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910201307101900
DOI 10.6846/TKU.2013.00262
論文名稱(中文) 蒙古的外交政策與大國之關係
論文名稱(英文) Mongolia'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jor power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黃靖智
研究生(英文) Ching-Chih Huang
學號 69628014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22
論文頁數 11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潘錫堂
委員 - 劉勝驥
委員 - 張家麟
關鍵字(中) 蒙古
地緣政治
多支點外交政策
關鍵字(英) Mongolia
geopolitical location
multi-pivot foreign polic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蒙古因為特殊的地緣地理關係,歷史上長期受到中國和俄羅斯的影響,蒙古因為前蘇聯派軍支持之故,得以從中國獨立,卻也在冷戰時期,長期成為蘇聯的附庸國,直到蘇聯垮台。蒙古在一九九0年代進行民主改革,在外交上採取新的多支點外交政策,在中俄之間保持等距離的外交,並引進第三鄰國的概念,將美國視為蒙古最大的第三鄰國,試圖利用美國來制衡中俄,以尋求經濟與外交的最大利益。
英文摘要
Due to Mongolia’s geopolitical location, both China and Russia has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Mongolia for centuries. With Russia, or the former Soviet Union’s help and military support, Mongolia was able to be independent from China. However, because of the same reason since then Mongolia became a Soviet Union’s dependent country till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late 1990’s, Mongolia shifted from the Communism to democracy. Continuing with its transformation, in the beginning of 21 Century Mongolia acts a new multi-pivot foreign policy, not only keeping equidistant diplomacy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but also eagerly strengthens the so called “the third neighbor policy” foreign relationship with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Among its third neighbor countries, Mongolia regards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No. 1 partner country. Mongolia plans to use U.S. to balance against both China and Russia, and to pursue 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 economy and diplomacy for Mongolia from the balance relationships in all respect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基本概念之界定……………………………………………………… 2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6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0
第六節  文獻分析與回顧……………………………………………………  11
第二章   蒙古外交政策演變……………………………………………………  17
第一節  蒙古地緣政治及獨立………………………………………………  17
第二節  冷戰時期的蒙古外交政策…………………………………………  22
第三節  蒙古新外交政策-多支點外交政策………………………………   25
第四節  蒙古多支點外交政策的特點………………………………………  36
第三章  蒙古與俄羅斯的關係…………………………………………………   41
第一節  蒙古與俄羅斯的地緣關係與歷史淵源…………………………… 41
第二節  俄羅斯的外交政策演變…………………………………………… 45
第三節  蒙古與俄羅斯的外交、經貿與軍事關係………………………… 52
第四章  蒙古與中國的關係……………………………………………………… 63
第一節  蒙古與中國的地緣關係與歷史淵源……………………………… 63
第二節  中國外交政策的演變……………………………………………… 67 
第三節  蒙古與中國外交、經貿與軍事關係……………………………… 75
      第五章 蒙古與美國的關係………………………………………………………  85
   第一節  美國的全球戰略與亞太戰略………………………………………  85
第二節  蒙古與美國外交關係演進………………………………………… 88
   第三節  蒙古與美國軍事與經貿合作………………………………………  91
第六章 結論………………………………………………………………………  9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97
第二節  研究建議(給台灣的啟發)………………………………………101
參考書目…………………………………………………………………………  104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1. 王良能,中共的世界觀,(台北市:唐山出版社,2002年)。
2. 王良能,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市:唐山出版社,2000年)。
3.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紅葉文化,1997年),頁278。
4. 王逸舟,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初版,1999 年)。
5.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全球能源大棋局,(北京市:時事出版社,2005  
   年)。
