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002200914335300
DOI 10.6846/TKU.2009.00238
論文名稱(中文) 從文史材料中重構漢代婦女的社會地位與感情生活
論文名稱(英文) To Reconstruct Female Social Status and Emotional Life in Han Dynasty from Literature Sourc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1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高莞爾
研究生(英文) Wan-Erh Kao
學號 69400038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12-25
論文頁數 13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傅錫壬
委員 - 王俊彥
委員 - 馬銘浩
關鍵字(中) 漢代
婦女
社會地位
情感生活
關鍵字(英) Han Dynasty
Female
Social Status
Emotional Lif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兩漢時期婦女的社會生活,伴隨著漢王朝大一統的開放意識,社會上出現了自由開放的社會風氣,婦女在這樣新舊彌合的特殊環境背景之下,獲得了一定程度的地位提高。
為了要完整探究漢代這一時期的婦女地位及其情感生活,希望採取較寬廣的界線,材料收集的範圍除了以歷史史傳材料的輔佐外,更輔以漢朝的文學作品,在材料的運用與研究對象上更為廣泛,包含漢代的古詩、五七言詩、樂府、更有漢賦及散文,冀以多方全面的研究,能更深刻的瞭解並掌握漢代婦女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與感情生活的態度,而非只是片面的認識。
首先就全面的婦女社會制度作為研究的開端,由這當中去分析婦女所佔有的社會地位,從政治、經濟的方面,得知女性在漢代所處的時代地位。第三章從婦女的教養展開論述,婦女有機會習得文化教育,為女性社會地位所帶來的影響。第四章的安排則為婦女在婚姻戀愛中的所展現的情感生活,除了擁有自主的婚姻自由之外,婦女更有著再婚的權利,也不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力,這種對情感強烈而理智的態度,無非是漢代突出的女性形象。第五章延伸到漢婦女和親的真實面向作分析,事實上這些和親的婦女遠嫁異國之後,皆比在中國的社會地位來的高出許多,其所帶來的文化貢獻亦不容小覷,無非重新建構了漢代和親女性的社會地位。第六章從民間社會中所反映的婦女問題作一論述,描繪出漢朝真實的社會現象,將女性的情感如實地刻畫出來。藉由這樣的探討,對漢代婦女的社會文化現象有更深切的掌握,並將漢朝女性的社會地位與情感生活作一重新的詮釋角度。
英文摘要
Along with the unification ideology of Han Dynasty, women’s social lives were getting open up and gaining higher social status under such unique transitive era. To complete the understanding of women’s social status and emotional lives, besides historical material, the literature in Han Dynasty, including ancient form of poetry, five- and seven-syllable poem, lyrics, Han-Fu, and prose, are taken to broaden the application of material and researching objects. Hopefully, a multi-aspect study may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and identification on social status and attitudes of emotional lives performed by the women in Han Dynasty, instead of a partial recognition.  
   The research shall begin with a profound social system to analyze women’s social status and define women’s position in Han Dynasty from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aspects. Women’s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is discussed in Chapter 3. From this text, the influence brought by the admission of the rights and opportunity to get educated, we can see women’s emotional expression from the marriage and love affairs. In addition to the freedom of marriage, women also have rights to get remarried without under gossip pressure. This kind of strong emotion did exaggerate the women image of Han Dynasty. In Chapter 5, the realistic side of political marriage in Han Dynasty rebuilt a higher social status than in China and dedicated great cultural contribution. Chapter 6 expounds the women issues reflected from folk lives. The expression of Han Dynasty also interprets women’s emotion. By the conference, we may have a further command of the society in Han and renew the interpretation of women’s social status and emotional liv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從文史材料中重構漢代婦女的社會地位與感情生活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3
第三節	前人研究概況…………………………………………………………6

第二章	婦女的社會地位………………………………………………………...13
第一節	婦女的政治參與……………………………………………………...13
一、	官宦仕族的婦女………………………………………………………...14
二、	平民百姓的婦女………………………………………………………...18
第二節	婦女的經濟生活……………………………………………………...20
一、	農業……………………………………………………………………...20
二、	紡織業…………………………………………………………………...21
三、	手工製造業……………………………………………………………...23
四、	商業……………………………………………………………………...23

第三章	婦女的教養……………………………………………………………...27
第一節	文化教育……………………………………………………………...28
第二節	道德教育……………………………………………………………...33
一、	封建社會對禮教的重視………………………………………………...34
(一)	政府的表彰提倡………………………………………………...34
(二)	婦女形象的理想化……………………………………………...36
(三)	法律制度的約束………………………………………………...37
二、	女德教育的形成………………………………………………………...38
三、	貞節觀念的確立………………………………………………………...42
第三節	婦功教育……………………………………………………………...45

