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002201711582200
DOI 10.6846/TKU.2017.00326
論文名稱(中文) 從建築管理的觀點探討臺灣建築師制度形成的過程1845-1970's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chitect System in Taiw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tecture Management from 1845 to 1970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土木工程學系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1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江博鴻
研究生(英文) Bo-Hong Jiang
學號 894310134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1-14
論文頁數 19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米復國
委員 - 陳亮全
委員 - 吳光庭
委員 - 江柏煒
委員 - 黃瑞茂
關鍵字(中) 建築師
建築代願人
建築技師
建築法
建築師法
建築管理
臺灣建築史
關鍵字(英) Architect
Architecture scrivener
Architecture engineer
Law of Architecture
Law of Architects
Taiwan Architecture Histor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文想了解是甚麼因素讓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央法規《建築法》中規定了設計工作僅能由具特定資格的「建築師」為之。這同時也連結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日治時期的《都市計畫令》沒有類似的規定,而是由台北州廳以單行法規的形式規定類似規則?
此外,原本建築師相關資格與執業規定是依據1944年制定的行政命令〈建築師管理規則〉,但是1971年則改以《建築師法》規定之。是那些原因讓國府提高管理建築師的法律位階?實施後是否解決了《建築師法》制訂前所遭遇的問題?
以1945年為斷點,臺灣分別由不同的政治實體統治。在此之前,以《都市計畫令》為主的日治臺灣建管法令並沒有範圍及於全島的特許建築師制度。但是1948年之後,臺灣行政長官公署公布〈臺灣省建築師管理補充辦法〉,正式在臺施行《建築法》中的「建築師制度」。
    本文研究時間範圍從1845年上海公共租界成立開始,至1970年代中華民國制定《建築師法》。研究的地理範圍主要包括(但不限於)上海與台北。
英文摘要
The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establishing the architecture regulations by the R.O.C government to specifically designate qualified architects in building design. In addition, it also probes into the reasons why the Taipei State Hall provided the rules, particularly in the form of separate rules, instead of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when similar rules of "Urban Planning Orders" were made.
  The original qualifications and practice of architects is based on the 1944 enactment of an executive order of “Architects Management Rules,” but in 1971 "Law of Architects" replaced it. Are there any reasons for the government to raise architects’ legal positions in managemen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whether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efore the "Law of Architects" were solved?
  With 1945 as the breakpoint, Taiwan was ruled by different political entities. Prior to this time, "Urban Planning Orders," which dominated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aiwan during the Japan-colonized period, was not implemented island wide in terms of the franchised architect system. However, after 1948, the Taiwan Chief Executive's Office published the Supplementary Measur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chitects in Taiwan and formally implemented the "Architect System" in the Law of Architecture.
    This study ranges from the year of 1845 when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ncession was established to the 1970s when the Republic of China enacted the "Law of Architects." The geographical scope of the study mainly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Shanghai and Taipei.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壹、緒言	1
一、研究動機	1
二、文獻回顧	3
1. 建築師與資助者 (Architect and Patron)	4
2. 從藝匠到專業:十九世紀美國的建築實踐 (From Craft to Profession: The Practice of Architecture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	6
