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808201210535900
DOI 10.6846/TKU.2012.00314
論文名稱(中文) 中國與日本佛教造像藝術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influence of China on the Buddha sculpture art in Jap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2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上原一明
研究生(英文) Uehara Kazuaki
學號 892000315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6-08
論文頁數 18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馬銘浩
委員 - 馬銘浩
委員 - 劉福田
委員 - 俞美霞
委員 - 張炳煌
委員 - 崔成宗
關鍵字(中) 日本佛教
佛教造像
佛教藝術
鑒真和尚
關鍵字(英) Japanese Buddhist
Buddha sculpture art
Buddhist Art
Jianzhen(鑒真)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文化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文化交流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它不受民族、地域等限制,以禮尚往來的方式,豐富文化內涵,表現文化價值,實現文化自身的轉變。中國與日本因為地理上鄰近的關係,自古便相互交流,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進行文化、宗教、商業貿易等活動,使日本形成了以漢文化為中心的新文化。
隋文帝開皇二十年(600),日本初派使者到中國留學,往後二百五十年間,透過來中國的使節、留學生、學問僧,隋唐兩代的文化大量傳入日本。其中最受重視的就是佛教,當時日本聖德太子派遣隋使吸收中華文化,藉由日本佛教提升日本的文化水準並且以國政改革為目的,此後佛教象徵著統治者的政治權力,另一方面也提升為日本的精神文化。
日本文化受到中國佛教、思想等高度的薰染,發展成自身獨特的文化。本論文舉出佛教信仰中視覺性的造型物─佛像,以日本飛鳥時代至天平時代間的佛教造像為例,與中國佛像對照,舉出中國自南北朝時代開始,經隋、唐兩代,以至各個時代的佛教造像,觀察其特色之處,依地域分別分析佛教造像素材、技術等其他因素,以多面向的角度去從事考察,討論中國與日本佛教造像藝術之關係。
英文摘要
China and Japan are both in the east of the Eurasia. Because of geographical proximity, the culture exchanges began since ancient times. Culture is the common wealth of mankind. Cultural exchange is not only the driving force of human progress, but an inevitable trend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t is not confine to ethnic, geographic and other restrictions. Culture exchanges in the reciprocal and cooperative ways.  Japan is China's neighbors.  There are many envoys, returned students between the regions. They give impetus to interflow in religion, commercial and trade activities. Japan has formed a new culture with Chinese culture as the center.
