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907201220012900
DOI 10.6846/TKU.2012.00350
論文名稱(中文) 影響新北市國小教師使用數位遊戲式學習之因素及其使用現況調查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A Survey Research on the Usag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ame-based Learning among Elementary Teachers in New Taipei C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2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李鈺紋
研究生(英文) Yu-Wen Lee
學號 79873033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6-18
論文頁數 10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沈俊毅
委員 - 林佳蓉
委員 - 顧大維
關鍵字(中) 數位遊戲式學習
行為工程模式
資訊融入教學
關鍵字(英) Games based learning
Behavioral Engineering Mode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to teachi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影響新北市國小教師使用數位遊戲式學習之因素及其使用現況。遊戲式學習是一種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教學方式,許多研究指出數位遊戲式學習能有效提昇學習者學習成效及動機。透過相關文獻的整理與歸納,研究者將影響因素區分為知識、動機、相關訓練、獎勵政策、資源五個面向,並以此面向來設計問卷題目,以期瞭解影響國小教師數位遊戲式學習使用與否的因素。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訪談法為輔的方式,在蒐集相關文獻後,依其文獻編製出國小教師影響使用之因素及使用現況測量工具;利用問卷,比照母群體性質,依新北市九大學區學校比例選取30所學校,共計發放正式問卷813份問卷,回收587問卷,剔除填答不完全以及全部填答相同答案之無效問卷12份,有效問卷合計575份。問卷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及邏輯迴歸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並針對問卷調查結果設計訪談大綱,訪談對象為曾使用數位遊戲式學習的三位教師和未曾使用過數位遊戲式學習的三位教師。
    根據問卷統計分析及訪談結果,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新北市國小教師數位遊戲式學習的使用現況已達一定比例,大多教師認為自己可成功將數位遊戲式學習融入多元的課程中。根據每週使用數位遊戲式學習融入課程的比例,顯示教師使用數位遊戲式學習融入課程是很頻繁的。

二、大學就讀之學院類別、是否曾參加數位遊戲式學習相關研習在數位遊戲式學習使用現況上有顯著差異。性別、任教年資、教育程度及每週因教學需要上網時數在數位遊戲式學習使用現況上無顯著差異。

三、性別、任教年資、教育程度、大學就讀之學院類別、每週因教學需要上網時數及是否曾參加數位遊戲式學習相關研習等背景變項皆在使用數位遊戲式學習影響因素上有顯著差異。

四、以邏輯迴歸進行統計後發現,國小教師數位遊戲式學習使用與否與知識面向及資源面向呈現顯著正相關。

五、邏輯迴歸的預測結果為:國小教師對數位遊戲式學習的知識越充足,學校提供的軟硬體資源越齊全,教師使用數位遊戲式學習的意願就會更高。六位受訪教師皆認為,資源平台的建立及整合將是選擇使用數位遊戲式學習與否的重要考量因素。  
    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討論,歸納出主要研究發現,並做成結論,據以提出建議,供教師、政策決策者以及未來後續研究之參考。
英文摘要
To discuss the current using situation about “Game based learning” is one of the purposes, to analyze and survey about the affects to use “Game based learning” for the elementary teachers in New Taipei City is also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Game-based learning is one of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it’s a strategy on student-centered integration of digital games. Game-based learning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motivation of learners showed lots of study results. This study adopted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method,  divided into five factors, knowledge, motivation, environment, trainings, resources, and incentives. The staffs from elementary school districts are contacted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There are 813 questionnaries distributed, among them 587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However, only 575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zed after abandoning the incomplete responses. The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were calculated by the following statistical method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t-test analysis, one-way ANOVA,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sing game-based learn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f New Taipei City has reached a certain percentage, most of the teachers think that they could use game-based learning into multiple courses successfully. 
2.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 using game-based learning from gender, seniority, education level, and the hours to surf the Internet for teaching per a week.
3.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affects to use game based learning from the elementary teachers in New Taipei City whose different background.
4.The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found that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to use it or not showing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ersonal knowledge about game-based learning and the resources from environmental.
5.Logistic regression prediction results: more adequate knowledg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n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and complete resources of the school of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the teachers’ willingness to use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is higher.
  Based on the study results, the research tends to submit feasibl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teachers, the managers and further research plan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目  錄   V
表 次	VII
圖 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五節 預期貢獻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數位遊戲式學習之內涵定義 9
第二節 數位遊戲式學習相關研究 14
第三節  影響國小教師使用數位遊戲式學習之因素探討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7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式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42
第二節  國小教師之數位遊戲式學習使用現況分析	44
第三節 不同個人背景與使用現況間的分析 47
第四節 不同個人背景與融入影響因素間的分析 52
第五節 影響因素與使用現況間的關係 63
第六節 訪談結果分析 65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70
第二節 建議 74