3. 1840-1990年英格蘭與威爾斯的建築管制史 (A History of Building Control in England and Wales 1840-1990)	9
4. 都市建築控制—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建築法規研究	10
5. 國民政府時期建築師專業制度形成之研究	11
三、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	12
1. 研究的時空範圍	12
2. 章節架構	14
貳、近代中國建築管理制度	16
一、清地方政府運作概要	16
二、上海公共租界(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運作概要	20
1. 《土地章程》與「道契」對地政管理的影響	21
2. 公共租界的行政管理組織	22
三、公共租界之建築管理演變及其影響	26
1. 建管規則內含於《土地章程》時期1845-1899	26
2. 《土地章程》1899	28
3. 中西式建築規則1901~1903	30
4. 新中式建築規則、新西式建築規則1916	31
5. 30年代公共租界建築法規修訂	31
6. 上海公共租界建築師登記制度的嘗試	33
四、1920~1945年代國民政府時期的市政制度與建築管理	36
1. 上海華界市政管理組織與建築管理	36
2. 1920年中國「市制」的誕生—廣州市	41
3. 國民政府的上海特別市	44
五、小結	48
參、留學生之救國意識與建築作為現代化途徑之一	50
一、留學生與中國建築師學會	50
二、留學生與早期中國建築教育(1923~1945)	57
1. 清末民初之中國學制	57
2. 留學生與中國高等建築教育之設立	60
三、建築相關立法	67
四、小結	73
肆、日治時期臺灣建管法令制定過程	77
一、日治初期臺灣的現代化過程	77
1. 殖民政府的現代化基礎工程	77
2. 不斷調整的行政區劃與警察管理	83
3. 日治初期的建築管制(1895~1936)	85
二、日治後期的建築管制與建築代願人的出現	93
1. 日治時期臺灣人口的移動趨勢	93
2. 日治時期的建築生產與再生產	101
3. 都市計畫令公布後後之建築管制法令與建築代願人制度	106
三、小結	113
伍、1945年之後臺灣建管法令制定過程	115
一、防空疏散政策下建築供給與需求的差距	115
1. 從「難民上海」到「難民台北」	115
2. 土地政策造成的人口移動	116
3. 取代營建法令的行政命令	122
4. 戰時體制對水泥的管制	127
二、建管法令的執行情形與建管人員的能力問題	133
1. 空白的基層營建人才培養	133
2. 建管人員的素質	137
3. 高樓問題與〈臺灣省建築管理規則〉草案	140
三、《建築法》與《建築師法》的制定過程	144
1. 從「建築代願人」到「建築師」	144
2. 《建築法》中與建築師有關條文	151
3. 《建築師法》制定過程	155
四、小結	162
陸、結論	164
參考文獻	170

圖表目錄
圖 1- 1 論文研究架構圖	14

圖 4- 1 歷年臺灣火災比較。(臺灣日日新報, 1904)	91
圖 4- 2 臺灣長期人口之集散分佈 (GCR)。(徐茂炫等, 2011, 頁 116)	94
圖 4- 3 臺灣長期人口之集散分佈 (GMI)。(徐茂炫等, 2011, 頁 117)	95

表3- 1  1927-1940中國建築師學會會員特性分析表	53
表3- 2  1913年大學規程土木工學門與建築學門規定課程比較	61
表3- 3 清末民初高等工業教育分科與技師甄錄章程科別比較表	68
表3- 4 民國時期各地建築規則略表	70
表3- 5 上海特別市工務局職員學歷統計	74

表 4- 1 1905, 1920, 1935年臺灣人口數前二十名都市排名表	93
表 4- 2 各級距人口數佔比與各級距人口指數之歷年比較表	95
表 4- 3 1920-1945台北州轄下郡、市行政組織異動比較表	98
表 4- 4 日治時期大型災害影響建築生產規定列表	103
表 4- 5 日治時期建築代願人名單	110

表 5- 1 1952, 1954, 1958年臺北市違建數量調查表	122
表 5- 2 1952-1960臺灣水泥黑市價格簡表	131
表 5- 3 國家考試土木建築科別考試科目比較表	147
表 5- 4 《建築法》草案罰則中與監造人有關之條文列表	154
附錄一 1869年《上海洋涇濱北首西國租界土地章程》
附錄二 清末民初各等工業實業學堂學校部定課程表
附錄三  20世紀30年代中央大學建築工程系課程表
附錄四 清末國府大陸時期重要大事年表
附錄五 日治臺灣時期重要大事年表
附錄六 國府臺灣時期重要大事年表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安後暐 (作者). (2010). 美援與臺灣的職業教育(1950-1965). 臺北市: 國史館.
蔡添壁, & 蘇錦雲 (作者). (1963). 本省有多少與建築相關的法規. 建築雙月刊, (11), 32.
曾憲嫻 (作者). (1996). 日據時期土木建築營造業之研究-殖民地建設與營造業之關係.
沈懷玉, 王雪玉, & 孫可立 (作者). (2000). 王章清先生訪問紀錄. 收入 都市計畫前輩人物訪問紀錄 (頁 17–71).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沈怡 (作者). (1987). 沈怡自述. 台北: 傳記文學.
陳慧先 (作者). (2008). 「丈量台灣」—日治時代度量衡制度化之歷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台北.
陳晶晶 (作者). (1999). 中國市政組織的近代化雛形—《廣州市暫行條例》. 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 20(4).
陳湘琴 (作者). (2011). 都市建設與住宅計畫小組(UHDC)和聯合國顧問團研議台灣「都市計劃法」之歷史研究. 環境與藝術學刊, (9), 47–67.
陳炎林 (作者). (1933). 上海地產大全. 上海市: 上海書店. 讀取於 從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z2y9AAAAIAAJ
陳正書 (作者). (1997). 道契與道契檔案之考察. 近代史研究, (3), 124–138.
程佳惠 (作者). (2001). 1935年台灣博覽會之研究 (碩士論文).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程天固 (作者). (1993). 程天固回憶錄 (卷 1–2). 台北: 龍文.
程郁華 (作者). (2008, 六月). 江蘇省土地整理研究:1928-1936 (博士論文). 華東師範大學, 上海市.
戴炎輝 (作者). (1979). 清代台灣之鄉治. 台北: 聯經.
鄧宇傑 (作者). (2012). 民國十一年「壬戌學制」的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 台北.
杜恂誠 (作者). (2011). 道契制度:完全意義上的土地私有產權制度. 中國經濟史研究, (1), 3–11.