Japan start to send envoys to China in Sui Dynasty Kai Huang Two decades (A.D 600). The next two hundred and fifty decades, the envoys, returned students and monks kept bringing back Chinese culture from Sui and Tang dynasty.  The most important in these exchanges was Buddhist.  Mikado Shotoku sent envoys to absorbing Chinese culture. By the Japanese Buddhist improved the standard of Japanese culture and reformed national policy for purpose. Since then the Buddhist symbol of the political power of the rulers. The other hand, Buddhist interfused into Japan'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The influenced of Chinese Buddhist and ideologies on Japanese culture were immeasurable.  It developed into a unique culture.  The paper cited the visual sculptures in the Buddhist faith-- Buddha sculptures. Compare Buddha sculptures In Japan which be made From the Asuka period to Tempyo period with Buddha sculptures In China that be made in Wei, Jin, Northern, Southern, Sui and Tang dynasty. Further, observe its characteristics, analyzing the source materials, technology and other factors. From different point of views to investigate The art of Buddha sculptur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中國與日本的文化關係……………………………………………1
一、中國與日本的文化交流……………………………………………1
二、日本佛教的傳入與發展……………………………………………3
三、佛教與日本文化……………………………………………………6
第二節、研究動機與研究方法………………………………………………7
一、研究動機……………………………………………………………7
二、前人研究……………………………………………………………10
三、研究方法……………………………………………………………11
第二章、佛教的東漸與佛像表現…………………………………………………14
第一節、印度之佛教藝術……………………………………………………14
一、印度佛教遺跡造型表現……………………………………………14
二、印度石窟寺院造型表現……………………………………………20
三、佛陀人像表現考察…………………………………………………23
第二節、中國佛教藝術之發展………………………………………………28
一、佛教東傳……………………………………………………………28
二、佛教造像……………………………………………………………30
第三章、南北朝的佛教及其造像…………………………………………………36
第一節、北涼的石窟與佛教造像……………………………………………36
第二節、北魏的佛教及其造像………………………………………………41
一、北魏的金銅佛………………………………………………………42
二、北魏敦煌石窟與毘沙門天像………………………………………47
三、北魏的石窟與造像…………………………………………………50
第三節、南朝的佛教及其造像………………………………………………56
一、南朝的金銅和石雕造像……………………………………………58
二、南北朝佛像衣式……………………………………………………63
第四節、北魏「太和式」佛像對日本的影響………………………………65
第四章、隋唐的佛教及其造像……………………………………………………69
第一節、隋唐的佛教藝術……………………………………………………69
一、佛教繪畫藝術………………………………………………………69
二、佛教造像藝術………………………………………………………71
第二節、隋唐兩代的佛教與造像……………………………………………72
一、隋文帝、煬帝時期的佛教與造像…………………………………72
二、唐高祖、太宗時期的佛教與造像…………………………………76
第三節、雲門石窟與駝山石窟造像…………………………………………78
第四節、陝西石窟造像………………………………………………………79
第五節、唐代佛教諸事例……………………………………………………83
一、玄奘法師的大雁塔及貢佛…………………………………………83
二、武周時代的佛教與造像……………………………………………85
三、日本僧侶円仁遭遇之會昌法難……………………………………87
第六節、隋唐的佛像統計……………………………………………………90
第五章、朝鮮三國與日本遣使時期之佛教造像…………………………………93
