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0803201815200600
DOI 10.6846/TKU.2018.00248
論文名稱(中文) 兩岸人員遣返定型化機制變遷之研究 -蔡政府執政後前後之差異-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on the Transitior of the Standard Repatriation Mehanism between the People of the Taiwan Area and the Mainland Area-A Thesis of the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Tsai Presidency Beg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1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林信志
研究生(英文) Hsin-Chin Lin
學號 70427010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1-13
論文頁數 10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李志強
指導教授 - 蔡青蓉
委員 - 潘錫堂
委員 - 龔春生
關鍵字(中) 金門協議
九二共識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遣(接)返
關鍵字(英) Kinmen Agreement
1992 consensus
Cross-strait Joint Fight against Crime and Mutual Legal Assistance Agreement
Repatri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自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政策後,因當時大陸經濟生活狀況並不理想,在兩岸開放交流之後,台灣較為優渥之經濟及生活情形傳至大陸地區後,使許多大陸人民為了改善家庭經濟狀況,紛紛偷渡來台打工,且有逐年增加之情形,惟因當時海峽兩岸遣返大陸偷渡犯並無相關程序及機制,係採「原船遣返」及「軍用船艦」將非法入境臺灣之大陸地區人士送返,然時而發生重大事故,故為避免相關事故一再重演,兩岸政府透由「紅十字會」機制,歷經不斷協商確認相關人員遣返程序後,雙方代表於1990年9月11日至12日在金門簽署協議,以確保「人道與安全便利」的遣返原則,成為兩岸專門為遣返所簽訂的第一個定型化機制。
   2008年馬英九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兩岸政策核心,推動兩岸和平交流,使兩岸交流達到近60年來的高峰,人流往來更為頻密。尤以台灣積極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後,其交流模式更趨多樣化,亦衍生出不少社會治安問題,故兩岸又於民國2009年4月26日,由台灣「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與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簽署「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以維護海峽兩岸人民權益及兩岸人民往來交流之秩序,此則為兩岸築基於「金門協議」之上,再為「遣返」所簽訂的第二個定型化機制。
   惟2016年新政府執政後,兩岸關係改變進入了新的「冷和」局面,故本文係盱衡兩岸關係發展情勢,探究兩岸有關遣返協議機制究係是否仍可維持,或須於協議機制外,另以新作法執行為題,期提出兼顧兩岸人民利益及人權之建議,即是本文研究探討之目的。
英文摘要
Since the authorities in Taiwan and Mainland allowed people to visit their relatives who were on the other side of Taiwan Strait in 1987, a lot of mainlanders illegally immigrant to Taiwan to work. Because mainlanders started to know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nd life in Taiwan were much better than the situation in the mainland, and the amount of illegal immigration was increasing year after year. At that time, there was no relative procedure and mechanism of the repatriation of people smuggled from mainland area to Taiwan area. The authority in Taiwan repatriated illegal immigrants back to the mainland by the original ship they took or military ships. However, severe incidents happened time to time. To avoid this kind of incidents, authorities in both side agreed to repatriate illegal immigrants via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After constant negotiation of repatriation procedures, representatives of both parties signed the agreement in Kinmen on 11th to 12th September 1990. Ensuring humaneness, safety, and convenience as principal of repatriation, the agreement became the first standard repatriation mechanism signed by authorities in Taiwan and mainland.

  Ma ying-jeou won his presidenc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2008. He set “the 1992 consensus” and “one China with respective interpretations” as the core concepts of his Polic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promoting peaceful exchange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Made the number of exchanges across two areas reached the highest peak in 60 years. The flow of people became more frequent, especially after Taiwan authority actively opened door to let mainlander visit Taiwan. The exchange activities became more diversification; it also spawned many social security issues. Therefore,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and exchanges between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Straits Exchange Foundation and Association for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signed Cross-strait Joint Fight against Crime and Mutual Legal Assistance Agreement on 26th April 2009. This is the second standard mechanism of repatriation signed by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based on the "Kinmen Agreement".

