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002201114033400
DOI 10.6846/TKU.2011.00312
論文名稱(中文) 瓊瑤六零年代小說敘述策略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On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Qiong Yao in the 1960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1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許瓊珍
研究生(英文) Chiung-Che Hsu
學號 79701018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1-08
論文頁數 15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呂正惠
共同指導教授 - 蘇敏逸
委員 - 呂正惠
委員 - 胡衍南
委員 - 徐秀慧
關鍵字(中) 瓊瑤
小說
敘述策略
愛情
關鍵字(英) Qiong Yao
romance fiction
narrative strateg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瓊瑤,60年代自《窗外》出版後,就一舉成名。從此便步上創作之路,掀起言情小說興盛的黃金時期,在跨越70、80、90年代直到新世紀,她的作品仍能掀起一股“瓊瑤熱”,獲得許多讀者的喜愛,她開創了以女性視角的敘述模式,成功的將瓊瑤式的愛情敘述推向了一個經典的位置。
  「愛情」自古以來都是任何一種文學體裁永恆的話題,他不僅能夠反映社會也關係著人們生活內容。愛情的描述正是人生情境的描繪,而小說正是透過情愛種種故事,將人生的全面現象描述出來。
    對於愛情,每個人都曾懷有美好的理想,瓊瑤也是。與前人相比,瓊瑤儘管寫的小說內容是愛情,但融入了許多新的時代內容。她寫形形色色的愛情,有不同形態、不同時代,也有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愛情故事,以至於有人將瓊瑤小說稱為「愛情的百科全書」。瓊瑤擅長描寫愛情故事,唯有從瓊瑤筆下的愛情故事中方能得見其所要傳達之意旨。
    瓊瑤60年代作品一直是最受讀者注目及喜愛,同時也是最爭議的作品,卻也是瓊瑤小說的精華所在。「瓊瑤」兩個字,也成為60、70年代的女性世代形容愛情的一種詞彙,一種對愛情的想像圖像。
    本論文就以瓊瑤60年代小說為研究對象,探討瓊瑤60年代小說敘述策略及其寫作特色。
本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緒論」,先探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內容,研究文獻回顧,最後說明整個研究架構與步驟。
第二章細說瓊瑤:先概述瓊瑤的生平、著作、愛情觀。以作為全篇論文研究之基礎與參考。
第三章 以《窗外》小說文本來說明違反禁忌的愛情敘述策略,先分析情節架構,再深入分析各主要人物形象、心理,以及師生戀情引發的社會意識及社會影響。
第四章以《六個夢》文本為探討如夢如幻情歸何處的敘述策略,首先分析小說故事情節,再從情節內容分析主要人物在愛情與傳統禮教間之衝突,最後探究瓊瑤早期作品灰色、悲觀的悲劇結局設計。
第五章以《幾度夕陽紅》《煙雨濛濛》文本探究瓊瑤敘述兩代的愛情故事策略,先分析兩代上下錯縱複雜的關係、婚姻命運及兩部小說敘述策略的異同。
第六章以《菟絲花》《庭院深深》文本探究瓊瑤懸疑式愛情敘述策略,再探究以衝突的設計為核心的敘述模式,接著探究因人物性格所造成的結局差異。
第七章為結論,肯定瓊瑤小說的敘述特色,具有文學藝術價值,並說明未來可以繼續研究的方向。
英文摘要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Outside the Window (Chuang Wai) in the 1960s, Qiong Yao has become a famous writer in Taiwan. Her works initiate the golden age of romance fiction and are still adored by many readers till today. Qiong tends to write from the female perspective, and this unique narrative strategy has successfully made her works classic. Over centuries, “love” has been the motif of all kinds of genres, which reflects the social situation and the ways of living. The portraits of love in the fiction are just like the pictures of the floating world, depicting the myriad phenomenon of ordinary people’s lives. Besides the love story, Qiong Yao also adds new elements into her fiction. The “love” she portrays happens not only in different forms and times but also between different hierarchies and ages. Her fiction is thus called the “Encyclopedia of Love.” Qiong’s works in the 60s remain the most popular and controversial amongst the readers, which can thus represent the essence of her romance fiction. For Taiwanese women in the 70s and 80s, “Qiong Yao” has become a distinctive term and an imaginary image of love. Only by analyzing Qiong’s romance fiction can we capture the essence of her works.