第一節、朝鮮三國的佛教傳布………………………………………………93
一、高句麗之佛教傳布…………………………………………………93
二、百濟之佛教傳布……………………………………………………98
三、統一前的新羅佛教傳布……………………………………………103
四、花郎與半跏思惟像…………………………………………………107
五、統一後的新羅佛教造像……………………………………………110
第二節、日本佛教文化之接受情況…………………………………………112
一、源自朝鮮半島的佛教文化…………………………………………112
二、遣隋使時期之佛教造像……………………………………………114
三、遣唐使時期之佛教造像……………………………………………116
第三節、日本法隆寺佛像風格………………………………………………123
ㄧ、飛鳥時代的佛像藝術………………………………………………123
二、白鳳時代的佛像藝術………………………………………………128
三、天平時代的佛像藝術………………………………………………131
第六章、鑒真東渡對日本佛教的影響……………………………………………133
第一節、鑒真與佛教在日本傳布……………………………………………134
第二節、鑒真東渡及其傳入物………………………………………………140
一、壇像…………………………………………………………………140
二、泥塑…………………………………………………………………145
第三節、鑒真和尚坐像「乾漆夾紵」………………………………………148
第四節、鑒真對日本佛教雕刻的影響………………………………………153
第五節、鑒真對日本文化的影響……………………………………………157
第七章、結論………………………………………………………………………161
第一節、佛教造像塑材………………………………………………………161
一、念誦像與造像………………………………………………………161
二、青銅器與金銅佛……………………………………………………168
第二節、佛教造像感之造型論………………………………………………171
一、日本佛教造像感之造型論…………………………………………171
二、中國佛教造像感之造型論…………………………………………173
三、北魏雲岡石窟所見之造型感………………………………………175
第三節、佛教造像感接受狀況與創造性……………………………………177
參考書目……………………………………………………………………………180

【圖版目錄】
圖1:	玉依姬命像………………………………………………………………9
圖2:	印度山齊的佛塔塔門……………………………………………………15
圖3:	印度山齊…………………………………………………………………16
圖4:	山齊的塔門浮雕…………………………………………………………17
圖5:	修復中的山齊第1塔佛教墳墓…………………………………………18
圖6:	山齊第1塔佛教墳墓内釋迦像…………………………………………18
圖7:	布達加亞的佛足石………………………………………………………19
圖8:	阿占塔石窟寺院…………………………………………………………21
圖9:	愛羅拉開拉薩寺石窟寺院………………………………………………22
圖10:	犍陀羅風格的菩薩立像…………………………………………………24
圖11:	笈多風格的雕像…………………………………………………………27
圖12:	雲岡石窟石佛之一………………………………………………………34
圖13:	雲岡石窟石佛之二………………………………………………………34
圖14:	北魏交腳彌勒菩薩………………………………………………………37
圖15:	灰泥製的佛像頭部………………………………………………………40
圖16:	普貴造彌勒佛鎏金銅像…………………………………………………44
圖17:	釋迦牟尼佛鎏金銅像……………………………………………………46
圖18:	兜跋毘沙門天像…………………………………………………………48
圖19:	釋迦牟尼石像造像………………………………………………………54
圖20:	印度卡修拉荷的造像群…………………………………………………55
圖21:	隋代南方風格的菩薩立像………………………………………………58
圖22:	銅鍍金釋迦牟尼佛坐像…………………………………………………59
圖23:	南朝梁金銅佛立像………………………………………………………60
圖24:	金銅彌勒佛坐像…………………………………………………………60
圖25:	南朝齊棲霞山無量壽佛像………………………………………………61
圖26:	南朝齊棲霞山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61
圖27:	南朝齊維衛尊像…………………………………………………………62
圖28:	南朝梁釋迦牟尼佛立像…………………………………………………63
圖29:	南朝梁侯朗佛教造像立像………………………………………………64
圖30:	南朝梁石雕佛立像………………………………………………………65
圖31:	南朝梁鄱陽王世子石雕佛立像…………………………………………65