房正 (作者). (2013). 民國工程師與工程學會—對中國工程師學會會員資格的歷史考察. 自然辯證法通訊, 35(5).
富田芳郎 (作者). (1942). 臺灣街研究. 東亞學, (6), 20–76.
國民政府公報 (作者). (1931). 前工商部核准登記各科工業技師名冊 (卷 718).
國民政府令 (作者). (1927). 公布「上海特別市暫行條例」. 國民政府公報, 16(寧:2), 12–21.
國民政府令 (作者). (1931). 制定「實業部農工礦技副登記條例」. 國民政府公報, (832), 1–2+5.
國民政府令 (作者). (1936). 修正「內政部組織法」. 國民政府公報, (2100), 1–5+25.
國民政府令 (作者). (1942). 修正「內政部組織法」. 國民政府公報, (31:渝:473), 1–5+13.
國民政府訓令 (作者). (1929). 令立法院上海特別市市長張羣呈請轉行立法院迅將「土地法」提前釐訂頒布令仰該院查照由. 國民政府公報, (304), 3–5.
國民政府指令 (作者). (1929). 令上海特別市市長張羣呈請迅行立法院將「土地法」提前釐定頒布已據情令交立法院由. 國民政府公報, (304), 8.
哈雄文 (作者). (1944, 四月 9). 中國建築師學會年度獻辭. 重慶中央日報. 重慶.
哈雄文 (作者). (1947, 七月 12). 全國營造業聯會昨分組審查提案—哈雄文談聯合會成立意義. 南京中央日報. 南京.
漢寶德 (作者). (1962). 我國當前建築之自覺運動. 建築雙月刊, (1), 1–7.
何炳棣 (作者). (1995). 中國歷代土地數字考實. 台北: 聯經.
洪四川 (作者). (2001). 八十自述——洪四川回憶錄. 財團法人洪四川文教公益基金會.
互助營造 (作者). (2012). 臺灣營造業百年史. 臺北市: 遠流.
黃俊銘 (作者). (1993). 清末留學生與廣州市政建設. 收入 第四次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討論會論文集.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黃仁宇 (作者). (1993). 中國大歷史. 台北: 聯經.
黃紹恆 (作者). (1998). 日治初期在台日資的生成與積累.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32), 165–214.
黃樹仁 (作者). (2002). 臺灣都市化程度析疑. 臺灣社會學刊, (27), 163–205.
黃天祥 (作者). (2007). 日治時期臺灣火災災害對於建築與都市發展影響之研究 (碩士). 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
黃武達 (作者). (2009a). 臺北市近代都市之建構(上). 台北: 台北市政府文獻委員會.
黃武達 (作者). (2009b). 臺北市近代都市之建構(下). 台北: 台北市政府文獻委員會.
黃炎培 (作者). (1922). 一歲之廣州市. 上海: 商務印書館.
建築師雜誌社 (作者). (1984). 日據.光復.現在. 建築師, (115), 29–34.
江丙坤 (作者). (1972). 臺灣田賦改革事業之研究. 台北: 臺灣銀行.
教育部 (作者). 大學令 (1912).
教育部 (作者). 國立大學校條例 (1924).
教育部令 (作者). (1912). 教育部令第二十三號  工業專門學校規程. 政府公報(重印本), 199, 192–196.
教育部令 (作者). (1913). 教育部令第一號  大學規程. 政府公報(重印本), (251), 323–338.
近藤正己 (作者). (2014). 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上). (林詩庭, 翻譯員). 台北市: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井出季和太 (作者). (1997). 臺灣治績志. 台北: 南天.
康自立 (作者). (不詳). 單位行業課程.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 讀取於 從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1101/?index=16
考銓月刊編輯委員會 (作者). (1951). 考選部業務概況(四十年五月份). 考銓月刊, (2), 51.
考銓月刊編輯委員會 (作者). (1952a). 考選部業務概況(四十年十二月份). 考銓月刊, (9), 43.
考銓月刊編輯委員會 (作者). (1952b). 考選部業務概況(四十一年七月份). 考銓月刊, (17), 52–54.
考銓月刊編輯委員會 (作者). (1954a). 高普考各科考試科目表. 考銓月刊, (40), 跨頁附表.
考銓月刊編輯委員會 (作者). (1954b). 考選部業務概況(四十三年八月份). 考銓月刊, (41), 30–31.
考試院令 (作者). (1948). 制定「技副晉升技師考試規則」. 國民政府公報, (3120), 6.
考選部 (作者). (2000). 歷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特種考試報考到考暨及格人數按性質分:日據時代臺灣建築代願人面試 (1954). 中華民國考選統計, 中華民國88年, 275.
賴德霖 (作者). (1994). 從一篇報導看柳士英的早期建築思想. 南方建築, 23–24.
