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002201111483300
DOI 10.6846/TKU.2011.01166
論文名稱(中文) 兩岸菁英教育比較
論文名稱(英文) Comparison of Gifted Education and Aristocratic educ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1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張向筠
研究生(英文) Hsiang-Yun Chang
學號 69727001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1-10
論文頁數 10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郭建中
委員 - 陳龍安
委員 - 張五岳
委員 - 郭建中
關鍵字(中) 菁英教育
資優教育
超常教育
貴族教育
關鍵字(英) Gifted Education
Aristocratic Educ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現今社會當中,發展經濟是世界各國的關注重點,因為經濟在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中佔據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們現在是處在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裡,知識產權和創新型人才的欠缺,會嚴重影響該國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各國對於高端人才的需求也大幅提昇,急切需要大量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高端人才。

人才的競爭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競爭指標,這一方面反映在整體國民素質的優劣,也反映在領導人才、高級決策人物、科技英才、卓越人才、智囊精英等傑出人才的數量上。這種人才競爭的壓力,使得眾多的國家積極提出各種保護和鼓勵現有人才培養的政策,歐美的先進國家也越來越從戰略的高度將視野延伸到兒童教育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或地區以不同的各種形式來加強資優兒童的教育,從而實現戰略性的人才開發。

現今社會的家長也日益重視子女教養問題,普通的義務教育或資優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父母們的需求,而開始產生出「菁英教育」。以往,不論家庭背景,只要學生在學業成就上的表現能夠達到既定目標,就可以被分配到資優的班級或學校;但是在「菁英教育」學校當中,學生學業成績要好之外,不但要有多元課外活動的優異憑證,家長還要負擔得起昂貴的學費。而這些學校以另類的教學方式去吸引社會中上階層的學生來源,它們也在教育市場上享有經濟學所謂的壟斷競爭力(monopolistic competition),而這樣的一個「新菁英教育」也開啟了一條教育市場化和教育商品化的新道路。

基於國家培育人才、追求卓越、保持國家競爭力的目標,資賦優異學生的教育不容忽視,全球各國對於資賦優異的兒童是如何進行教育的工作。因此本研究擬由台海兩岸間的菁英教育作為主軸,旨在研究菁英教育在兩岸教育界來的發展性,以及其對於未來教育市場將產生何種影響,並期盼能達成以下之研究目的:
(一)研究兩岸菁英教育是什麼,目前兩岸政府對於這樣的教育內容提出哪些政策,具體包括哪些法規和內容,其政策目標預期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二)分析兩岸菁英人才如何發掘與培養教育。中國大陸是目前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新興國家,擁有十三億人口,在比例上是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學生想了解中國大陸在全國這麼多人口數當中是如何發掘人才,並且在發現人才之後是如何培養教育這些人才。
(三)探索社會和家長對菁英教育的了解與看法。中國大陸也不乏高經濟水平的家庭,在中國大陸這種「菁英教育」的發展情況如何,家長和社會觀感表達出的反應和接受程度。
(四)探討兩岸菁英教育發展情況,做相互比較,最後分析此一教育方式的利弊得失與其在兩岸未來的走向與發展。

關鍵字:菁英教育、資優教育、超常教育、貴族教育
英文摘要
Modern societ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focus of world attention as the economy in a country's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but we are now in the era of a knowledge economy,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he lack of creative talent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country's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countries the demand for high-end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an urgent need to adapt to the knowledge economy a large number of high-end talent. 
Competition for talent has become a national competition in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ndex,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 quality of the overal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lso reflected in the leaders, senior policy maker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xcellence, outstanding talent, think tanks and other outstanding figures of the number of the elite. The pressure of competition for talent, so many countries have actively put forward a variety of conservation and encourage the training of existing personnel policies, more and more advanced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from the strategic vision will be extended to children in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or regions in different forms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 of gifted children, in order to achieve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Nowadays increasing emphasis on the parents raising and educating children, the gene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or gifted education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parents, and began to produce "elite education." In the past, regardless of family background, as long as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academic achievement to reach the established goal, it can be assigned to gifted classes or schools; but in the "elite education" schools, better academic achievement than students not only to Multipl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re excellent credentials, parents have to afford the expensive tuition fees. These schools to alterna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attract students of upper middle class community sources, they are also the so-called education market enjoyed a monopoly of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such a "new elite education" has opened an education market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education, the new road. 
Based nurture talent,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maintaining the country's competitiveness objectives, gifted education students can not be ignored, around the world for gifted children is how to educa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by the Taiwan Strait between the elite education as a spindle, to study elite education in the education sector to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as well as the education market for the future what the impact will be, and look forward to the study reached the following Purpose: 
(A) to study cross-Strait elite education is, at present both governments for the content of what kind of education policies, including what the specific rules and content, and its policy objectives is expected to play what role. 
(B) analysis of cross-strait personnel how to explore and develop elite education. China is the world's most compelling emerging countries, with 1.3 billion population, the proportion of a population of nearly a quarter of the world, students would like to know so many Chinese mainland population in the country which is how to identify talent, and After the discover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for these people is how. 
(C) community and parents to explore the understanding and views of elite education. China has no shortage of high economic level of families in mainland China this "elite education"development situation, perception of parents and the community response and express acceptance.
(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elite education, to do comparisons, the final analysis this wa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ducation and its future direction in the cross-strait developmen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兩岸菁英教育比較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9
第二章 菁英理論與全球菁英教育概況	11
第一節 菁英理論與菁英教育	11
第二節 全球菁英教育概況	15
第三章 亞洲地區與台灣的菁英教育	31
第一節 亞洲的菁英教育	31
第二節 台灣的菁英教育	34
第三節 小結	46
第四章 中國大陸菁英教育	47
第一節 中國超常教育	49
第二節 中國貴族教育	60
第三節 小結	65
第五章 台灣與中國大陸菁英教育之分析比較	67
第一節 台灣與中國大陸菁英教育SWOT分析	67
第二節 兩岸菁英教育綜合比較	77
第三節 小結	83
第六章 結論	86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6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8
參考文獻	89

