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908200713554000
DOI 10.6846/TKU.2007.00276
論文名稱(中文) 跨國公司在中國大陸的投資與策略研究:以電子信息產業的摩托羅拉與愛立信為案例
論文名稱(英文)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MNCs’ Investment and Strategy in China – on the case studies of Motorola and Ericss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2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彭姿綺
研究生(英文) Tzu-Chi Peng
學號 69425006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6-25
論文頁數 13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郭建中
委員 - 王健全
委員 - 李志強
關鍵字(中) 跨國公司
投資
投資策略
電子信息產業
關鍵字(英)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Investment
Strategy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Industri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國大陸至1978年開啟了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後,高速的經濟發展能力,使其自1979年至2005年來保有9.4%的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平均增長率。而不斷開放與改善內部的投資環境,使中國大陸,於2005年以接收724億美元的國際直接投資,成為全球國際直接投資的前三大吸引國、全球五百大跨國企業的目標投資國、跨國公司在金融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投資熱點地區。

上述顯著的投資現象與趨勢,促發本論文藉由文獻分析法及個案分析法兩種研究方法,研究跨國公司在中國大陸總體與在電子信息產業中的投資狀況、策略以及其所產生的影響,且就摩托羅拉與愛立信在中國大陸的投資,來探究跨國公司對中國大陸產業有何重要性與影響性,以及為何能中國大陸吸引跨國公司大舉投資。

在研究跨國公司投資原因,本研究發現巨大的內需市場,以及近年逐步完善的投資環境與放寬的投資限制,是吸引大量跨國公司赴中國大陸投資主要原因。

從跨國公司投資策略與投資行為的研究中,本研究發現近年來,跨國公司在中國大陸都朝著獨資化經營策略邁進,並發展適當的本土化策略,且紛紛提高中國大陸在其全球經營策略中的地位,將中國大陸發展成其全球研發、生產供應中樞或是在中國大陸設立地區性營運總部。

透過產業與個案的分析,本研究發現跨國公司是中國大陸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增長的重要資金來源與推動力。在技術研發方面,由摩托羅拉與愛立信皆致力於研發中國大陸3G通訊技術新標準的案例,發現跨國公司的研發趨勢不僅牽動著產業內所有廠商的生產與研發方向,更影響著未來中國大陸電子信息產業的3G通訊系統標準走向。

而跨國公司的進入,給中國大陸帶進許多貢獻,如:經濟與稅收增長、進出口規模增加、產業升級、技術創新等重要貢獻;卻也因此產生了一些負面問題,如: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資源耗損速度過快,以及引進跨國投資而對內資企業的生存空間產生威脅等問題。但是,本研究認為跨國公司對中國大陸的投資,是利多於弊,因此本研究認為,中國大陸仍可擴大開放,並在未來的引資政策上,應該使投資環境更透明、開放,且必須對來投資的跨國企業加強在環境保護上規範,以發展出相互合作、利用的雙贏新局面。
英文摘要
Since Chin’s “open-up” policy in 1978, its drastic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made China maintain the annually average GDP of 9.4% from 1979 to 2005. With the continuous “open-up” polic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nal investing environment, China attracted FDI inflows of 72.4 billion USD in 2005. Then it became the country of the world’s top three FDI inflows, the host country that the world’s top 500 MNCs most wanted to invest, and the investing hot spot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high-tech industry. 

Given to the phenomenon and trend from the above, the study adopted two approaches of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the case study. With two case studies of Motorola and Ericsson,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overall investment, strategies and influences of MNCs in th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industry and to analyze how China attracted MNCs with abundant capital to invest.

The study discovered that there were mainly three reasons for MNCs to invest China: 1. greatly internal demand market; 2. the improvement of investing environment; 3. the relaxation of investing restrictions.

Through MNCs’ investing strategies and behaviors, the study discovered that MNCs tended to operate their enterprises with independent capital and to develop appropriate localized investing strategies in China. Besides, MNCs gradually raised China’s position of the global operating strategy and tempted to make China become the global center of R&D or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regional operation.

The study also discovered that the capital resource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industry attributed to MNCs’ investment. With the technical perspective, Motorola and Ericsson, devoted to study China’s 3G 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s, discovered that MNCs’ R&D tendency not only influenced the production and the R&D direction of all plants within the industry but also affected the 3G standardizations of China’s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in the future.

