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906200808401800
DOI 10.6846/TKU.2008.00191
論文名稱(中文) 從中共農村土地產權政策看三農問題
論文名稱(英文) Looks at three agricultural questions from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ountryside land property right polic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周志遐
研究生(英文) Jyh-Shya Chou
學號 69527002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6-04
論文頁數 14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潘錫堂
共同指導教授 - 龔春生
委員 - 黃智聰
委員 - 李志強
委員 - 潘錫堂
關鍵字(中) 農民
農村
農業
關鍵字(英) Farmer
countryside
agricultur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國這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是一個擁有了13億人口的大國,農民人口數佔了7億多人。但是,對於這些佔了總人口數近52%的中國農民而言,長期以來卻是得不到中國共產黨或國務院任何政策的實際輔助,而在中國,農村問題如果沒有解決好就等於沒有解決好中國經濟問題,而要解決好農村問題首先,就是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
土地制度乃是一個國家的最根本制度。中共強加給其國人的現行土地制度,雖然比毛澤東時代的全盤黨有化是有所進步,但仍然是畸形而模糊的公私不分,而這個公私不分也就恰好是最有利於權貴階層的既得利益的最大化。它的「公」,讓官權擁有任意處置權,也就是任意侵害國民權益的權力;而它的「私」,讓權貴們的暴富名正言順。 
在嚴重損害民間權益之外,這種土地制度也是農民脫貧和農村穩定的大障礙。在 2005年的八萬多起官民衝突事件,大部份是發生在最基層的鄉村,衝突的誘因又大部份集中於土地權益糾紛。甚至可以說,國土制度保護下的強行土地開發,每一天都在製造著官民衝突,在一切講求穩定的表象之下躁動著無數的微觀不穩定。
基本上導致“三農問題”的根源在哪裏呢?就實際操作上,中共當局是採取迴避了“三農問題”的根本問題,“三農問題”的最終根源是中共獨裁統治下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不改變其制度,列出一大堆改善農村的措施和政策是治標不治本,所以根本不可能從基礎來解決“三農問題”。
中共當局雖然也使用相當大的力量在解決農民的問題上,但是幫助及成效都相當有限,甚至和整體經濟發展相比,仍有不足之處,而中共在所謂經濟改革施政的目標上,長期以來就一直是採取「重工商輕農業」、「重城市輕農村」的經濟策略,農業在整體基本建設投資中所占的比重一向不高,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前,為了要解決因人口暴增而產生嚴重的糧食壓力問題,中共當局雖然也一直在調整相關的土地政策,不但要維持農產品的量以維持人民食物來源,另一方面也是要提高土地利用價值,也希望使中國農民的收入也能有所提高,但在諸多現實面的條件因素下,中共的土地政策也一直沒有使中國農民的生活環境有所提昇,反而創造了一個新名詞、這名詞更也是一個的新現象,這也就是所謂的「三農問題」。
中國大陸是目前世界每人平均耕地面積最少的國家之一,人均耕地只有0.106公頃相當於世界人均耕地的44%。對農業政策的決策者而言,農村土地改革政策的核心,基本上是為解決糧食問題。中共為確保其農業穩定增產糧食之目標,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與管理制度,對中國大陸未來而言絕對是極為重要的農業政策。否則跟隨著中國社會以工業化與城市化的發展,必然會損害到農業的基礎,更進一步的限制中國大陸邁向現代化的進程。本文目的即在探討中共土地政策之變革,並提出適當建言讓大陸農業能夠採取一種現代化、規模化的經營方式。並且希望利用將土地私有化的手段,促成大陸農業的現代化,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有效來釋放農村的剩餘勞動力、提升農民收入,以解決大陸目前的三農問題。
英文摘要
The Chinese this history glorious country, was one has 1,300,000,000 population great nations, the farmer population has occupied more than 700,000,000 people. But, occupied the total population nearly 52% China farmer speaking of these, since long ago was actually cannot obtain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r the State Council any policy actual assistance, but in China, countryside question if has not solved well were equal to has not solved the good Chinese economic problem, but had to solve the good countryside problem first, is must place common people's benefit on the heart.
