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902200914414500
DOI 10.6846/TKU.2009.00204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政治繼承之研究-從江澤民到胡錦濤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China Communist Party politics inherits - from Jiang, Ze-min to Hu, Jin-tao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1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連斐璠
研究生(英文) Fei-Fan Lien
學號 79527020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1-09
論文頁數 12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潘錫堂
共同指導教授 - 龔春生
委員 - 張世熒
委員 - 鄭乃文
關鍵字(中) 政治繼承
權力轉移
制度化
關鍵字(英) political inheritance
the transfer of power
institutionalized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對於共產黨而言,政治領袖權力的轉移往往會造成激烈的政治鬥爭,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安定,中共亦是如此。由於沒有一套有效的領袖甄拔機制,加上權力接班的過程具高度人治色彩、非制度化和不確定性,因此,中共的政治繼承充滿坎坷與不安。本論文主要目的在研究探討中共後鄧時代的政治繼承,檢析從江澤民時代一直到胡錦濤掌政後政治繼承與政治發展的情形,並歸納其政治繼承制度的變遷。希望透過系統化的研究,能更深入瞭解中共政治體系的發展過程與互動模式,宏觀地對中共政治繼承之原則與概念有所解釋,並進一步微觀對其政治繼承之具體措施進行說明。且對於中共未來政局的可能演變,試圖提出客觀的預測與評估,希望對學術界中大陸問題研究領域及兩岸關係,能提供建議及參酌。
本篇研究分為六個章節,首章為緒論,第二章及第三章就中共的憲政體制、權力結構與中共的黨政關係,來探討中共試圖經由制度化的政治運作與「黨政分開」的精神來避免因政治繼承所引發的政治衝突,第四章與第五章分別就江澤民與胡錦濤時期的政治運作,以了解其二人取得並鞏固權力之背景及過程,第六章結論即以前五章為基礎,歸納研究發現和後續研究之方向。
研究發現,從江澤民政治繼承的過程中,鄧小平全力為江澤民權力鞏固鋪路,加上因政策路線明確,中共權力繼承機制慢慢走向制度化,中央領導班底逐步朝年輕化、專業化的目標前進。而後從胡錦濤政治繼承的過程也可以察覺,中共接班機制的制度雖仍有人質色彩,但在可見的未來裡將更加成熟。研究中亦發現「集體領導」與「菁英政治」為中共目前最穩定的權力維持模式,中共今後的領導班子將會以年輕化、專業化、技術化為取向,經由權力接班機制進行有計畫的培植,政治繼承制度將會越來越明確,並繼續朝制度化規範前進。
英文摘要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the political leaders of the transfer of power often leads to fierce political struggle that affects the entire country's stability, is also the case with the Chinese Communists. The absence of an effective leader selection mechanism, coupled with the power to take over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 with a high degree of color, non-institutionalized and uncertainties, therefore, China's political succession is full of frustrations and uncertainty.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study the Chinese Communists in the post-Deng era of political inheritance, analysis from Jiang, Ze-min to Hu, Jin-tao's era after the political succession to exercise administrativ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ase, and summed up his political inheritance system changes.  The hope by systematization's research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interaction model, the Macroscopic to the principles of China's political succession and the concept of an explanation, and further their political inheritance of the micro-specific measures are described. Communist China Council for the future and the possibility of evolution, trying to make an objective prediction and assessment, in the hope that the issue of the academic fields of study in the mainland China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can provide suggestions and ligh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for the Introduction, Chapter II and Chapter III, the PRC's constitutional system, the power structure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government relations, to explor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attempt by the political operation and "separation of party and government "to avoid the spirit of political succession triggered by political conflict, Chapter IV and Chapter V,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Jiang, Ze-min and Hu, Jin-tao's political opera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two powers to obtain and consolidate the background and process, that is, Chapter VI Conclusion previous Chapters V, based on induction and follow-up study found that the direction of research.
The study found that from Jiang, Ze-min,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succession, Deng, Xiao-ping to Jiang, Ze-min to pave the way to consolidate power, coupled with a clear policy lin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ower gradually towards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succession mechanism, the central leadership team evolving into a younger, professional goal. Hu, Jin-tao and then from the political process of succession can also be realized that the Chinese Communist regime succession mechanism, 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hostages color, but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will be more sophisticated. Study also found that "collective leadership" and "political elite" as the PRC is currently the most stable power to maintain the model, the CPC will be the future leadership to younger, professional, technical as the orientation, through the power of succession mechanism has accrued cultivated painting, political inheritance system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clear, and to continue to move forward towards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norm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9
第四節   基本概念的界定  …………………………………11
第五節   研究架構……………………………………………20
  
