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002201114275700
DOI 10.6846/TKU.2011.00313
論文名稱(中文) 澎湖石敢當信仰之調查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on the Folk faith to Shigandang in Penghu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歷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Histor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1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陳耀郎
研究生(英文) Yao-Liang Chen
學號 79703010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1-10
論文頁數 26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周宗賢
委員 - 吳明勇
委員 - 卓克華
關鍵字(中) 石敢當
聖化科儀
空間防禦
精神防禦
關鍵字(英) Shigandang
Thesis
Space Defense
Spirit Defens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在傳統社會中,人們為了預防天災人禍的降臨,常會建立起各種形態的防禦系統以應付外來的侵略,甚至為了防衛鬼魅妖邪入侵,民間更常安置照壁、刀劍門、鏡子、八卦、瓦將軍、風獅爺等辟邪物,而石敢當也是常見的辟邪物之一。
    澎湖由於強風少雨,土壤貧瘠的特殊地理環境,先民移民之初因生活條件差、知識水準普遍低落,時有不測之虞,對於日常生活中層出不窮的異象,只好求神問卜。若僥倖避災解厄,則歸功於供奉的神靈。若未能避災解厄,則歸咎於鬼魅作祟,所以普設辟邪物以求保護。澎湖的辟邪物-石敢當便是居民渴求超自然防衛的產物。
    澎湖的石敢當與佛、道二界融為一體,豐富的圖文母題異於漢文化圈各地的石敢當,形成有特色的石敢當文化。然此一有特色的文化如何有效保存,除深入瞭解其本質外,更應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發揮創意與動力,活化澎湖石敢當文化。
英文摘要
In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people built different kinds of defenses to prevent from natural and man-made calamities and invasion. Some amulets such as Yingbi, Mirror ,Ba gua and the god of Wind Lion(Shisa) are often used to stop from demons and ghosts. Among these amulets, Shigandang is seen the most in Penghu.
  The strong wind and a little rain make the soil in Penghu barren. The distinctiv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caused ancestors’ living conditions poor. Because of poor knowledge, people often sought for gods’ help when they faced some mysterious and strange events. Most people believed that gods could help them to avoid the strange thing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might ascribe something mysterious to ghosts. As a result, Shigandang is used to protect people’s daily life. 
  Shigandang has mixed the culture of Buddhism and Taoism. The rich pictures, words and symbols make it become a distinguishing feature in Penghu. Because the culture of Shigandang is so characteristic in Penghu, in order to reserve it, we have to link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ety together to make it become more valuabl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石敢當信仰  …………………………………………………………………15
第一節 石敢當信仰探源  ……………………………………………………………17
第二節 東亞石敢當信仰概況  ………………………………………………………30
第三章	澎湖的石敢當信仰  …………………………………………………………47
  第一節 澎湖開發史略  ………………………………………………………………48