This thesis examines Qiong’s fiction in the 1960s to discuss her narrative strategies. Chapter One elaborates the research motives, approaches, and the literature review. Chapter Two is an overview of Qiong’s biography, major works, and her perspective of love. Chapter Three uses Outside the Window (Chuang Wai)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Qiong’s taboo-defying narrative strategy by analyzing the main characters’ mental lives and the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impacts influenced by the teacher-student love affair. Chapter Four discusses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Six Dreams (Liu Ge Meng), analyz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love and the conservative society and the controversy over the pessimism in Qiong’s early writings. Chapter Five compares 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Many Enchanting Nights (Ji Du Xi Yang Hong) and Romance in the Rain (Yan Yu Meng Meng), analyzing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and fate between the two generations. Chapter Six then focuses on the suspense narrative strategy of The Dodder Flower (Tu Si Hua) and You Don’t Tell Him (Ting Yuan Shen Shen), investigating the conflict-centered narration and the two different endings resulted from the protagonists’ different nature. Chapter Seven will be the conclus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3
第三節 研究文獻回顧	5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步驟	18
第二章  細說瓊瑤	21
第一節 瓊瑤的生平	21
第二節 瓊瑤的著作	25
第三節 瓊瑤的愛情觀	30
第三章  違反禁忌的愛情-《窗外》	35
第一節 情節架構分析	35
第二節 人物形象、心理分析	40
第三節 社會意識及社會影響	51
第四章  如夢如幻 情歸何處-《六個夢》	57
第一節 連環套的故事情節設計	57
第二節 愛情與傳統禮教	61
第三節 悲劇性的結局安排	69
第五章  兩代的愛情故事-《幾度夕陽紅》與《煙雨濛濛》	78
第一節 兩代上下錯綜複雜的關係	79
第二節 兩代之間的婚姻命運	86
第三節 兩部小說敘述策略之異同	97
第六章   懸疑式愛情敘述-《菟絲花》與《庭院深深》	101
第一節 伏筆-懸疑-高潮-結局	102
第二節 以衝突為核心的敘述模式	119
第三節 人物性格造成的結局差異	132
第七章  結論	137
參考文獻	142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本論文之參考文獻除了瓊瑤著作以「瓊瑤全集」編號排序,其餘排序標準皆按照姓名筆畫先後)
一 、 瓊 瑤 小 說
《窗外》:1963年初版,瓊瑤全集 01: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09 月。
《幸運草》:1964年初版,瓊瑤全集 02: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6年03 月。
《六個夢》:1964年初版,瓊瑤全集 03: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0年02 月。
《煙雨濛濛》:1964年初版,瓊瑤全集 04: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2000 年01 月。
《菟絲花》:1964年初版,瓊瑤全集 05: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9年07 月。
《幾度夕陽紅》:1964年初版,瓊瑤全集 06: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89 年12月。
《潮聲》:1964年初版,瓊瑤全集 07: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2000 年04 月。
《船》:1965年初版,瓊瑤全集 08: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02 月。
《紫貝殼》:1965年初版,瓊瑤全集 09: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0 年06 月。