The land system is a national most basic system.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mposes on its people's present land system, although overall the party has compared to the Mao Zedong time melts has progresses, but still was abnormal and fuzzy making no distinction between what one's own and what belongs to the public, but this makes no distinction between what one's own and what belongs to the public also exactly is most advantageous to the powerful official social stratum vested interest maximization. It male, lets the government authority have the random right of disposal, also is violates the national rights and interests willfully the authority; But it private , lets the powerful official sudden wealth be perfectly justifiable.
Outside the serious harm folk rights and interests, this kind of land system also is the farmer escapes from poverty with the countryside stable big barrier. In 2005 more than 80,000 officials and people conflict event, the major part is occurs in the most basic unit village, the conflict cause major part concentrates in the l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dispute. Even may say that, under the national territory system protection the land development, every one day all is making the officials and people to conflict forcefully, emphasizes under the stable representation in all to move restlessly innumerably microscopic is being unstable.
Basically causes three agricultural questions root in where? On the actual operation in,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uthority is adopted has avoided  three agricultural questions the basic question, three agricultural questions the final root was unde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dictatorship rule political system and the social system, did not change its system, listed a big pile to improve the countryside the measure and the policy is takes stopgap measures does not effect a permanent cure, therefore simply not impossible to solve three agricultural problems from the foundation.
Although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uthority also uses the quite big strength in solves in farmer's problem, but the help and the result quite are all limited, even and the overall economical development compares, still had the deficiency, bu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so-called economic reform administration goal, always was since long ago adopted the heavy industry and commerce light agriculture, the heavy city light countryside the economical strategy, the agriculture the proportion which occupied in the whole capital investment always is not high, but befor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because in order to had to solve the population storm to increase has the serious grain pressure question, although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uthority also continuously in adjustment related agrarian policy, not only had to mainta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The quantity maintains people's food to originate, on the other hand also is must enhance the land utilization value, also hoped enables the Chinese farmer's income also to have the enhancement, but in under many realistic surface condition factors,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agrarian policy also enable the Chinese farmer's living conditions to have the promotion, instead has created a new term, this noun also is a new phenomenon, this also is so-called ‘three agricultural questions’.