第二節 澎湖石敢當調查與分析  ……………………………………………………61
第三節  石敢當的設置與祭祀  ………………………………………………………70
第四節  澎湖石敢當造型與特色  ……………………………………………………86
第五節  澎湖石敢當聖化儀式  ………………………………………………………104
小結 …………………………………………………………………………………117
第四章 石敢當信仰的再利用  ……………………………………………………119
第一節 石敢當與聚落空間防禦  …………………………………………………120
第二節 石敢當消減因素探討  ……………………………………………………125
第三節 石敢當信仰的再利用  ……………………………………………………  138
第五章	  結論  …………………………………………………………………………151
參考書目  …………………………………………………………………………155
附錄1  澎湖石敢當調查形制統計分析表 ………………………………………163
附錄2  澎湖居民對石敢當的認知、保存和活化問卷調查計劃及成果分析 …174
附錄3  田野調查採訪口述紀錄 …………………………………………………181
附錄4  澎湖境內村、里石敢當分布圖  …………………………………………205	

表   次
表3-1  澎湖十大姓祖籍與開基地表  …………………………………………………51
表3-2  1897-1991年澎湖各月降水量平均統計表 …………………………………53
表3-3  澎湖歷年(1717-1995)沈船表  …………………………………………………57
表3-4  澎湖石敢當數量/密度分析統計表  …………………………………………64
表3-5  澎湖石敢當碑陽圖文元素分析統計表  ………………………………………87
表3-6  澎湖石敢當碑體形狀分析統計表  ……………………………………………92
表3-7  澎湖石敢當碑首形狀分析統計表  ……………………………………………93
表3-8  澎湖石敢當材質統計表  ………………………………………………………98
表3-9  澎湖石敢當安豎位置統計表  …………………………………………………103
表4-1  澎湖居民「石敢當信仰」調查問卷  …………………………………………134
表4-2  「澎湖居民對石敢當的認知」問卷統計分析表 ……………………………135
表4-3  「澎湖居民對石敢當保存的態度與看法」問卷統計分析表 ………………136
表4-4  「澎湖居民對民俗信仰傳承的看法」問卷統計分析表 ……………………137
	
圖   次
圖2-2-1  日本沖繩縣的石敢當 ……………………………………………………32
圖2-2-2  越南的石敢當 ……………………………………………………………32
圖2-2-3  宜蘭縣礁溪鄉吳沙村石敢當(一)…………………………………………37
圖2-2-4  宜蘭縣礁溪鄉吳沙村石敢當(二)…………………………………………37
圖2-2-5  三重區石敢當廟 …………………………………………………………39
圖2-2-6  臺北市石敢當廟 …………………………………………………………39
圖2-2-7  臺北市徐州路上化解濟南路路沖的「平安」碑 ………………………40
圖2-2-8  桃園縣八德市的泰山石敢當 ……………………………………………40
圖2-2-9  彰化縣員林鎮石敢當(一)  ………………………………………………42
圖2-2-10 彰化縣員林鎮石敢當(二) ………………………………………………42
圖2-2-11 彰化縣鹿港老街石敢當(一) ……………………………………………42
圖2-2-12 彰化縣鹿港老街石敢當(二) ……………………………………………42
圖2-2-13 雲林縣西螺鎮全臺最大的「泰山石敢當」………………………………43
圖2-2-14 雲林縣西螺鎮全臺最大的「泰山石敢當」碑文…………………………43
圖2-2-15 臺南市永華二路上的石敢當(一) ………………………………………44
圖2-2-16  臺南市永華二路上的石敢當(二) …………………………………………44
圖3-1-1   將軍一號古沈船 …………………………………………………………55
圖3-1-2   澎湖的「鐵達尼」號-「雲騰號」 ………………………………………56  
圖3-1-3   西嶼鄉外海沈船-「保馬山號」 …………………………………………56  
圖3-2-1   西嶼鄉外垵村的「南無阿彌陀佛」碑 ……………………………………62
圖3-2-2   湖西鄉白坑村的「五虎下山止煞」碑 ……………………………………62
圖3-2-3   馬公市東文里的「石符」與「烘爐」 ……………………………………62  
圖3-2-4   馬公市鎖港里的「北塔」 …………………………………………………62  
圖3-2-5   七美鄉海豐村民宅前的「照壁」 …………………………………………62  
圖3-2-6   白沙鄉後寮村方雲鵬門楣上的「獅牌」…………………………………62
圖3-2-7   七美鄉東湖村的「城隍勅令石敢當」 ……………………………………68
圖3-3-1  嵌於「照壁」上的石敢當  ………………………………………………73  
圖3-3-2  繪圖魯班經路沖圖 ………………………………………………………74
圖3-3-3  淡水張家的石敢當 ………………………………………………………75
圖3-3-4  澎湖村民拜石敢當圖(一)  ………………………………………………76
圖3-3-5  澎湖村民拜石敢當圖(二)  ………………………………………………76
圖3-3-6  馬公市重光里鎮鬼煞的石敢當 …………………………………………80
圖3-3-7  湖西鄉西溪村依北斗七星排列臆測圖 …………………………………82
圖3-3-8  湖西鄉湖東村董事會「鄉老」祭拜石敢當圖 …………………………84 
