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907200602293000
DOI 10.6846/TKU.2006.00179
論文名稱(中文) 幼稚園閱讀教學推廣之研究—以臺北市閱讀種子學校附設幼稚園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A Research on the Diffusion of Reading Instruction In the Taipei Kindergartens: Cross-sites Case Studi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2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張怡雯
研究生(英文) Chang I Wen
學號 69010015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6-10
論文頁數 15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高熏芳
委員 - 幸曼玲
委員 - 何俐安
關鍵字(中) 創新傳播
閱讀教學
幼稚園
關鍵字(英) Innovation diffusion
Reading instruction
Kindergarten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從幼稚園教師的觀點,瞭解台北市閱讀種子學校之幼稚園進行閱讀教學推廣的過程與教師對於閱讀教學之做法。
本研究對象包含4所閱讀種子學校附設幼稚園與四所幼稚園中之11名幼稚園教師,透過訪談與文件分析的方式蒐集台北市幼稚園閱讀教學推廣過程與做法之相關資料,以組織創新傳播過程、教育創新階段、影響創新推廣因素以及創新構型等相關理論為基礎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之發現如下:
一、幼稚園閱讀教學的推廣過程皆經歷「重構/再發明」與「常規化」階段,缺少「配對與澄清」階段。
二、教師閱讀教學主要以「親子共讀」與「童書融入教學」為實施方式。
針對研究結果,本研究亦提出以下之建議:
一、對於幼稚園教師進行閱讀教學之建議
(一)提供教師有關閱讀教學的原則性知識。
(二)建立更細緻明確的閱讀教學構型,並取得教師間的共識
(三)提供園長或幼稚園中協助閱讀推廣之教師有關推廣知識的培訓與資源
二、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對幼稚園教師先備知識:未來研究者可進一步瞭解幼稚園教師專業培訓課程中閱讀教學之相關課程,與其對於教師的影響。
(二)對推廣成效:閱讀推廣至今已逾6年,未來研究者可進一步探究閱讀教學之推廣成效。
(三)對拒絕、停止使用或更多採用閱讀教學幼稚園:未來研究者可探究更多不同研究對象,完整瞭解閱讀教學的推廣情形。
(四)對推廣機構之推廣策略與構型:未來研究者可從閱讀教學之推廣機構角度探究閱讀教學推廣之規劃、策略與構型。
(五)對校長或園長領導風格:領導者的態度與領導風格影響創新的推廣結果,建議未來研究者可進一步探究校長或園長的態度與領導風格對閱讀教學推廣所帶來的影響。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usion process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ading instruction in Taipei kindergarte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The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by interviews and document analysis from eleven kindergarten teachers of four elementary school affiliated kindergartens. The analysis was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innovation diffusion process in organization, three stages and effects of educational changes, as well as innovation configuration.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as below:       
1) Teachers in kindergartens experienced the organizational diffusion stages of “redefining/restructuring” and “routinizing”, however the stages of “matching” and “clarifying” were not in the place.
2) The major ways of implementing reading instruction in kindergarten were “reading with parents” and “teaching with children’s book”.
The suggestion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For the adoption of reading instruction by the teachers in kindergartens
1) Teachers need more principal knowledge of the reading instruction.
2) Teachers need to form a common consensus on the detailed descriptions of the reading instruction.
3) Kindergarten managers or teachers who assist in diffusion of reading instruction need to attend trainings and obtain resources for the diffusion.
2.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1) There is need to investigate teacher’s prior knowledge of reading instruction and how it influences teacher’s practice of reading instruction.
2) There is need to investigate the long term effects of reading instruction, since it has been diffused for six years.
3) There is need to study the resistance, rejection, discontinuance or adoption of reading instruction in different kindergartens.
4) There is need to study innovation diffusion of reading instruction from perspectives of change agency, in order to know the planning of diffus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reading instruction.   