圖32:	兜跋毘沙門天像…………………………………………………………77
圖33:	彬縣大佛寺大佛…………………………………………………………80
圖34:	慈善寺南窟南壁坐佛……………………………………………………82
圖35:	龍門奉先寺盧舎那佛……………………………………………………86
圖36:	北魏交腳菩薩坐像………………………………………………………95
圖37:	鞠智城跡出土的百濟佛像………………………………………………100
圖38:	鄒廣壽造思惟菩薩石像…………………………………………………109
圖39:	廣隆寺彌勒菩薩半跏像…………………………………………………110
圖40:	韓國德壽宮美術館彌勒菩薩半跏像……………………………………110
圖41:	飛鳥寺釋迦如來像………………………………………………………115
圖42:	法隆寺釋迦三尊像………………………………………………………115
圖43:	舊山田寺佛頭像…………………………………………………………118
圖44:	唐招提寺金堂内…………………………………………………………119
圖45:	法隆寺金堂釋迦三尊像…………………………………………………127
圖46:	百濟觀音像………………………………………………………………128
圖47:	阿彌陀三尊像……………………………………………………………130
圖48:	文殊菩薩坐像……………………………………………………………132
圖49:	法隆寺觀音菩薩立像……………………………………………………144
圖50:	山口神福寺十一面觀音立像……………………………………………145
圖51:	唐招提寺鑒真和尚坐像…………………………………………………151
圖52:	唐招提寺藥師如來立像…………………………………………………152
圖53:	傳眾寶王菩薩……………………………………………………………155
圖54:	秦始皇帝陵1號兵馬俑坑………………………………………………163
圖55:	三彩羅漢坐像……………………………………………………………164
圖56: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侍女木俑…………………………………………166
圖57:	宋代觀音菩薩坐像………………………………………………………168
圖58:	秦陵銅車馬1號車………………………………………………………169
圖59:	秦陵銅車馬2號車………………………………………………………169
圖60:	雲崗第6窟法柱東壁……………………………………………………176
【表格目錄】
表1、	隋唐時代佛教數字統計表………………………………………………90
表2、	佛教在高句麗的傳布表…………………………………………………96
表3、	佛教在百濟的傳布表……………………………………………………101
表4、	統一前的新羅佛教傳布表………………………………………………104
表5、	遣隋使年表………………………………………………………………120
表6、	遣唐使年表………………………………………………………………121
表7、	鑒真上貢物品一覽表……………………………………………………141
表8、	鑒真東渡傳來物一覽表…………………………………………………145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文獻
【專書】(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列)
1.	范壽康編,《中國哲學史鋼要》,臺北,台灣開明書店,1964年。
2.	沈以正著,《敦煌藝術》,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
3.	湯用彤著,《隋唐佛教史稿》,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4.	唐君毅,《唐君毅全集卷12》,《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
5.	梁思成著,《中國雕塑史》,臺南,名文書局,1987年。
6.	馬銘浩著,《唐代社會與元白文學集團關係之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7.	潘桂明著,《中國的佛教》,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8.	吳焯著,《佛教東傳與中國佛教藝術》,臺北,淑馨出版社,1994年。
9.	張懿仁著,《金銀紙藝術》,台灣苗栗縣政府,1996年。
10.	季崇建,《千年佛雕史》,臺北,藝術圖書公司,1997年。
11.	李再鈐編,《中國佛雕塑》(上),台灣國立歴史博物館,1998年。
12.	吉元昭治・陳昱審訂,《台灣寺廟藥籤研究:道教醫方與民間療術》,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13.	李淞編,《陝西佛教藝術》,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99年。
