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903201712272900
DOI 10.6846/TKU.2017.00300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武警在國家安全中反恐角色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Role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on Anti-terroism in National Secur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1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陳世豪
研究生(英文) shih-hao Chen
學號 79933028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英文
口試日期 2017-01-10
論文頁數 10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高成
委員 - 朱新民
委員 - 汪毓瑋
關鍵字(中) 中共武警
恐怖攻擊
反恐
國家安全
關鍵字(英) China armed police
terrorist attacks
counterterrorism
and national securi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武警為中共軍事武裝力量之一,其任務涵蓋面廣、實質力量大,足以與其他國家的正規部隊相較,被研究者喻為民主國家的「憲兵」。綜觀近年中共鎮壓西藏、新疆分離運動及「法輪功」組織,大部分即由武警負責,為中共穩定內部的主要武力。所以,中共視武警部隊為維穩的主要工具,樹立為社會控制的主體力量,顯示武警除擔負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外;更重要的使命,在維持社會穩定與執行國家經濟建設等任務分配,突顯其在社會控制的角色與功能重要性。
我國目前對中共武警制度的專論尚少,本研究嘗試以武警在中共專責國家安全、社會治安維護,以及維持經建發展等多樣性的角色中,將恐怖主義與行動帶來的破壞國家安全、社會人心動盪,以及破壞經濟成長的建設與環境等多種後果相互搭配,研究中共武警部隊在反恐中所扮演的角色、國內戰略與國際形象,以及未來可能的走向與發展。
中共武警面對恐怖主義,行動皆被要求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及其他公認的國際法準則下,採取堅決打擊的一致立場,並配置彈性的地方權力、地方預警系統的建立及專業權責分工,致其能夠及時調派武警警力進行風險及危險控制。
綜觀中共武警與東協的反恐合作、國家安全中的反恐職能於反恐行動中的反襲擊、反劫持、反爆炸具備創新性的行動模式及籌劃整合,此外高新裝備的有效運用亦在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有助於其在陌生環境條件中能及時的進行現場條件偵知,助於資訊整合及行動指揮。
英文摘要
Armed police is one of the armed forces in China. It has intensive duty and has strong control power. It is similar to the military police in democratic countries. The armed police regards as main force of CCP to stabilize the internal affair. When we look at the recent crackdown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n the separatist movements in both Tibet and Xinjiang and the "Falungong" organization, most of it is un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armed police. Therefore, China regards the Armed Police Force as a crucial tool for maintaining stability and establishing the main force for control. It shows that the armed police are responsible for maintaining national security.
So far study of China Armed police is few. This study attempts to use the role of armed police in the CCP's role in national security, social order and maintenance, and the maintenance of diversit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errorism, and the destruc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social unrest and destruction of economic growth. Consequently, to study the role of the China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in the counterterrorism, the domestic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image, and possible development and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find out when armed police faced terrorism, all their behaviors are asked under the principle of United Nations Charter and Norms of international law. Also, combined with the flexible local authorities, establishment of alarm system and the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the armed police can be sent in time to control the danger.

