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808201000544000
DOI 10.6846/TKU.2010.01221
論文名稱(中文) 兩岸人員往來的疫病風險管理~SARS及H1N1經驗的解析與借鏡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isk Management of Diseases caused by Cross-strait Personnel Exchanges~The analysis and lesson from SARS and H1N1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張錦豪
研究生(英文) Jing Hau Jang
學號 69727011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6-15
論文頁數 16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明通
指導教授 - 黃介正
委員 - 劉德勳
委員 - 張五岳
委員 - 郭建中
關鍵字(中) SARS
H1N1
風險管理
危機處理
關鍵字(英) SARS
H1N1
risk managemen
Crisis Managemen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所設定的風險管理計畫目標,就是有效管理兩岸人民往來的疫病風險。以2003年之SARS 事件及2009年H1N1防疫經驗為基礎,運用「國際專案管理學會」所建立的風險管理結構,以及危機管理大師邱強所建立的危機管理的系統,建立一套兩岸人員往來的疫病風險架構。

為此,必先進行兩岸人員往來可能發生疫病的風險判定,設定危機場景的想像後計算危機發生機率,然後隨時偵測可能的風險先兆,萬一發生了必須迅速進行矯正。當然有可能矯正無效,風險真的發生變成危機,就必須啟動危機處理的應變計畫,以降低損害的程度,甚至能夠迅速復原,這些都是風險管理計畫所設定的目標與操作步驟。

本研究發現從2003年發生SARS以來:1、中國隱匿疫情仍是最大風險變數;2、傳染病偵測須掌握國際脈動;3、邊境檢疫效果仍然有限;4、兩岸風險管理意識不足;5、台灣的指揮系統常受政治干擾;6、中國仍以政治掛帥;7、疫情防治著重國際合作;8、跨部門合作的重要性;9、自製疫苗是長久之計;10、危機動員須展現魄力。

最後本研究建議政府能從以下幾個部分著手:1、建立整合型風險管理系統;2、建立風險管理的標準作業流程;3、危機的應變機制規劃與啟動時機;4、透明有效精確的風險溝通;5、強化偵測,加強國際合作;6、生技產業的推動;7、提昇危機意識與公民意識;8、中國應調整面對疫情的態度;9、加強兩岸疫情通報合作;10、共同成立生物醫學中心。
英文摘要
The target of the risk management project set by this research is to manage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risk of people cross-straits effectively. Based on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experience of SARS affair in 2003 and H1N1 in 2009, applying the risk management structure built up by"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and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built up by the master Chiu Qiang, this research aims to establish the structur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risk of people cross-strai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ily advanced to go cross-straits personnel's contacts to probably take place the risk of plague to judge, the imagination of the scene of the enactment crisis behind calculate the probability of the crisis occurrence, then detect possible risk omen at any time, in case that took place have to be quickly carry on correcting. Certainly correcting probably is invalid, the risk true occurrence becomes a crisis, have to initiate the contingency project of crisis processing, the degree of the since low damage, even can quickly recover, all of these are the target and operation steps that the risk management project sets.

Hereunder are some findings after SARS in 2003:1, it’s still the biggest risk variable that epidemic situation concealed by China ;2, it’s necessary to seize the international circumstances for detec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3, the effect of the frontier medical inspection is still limited;4, the shortage of the risk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of cross-straits;5, the commanding system of Taiwan is often subjected to political interference;6, the politics consideration is still the priority in China ;7, the epidemic situation prevention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8, the importance of cross-departments cooperation;9, the self-made vaccine is a permanent arrangement;10, the crisis mobilization must show energetic.

Finally,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e authorities to undertake the followings :1, to build up an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system;2, to establish the standard process of risk management;3, to plan the emergency measure of crisis and master suitable starting point;4, the transparent, effective and accurate risk communication;5, to enhance the detection of epidemic disease and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6, to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industry;7, to promote the consciousness crisis and citizen;8, China should adjust the attitude of handling epidemic situation;9, to strengthen the epidemic notification system of cross-straits;10, to establish cross-straits biomedicine center together.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0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03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04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分析架構--------------------------------- 15
第一節 概念界定---------------------------------------- 15
第二節 理論基礎---------------------------------------- 19
第三節 研究分析架構------------------------------------ 25
第四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2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29

第三章 SARS經驗的解析------------------------------------- 31
第一節 SARS事件的發展始末----------------------------- 31
第二節 風險的界定與判定-------------------------------- 35
第三節 風險應變計畫:預防、偵測與矯正------------------ 47
第四節 風險的監測與控制-------------------------------- 61

第四章 H1N1經驗的解析------------------------------------- 70
第一節 H1N1事件的發展始末------------------------------ 70
第二節 風險的界定與判定-------------------------------- 74
第三節 風險應變計畫:預防、偵測與矯正------------------ 85
第四節 風險的監測與控制-------------------------------- 106

第五章 兩岸人民往來的疫病風險管理計畫--------------------- 111
第一節 風險管理計畫目標-------------------------------- 112
第二節 風險的界定與判定-------------------------------- 115
第三節 風險轉成危機場景想定---------------------------- 123
第四節 危機發生機率與高風險群-------------------------- 127
第五節 風險應變計畫------------------------------------ 134
第六節 風險的監測與控制-------------------------------- 148