MNCs greatly contributed to China in many perspectives. For example, they boosted China’s economic and tax development, broadened the scale of import and export, upgraded the industries, innovated the techniques and so on. On the contrary, MNCs also resulted in several negative problems. For instances, they caused seve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 over-wasted the resources, jeopardized the living space of local enterprises, and the like. As a whole, MNCs brought China more advantages than disadvantages. Thus, the study advised China to continue opening its market, to draw up the proper and transparent investing policy, and to strengthen 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for MNCs coming to inves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目 錄	I
表 目 錄	II
圖 目 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9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相關理論探討	12
第一節   相關論文文獻回顧	12
第二節   國際對外直接投資(FDI)理論	19
第三節   國際市場進入策略	31
第四節   跨國公司大舉投資中國大陸的理論分析	41
第三章  跨國公司在中國大陸的投資與策略分析:電子信息產業	45
第一節  跨國公司在中國大陸的總體投資	45
第二節  跨國公司在中國大陸投資對中國大陸總體經濟的影響	60
第三節  跨國公司在中國大陸的投資策略	73
第四節  跨國公司在中國大陸電子信息產業投資的現狀與投資策略	84
第五節  跨國公司投資對中國大陸電子信息產業的影響	90
第四章  摩托羅拉與愛立信之個案分析	94
第一節  摩托羅拉在中國大陸的投資	94
第二節  愛立信在中國大陸大陸的投資	106
第三節  摩托羅拉與愛立信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比較	117
第五章  結論	121
參考書目及文獻	127


表 目 錄
表1-1-1      2005年部分國家/地區對中國大陸的直接投資情況	2
表2-1-2      企業跨國經營方式的選擇	26
表2-3-1      ROOT 對進入模式之分類方式	31
表2-3-2      控制力、資源承諾、技術擴散風險與市場進入模式分析	32
表3-1-1      2000 ~2005年全球國際直接投資流入量發展趨勢	46
表3-1-2      1995 ~2005年中國大陸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統計	47
表3-1-3      截至2005年外商跨國直接投資的產業分佈	49
表3-1-4      截至2005年底中國大陸東中西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情況	50
表3-1-5      1998~2005年中國大陸實際利用FDI的地區分佈(%)	51
表3-1-6      1982~2005年中國大陸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方式情況統計	52
表3-1-7      2005年500大跨國公司在中國大陸直接投資行業比重	56
表3-1-8      1993~2005年FDI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貢獻	59
表3-2-1      1993~2005年外國投資企業在中國大陸的貿易表現	62
表3-2-2      2005年各類企業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所占比重表	63
表3-2-3      中國大陸技術引進合同按企業性質分類統計表	65
表3-2-4      1989~2004年 城鎮就業人口在外資企業就業人數表	68
表3-4-1      2005年中國大陸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總體情況	85
表3-4-2      2003~2005年內資企業與外商投資企業比重表	86
表3-4-3      2004年與2005年各類企業累計完成投資比重變動表	89
表4-1-1      摩托羅拉中國公司投資概況	96
表4-1-2      愛立信中國公司投資概況	108
表4-3-1      摩托羅拉與愛立信在中國大陸資之比較	120


