路沉迷現象的心理病理之教育傳播觀點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周榮、周倩(1997)。網路上癮現象、網路使用行為與傳播快感經驗之相關性初探。中華傳播學會1997年會學刊,臺北縣,2-12。
林于詩(2006)。概化他人傳播型態與網路使用動機之關聯性研究一以台北縣市大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林以正、王澄華(2001)。性別對網路人際互動與網路成癮之影響與中介效應。輔導季刊,37:4,1-10。
林旻沛(2012)。這些年,我們一起關心的網路成癮:漫談網路成癮的定義、衡鑑及心理治療。臨床心理通訊,50,10-18。
林欣玫(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學業成就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林倩如、王智弘(2012)。我國兒童網路成癮研究發展現況之探討。輔導季刊,48(4), 1-9。
林偉傑(2008)。馬祖地區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林唯斯(2008)。國中生網路成癮、人格特質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瑞芳附近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林龍基(2016)。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之關聯性研究-以羅東鎮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邱瀕瑩(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成癮現象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柯志鴻(2003)。網路成癮之精神醫療觀點,學生輔導,86,36-57。 
柯志鴻(2005)。網路成癮疾患診斷準則,網路成癮問題暨輔導策略研習會。新竹縣,大華技術學院。
洪于涵(2007)。高雄縣國民中、小學學習障礙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使用動機、制握信念與網路沈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洪秉浤(2017)。家庭功能、網路成癮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聖約翰科技大學,新北市。
夏鑄九等譯(1998)。網路社會之崛起。台北:唐山出版社。
孫佳穗(2016)。基隆市國中生智慧型手機成癮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4)。2014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取自https://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150202e.pdf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5)。2015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取自https://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160108e.pdf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6)。2016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取自https://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170109e.pdf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7)。2017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取自https://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170721e.pdf 
高雄張老師中心(2015)。取自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77710.aspx#.WAFiMeB97IU
國家發展委員(2016)。105年臺灣數位機會發展調查報告。取自https://ws.nd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hZG1pbmlzdHJhdG9yLzEwL2NrZmlsZS81M2FlODYxYi1lZjAzLTRmMGEtYTczZi1lYTJmOTVhN2I3MDkucGRm&n=MTA15bm05YCL5Lq65a625oi25pW45L2N5qmf5pyD6Kq%2f5p%2bl5aCx5ZGKLnBkZg%3d%3d
張仁獻(2003)。臺南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對網路沈迷現象的影響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育聞(2014)。國中生使用智慧型手機成癮對情緒管理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張春興(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嘉容(2011)。澎湖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2015)。104年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報告。取自http://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0217161130F0B192&s=F1AA06D56E8D6B20
曹世和(2013)。購買動機與學業成就之研究:以雲嘉地區高中職生購買書籍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梁良淵(2007)。探討嘉義地區國小學童之休閒活動類型、學習態度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許銘賢(2010)。彰化縣國中生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佑昇(2013)。個人於現實及虛擬世界中的性格差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陳佩庭(2008)。臺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動機與網路成癮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陳怡君(2003)。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同儕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冠中(2003)。「天堂」遊戲參與者之動機、沉迷與交易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冠名(2004)。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沈迷的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思嘉(2015)。台北市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淑惠(1999)。我國學生電腦網路沉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子計劃一:網路沉迷現象的心理病理之初探(1/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
陳淑惠、翁儷禎、蘇逸人、吳和懋、楊品鳳(2003)。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之編製與心理計量特性研究。中華心理學刊, 45(3),279 -294。
陳瑛琦(2013)。青少年網路成癮-現實與虛擬環境間的拉鋸戰。商管科技季刊,14:2,165-193。
傅義婷(2008)。國中學生人際關係、自我概念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富邦文教基金會(2008)。2008全國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調查。台北:富邦。
曾怡慧、施綺珍、楊宜青(2004)。網路成癮症。基層醫學,19:2,35-40。
曾鈺涵(2010)。台南地區大學生Blog使用行為對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曾麗娟(2008)。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與同儕關係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游森期(2001)。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游森期(2002)。青少年網路成癮之成因探討。學生輔導,83,109-118。
程裕明(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父母教養方式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黃千慧(2012)。國中生網路成癮與父母教養方式、學業成就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宏民(2013)。新北市某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及網路成癮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宏民(2013)新北市某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及網路成癮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佳寧(2007)。大學生合作性人格特質與網路成癮傾向相關性研究-以台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台北市。