第六章 結論----------------------------------------------- 15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53
第二節 研究展望---------------------------------------- 157

參考文獻-------------------------------------------------- 162


圖目錄
圖2-1  風險管理架構圖------------------------------------- 25
圖4-1  桃園國際機場因應H1N1邊境檢疫作戰------------------ 88
圖4-2  台灣 H1N1 新型流感國際監測及發布流程--------------- 93
圖4-3  台灣檢疫相關措施演進------------------------------- 98     
圖5-1  演習編組架構圖------------------------------------- 150





























表目錄
 
表3-1  我國疾管局SARS防治動員分級-----------------------~  35
表3-2  SARS A級階段對臺灣的風險研判----------------------- 36
表3-3  SARS B級階段對臺灣的風險研判----------------------- 38
表3-4  SARS C級階段對臺灣的風險研判----------------------- 40
表3-5  SARS後疫情時代階段對臺灣的風險研判----------------- 44
表3-6  教育部公佈校園發生SARS疫情停課標準---------------- 60
表4-1  H1N1新舊疫情分級對照表----------------------------- 71
表4-2  H1N1 A級階段對臺灣的風險研判----------------------- 75
表4-3  H1N1 B級階段對臺灣的風險研判----------------------- 77
表4-4  H1N1 C級階段對臺灣的風險研判----------------------- 79
表4-5  H1N1後疫情時代階段對臺灣的風險研判----------------- 82
表4-6  國內H1N1新型流感確定病例來源比較表---------------- 96
表4-7  4至6月每日國際港埠檢疫統計資料------------------- 100
表5-1  2009年大陸甲乙類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死亡统計表---- 113
表5-2  2009年大陸丙類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死亡统計表------ 114
表5-3  兩岸人民往來疫病的風險研判------------------------- 115
表5-4  兩岸人民往來疫病危機場景想定----------------------- 123
表5-5  中國衛生部公佈禽流感病例統計表--------------------- 128
表5-6  大陸禽流感疫情侵入台灣的情勢SWOT分數-------------- 130
表5-7  兩岸人民往來的疫病風險係數排名--------------------- 133
表5-8  國內無禽類疫情之風險溝通--------------------------- 145
表5-9  國內發生禽類疫情之風險溝通------------------------- 146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論文
林康年,「論危機管理機制-以台灣抗SARS經驗為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所。2004)。
宋玟萱,「危機管理-台灣SARS個案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2004)。
郭宥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組織架構與權責分工模式之探討-以颱洪複合性災害為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建築與都市防災研究所,2009)
劉懿玲,「新加坡與臺灣SARS 疫情危機管理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6)。
蕭依珊,「中國大陸與台灣危機管理之比較—以 SARS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2008)。
二、專書
上海大學SARS 與中國社會課題組,《SARS 與中國社會》,(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
丘昌泰,「台灣因應SARS 危機的問題與經驗」,陳德昇主編《兩岸危機管理—SARS 經驗、教訓與比較》,(台北: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2005)。
朱延智,《危機處理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幼獅文化,2000)。
朱愛群,《危機管理》,(台北:五南圖書,2002)。
邱強口述,張慧英採訪撰述,《危機處理聖經》,(台北:天下遠見出版社,2001)。
高耀潔,《血災10000封信-中國愛滋病氾濫實錄》,(香港:開放出版,2009 年 10月)。
陳德昇,《兩岸危機管理—SARS經驗、教訓與比較》,(台北:晶典文化,2005)。
張榮豐,「2003,從危機管理的角度看SARS 防疫應變計畫」,張金堅主編抗SARS 戰役醫院總動員,(台北:合記出版,2003)。
詹中原,《危機管理—個案分析》,(台北:神州圖書,2003)。
詹中原,《危機管理—理論架構》,(台北:聯經,2004)。
管中閔,「SARS疫情對2003年台灣經濟之影響」,《2003,春之煞》中央研究院科學教育推動委員會主編,(台北:聯經出版社)。
三、期刊
丁學良,「應對SARS 危機的三種機制:強制、法制、弱制」,發表於「兩岸SARS危機管理:經驗、教訓與比較」研討會(台北:台北市兩岸經貿文教交流協會,2003年11月29~30日)。
金傳春,「新型H1N1流感的防疫策略與國際合作」,臺灣民主季刊六卷,二期,(2009年6月)。
周玉民等著,「因應2009年流感大流行第一波疫情之國內外應變措施綜論」,疫情報導二十五卷,八期,(2009年8月25日)。
周桂田,「科學專業主義的治理問題-SARS、H1N1、Dioxin、BSE、Melamine的管制科學與文化」,(2009年11月20日)。
周淑玫等著,「因應流感大流行防治策略綜覽」,疫情報導24卷,12期(2008年10月19日) 。
吳惠萍,「H1N1對我國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國政評論,(2009年9月17日)。
黃湘芸等著,「台灣H1N1新型流感國際監測機制」,疫情報導二十五卷,十期,(2009年10月25日)。
黃漢華,「1000萬劑疫苗,暴露防疫政策問題」,《遠見雜誌2009年11月號》。
許瑋珉、劉世忠,「 SARS風暴對我國產業的影響」,2003產經資訊,(2003年5月22日)。
陳明通,2009,當前兩岸「政治安全困境」的風險管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與機遇管理」研討會論文,全國臺灣研究會主辦,北京,(2009年8月31日)。
陳慧真,「專家︰台灣防疫機制佳  唯憂疫苗問題」,全球中央雜誌,(2009年6月24日)。
陳建仁,「禽流感來襲之日-專訪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科學人雜誌(2005年4月)。
陳雅芃,「防疫專家看新流感,有子彈才能打仗/搶製疫苗,應啟動國安機制」,新新聞1174期。(2009年9月3日)。
陳乃菁,「SARS 重返中國,全球防疫再拉警報」,新台灣新聞周刊423期,(2004年)。
陳雅茹,「從醫療體系觀點探討傳染病防治:現行制度檢討與未來規劃」,醫學教育通訊27期,(2003年8月12日)。
陳豪勇,「H5N1流感疫苗的研發現況(上)」,國家衛生研究院。
郭俊賢等著,「國際港埠執行H1N1新型流感檢疫成效評估初探」,疫情報導,(2009年7月28日)。
詹宇鈞等,「SARS 之役-一個地區醫院之感控作為」,臨床醫學52期,(2003年)。
蔡佳珊,「萬年之瘟-解讀人類疫病史」,經典雜誌60 期,(2003年7月)。
葉肅科,「SARS全球化與風險管理」,社區發展季刊104期,(2003)。