《寒煙翠》:1966年初版,瓊瑤全集 10: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4年09 月。
《月滿西樓》:1967年初版,瓊瑤全集 11: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9 年08 月。
《翦翦風》:1967年初版,瓊瑤全集 12: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6年02 月。
《彩雲飛》:1968年初版,瓊瑤全集 13: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07 月。
《庭院深深》:1969年初版,瓊瑤全集 14: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8 年12 月。
《星河》:1970年初版,瓊瑤全集 15: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03 月。
《水靈》:1971年初版,瓊瑤全集 16: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08 月。
《白狐》:1971年初版,瓊瑤全集 17: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08 月。
《海鷗飛處》:1972年初版,瓊瑤全集 18: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2000 年03 月。
《心有千千結》:1971年初版,瓊瑤全集 19:(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9 年12月。
《一簾幽夢》:1972年初版,瓊瑤全集 20: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6 年03 月。
《浪花》:1973年初版,瓊瑤全集21: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05 月。
《碧雲天》:1973年初版,瓊瑤全集 22: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0年05 月。
《女朋友》:1974年初版,瓊瑤全集 23: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6年02 月。
《在水一方》:1974年初版,瓊瑤全集 24: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9 年08 月。
《秋歌》:1975年初版,瓊瑤全集 25: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06 月。
《人在天涯》:1971年初版,瓊瑤全集 26: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0 年09 月。
《我是一片雲》:1976年初版,瓊瑤全集 27: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9 年06月。
《月朦朧鳥朦朧》:1977年初版,瓊瑤全集 28: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6 年08 月。
《雁兒在林梢》:1977年初版,瓊瑤全集 29: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0 年05月。
《一顆紅豆》:1978年初版,瓊瑤全集 30: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8 年07 月。
《彩霞滿天》:1979年初版,瓊瑤全集 31: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9 年05 月。
《金盞花》:1979年初版,瓊瑤全集 32: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09 月。
《夢的衣裳》:1980年初版,瓊瑤全集 33: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7 年09 月。
《聚散兩依依》:1980年初版,瓊瑤全集 34: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8 年11月。
《卻上心頭》:1981年初版,瓊瑤全集 35: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8 年09 月。
《問斜陽》:1981年初版,瓊瑤全集 36: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03 月。
《燃燒吧!火鳥》:1981年初版,瓊瑤全集 37: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 09 月。
《昨夜之燈》:1982年初版,瓊瑤全集 38: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8 年11 月。
《匆匆,太匆匆》:1982年初版,瓊瑤全集 39: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0 年06 月。
《失火的天堂》:1984年初版,瓊瑤全集 40: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9 年08月。
《我的故事》:1989年初版,瓊瑤全集 41: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89 年10 月。