Mainland China is one of present world each human of equally cultivated area least countries,
the average per person farming only then 0.106 hectare are equal to the world average person
farming 44%.Speaking of the agricultural policy policy-maker, the countryside land reform
policy core, basically is for solves the grain problem.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for
guarantees goal of its agricultural stable production increase grain, the strict farming
protective measures and the control system, future speaking of mainland China never to
are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olicies.Otherwise with along with the Chinese
society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urbanized development, can harm the agriculture
inevitably the foundation, the further limits mainland China to advance to modernized the
advancement.This article goal namely is discussing transformati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grarian policy, and proposed states opinion suitably enables the mainland
agriculture enough to adopt one kind of modernized, the formalization management way.And
the hope use the privatizing ownership of the land method, facilitates the mainland
agriculture the modernization, in realizes in th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process,
effective releases the countryside the surplus-labor, promotes the farmer to receive,
solves the mainland at present three agricultural problem.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6
第四節  重要名詞解釋‧‧‧‧‧‧‧‧‧7
第二章  文獻分析與理論探討‧‧‧‧‧‧12
第一節  社會主義理論與土地制度轉換‧‧13
第二節  土地政策的基本要求與方式‧‧‧17
第三節  土地改革的理論‧‧‧‧‧‧‧‧20
第四節  研究架構之建立‧‧‧‧‧‧‧‧23
第三章  中共各時期的土地政策‧‧‧‧‧27
第一節  延安時期的土地政策:‧‧‧‧‧30
第二節  內戰時期土地政策:‧‧‧‧‧‧33
第三節  人民公社時期的土地政策‧‧‧‧36
第四節  包產到戶時期的土地政策‧‧‧‧39
第五節  土地承包時期的土地政策‧‧‧‧44
第四章  土地產權及農民稅收之關聯‧‧‧49
第一節  各時期土地政策的稅收狀況‧‧‧52
第二節  農村所得分配與貧困的問題‧‧‧69
第五章  中共土地流轉政策‧‧‧‧‧‧‧74
第一節  土地的公有或私有制‧‧‧‧‧‧75
第二節  土地流轉之論證‧‧‧‧‧‧‧‧83
第三節  土地流轉政策之問題‧‧‧‧‧‧88
第六章  中共農村土地政策之衝突‧‧‧‧95
第一節  土地政策之矛盾‧‧‧‧‧‧‧‧96
第二節  產生農村衝突的現況‧‧‧‧‧‧105
第三節  農民土地產權案例‧‧‧‧‧‧‧114
第七章  解決中共農村土地政策辦法‧‧‧121
第一節  從土地政策方面‧‧‧‧‧‧‧‧122
第二節  從農村稅收方面‧‧‧‧‧‧‧‧131
第三節  從農民收入方面‧‧‧‧‧‧‧‧133
第八章  結論‧‧‧‧‧‧‧‧‧‧‧‧‧136
參考資料‧‧‧‧‧‧‧‧‧‧‧‧‧‧‧141
圖表目錄:
圖2-1   研究架構圖‧‧‧‧‧‧‧‧‧‧26
表3-1   中共各時期土地政策及其內容表‧46-48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一、中文專書
1、于宗先、毛育剛,兩岸農地利用(台北: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93年版)。
2、中國農村經濟編輯部,中國農村經濟(北京:中國農村經濟雜誌社,74年版)。
3、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4、王崑義,城鄉烈變與中共的農村改革:結構、制度與國家(台北:正中書局,85年版)。
5、王良能,中國大陸三農問題概述(北京:唐山出版社,92年11月1日版)。
6、方江山,非制度政治參與-以轉型期中國農民為對象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89年11月版)。
7、尹慶耀,共產主義在中國大陸的實驗(台北:幼獅文化事業,81年2月版)。
8、毛育剛,大陸農業演變之探索(台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89年9月版)。
9、白綱,中國農村問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82年版)。
10、石之瑜,中國大陸的國家與社會(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83年1月版)。
11、白沙洲,中國二等公民:當代農民考察報告(北京:明鏡出版社,90年版)。
12、朱秋霖,中國大陸農村土地制度變革(台北:正中書局,84年版)。
13、朱興農、稀同福、賈德裕,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農民(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88年版)。
14、朱玉湘,中國近代農民問題與農村社會(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86年版)。
15、何高潮,地主、農民、共產黨、社會博亦論分析(北京:牛津大學出版社,86年版)。
16、何貝莉、曾璜,中國農民肖像,九億人的故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93年版)。
17、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有序参與中國農民權益保障(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93年版)。