圖 目 錄
圖1-4-1    本研究架構圖	10
圖2-3-1     ROOT進入模式的選擇因素圖	35
圖2-3-2     HILL, HWANG & KIM(1990) 提出的進入模式決策圖	36
圖2-3-3     AGARWAL & RAMASWAMI 之進入模式架構	37
圖2-3-4     TSE, PAN & AU(1997)市場進入類型	39
圖3-1-2     2005年500大跨國公司在中國大陸的投資來源國分佈圖	55
圖3-4-1     2005年三資企業主要指標占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企業比重情況	86
圖3-4-2     2005年各類型企業累計完成投資增長情況圖(%)	88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及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參考書籍
1.中國電子工業編輯委員會主編(2006),「2006中國信息產業年鑑電子卷」,北京:電子工業。
2.王洛林(2005),「2005中國外商投資報告」,北京:經濟管理。
3.王志樂主編(2005),「2005跨國公司中國報告」,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4.王志樂主編(2006),「2006跨國公司中國報告」,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5.江小涓(2002),「中國的外資經濟-對增長、結構升級和競爭力的貢獻」,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金潤圭主筆(1999),「全球戰略:跨國公司與中國企業國際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何智蘊、姚利民等編著(2005),「大型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結構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8.金錯刀(2004),「公司兇猛:全球財富500強的中國韜略」,臺北,財富出版社。
9.吳青松(2002),「國際企業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智勝出版社。
10.曾培炎主編(2006),「2006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年鑑」,北京:北京理工大學
版社。
11.張健,(2006),「外商直接投資區域選擇」,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12.戴國良(2002),「國際企業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普林斯頓國際。
13.鄒昭晞(2004),「跨國公司戰略管理」,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14.謝康(2000),「同場競爭:入世後的跨國公司予中國企業」,上海:上海
   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5.謝光亞(2006),「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分析:以北京為例的實證研究」,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16.蕭灼基主編(2006),「2006年經濟分析與展望」,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二、期刊資料
1.方蕾(2006),「這一刻,屬於摩托羅拉的越獄時間」,IT時代週刊,第19期,第34~41頁。
2.古松,(2004),「愛立信植根中國十年本地化演奏三歩曲」,通信世界週刊,第45期,第18~19頁。
3.古松,(2005),「愛立信核心中國戰略打出新牌」,通信世界週刊,第15期,第9頁。
4.安安(2002),「愛立信跳槽之後」,商務週刊,第15期,第64~66頁。
5.宋斌(2003),「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手機市場中的愛立信」,中國外資,第11期,第11~13頁。
6.朱麗娟(2006),「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新戰略」,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第16卷,第12期,第119~120頁。
7.李建國,(1995),「愛立信環球投資首重中國」,中國外資,第6期,第51~53頁。
8.李明星(2003),「歐洲跨國公司戰略管理的若干特點籍啟示」,經濟管理,第21期,第31~32頁。
9.李壽生(2004),「跨國公司競爭策略發展趨勢」,化工技術經濟,第22卷,第12期,第3~6頁。
10.李傳裕(2005),「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經濟學分析」,嘉應學院學報,第23卷,第1期,第45頁。
11.李瑢,(2006),「小島清的邊際產業擴張論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戰略選擇」,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第6卷第2期,第34~39頁。
12.宗寒(2005),「利用外資與我國經濟安全」,紅旗文稿,第17期,第15~17頁。
13.林俊宏,(2006),「試探開發中國家與國外直接投資之相關問題-兼評多邊投資協定之適當性」,經濟與管理論叢,第2卷第1期,第93~110頁。
14.吳穎(2005),「摩托羅拉的中國煩惱」,IT時代週刊,第10期,第40~43頁。
15.高瑞彬(2005),「期待騰飛-摩托羅拉中國3G戰略」,信息網絡,第5期。
16.馬健(2005),「MOTO帝國反擊」,軟件工程師,第8期,第42~44頁。
17.張建勳(2005),「外商投資、就業效應與政府選擇」,國家行政學院學報,第6期,第74~76頁。
18.張娟(2006),「國際直接投資區位理論綜述」,經濟縱橫,第8期,第78頁。
19.張軍,(2006)「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影響」,商場現代化,第481期。
20.張立群(2007),「三大頑症困擾中國經濟」,上海經濟,第1期,第45~46頁。
21.陳華,(1999),「邊際產業擴張理論及對我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啟示」,財貿研   究,第6期,第26~28頁。
22.陳左,(2000),「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的研究與開發」,經濟問題,第3期,第5頁。
23.陳科(2005),「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重慶工學院學報,第19卷,第10期,第56~57頁。
24.彭衛(2006),「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的演半與發展趨向研究」,學術縱橫,第9期,總第191期,第151頁。
25.樊增強、宋雅楠(2005),「企業化國際理論動因述評」,當代經濟研究,第9期,第19-20頁。
26.廣西通訊技術編輯部(2005)廣西通訊技術,「愛立信成功演示傳輸速率為1.7Mbit/s超3G」,第2期,第37頁。
27.劉克麗(2006),「諾基亞手機全佔有率回升至35%」,每週電腦報,第8期,第9頁。
28.劉建民(2006),「FDI對我國產業結構影響分析與對策」,集團經濟研究,第196期,第153~154頁。
29.薑岩,(2000),「跨國公司全球戰略效應」,經濟戰略研究,第50期,第11-12頁。
30.羅懷敬、孫守峰(2006),「日本跨國公司對華投資新策略解析」,理論學刊,第6期,第59~61頁。
31.IT時代週刊編輯部(2005),「激情跨越 制勝未來 索尼愛立信全面進入第二階段」,IT時代週刊,第18期,第39~50頁。

