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907201723205300
DOI 10.6846/TKU.2017.00316
論文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現行戶籍制度及人口遷移與城鎮化發展的關係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en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Mainland Chin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2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林哲文
研究生(英文) Che-Wen Lin
學號 70127028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6-09
論文頁數 12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郭建中 博士
共同指導教授 - 王國臣 博士
委員 - 郭建中 博士
委員 - 李志強 博士
委員 - 傅豐誠 老師
關鍵字(中) 城鎮化
人口遷移
二元經濟結構體制
戶籍制度
關鍵字(英) Urbanization
Migration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system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城鎮化是指伴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社會活動中農業活動的比重下降,非農業活動的比重上升的過程。
從人口遷移的角度看,推動都市化發展的動力包括鄉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推力即是使人群離開鄉村的因素,而拉力即為吸引人群去到城市的因素。但由於中國的二元經濟結構體制,在住房標準、戶籍政策、醫療水準及公共設施建設方面存在城鄉雙重標準,許多農民既使進入城鎮工作也不能真正的融入到自己所建設的城市之中,只因他們屬於農村戶籍,但他們卻生活在城市,同時在教育、醫療、福利方面又享受不到與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標準,致使他們在城市生活嚴重的缺乏安全感,因而對於拉動城市消費所起的作用也微乎其微。
中國大陸自1978改革開放30多年,其城鎮化水準大幅上升,從1978年的18%提高到2013年53.7%,期間城鎮人口成長超過5億。中國大陸發展雖如此快速,但其過程有許多極待改善解決的問題。因此,中國大陸欲藉由2014年3月發布之「國家新型城鎮化規畫2014-2020年)」推動人口、資金、土地等各類要素在地理空間流動、配置、組合的動態過程,要打破要素流動的制度藩籬,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釋放經濟發展潛力,推動中國大陸現代化。
本文從中國大陸現行的戶籍制度及人口遷移管理政策與城鎮化的關聯性為研究方向,探討目前戶籍制度的改革與解決人口遷移管理的政策措施,是否可以走出符合中國大陸特色的新型城鎮化路徑,避免肇生農村病、城市病、人口遷徙管理的困難、資源分配不均、環境污染、貧民窟等所帶來的問題,期使中國大陸經濟復甦,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英文摘要
Urbaniz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n human activities de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non-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 of ris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the driving force for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cludes the thrust of the village and the city's rally. Thrust is the factor that makes the crowd leave the country, and the pull is the factor that attracts the crowd to the city. However, due to China's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system, in the housing standards, household registration policy, medical standards and public facil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ual standards, many farmers even into the town can not really into their own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Because they belong to rur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but they live in the city, while in education, health care, welfare and enjoy the same treatment standards with urban residents, resulting in their serious lack of safety in urban life, and thus for urban consumption The role played by the negligible.