參考文獻	76

附  錄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86
附錄二 專家效度結果 92
附錄三 預試問卷 97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01
附錄五 教師曾使用數位遊戲式學習融入教學之訪談大綱 105
附錄六 教師未曾使用數位遊戲式學習融入教學之訪談大綱 106
 
表    次
表2-2-1    國內數位遊戲式學習之研究 14
表2-3-1    資訊科技使用影響因素整理一覽表 27
表3-3-1    問卷樣本抽取表 35
表3-3-2    訪談受訪者名單 36
表3-4-1    專家效度諮詢名單 38
表4-1-1    填答教師基本背景資料分布統計表 42
表4-2-1    填答教師融入現況資料分布統計表 44
表4-3-1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數位遊戲式學習使用上的現況 47
表4-4-1    影響因素問卷題目分析表 52
表4-4-2    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使用數位遊戲式學習影響因素整體
           及各層面之t檢定分析摘要表 55
表4-4-3    不同教育程度之國小教師使用數位遊戲式學習影響因素
           整體及各層面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5
表4-4-4    大學就讀學院類別與國小教師使用數位遊戲式學習之影
           響因素的整體及各層面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7
表4-4-5    不同任教年資與國小教師使用數位遊戲式學習之影響因
           素的整體及各層面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9
表4-4-6    每週為了教學需要上網時數不同與國小教師使用數位遊
           戲式學習之影響因素的整體及各層面之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60
表4-4-7    曾與不曾參加數位遊戲式學習相關研習之國小教師使用
           數位遊戲式學習影響因素整體及各層面之t檢定分析摘要
           表 61
表4-5-1    影響因素與是否使用數位遊戲式學習相關表 63
 