5) There is need to study the leadership style of principals or kindergarten managers, in order to know the result of adoption of reading instruc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創新推廣的意涵、歷程與影響因素	13
第二節 閱讀與閱讀教學	46
第三節 國內外相關閱讀推廣政策	5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步驟	67
第二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與資料蒐集的技巧	7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6
第四節 研究者角色	89
第五節 研究資料處理與分析	90
第六節 效度的檢核	96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99
第一節 個案學校與研究參與者之閱讀教學推廣歷程	99
第二節  跨個案討論	13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9
第一節	結  論	139
第二節 建  議	140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	143
參考文獻	147
一、中文	147
二、英文	149
附  錄	151
附錄一 台北市國民小學兒童深耕閱讀計畫之具體方案	151
附錄二 訪談大綱	153
附錄三 研究說明與同意書	154
附錄四 訪談內容確認函	157

表  次

表2-1-1 單元教學創新構型圖	33
表2-1-2 分權式推廣系統和集權式推廣系統	39
表2-1-3 政策到實務的連續表	40
表3-3-1 參與園所及教師	77
表3-5-1 訪談學校、教師代碼與說明	90
表3-5-2 訪談學校、文件代碼與說明	91
表3-5-3 文字稿摘要處理	93
表3-5-4 資料初步分析代碼	94
表4-1-1 個案閱讀教學推廣過程分析	131
表4-1-2 教師之閱讀教學做法與可能影響因素分析表	132
表4-2-1 個案親子共讀推廣分析	134

圖  次

圖2-1-1  傳播的過程	17
圖2-1-2  創新採用者的類型	19
圖2-1-3  創新採用的S型曲線圖	19
圖2-1-4  CBAM模式圖	20
圖2-1-5  創新過程中的五階段模式	21
圖2-1-6  改變過程的精要	27
圖2-1-7  與開始相關的因素圖	27
圖2-1-8  應用的相互影響因素	28
圖2-1-9  ROGERS和FULLAN創新決策階段分析圖	30
圖2-1-10 理想關注階層曲線圖	32
圖2-1-11組織創新過程	34
圖2-1-12組織創新力與影響因素	36
圖2-1-13 集權式與分權式創新傳播系統圖	37
圖2-1-14 集權式創新傳播系統圖	38
圖2-1-15 分權式創新傳播系統圖	38
圖2-2-1  胡永崇的閱讀歷程模式	46
圖2-2-2  閱讀能力結構圖	47
圖2-2-3  由下而上潮流中閱讀模式之閱讀歷程	51
圖2-2-4  由上而下潮流中閱讀模式之閱讀歷程	52
圖2-2- 5  RUMELHART的交互模式閱讀歷程	53
圖2-2- 6  REUTZEL 和 COOTER的交互理論閱讀歷程	54
圖3-1-1  互動設計模式	67
圖3-1-2  立體兩維互動模式	68
圖3-1-3  研究架構圖	69
圖3-1-4  研究步驟流程圖	71
圖3-2-1  多重個案設計方法	73
圖3-5-1  分析性抽象化階	92
參考文獻
一、中文

Short, K.G.. & Kauffman, G..H.(2001)。Creating classroom for reader。發表於研討會吳敏而(主持人),為讀者而創造的教室。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之「閱讀歷程與閱讀教學研討會」會議,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Short, K.G.. & Kauffman, G..H.(2001)。Learning through language。發表於研討會吳敏而(主持人),為讀者而創造的教室。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之「閱讀歷程與閱讀教學研討會」會議,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Short, K.G.. & Kauffman, G..H.(2001)。Understanding reading strategies。發表於研討會吳敏而(主持人),為讀者而創造的教室。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之「閱讀歷程與閱讀教學研討會」會議,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台北市教育局(無日期)。台北市國民小學深耕閱讀四年計畫。2005年2月2日,取自:http://163.21.134.88
石滋宜(1998)。學習革命:石滋宜觀點。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石憶茹(2000)。個人數位助理(PDA)之創新擴散模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台灣閱讀中心(2005)。123閱讀趣。2005年9月10日,取自:http://163.22.62.20/epaper/epaperscmain.asp
朱春梅(2003)。從創新傳佈看健康議題宣導之效果─以肝基會推廣肝病防治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瑟(2003)。澳洲不用課本 培養一流公民。載於齊若蘭、游常山、李雪麗等人著,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頁46-55)。台北:天下雜誌出版社。
李聖賢譯(2000)。Kotter J. P.著。領導與變革。臺北縣:中國生產力中心。
林宜和(2004)。日本的讀書運動--介紹「讀書週間」。全國新書資訊月刊,64,20-22。
林宜和(2005)。日本的「兒童閱讀日」。全國新書資訊月刊,76,37-39。
林武獻(2000)。兒童閱讀的中外經驗—推廣兒童閱讀國際經驗交流系列活動紀實。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2,15-18。
吳敏而(1993)。 國民小學學生文章理解層次分析。國民小學國語科教材教法研究第三輯,73-86。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尚榮安譯(2001)。Robert K. Yin著。個案研究。台北:弘智文化。