18、余紅,中國農民工考察(北京:昆崙出版社,93年版)。
19、肖唐鏢,中國鄉村報告-政府治理行為與鄉村建設(北京:學林出版社,85年3月版)。
20、李佑軍,中國的根本問題:九億農民何處去(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89年版)。
21、李昌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94年5月版)。
22、李江、顏波,中國經濟問題報告(台北:經濟日報出版社,88年版)。
23、李英明、張亞中,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89年版)。
24、李少明,中國大陸社會、政治、經濟(台北:桂冠書局,81年版)。
25、阮新邦,當代中國農村研究(上)-理論探索(台北:三民書局,90年11月版)。
26、邵宗海,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台北:華泰書局,86年5月版)。
27、周其仁,中國區域發展差異調查(北京:牛津大學出版社,83年6月版)。
28、吳思,中國頭號農民:陳永貴浮沈錄(台北:新銳出版社,83年版)。
29、吳敏先,中國共產黨和中國農民(東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89年版)。
30、徐笑波,中國農村金融的變革與發展1978-1990(北京:牛津大學出版社,83年版)。
31、孫津,中國農民與中國現代化(北京:中央編譯社,93年版)。
32、許家獻,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台北:三民書局,81年版)。
33、陳桂隸,中國農民調查(北京:大地出版社,93年12月版)。
34、陳建勳,中國大陸農村經濟制度變遷對農業成長之影響(台北:三信文教基金會,85年版)。
35、陳學藝,三農新論當前中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94年5月版)。
36、陳佩華,當代中國農村歷滄桑-毛鄧體制下的陳村(北京:牛津大學出版社,85年出版)。
37、馮爾康、常建華,中國歷史上的農民(北京:馨園文教基金會,87年版)。
38、黃天中、潘錫堂,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82年4月版)。
39、楊幼烱,中國農村問題(台北:民族復興叢刊,77年版)。
40、楊思遠,中國農民工的政治經濟考察(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94年版)。
41、楊善華,當代中國農村研究(下)-實徵調查(台北:三民書局,90年11月出版)。
42、溫鐵軍,三農問題與世紀反思(北京:新知三聯書局,94年7月版)。
43、溫世仁,中國經濟的未來(台北:天下文化遠見雜誌社,92年6月版) 。
44、張厚安,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歷史篇】中國特色的農村政治「鄉鎮村治」的模式(台北:桂冠書局,87年版)。
45、張五岳、李志強、邱坤玄、施哲雄、高輝、翁明賢、陳ㄧ新、陳德昇、曾瑞育、張仕賢、楊景堯、趙春山、魏艾、蔡國裕、趙建民、劉剩驥,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公司,92年9月版)。
46、程介明,中國大陸教育實況(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82年出版)。
47、潘錫堂,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92年10月版)。
48、鄭竹園,大陸政經巨與中國前途(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81年6月版)。
49、韓志榮,農業生產要素價格概論(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 81年11月版)。
50、費孝通,江村經濟-中國農民的生活(台北:中華書局,76年版)。
51、雁鳴,透視中國(北京:台海出版社,89年9月版)。
52、劉佩瓊,中國經濟大趨勢一九九四(台北:遠流出版社,83年5月版)。
53、熊景明,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農村(北京:北京日報出版社,89年5月版)。
54、Richard Evans著/莊勝雄譯,鄧小平傳(台北:希代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5月版)。

二、中文期刊
1、『十五大』以後大陸農業發展走向:兼論兩岸農業交流前景(台北) 
2、大陸農業發展方向與制約(台北)
3、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農村改革之進程(台北)
4、中國大陸農村經濟發展課題(台北)
5、中共糧食問題之研究 (台北)
6、中共農業生產責任制之剖析(台北)
7、中共農業改革的政策評估 (台北)
8、中共農業生產效率與誘因之研討:實例說明 (台北)
9、中共農業改革的評述(台北)
10、中國大陸農地改革政策與問題-回顧與展望(台北)
11、中國大陸農業生產要素價格改革政策與問題(台北)
12、中國大陸蔬菜產業的現況與展望(台北)
13、中國大陸農產品流通制度之變遷(台北)
14、中國大陸農業產業化之內涵、特徵與經營模式(台北)
15、中國大陸糧食政策與問題(台北)
16、中國大陸農業政策與制度變遷之經濟分析(台北)
17、共黨問題研究(台北)
18、社會學研究(北京)
19、洶湧的大陸失地農民問題(台北)
20、展望與探索(台北)
21、當前中共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及其問題(台北)
22、瞭望東方月刊(北京)
23、黨的文獻(北京)

三、中文報紙
1、人民日報(北京)
2、中央日報(台北)
3、文匯報(香港)
4、南方日報(廣州)
5、聯合報(台北)

貳、英文部份
1. Doyle,Alan C:The Distributional Consequences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Russia'sTransition,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2. Lardy,Lowell :Economic Growth and Dist ribution in China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3.Gottschalk,etal:Changing Patters i n the Dist ribution of Economic Welfare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4. David,Ben :Convergence Clubs and Subsistence Economie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lcs,1998).
5.Barro,R.J:Economic Growth in a Cross -country Empirical Study(Massachusetts:The MLI Press,1998).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