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院編,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專題摘編),(北京
   市: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
7.天兒慧著,劉靜貞譯, 中國:蛻變中的社會主義大國,( 台北:月旦,民國 83 年) 頁 189-193)。
8. 巴里•布贊(Barry Buzan)著,薛利濤、孫曉春等譯,世界政治爭的軍備動力,  
 (吉林長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9. 尹慶耀,獨立國協研究,(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
10. 戈巴契夫(Gorbachev, Mikhail Sergeevich)著,譚天譯,俄羅斯的教訓  
  Gorbachev: on My Country and the World,(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初版,2001
  年)。
11.田增佩主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年版,頁29)。
12.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著,林添貴譯,大棋盤,(新北市:立緒文
   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13. 朱聽昌主編,中國週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市:時事出版社,2002 
   年)。
14.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 正中書局,2010年10月〉
15. 尼克森( Nixon)著,丁連才譯,新世界Seize the Moment,(台北市:時報
   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初版二刷,1992年)。
16. 卡諾伊(Martin Carnoy)著,杜麗燕、李少軍譯,國家與政治理論,(苗栗
    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17. 列寧,未寫成的文章〈關於國家的作用問題〉的材料,列寧文稿第2卷,(北 
   京市:人民出版社,1978年)。
18. 李酉潭、陳志瑋譯,民主與民主化,第四章「民主的國際影響:和平與合作」,
  (台北縣:韋伯出版社,1998年)。
19. 李義虎,地緣政治學:二分論及其超越,(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年)。
20. 金燦榮主編,中國學者看世界—大國戰略卷,(臺北:和平圖書有限公司,2006 年,頁 114)。
21.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南亞政策,(台北市:生智出版社,2003年)。
22.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 〈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1月2
    版7刷〉
23. 杰弗里‧帕克(Geoffrey Parker)著,李亦鳴、徐小杰、張榮忠譯,二十世
   紀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頁119。
24. 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Jr.)著,吳家恆、方祖芳譯,柔性權力,(台北市:
    遠流出版社,2006年)。
25. 哈羅德‧布朗(Brown,H.)著,美國未來二十年的對外戰略,(北京市:時
   事出版社,1986年)
26. 胡鞍鋼,中國政治經濟史論(1949-1976) ,(北京市: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年)。
27.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12月版),頁165。
28. 亞歷山大‧溫特(Wendt,A.)著,秦亞青譯,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上海市:
   上海人民出版社,新一版,2008年)。
29. 倪健民,國家能源安全報告,(人民出版社,2005年)。
27. 倪世雄等,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
28. 馬行漢,毛澤東關於睦鄰友好政策的思想和實踐,毛澤東外交思想研究,(北
    京市: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
30. 孫叔林,亞太叢書:當代亞太政治,(北京市: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
31. 張秋明、劉傳,投資蒙古國礦業應注意的問題,(北京市:國土資源部信息
    中心,2010年)。
32. 張永慶,面向中亞-中國西亞地區的向西開發,(寧夏銀川市:寧夏人民出
   版社,1996年)。
33. 張亞中、陳欣之著,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文化,2007年11月)
34. 葉自成,俄羅斯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出版社,1997年8月,頁295)。
35. 葉自成,新中國外交思想: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頁 159-168)。	
36.鄧小平,鄧小平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第三卷,1993 年,頁 127)。
37. 鄧小平,鄧小平外交思想學習綱要,(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 年,頁 91-92)。
38. 陳岳,陳翠華編,李光耀,(時事出版社,1993年)。
39. 陳永祥,布什與中國,(南京市: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40. 陳崇祖,外蒙古近世史第1編,(台北:商務印書館,1926年版,頁26-27)。
41. 陳春華,俄國外交文書選譯,(黑龍江省:黑龍江教育出版社,頁20)。
42. 章百家,改變自己: 影響世界-20世紀中國外交基本線索爭議,(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43. 斯皮克曼,和平地理學,(北京:商務出版社,1965年,頁14-15)。
44. 黃碩風,綜合國力論。(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45. 焦力軍,互動與博弈-中美政治與經濟互動分析,(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工