  However, after the new government came in in 2016, the rel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enter a new peace but cold phase. Therefore, this study overview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 between two parties to explore if the mechanism of negotiating repatriation agreement can be preserved, or new method besides the mechanism of negotiation is need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pose a solution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and human right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研究架構	9
第五節 名詞解釋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4
第一節 相關論點	14
第二節 金門協議	18
第三節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22
第四節 金門協議與兩岸共打協議之關聯性	26
第三章 兩岸執行人員遣(接)返之成效與現況	29
第一節 台灣遣返大陸人民之相關法令規定	29
第二節 金門協議執行現況與成效	35
第三節 兩岸共打協議執行現況與成效	41
第四節 小結	46
第四章 兩岸執行人犯遣(接)返現況之實務困境	47
第一節 政治影響之困境	47
第二節 執行機制上的困境	51
第三節 兩岸執法機關合作上之困境	55
第四節 小結	59
第五章 520之後兩岸人犯遣(接)返執行機制未來發展之探討	62
第一節 大戰略發展方向	62
第二節 策略整合及任務配置	68
第三節 兩岸執法合作之展望	71
第四節 小結	7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6
第一節 結論	76
第二節 研究發現	78
第三節 研究建議	82
參考文獻	86
附錄	90
附錄一 金門協議	90
附錄二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91
附錄三 大陸地區人民及香港澳門居民強制出境處理辦法	96
附錄四 大陸地區人民及香港澳門居民收容管理辦法	101
附錄五 內政部移民署遣返大陸地區非法入境人民標準作業流程	104
	 
表目錄
表 3 1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收容遣返一覽表	39
表 3 2陸方遣方通緝犯人數統計表	44
表 4 1金門協議與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針對人員遣返機制一覽表	51
表 5 1 520前後任總統對於兩岸政策戰略方向之比較分析表	64

圖目錄
圖 1 1 研究架構圖	10
圖 1 2研究流程圖	11
圖 2 1兩岸共打協議內容架構圖	25
圖 3 1金門協議遣返大陸罪犯程序圖	37
圖 3 2兩岸司法合作事項及聯繫主體	42
圖 3 3接返台灣罪犯程序圖	43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依姓名筆劃排序)
一、專書
(一)林盈君 主編,《國土安全與移民政策:人權與安全的多元議題探析》,台北:獨立作家,2017年。
(二)邵宗海,《兩岸關係:兩岸共識兩岸歧見》,台北:五南,1998年。
(三)高佩珊 主編,《全球化下之國境執法》,台北:五南,2017年。
(四)陳承功,邱文通 主編,《金門協議20年》,台北: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2010年。
(五)陳承功,邱文通 主編,《金門協議20年》,台北: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2010年。
(六)陳建民,《兩岸小三通議題研究》,台北:秀威,2008年。
(七)張五岳 主編,《中國大陸研究》,第3版,台北:新文京開發,2012年。
(八)張五岳 主編,《兩岸關係研究》,第2版,台北:新文京開發,2012年。
(九)張亞中,《兩岸關係統合論》,台北:生智,2000年。
(十)張亞中,左正東,《國際關係總論》,第3版,新北:鼎易,2012年。
(十一)潘錫堂,《兩岸關係與政局》,台北:新文京開發,2017年。
(十二)潘錫堂,《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台北:新文京開發,2006年。
(十三)羅德明、包宗和、吳玉山,《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2012年。
(十四)蘇紹智,《中國大陸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2001年。