賴德霖, 王浩娛, 袁雪平, & 司春娟 (編輯). (2006). 近代哲匠錄. 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藍奕青 (作者). (2010). 帝國之守-日治時期臺灣的郡制與地方統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台北.
立法院 (作者). (1968). 立法院內政司法經濟交通四委員會第一次聯席會議紀錄(第四十一會期) 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建築法修正草案. 立法院公報, 57(65), 1–6.
立法院 (作者). (1969a). 立法院內政司法經濟交通四委員會第四次聯席會議紀錄(第四十三會期)  繼續審查建築法修正草案. 立法院公報, 58(47), 6–11.
立法院 (作者). (1969b).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第四十四會期第三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立法院公報, 58(91), 6–9.
立法院 (作者). (1969c).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建築師法草案座談會紀錄(第四十四會期). 立法院公報, 58(84), 1–7.
立法院 (作者). (1971a). 第四十八會期第十一次會議本院內政委員會報告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建築師法草案案. 立法院公報, 60(84), 13–23.
立法院 (作者). (1971b). 第四十七會期第二十次會議本院內政委員會報告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建築師法草案案. 立法院公報, 60(35), 9–27.
立法院 (作者). (1971c). 第四十七會期第三十八次會議本院內政委員會報告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建築師法草案案. 立法院公報, 60(54), 3–24.
立法院 (作者). (1971d). 第四十七會期第十九次會議本院內政委員會報告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建築師法草案案. 立法院公報, 60(34), 3–24.
立法院 (作者). (1971e). 第四十七會期第十六次會議本院內政委員會報告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建築師法草案案. 立法院公報, 60(30), 22–59.
立法院 (作者). (1971f). 第四十七會期第四十四次會議本院內政委員會報告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建築師法草案案. 立法院公報, 60(60), 4–26.
李海清 (作者). (2003). 中國建築現代轉型.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
李佳卉 (作者). (2011). 日治時期臺灣「污物」處理之研究 (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台北.
李嘉寶 (作者). (2007). 從慈善到市政—上海橋路修建與地方自治(1905-1914) (碩士).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
李健, & 翁再紅 (作者). (2011). 論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形成基礎. 美育學刊, 2(5).
李天綱 (作者). (1998). 1927:上海市民自治運動的終結. 史林, (1), 73–81.
李文良 (作者). (2006). 晚清臺灣清賦事業的再考察—「減四留六」的決策過程與意義. 漢學研究, 24(1), 387–416.
李宗黃 (作者). (2009). 模範之廣州市 (上海商務1929年版). 北京: 大象出版社.
聯合報 (作者). (1952a, 二月 5). 取締違章建築物 將強制執行. 聯合報, 頁 2.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2b, 二月 16). 市場漫步  為了水泥.也搜戶口簿 新稻長大.糧商紛下鄉.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2c, 三月 12). 水泥市場猖獗 每包五十五元.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2d, 三月 31). 違章建築物 拆除共幾家. 聯合報, 頁 5.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2e, 八月 7). 市場漫步  似弛猶張.花生油趁熱 徒賤奈何.白襯衫怯寒.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3a, 四月 15). 市民向立院請願 制止拆屋建運動場.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3b, 五月 29). 興建運動場案 百餘立委反對.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3c, 六月 2). 問題在此不在彼. 聯合報, 頁 6.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3d, 七月 30). 西藥五金.怕韓境停戰 水泥多病.唯機器火車. 聯合報, 頁 5.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3e, 十二月 19). 水泥配售問題 議員有所指責.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4a, 二月 22). 違章建築緊急措施 強佔私有地皮 一宵廣廈多間.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4b, 四月 4). 水泥爭奪戰. 聯合報, 頁 4.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4c, 五月 29). 市場繽紛  水泥奇缺‧六十元難買 燈泡舶來‧八九成冒牌. 聯合報, 頁 5.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4d, 六月 16). 加強疏散工作 取締違章建築.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4e, 七月 18). 都市之瘤. 聯合報, 頁 5.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4f, 十月 7). 各機關奉令疏散 台北市郊農田 地價猛烈上漲. 聯合報, 頁 4.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4g, 十一月 14). 總統昨上午 召見高玉樹.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4h, 十二月 3). 水泥換屋換米 貪污千餘萬元.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5a, 二月 2). 拓寬羅斯福路 政府事在必行.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5b, 五月 24). 市區新建房屋 市政府奉令 停發新執照.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5c, 九月 1). 省垣市況  布市活絡米價承前. 聯合報, 頁 4.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6a, 四月 26). 水泥配價提高 黑市扶搖直上. 聯合報, 頁 4.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6b, 六月 6). 首批市民住宅 兩週後可竣工.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6c, 六月 24). 鄉公所職員 扣水泥盜賣.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7a, 一月 18). 