Mainland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more than 30 years, its urbanization level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from 18% in 1978 to 53.7% in 2013, during the urban population growth of more than 500 million. Although China's development is so fast, but the process has many problems to be improved. Therefore, the Chinese mainland would like to use the "New Urbanization Plan 2014-2020" released in March 2014 to promote the dynamic process of population, capital, land and other elements in the geospatial flow, configuration and combination to break Elements of the flow of institutional barrier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thus releas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tential,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mainland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the policy measure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management from the existing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management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Can we get out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path which conform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inland China , To avoid the rural diseases, urban diseases, population migration management difficulties, uneven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lums and other problems brought about by the Chinese mainland economic recovery,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10
第二章   中國大陸城鎮化的發展背景、政策與現狀	12
第一節 中國大陸城鎮化發展背景	12
第二節 中國大陸城鎮化的政策	25
第三節 中國大陸城鎮化的發展現狀	27
第三章   其他國家戶籍制度與城鎮化之關係	34
第一節 其他國家城鎮化發展的歷程及模式	34
第二節 其他國家戶籍制度與人口遷移管理的比較與借鑒	47
第三節 其他國家城鎮化過程中的問題對中國大陸的啟示	53
第四章   現行戶籍制度及人口遷移與城鎮化發展的關聯性	67
第一節 現階段戶籍制度與城鎮化之間的關係	67
第二節 人口遷移與城鎮化之間的關係	83
第三節 戶籍制度與人口遷移對城鎮化發展之影響	92
第五章   戶籍制度改革與合理的人口遷移管理	101
第一節 戶籍制度的改革突破	101
第二節 合理的人口遷移管理	104
第六章   結論	108
參考文獻	112
表目錄
表1:1949-1957年限制性戶口制度形成期	23
表2:國外城鎮化的四種代表模式	35
表3:城市化水準與人均GDP相關係數	44
表4:中國大陸人口普查結果統計	86
圖目錄
圖1:2000-2013年中國大陸城鎮化人口數與城鎮化率	12
圖2:1949-2013年中國大陸城鎮化率	15
圖3:中國大陸城鎮化發展歷程	15
圖4:1978-2013年中國大陸城鎮人口比重變化圖	30
圖5:世界各地區城市化水平比較	33
圖6:1947-2009年美國產業結構比例變動	38
圖7:1898-2011年日本城鎮化示意圖	42
圖8:日本城市化與經濟增長關係圖	44
參考文獻
壹、中文書籍
  王春光、孫暉,《中國城鎮化之路》。雲南,雲南人民出版  社,1997年。
  王嘉華、王靖,《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方向和建議》。北京:埃森哲,2013年。
  公安部戶政管理局編,《台港澳地區民事登記和戶籍法規》(北京:群眾出版社,1996年版)。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1983)》。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83年。
  向春玲,《城鎮化熱點難點前沿問題》。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年。
  辛同升,《新型城鎮化實踐與探索》。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5年。
  李振京、張林山等著,《我國戶籍制度改革問題研究》。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
許滌新,《當代中國的人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麥迪森,《世界經濟二百年回顧》。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年。
  孫久聞,《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2014-中國區域經濟 發展趨勢與城鎮化過程中的問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陸益龍,《超越戶口—解讀中國戶籍制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陸益龍,《戶籍制度—控制與社會差別》。商務印書館,2004年。
  俞德鵬,《城鄉社會:從隔離走向開放—中國戶籍制度與戶籍法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
  費孝通,《小城鎮人問題》。江蘇人民出版社,1984年。