黃連興(2013)。影響學生學業成就與網路使用行為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黃鈞源(2008)。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個人特質與網路沉迷現象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黃雅慧(2005)。虛擬世界中的真實人生:線上遊戲成癮現象及其相關因素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塗怡芳(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網路使用動機與網路成癮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楊期泰(2002)。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動機、需求滿足與疏離感之相關研究---以臺中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縣。
溫雅馨(2005)。宜蘭地區中等學校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與其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宜蘭縣。
葉士如(2009)。國中生網路成癮與偏差行為之研究-以基隆市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臺北市。
董潔如(2003)。高中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個人特性與網路沉迷現象之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詹弦璋(2009)。台中縣國民中學階段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網路使用動機與行為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鄔蜀芳、潘俊安、鄔蜀文、潘寶石等(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家長規範方式與網路成癮相關性之研究。2011家庭福祉-開啟多元助人專業之對話,67-84。大仁科技大學。
廖冠淵(2007)。大學生網路使用與其個人主義傾向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廖思涵(2006)。高雄市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沈迷與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趙康淇(2015)。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以宜蘭市南屏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遠見民調(2013)。台灣民眾網路行為調查。取自https://health.gvm.com.tw/webonly_content_1172_1.html
劉文尚(2004)。國小學童網路成癮及網路素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劉守信(2000)。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與輔導方案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劉彥廷(2012)。大學生的網路使用行為與校園經驗及學習發展成果之相關研究 -以批踢踢實業坊使用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劉蕙如(2004)。台北市在學青少年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鄭采玉(2008)。國小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鄭淳憶(2005)。國中生網路素養及網路成癮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盧峯裕(2011)。網路使用行為對同儕關係之影響-以雲林縣沿海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台南市。
盧浩傑(2006)。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偏差行為、學業成就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盧浩權(2005)。青少年網路沉迷現象與生活壓力、負面情緒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高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蕭銘均(1998)。台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象之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蕭銘鈞(1998)。臺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象之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賴慧玲(2010)。「M」世代來臨 兒少最愛用網路、手機媒體。取自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7/article.php?storyid=446
聯合新聞網(2014)。第一次!政院要提網路政策白皮書。2014年12月24日。取自http://disp.cc/b/163-8mU9
薛世杰(2002)。國中男、女生的網路遊戲使用時間與使用動機、自我效能、人格特質、學業成就、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謝明達(2004)。國民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區辨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謝龍卿(2004)。青少年網路使用與網路成癮現象之相關硏究。臺中師院學報,18(2),19-44 。 
謝龍卿(2011)。青少年臉書成癮、人際關係與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謝龍卿、黃德祥(2004)。青少年網路成癮與生活壓力之相關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6-7,29-62。
謝寶蓮(2007)。臺北縣國中生網路成癮與電腦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韓佩凌(2000)。臺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成癮現象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簡怡欣(2013年7月19日)。暑期上網多,小學生2成機率患網路成癮。今日新聞電子報新聞稿。取自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30719/204486
簡曉柔(2014)。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與資訊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台南市。
簡麗娟(2008)。台北市高中職學生接觸色情媒體經驗與性態度取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聶志偉(2006)。國小學生網路活動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魏心怡(2001)。網際網路與心理幸福、學業成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台東市。
魏希聖、李至中、王宛雯等(2006)。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之危險因子與偏差行為研究:以台中縣霧峰大里地區為例。台中教育大學學報,20(1),89-105。
魏筱雯(2010)。台中市國小學生網路使用動機與網路倫理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嚴增虹(2002)。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者背景、行為與心理特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蘇素敏(2015)。高年級學童網路成癮現象對學業成就及身心健康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二、英文部份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 (DSM-IV).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Brenner, V. (1996). An initial report on the online assessment of Internet addiction: The first 30 days of the Internet usage survey. Psychological Reports, 70, 179-210.