取締水泥黑市壟斷  建廳採取 緊急措施.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7b, 二月 13). 苗栗配水泥傳有弊端.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7c, 二月 28). 水泥配給制度. 聯合報, 頁 2.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7d, 四月 8). 市宅一塌糊塗.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7e, 十一月 16). 水泥市場 疲態畢露 跌入公定價. 聯合報, 頁 2.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7f, 十二月 14). 中興村工程舞弊  水泥部份起訴.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8a, 五月 2). 北市違建調查竣事 總計二萬多間.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8b, 九月 2). 院令停止建築 執行有困難.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8c, 九月 27). 大家談 都市禁建有六點不當. 聯合報, 頁 6.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8d, 十月 23). 米市一片秀色  油價續趨下游. 聯合報, 頁 5.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8e, 十一月 8). 食米仍走疲途 食糖扳升. 聯合報, 頁 5.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8f, 十一月 29). 北市議指出 禁建牴觸中央政令.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9a, 一月 24). 重要城市建築管制 總統指示原則.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9b, 二月 7). 北市合法木造房屋 准改建為高樓大廈.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9c, 四月 9). 北市合法房屋 均可改建大廈.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9d, 六月 3). 水泥黑市猖獗. 聯合報, 頁 5.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9e, 六月 16). 糖油穩靜  米價平疲.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9f, 七月 20). 北市建築課長  調而不動.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59g, 九月 7). 市場廣應. 聯合報, 頁 5.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60, 三月 25). 水泥零售絕跡 黑市如火如荼. 聯合報, 頁 5.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61, 六月 8). 建築執照的傳奇. 聯合報, 頁 2.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62, 九月 3). 平地起大廈 勿逾十一層. 聯合報, 頁 2.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63, 十二月 5). 高低違建連綿起 問題究竟在那?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64, 八月 22). 泰安樓超高 連部長說 有權特准.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65, 九月 20). 經合會建議  修訂建築法. 聯合報, 頁 2.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66a, 三月 6). 涉嫌勾結建築黃牛  偽造圖樣混領執照.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66b, 三月 10). 戲院建築弊案  昨有重大發展.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66c, 三月 11). 眼看他到處起高樓  誰料想耍個大黃牛.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66d, 三月 23). 工務局職員 變花樣撈錢.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66e, 三月 23). 託個黃牛.蓋棟大樓 送上紅包.觸了霉頭.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68a, 四月 11). 議員圍攻工務局 請驗屋迎送如「儀」 三人行更有「意思」. 聯合報, 頁 3. 臺北市.
聯合報 (作者). (1968b, 四月 19). 都市計劃業務 人少事繁. 聯合報, 頁 4. 臺北市.
梁思成 (作者). (2001a). 致梅貽琦信. 收入 梁思成全集 (卷 5, 頁 1–2).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梁思成 (作者). (2001b). 住東北大學建築系第一班畢業生. 收入 梁思成全集 (卷 1, 頁 311–313).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梁元生 (作者). (2010). 慈惠與市政:清末上海的堂. 收入 晚清上海: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 (頁 207–233).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廖彥豪 (作者). (2013). 臺灣戰後空間治理危機的歷史根源:重探農地與市地改革(1945―1954).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臺北市.
林炳炎 (作者). (2004). 保衛大台灣的美援(1949~1957). 臺北市: 林炳炎.
林佩欣 (作者). (2013). 日治時期臨時臺灣戶口調查之展開及其意涵(1905~1915). 成大歷史學報, (45), 97–128.
劉宜靖 (作者). (2014). 早期現代中國建築規則創立初探——結合陪都時期重慶城市討論 (碩士論文).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
劉志偉, & 柯志明 (作者). (2002). 戰後糧政體制的建立與土地制度轉型過程中的國家、地主與農民(1945-1953). 臺灣史研究, 9(1), 107–180.
呂紹理 (作者). (1995). 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 (博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 台北.
聶振斌 (作者). (2013).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歷史貢獻. 藝術百家, (5).
農工部令 (作者). (1927). 訂定「農工部技師甄錄章程」. 政府公報(重印本), (4127), 3305–3308.
農商部令 (作者). (1923). 訂定「技師甄錄章程」. 政府公報(重印本), (2551), 2001–2004.
歐素瑛 (作者). (2010). 臺灣省參議會與職業教育之變革(1946-1951). 臺灣學研究, (10), 45–74.
彭善民 (作者). (2007). 公共衛生與上海都市文明(1898—1949). 中國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彭長歆 (作者). (2005). 嶺南近代著名建築師. 廣東人民出版社. 讀取於 從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FLepAAAACAAJ
齊邦媛 (作者). (2009). 巨流河. 臺北市: 天下遠見.