   業大學出版社,2007年)。
46. 勞倫斯‧博蘭(Lawrence. A. Boland),評判的經濟學方法論,(北京市:經
   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
47. 傅仁坤主編,中亞【神秘豐富的國度,(台北市:三文印書館,2002年)。
48. 葛斯亭(Joshua S.Goldstein)著,歐信宏、胡祖慶合譯,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 /4th ed),(台北市:雙葉出版社,2003年)。
50. 詹姆斯‧多爾蒂(James E. Dougherty),閻學通、陳寒溪譯,爭論中的國際
    關係理論,(北京市: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第五版)。
51. 漢斯.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政治學的困境,(USA, Chicago :芝
    加哥大學出版社,1958年)。
52. 裴堅章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第一卷)1949-1956,(北京市:世界知
    識出版社,1994年)。
53. 閻學通等,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98年)。
54. 閻學通、孫學峰等,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市:大學出版社,2006年)。
55. 閻學通,中國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安全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市:時
    事出版社,1999年)。
56. 閻學通,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57. 劉宏煊主編,中國睦鄰史-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北京市:世界知識出版
    社,2001年)。
穆爾札也夫著,楊郁華譯,《蒙古人民共和國》,(北京:三聯書店出版,1958 年 2 月,初版一刷),頁 115。
58. 謝淑麗,脆弱的強權-在中國崛起的背後,(台北市:遠流出版社,2008年)。59. 戴維‧弗里德曼(David Friedman),弗里德曼的生活經濟學,(北京市:中
    信出版社,2003年)。
60. 寶音主編,蒙古人民共和國,(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蒙古研究所,1991 年 10 月),頁 1。
61. 龐松,毛澤東時代的中國(1949-1976),(北京市:中央黨史出版社,2003
   年)。
62. 羅伯特.奧斯古德(Rupert. Osgood),美國外交關係中的理想和自我利益,
  (USA, Chicago :芝加哥大學出版社,1953年)。
63. Earl Babbie 著,李美華、孔祥明、李明寰、林嘉娟、王婷玉、李承宇 合譯,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social research,(台北:時英出版社,2004年
   7月),頁491-509。
(二)、期刊
1. 王逸舟,「論綜合安全」,世界經濟與政治(江蘇),第4期,1998年。
2. 王勇,「論中國的『新安全觀』」,世界經濟與政治(江蘇),第1期,1999
   年。
3. 王逸舟,「正視世紀之交的國際三個大勢」,瞭望新聞週刊(北京),第1
   期,1999年1月,頁4。
4. 王酈久,「中俄關係的發展前景」,現代國際關係(北京),第10期,1995
   年,頁 13。
5. 王維芳,「泛蒙古主義與中蒙關係」, The Jamestown Foundation China Brief,第5卷第10期,2005年5月5日。
6. 井臺文,「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過程」,東北之窗,2007年第1期,第60頁。
7. 吳英明、林麗香,「全球化與中國新安全觀,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台北),第2卷,第3期,2000年,頁1-40。
8. 孟祥青,「把握後冷戰世界發展趨勢,實現跨世紀國家綜合安全(江澤民新
  安全觀初探」,中國外交(台北),第10期,1999年,頁34。
9. 侯少令、吳乃兵,「歐亞結合部的文明與俄羅斯外交思潮」,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 年 10 月第 21 卷第 5 期,頁 15。
10.格·楚龍巴特爾,「蒙古的亞洲政策」,對外關係論文集:慶祝蒙古的現代外交活動建立95周年的學術研討會專刊,烏蘭巴托,2007年1月。
11. 高桓,「多極化世界需要樹立新安全觀」,國際政治與安全(台北),第11
   期,2000年,頁22-27。
12. 夏義善,「普京外交:既有繼承又有調整」,東歐中亞研究(台北),第2 期,頁70。
13. 娜林,「轉軌時期的蒙俄關係」,蒙藏地區現況雙月報(台北),第11卷第3期,2002年5月,頁88。
14. 娜琳,「蒙古國多支點外交戰略與大國關係」,東北亞論壇,2004年第1期,第82頁。
15. 娜琳,「金融危機以來蒙古經濟及中蒙經貿合作」,東北亞論壇,2010年第5期,頁54。
16. 娜琳,「論蒙古國與美國的雙邊關係」,當代亞太期刊,2007年第2期 頁3。
17. 劉桂玲、馮玉軍,「俄羅斯外交趨勢,現代國際關係(北京),第10期,1996年,頁 27。
18. 劉桂玲,「淺談俄羅斯對外政策的調整及發展趨勢」,現代國際關係(北京),
    第9期,1995年,頁13。
19 . 劉存寬,「中俄關係與外蒙古自中國的分離1911—1915」,歷史研究(台北),2004年第4期,第108  頁。
20. J.Enkhsaikhan,「蒙古的安全政策:區域及國際觀點」,The Mongol Messenger, 18卷,210號。
二、英文部分
(一)、專書
1.Edward Cody,Feeling the Squeeze Of China and Russia.Mongolia Courts U.S,The Washington Post,Feb.12,2006
2. H. J. Mor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 NY: Alfred A. Knopf., 1973.
3. K. N.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Y.: McGraw-Hill, 1979.
3. M. Banks, "The Inter-paradigm Debat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 Handbook 
  on Current Theory, M. Light and A. J. R. Groom, Eds., ed Boulder, Colo: L. 
  Rienner Publishers, 1985.