《冰兒》:1985年初版,瓊瑤全集 42: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6 年05 月。
《剪不斷的鄉愁》:1988年初版,瓊瑤全集 43: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89 年03 月。
《雪珂》:瓊瑤全集 44: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12 月。
《望夫崖》:瓊瑤全集 45: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1 年03 月。
《青青河邊草》:瓊瑤全集 46: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03月。
《梅花烙》:瓊瑤全集 47: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09月。
《水雲間》:瓊瑤全集48: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3 年11 月。
《新月格格》:瓊瑤全集 49: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 年09 月。
《煙鎖重樓》:瓊瑤全集 50: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4 年10 月。
《還珠格格之陰錯陽差》:瓊瑤全集 51: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7年08 月。
《還珠格格之水深火熱》:瓊瑤全集 52: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7 年11 月。
《還珠格格之真相大白》:瓊瑤全集 53: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7 年11 月。
《蒼天有淚之無語問蒼天》:瓊瑤全集 54: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7 年12 月。
《蒼天有淚之愛恨千千萬》:瓊瑤全集 55: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8 年03 月。
《蒼天有淚之人間有天堂》:瓊瑤全集 56: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8 年03 月。
《還珠格格之風雲再起》:瓊瑤全集 57: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9 年04 月。
《還珠格格之生死相許》:瓊瑤全集 58: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9 年04 月。
《還珠格格之悲喜重重》:瓊瑤全集 59: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9 年05 月。
《還珠格格之浪跡天涯》:瓊瑤全集 60: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9 年04 月。
《還珠格格之紅塵作伴》:瓊瑤全集 61: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9 年05 月。
《情深深雨濛濛寫真全紀錄》: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2001 年05 月。
《不曾失落的日子》: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84 年10 月。

二 、 專 書

天津人民出版主編:《二十世紀女性文學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
尹雪曼編:《中華民國文藝史》台北:正中書局,1975 年。
方祖燊:《小說結構》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10月。
王常新:《文學評論發凡》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1月。
毛姆著,陳蒼多譯:《毛姆寫作回憶錄》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3月。
北京出版社主編:《台灣小說二十家》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
古繼堂著:《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 年10 月。
台灣省婦女寫作協會編:《二十年來的台灣婦女》台北:台灣省婦女寫作協會出 版,1965 年。
作家出版社主編:《作家的旋想》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 年。
呂正惠著:《小說與社會》台北:聯經出版社,1988 年5 月。
李元貞:《婦女開步走》台北,婦女新知基金會出版部,1990年。
李敖著:《李敖全集1》台北:四季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0 年6 月。
李喬:《小說入門》台北:大安出版社,2007年9月。
周伯乃:《現代小說論》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4月。
周志雄:《中國當代小說情愛敘事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周啟忠、羊列容、謝昕著:《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年03 月。
孟樊、林燿德編:《流行天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2年01 月。