Moreover, this paper shows the counterterrorism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hina Armed police and ASEAN, the innovative mode of action and planning integration for counterterrorism in anti-attack, anti-hijacking, anti-explosion. In addition, the effective use of high-tech equipment plays a key role in helping them to detect the conditions in unfamiliar environment immediately. And this also helps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action comman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中文提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文獻探討	5
第三節、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17
第四節、研究架構	19
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20
第二章 國際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	21
第一節、國際情勢與恐怖主義之發展	21
第二節、911後國際反恐策略	25
第三節、中共面臨的恐怖主義威脅	30
第四節、小結	36
第三章 中共人民武警制度與沿革剖析	39
第一節、武警制度之沿革	39
第二節、武警編制與功能	48
第三節、武警之反恐思考	51
第四節、小結	55
第四章 中共反恐策略與武警反恐作為	58
第一節、中共的反恐策略制定之分析	58
第二節、中共反恐法治與國安機制建構	62
第三節、中共武警反恐的編制與指揮	65
第四節、中共武警反恐的主要任務	69
第五節、小結	75
第五章 中共武警反恐合作成果與挑戰	76
第一節、武警反恐的國際參與:上海合作組織	76
第二節、新疆、西藏地區武警反恐作為	80
第三節、武警參與奧運反恐實踐	86
第四節、小結	93
第六章 結論	95
第一節、研究發現	95
第二節、研究結論	96
參考文獻	 10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	專書
中國公安辭典編審委員會主編,中國公安辭典(北京:群眾出版社,1999年9月1版)。
丹尼‧羅伊(Denny Roy)著,周茂林譯,《崛起:中共與區域安全》(Return of the Dragon:Rising China and Regional Security)(臺北:國防部政務辦公室,2015年11月)
王法安,《中國和平發展中的強軍戰略》(北京市:解放軍出版社,2013年1月)。
王起全、金龙哲、向衍荪,〈大型公共活動風險控制〉,高全喜 主編、談火生、袁賀 執行主編,《大國策:通向大國之路的中國策 全球視野中的公共安全》(北京市: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7月)。
王崑義,〈中共的反恐認知與作為〉,賴宗男 主編,《2005年解放軍研究論壇彙編》(桃園:國防大學戰略研究中心,2005年)。
王榮周,《反恐怖作戰概論》(北京市: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11月)。
王銀梅,《社會穩定及預警機制研究》(北京市:法律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
王鳳鳴、夏洪志、李慧智,《反恐戰法》(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
王曉成,〈公共危機全球化趨勢〉,高全喜 主編、談火生、袁賀 執行主編,《大國策:通向大國之路的中國策 全球視野中的公共安全》(北京市: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7月)。
甘浩森(David Marriott)、雷霆(Karl Lacroix)著,謝佩妏譯,《中國無法偉大的50個理由》(Fault Lines on the of China:50 Reasons Why China May Never Be Great)(新北市:左岸文化事業,2009年7月)。
甘浩森(David Marriott)、賴大衛(David Lai)、施道安(Andrew Scobell)著,顏永銘譯,《超越臺海─臺灣問題外的解放軍任務》(Beyond the Strait:PLA Missions other than Taiwan)(桃園縣:國防大學,2010年12月)。
甘浩森(Roy Kamphausen)、雷霆(David lai)、譚納(Traavis Tanner)著,黃文啟譯,《從實踐中學習共軍的境內外訓練》(Learning by Doing The PLA Trains at Home and Abroad)(臺北:國防部政務辦公室,2013年11月)。
吉承勳,《透析中國崛起之和平戰略:從臺灣出發、結合全球視野的企業家第一手觀察》(臺北市:上奇時代,2012年10月)。
朱浤源,《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1999年)。
李湛軍,《恐怖主義與國際治理》(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年)。
李學昌,《中國人民共和國事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汪毓瑋,《國際重要恐怖活動與各國反恐作為大事紀》(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2006年7月)。