第二章 中共的憲政體制與權力結構…………………………23
  第一節  中共1982年新憲法 ………………………………25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的中央機構……………………………28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的存在價值與轉變方向………………35
  第四節 小結…………………………………………………37

第三章 中共的黨政關係………………………………………38
  第一節 中共國家的中央機構………………………………38
  第二節 黨政間的權力關係…………………………………46
  第三節 黨在實際運作中所扮演的角色……………………53
  第四節 小結…………………………………………………64

 第四章 江澤民時期的政治運作 ……………………………65
  第一節 江澤民權力繼承的概況……………………………65
  第二節 江澤民「十四大」報告內容分析…………………76
  第三節 江澤民「十五大」報告內容分析…………………81
  第四節 江澤民「十六大」權力交接後的人事改組………84
  第五節 小結…………………………………………………87

第五章 胡錦濤時期的政治運作………………………………88
  第一節 胡錦濤權力繼承的概況……………………………88
  第二節 胡錦濤掌握權力的過程……………………………94
  第三節 胡錦濤權力鞏固的挑戰……………………………97
  第四節 胡錦濤「十七大」報告內容分析  ………………106
  第五節 小結…………………………………………………113

第六章 結論  …………………………………………………115
  第一節	研究發現……………………………………………115
  第二節	後續研究……………………………………………116