14.	【日】真人元開著,汪向榮校注:《唐大和上東征傳》,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15.	錢穆著,《中國思想史》,臺北,蘭臺出版社,2001年。
16.	黄永川著,《中國佛雕藝術》,國立故宮博物院,2002年。
17.	【日】末木文美士著,涂玉盞譯:《日本佛教史》,臺北,商周出版社,2002年。
18.	謝宗榮著,《臺灣傳統宗教藝術》,臺北,晨星出版社,2003年。
19.	朱宗宙著,《鑒真與揚州漆器》,《紀念鑒真東渡文集》摘編,2003年。
20.	馬徳著,《敦煌石窟営造史導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3年。
21.	梁思成著,《佛像的歷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年。
22.	梁明院校注,《唐大和上東征傳校注》,揚州,廣陵書社,2010年。
【單篇論文】(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列)
1.	李玉珉,〈河北早期的佛教造像-十六國和北魏時期〉,《故客和學術季刊》,第11卷第4期,1993年。
2.	郭天祥,〈鑒真對日本佛教文化的影響〉,《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第4期,1996年。
3.	古正美,〈北涼佛教與北魏太武帝發展佛教意識形態的歷程〉,《中華佛學學報》,第13期,2000年。
4.	梁麗玲,〈賢愚經在敦煌的流傳與發展〉,《中華佛學研究》,第5期,2001年。
5.	楊際開,〈鑒真、朱舜水與東亞文明〉,《鵝湖月刊》,第30卷第5期第305,2004年。
6.	王勇,〈鑒真東渡與書籍之路〉,《鄭州大學學報》,第40卷第5期,2007年。
7.	王勇,〈鑒真東渡動機諸說批判〉,《揚州大學學報》,第13卷第4期,2009年。
8.	何志國,〈印度佛像初傳中國的階段性與各階段的傳承性〉,《江蘇大學學報》,第11卷第4期,2009年。
9.	潘暢和、李海濤,〈佛教在高句麗、百濟和新羅的傳播足跡考〉,《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2卷第1期,2009年。
10.	趙秀娟,〈略論歷史與文學中的鑒真形像-兼及日本入唐僧群像解讀〉,《揚州大學學報》,第14卷第2期,2010年。
11.	劉鵬、張洪,〈淺析北魏時期山東佛教造像藝術〉,《合肥學院學報》,第28卷第6期,2011年。
12.	羅玲,〈從草堂佛教到護國佛教-論佛教傳入日本的社會條件〉,《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第11卷第3期,2011年。
13.	劉鵬,〈北朝青州地區佛教造像藝術本土化探析〉,《唐山師範學院學報》,第34卷第1期,2012年。
二、日文文獻
【專書】(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列)
1.	加藤咄堂,《仏教とはなんぞや》,大東出版社,1926年。
2.	坂井犀水,《日本木彫史 日本文化史叢書③》,清教社,1929年。
3.	関野貞,《寧楽時代の彫刻》,出自《天平の文化(上)》,山本地栄編,朝日新聞社,1942年。
4.	松本文三郎,《東洋の古代彫刻》,創元社,1943年。
5.	望月信成,《日本上代の彫刻》,創元社,1943年。
6.	奥山錦洞,《日本書道史 日本文化史叢書②》,清教社,1943年。
7.	鎌倉芳太郎,《東洋の彫刻》大雅堂,1943年。
8.	石田茂作,《鑒真和上と奈良朝仏教》,《唐招提寺》,後藤茂樹編,角川書店 1955年。
9.	小林剛,《唐招提寺の彫刻》,《唐招提寺》,後藤茂樹編,角川書店,1955年。
10.	窪徳忠,《庚申信仰》,山川出版社,1956年。
11.	杉村勇造,《中国の美術》,創元社,1958年。
12.	久野健,《日本の彫刻》,吉川弘文館,1959年。
13.	江坂輝彌,《土偶》,校倉書房,1960年。
14.	安藤更生,《奈良美術研究》,校倉書房,1962年。
15.	佐和隆研,《日本の仏像》,至文堂,1963年。
16.	福永光司,《荘子》,中央公論新社,1964年。
17.	貝塚茂樹,《中国の歴史》,岩波書店,1964年。
18.	長廣敏雄,《雲岡と龍門》,中央公論美術出版,1964年。
19.	望月信成、佐和隆研、梅原猛,《仏像 心とかたち》,日本放送出版協会,1965年。
20.	渡辺照宏編,《思想の歴史(4) 仏教の東漸と道教》,平凡社,1965年。
21.	佐藤雅彦,《中国の土偶》,美術出版社,1965年。
22.	水尾比呂志,《日本宗教造形論》美術出版社,1966年。
23.	野間清六,《飛鳥・白鳳・天平の美術》,至文堂,1966年。
24.	小林剛,《日本の彫刻―歴世の名工を追って―》,至文堂,1966年。
25.	森克己,《遣唐使》,至文堂,1966年。
26.	竹内敏雄,《現代芸術の美学》,東京大学出版会,1967年。
27.	安藤更生,《鑒真和尚》,吉川弘文館,1967年。