Brenner, V. (1997). Psychology of computer use: XLVII. Parameters of Internet use, abuse and addiction: The first 90 days of Internet usage survey. Psychological Reports, 80, 879-882.
Castells, M. (1997).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coiety.
 Ferris, J. (2008).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Causes, Symptoms, and Consequences. Retrieved from http://www.health.am/psy/more/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causes-symptoms/
Goldberg, I. (1995).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Retrieved from http://www.physics.wisc.edu/~shaizi~internet_addiction_criteria.html
Goldberg, I. (1996). Internet Addiction. Internet Addiction Support Group. Retrieved from http://www-usr.rider.edu/~suler/psycyber/supportgp.html
Goldberg, I. (1996). Internet Addic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eb.urz.uniheidelberg.de/Netzdienste/anleitung/wwwtips/8/addict.html 
Griffiths, M.D. (1998). Internet addiction: Does it really exist? In J. Gackenbach (Ed.), Psychology and the Internet: Intra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Transpersonal Applications. Pp. 61-75.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Griffths, M (2000). Does Internet and Computer “Addiction” Exist? Some Case Study Evidence.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Volume3, Number 2, 211-218.
Hall, A.S. & Parsons, J. (2001). Internet addictions: College students case study using best practices in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Journal of Metal Health Counseling, 23(4) : 312-327.
John Naisbitt (1982). Megatrends: Ten New Directions Transforming Our Lives. Warner Books
Kandell, Jonathan. J. (1998). Internet addiction on campus: The vulner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1 (1), 11-17.
Korgaonkar, P. K. & Wolin, L. D. (1999).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web usag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9, 53-68.
Lin, C. H., Lin, S. L., & Wu, C. P. (2009). The effects of parental monitoring  & leisure boredom on adolesecents’ internet addiction. Adolescence, 44(176), 993-1004.
Lin, M. P., Ko, H. C., & Wu, J. Y. W. (2008). The role of positive/negative outcome expectancy & refusal self-efficacy of internet use on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aiwan.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11(4), 451-457.
Lodico, M. G., Spaulding, D. T., & Voegtle, K. H. (2006). Method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Maehr, M.L.,& Meyer, H.A. (1997). Understanding motivation and schooling:Where we’ve been, where we are, and where we need to go. Education Psychology Review, 9, 371-409.
Morahan-Martin, J. & Schumacher, P. (2000).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16(1),13-29
Nunnally, J. C., & Bernstein, I. H. (1994). Psychometric Theory(3rded.) New York: McGraw-Hill.
Petrie, H. , & Gunn, D. (1998). "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ffects of sex, age, depression and introvers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London Conference, 15th December 1998.
Rogerson, S. & Bynum, T. W. (1996). Information Ethics: the Second Generation. UK Academy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Conference, UK.
Rosengren, K. E. (1974).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 Paradigm Outlined. In J.G. Blumler & Katz(eds.). The Uses of Mass Communications, Beverly Hills: Sage ,p.1.
Schiffman, L. G., & Kanuk, L. L. (2000). Consumer Behavior (9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SeongCheol, Kim, et al. "Effect of NAA and BAP on organogenesis of callus and detection of virus in bulbous Dutch iris (Iris hollandica'Blue Magic')." RDA Journal of Horticulture Science (II) 40.2 (1998): 58-63.
Shaffer, H. J.(1996).Understanding the means and Objects of Addiction: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and Gambling. Journal of Gambling Studies, 12(4), 461-469.
Storm, A. K. (1996). Is the Internet Addictive, or Are Addicts Using the Internet? Retrieved from http://www.concentric.net/~astorm/iad.html.
Young, K. S. & Rogers, R. C. (19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ternet Addiction.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1, 25-28.
Young, K. S. (1996). Internet Addictive: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1(3), 237-244.
Young, K. S. (1999). Internet addiction :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Student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7, 351-393.
Young, K. S., & de Abreu, C. N. (2010). Internet addiction: A handbook and guide to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New York, NY: Wiley, John & Sons.
Young, K.S. (2004). Internet Addiction : A New Clinical Phenomenon and It’s Consequence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48(4), 402-41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