  楊會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學習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
  黃輝等,《戶證管理教程》。北京: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
  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2000》。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年。
  辜勝阻等,《當代中國人口流動與城鎮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年11月。
  聯合國人居署編著,《貧民窟的挑戰—全球人類住區報告2003》,於靜等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年
  潘家華、魏後凱主編,《中國城鎮發展報告No.3》。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貳、期刊文章、期刊論文
  王春光,<農村流動人口的半城鎮化問題研究>,《社會學研究》,第5期,2006年。
  王守智,<國內外城鎮化發展路徑及啟示>,《城市觀察》,第6期,2013年。
  王英,<印度城市居住貧困及其貧民窟治理—以孟買為例>,《國際城市規劃》,第27卷第4期,2012年。
  王陽,<城鎮化背景下戶籍制度變革的歷史演繹與未來建言>,《宏觀視野》,第10期,2012年。
  王峰,<試述我國戶籍制度的改革與發展>,《河南社會科學》,第22卷第11期,2014年。
  王明成,《建國以來經濟高速發展背後的二元戶籍制度》,《公安內參》,2003年第5期。
  王海光,<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形成>,《炎黃春秋》,第12期,2011年。
  文李忠,<世界各國城市化發展模式及啟示>,《中國經貿導刊》,第23期,2012年。
  付曉東、余婧,<中國城市經濟發展與體制改革30年>,《中國城市經濟》,第l期,2009年。
  朱宇,<城鎮化的新形式與中國的人口城鎮化政策>,《人文地理》,第2期,2006年。
  沈關寶,<中國城市化中的幾個問題>,國家行政學院學報,第1期,2016年。
  李萌,<國內外城鎮化發展模式對比分析及啟示>,《中小城市綠皮書》,2012年。
  何國世,<巴西貧民窟歷史探索與省思>,《暨大電子雜誌》,第55期,2009年8月。
  李鳳梅,<拉美貧民窟問題分析及其警示>,《人民論壇》,第438期,2014年4月。
  杜毅、肖雲.<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的問題與對策研究>.《西北人口》,第30卷第1期,2009年。
  吳豔玲,<中國城市化的歷史進程、現狀及對策>,《經濟研究導刊》,第36期,2009年。
  東方,<美國沒有戶籍制度>,《江淮法治》,第24期,2008年。
  孟兆敏,<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西北人口》,第29卷第1期,2008年。
  林金忠,<戶籍制度變遷及其對城鎮化的影響>,《福建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姜愛林,《論對中國城鎮化水平的基本判斷》,<太湖論叢>,第6期,2002年。
  紀明輝,<世界城鎮化發展歷程及其經驗>,《合作經濟與科技》,第23期,2014年。
  施小梅、趙曉彪,<新常態下我國城鎮化過程中如何邂免貧民窟出現>,《經濟研究參考》,第7期,2016年。
  吳航,<當代中國戶籍制度改革的探索>,《人口學刊》,第2期,2000年。
  張偉,<我國現行戶籍制度:形成、演及特徵>,《理論探索》,第4期,2006年。
  張蕾、王桂新,<中國戶籍制度與城市化進程>,《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第30卷第2期,2013年。
  周海娟、殷姿,<論二元戶籍制度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管理觀察》,第6期,2007年。
  高長,「新型城鎮化政策的內涵與發展評議—2014年大陸兩會後的觀察」,展望與探索,第12卷第4期,2014年。
  重慶市規劃研究中心,《國外城鎮化發展的經驗與啟示》,第32期,2007年。
  張茉楠,<國際城鎮化進程對中國的啟示>,《中國經貿》,第23期,2013年。
  郝斌、劉慶喜,<戶籍制度改革—我國二元戶籍制度的形成、弊端及其改革原則>,《河北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4期,2005年12月。
  高強、田蕊,<我國戶籍制度弊端及創新研究>,《改革與發展》,第2期,2006年。
高 強,<我國戶籍制度弊端及改革進展>,《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第6期,2004年。
  張玉林,<中國城鄉教育差距>,《戰略與管理》,第6期,2002年。
  張彌,<社會結構變化中的人口遷移與城鎮化>,《科學社會主義》,第3期,2013年。
  陳峰,<國外城鎮化發展的路徑和借鑒>,《武漢建設》,第4期,2009年。
  陳淩雲,<二元戶籍制度的弊端與改革>,《西南林學院學報》,第26卷,2006年。
  黃桂琴,<外國戶籍法律制度比較研究及啟示>,《河北 法學雜誌》,第30卷第第12期,2012年。
  喬偉偉,<現行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弊端與改革思路>,《法治與社會》,第16期,2009年。
  楊雪濤,<雲南省戶籍改革試點調研報告>,《公安內參》,第6期,2012年。
  楊鵬程等,<城市化進程中的戶籍制度障礙及其創新>,《重慶大學學報》,第8卷第6期,2002年。
  葉檀,<巴西城市化為何造就貧民窟>,《環球視角》,2013年6月。
  董麗晶,<國外城市貧民窟改造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國際經濟觀察》,2010年第11期,2010年。
  劉莉莉,<墨西哥城:貧民窟上的城市化>,《環球雜志》,第5期,2013年。
  劉先進,<雙柏縣戶籍制度改革調研報告>,《公安內參》,2010年第3期。
  趙麗娟、張海鷹,<人口流動對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影響>,《高師理科學刊》,第24卷第1期,2004年。