圖3-3-9  湖西鄉湖東村武轎繞境圖 ………………………………………………84
圖3-4-1   馬公市風櫃里的納福驅邪石敢當  ………………………………………90
圖3-4-2   白沙鄉中屯村的自然形石敢當  …………………………………………92
圖3-4-3   湖西鄉南寮村的風獅造型石敢當  ………………………………………92
圖3-4-4   馬公市桶盤里的平頭形碑首石敢當  ……………………………………97
圖3-4-5   湖西鄉南寮村的自然形碑首石敢當  ……………………………………97
圖3-4-6   馬公市烏崁里的弧形碑首石敢當  ………………………………………97
圖3-4-7   湖西鄉湖東村的波浪形碑首石敢  ………………………………………97
圖3-4-8   湖西鄉湖西村的轎頂形碑首石敢當  ……………………………………97
圖3-4-9   馬公市東文里的寶蓋形碑首石敢  ………………………………………97
圖3-4-10  西嶼鄉橫礁村的尖頂形碑首石敢當  ……………………………………97
圖3-4-11  白沙鄉歧頭村的玄武岩質石敢當  ……………………………………100  
圖3-4-12  湖西鄉潭邊村的硓古石質石敢當  ……………………………………100  
圖3-4-13  湖西鄉沙港村的青斗石質石敢當  ……………………………………100
圖3-4-14  馬公市興仁里的花崗岩質石敢當  ……………………………………100
圖3-4-15  湖西鄉湖東村的砂岩質石敢當  ………………………………………100
圖3-4-16  西嶼鄉池東村的洗石子石敢當  ………………………………………100
圖3-4-17  湖西鄉西溪村嵌入壁內式的石敢當  …………………………………102
圖3-4-18  馬公市虎井里貼背式的石敢當  ………………………………………102
圖3-4-19  白沙鄉後寮村立壁式的石敢當  ………………………………………102
圖3-4-20  西嶼鄉內垵村基台式的石敢當  ………………………………………103
圖3-4-21  馬公市嵵裡里基台式的石敢當  ………………………………………103
圖3-4-22  馬公市鎖港里基台式的石敢當 ………………………………………103
圖3-5-1   以紅布包裹的石敢當  …………………………………………………109
圖3-5-2   破土用「塩米符」 ………………………………………………………109   
圖3-5-3   石敢當「安豎」示意圖(一)  ……………………………………………110   
圖3-5-4   石敢當「安豎」示意圖(二)  ……………………………………………110
圖3-5-5   「洗淨」儀式祭品擺設示意圖 ……………………………………………111  
圖3-5-6   「破穢洗淨安鎮煞」符 …………………………………………………111  
圖3-5-7   「淨鉎鉈」科儀 …………………………………………………………112  
圖3-5-8   法師協助小法自烘爐取出「鉎鉈」 ……………………………………112
圖3-5-9   安石敢當符  ……………………………………………………………112
圖3-5-10  安石敢當神咒  …………………………………………………………113
圖4-1-1   聚落空間防禦示意圖  …………………………………………………124
圖4-2-1   湖西鄉東石村村長指著石敢當已遺失的社區圍牆  …………………128
圖4-2-2   西嶼鄉赤馬村半圮古厝上的石敢當  …………………………………128
圖4-2-3   嘉義「石頭館」陳展的「獅頭泰山石敢當」 …………………………132  
圖4-2-4   馬公市藝品店外斜置的「泰山石敢當」 ………………………………132  
圖4-3-1   中國第11屆全國運動會吉祥物「泰山童子」及周邊商品  …………139  
圖4-3-2   澎湖藝品店「客製化」的石敢當吊飾 …………………………………144  
圖4-3-3  石敢當印章 ………………………………………………………………145
圖4-3-4  石敢當文鎮 ………………………………………………………………146
圖4-3-5  石敢當高梁酒 ……………………………………………………………147
參考文獻
一、史料
井田麟鹿,《澎湖風土記》,東京:以文館,明治44年5月。
午榮,《繪圖魯班經》,北京:工部御匠司,丙寅年清秋月編繪,卷四。
片岡巖,《臺灣風俗誌》,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大正10年2月。
王象之,《輿地紀勝》,卷135,福建路,興化軍,碑記,臺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
司馬遷,《史記》,卷一,〈五帝本紀〉,臺北:鼎文書局,1986年10月。
司馬遷,《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臺北:鼎文書局,1986年10月。
史游撰,唐,顏師古注,《急就篇》,卷一,收錄於王雲五等輯,《叢書集成簡編》,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12月,臺一版。
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東京:刀江書院,1928年。
伊能嘉矩原著,森口雄稔編著《伊能嘉矩の臺湾踏查日記》,臺北:台灣風物雜誌社,1992年7月初版。
李紹章,《澎湖縣誌》上冊,澎湖:澎湖縣政府,1960年。
汪大淵,《島夷誌略》,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周必大,《文忠集》,卷六十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周煌,《琉球國志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71年6月。