林芳玫著:《女性與媒體再現──女性主義與社會建構論的觀點》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6 年05 月。
林芳玫著:《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4 年08 月。
范伯群:《畢倚弘評傳》《中國近現代通俗作家評傳叢書》之四,南京:南京出版社, 1994年4月。
范伯群著:《民國通俗小說鴛鴦蝴蝶派》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 年03 月。
夏志清著:《愛情‧社會‧小說》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5 年10 月。
徐國倫、王春榮等著:《二十世紀中國兩岸文學史》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 年。
袁進:《鴛鴦蝴蝶派》上海:上海書店,1994 年。
高萬隆譯:《介紹西方歌德式小說》,書林出版社,2002年。
張春榮:《極短篇的理論與創作》臺北:爾雅出版社,1999年11月。
張贛生著:《民國通俗小說論稿》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 年05 月。
陳平原著:《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台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0 年05 月。
陳義芝主編:《台灣現代小說史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 12 月。
陳碧月:《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9月。
曾心儀:《我愛博士》台北:遠景出版社,1977 年。
程孟輝:《西方悲劇學說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12月。
舒國治:《讀金庸偶得》臺北: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3月。
黃重添:《台灣長篇小說論》,台北:稻禾出版社,1992年8月。
黃重添著:《台灣新文學概觀》(上)(下)廈門:鷺江出版社,1986 年。
葉石濤著:《台灣新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91 年09 月。
葉慶炳編:《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愛情》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7 年08 月。
劉上生著:《中國古代小說藝術史》長沙:湖南出版社,1993 年。
劉海濤:《微型小說的理論與技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
劉登翰等編:《台灣文學史(下)》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3 年。
廣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編:《台灣當代文學史》廣西:廣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年。
鄭明娳著:《通俗文學》台北:揚智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7 年07 月。
遼寧大學出版社主編:《二十世紀中國兩岸文學史》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 年。
遼寧大學出版社主編:《現代台灣文學史》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 1987年。
鍾惠玲主編:《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台北:里仁出版社,1997 年04 月。
簡恩定、唐翼明、周芬伶、張堂錡編:《現代文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9 年   08 月。

魏紹昌,吳承惠編:《鴛鴦蝴蝶派小說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10 月
魏紹昌著:《我看鴛鴦蝴蝶派》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 年08 月。
顧曉鳴著:《透視瓊瑤的世界》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89 年07 月。

三 、 單 篇 論 文

于君明:〈如夢如幻,情歸何處?──瓊瑤的小說世界〉,《明報月刊》, 1996年第31 卷第4 期。
子子:〈我該是個好的見證吧〉,《文藝》,1974 年10 月第64 期。
小虎:〈一束閒話〉,《文藝》,1974 年11 月第65 期。
小薇:〈視覺最舒服〉,《文藝》,1974 年10 月第64 期。
尹建民:〈文學流派研究的新視角——袁進《鴛鴦蝴蝶派》評析〉,《青海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 年第2 期。
戈雪:〈世上還有愛情嗎?〉,《文學自由談》,1998 年第4 期。
王圮:〈細剖「紫貝殼」的夢中吟〉,《青年戰士報》,1968 年12 月22 日。
王侃:〈女性文學的內涵和視野〉,《文學評論》,1998 年第6 期。
王凰:〈茫茫天涯路──瓊瑤,放他們逃生吧!〉,《文藝》,1974 年10月第64 期。
王淑慧:〈美麗的夢──一個高商女生的自白〉,《文藝》,1974 年10 月第64 期。