三、網路資料
1. 方寬、楊小剛(2002),「對資訊產業統計界定的思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  
   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tjshujia/tjyj/t20021024_39459.htm
2. 中國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
http://www.fdi.gov.cn/main/index.htm
3.聯合國貿易暨發展委員會(UNCTAD)
http://www.unctad.org/Templates/StartPage.asp?intItemID=2068
4.「2006年中國外商投資報告 - 第二章 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概述(二)」,中國投資指南網站,http://www.fdi.gov.cn/pub/FDI/tzdt/zt/ztmc/ztzglywzhgyzw/ztzgwstzbg/t20061220_74526.htm
5.「2006年中國外商投資報告 - 第二章 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概述(三)」,中國投資指南網站,
http://www.fdi.gov.cn/pub/FDI/tzdt/zt/ztmc/ztzglywzhgyzw/ztzgwstzbg/t20061220_74527.htm
6.「2006年中國外商投資報告 - 第五章 中國吸收外商直接國別地區別情況(一)」中國投資指南網站,http://www.fdi.gov.cn/pub/FDI/tzdt/zt/ztmc/ztzglywzhgyzw/ztzgwstzbg/t20061226_74561.htm
7.「2006年中國外商投資報告 - 第六章 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地區分佈情況(一)」,中國投資指南網站,http://www.fdi.gov.cn/pub/FDI/tzdt/zt/ztmc/ztzglywzhgyzw/ztzgwstzbg/t20061227_74570.htm


8.「2006年中國外商投資報告 - 第七章 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情況(二)」,中國投資指南網站,http://www.fdi.gov.cn/pub/FDI/tzdt/zt/ztmc/ztzglywzhgyzw/ztzgwstzbg/t20061228_74577.htm
9.「2006年中國外商投資報告 - 第七章 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情況(三)」,中國投資指南網站,
http://www.fdi.gov.cn/pub/FDI/tzdt/zt/ztmc/ztzglywzhgyzw/ztzgwstzbg/t20061228_74578.htm。
10.「2006年中國外商投資報告-第七章 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情況(一)」,中國投資指南網站,
http://www.fdi.gov.cn/pub/FDI/tzdt/zt/ztmc/ztzglywzhgyzw/ztzgwstzbg/t20061228_74576.htm
11. 「去年電子資訊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穩中有降」,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資訊產業部網站,http://www.mii.gov.cn/art/2006/03/10/art_62_7880.html
12 摩托羅拉中國公司網站,http://www.motorola.com.cn/
13.愛立信中國公司網站,http://www.ericsson.com/cn/

 
貳、英文部分
1.  A. M. Rugman(1981)“Inside the Multinationals:the Economics of International Market”,London :Croom Helm.
2.  Anderson, E. and Gatignon, H.(1986), Mode of Foreign Entry: A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 and Proposi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pp.1-26.
3.  Agarwal,S. and Ramaswami, N. (1992), Choice of Foreign Market EntryMode: Impact of Ownership, Lo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Factor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pp.47-54.
4. Charles P. Kinderberger(1975),“Monopolistic Theor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
5.  Hill,C.W.L.,P.Hwang and W.C.Kim (1990), An Electric Theory of the Choice of International Entry Mod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17,pp.117-128.
6.  P. J. Buckley & M. Casson (1976),“The Futur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London :Macmillian.
7.  Root,F.(1987), Entry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s, D.C.: Health and Company.
8.  Tse,D.K.,Pan,Y.,Au, K. Y. (1997), How MNCs Chose Modes and Alliances: The China Experien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pp.779-805.
9.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2005) , Expert Meeting on Capacity Building in the Area of FDI: Data Compilation and Policy Formul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Statistics System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 China, 2005.
10.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2006),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6-FDI from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2006.
11. S. Hymer(1960),“International Operation of Nation Firm: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Doctoral Dissertation,MIT.
12.  Vernon(1996),“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Product Cycl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 .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