周慧菁(2003)。那一頁,翻新了人生。載於齊若蘭、游常山、李雪麗等著,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頁10-12)。台北:天下雜誌出版社。
胡永崇(1995)。後設認知策略教學對國小閱讀障礙學童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施清真(2005)。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淺談「全美閱讀日」。全國新書資訊月刊,76,40。
洪婉莉(2002)。國小推動兒童閱讀運動之研究 – 以台東縣立馬蘭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洪藝芬、陳司敏、羅玉卿(2004)。繪本主題資源教學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洪蘭(2003)。活化大腦 激發創造力。載於齊若蘭、游常山、李雪麗等人著,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頁72-77)。台北:天下雜誌出版社。
高熏芳、張怡雯(2005)。分權式創新傳播系統之幼稚園童書教學的個案
研究—國小附設幼稚園教師觀點取向。2005年教育資訊傳播與科技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海洋大學。
殷允芃(2003)。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載於齊若蘭、游常山、李雪麗等人著,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頁2-5)。台北:天下雜誌出版社。
許慧貞譯(2005)。Aidan Chambers著。打造兒童閱讀環境。臺北:天衛文化。
陳正治(2003)。怎樣指導兒童閱讀。2005年8月20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new/895-4.html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國輔 (2002)。利用系統動態學研究創新產品之銷售預測。大葉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詩添(2004)。台北市國民小學兒童深耕閱讀計畫執行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博全(2003)。跨國性的制度擴散和採用時機之比較--以ISO 9000系列驗證為例。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淡水。
黃美珠(2001)。美國兒童閱讀政策及暑期閱讀運動。文教新潮,6 (4)。2005年9月20日,取自http://www.tw.org/newwaves/64/2-1.html。
教育部(2000)。全國兒童閱讀實施計畫。2005年3月2日,取自
     :http://class.eje.isst.edu.tw/files/ 20000731全國兒童閱讀運動實施計畫.doc
教育部(2004)。焦點三百—全國國民小學兒童閱讀推動計畫。2005年2月2 日,取自:http://reading.chc.edu.tw/threehundred.htm
教育部(2004)。 「全國兒童閱讀計畫」實施成效。2005年10月2日,取自:http://epaper.edu.tw/018/number.htm
張小菁(1996)。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閱讀教學信念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子樟(1997)。作者、文本與讀者-從少年小說談青少年讀者閱讀行為。兒童文學與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張芬芬譯(2005)。Matthew B. Miles 和 A. Michael Huberman 著。質性研究資料分析。台北:雙葉書廊。
張嘉琪(2002)。以認知、自我效能及學習型組識理論探討知識創新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馮永敏 (1988)。立足整體,把握重點,提高讀書教學效率。國教天地,44(6),39。
焦經隆(2003)。女性消費者產品涉入對知覺風險、資訊搜尋及散佈之影響-以『健康食品』為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EMBA)專班,未出版,台南。
曾雪娥(2004)。引導孩子擁有一張經營智慧的悠遊卡——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動兒童深耕閱讀四年計畫。全國新書資訊月刊,64,4-7。
賴士葆(1996)。商學總論。台北市:麥田。
蔡明燁(2005)。2005英國世界讀書日。全國新書資訊月刊,76,41-43。
齊若蘭(2003)。哪個國家學生閱讀能力最強?。載於齊若蘭、游常山、李雪麗等人著,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頁26-37)。台北:天下雜誌出版社。
楊艾俐(2003)。用批判性思考改善不合理。載於齊若蘭、游常山、李雪麗等人著,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頁78-83)。台北:天下雜誌出版社。
楊淑娟(2003)。加拿大及早開啟夢想之窗。載於齊若蘭、游常山、李雪麗等人著,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頁38-45)。台北:天下雜誌出版社。
廖凰伶(2000)。直接教學與全語教學對國中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劉安訓(2003)。台北縣國小推展兒童閱讀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劉芷妘(2005)。美國「別讓孩子落後法」內涵及其評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談麗梅(2002)。兒童閱讀運動中教師推行信念、學校策略與兒童閱讀態度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蕭淑惠(1998)。創新擴散模型之研究─以數據機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二、英文

Arthur, K. E., & Jeffrey, T. F. (1997).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innovations. Philadelphia: The Falmer Press.