28.	小野勝年《総説 請来美術》,大塚工芸社,1967年。
29.	上原昭一編,《日本の美術 飛鳥・白鳳彫刻》,至文堂,1968年。
30.	金沢誠、岩浅農也、小倉芳彦,《世界史の新研究》,洛陽社,1969年。
31.	曽根原俊吉郎,《貞治の石仏》,講談社,1969年。
32.	毛利久,《日本仏像彫刻史の研究》,法蔵館,1970年。
33.	丸山尚一,《生きている仏像たち-日本彫刻風土論,1970年。
34.	水尾比呂志,《日本美術史》,筑摩書房,1970年。
35.	窪徳忠編,《沖縄の社会と習俗》,東京大学出版会,1970年。
36.	中村元,《原始仏教》,日本放送協会,1970年。
37.	窪徳忠,《沖縄の習俗と信仰―中国との比較研究―》,東京大学出版会,1971年。
38.	町田甲一,《日本古代彫刻史概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1971年。
39.	曽根原俊吉郎,《太良兵衛の石仏》,講談社,1971年。
40.	長谷川松治譯,《菊と刀》,社会思想社,1972年。
41.	上田正昭,《鑒真和上とその時代》,《唐招提寺》,森本孝順監修,毎日新聞社,1973年。
42.	倉田文作,《唐招提寺の諸尊》,《唐招提寺》,森本孝順監修,毎日新聞社,1973年。
43.	吉川幸次郎、黒川洋一,《中国文学史》,岩波書店,1974年。
44.	渡辺照宏,《仏教》,岩波書店,1974年。
45.	司馬遼太郎、鷲尾隆輝,《古寺巡礼 京都 大東寺》,淡交社,1976年。
46.	森三樹三郎,《中国思想史》(上)、(下),第三文明社,1978年。
47.	斉藤孝,《日本古代と唐風文化》,創元社,1978年。
48.	フリッチョフ・カプラ,《タオ自然学》,工作舎,1979年。
49.	久野健,《古代朝鮮佛と飛鳥佛》,山川出版社 1979年。
50.	宇野哲人,《中国思想》,講談社,1980年。
51.	窪徳忠,《中国文化と南島》,第一書房,1981年。
52.	江上波夫編,《遣唐使時代の日本と中国》,小学館,1982年。
53.	西岡常一、小原二郎,《法隆寺を支えた木》,日本放送出版協会,1983年。
54.	講座敦煌4,《敦煌と中国道教》,大東出版社,1983年。
55.	田島淳譯,《秦始皇帝》河出書房新社,1985年。
56.	田村圓澄著,《古代朝鮮と日本仏教》,講談社,1985年。
57.	松長有慶,《密教・コスモスとマンダラ》,日本放送協会,1985年。
58.	高木豊,坂輪宣敬,《如来-信仰と造形-》,東京美術,1987年。
59.	福永光司,《中国の哲学・宗教・芸術》,人文書院,1988年。
60.	佐伯有清,《円仁》,吉川弘文館,1989年。
61.	吳主恵,《漢民族の研究-中国人のルーツ》,マルジュ社,1989年。
62.	《法隆寺とシルクロード仏教文化》,法隆寺,1989年。
63.	松濤弘道,《世界の葬式》,新潮社,1991年。
64.	松浦正昭,《壇像 白檀仏から日本の木彫仏へ》,奈良国立博物館,1991年。
65.	辻惟雄監修,カラー版《日本美術史》,美術出版社,1991年。
66.	伊藤隆寿著,《中国仏教の批判的研究》,大蔵出版,1992年。
67.	金谷治,《中国思想を考える》,中央公論新社,1993年。
68.	田村圓澄著,《飛鳥・白鳳仏教史》(上),,吉川弘文館,1994年。
69.	今泉恂之介,《兵馬俑と始皇帝》,新潮社,1995年。
70.	瀬尾信藏,《老子 よく生きるための81章》,社会思想社,1996年。
71.	石川純一,《宗教世界地図》,新潮社,1997年。
72.	水野敬三郎,《横浜・龍華寺で発見された天平の乾漆像》,有隣第380号,有隣堂,1999年。
73.	東野治之著《遣唐使船 東アジアのなかで》,朝日新聞社,1999年。
74.	新川登亀男,《道教をめぐる攻防》,大修館書店,1999年。
75.	《週刊ユネスコ世界遺産》No.83,講談社,2002年。
76.	福永光司、千田稔、高橋徹,《日本の道教遺跡を歩く》,朝日新聞社,2003年。
77.	坂出祥伸,《道教とはなにか》,中央公論新社,2005年。
78.	ジョセフ・A・アドラー,《中国の宗教》,春秋社,2005年。
79.	上原一明,《美術表現における文学性》,淡江大学社会と文学学術研討會論叢 2008年。
【單篇論文】(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列)
1.	町田甲一,〈鑒真和上の来朝と唐招提寺の彫刻〉,《唐招提寺の彫刻に関する研究-1》,国華社,1963年。
2.	小野勝年,〈鑒真とその周辺〉,《仏教芸術》,毎日新聞社,1964年。
3.	松島健,〈奈良朝僧侶肖像彫刻試論—鑒真像と行信像〉,《仏教芸術》,毎日新聞社,1988年。
4.	李迎久,〈真に関する一考察:その日本への影響を中心として〉,慶應義塾大学,1995年。
5.	井上一稔,〈鑒真和上像をめぐって〉,《文化史学》,文化史学会,1999年。
6.	曽根正人,〈日本仏教に於ける沙弥像の原点—鑒真門下法進の沙弥像〉,《神道古典研究所紀要7》,2001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