錢峰, & 伍江 (作者). (2007). 中國現代建築教育史(1920~1980).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錢海平, 楊曉龍, & 楊秉德 (作者). (2012). 中國建築的現代化進程.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邱秀香 (作者). (2005). 追求富國裕民:清末民初中國實業教育研究(1904-1922). 政治大學歷史博士班.
瞿同祖 (作者). (2003). 清代地方政府. (范忠信 & 晏鋒, 翻譯員). 北京: 法律出版社.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作者). (不詳). 上海租界志機構篇. 讀取於 從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63852/node63858/index.html
上海特別市工務局 (作者). (1928). 上海特別市工務局業務報告:民國十六年七月至十二月. 上海.
上海特別市工務局 (作者). (1929). 上海特別市工務局業務報告:民國十七年第二三期合刊. 上海.
社團法人臺灣建築會 (作者). (1937). 臺灣都市計畫令關係法規解說. 臺北市: 社團法人臺灣建築會.
申報 (作者). (1924, 二月 17). 華海工程師宴客並論建築. 申報. 上海.
矢內原忠雄 (作者). (2006). 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 (林明德, 翻譯員) (一版二刷). 台北: 財團法人吳三連文教基金會.
司法行政部令 (作者). (1954). 抄發「臺灣省實施防空疏散重要城市建築管制辦法」和「臺灣省水陸運輸交通工具防空疏散辦法」各一份飭屬知照. 司法專刊, (45), 1768–1769+1793.
宋衛忠, & 王嘉彥 (作者). (2000). 蔡元培建築美育思想淺析.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6(4).
蘇林 (作者). (2003). 明治時期日本銀元流通情形之研究. 淡江大學日文研究所, 台北.
蘇碩斌 (作者). (2005). 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 新北市: 左岸文化.
速水清孝 (作者). (2010). 還曆迎建築士法 第七回:建築代願人建築士. 建築士, 59(692), 32–39.
速水清孝 (作者). (2011). 建築家建築士. 東京都: 東京大學出版社.
台灣日日新報 (作者). (1904, 十二月 22). 台灣火災累年比較. 台灣日日新報, 頁 2.
台灣日日新報 (作者). (1905a, 十二月 7). 民政部火災學問界. 台灣日日新報, 頁 2.
台灣日日新報 (作者). (1905b, 十二月 7). 總督府內出火 被害建物物品. 台灣日日新報, 頁 5.
臺北市役所 (作者). (1926, 三月 31). 臺北市訓令第二號  臺北市事務分掌規程施行細則. 臺北市報, 頁 1–2. 臺北市.
臺北市役所 (作者). (1931, 十一月 20). 臺北市訓令第二號  臺北市事務分掌規程施行細則中改正. 臺北市報, 頁 70–71. 臺北市.
臺北市役所 (作者). (1935, 十月 1). 臺北市訓令第六號  臺北市事務分掌規程施行細則中改正. 臺北市報, 頁 2–4. 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 (作者). (1967).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組織規程. 臺北市政府公報, (6), 2.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 (作者). (1967). 建築物在二層以上且其總樓地板面積在60平方公尺以上者一律應由建築師監造. 臺北市政府公報, 56(17), 6.
臺北廳總務課 (作者). (1907). 戶口五(街庄別). 收入 臺北廳第一統計書 (頁 0049–0058).
臺北州 (作者). (1938a). 建築代願人規則. 臺灣建築會誌, 10(5), 55–58.
臺北州 (作者). (1938b, 九月 20). 臺北州告示第百二十四號  第一回建築代願人試驗施行要項. 臺北州報. 臺北州.
臺北州 (作者). (1939, 八月 22). 臺北州告示第九十六號  第二回建築代願人試驗施行要項. 臺北州報. 臺北州.
臺北州 (作者). (1940, 九月 26). 臺北州告示第三百四十八號  第三回建築代願人試驗施行要項. 臺北州報. 臺北州.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工礦處 (作者). (1946). 批示承銷水泥應逕向水泥公司接洽.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 35(秋23), 360.
臺灣省政府公布令 (作者). (1948). 制定「臺灣省建築師管理補充辦法」. 臺灣省政府公報, 37(50), 780–781.
臺灣省政府公告 (作者). (1952). 為核定「臺灣省水泥分配審議委員會核配零售水泥辦法」,公告週知. 臺灣省政府公報, 41(19), 215–216.
臺灣省政府建設廳 (作者). (1954). 為規定經臺灣省政府建設廳核准登記之暫代技師或技副准予繼續執業至考試院舉辦第3次特種考試臺灣省建築技師、技副考試揭曉之日止,公告週知. 臺灣省政府公報, 43(15), 232.
臺灣省政府建設廳 (作者). (1962). 建設廳簽為新制訂「臺灣省建築管理規則」草案請賜提府會討論案 (討論事項 No. 005010735). 南投中興新村: 臺灣省政府建設廳.