Archer, N., & Bryant, P. (2001).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context in learning to read:A direct test of Goodman’s model.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BC.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05). $1.8M for provincial libraries to support literacy. Retrieved Sept 8, 2005, from http://www.achievebc.ca
BC.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05). Letercy. Retrieved Oct 18, 2005, from http://www.bced.gov.bc.ca/literacy
Broek, P.V.D., Young, M., Tzeng, Y., & Linderholm, T. (2004).The landscape model of reading: Inferences and the Online Construction of a Memory Representation. In R.B. Ruddel & N.J. Unrau (Ed.),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 (5th ed.). (pp. 1244-1269).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David, P. A. (1986). Clio and the economy of QWER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5(2), 332-337.
Dundon, E. (2005). Innovation Triangle. Leadership Excellence, 22(3), 16.
Fullan, M. (1993). Change forces probing the depths of educational reform. Philadelphia: The Falmer Press.
Fullan, M. (2001).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3rd ed.).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Fullan, M. (2001). Leading in a culture of chang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Gagne’, R.M. (1985).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and theory of instruction (4th ed.).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Gibson, E. J., & Levin, H. (1975). 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Hall, G.. E., & Hord, S. M. (2001). Implementing change:patterns, principle and potholes.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Miles, M. B., & Huberman, A. M. (199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n expanded sourcebook.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Inc.
Mosteller, F. (1981). Innovation and evaluation. Science, 211, 881-886.
Report of the national reading panel: Teaching children to read reports of the subgroups. Retrieved Sept 15, 2005, from http://156.40.88.3/publications/nrp/report.htm
Reutzel, D. R., & Cooter, Jr. R. B. (1996). Teaching children to read from basals to books (2nd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Rogers, E.M. (2003).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5th ed.). New York: Free Press.
Rogers, E. M., & Kincaid, D. L. (1981). Communication networks: Toward a new paradigm for research. New York: Free Press.
Rogers, E. M., & Seidel, N. (2002). Diffusion of news of the terrorist attacks of September 11, 2001. Prometheus, 20(3), 209-219.
Rosenblatt, L. M. (2004). The transactional theory of reading and writing. In R. B. Ruddel & N. J. Unrau (Ed.),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 (5th ed.). (pp. 1363-1398).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Rubin, D. (1980). The teachers’ handbook of reading / thinking Exercise. NY: Hott, Rinehalt and Winston.
Ruddel, R. B., & Unrau, N. J. (2004).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 (5th ed.).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Ruddel, R. B., & Unrau, N. J. (2004). Reading as a meaning-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reader, the text, and the teacher. In R. B. Ruddel & N. J. Unrau (Ed.).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 (5th ed.). pp. 1462-1521).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Rumelhart, D. E. (2004). 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 In R. B. Ruddel & N. J. Unrau (Ed.).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 (5th ed.). (pp. 1149-1179).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Surry, D. W., & Ely, D. P. (2002). Adoption, diffusion, implement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innovations. In R. Reiser & J.V. Dempsey 
(Ed.). Trends & issu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 (pp. 183-193).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U.S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05). No child left behind. Retrieved Stember 28, 2005, from http://www.ed.gov/nclb/landing.jhtm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