阮傳勝,《恐怖主義犯罪研究》(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臺北:聯經出版,1997年)。
林國炯,《聯合國世紀風雲論中國國家安全與統一》(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2012年4月)。
侯昭原,(後京奧時代中共對台政策與我因應之道)《全球戰略觀察》(臺北市: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2008年10月)。10
威廉.陶(William T. Tow),《亞大戰略關條:尋求整合安全(Asia-Pacific Strategic Relations Seeking Convergent Security)》(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2003年)。9
洪陸訓,《武裝力量與社會》(臺北:麥田,1999年)。8
約翰馬丁(John R. Martin)編,《擊潰恐佈主義:戰略分析(Defeating Terrorism: Strategic Issue Analyses)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2003年)。9
胡聯合,《第三隻眼看恐怖主義》(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胡聯合,《當代世界恐怖主義與對策》(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年)。9
胡聯合、胡鞍鋼、何勝紅、過勇,《中國當代社會穩定問題報告》(北京市:紅旗出版社,2009年8月)。
范明強,《社會學視野中的恐怖主義》(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8
夏保成、張平吾,《公共安全管理概論》(臺北市:臺灣警察學術研究基金會,2011年1月)。10
息中朝,《武警部隊軍事訓練學》(北京市: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年4月)。
馬大正,《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一新疆穩定問題的觀察與思考》(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
馬振坤,《解放軍新聞分析》(臺北市:國防大學政戰學院,2007年12月)。
高哲翰、蔡衡、邱伯浩、蘇育平,《中國人民武裝警察大解構》(臺北:揚智,2003年)。10
張雅君,〈上海合作組織反恐實踐的困境與前景〉,邱稔壤 主編、柯玉枝 副主編《國際反恐與亞太情勢》(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4年) 。11
許伊娜、馬燕冰,〈恐怖主義的危害〉,閻學通、金德湘,《東亞的和平與安全》(北京市:時事出版社,2005年8月)。11
陳明傳,〈國土安全的新發展〉,陳明傳、蕭銘慶、曾偉文、駱平沂,《國土安全專論》(臺北市:五南圖書,2013年3月)。
陳青田、黃立夫,〈國境與社會安全〉,喬金鷗 主編、陳子平、陳青田、歐崇亞、戴政龍、劉秋苓、廖天威、黃壽耀、黃立夫,《非傳統安全概論》(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2011年9月)。10
喬納森.巴克(Jonathan Barker)著,張舜芬譯,《誰是恐怖主義-當恐怖份子遇上反恐戰爭》(The No-Nonsense Guide to Terrorism)(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5月)
楊暉,《反恐新論》(北京市: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10月)。
葛東升,《國家安全戰略論》(北京市: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年7月)。
葛倫特.休斯(Geraint Hughes)著,顏永銘譯,《軍隊在反恐行動中所扮演的角色:自由民主國家的案例與意涵》(桃園縣:國防大學,2011年12月)。
靳娟娟、金天義,《新疆邊防管理與邊防建設》(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4月)。
劉成軍、劉源主編,《新中國國防和軍隊60年》(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劉承宗,《恐怖主義現勢分析》(台北:天空數位圖書,2009年)。
劉漢太,《為了至高利益:中國打擊東突報告》(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
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臺北市:揚智文化,2003年11月)。
談鋒,《安全預警 關注中國面臨的緊要問題》(北京市:經濟日報出版社,2004年3月)。
鄭守華,《反恐怖作戰研究》(北京市: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5月)。
憲兵學校,《各國憲兵制度簡介》(台北縣:憲兵學校,2006年12月)
閻學通、金德湘 主編,《東亞的和平與安全》(北京市:時事出版社,2005年8月)。
羅伯特(Robert K.Yin)著,尚榮安譯,《個案研究》(臺北:弘智文化,2001年)。
黨高明、陳定國,《中國武警傳奇》(濟南市:黃河出版社,2000年)。
龔傑,《人民武警》(北京:軍事學院出版社,1985年)。

 
(二)	學術性期刊論文
王士彬,〈習進平視察武警部隊特種警察學院並為獵鷹突擊隊授旗〉,《中國武警》(北京),2014年第4期,頁1。
王成新,〈少數民族暴動問題挑戰中國國防戰略〉,《漢和防務評論》(香港),2008年7月,頁7。
王伯頎,〈各國反恐制度之探討-兼論我國憲兵於反恐工作的定位〉,《憲兵半年刊》,第76期,2013年5月,頁8-17。
王迎春,〈加強武警部隊反恐能力建設的思考〉,《公安大學學報》,第4卷,2002年,頁121。
王湧正,《中共反恐外交的實踐與成效之分析》,《國防雜誌95年精選集》(桃園),第21卷第2期,95年,頁303。
王說,〈現代恐怖主義及反恐對策探悉〉,《遼寧警專學報》,第6卷第61期,2005年,頁12。
