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1001201820575200
DOI 10.6846/TKU.2018.00278
論文名稱(中文) 文化對地方的中介之分析—以蘇州誠品的展示經營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Curating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Mediation—A Case Study of Suchu Eslite Book Stor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1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關傑予
研究生(英文) Jie-Yu Guan
學號 60405403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1-08
論文頁數 11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許傳陽
委員 - 歐陽崇榮
委員 - 邱琪瑄
關鍵字(中) 制度化個體
美學反身性
文化中介
文化產業
蘇州誠品
關鍵字(英) Institutionalized Individuals
Aesthetic Reflexivity
Cultural Mediations
Cultural Industry
Suchu Eslite Book Stor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文化的發展,將不同華文的展示元素相融合,透過文化產業的帶動和地方政府的支援,其不僅提供在地民眾的就業機會,也將當地的文化再現,形成獨具特色的生活風格。而文化產業不同於其他產業,其美學風格的塑造、與在地的結合等都需要在其所在的文化、政治經濟環境下進行探討與分析。
    臺灣誠品集團在大陸的首家旗艦店誠品生活蘇州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誠品書店展示經營所產生的「文化」效應及受眾的高度認可現象值得關注,故本研究的關注點為文化對地方的中介過程為何。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以誠品的展示經營為方向,關注閱讀的展示方式對地方的中介過程:誠品自身的美學風格與在地連結的展示經營是否影響受眾的消費意識以及與蘇州在地文化結合後產生的影響為何。
     研究發現:觀覽者消費意識之改變在於商品只是文化場域的一部分;蘇州誠品在嵌入新環境下,與在地連結後对地方感的塑造得以增強;策展傳播即為地方性生產的過程,蘇州誠品再現了過去蘇州地方的水鄉文化以及對地方想像的建構。
英文摘要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merging of different elements and aspects of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the support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culture based industry. This not only provides career opportunities but also revives local cultures and creates unique lifestyle. However, the culture industry is not like other industr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esthetics and the integration with the local culture have to b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separately according to the cultur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background.
The change of the viewer's consumption consciousness is only part of the cultural field. The Eslite bookstore in Suchu has been strengthened with the local culture. The exhibition is a process of local production. The Eslite bookstore in Suchu reproduces the water town culture and the new image of Suchu.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制度化的個體	6
第二節 美學反身性	17
第三節 文化創意產業	25
第叁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7
第二節 研究工具	37
第三節 蘇州誠品書店	39
第肆章 研究分析	42
第一節 展示經營下蘇州的地方性	44
第二節 展示經營之觀覽性	51
第三節  小結	76
第伍章 結論與研究限制	8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1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86
參考文獻	87
參考書目	87
附錄一	96
附錄二	97
表目錄
表 2-1-1.個體化三重含義	7
表 2-3-1.各國文化產業定義	27
表 2-3-2.中國文化產業相關政策	29
表 2-3-3.文化產業市場政策	30
表 2-3-4.文化產業經濟政策	31
表 3-2-1.受訪人員列表	38
表 4-2-1.誠品發展歷程	52
表 4-2-2.誠品展示物概念列表	54

圖目錄
圖4-1-1.蘇州老城區俯覽圖	44
圖4-1-2.蘇州新城區	45
圖4-1-3.蘇州古城區一景	46
圖4-1-4.舊時蘇州縫紉學習者合影	46
圖4-1-5.舊時蘇州的人力車夫	46
圖4-2-1.蘇州折扇	55
圖4-2-2.表演書籍與音響CD區	58
圖4-2-3.誠品內部裝飾一角	59
圖4-2-4.傳統工藝品展示	60
圖4-2-5.傳統工藝體驗活動	62
圖4-2-6.誠品書店中的誠品廚房	64
圖4-2-7.書籍與茶具區域	65
圖4-2-8.兒童觀書籍展示	66
圖4-2-9.兒童館一角	67
圖4-2-10.文具館展示	68
圖4-2-11.在步梯上拍照的遊覽者	70
圖4-2-12.三層誠品書店前的光合廣場	71
圖4-2-13.誠品書店書籍展示	73
圖4-2-14.誠品書店主題展示墻	74
圖4-2-15.蘇州在地物品、書籍展示	75
圖4-2-16.墨冊咖啡紙卡	75
圖4-2-17.誠品書店中文學茶薈墻上文字	76
參考文獻
一、參考書目
文軍(2012)。〈個體化社會的來臨與包容性社會政策的建構〉。《社會科學》, 1:81-86。
王力平(2013)。〈風險與安全:個體化社會的社會學想像〉。《新疆社會科學》,2:118-123。
王俐容(2005)。〈文化政策中的經濟論述:從菁英文化到文化經濟?〉。《文化研究》,1:169-194。
王建民(2013)。〈轉型社會的個體化與社會團結——中國語境下的個體化議題〉。《思想戰線》,39(3):79-83。
王琳(2005)。〈簡析文化產業與城市發展的互動關係〉。《天津社會科學》,5(5):86-88。
田毅鵬(2009)。〈轉型時期中國社會原子化動向及其對社會工作的挑戰〉。《社會科學》, 7:71-75。
石得旭(2008)。《文化產業對城市文化的重塑及城市經濟發展研究》。南開大學區域經濟碩士論文。
任櫻(2008)。〈誠品書店搬遷啟示〉。《青年博覽》, 6:13。
江淩(2012)。〈近十年中國文化產業政策的基本類型分析〉。《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1(1):90-97。
何平立(2014)。〈個體化背景下利益和價值的整合〉。《探索與爭鳴》,6:19-20。
吳理財(2011)。〈論個體化鄉村社會的公共性建設〉。《探索與爭鳴》,13(1):54-58。
吳理財(2014)。〈個體化與當代中國農村宗教發展〉。《江漢論壇》,3:135-139。
李政賢、廖志恒、林靜如譯 (2007)。《質性研究導論》。臺北市:五南。(原著Flick, U. [1995]. Qualitative Sozialforschung. München: Psychologie Verlags Union.)