張雨寧,「演習研習-以流感大流行為例」教材,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6年7月)。
張上淳,「走過SARS陰霾 迎接未來挑戰」,健保雙月刊。
廖訓銓,「危機管理理論及分析之概述」,立法院院聞第27卷12期,(1999年)。
蘇益仁,「台灣 SARS的經驗對 H5N1流感可能大流行挑戰的啟示」,疫情報導 24,4期。
蘇顯揚,「SARS 影響亞洲國家經濟成長」,經濟前瞻88 期,(2003年)。 
四、網站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 
中評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page.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http://www.moh.gov.cn/2.htm 
中華民國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暑全球資訊網。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index_ch_main.asp 
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  
http://www.doh.gov.tw/CHT2006/index_populace.aspx  
中華民國疾病管制局。http://www.cdc.gov.tw/  
台北市政府 SARS通報系統。http://sars.health.gov.tw/  
世界衛生組織。http://www.who.int/en/  
美國疾病管制局。 http://www.cdc.gov/  
國家衛生研究院。 http://www.nhri.org.tw/index/index.php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http://www.24drs.com/sars/1-1.asp
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
貳、英文部分
Augustine NR. 1995. “Managing the crisis you tried to preve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Carl L. Pritchard, 2001, Risk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Guidance, 2nd Edition, Virginia: ESI International.

Darling JR, 1994. “Crisis managemen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keys to effective
decision making“,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Fearn-Banks K. 1996. Crisis Communication: A Casebook Approac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Herman Steyn [et al.], 2003, Project management: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FPM Pub. (Pretoria, South Africa), quoted from Stuart Ezrom Mbokane, 2005, IT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an exploratory study, memo. http://ujdigispace.uj.ac.za:8080/dspace/bitstream/10210/617/6/SMchpt6.pdf.pdf. 

King G III. 2002. “Crisis management & team effectiveness: a closer
examin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Kovoor-Misra S, Nathan M. 2000. “Timing is everything: the optimal time to learn from crises”, Review of Business.

Lawrence B. Gratt, 1987, “Risk Analysis or Risk Assessment: A Proposal for Consistent Definitions” in Vincent T. Covello et al. ed., 1987, Uncertainty in Risk Assessment, Risk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New York: Plenum Press.

Max Weber, trans. by Edward A. Shils & Henry A. Finch, 1904, ‘“Objectivity” in Social Science’ in Craig Calhoun [et al] ed., 2007, 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 MA: Blackwell Publishing. 

Preston G. Smith and Guy M. Merritt, 2002, Proactive Risk Management, New York: Productivity Press.

R. Max Wideman, 1992, Project and program risk management: a guide to managing project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Pennsylvania: PMI. P.E-2, quoted from Stuart Ezrom Mbokane, 2005, IT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an explor atory study,memo.
http://ujdigispace.uj.ac.za:8080/dspace/bitstream/10210/617/6/SMchpt6.pdf.pdf. 


Stafford G, Yu L, Armoo AK. 2002. “Crisis management and recovery: how
Washington, D.C., hotels responded to terrorism”,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Smits SJ, Ezzat N. 2003. “Thinking the unthinkable - leadership's role in creating behavioral readiness for crisis management”, Competitiveness Review, 13(1).

Stafford G, Yu L, Armoo AK. 2002. “Crisis management and recovery: how
Washington, D.C., hotels responded to terrorism”,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43(5).

Will P. 1996. “Crisis management”, 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1(5): 26-28.Yin, R. A. 1994. Case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