  嚴士清,<新中國戶籍制度演變歷程與改革路徑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報》,第11期,2012年。
  魏後凱,<中國城鎮化品質綜合評價報告>,《經濟研究參考》,第31期,2013年。
  韓俊,<巴西城市化過程中貧民窟問題及對我國的啟示>,《中國發展觀察》,第6期,2005年。
  嶽德松,<試論我國城鄉經濟統籌發展中的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理論與改革》,第3期,2006年。
  顧楊妹,<二戰後日本人口城市化及城市問題研究>,《西北人口》,2006年。
  Bleacher Shue,Tethered Deer:Government and Economy in a Chinese County。(MI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年。
參、學術論文
  王磊,《論我國戶籍制度的改革》(西南政法大學法律學碩士論文,2014年),頁18-19。
  尹一軍,《論戶籍制度對中國城鎮化發展的影響》(河南大學區域經濟學碩士論文),2014年,頁7-8。
  王青玉,《我國人口分佈、遷移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鄭州大學區域經濟學碩士論文),頁37-38。
  任茗,《戶籍制度改革與新型城鎮化空間規劃策略》(華中科技大學程式規劃與設計碩士論文,2014年),頁12。
  宋兵,《城鎮化進程中的戶籍政策變革》(蘇州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4月,頁11。
  宋巍,《我國戶籍制度改革探析》(南開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論文,2008年),頁5。
  李曼曼,《城鎮化進程中人口遷移問題研究》(河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碩士論文,2013年),頁16。
  吳祖麒,《中國城鎮化過程中的公共政策調適-以戶籍政策為例》(蘇州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2004年),頁10。
  周吉節,《2000-2005年我國省際人口遷移的分佈狀況和經濟動因研究》(復旦大學區域經濟學/碩士論文,2009年),頁10。
  紀月梅,《中國城鄉人口和戶籍制度改革問題研究》(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頁10。
  孫妲,《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制度優化與創新》(東北師範大學區域經濟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馬雙文,《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研究》(山東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15年),頁15。
  馬福雲,《當代中國戶籍制度變遷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  博士論文,2000年),頁20。
  張婷,《近年來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公共管理碩士論文,2014年),頁25。
  接棟正,《國外民事登記制度及其對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啟示》(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9年),頁71。
  浦建興,《中國人口遷移法律制度的變遷和改革》,(華東政法大學法律、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碩士論文),2007年,頁31。
  楊紅香,《城鄉戶籍統一改革政策調適問題研究》(山東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碩士論文,2009年),頁12。
  鄭延睿,《英國城市化對我國城鎮化的啟示》(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院碩士論文,2011年),頁12。
  劉曉峰,《我國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礙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論文,2003年),頁11-12趙新影,《城鎮化進程中的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研究》(東北農業大學法學碩士論文,2016年),頁11。
  劉婷,《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戶籍制度改革研究》,(湖南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2015年,頁35。
  韓陽環,《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戶籍制度的演變》(湖南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論文,2012年),頁23。
肆、政府、研究報告
  中國大陸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11年,頁25-27。
  李志強,「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大陸十三五規劃檢析」,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5年11月。
  國務院辦公廳大事記編寫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大事記》第2卷,1991年(未刊),第152頁。《當代中國的勞動力管理》,第8頁。
伍、報紙
  田君美,<解說中國-中國大陸新型城鎮化建設>,《旺報》,2014年10月28日。
  李揚等,<發展住宅金融休系,推動經濟持續成長>,《房地產開發報》,1997年8月20。
陸、網站資料