二、論文期刊
(一)王重陽,<從比較法觀點看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展望與探索》,第7卷第6期,2009年6月,頁104-116。
(二)王磊,<共同打擊犯罪 促進兩岸合諧>,《2010兩岸司法合作與兩岸共同打撃犯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0年6月,頁1-12。
(三)包涵,<海峽兩岸共同打擊跨境犯罪司法互助的成效檢視及改良>,《第十屆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警學研討會》,2015年10月,頁92-102。
(四)朱敏賢,<論恐怖活動資訊之蒐集及交換法制─自兩岸協議談起─>,《第五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暨實務研討會》,2009年,頁61-86。
(五)李秘,<兩岸治理:兩岸和平發展的新動力機制>,《台灣研究》,第101期,2010年2月,頁7-11。
(六)李立,<金門協議:兩岸關係的見證>,《兩岸關係》,2002年11月,頁36-40。
(七)范世平,<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對當前兩岸關係發展之研究>,《展望與探索》,第7卷第1期,2009年1月,頁60-74。
(八)吳曉瑛、鄧曉東,<論海峽兩岸警務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海峽法學》,第4期,2012年12月。
(九)范振中,<兩岸司法互助——以98年「兩岸協議」為探討>,《司法新聲》,第103期,2012年7月,頁95-107。
(十)范振中,<當檢察官遇上兩岸共同打擊犯罪>,《檢察新論》,第16期,2014年7月,頁240-253。
(十一)柯雨瑞,<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策略評析—以高鐵炸彈案為例>,《展望與探索》,第11卷第5期,2013年5月,頁38-43。
(十二)洪欣昇,<我國引渡制度之現況與展望—兼論林克穎案>,《司法新聲》,第114期,2015年,頁45-56。
(十三)孫冬雪、龔開國,<回望金門協議>,《兩岸關係》,2010年9月,頁10。
(十四)高通,<海峽兩岸遣返刑事犯或刑事嫌疑犯程式機制研究——以《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第6條為依據>,《台灣研究集刊》,第6期,2013年,頁22-32。
(十五)陳文琪,<兩岸刑事司法互助有關人員遣返的法制架構>,《月旦法學雜誌》,第209期,2012年10月,頁203-213。
(十六)陳雷、王君祥,<論海峽兩岸司法合作新機制---從《金門協議》到「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澳門研究》,第1期,2013年3月,頁149-161。
(十七)張鳳山,<"金門協議"兩岸簽訂的第一個協議>,《兩岸關係》,2002年2月,頁38-40。
(十八)許恒達,<評兩岸人犯遣返法制>,《法學論述》,第198期,2014年12月,頁102-111。
(十九)鄭本源、鍾國建,<區際刑事司法協助視野下的海峽兩岸雙向遣送制度――兼論《金門協議》的完善、拓展與轉型>,《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警學研討會論文集》,2008年11月。
(二十)薛少林, <海峽兩岸跨境毒品犯罪的刑事司法協助問題>,《比較法研究》,第3期,2010年12月,頁79-92。
(二十一)戴世瑛,<肯亞事件後續效應:改變「己方人民不遣返」的現狀?>,《展望與探索》,第14卷第6期,2016年6月,頁94-102。

貳、英文部分(依字母排序)
一、Eytan Meyers(2004). International Immigration Policy: A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NY:PALGRAVE MACMILLAN.
二、Flemming Christiansen, Shirin M. Rai,(2005). Chinese Politics and Society. Europe: Prentice Hall.
三、Mon, wei-teh, “Cross-border Crime Fighting and Law Enforcement Cooper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犯罪學期刊》,第17卷第1期,2014年,頁41-62。

叁、網路媒體資料(依姓名筆劃排序)
一、ETNEWS新聞網,網址:https://www.ettoday.net。
二、中時電子報,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
三、兩岸協議─大陸資訊及研究中心,網址: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1605&CtNode=5672&mp=4。
四、行政院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s://www.ey.gov.tw/。
五、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官方網站,網址:https://www.mac.gov.tw/Default.aspx。
六、移民署官方網站統計資料,網址:https://www.immigration.gov.tw/lp.asp?ctNode=29699&CtUnit=16434&BaseDSD=7&mp=1。
七、財團法人國家研究政策基金會,網址:http://www.npf.org.tw。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