林豪,《澎湖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3月。
花松村,《臺灣鄉土全誌》,第9冊,臺北:中一出版社,2006年5月。
胡建偉,《澎湖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范曄,《後漢書》,卷九十,〈烏桓鮮卑列傳〉,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
夏征農主編,《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張華,《博物志》,卷一,〈地篇〉,臺北:明文書局,1981年9月初版。
張默予、蔣祖武等編,《續修澎湖縣志》,〈宗教志〉,澎湖:澎湖文獻委員會,1972年。
連橫,《臺灣通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年3月。
陳壽,《三國志》,卷二十九,〈魏書.方技傳〉,管輅,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
程大學,《西螺鎮志》,雲林縣:雲林縣西螺鎮公所,2000年2月。
黃成助,《同安縣志》,卷之二十二,臺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12月臺一版。
黃成助,《莆田縣志》,卷二,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12月。 
楊思謙修,徐敏學撰,《萬曆重修泉州府志》,臺北:學生書局,1987年。
窪德忠,《沖繩的習俗信仰-與中國的比較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1年3月。
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梁惠王章句下〉,卷2上,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據阮刻本校刊,1983年。
樓鑰,《攻媿集》,卷八十八,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武英殿聚珍版本。
蔣鏞,《澎湖續編》,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薛居正,《舊五代史》,卷九十九,〈漢書一.高祖紀上〉臺北:洪氏出版社,1977年10 月。 
謝國興,《續修澎湖縣志》,〈交通志〉,澎湖,澎湖縣政府,2005年7月。
顏尚文,《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澎湖:澎湖縣政府,2005年。
《渡海輿記》,臺灣叢書第一種,南投:臺灣文獻委員會刊行,1950年。

二、專書
王秋桂,《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附搜神記》,一卷,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0年初版。
朱爰聰、盧虹羽、陳秀燕、蔡美霞等採錄,張能變講述,姜佩君編,《澎湖民間傳說》,臺北:聖環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6月。
余光弘,《清代的班兵與移民:澎湖的個案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1998年5月。
呂理政,《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臺北:稻鄉出版社,1992年。
呂理政,《天、人、社會-試論中國傳統的宇宙認知模型》,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          所,1990年3月。
周中鎧,《澎湖開拓館導覽手冊》,澎湖:澎湖縣文化局,2004年3月。
林惠祥,《民俗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2月,臺一版。
邱皓政,《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7月。
姜佩君、彭妙卿採錄,陳宏利講述,金榮華,《澎湖縣民間故事》,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0年10月。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文化性資產清查操作參考手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7年6月。
堀込憲二,《風水思想與中國城市構造之研究》,臺北:台大城鄉,1992年。
張瑞棟,《澎南區文化資源集錦》,澎湖:澎湖縣文化中心,1998年12月。
梅益總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2月,             一版。
陸和九,《中國金石學》,臺北:文明書局,1981年。
陳慶浩,王秋桂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集23- 江蘇民間故事》,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6月。
游謙、施芳瓏,《宜蘭縣民間信仰》,宜蘭:宜蘭縣政府2003年7月。
黃士娟,《淡水地區文化資產(有形文化)普查計畫成果報告書》,臺北:淡水古蹟博物館,2008年1月。
黃文博,《南瀛石敢當誌》,臺南:臺南縣文化局,2002年1月。