參 考 書 目 ……………………………………………………118

圖表目錄

表目錄

表3-1中共黨政重要職務的權力演變…………………………45

表3-2華國鋒、江澤民、胡錦濤之權力接班歷程比較………63

表5-1 江澤民與胡錦濤政治繼承比較表 ……………………105


圖目錄

圖1-1 概念架構圖………………………………………………20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目
(一)專書
1. 1995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95)。
2. 1999中共年報(台北:中共雜誌研究社,1999年)。
3. Flemming Christiansen and Shirin M. Rai著,黃烈修、潘兆民合譯,中國政治與社會(Chinese Politics and Society : An Introduction)(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1999年9月)。
4. 丁學良,共產主義後與中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
5. 丁樹範主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12月)。
6. 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
8. 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9. 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0. 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1. 中島嶺雄,中國的悲劇(台北:中央日報出版社,1990)。
12. 中國共產黨黨章,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82年9月6日通過(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87)。
13.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編,執政黨建設十人談(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1)。
14. 中共中央黨校編,中共中央黨校報告選集(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
15. 中國共產黨黨章,第十四大全國代表大會部分修改於1992年十月十八日通過(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4月)。
16. 尹慶耀,蘇維埃帝國的消亡(台北:五南,1994年6月)。
17. 任慧文,中南海跨世紀領導層(台北:遠景出版社,1998)。
18. 文思詠、任知初,胡錦濤傳(香港:明鏡出版社,2002)。
19. 王維澄、李連仲著,闊步走向21世紀的中國(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
20. 王德祥、徐炳,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註釋(北京:群眾出版社,1984)。
21. 史景遷,追尋現代中國-從共產主義到市場經濟(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1)
22. 田宏茂、朱雲漢、張鐵志、林葦芸編譯,江澤民的歷史考卷(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
23. 李壽初,中國政府制度(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
24. 任德厚,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7月)。
25. 任慧文編著,中南海跨世記領導層(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1998)。
26. 朱浤源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0年)。
27. 朱新民,1978-1990中共政治體制的改革研究(台北:永然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1)。
28. 朱鋒,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釋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29. 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要(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
30. 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劉軍寧譯,第三波—20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聯書局,1998)。
31. 吳玉山,共產世界的變遷----四個共黨政權的比較(台北:東大出版社,1995)。
32. 吳玉山,俄羅斯轉型1992-1999:一個政治經濟分析(台北:五南書局,2000年6月)。
33. 吳玉山,遠離社會主義—中國大陸、蘇聯和波蘭的經濟轉型(台北:正中書局,1996年)。
34. 吳庚,韋伯的政治理論及其哲學基礎(台北:聯經出版社,1993)。
35. 吳家安編,中共政治發展(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4)。
36. 吳國光,逐鹿十五大(台北:遠景出版社,1997)。
37. 吳國光編,國家、市場與社會(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
38.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7月)。
39. 李穎編,從一大到十六大(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40. 李鐵映,論民主(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8月)。
41. 邢廣程,蘇聯高層決策70年-從列寧到戈爾巴喬夫(第五分冊)(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
42. 周讜,二十世紀中國政治(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
43. 宗海人,第四代(香港:明鏡出版社,2002)。
44. 易君博著,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9月)。
45. 林尚立,中國共產黨執政方略,第1版(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46. 林長盛主編,解放軍的現況與未來(台北:桂冠出版社,1993)。
47. 林嘉誠、朱浤源編著,政治學辭典(台北:五南圖書,1994年3月)。
48. 施哲雄主編,發現當代中國(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49. 洪路訓,軍事政治學(台北:五南書局,2003)。
50. 胡偉,政府過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51. 陸鏗,胡耀邦訪問記(香港:百姓文化事業,1985年)。
52. 凌志軍,變化:1990-2002年中國實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53. 孫達成等著,鄧小平-中國新時期的總設計師(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54. 翁松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論文集(續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7)。
55. 高長,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台北:五南書局,2002)。
56. 寇建文,中共精英政治的演變:制度化與權力轉移1978-2004 (台北,五南,2005年1月)
57. 康曉光,權力的轉移──轉型時期中國權力格局的變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58. 高新,中國黨政軍中央領導層(香港:明鏡出版社,2001)。
59. 高新,江澤民的幕僚(香港:明鏡出版社,1996)。
60. 康照祥,中國權力遊戲(台北: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2002)。
61. 張立榮,中外行政制度比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62. 張立榮,論有中國特色的國家行政制度(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63. 張鑫,中國法制之現況及改革(香港:明報出版社,1989)。
64. 陳一諮,中國:十年改革與八九民運-北京六四屠殺的背後(台北:聯經出版社,1990)。
65. 陳永發,中共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出版社,1996)。
66. 陳德昇、寇健文,中共「十六大」政治菁英甄補之研究-兼論中共對台人事佈局與取向專案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2003年3月)。
67. 陳鴻瑜,政治發展理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1月)。
68. 景杉,中國共產黨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1991)。
69. 馮秋婷等主編,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探析(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
70. 黃炎東,政黨政治與民主憲政(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
71. 新時期黨的建設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72. 楊中美,江澤民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6)。
73. 楊文甫,鄧小平傳(治國篇)(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3年11月)。
74. 楊海蛟主編,新中國政治學的回顧與展望(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
75. 溫樂群,鄧小平與當代中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76. 葉自成,俄羅斯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1997)。
77. 葛永光,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年8月)。
78. 趙建民,當代中共分析(台北:五南,1997年7月)。
79. 齊墨編,新威權主義:對中國大陸未來命運的論爭(台北:唐山出版社,1991年10月)。
80. 劉軍寧,權力現象(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6月)。
81. 劉烈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構,(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8年)。
82. 劉智峰,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問題報告(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9)。
83. 鄭必堅等編,鄧小平理論基本問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
84. 鄭永年,朱鎔基新政:中國改革的新模式(八方文化,1999)。
85. 鄭永年,政治漸進主義(台北:吉弘資訊,2000)。
86. 鄭宇碩,胡錦濤的時代(台北:遠景基金會出版社,2004)。
87. 鄧小平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88. 鄧小平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初版社,1993)。
89. 黎安友,蛻變中的中國:政經變遷與民主化契機(台北:麥田初版社,2002)。
90. 閻學通、孫學峰著,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91. 戴維‧米勒、韋農‧波格丹諾編,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6月)。
92. 謝慶奎主編,當代中國政府(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
93. 鍾倫納著,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4月)。
94. 韓文甫,鄧小平傳(台北:時報出版社,1993)。
95. 魏艾主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市場轉型(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96. 蘇希勝編,毛澤東軍隊政治建設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初版社,1993)。
97. 蘇嘉宏,派系模式與中共政治研究(台北:永然文化出版,1992年8月)。