 表目錄
表5-1 台灣資優教育SWOT分析表 	67
表5-2 台灣貴族教育SWOT分析表	70
表5-3 中國大陸超常教育SWOT分析表	72
表5-4 中國大陸貴族教育SWOT分析表	75
表5-5 兩岸菁英教育比較表	77
參考文獻
一、書籍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洪葉文化。1997年。
葉至誠。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揚智出版社。2000年。
葉至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商鼎文化。1999年。
陳龍安。創造思考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心理出版社。1995年。
陳雲英。中國特殊教育學基礎。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
孫雲曉。傑出青年的童年與教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
王新玲。品牌經營策略。北京市: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年。
趙中建主編。學校經營。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趙衛、方建鋒等著。民辦學校的營運。北京市: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年。
陳漢強主編。兩岸民辦幼兒教育。臺北市:五南出版社,2004年。
Rudnitski, R. A. (2000). National/provincial gifted education policies: Present state, future possibilities. In K. A. Heller, F. J. Monks, R. J. Sternberg, & R. F. Subotnik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giftedness and talent (2nd ed.) (pp.673-680). Oxford : Pergamon Press.
Passow, A. H. (1993). National/State policies on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In K. A. Heller, F. Monks, & A. H. Passow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giftedness and talent (pp. 29-46). Oxford: Pergamon Press.
Cross, T. (2002). Competing with myths about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ofgifted students. Gifted Child Today, 25(3), 44-48.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ifted Children. (2006). 10 Common gifted education myths.[Retrieved from NAGC on-line June 5, 2006 
Rimm, S.B. (2003). Underachievement: A national epidemic. In N. Colangelo & G.A.
Davis (Eds.). Handbook of Gifted Education (3rd Ed., pp. 424-443). Boston, MA:
Allyn & Bacon, Inc.
VonKarolyi, C., Ramos-Ford, V. & Gardner, H.G. (2003).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
perspective on giftedness. N. Colangelo & G.A. Davis (Eds.). Handbook of Gifted
Education (3rd Ed., pp. 100-112). Boston, MA: Allyn & Bacon, Inc.
二、期刊與論文
侯世昌、謝金青、趙靜菀。國民中學家長教育期望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為背景。於中國教育學會主辦:「教育研究與實務的對話: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 2002年12月14日。
吳怡萍。我國與美國小學資優鑑定方式之比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侯世昌。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吳玲君。臺北市資優教育評鑑與特優學校辦理特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劉瑛。超常兒童全面發展的問題研究。江西師範大學教育學原理碩士論文。2008年。
賀淑曼,中國超常人才教育的發展、困惑及理念。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03.01。
蔡秋桃。美國資優教育評鑑計畫。資優教育季刊第10期。1983年。
盧雪梅(譯)。簡介蘇俄與巴西的資優教育,資優教育季刊第27期。
吳武典。我國資優教育政策分析與調查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第14期。1996年。
吳武典。亞太地區資優教育的展望。教育研究143期。2006年。9.王振德。台北市國小特殊教育的實施與檢討。國小特殊教育15期。1993年。
郭靜姿。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問題探討。資優教育季刊第53期。1994年。
郭為藩。從人文主義觀點談資優教育。資優教育季刊第42期。1992年。
蔣明珊。台北市國小資優生入班觀察活動實施方式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第22期。2002年。
呂金燮。給資優生一個展現實力的舞台-問題本位學習。資優教育季刊第92期。2004年
呂金燮。資優兒童鑑定觀察的定位與設計。資優教育季刊第83期。2002年。
郭靜姿。資賦優異學生的鑑定與教育安置。教育資料集刊第21期。1996年
鄭呈皇、李盈穎。打造大器小孩。商業周刊第979期。2006年。
李采洪、林亞偉。小小菁英投資戰。商業周刊第804期。2003年。
張瓊、施建農。超常兒童研究現狀與趨勢。中國心理衛生雜誌第19期,2005年。