第四章	婦女的情感生活………………………………………………………...49
第一節	婦女的婚戀生活……………………………………………………...50
一、	愛情……………………………………………………………………...50
二、	婚姻……………………………………………………………………...52
(一)	婚姻的自主………………………………………………….......52
(二)	離婚的自由……………………………………………………...54
(三)	再婚的開放……………………………………………………...56
第二節	棄婦的情感…………………………………………………………...69
一、	勤勞婦女的無辜遭棄…………………………………………………...73
二、	色衰愛弛的婦女遭棄…………………………………………………...75
三、	與負心男人決絕之婦女………………………………………………...79
四、	被逼自殺、自殘的婦女………………………………………………...82
第三節	剛強貞烈的婦女情態……………………………………………….. 87

第五章	婦女與和親政策……………………………………………………….. 93
第一節	和親婦女的命運…………………………………………………….. 96
一、	細君公主……………………………………………………………….. 96
二、	解憂公主……………………………………………………………….. 97
三、	王昭君………………………………………………………………….. 98
(一)	昭君出塞的誤解……………………………………………….. 99
(二)	昭君出塞的史實……………………………………………….100
第二節	和親婦女的貢獻…………………………………………………… 105

第六章	民間反映的婦女問題………………………………………………… 109
第一節	母愛的流露………………………………………………………… 110
第二節	孤兒的悲苦………………………………………………………… 113
第三節	對良人的思念……………………………………………………… 117
第四節	女性的復仇………………………………………………………… 120
一、復仇意識的猖熾……………………………………………………… 120
二、復仇風氣的盛行……………………………………………………… 122

第七章	結論…………………………………………………………………… 124
第一節	本文研究重點……………………………………………………… 124
第二節	未來展望…………………………………………………………… 126

參考書目………………………………………………………………………….129
參考文獻
一、	古籍(依作者年代先後為序):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5月)。
漢 鄭玄注:《周禮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漢 王符著:《潛夫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漢 蔡邕著:《琴操》,《漢魏遺書鈔》收入《叢書集成編續之一三》(臺北:藝文
           印刷館)。
晉 葛洪著:《西京雜記》(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1997年)。
南朝梁 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5月)。
南朝陳 徐陵撰:《玉台新詠》(上海:上海書店。1988年)。
唐 顏師固注:《班固‧漢書》(臺北:洪氏出版,1975年9月)。
唐 李賢注:《范曄‧後漢書》(臺北:洪氏出版,1978年10月)。
唐 徐堅撰:《初學記》(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宋 郭茂倩編撰:《樂府詩集》(臺北:里仁書局,1999年1月)。
宋 裴駰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司馬遷‧史記》(臺北:洪式出版)。
宋 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覽》(臺北:新興書局1959年1月)。
宋 郭祥正:《青山集二‧四庫全書貞本六集》(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清 陳立撰:《白虎通疏証》,(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清 朱彬:《禮記訓簒》,(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清聖祖御製:《全唐書》,(臺北:宏業書局1982年9月)
清 丁福保著:《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臺北:藝文印書館)。
劉琳注:《華陽國志校注》(四川:巴署書社,1984年)
楊伯峻:《孟子譯注》(臺北:華正書局,1986年8月)
張敬註譯:《烈女傳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6月)
張啟成、徐達譯注:《蕭統‧昭明文選》,(臺北:台灣古籍出版,2001年3月)。