(二)期刊
1. 丁望,「中共第十六屆領導層的佈局與生態」,投資中國,2002年,頁16-17。
2. 丁樹範,「1990年代以來的中國黨軍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2期,2003年,頁57-78。
3. 中國大陸研究小組,「江澤民晉升十九員上將」,中國大陸研究,第37卷第7期,1994年,頁1-2。
4. 中國大陸研究編輯室,「評析中共的「國防法」」,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4期,1997年,頁4-5。
5. 包淳亮,「江澤民在十六大全面退休的可能與挑戰」,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10期,2000年,頁91-95。
6. 包淳亮,「江核心的建立:職務分配模式的觀點」,中國事務季刊,第1期,2002年,頁92-108。
7. 包淳亮,「論中共權力接班的制度化-從十五大喬石退休談起」,東亞季刊,第32卷第2期,2001年,頁75-92。
8. 包淳亮,「當代中共權力繼承的制度限制」,東亞季刊,第33卷第1期,2002年,頁25-36。
9. 包淳亮,「威權體制下的經濟發展與政治穩定—從吳玉山的综合模型出發」,東亞季刊,第33卷第3期,2002年,頁43-60。
10.平可夫,「「槍指揮黨」浮出水面」,亞洲週刊,第十七卷二十期,2003年2 月,頁14-15。
11.申明民,「中國的代際政治」,當代中國研究,第4期,2001年。(http://www.chinayj.net/StubArticle.asp?issue=010402&totle=75)。
12.任知初,「胡錦濤之權力基礎、決策來源與個人形象」,中國戰略,第2期,2004年,頁31-40。
13.成天運,「毛的政治繼承與華鄧鬥爭」,共黨問題研究,第8卷第1期,1982年1月,頁48-52。
14.江迅,「江澤民明年三月卸任中央軍委主席」,亞洲週刊,第十六卷四十八期。2002年。
15.吳仁傑,「中共權力繼承機制探討與展望」,中共研究,第39卷第3期,2005年3月,頁44-65。
16.宋任窮,「認真解決組織工作面臨的新課題」,紅旗文稿,第16期,1980年8月,頁2-3。
17.李久義,「鄧小平南巡講話剖析」,共黨問題研究,第18卷第5期,1992年,頁3-5。
18.沈明室,「中共權力繼承與軍隊角色」,東亞季刊,第27卷第3期,1995年,頁45-46。
19.易陽生,「中共探索權力繼承新體制」,廣角鏡月刊,2002年9月,頁14-17。
20.原鍾,「十六大前的軍頭大換班」,開放雜誌,4月號,2002年,頁16-17。
21.寇健文,「政治繼承與共黨政權結構穩定性的比較研究」,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3期,2000年,頁57-74。
22.寇健文,「中共「幹部年輕化與政治繼承」」,亞洲週刊,2002年。
23.寇健文,「胡錦濤七一講話與江、胡兩人的權力態勢」,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9期,2003年,頁1-4。
24.寇建文,「中共菁英政治的研究途徑與發展」,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第3期,2004年,頁5~7。
25.康曉光,「中國:改革時代的政治發展與政治穩定」,當代中國研究,第78期,2002年,頁29-59。
26.許行,「從江到胡的統治危機-胡錦濤在後極權時期的困境」,開放雜誌,第214期,2004年,頁50-52。
27.郭錫碬,「江核心權力結構面臨挑戰」,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2期,1997年,頁4-7。
28.陳小平,「現代中國憲政主義的興起及其面臨的主要問題」,中國事務季刊,第6期,2001年,頁38-39。
29.陶東風,「改革開放與後社會主義轉型—讀《轉型的中國》」,中國書評,第4期,1995年3月,頁132-133。
30.楊春貴,「關於深入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幾個問題」,中共中央黨校報告選集,第4期(1996年10月)
31.楊開煌,「中共新領導班子對台政策之展望」,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第十期,2001年,頁5-14。
32.黃榮嶽,「共軍訂頒「軍事法規軍事規章條例」-「依法治軍」與「軍事力法」的辯證關係」,中共研究,第37卷第5期,2007年,頁24-26。
33.熊自健,「中共公開選拔領導幹部評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第1期,2004年12月,頁63-80。
34.趙建民,「中共『十四大』的權力構想」,政治學報,1992年,頁241- 259。
35.趙建民,「黨國體制下黨與立法機構關係的若干思考─中國大陸個案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9期,1999年9月,頁13-25。
36.蔡學儀,「解析中共新領導人胡錦濤」,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6期,2003年,頁94-104。
37.曉羽,「元老們為何選中江澤民」,鏡報月刊,7月號,1989年。
38.穆望,「中南海高層鬥爭真相」,鏡報月刊,6月號,1989年6月。
39.龍飛,「析中共現階段省級政府機構改革」,中共研究,第34卷第5期,2000年,頁20-32。
40.羅冰,「中共高層三派系角力」,爭鳴雜誌,第309期,2003年,頁8-9。