黃有興,《澎湖的民間信仰》,臺北,臺原出版社,1997年3月。
黃有興、甘村吉,《澎湖民間祭典儀式與應用文書》,澎湖:澎湖文化局,2003年2月。
《澎湖的辟邪祈福塔》,澎湖:澎湖縣文化中心,1999年1月。
楊仁江,《澎湖的石敢當》,澎湖:澎湖縣政府,1993年。
《澎湖縣定古蹟鎖港南北石塔調查研究》,澎湖:澎湖縣政府,2008年4月第一版一刷。
葉濤,《泰山石敢当》,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劉振強,《大辭典》,臺北:三民書局,1985年8月。
蔡廷蘭,《海南雜著》,澎湖:澎湖濟陽柯蔡宗親會,1973年。
謝宗榮,《台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臺北:博揚文化,2003年12月。
盧國龍,《道教知識百問》,高雄:佛光出版社,1991年。
羅香林,《民俗學論叢》,臺北:文星書店,1996年。
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商務印書館編輯,《辭源》,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5月1日,臺灣初版一刷。
《康熙字典》,臺北:啓業書局,1981年9月。
《學典》,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5月,初版一刷。

三、期刊、報紙
三島格,〈石敢當考〉,《民俗臺灣》,第2卷,第11號,通卷第17號,東京:東都書籍株式會社,1945年。
尹建中,〈澎湖人移居台灣本島的研究〉,《硓古石》,10期,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3月。
〈澎湖人移居台灣本島的研究〉,《硓古石》,11期,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6月。
石暘睢,〈臺南縣的石敢當〉,《民俗臺灣》,第二卷,第5號,臺北:武陵出版社,1980年2月。
吳春瑩,〈臺南縣石在敢當巡禮記〉,《南瀛文獻》,第4卷下期,臺南:臺南縣文獻委員會,1958年6月。
李坪,〈石敢當〉,《臺灣慣習記事》,第壹卷下,第8號,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明治34年8月23日。
周星,〈中國和日本的石敢當〉,《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第8期,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3年11月。
屈萬里,〈石敢當碑和指路碑〉,《臺灣風物》,臺北:臺灣風物社,1955年1月。
林會承,《澎湖文獻鄉土史料蒐集及研究報告書-移民篇》,澎湖:澎湖縣文化局,1990年3月。
徐麗霞,〈石敢當信仰與板橋石敢當(上)〉,《中國語文》,82卷,第5期,臺北:中國語文月刊社,1998年5月。
徐麗霞,〈石敢當信仰與板橋石敢當(中)〉,《中國語文》,82卷,第6期,臺北:中國語文月刊社,1998年6月。
徐麗霞,〈石敢當信仰與板橋石敢當(下)〉,《中國語文》,82卷,第7期,臺北:中國語文月刊社,1998年7月。
張淑雯,〈石在敢當-雲林縣西螺、莿桐地區石敢當信仰初探〉,《雲林文獻》,第49期,雲林:雲林縣政府,2007年12月。
莊伯和,〈中琉石敢當新探〉,《民俗美術月刊》,第168期,臺北:藝術家雜誌,1991年1月。
許雪姬,〈宋、元、明、清對澎湖群島的認識〉,《硓古石》,第4期,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9月。
郭金龍,〈澎湖民間辟邪物-石敢當〉,《硓古石》,第7期,澎湖:湖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6月。
陳知青,〈澎湖設巡檢司日期三考〉,《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13期,宜蘭:中國歷史學會,1981年5月。
陳建銘,〈陳財發先生宜蘭縣石敢當信仰之調查報告-宜蘭市部分補遺〉,《宜蘭文獻雜誌》,第20期,宜蘭:宜蘭縣文化局,1996年3月。
陳財發,〈宜蘭縣石敢當信仰之調查報告〉,《宜蘭文獻雜誌》,第17期,宜蘭:宜蘭縣文化局,1995年9月。
陳憲明,〈澎湖村落祭祀的空間結構〉,《硓古石》,第4期,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9月。
黃廷煌,〈樹仔公與石敢當〉,《民俗臺灣》,第二卷,第6號,臺北:武陵出版社,1980年2月。
楊天厚、林麗寬,〈金門風獅爺與澎湖石敢當試析-金門篇〉,《硓古石》,12期,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9月。
葉鈞培,〈靈石信仰-金門的「石敢當」〉,《民俗采風》,金門:金門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12月。
劉敏耀,《澎湖的風水》,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98年7月。
劉愛生,〈石敢當文化〉,《臺灣月刊》,第67期,南投:臺灣省政府,1988年7月。
樊繽,〈關於石敢當〉,《民俗》,68期,廣州,國立中山大學,1929年7月10日。
蔡文婷,〈石獅、石敢當移民記〉,《光華畫報》,臺北:光華畫報雜誌社,1991年4月。
魯寶元,〈石敢當-日本沖繩所見中國文化留存事物考察〉,北京:外國語文大學國際交流學院,2002年。
《建國日報》,第一版,澎湖:澎湖縣政府,1980年11月1日。
《建國日報》,第一版,澎湖:澎湖縣政府,1991年3月14日。