王鵬程,〈中國大陸反恐戰略之研究(2001年-2015年)〉,《憲兵半年刊》,第82期,2016年6月,頁1-21。
王鵬程,〈美國反恐戰略下中共的因應策略(2001-2015)〉,《憲兵半年刊》,第83期,2016年12月,頁42-61。
王鵬程,〈恐怖主義與美國反恐政策之研究〉,《憲兵半年刊》,第80期,2015年6月,頁1-24。
呂正芳,〈獨狼式恐怖攻擊發展之芻議〉,《憲兵半年刊》,第81期,2015年12月,頁1-22。
李泓明、劉郁翔,〈中國大陸武裝警察部隊的維穩工作-以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為例〉,《憲兵半年刊》,第82期,2016年6月,頁45-56。
李建昇,〈近代恐怖主義活動的發展與對全球安全之影響〉,《憲兵半年刊》,第81期,2015年12月,頁46-65。
汪 毓 瑋,〈中國大陸強化反恐作為之探討〉,《亞太和平月刊》,第6卷第4期2014年4月,頁9。
屈耀倫,〈中共新疆地區恐怖活動犯罪現狀及應對策略〉,《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35卷第2期,2015年3月,頁83-85。
林佳玲,〈共軍在北京奧運期間反核生化恐怖作為探討〉,《中共研究》,第42卷第9期,2008年9月,頁95-96。
林佳玲,〈武警12項奧運安保任務〉,《中共研究》,第42卷第8期,2008年8月,頁124-125。
林泰和,〈國際恐怖主義的資金流動〉,《問題與研究》,第50卷第1期,2011 年3月,頁 100。
邱伯浩,〈中共武警角色之解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3頁,2007年,頁34-56。
邱伯浩,〈從中共國家安全觀探討武警軍事性角色之變遷〉,《憲兵半年刊》,第61期,2005年9月,頁7。
邱伯浩、童義宏,〈中共武警在其國家安全中的角色分析〉,《復興崗學報》,第81期,2004年,頁77-100。
孫壯志,淺析21世紀中亞地區的安全格局,《東歐中亞研究》,第3卷,2002年,頁31-54。
展望與探索編輯部,中共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組織、職掌與功能,展望與探索,第 2 卷第 12 期( 新北市: 法務部調查局:2004年12月),頁106。
徐逢宗、王剛,〈浦江衛士五環情–上海總隊備戰奧運安保訓練紀實〉,《中國武警》(北京),2008年第4期,頁29。
高昱生,〈中共近三年「和平使命」軍演之戰略意涵研析〉,《陸軍學術雙月刊》,第549期,2016年10月,頁59-70。
高哲翰、李亞明,〈從社會結構變遷看中共武警之發展〉,《中國大陸研究》,第39卷第8期,1996年,頁21-42。
高哲翰、邱伯浩,〈中共武警公安部隊在內部控制之角色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7卷第4期,2007年,頁13-42。
張中勇,〈美國反制國際恐怖主義的決策運作〉,《美國月刊》,第4卷第8期,1999 年,頁23-24。
張中勇,〈國際恐怖主義的演變與發展〉,《戰略與國際研究季刊》,第4卷第1期,2002年,頁8。
張復華,〈政治制度研究方法之檢討〉,《問題與研究》,2004年第36期第9卷,頁27-36。
張琪閔,〈中共對應新疆暴力恐怖攻擊事件之作為探討〉,《陸軍學術雙月刊》,第538期,2014年12月,頁84-101。
梁玉春,〈淺析影響新疆穩定的國際因素〉,《喀什師範學院學報(喀什)》,第24卷第2期,2003年3月,頁2。
梁秀波,〈武裝警察理論研究〉,《武警學院學報》,第20卷第4期,2004年,頁44-67。
莊文忠,<制度的研究:『新制度論』觀點的比較與『後現代制度論』的發展>,《理論與政策》,2001年第16期第4卷,頁15-44。
陳萬榮,〈掌握社會控制的中共武警角色分析〉,《憲兵半年刊》,第67期,2008年9月,頁4-19
陳靜,〈當前國際恐怖主義的新發展及反恐對策〉,《東北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7卷第,2期2005年3月,頁122-125。
陸鋼,〈反恐,國安委責無旁貸〉,《社會觀察》,第 4 期,2014 年,頁 8。
彭正中,〈後冷戰時期恐怖主義發展對國家安全的影響與省思〉,《國防雜誌95年精選集》(桃園),第21卷第1期,95年 月,頁283。
曾祥穎,〈中共陸軍未來發展之研究〉,《陸軍學術雙月刊》,第536期,2014年8月,頁19-34。
曾祥穎,〈社群網路對作戰之影響─以恐怖主義與反恐作戰為例〉,《陸軍學術雙月刊》,第548期,2016年8月,頁4-21。
虞義輝,〈非傳統威脅對國家安全之挑戰〉,《憲兵半年刊》,第76期,2013年5月,頁52-65。
雷立明,〈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發展歷程與思考〉,《軍事歷史》,第3期,2001年,頁33-59。
劉世林,〈從馬列『專政』策略看中共人民警察的角色〉,《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6卷第3期,1991年,頁1-15。
劉怡璇,〈中共推動上海合作組織軍事合作探析〉,《中共研究》,第46卷第9期,2012年9月,頁65。
劉秋苓,〈從「維穩」到「維權」:對近期中國大陸反恐防暴行動之觀察〉,《憲兵半年刊》,第81期,2015年12月,頁66-78。
蔡裕明,〈反恐與維穩:新疆恐怖攻擊事件與近來中共反恐作為之研究〉,《戰略與評估》,第五卷第三期,2014年9月,頁80-81。
羅冰,〈中共反恐防暴總動員–公安武警擴編二十五萬 五十萬民兵將上崗〉,《爭鳴》(香港),2014年6月,頁8。
羅冰,〈全國黨政機關緊急防襲–中央奧運領導組連忙召開會議強調平安第一〉,《爭鳴》(香港),2008年8月,頁7。

 
(三)	研討會論文
王高成,〈恐怖主義對當前國際關係的影響〉,《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暨實務座談會論文集》,2005年,頁17。
李若菊,〈中國反恐的國際視角分析〉,《第八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2012年,頁119-123。
汪毓瑋,〈中國大陸強化反恐作為之探討〉,《第九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暨實務座談會論文集》,2013年,頁166-167。