仲云:〈瓊瑤小說真那麼受人怨〉,《文藝》,1974 年10 月第64 期。
朱嘉雯:〈從曹雪芹到瓊瑤,愛情本質不變——論現代作家瓊瑤與古典小說《紅樓夢》的關係〉,《國文天地》,1998 年07 月第14 卷第2 期。
江寶釵:〈論《紅樓夢》對當代台灣兩位小說家的影響及其所啟示的意義──白先勇與瓊瑤〉,《第二屆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年。
自文興:〈當代通俗文學價值傾斜的思考〉,《雲南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04 月第31 卷第2 期。
余開偉:〈批評的蛻變〉,《文藝爭鳴》,1997 年第2 期。
佚名:〈此「人」只應天上有〉,《皇冠》,1989 年05 月第23 卷第5 期。
吳中杰:〈鴛鴦蝴蝶派與消閒文藝〉,《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6年第2 期。
吳艾平:〈我看瓊瑤小說:瓊瑤的魅力之外〉,《益世》,1981 年08 月第34卷第7 期。
吳嘉苓:〈我們都是看這些書長大的!〉,《中國時報》,1990 年09 月07 日第27 版。
李明賜:〈談國內書店的現況及其課題〉,《出版界》,1986 年08 月10 日第14 期。
李敖:〈沒有窗,哪有「窗外」?〉,《文星》,1965 年07月第16卷第3期。
李超宗:〈就作品論作品──「庭院深深」觀後〉,《中華日報》,1971 年09 月26 日第9 版
李翠瑩:〈書店邁入戰國時代〉,《中國時報》,1989 年04 月24 日。
李雙紅:〈我為什喜歡瓊瑤〉,《現代婦女》,2000 年第2 期。
沈野:〈「飄情集」再版序言〉,《皇冠》,1973 年05 月第39 卷第3 期。
沈童心:〈我也看言情小說〉,《聯合報》,2001 年03 月11 日。
谷凡:〈關於瓊瑤小說的批評與文藝欣賞綜談〉,《湖南文獻》,1970 年02月第7 期。
邢建昌:〈通俗文藝的流變〉,《理論與創作》,1997 年03 月。
周伯乃:〈瓊瑤的「窗外」與「浪花」〉,《文藝》,1974 年10 月第64 期。
周荷初:〈通俗小說價值判斷的歷史〉,《理論與創作》,1997 年03 月。
孟樊:〈後現代愛情篇〉,《中國時報》,1989 年05 月16 日。
易水:〈我看文藝小說〉,《文藝》,1974 年11 月第65 期,
易光:〈女性文學與敘事文學〉,《文藝評論》,1997 年03 月。
林芳玫、蔡詩萍:〈瓊瑤現象,一種流行的想像?〉,《中國時報》,1995年04 月13 日。
林芳玫:〈女主角致作者的獨立宣言——給瓊瑤的一封信〉,《自立晚報》,1995 年06 月06 日。
林芳玫:〈窗內窗外的變與不變〉,《中國時報》,1996 年01 月01 日。
林芳玫:〈瓊瑤小說的道德幻境〉,《中國時報》,1992 年12 月04 日。
林鴻達:〈愛要說出口〉,《張老師月刊》,1989 年05 月第23 卷第5 期。
社評:〈請給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民生報》, 2001 年03 月11 日。
邱貴芬:〈從戰後初期女作家的創作談台灣文學史的敘述〉,《中外文學》,2000 年07 月第29 卷第2 期。
施叔青:〈試論台灣女作家〉,《文藝報》,1985 年12 月07 日。
范伯群:〈再論鴛鴦蝴蝶派〉,《新文學論叢》1982 年第4 期。
范銘如:〈台灣新故鄉——五十年代女性小說〉,《中外文學》,1999 年09月第28 卷第4 期。
凌晨光:〈性別與批評〉,《文史哲》,1997 年第1 期。
徐人祐:〈我看瓊瑤小說:錯在瓊瑤嗎〉,《益世》,1981 年08 月第34 卷第7 期。
徐德明:〈現代大眾小說:新舊小說的流變與整合〉,《文學評論》,1998年第2 期。
徐學:〈瓊瑤、亦舒小說的審美情趣〉,《明報月刊》,1996 年第31 卷第4期。
徐學:〈瓊瑤小說的情節模式及愛情觀〉,《台灣研究期刊》,1986 年。
書婉:〈童話幻境〉,《文藝》,1974 年10 月第64 期。
殷喜:〈瓊瑤帝國興亡史〉,《張老師月刊》,1989 年05 月第23 卷第5 期。
益世:〈我看瓊瑤小說:尋訪出租小說的世界〉,《益世》,1981 年08 月第34 卷第7 期。
高翔:〈為文藝招魂〉,《文藝》,1974 年11 月第65 期。
張小虹:〈言情圖騰——評《解讀瓊瑤愛情王國》〉,《新聞學研究》, 1995年07 月第 51 集。
張老師月刊編:〈男的發燒,女的發狂!〉,《張老師月刊》, 1989 年05 月第23 卷第5 期。
張老師月刊編:〈敲!敲!敲中我的心〉,《張老師月刊》,1989 年05 月第23 卷第5 期。
張兵娟:〈論新時期女性愛情婚姻小說〉,《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 年11 月第34 卷第6 期。
張亞萍:〈台灣女性文學的歷史與特徵簡論〉,《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 年第3 期。
張華:〈中國現代通俗言情小說的流變軌跡〉,《鄭州大學學報》,2000 年09 月第33 卷第5 期。
張華:〈中國現代通俗社會小說的發展〉,《理論學刊》,2000 年07 月第4期。
張華:〈論通俗小說及其主要特徵〉,《文史哲》,2000 年第5 期。
梁立:〈白先勇回家〉,《幼獅文藝》,1969年9月。
瓶梵:〈言情小說家整日言情〉,《自由時報》,2001 年03 月12 日。
陳克環:〈瓊瑤小說面面觀:瓊瑤的困惑?〉,《文藝》,1974 年10 月第64期。
陳芳奭:〈瓊瑤小說躍上舞台〉,《台灣日報》,2000 年10 月05 日。
陳振煜:〈我讀瓊瑤的小說〉,《文藝》,1974 年11 月第65 期。
陳煜斕:〈瓊瑤歌詞的文化透視〉,《鄂州大學學報》,2000 年01 月第7卷。
寒玉:〈成人的童話故事──我看瓊瑤小說〉,《文藝》,1974 年10 月第64期。
彭志恆:〈矯情——畸形的情愛模式〉,《新視角》,2000 年第2 期。
彭蕙仙:〈是的,我們都有孩子〉,《中國時報》,2001 年03 月17 日。
曾心儀:〈注意!「瓊瑤公害」──兼以「瓊瑤問題」答覆王文興教授〉,《夏潮》,1978 年03 月第4 卷第3 期。