李淨慈(2011)。《凝視太巴塱:拼貼一個部落的神話與地景》。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碩士論文。
李榮山、張惠強譯(2011)。《個體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原著Beck, U., & Beck-Gernsheim, E. (2002). Individualization. London: SAGE.)
林宗弘(2011)。《中國大陸戶籍制度、管理與變革之研究》。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林榮泰(2011)。〈序―文化創意產業的本質與研究〉。《設計學報》,16(4):i-iv。
林靜旻(2011)。《異國飲食文化與中介——以日式飲食文化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祁述裕(2008)。《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花建(2004)。<文化產業離我們有多遠:從資源鏈到產業鏈——文化產業的多元功能和競爭策略>,向勇(編),《北大文化產業關鍵報告》。臺北:帝國文化出版社。
花建(2005)。《文化魔戒—文化競爭力的奧秘》。臺北市:帝國文化出版社。
花建、巫志南等(2005)。《文化產業競爭力》。廣東:人民出版社。
金一虹(2009)。〈離散中的彌合——農村流動家庭研究〉。《江蘇社會科學》, 2:98-102。
洪慶福、孫薇薇、劉茂玲譯(2006)。《創意經濟》,上海:三聯書店。(原著 Howkins, J. [2001]. The Creative Economy: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 London, UK: Penguin Books Limited. )
胡正光(2007)。〈從工具理性批判的角度看貝克的「第二現代」〉。《歐美研究》。37(3):445-484。
孫治本 (2001)。〈個人主義與第二現代〉,顧忠華 (編),《第二現代:風險社會的出路》,頁 99-126。臺北:巨流。
孫治本(2004)。《個人化與生活風格社群》。臺北:唐山出版社。
徐苔玲、王志弘譯(2006)。《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臺北市:群學出版有限公司。(原著Cresswell,T.[2004]. Place:a short introduction. New Jersey: Wiley.)
徐雅慧(2009)。《美容性節目場域中的文化實踐-以節目「女人我最大」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殷寶寧(2016)。〈古跡活化、文創產業與美學反身性——淡水「香草街屋」與重建街創意市集文化保存運動個案〉。《博物館學季刊》,30(2):33-61 。
祝青(2002)。〈文化產業發展與城市化發展的關聯性分析〉。《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季報》,3:42-45。
祝靈君(2014)。〈社會發展的個體化趨勢與黨的群眾工作〉。《理論視野》,4:56-60。
張良(2013)。〈現代化進程中的個體化與鄉村社會重建〉。《浙江社會科學》,3:5-11+156。
張晉芬,李奕慧(2001)。〈公營事業離職員工的勞動參與和再就業——臺汽與中石化之實證研究〉。《臺灣社會學》,1:113-147。
張愛華(2011)。〈貝克的個體化理論以及對研究中國社會的啟示〉。《理論界》, 10:143-146。
莊建偉、相秉軍(2014)。〈傳承優秀文化復興傳統產業——蘇州歷史文化名城轉型發展的重要環節〉。《城市規劃》。38(5):42-45。
許傳陽(2014)。《傳播:新博物館與地方》。臺北:韋伯文化。
陳怡如、葉乃靜(2011)。《從生活風格觀點探討樂活族之日常生活資訊行為》。世新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虹廷(2008)。《城鎮發展下的連結與解散─蒜頭糖廠地景變遷與空間再結構》。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曼薇、方鬱絹(2014)。〈從文化中介者探討臺灣當代時尚文化意涵〉,《中華傳播學會2014年年會論文》。
喻國明(2006)。〈解讀新媒體的幾個關鍵字〉。《媒介》,5X:12-15。
彭玉峰(2011)。〈風險社會中的個體化與社會福利〉。《大觀週刊》,34:36。
曾薏丞(2011)。《文化消費空間—解讀「家」的意象:以無印良品與宜家家居之比較研究》。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碩士班論文。
黃結梅 (1998) 。〈福科的啓示:策略性模式的權力分析〉,《社會科學理論學報》,1(2):335。
楊君(2013)。〈第二現代性下的風險社會與個體化〉。《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34:1。
楊志誠(2014)。〈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思維:文化資本的體制建構〉。《逢甲人文社會學報》28:1-23。
葉小利(2011)。〈碎片化——全球化進程的另一趨勢〉。《嘉應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9(1):43-46。
董浩軒(2014)。〈「個體化」視域下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統計與管理》,7:101-103。
趙旭東、方文中譯(2005)。現代性與自我認同:晚期現代的自我與社會。臺北:左岸文化出版社。(原著Giddens, A. (1991).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rn age. Standford: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趙延東(2007)。〈解讀「風險社會」理論〉。《自然辯證法研究》,23:6。
趙偉妏譯(2010)。《符號與空間的經濟分析》。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原著Lash, S., & Urry, J. (1994). Economies of signs and space. London: Sage.)