臺灣省政府令 (作者). (1953a). 令臺灣省所屬各機關為考選部舉辦特種考試臺灣省建築技師技副考試,並轉發「考選部特種考試臺灣省建築技師技副考試應考須知」. 臺灣省政府公報, 42(50), 578–579.
臺灣省政府令 (作者). (1953b). 令臺灣省物資局據呈修正「臺灣省水泥分配審議委員會組織規程」第2條至第4條條文一案,准予照辦,希知照. 臺灣省政府公報, 42(55), 696+699.
臺灣省政府令 (作者). (1958). 公佈「違章建築處理辦法」,希查、遵照. 臺灣省政府公報, 47(24), 338–342+348.
臺灣省政府令, &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令 (作者). (1960). 令臺灣省政府、部所屬各單位、各縣市政府(局)及民防指揮部為奉行政院令修正「臺灣省防空疏散實施辦法」,希遵照. 臺灣省政府公報, 49(54), 658-660-662.
臺灣水泥有限公司 (作者). (1947a). 臺灣水泥有限公司水泥配售表. 臺灣省政府公報, 36(冬23, 冬27), 360, 422.
臺灣水泥有限公司 (作者). (1947b). 臺灣水泥有限公司水泥配售表. 臺灣省政府公報, 36(秋51-77), 815–816, 830–832, 848, 1127, 1156–1159, 1142–1143, 1173–1176, 1192, 1208, 1223,.
臺灣水泥有限公司 (作者). (1947c). 臺灣水泥有限公司水泥配銷明細表. 臺灣省政府公報, 36(秋33-44), 527–528, 542–544, 560, 574–575, 592, 607–608, 624, 639, 655–656, 670–672, 686–688, 701–703.
臺灣行政長官公署佈告 (作者). (1945). 民國一切法令均適用於臺灣. 臺灣行政長官公署公報, 1(6), 1.
臺灣總督府 (作者). (1896a). 臺北縣縣令第三十三號家屋建築規則. 收入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數位化檔案 (卷 88–19).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 (作者). (1896b). 臺北縣縣令甲第二十二號擔下道路取締. 收入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數位化檔案 (卷 88–12).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 (作者). (1896c). 臺北縣縣令甲第十七號街路取締規則. 收入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數位化檔案 (卷 88–10).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 (作者). (1897a). 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改正稟議. 收入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數位化檔案 (卷 122–3).
臺灣總督府 (作者). (1897b, 六月 10). 辨務署名稱位置及管轄區域. 臺灣總督府報.
臺灣總督府 (作者). (1897c, 六月 10). 縣、廳位置及管轄區域. 臺灣總督府報.
臺灣總督府 (作者). (1897d, 六月 14). 警察署名稱位置及管轄區域. 臺灣總督府報.
臺灣總督府 (作者). (1899a). 律令第三○號發布件. 收入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數位化檔案 (卷 547–16).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 (作者). (1899b). 臺灣下水規則(律令六號). 收入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數位化檔案 (卷 430–9).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 (作者). (1900a). 台北城內市區計畫原圖送付件. 收入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數位化檔案 (卷 547–16).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 (作者). (1900b). 臺灣家屋建築規則(律令第一四號). 收入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數位化檔案 (卷 545–1).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 (作者). (1900c). 臺灣家屋建築規則施行細則(府令第八一號). 收入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數位化檔案 (卷 545–1).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 (作者). (1900d). 臺灣污物掃除規則(律令第一五號). 收入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數位化檔案 (卷 529–6).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 (作者). (1901a). 台北縣告示第九十號台北城外南方市區計畫. 收入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數位化檔案 (卷 611–59).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 (作者). (1901b). 臺灣土地收用規則(律令第三號)、台灣土地徵收法(律令案). 收入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數位化檔案 (卷 665–27).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 (作者). (1905). 臺北廳告示第百九十九號臺北城內外於市區計畫關件. 收入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數位化檔案 (卷 1068–123).
唐方 (作者). (2009). 都市建築控制—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建築法規研究.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
外交部寄存檔案(1928-1975) (作者). (1968). 建築師法草案總說明. 收入 外交部 (卷 11-41-01-0–26, 頁 33–48).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
汪一駒 (作者). (1978). 中國知識份子與西方—留學生與近代中國(1872~1949). (梅寅生, 翻譯員). 新竹: 楓城出版社.
王俊雄 (作者). (2002). 國民政府時期南京首都計畫之研究. 成功大學建築博士班.
王俊雄、孫全文、謝宏昌 (作者). (1999). 國民政府時期建築師專業制度形成之研究. 《城市與設計》, (9/10), 81–166.
吳昱瑩 (作者). (2005). 日治時期台灣建築會之研究(1929-1945).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
夏揚 (作者). (2007). 上海道契:法制變遷的另一種表現.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都市建設及住宅計劃工作小組 (作者). (1970). 國民住宅資料. 臺北市: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都市建設及住宅計劃工作小組.