(三)報紙
1.人民日報(北京)
2.人民日報(海外版)
3.中國時報(台北)
4.文匯報(香港) 

(四)網站資料
1.中國評論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
3.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

二、英文書目
(一)專書
1. Brown ,Archie. “The Power of 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PUS ,’’ in T.H. Rigby, Archie Brown and Peter Reddaway ed. Authority, Power and Policy in the USSR(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83).
2. Brzezinski ,Zbigniew. The Grand Failure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 1990).
3. Duverger Maurice , Party Politics Pressure Groups (New York: Thomas Y. Crowell Company Inc.)
4. Haggard, Stephan and Kaufman ,Robert R. “Institutions and Ecoomic Adjustment,” in Stephan Haggard and Robert R. Kaufman , eds. The Politics of Economic Adjustment (Princeton ,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2).
5. Lieberthal, Kenneth G.. “The Fragmented Authoritarianism : Model and Its limitation”,Bureaucracy , Poli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in Post-Mao China , Kenneth G. Lieberthal & David M. Lampton e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s, 1992).  
6. Oi ,Jean. State and Peasant in Contemporary China :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Village Government (Berkerl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
7. Pierson Christopher. Socialism after Communism( Cambridge : Polity Press , 1995)
8. Schattschneider ,E.E. The Struggle for Party Government (University of Maryland , 1948).
9. Shambaugh David , “The Dynamics of Elite Politics during the Jiang Era” , China Journal , No.45(January 2001)
10. Shirk ,Susan L. The Political Logic of Economics Reform in China , (Berkerly ,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11. Walder ,Andrew G.. “The Quite Revolution form within : Economic Reform as a Source of Political Decline ,” in Andrew G. walder , ed. The Waging of Communist state : Economic Origins of Political Decline in China and Hungary( Berkel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1995).
 
(二)期刊
1. Meyer Aldred G. ,“Communism and Leadership ”, Studies in Comparative , Vol.16 , No.3(Autumn,1983) , pp.61-65.
2. Shambaugh David , “The Dynamics of Elite Politics during the Jiang Era” , The China Journal , No.45(January 2001) , pp.67-72.
3. Tiewes Frederick C. , “ Politics at the ‘core’ : The Politics Circumstance of Mao Zedong , Deng Xiaoping and Jiang Zeming” , China Infirmation , Vol.xv , No.1, pp.1-25.
4. Unger Jonathan and Chan Anita , “China , Corporatism , and the East Asia Model,”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 , 1995, No.33, pp.29-53.
5. Pye Lucian W., “Jiang Zemin’s Style of Rule: Go For Stablity, Monopolize Power And Settle For Limited Effectiveness,” The China Journal, No. 45, January, 2001 , pp.45-46.
6. Lam Willy Wo-Lap , ”Stability at the expense of reform?”, China Brief , Volume 2. Issue 8, April 11, 2002,pp.2-9.
7. Ji You , “Jiang Zemig’s Command of the Military” ,The China Journal , No.45, 2001, pp.131-140.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