二、	專書(依作者筆劃為序)
呂思勉著:《呂思勉讀史札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余冠英選注:《漢魏六朝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4月)。
周宗盛:《中國才女》(台北:水牛圖書出版,1992年11月)。
林劍鳴著:《秦漢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邵桂珍、王國榮、婁勝業:《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婦女》(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6月)。
祝瑞開著:《中國婚姻家庭史》(北京:學林出版社,1999年)。
徐志銳著:《周易大傳新注》〈序卦傳〉,(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10月)
秦漢唐編著:《影響歷史中的女性豪傑》(臺北:廣達文化事業,2002年6月)。
高世瑜著:《中國古代婦女生活》(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7月)。
陳東元著:《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1月)。
陳鵬著:《中國婚姻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陳有冰:《兩和南北朝樂府鑑賞》(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民國1996年五月)。
章樵注:《古文苑》(臺北:鼎文書局,1973年)。
章義和、陳春雷著:《中國社會民俗始叢書-貞節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9年11月)。
逯立欽輯校:《先秦漢魏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5月)。
彭衛著:《漢代婚姻型態》(陜西:三秦出版,1988年)。
傅錫壬:《大地之歌-樂府》(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98年11月)。
黃云瑞選注:《詩苑英華》(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
張恩富著:《漢賦的歷史》(四川:重慶出版集團,2006年12月)。
董家遵著:《中國古代婚姻史研究》(廣東:廣東人民出版,1995年)。
劉士聖著:《中國古代婦女史》(青島:青島出版社,1991年6月)。
劉子清著:《中國歷代賢能婦女評傳》(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1978年12月)。
謝無量著:《中國婦女文學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9年8月)。
魏耕原、張新科、趙望秦彙編:《先秦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陜西:三秦出版,
                             1990年6月)。
顧祖釗:《文學原理新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三、	期刊論文(依作者筆劃為序)
文愚:〈西漢后妃干政問題淺析〉,(2002年6月)。
王浩:〈兩漢時期的女性商業者〉,《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第三期(2007
       年)。
王揚:〈試論漢代婦女在婚姻生活中的自主地位〉,《鄭州大學學報》,第五期(1997
       年)。
王麗英:〈論劉向〈列女傳〉的立傳標準及其價值〉,《廣州大學學報》,第二期(2002
       年)。
王增文:〈漢樂府民歌婦女的形象塑造〉,《中華女子學院學報》,第三期(1996
       年)。
李煇:〈從漢代婚姻關係看當時的婦女地位〉,《長春師範學院學報》,第三期(2002
       年)。
宋仁桃:〈漢代婦女婚姻觀念的演變〉,《蘇州大學學報》,第二期(2003年)。
施紅:〈試論西漢前中期婦女地位〉,《北京師範學院學報》,第一期(1989年)。
胡捷:〈試論東漢班昭的婦女價值觀〉,《株洲師專學報》,第一期(2004年)。
胡大雷:〈從漢代采風政策與董仲舒家庭觀看漢代樂府民歌的婦女形象〉,《玉林
         師範學院學報》,第三期(2002年)。
高穎飛、高偉浩:〈淺議西漢婦女的地位〉,《鄭州工業大學學報》,第三期(2001
                 年)。
高臻、韓樹峰:〈漢晉時期婦女的守節和再嫁〉,《中華女子學院學報》,第四期(2002
             年)。
康清蓮:〈從邊緣到中心-論兩漢皇室女性的地位及外戚專權〉,《西南民族大學
         學報》,第十二期(2004年8月)。
崔瑞:〈淺論中國漢代婦女在婚姻生活中的自主地位〉,《西北大學學報》,第二期
     (1999年)。
陸静卿:〈漢晉之際婦女精神風貌的轉變與士風的關係〉,《甘肅社會科學》,第二
         期(2004年)。
陸静卿:〈兩漢婦女精神風貌的特點及其變化〉,《青海社會科學》,第二期(2004
         年)。
陸静卿:〈論東漢婦女對儒家精神文化的深切體現〉,第三期(2004年)。
傅錫壬:〈從詩作看王安石變法維新的心境〉,《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三期(1999
         年5月)。
傅錫壬:〈漢代樂府詩中反映的婦女生活〉,《中山學術文化集刊》第三十一集(1989
        年)。
彭衛:《漢代婚姻關係的婦女地位考察》第三期(1988年)。
彭衛:〈漢代婚律初探〉,《西北大學學報》,第一期(1985年)。
路育松:〈從〈史記〉看西漢前中期的婦女地位〉,《浙江學刊》,第四期(2000
         年)。
賈麗英:〈論漢代婦女的家庭地位〉,《四川大學學報》,第六期(2001年)。
賈麗英:〈淺析漢代婦女的婚戀自由〉,《石家庄師專科學校學報》,第一期(2000
         年)。
楊迅滋:〈從漢代詩歌看漢代婦女生活〉,《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第一期(2000
         年)。
靳青萬:〈漢魏六朝女性賦論〉,《中洲學刊》,第五期(2002年)。
管紅:〈論秦漢女織〉,《河南教育學院學報》,第二期(1999年)。

翟麥玲:〈漢代女子的經濟活動〉,《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第一期(2005年)。
翟江月:〈先秦兩漢女性社會地位變遷管見〉,《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第一期(1995
        年)。
劉厚琴:〈論漢代婦女的地位〉,《聊城師範學院學報》,第三期(1994年)。
劉厚琴:〈略論西漢婦女的個性〉,《黃淮學刊》,第二期(1996年)。
劉英波:〈試論漢樂府愛情詩中的女性形象〉,《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第二十一卷第三期(2005年)
劉筱紅:〈后妃與政治〉,(江西論壇,1995年6月)。
謝季祥:〈〈史記〉的婦女形象〉,《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第三期(1988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