4. M. Finnemore, National Interests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6.
5. Martin Ira Glassner, Political Geography (Connecticut: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3), p.223.
6. R. L. Rothstein, Alliance and Small Powers. New York and Lond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8.
7. R. O. Keohane and J. S.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N.Y.
8. R. O. Keohane, "The big influence of small allies," Foreign Policy 2 (Spring), pp. 
  161-182. , 1971.
9. R. O. Keohane, "Theory of World Politics: Structural Realism and Beyond," in 
  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 R. O. Keohane, Ed., e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6.
10. R. O. Keohane,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Princeton Classic Edition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11.Sharad K.Soni,Mongolia-Russia Relations.Kiakhta to Vladivostok.Delhi,Shipra Publications 2002,pp,283.
(二)英文期刊
1. M. A. East, "Size and Foreign Policy Behavior: A Test of Two Models," World 
  Politics, vol. 25, pp. 556-576, 1973.
2.James Clay Moltz, “Russia in Asia in 1996”, Asian Survey, Vol. 37, No.1 (Jan., 1994), p.89.。
3. R. Palan, "A World of Their Making: An Evaluation of the Constructivist Critiqu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26, 2000.
4. T. Hopf, "The Promise of Constructivis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he 
  MIT Press, vol. 23, p. 30, 1998.

三、網路
1. 大紀元,「蒙古總統希望與美國加強軍事合作關係」,http://www.epochtimes.com/b5/5/9/20/n1058594.htm,2005年9月20日。
2. 中國時報,「陸以正專欄-美國包圍大陸的布局」,http://blog.udn.com/geshela/6636924,2012年7月16日。
3. 世界報,「蒙古國捨近求遠投靠西方」,http://www.ahwang.cn/sjb/html/2012-12/05/content_191176.htm?div=-1,2012年12月5日。
4. 史海勾沉,「歷史上的蒙古帝國與俄羅斯帝國」,http://www.omnitalk.com/miliarch/gb2b5.pl?msgno=messages/2621.html,2003年6月5日。
5. 青年日報,「大國競逐中的蒙古戰略角色」,http://www.youth.com.tw/db/epaper/es001002/eb0324.htm,2006年1月1日,第六版。
6. 南蒙古時事評論,「俄美日中與蒙古關係的發展與影響」,http://smglnc.blogspot.tw/2011/09/blog-post_6850.html ,2011年9月4日。
7. 陳山,「蒙古國的中立化道路」,社科院網站:http://yataisuo.cass.cn/xueshuwz/showcontent.asp?id=3387。
8. 劉大,「蒙古軍征服俄羅斯的歷史後果」,http://mrbigleo.blog.sohu.com/73554859.html,2007年12月15日。
9. 顏昌海,「為什麼蒙古人痛恨中國人」,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219/07/19446_94228599.shtml,2011年2月19日。
10.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與亞洲的未來」,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1/24/content_1195240.htm,2007 年 12 月 14日。
11.溫家寶,「把目光投向中國」,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shehui/1061/2241298.html,2007 年 12 月 14 日。
12.瞭望觀察網,「《瞭望》:美國全球戰略的國家特色」,http://www.lwgcw.com/NewsShow.aspx?newsId=21931,2011年7月11日。
13.新華網,「連載:美國全球戰略重心東移對我國所造成的威脅」,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1/09/c_124202536.htm,2013年1月9日。
14.新華網,「布希訪問蒙推動美蒙關係新進展」,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11/25/content_3832075.htm,2005年11月25日。
15.新華網,「蒙古多國軍演美國出錢 遏制中俄意圖明顯」,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8/16/content_4966150.htm, 2006年8月16日。
16.鳳凰網,「展望2011年:美國的全球戰略重點將是在亞洲」,http://big5.ifeng.com/gate/big5/news.ifeng.com/mil/4/detail_2011_01/27/4470502_1.shtml,2011年1月27日。
17.環球網,「俄震驚:蒙古竟和美國聯手威脅中國」,http://blog.huanqiu.com/319435/2013-02-26/2693288/,2013年2月26日。
18.蒙古之聲,「蒙古對外戰略構想與外交政策」,http://cn.vom.mn/news/87,2013年5月。
19.John Hillen and Michael P. Noonan, 〝The Geopolitics of NATO Enlargement,〞at http://carlisle-www.army.mil/usawc/Parameters/98autumn/hillen.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