行政院令 (作者). (1957). 制定「公路兩旁建築物限制辦法」. 總統府公報, (809), 2–4.
徐茂炫, 陳建亨, & 黃彥豪 (作者). (2011). 逾百年臺灣縣市人口興衰之轉折:1897-2010. 人口學刊, (43), 109–135.
徐蘇斌 (作者). (2010). 近代中國建築學的誕生. 天津市: 天津大學出版社.
許錫慶 (編輯). (2014). 日據時期實業教育史料選編. 南投市: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許雪姬 (作者). (2015). 另一類臺灣人才的選拔: 1952-1968 年臺灣省的高等考試. 臺灣史研究, 22(1), 113–152.
許雪姬, 鄭鳳凰, 王美雪, & 蔡說麗 (編輯). (2002). 李謀華先生訪問紀錄. 收入 日治時期在「滿州」的台灣人 (頁 327–345).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楊彥騏 (作者). (2001). 台灣百年糖紀. 臺北市: 貓頭鷹.
楊逸 (編輯). (1974). 上海市自治志 (根據1915年刊本影印). 台北: 成文出版社.
楊志宏 (作者). (1996). 日據時期台灣建築相關法令發展歷程之研究.
葉乃齊 (作者). (2002). 台灣傳統營造技術的變遷初探—清代至日本殖民時期.
葉榮鐘 (作者). (2002). 近代臺灣金融經濟發展史. 台中: 晨星.
袁明道 (作者). (2005). 日治時期台灣建築教育發展之研究.
張彬 (作者). (2013). 上海英租界巡捕房制度及其運作研究. 上海市: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英華 (作者). (1997). 台灣的都市體系—從清到日治. 收入 台灣的都市社會 (頁 33–61). 台北市: 巨流.
章英華 (作者). (2015). 臺北縣移入人口與都市發展. 收入 洞見都市 (頁 189–212). 高雄市: 巨流圖書.
趙成清 (作者). (2015). 蔡元培的建築美育思想. 設計藝術, (3).
鄭世興 (作者). (1990). 中國現代教育史. 台北: 三民書局.
中國建築師學會 (作者). (2012a). 建築師業務規則. 收入 中國建築的現代化進程 (頁 200–201).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中國建築師學會 (作者). (2012b). 中國建築師學會公守誡約. 收入 中國建築的現代化進程 (頁 197–200).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中國建築師學會 (作者). (2012c). 中國建築師學會章程. 收入 中國建築的現代化進程 (頁 196–197).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指令 (作者). (1928). 制定「工業技師登記暫行條例」. 國民政府公報, (71(九)), 15–18.
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統計處 (作者). (2016, 五月 17). 育齡婦女生育率、一般生育率、總生育率、有偶婦女生育率.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專業人士). 統計資料. 讀取於 從 http://sowf.moi.gov.tw/stat/year/y02-04.ods
中央日報 (作者). (1951, 二月 22). 臺省防空疏散人口物資 暫定十市區先分期執行. 中央日報, 頁 1, 4. 臺北市.
中央日報 (作者). (1959, 二月 7). 禁建區內木屋  可以改建磚房. 中央日報. 臺北市.
中央日報 (作者). (1960, 七月 23). 交通幹線興建高樓  市府擬予獎勵. 中央日報, 頁 4. 臺北市.
中央日報 (作者). (1965, 九月 21). 談建築法令的修正. 中央日報, 頁 2. 臺北市.
鍾少華 (作者). (1985). 中國工程師學會. 中國科技史料, 6(3).
周茂春 (作者). (2014). 日治時期台灣地權制度變遷之考察.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班, 台北.
周松青 (作者). (2004). 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地方自治. 近代中國, (14), 200–238.
周天啟 (作者). (1952). 議員周天啟質詢:一、水泥公司對於配售直接用戶十包以下有無標準;二、應正視營造商為水泥直接用戶;三、能否保證沒有水泥黑市?四、以農會配肥料而論,生產會應對於營造公會配與水泥。. 收入 臨時省議會第一屆第二次定期大會 (頁 697–699).
總統令 (作者). (1955). 制定「防空疏散建築用地徵用領用條例」. 總統府公報, (666), 1–7.
A. J. Ley (作者). (2000). A History of Building Control in England and Wales 1840-1990. RICS Books.
Hong Kong Government (作者). (1904). Hong Kong Government Gaette No. 76 of 1904. Hong Kong Government.
Jenkins, F. (作者). (1961). Architect and Patron: A Survey of Professional Relations and Practice in England from the Six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alker, J. A. (作者). (1989). Design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Design. London: Pluto Press.
Woods, M. N. (作者). (1999). From Craft to Profession: The Practice of Architecture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