三、網路資料
維基百科。菁英主義。<http://zh.wikipedia.org/zh-tw/%E7%B2%BE%E8%8B%B1%E4%B8%BB%E4%B9%8 9>(2010年7月12日)。
維基百科。菁英理論。
<http://wiki.mbalib.com/zh-tw/%E7%B2%BE%E8%8B%B1%E7%90%86%E8%AE%BA>(2010年7月12日)。
維基百科。List of 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mes。<http://en.wikipedia.org/wiki/Gifted_and_talented_programmes>(2010年8月2日)。
世界各國資優教育<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8/poet/53.htm> (2010年7月20日)。  
貴族學校補遺。<http://umi520.pixnet.net/blog/post/4884751> (2010年8月9日)。
兩岸研討超常人才培養:政策保障是關鍵。<http://blog.sina.com.tw/mybabyface/article.php?pbgid=82257&entryid=606655>(2010年10月22日)。
Policy and Implementation Paradigmfor Gifted Education in Singapore。<http://www.ntnu.edu.tw/spe/cage/30/paper1-Gifted%20Education%20in%20Singaporeh.pdf>(2010年8月9日)。
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jul/17/today-life1.htm>(2010年8月10日)。
台北市教育e週報。<http://enews.tp.edu.tw/paper_show.aspx?EDM=EPS20070117204320432>(2010年8月15日)。
私立學校法修正草案總說明。
< http://www.ey.gov.tw/public/Attachment/61026955571.doc>(2010年8月15日)。
資優不等於績優。<http://violet0103.pixnet.net/blog/post/23817570> (2010年8月22日)。
中國2020=人才強國。
<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2086&tid=800079>(2010年8月22日)。
中學超常教育的探索與研究(上)。
< http://www.wsbedu.com/chu/gushi/chao2.asp?wai=28>(2010年10月12日)。
人民網。<http://edu.people.com.cn/BIG5/8216/31043/index.html>(2010年10月22日)。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0/07/30/2225s2939567.htm>(2010年10月22日)。
中國義務教育以商品化(2006.06.23)。大紀元報香港新聞。
<http://hk.epochtimes.com/6/2/23/18649.htm>(2010年10月22日)。
賀淑曼,中國呼喚超常人才的教育,現代特殊教育(優才教育版),2000。超常教育網。
<http://www.wsbedu.com/chu/gushi/chao2.asp?wai=30> (2010年10月12日)。
李永緒,我國超常教育發展舉步維艱的原因探討,中國超常教育網<http;//www.genius-education.com.> (2010年10月25日)。
賀淑曼,關於我國超常教育現狀的問卷的調查分析,中國特殊教育,1999。
<http://enews.tp.edu.tw/paper_show.aspx?EDM=EPS20070117204320432>(2010年10月25日)。(2010年10月12日)。
海淀區招生考試中心。<http://www.hdks.gov.cn/chuzhongruxue/>(2010年10月12日)。
人民網。人大附中2003年小升初對外招生計劃及政策問答。
<http://www.people.com.cn/BIG5/jiaoyu/8216/28350/28352/1924060.html>(2010年10月12日)。
北京市第八中學。<http://www.ks5u.com/fsch/shdetail.asp?id=271> (2010年10月12日)。
北京人大附中。<http://www.rdfz.cn/>) (2010年10月12日)。
東北育才學校。<http://www.neyc.cn/Item/306.aspx> (2010年10月13日)。
湖南師大附中。<http://61.187.64.126/xxgk/index.htm>(2010年10月14日)。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2010年10月14日)。
教改會。<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tsy1_3-7.html>(2010年10月10日)。
MBA智庫百科。人力資源成本管理。<http://wiki.mbalib.com/zh-tw/%E4%BA%BA%E5%8A%9B%E8%B5%84%E6%BA%90%E6%88%90%E6%9C%AC%E7%AE%A1%E7%90%86>(2010年11月20日)。
MBA智庫百科。品牌建立。<http://wiki.mbalib.com/zh-tw/%E4%BA%BA%E5%8A%9B%E8%B5%84%E6%BA%90%E6%88%90%E6%9C%AC%E7%AE%A1%E7%90%86。>2010.11.20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