趙爽(2012)。〈中國社會個體化的產生及其條件——個體化相關理論述評〉。《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3(2):68-75。
劉維公(2006)。《風格社會》。臺北:天下雜誌。
劉曉蓉(2005)。《文化產業發展成創意產業之策略研究—以交趾陶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蕭新煌、劉維公(2001)。《迎接美感社會的來臨—現代社會生活與美感》。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賴守誠(2013)。〈地方烹飪技藝傳承與創新的媒人:農會家政推廣員作為地方文化中介者的個案研究〉。《新聞學研究》,117:1-45。
錢光培(2004)。〈科學在前,決策在後——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進程及案例分析〉,向勇(編),《北大文化產業關鍵報告》。臺北:帝國文化出版社。
閻峰(2007)。〈“經營顧客——台灣誠品書店商業模式的一種解釋〉。《出版發行研究》。9:72-73。
閻峰(2007)。〈經營顧客——臺灣誠品書店行銷傳播模式的一種解釋〉。《新聞界》,5:31-32。
閻雲翔(2012)。《中國社會的個體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應福國(2007)。《社會福利民營化政策下承辦居家照顧業務的非營利組織所面臨之困境》。玄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謝冰露(2013)。〈第二次現代性下中國民眾的個體化〉。《太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48-50。
羅亞林(2010)。《成都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問題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碩士論文。
顧忠華(1993)。《「風險社會」之研究及其對公共政策之意涵》。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NSC82-0301-H004-014)。
二、英文參考文獻
Bourdieu, P. (1986). The forms of captial. In J. Richardson (Eds.),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Beck, U (1992). Risk Society: Towards a New Modernity.Trans.Mark Ritter.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Beck,U.and Beck-Gernsheim, E.(2002).Individualization: Institutionalized Individualism and Its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London an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
Featherstone, M. (1991). 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 London: Sage. Kotler, P. (1973). Atmospherics as a marketing tool. 49(4).
Foucault,(1970).The order of things,trans.A.Anon,London:Routledge.
Kohli,Martin.(1988). Normalbiographie und Individualität: Zur institutionellen Dynamikdes gegenwärtigen Lebenslaufregimes. In:Brose,H.G./Hildenbrand,B.(eds): Vom Ende des Individuums zur Individualität ohne Ende. PP.33-53,Opladen.
三、網路資料
〈一座人文閱讀,創意探索的美學生活博物館〉(無日期)。誠品集團官網。上網日期:2017年3月15日,取自
http://www.eslitecorp.com/Site/Site_Detail.aspx?a=tw&l=b&sc=CN&sa=&s=569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統計局解讀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産業有關數據〉(2016年9月2日)。統計局,取自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zhengce/2016-09/02/content_5104702.html
〈向中國遊客致敬——2016 年中國出境旅遊者大資料〉(2017年1月22日)。中國旅遊研究院,取自http://www.ctaweb.org/html/2017-1/2017-1-22-10-41-66902.html
〈組合賺錢:「1+X」的多元化組合經營模式深入各領域〉(2015年8月31日)。壹讀,取自https://read01.com/PaoJo7.html
〈調查:81.7%受訪者希望自家門口能開實體書店〉(2016年4月22日)。中國青年網,取自http://news.youth.cn/jy/201604/t20160422_7896037.htm
〈蘇州 | 24小時精緻生活指南〉(2017年2月13日)。海峽吧,取自http://www.haixiaba.com/n217747.html
〈蘇州市十三五城市定位 成為國際化大城市〉(2016年1月22日)。網易蘇州,取自http://jiangsu.news.163.com/suzhou/16/0122/09/BDU4TRQQ03300O88.html
 Vista看天下(2015年12月15日)。〈誠品,醒來沒把自己當成一家書店〉。《看天下》,333,取自https://wechatinchina.com/thread-429864-1-1.html
李傑(2010年4月28日)。《國務院關於文化產業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取自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0-04/28/content_1570904.html
東方早報(2015年11月29日)。〈蘇州店怎麼玩?〉。《東方早報》,取自http://www.kaixian.tv/gd/2015/1129/15057.html
胡薰丹(2016年2月10日)。〈陸客來臺觀光自由行 深度體會臺灣人文風景〉。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取自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113999&CtNode=5649&mp=1
第38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6年08月03日)。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取自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t20160803_54392.htm
黃光男(2003年6月)。〈理事長的話〉。《博物館簡訊》,24,取自http://www.cam.org.tw/5-newsletter/24.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