圖次
圖2-3-1    回應Gilbert行為工程模式,從個人與環境的分析角度整
           理影響台灣資訊種子教師科技融入教學因素 25
圖3-1-1    研究架構圖 31
圖3-2-1    研究流程圖 3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導民 (1996)。空中大學學生自我導向學習準備度、電腦態度與電腦成就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
王昭嵐 (2000)。大學行政人員校務行政電腦化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尹玫君 (2000)。國小老師的網路教學素養與培育。資訊與教育雜誌,79,13-19。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8)。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重要成果摘要報告。
朱麗麗 (1992)。影響國小教師學習電腦的因素。載於中國視聽教育學會主編:國際視聽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何榮桂 (1999)。教育部「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與北、高兩市「資訊教育白皮書」簡介。資訊與教育,70,2-8。
李雪莉 (2001)。教師運用資訊網路能力調查。教育新趨勢,民90年5月19日取自
http://www.lcenter.com.tw/newsites/trend/trend2survey1-1.htm
李永吉 (2008)。遊戲式學習應用於數位學習之探討-以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環境污染為例。碩士論文,南開科技大學,電機與資訊工程研究所。
李傳彰 (1998)。中等學校職前教師電腦態度、電腦素養及其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
李豐展 (2006)。台北市國小教師教學信念、學校環境因素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成效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李依玲 (2009)。以HPT模式提昇教育訓練之成效-以大學攝影棚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
吳天貴 (2006)。建置一個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以促進能源教育之學習動機及自我覺知。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
吳佳佳 (2006)。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融入英語學習活動之設計與評估。國立中央大學。
沈敏慧 (2006)。國小教師資訊融入教學之教師自我效能感、學校行政支援與創新接受度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
林涵妮 (1999)。影響國小教育人員接受創新態度與教學科技接受程度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林紀達 (2004)。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資訊學研究所。
林亮均 (2005)。探究線上教育遊戲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林佳蓉 (2006)。以HPT模式及認知動機因素探討台灣資訊種子小學科技融入教學之現況與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十九卷第一期。
林文山 (2006)。國小自然科教師對校園資訊設備與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看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林昱成 (2007)。遊戲式模擬軟體之設計與研究:以小學自然科槓桿原理學習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
林意晨 (2008)。桃園縣國民中學數學教師使用資訊融入教學之現況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
林傑恒 (2010)。我國高中教師資訊素養及資訊融入教學實施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位學習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洪麗珍 (2003)。資訊融入教學對國中生國文科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
洪逸文 (2007)。影響教師資訊融入教學因素之探討:以中學地球科學教師為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
范綱正 (2011)。數位遊戲式學習融入自然領域對國小三年級低成就學童補救教學成效與態度之影響。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
高建斌 (2008)。數位遊戲式學習對國中生學習動機、問題解決能力與學科成就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翁榮源、莊坤鴻 (2008)。生活科技教育月刊,靜宜大學,四十一卷第六期。
張賀城 (2008)。嘉義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行政支援對教師應用資訊融入教學方式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
張奉珍 (2010)。國小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抗拒力對資訊融入教學之影響。碩士論文,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張連菊 (2010)。大專教師教學科技之應用與影響因素調查研究:以北部某私立大學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科技教育研究所。
張弘典 (2008)。能源小蜜蜂:以數位遊戲式學習輔助能源教育。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
張琬芳 (2010)。探討國中小教師使用資訊融入教學之影響因素。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統計學系。
郭汶川 (2000)。警察人員電腦態度與電腦素養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許金發 (2008)。國小行政支援、教師電腦自我效能對資訊融入教學效能之影響。碩士論文,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許誠峰 (2010)。資訊融入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生科學本質觀之影響與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
教育部 (2006)。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06 年1月4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JE/EDU5147002/9CC/Information.doc。
教育部 (2008)。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取自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39/97.08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pdf。
教育部 (2010)。2010創造公平數位機會白皮書。2010年7月13日,取自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39/99.06%202010創造公平數位機會白皮書.pdf。
陳欣舜、徐新逸 (2000)。在職教師資訊素養內涵與進修方式及課程之探討。資訊與教育雜誌,80,11-22。
陳怡安 (2002)。線上遊戲的魅力-以重度玩家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陳瑞鴻 (2006)。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融入教學意願之調查研究-以彰化縣為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冠琳 (2008)。國小家長對「數位遊戲式學習」的態度調查分析。碩士論文,中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陳振瑞 (2008)。使用多人線上競賽式遊戲系統輔助國中綜合課程學習之探究。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陳泰穎 (2011)。嚴肅遊戲(Serious Game)與文化知識傳播推廣。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第十卷第三期。
郭書佑 (2000)。屏東縣國小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流暢經驗與教師自我效能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
程蘊嘉 (1994)。性別、科別對大學新生對電腦學習態度之影響。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
傅齊榮 (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彭月香 (2005)。資訊科技融入國小六年級數學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
彭成瑋 (2007)。建置一適用於小學自然科學之線上遊戲學習系統。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彭康鈞 (2010)。影響大學生資訊使用行為之考量因素研究-以淡江大學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
黃欣儀 (2002)。影響中小學教師網路進修使用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黃漢龍 (2000)。資訊網路時代下教師角色的轉換。師友,401,31-34。
黃慧美 (2002)。國小二年級學童使用電腦輔助學習之學習態度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黃憲銘 (2005)。以格子謎題遊戲式輔助小學數學技巧熟練之數位學習設計與實作。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網路學習學程。
黃怡芳 (2005)。國小學童二位數加減運算學習之數學遊戲設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黃靖雅 (2008)。一個防災教育遊戲設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黃寬敏 (2009)。3D冒險式遊戲測驗平台-使用Wii Remote。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
黃培文、蔡怡玉 (2011)。個人-組織契合度、努力與職能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J公司為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曾憲雄 (1995)。建構資訊化校園以奠定NII之基礎。高中圖書館館訊,11,40-45。
楊叔卿、周倩 (1999)。中小學教師與網際網路教學推行之研究。遠距教育,10,41-45。
楊惠梅 (2007)。線上遊戲式學習輔助國小自然科之探究。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蔡振地 (2006)。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網路數位學習現況與態度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大學,課程與教學所。
蔡松男 (2008)。問題導向式與電腦遊戲式教學策略對於國小學生電腦課之學習動機與推理能力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
蔡福興、游光昭、蕭顯勝 (2008)。課程與教學季刊,11(4), 頁237~278。
蔡瑋倩 (2008)。網路遊戲式學習系統之建置與學習成效分析–以國中社會科「世界地理」之教學應用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
葉思義、宋昀璐 (2004)。數位遊戲設計:數位遊戲設計知識全領域,台北市:碁峰。
潘慧萍 (2007)。資訊融入國小一年級加減法文字題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
鄭文賓 (2000)。遊戲式電腦輔助學習中的競爭因素。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
劉杰明 (2002)。國民小學教師網路素養、態度與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劉明輝 (2007)。彰化縣國小英語教師資訊融入教學意願及相關影響因素之探討。碩士論文,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盧立翔 (2009)。利用自由軟體建置一符合中小學生使用之線上競賽式遊戲學習系統。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謝靜慧 (2000)。國民中小學教師之電腦焦慮、電腦自我效能、電腦因應策略與電腦素養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魏延超 (2000)。教育學程學生對電腦態度及電腦素養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薛雅勻 (2008)。幼稚園教師資訊素養與其教學效能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碩士在職專班。
鐘啟彰 (2011)。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資訊融入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
 