曾心儀:〈錯誤的美學觀點築起文學的危樓──試評瓊瑤小說「月朦朧鳥朦朧」〉,《書評書目》,1978 年06 月第62 期。
曾昭旭:〈細說師生戀及其他〉,《鵝湖》第88期,1982年。
森奎:〈為什麼不試試喜劇──給瓊瑤女士〉,《青年戰士報》,1968 年10月17 日第 6 版。
湯淑敏:〈論陳若曦、瓊瑤、三毛與東方文化〉,《中國時報》,1988 年08月15 日。
程筱軒:〈瓊瑤的夢與真〉,《光華》,1986 年10 月第4 期。
舒昊:〈純文學和大眾文藝的分野〉,《文藝》,1974 年11 月第65 期。
逸文:〈瓊瑤作品有無文學價值〉,《青年戰士報》,1968 年10 月24 日第6版。
閔建國:〈對通俗文學創作的思考——試論鴛鴦蝴蝶派作家與新時期通俗小說創作〉,《當代文壇》,2000 年第5 期。
黃永林:〈大眾文學的現代特徵〉,《語文教學與研究》,2000 年第13 期。
黃素惠:〈我看瓊瑤小說:老讀者的話〉,《益世》,1981 年08 月第34 卷第7 期。
黃煒:〈再評鴛鴦蝴蝶派〉,《中國民大學學報》,1997 年第5 期。
楊晨曦:〈鴛鴦蝴蝶派研究述評〉,《南京社會科學》,1998 年06 月總第112期第2卷第2 期。
楊照:〈愛情的天路歷程〉,《中國時報》,1996 年05 月05 日。
源源:〈瓊瑤小說讀後感〉,《文藝》,1974 年11 月第65 期。
董小玉:〈女性作家個人化寫作的精神困境〉,《文藝理論研究》,2000 年第4 期。
道明:〈我從這一面看瓊瑤的小說〉,《文藝》,1974 年10 月第64 期。
廖宏文:〈有情天地?我對瓊瑤式小說的看法〉,《東吳青年》,第78 期。黨鴻樞:<通俗文學的三重奏-瓊瑤、亦舒、梁鳳怡言情小說系列論略>,文學研究3期,1996年。
廖金鳳:〈瓊瑤電影意義的「產生與停滯」之初探〉,《藝術學報》,1996年第58 期。
裴可權:〈談瓊瑤的小說〉,《自立晚報》,1978 年05 月03 日。
趙山林:〈瓊瑤小說與古典詩詞〉,《新民晚報》,1986 年11 月11 日。
趙志英:〈淺論瓊瑤小說的情緣觀〉,《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 年03月第15 卷第1 期。
趙抗衛:〈文學作品與現代傳媒〉,《文藝理論研究》,2000 年第5 期。
趙麗玲:〈論閱讀中讀者審美的接受權力〉,《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 年08 月第29 卷第3 期。
劉秀美 :〈試論台灣社會言情小說主題的變遷〉,《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2000 年12 月第20 期。
劉國清:〈歷史地評價鴛鴦蝴蝶派〉,《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3 月第 27 卷第1 期。
樊洛平:〈台灣新女性主義文學現象〉,《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 年第1 期。
歐陽惕:〈高攀不上從瓊瑤的「談」文談起〉,《青年戰士報》,1968 年09月11 日第 6 版。
窮搖:〈煙雨濛濛話瓊瑤〉,《文藝》,1974 年11 月第65 期。
鄧云:〈關於「女性文學」界說的理論辨析〉,《學術論壇》,2000 年1 期。
鄭明娳:<古典小說中的婦女群像>《貪嗔癡愛》台北,師大書苑。
鄭海瑤:〈面對她的愛情王國〉,《書林》,1986 年09 月第47 期。
蕭毅虹:〈花呀草呀雲呀天呀水呀風呀——瓊瑤作品今昔〉,《書評書目》, 1974 年08 月第16 期。
蕭毅虹:〈瓊瑤作品的今昔〉,《文藝月刊》,1994 年第63 期與解讀〉,《思與言》,1993 年03 月第31 卷第1 期。
戴錦華:〈重寫女性:八、九十年代的性別寫作與文化空間〉,《婦女研究叢刊》,1998 年第2 期。
曙光社:〈當代女青年對瓊瑤作品的評價〉,《青年戰士報》,1968 年07月28 日第7 版。
聯合報記者群:〈師生戀-教部有新規定〉,2004年10月。
謝有順:〈重寫愛情的時代〉,《文藝評論》,1995 年03 月。
隱地:〈讀瓊瑤的追尋〉,《自由青年》,1965 年10 月01 日第34 卷第7期。
魏子雲:〈從「窗外」觀之〉,《皇冠》,1964 年04 月第21 卷第2 期。
黨鴻樞:〈通俗文學的三重奏——瓊瑤、亦舒、梁鳳儀言情小說系列略論〉,《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 年01 月第33 卷第1 期。


四 、 學 位 論 文
林欣儀:《台灣戰後通俗小說之研究──以瓊瑤 60-90 年代作品為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 年 7 月。 
許哲銘:《言情小說中的女性身體政治──瓊瑤小說與九○年代後言情小說之比較》。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6 月。 
韓秀利:《大陸播放臺灣瓊瑤電視連續劇之社會意義研究》。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年 6 月。 
謝靜怡:《施篤姆之「茵夢湖」與瓊瑤之「窗外」》的研究。輔仁大學德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7月。
廖翠筠:《集錦式的夢幻愛情─瓊瑤電影海報設計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廖秋芬:《瓊瑤大眾言情小說研究》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謝靜宜:《瓊瑤文學接受現象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延後至2021-12-31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延後至2021-12-31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