施子中,〈中共反恐情勢與未來發展〉,《第二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暨實務座談會論文集》,2006年,頁93。
徐飛彪,〈恐怖主義與「北京奧運」安保〉,《第五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暨實務研討會》,2009年,頁6。
董立文,〈中國反恐問題的迷霧〉,《台北論壇》,2014年,頁3。
趙秉志,《海峽兩岸反恐立法之比較》,《第五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2009年,頁49-60。
劉國福,〈反恐怖主義與中國大陸出入境管理法的應對〉,《第八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暨實務座談會論文集》,2012年,頁103-118。
潘光,〈全球反恐形勢與中國的反恐國際合作〉,李英明 主編,《第三屆兩岸遠景論壇「全球化趨勢下的反恐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3年11月),頁24。
賴俊帆、吳泰儒、王順民。〈制度連續還是制度斷裂〉,臺灣社會福利學會2013年會暨「特色發展、和平紅利、地方充權」國際學術研討會,2013年5月9-11日,金門:國立金門大學。
謝奕旭,〈非傳統安全威脅下的中共軍力現代化-意圖與真相〉,馬振坤 等著,《2010「中共軍力現代化」國際研討會學術論文輯》(臺北市: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2010年12月),頁201。

 
(四)	學位論文
李鴻璋,《中共武警經濟建設角色之研究》,銘傳大學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陳萬榮,《從社會控制探討中共武警的角色與功能》,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劉益彰,《中國反恐戰略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蔡衡,〈中共人民武裝警察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五)網頁資料
中國全國人大通過《反恐怖主義法》《BBC中文網》,2015年12月28日,http://www.storm.mg/article/76911。
BBC中文網,〈透視中國:新疆民族暴力事件和中外輿論分歧〉,2013年7月10日,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indepth/2013/07/130709_china_watch_xinjiang_uyghur,瀏覽時間:2016年12月。
人民綱,「新挑戰、新觀念  國際反恐鬥爭和中國的政策」。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3586/20020207/664590.html
人民綱,「溫家寶總理出席東協商業與投資峰會並發表演講」。http://www.people.com.cn/BIG5/shizheng/1024/2121579.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主席令第三十六號)〉,中央政府門戶網站,www.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政府白皮書《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http://www.mod.gov.cn/affair/book.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要求加強打擊網路恐怖主義〉, 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ce/ceun/chn/zgylhg/jjalh/alhzh/fk/t1109883.htm。
叶靖斯,〈中國全國人大通過「反恐怖主義法」〉,BBC中文網,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5/12/151227_china_anti_terror_law。
泰國世界日報,〈新疆恐怖攻擊 至少27人死〉,2016年2月10日,http://www.udnbkk.com/article-64161-1.html,瀏覽時間:2016年12月。
鄒春霞,30秒控制「恐怖分子」,4000米高原投送兵力,武警反恐作戰,2016年8月24日,https://kknews.cc/military/lrv352.html。
 
二、英文部分
Babbie, E. Social Research Method. NY: McGraw Hill. 2003.
Eisenhardt, K. Theory Building from Ca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0(1): 25-32. 2007.
Giddens, A. Nation-State and Violence. Cambridge: Press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1987.
Harvey, D. The New Imperiali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Immergut, E. The Theoretical Core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s and Society 26(1): 5-34.1998
Record, J. Bounding the Global War on Terrorism. Washington D. C.: U. S. Army War College Press. 2003.
Scobell, Andrew and Larry Wortzel. Civil-military Change in China: Elites, lnstitutes, and ldeas afterthe 16th Party Congress. Washington, D. C.: Strategic Studies lnstitute, U.S. Army War College. 2004.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