【外文部分】
Becher, H. J. (1999). Internet use by teacher: Conditions of professional use and teacher-directed student use. Center for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s. Retrieved December 1, 2000,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crito.uci.edu/TLC/fidings/Inter-Use/startpage.htm
Becta (2004). Primary schools – ICT and Standards. An analysis of national data
from Ofsted and QCA by Becta. Coventry: Becta.
http://www.becta.org.uk/research/research.cfm?section=1&id=538
Binder, C. (1998). The six boxes: a descendent of Gilbert’s behavior engineering 
mode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37 (6), 48-52.
Christensen, R. (2002). Effects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education on the attitud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34(4), 411-433.
Fuller, L. H. (2000). First teach their teachers: technology support and computer use inacademic subject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32(4), 511-524.
Garris, R., Ahlers, R., & Driskell, J. (2002). Games,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A research and practice model. Simulation & Gaming, 33(4), 441-467.
Gifford, B. L. (2004). Teacher beliefs, leafning styles, and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in rural, secondary classrooms in Massauchusetts.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Johnson and Wales University.
Gilbert, T. F. (1996). Human competence: engineering worthy performance. Amherst MA:HRD Press, Inc.
Hogle, J G., (1996). 「Considering Games as CognitiveTools: In Search of Effective Edutainment” University of Georgia Department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J. Kirriemur & A. McFarlane.(2004). Literature review in games and learning._ESTA Futurelab series. Bristol: NESTA Futurelab.
Kiili, K. (2005).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Towards an experiential gaming model.
Margerum-leys, J., & Marx, R. (2002). Teacher 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of student/mentor teacher pai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26(4), 427-462.
Patricia, S. (1998). How to use performance technology strategies to keep your company out of court. Paper presented at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llinois: Chicago
Pierson, M. E. (1999). Technology integration practice as fuction of pedagogical expertise.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2.
Prensky, M. (2001).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New York: McGraw-Hill. 
Park, S. H., Monica (Eun-Hwa), L., Blackman, J., Ertmer, P., Schaffer, S. P., Simons,
K., & Belland, B.(2004). Examining Barriers encountered when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Technology-enhanced PBL in the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Proceeding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Conference(AECT). 
Prensky, M. (2007).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New York: McGraw-Hill.
Rosenberg, M. J. (2001) E-learning: strategies for delivering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age. New Youk: Mc Graw Hill.
Sandholtz, J. H., Ringstaff, C., & Dwyer, D. C. (1997). Teaching with technology: Creatingstudent centered classrooms.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Schaffer, S. P., & Richardson, J. C. (2004). Supporting technology integration within a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31(4) 423-435.
Watkins, R.(2007). Designing for performance, part 1: Aligning your HPT decisions from top to bottom.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46, no. 1.
Watkins, R.(2007). Designing for performance, part 2: Selecting your performance technologie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46, no. 2.
Watkins, R. & Wedman , J. F.(2003). A process for aligning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resources and strategie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42, no. 7.
Whitehead, A. R. (2002). Self-efficacy and context beliefs of teachers regarding technology:Relationship of those beliefs to technology use in the classroom. Dissertation of Marywood University.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