  丁守海,<概念辨析:城市化、城鎮化與新型城鎮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2016年8月24日,< http://ghs.ndrc.gov.cn/zttp/xxczhjs/ghzc/201608/t20160824_815572.html>。
  中建城鎮發展規劃有限公司,<國內外城鎮化的發展歷程及啟示>,2016年5月4日,< http://cupd.cscec.com/art/2016/5/4/art_4944_273050.html>。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人民網》,<http://www.cpc.people.com.cn>。
  王旭,《“逆城鎮化”論質疑》,《騰訊網》,2002年12月28日<http://view.news.qq.com/a/20091228/000035.htm>。
中金公司研究部,<城市氣質:供給側改革下的重塑>,2016年3月24日,< http://chuansong.me/n/2746597 >。
  仇保興,<國外模式與中國城鎮化道路選擇>,《人民網》,2005年,< 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85/14978/1328877.html >。
  伍海燕、陳雪蓮,<國外城鎮化經驗教訓:過快城鎮化產生大量貧民窟>,《中國網》,2013年03月18日,< china.com.cn >。
  伍海燕,<國外城鎮化經驗教訓:過快城鎮化產生大量貧民窟>,《中國網》,2013年03月18日,< china.com.cn >
  任遠,<我國人口遷移和城鎮化的新特點>,《新華網》,2013年2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2/04/c_124320579.htm>。
  李善同、劉雲中,<中國城市化的歷程、現狀和問題>,2008年10月29日,< http://www.hkimr.org/uploads/conference_detail/620/con_paper_0_343_2-li-shantong-paper.pdf>。
  武力,<1978-2000年中國城市化進程研究>,《中國經濟網》,2004年06月25日,<  http://www.ce.cn/ztpd/xwzt/guonei/2004/jdzg/kfgh/jdyk/200406/25/t20040625_1151554.shtml>。
  武力,<1949-2006年城鄉關係演變的歷史分析>,《中國城市網》,2016年3月28日,< http://www.urbanchina.org/n1/2016/0328/c369547-28232170.html >。
  明德快訊,<城鎮化的國際概念與經驗>,2014年8月24日,< http://www.smiloc.com/sxzmxy/2014/8/148241133483547.html >。
  柳葉,<外國戶籍法律制度>,《香港法治網》,2016年1月5日,< http://www.newspaperhk.com/faxue/20160105_270.html>。
  高新才、周毅、徐静,<中國城鎮化歷史進程審視>,《中國改革論壇網》,2010年6月19日,< http ://www.chinareform.org.cn/cirdbbs/dispbbs.asp?boardid=25&Id=439118>。
  祝進,<美國法國日本戶籍制度>,《新華網》,2005年11月28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1/28/content_3846265.htm>。
  張湘憶、趙晶,<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人民網》,2012年12月13日,<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213/c352852-19882952.html>。
  陳映芳,<“城市化”質疑>,《中國腦創力》,2011年12月11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315/00/36045369_636937734.shtml>。
  <從日本韓國墨西哥城鎮化建設中所得到的啟示>,《新華網》,2013年4月12日,<http://cc.house.163.com/13/0412/10/8S8M231H026403VL.html>。
  陳雪蓮,<印度孟買:三分之二居民生活在貧民窟>,《新華網》,2013年3月18日,<http://news.xinhuanet.com/cankao/2013-03/18/c_132242649.htm >。
  <新型城鎮化規劃:轉型之路風向標>,《新華網》,2014 年4月1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4-04/01/c_126341321.htm>。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印度城市化的經驗教訓及對我國的啟示>,《文檔庫》,2010年04月16日,< http://www.wendangku.net/doc/096d5b687e21af45b307a82e.html>。
  崔傳義,<關於巴西貧民窟問題的透視與思考>,《光明網》,2005年8月21日,<http://www.gmw.cn/01wzb/2005-08/21/content_292601.htm>。
  鄭心越,<中國人都有必要瞭解什麼是城市化、城鎮化、新型城鎮化概念>,《壹讀網》,2016年6月20日<https://read01.com/Eg5RGR.html>
  聞哲,<中國城鎮化進程加快>,《人民日報》,2007年9月27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9/27/content_6798582.htm>。
  趙財神,<亞洲工業化國家的城鎮化:日本、韓國>,《中國人大網》,2012年12月26日,< http://www.chinasus.org/topic/czh/jy/20121226/92123.shtml>。
  趙陽,<巴西城市化過程中貧民窟問題的啟示>,《人民網》,2005年6月27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369/3499245.html>。
  <熱眼向洋,已開發國家城鎮化分析>,《壹讀》,2016年8月18日,<https://read01.com/G3dMgO.html>。
  MBA智庫百科 http://wiki.mbalib.com/zh-tw/。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