四、學位論文
王騰億,〈臺南縣後壁鄉石敢當研究〉,臺北: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8月。
王紳祐,〈澎湖石敢當保存對策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蔣瓊徽,〈澎湖聚落民間信仰空間防禦體系之探討〉,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1月。

五、網路資料
〈泰山石敢當:無聲的保鏢〉,《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www.taoismdata.org/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2377&cPath=46&osCsid=6b245451ce8ae7ef8bac069cf1ffc6a4,2007年7月2日。
「文化資產保存法」,〈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70001,2010年8月20日。
「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全國法規資料庫〉,2010年6月15日修正。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70004,2010年8月20日。
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wb.gov.tw,2010年6月6日。
世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tunnel88.com.tw/products_introduce-list-1.asp?branchid=2,2009年2月18日。
弘揚貿易,ttp://baigouyuanjing.big5.made-in-china.com/product/xoKmJkubmTUn/% E6%B3% B0%E5%B1%B1%E7%AB%A5%E5%AD%90%EF%BC%88001%EF%BC%89.html,2010年6月14日。
石敢當設計公司,http://www.cabinetry.com.tw/about.html,2010年7月20日。
西嶼外海沈船-保馬山號照片,http://tw.myblog.yahoo.com/ez-ph/article?mid=10435&prev=10822&next=8668&l=f&fid=10,2010年6月22日。
胡洪林,〈泰山童子的故鄉興起石敢當文化熱,底蘊深厚〉,《中國新聞網》,http://big5.ce.cn/culture/focus/200905/10/t20090510_19034891.shtml,2009年5月10日。
桃園山區守護員大雄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min351205/article?mid=6066&prev=6067&next=5994&l=f&fid=6,2010年6月15日。
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08-10/14/content_10194972.htm,2008年10月14日。
澎湖海域古沈船資訊系統,http://webtitle.nmh.gov.tw/penhu/DEFAULT.HTM,2010年3月18日。
騰雲號沈船照片,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21111068,2010年6月22日。

六、採訪紀錄(依採訪日期排列)
陳耀郎採訪紀錄,〈葉根壯口述紀錄〉,2008年7月14日,地點:馬公市重光里葉宅。
陳耀郎採訪紀錄,〈蔡白石口述紀錄〉,2008年7月15日,地點:
陳耀郎採訪紀錄,〈洪瑞達口述紀錄〉,2008年7月16日,地點:湖西鄉龍門村安良廟。    
陳耀郎採訪紀錄,〈洪瑞達口述紀錄〉,2009年7月14日,地點:湖西鄉龍門村安良廟。
陳耀郎採訪紀錄,〈上群文石特產店老闆口述紀錄〉,2008年7月17日,地點:馬公市上群文石特產店。
陳耀郎採訪紀錄,〈家母楊金枝口述紀錄〉,2008年8月14日,地點:湖西鄉湖東村。
陳耀郎採訪紀錄,〈吳金忠口述紀錄〉,2008年8月16日,地點:馬公市永豐石店。             
陳耀郎採訪紀錄,〈吳金忠口述紀錄〉,2009年7月16日,地點:馬公市永豐石店。
陳耀郎採訪紀錄,〈鄭順璞口述紀錄〉,2008年8月16日,地點:馬公市忠良石店。
陳耀郎採訪紀錄,〈張先生口述紀錄〉,2009年4月15日,地點:新北市淡水區八勢二街21號。
陳耀郎採訪紀錄,〈王清口述紀錄〉,2009年7月15日,地點:湖西鄉西溪村王宅。
陳耀郎採訪紀錄,〈陳有在口述紀錄〉,2009年7月15日,地點:湖西鄉西溪村外。
陳耀郎採訪紀錄,〈翁全發口述紀錄〉,2009年7月15日,地點:湖西鄉西溪村。
陳耀郎採訪紀錄,〈吳瑞隆口述紀錄〉,2009年7月16日,地點:白沙鄉講美村金義成石雕工藝工廠。
陳耀郎採訪紀錄,〈陳根条口述紀錄〉,2009年7月16日,地點:湖西鄉西溪村陳宅。
陳耀郎採訪紀錄,〈陳合義口述紀錄〉,2009年7月16日,地點:湖西鄉西溪村陳宅。
陳耀郎採訪紀錄,〈張忠慶、張老先生、林老先生口述紀錄〉,2010年7月9日,地點:三重區重陽路石敢當廟及電話訪談。
陳耀郎採訪紀錄,〈三重區福隆路63號鐵工廠老闆口述紀錄〉,2010年7月9日,地點:臺北縣三重區福隆路63號。
陳耀郎採訪紀錄,〈湖西鄉青螺村李宅女主人口述紀錄〉,2010年8月10日,地點:湖西鄉青螺村26號李宅前。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